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传统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1
作者 张毅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79-180,192,共3页
简述了中国不同时期传统图案的特点,提出如何将传统图案融入现代设计之中,使现代设计更加具有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并指出传统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应既要带有时代特点,又要满足现代社会人们的审美需求。
关键词 传统图案 几何纹样 花卉纹样 民族纹样 现代设计
下载PDF
图画见精神——论唐代咏画诗中马、鹰、松的文化蕴涵 被引量:1
2
作者 兰翠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2-75,共4页
在唐人咏画的诗歌中,对马、鹰、松等绘画作品表现出特别的感情。一方面,这是盛及唐代的养马乘骑及蓄养鹰犬之风的反映。另一方面,盛唐人从骏马和苍鹰的文化蕴涵中发现了最适于他们抒发激越情感的内容。他们常借助咏叹画家的鹰、马作品,... 在唐人咏画的诗歌中,对马、鹰、松等绘画作品表现出特别的感情。一方面,这是盛及唐代的养马乘骑及蓄养鹰犬之风的反映。另一方面,盛唐人从骏马和苍鹰的文化蕴涵中发现了最适于他们抒发激越情感的内容。他们常借助咏叹画家的鹰、马作品,歌唱自己的宏伟理想,展示自己的豪迈胸怀。而中晚唐诗人咏画松的热情更高一些,他们已不再局限于盛唐时期注重对画面中松树的各式逼真形态的摹写,大多都是寄意于画外,从松树的画中形态联想到其画外精神,将画松的文化蕴涵与士子们的人格品性相照应。唐人的这些咏画诗篇,既反映了当时画界的繁盛状况,也借以展示了诗人的精神寄托。这种寄托不仅是承继发扬了我国长期以来赋予在马、鹰、松等物象上的文化蕴涵,更主要的是透过不同时期诗人的吟咏爱好及审美取向,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时代士人的精神崇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马 画鹰 画松 文化 精神
下载PDF
论范宽《溪上行旅图》的画面特点及形成原因
3
作者 陈学书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3年第4期87-89,共3页
《溪山行旅图》是中国画有史以来之第一幅巨帧,其画大气磅礴,沉雄高古,令观者无不为之倾倒。然而,其画并不是范宽对关、陕之地的一个单层平面的自然再现和摹写,而是画家平素精神涵养的萌发,是一种精神境界的深层创构。可以说,这幅画是... 《溪山行旅图》是中国画有史以来之第一幅巨帧,其画大气磅礴,沉雄高古,令观者无不为之倾倒。然而,其画并不是范宽对关、陕之地的一个单层平面的自然再现和摹写,而是画家平素精神涵养的萌发,是一种精神境界的深层创构。可以说,这幅画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在宋代画坛上的一种完美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宽 绘画特点 画面布局 艺术风格
下载PDF
元代肖像画特征辨析
4
作者 王珍 《闽江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90-93,共4页
元代由于科学技术发展以及统治阶层的民族本性,使得当时社会普遍存有一种理智、客观的"务实"心态,此外,元代所存在的民族矛盾、阶层分化以及文化冲突,使得当时隶属于不同社会阶层与文化领域的画家的绘画观念与审美倾向有着较... 元代由于科学技术发展以及统治阶层的民族本性,使得当时社会普遍存有一种理智、客观的"务实"心态,此外,元代所存在的民族矛盾、阶层分化以及文化冲突,使得当时隶属于不同社会阶层与文化领域的画家的绘画观念与审美倾向有着较大的差异。正是以上两点造就了元代肖像画作品中的"写实精神"以及宫廷肖像画家与在野文人肖像画家作品之间不同的艺术面貌与审美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写实精神 宫廷肖像画家 在野文人肖像画家
下载PDF
滇西北藏传佛教绘画《神路图》研究
5
作者 黄诚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103-105,109,共4页
东巴绘画是滇西北地区纳西族文化的重要部分,是研究三江流域纳西族宗教文化的珍贵资料,主要包括竹笔画、纸牌画、木牌画和卷轴画这四种类型,《神路图》作为东巴卷轴画的旷世巨作,展现出了原始东巴宗教的古朴美,是纳西族绘画中极具特色... 东巴绘画是滇西北地区纳西族文化的重要部分,是研究三江流域纳西族宗教文化的珍贵资料,主要包括竹笔画、纸牌画、木牌画和卷轴画这四种类型,《神路图》作为东巴卷轴画的旷世巨作,展现出了原始东巴宗教的古朴美,是纳西族绘画中极具特色的珍品,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与宗教研究价值。其作为纳西族与周边其他民族文化逐渐融合的产物,受藏传佛教文化的影响巨大,《神路图》对于了解滇西北纳西族宗教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路图 滇西北 绘画艺术
下载PDF
美的理想——《溪山行旅图》解读 被引量:1
6
作者 马海英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3年第4期90-92,共3页
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是北宋山水画的典范之作,并将北宋山水画的“无我之境”推向极致。崇尚自然,描绘自然山川之雄伟,不仅是范宽通过《溪山行旅图》所要传达出的个已的理想,更是从古至今每一位山水画家孜孜追求的美的理想。
关键词 范宽 溪山行旅图 自然美 精神 语言
下载PDF
“墨菜”诗画的文化内涵及其现实意义——从《论语》“疏食”歧解谈起
7
作者 李开林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97-101,共5页
"墨菜"图与传统的"蔬食"观念一脉相承,它以诗画结合的方式道出了传统知识分子特殊的情结与信念:安贫乐道、淡泊自守的隐逸情操;躬耕田亩、摘蔬侑酒的田园情趣;不为物役、淡中至味的哲理体悟;咬定菜根、百事可成的... "墨菜"图与传统的"蔬食"观念一脉相承,它以诗画结合的方式道出了传统知识分子特殊的情结与信念:安贫乐道、淡泊自守的隐逸情操;躬耕田亩、摘蔬侑酒的田园情趣;不为物役、淡中至味的哲理体悟;咬定菜根、百事可成的笃定精神以及心怀天下、体恤民生的社会责任感。"墨菜"诗画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在当下仍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菜 疏食 蔬食 文化内涵 现实意义
下载PDF
五代董源山水画简论——民藏董源《山林幽居图》赏析及董源山水画的成就和影响(下篇) 被引量:1
8
作者 湛波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78-83,共6页
董源《山林幽居图》是一幅以宁静安闲的悠然心境,融汇南北的造型置景,娴熟灵活的笔墨技巧,隐谧含蓄的对照比较,淡雅明清的设色渲染而精心创作的珍品。中国山水画南北兼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董源就是一个顺应历史发展的先行者和创造者。... 董源《山林幽居图》是一幅以宁静安闲的悠然心境,融汇南北的造型置景,娴熟灵活的笔墨技巧,隐谧含蓄的对照比较,淡雅明清的设色渲染而精心创作的珍品。中国山水画南北兼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董源就是一个顺应历史发展的先行者和创造者。从董源而降,中国传统山水画都是沿着他的路子走下来的,元四家、明清山水传承了董源的衣钵。时至今日,我们极大多数的山水画家,还是在沿着董源这条融汇南北的道路走下去。所以说,董源传统山水画的艺术成就是伟大的,影响是深远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源 《山林幽居图》 南宗 南北交融
下载PDF
探赜钩沉 百代标程——由范宽说起
9
作者 韩亚明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3年第4期80-86,共7页
五代宋初是中国山水画成熟并走向滥殇的时期。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是继魏晋以来,荆、关、李成之后理法大备的杰出之作。对范宽及《溪山行旅图》研究,具有现实观照之意义。
关键词 哲学思想 荆浩画论 范宽《溪山行旅图》
下载PDF
任伯年人物画的艺术创新
10
作者 蒋梅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7年第9期86-87,共2页
任伯年的人物画,继承了文人画的传统,将中西方审美理念与造型方法巧妙结合,结合世俗的审美情趣,更接近生活,贴近现实,摆脱了程式化倾向,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貌。任伯年的艺术不仅影响了当时的上海画坛,对以后中国画的发展乃至于当今中国... 任伯年的人物画,继承了文人画的传统,将中西方审美理念与造型方法巧妙结合,结合世俗的审美情趣,更接近生活,贴近现实,摆脱了程式化倾向,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貌。任伯年的艺术不仅影响了当时的上海画坛,对以后中国画的发展乃至于当今中国画的创新都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伯年 世俗化 艺术创新 中西结合
下载PDF
元代水墨花鸟画之成因
11
作者 张洪波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3年第9期155-156,共2页
元代水墨花鸟画,更加重视传达对象的生命本质。不论从绘画的技巧上,还是在对形体、色彩的把握上都更为完善;元代水墨花鸟画的形成之所以出现这种新变化,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和历史原因。本文通过对元代花水墨鸟画形成过程的剖析,分析元... 元代水墨花鸟画,更加重视传达对象的生命本质。不论从绘画的技巧上,还是在对形体、色彩的把握上都更为完善;元代水墨花鸟画的形成之所以出现这种新变化,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和历史原因。本文通过对元代花水墨鸟画形成过程的剖析,分析元代水墨花鸟画的成因,对当代的花鸟画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水墨花鸟画 演变过程
下载PDF
北宋界画《金明池争标图》图像结构探析
12
作者 刘佳琪 《艺术评鉴》 2017年第6期28-29,共2页
《金明池争标图》是北宋界画历史的一个重要代表作品。本文通过对《金明池争标图》的画面结构进行分析,从平面结构,空间营造方式方面对其图像结构展开讨论,进而窥探北宋界画的图像结构表达方式。
关键词 北宋界画 《金明池争标图》 图像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