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论石濂大汕的画学 被引量:1
1
作者 姜伯勤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9,共9页
饶宗颐、俞剑华、王伯敏等美术史专家 ,十分关注清初在广东活动的诗僧大汕 ( 16 33~ 170 5)的画学成就。新发现苏州灵岩寺藏大汕 16 80年《维摩诘变相图》有大汕跋文 ,提出人物画的“南北宗”问题。以往 ,人们多讨论山水画南北宗 ,大... 饶宗颐、俞剑华、王伯敏等美术史专家 ,十分关注清初在广东活动的诗僧大汕 ( 16 33~ 170 5)的画学成就。新发现苏州灵岩寺藏大汕 16 80年《维摩诘变相图》有大汕跋文 ,提出人物画的“南北宗”问题。以往 ,人们多讨论山水画南北宗 ,大汕提出人物画南北宗问题 ,是受其老师著名画学理论家沈颢 (沈朗倩 ,1586~ 16 6 1)《画》 (HuaZhu)的影响 ,这些新发现 ,大大提升了我们对大汕在清初画坛中地位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汕 人物画南北宗问题 沈颢(沈朗倩)
下载PDF
《拙政园图咏》研究——以槐雨亭为中心
2
作者 杨雍恩 徐晨鹏 《建筑遗产》 CSSCI 2023年第2期1-10,共10页
拙政园始建自明人王献臣。园景尽成后,王氏邀请文徵明将之记录成册,包括景诗、景画各31页及《王氏拙政园记》一篇,是为《拙政园图咏》。文章聚焦于园中唯一一处继承了园主名号的景点——槐雨亭,细读该幅对页,指出景画、景诗的并置呈现... 拙政园始建自明人王献臣。园景尽成后,王氏邀请文徵明将之记录成册,包括景诗、景画各31页及《王氏拙政园记》一篇,是为《拙政园图咏》。文章聚焦于园中唯一一处继承了园主名号的景点——槐雨亭,细读该幅对页,指出景画、景诗的并置呈现了该处景点的避世寓意;并沿用鲁安东引入的认知地标概念,综合相关景画、景诗和园记,进一步指出以槐雨亭为核心并连缀其他五处景点的区域因互相配对的关联性而可以被认知为一片独立的“非世俗”景域。最后,文章借用石守谦提出的“文化新贵”与“文人社群的会员证书”,将该册纳入明代苏州文人社群的关系网络进行审视,认为《拙政园图咏》的策划体现了王献臣尝试转变所属社群的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拙政园图咏》 槐雨亭 避世 认知地标 文人社群
下载PDF
玄言赋浅论
3
作者 李绍华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89-92,共4页
本文对魏晋玄言赋的概念、发展轨迹乃至主要作家作品作了粗浅的论述。玄言赋是指在玄学出现之后 ,由于清谈风气的影响而产生的 ,以谈论玄理 ,表现玄学人生观和生活情趣为内容的赋作。它滥觞于正始 ,过渡于两晋 ,大盛于东晋 ,衰微于刘宋... 本文对魏晋玄言赋的概念、发展轨迹乃至主要作家作品作了粗浅的论述。玄言赋是指在玄学出现之后 ,由于清谈风气的影响而产生的 ,以谈论玄理 ,表现玄学人生观和生活情趣为内容的赋作。它滥觞于正始 ,过渡于两晋 ,大盛于东晋 ,衰微于刘宋。玄言赋对玄理的表现 ,有的下陈玄理 ,有的借人物和山水景物表现玄学人生观和生活情趣。在文学发展史上 ,玄言赋有其自身的不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学 清谈 玄言赋
下载PDF
《耕织图》版本说 被引量:4
4
作者 肖克之 《中国农史》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03-104,共2页
关键词 《耕织图》 版本 清代 焦秉贞 康熙版 著录
下载PDF
略论宋代花鸟画的哲学内涵 被引量:1
5
作者 陈传席 刘阔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39-44,共6页
儒家思想确立了宋代花鸟画的主流审美意识。《宣和画谱》指出花鸟画的意义在于维护社会伦理道德。宋代院体花鸟画的创作体现了儒家“三纲五常”的伦理思想。程朱理学盛行,“格物致知”精神促使花鸟画形成了严谨精细的作风。在道家思想... 儒家思想确立了宋代花鸟画的主流审美意识。《宣和画谱》指出花鸟画的意义在于维护社会伦理道德。宋代院体花鸟画的创作体现了儒家“三纲五常”的伦理思想。程朱理学盛行,“格物致知”精神促使花鸟画形成了严谨精细的作风。在道家思想的影响下,宋代花鸟画领域出现了以水墨代颜色的“墨花墨禽”派。宋代禅宗炽盛,出现了禅画,风格简当,随性天真,但却受到宋代主流审美意识的贬斥而处于边缘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花鸟画 三纲五常 格物致知 尚淡 禅画
下载PDF
浅谈钱选的人物画 被引量:1
6
作者 徐泳霞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6-8,共3页
钱选是中国元朝初年的画家 ,他的人物画在吸收传统技法的基础上 ,融入了个人对绘画、对社会的感悟和理解 ,具有浓郁的文人气质 ,营造出了一种独特的意境。他为中国人物画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关键词 钱选 人物画 中国 元朝 文人气质 技法因素 思想因素
下载PDF
论“米氏云山”对“文人画”的发展和推动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志翠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93-95,共3页
米氏父子创制的“米氏云山”,对后世画坛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本文阐述了米氏父子对“文人画”的形成、发展和推动作用,阐述了“米氏云山”在中国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关键词 文人画 北宋 米芾 米友仁 “米氏云山” 艺术风格
下载PDF
妙语独创 立于永恒——吴道子的宗教绘画 被引量:1
8
作者 戴韵茹 《巢湖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127-130,共4页
本文从吴道子的宗教绘画艺术中看儒、释、道三家的多元并存,透过这种并存看唐朝在思想文化领域所引起的深刻的审美意识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以儒学为主的唐朝绘画在宗教哲学的冲击下所引起的深刻而复杂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 吴道子 宗教绘画 文化
下载PDF
浅谈文人画家对明清肖像画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煜 王鑫乙 《书画世界》 2018年第11期71-72,共2页
中国传统人物画在明清时期发展式微,而作为人物画领域的一个分支类别,人物肖像画发展从未止步。明末以来,随着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华,西方绘画作品与画法逐渐传入中国,传统人物肖像画创作吸收西洋画法,开始逐渐发展。除却民间职业画家... 中国传统人物画在明清时期发展式微,而作为人物画领域的一个分支类别,人物肖像画发展从未止步。明末以来,随着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华,西方绘画作品与画法逐渐传入中国,传统人物肖像画创作吸收西洋画法,开始逐渐发展。除却民间职业画家和宫廷画家的参与之外,文人画家参与肖像画的创作改变了传统肖像创作的审美方式。晚清任颐则将传统文人画与肖像画进行了完美的结合,其既有传统的文人画的深厚功底、传统基础,同时接受吸收了西洋画法中的写实技巧,将东方写意与西方写实的绘画理念融为一体。任颐是中国传统人物画由传统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向的重要纽带,同时把晚清人物肖像画推向新的境地,也为中国现代人物肖像画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文人画 肖像画 任颐
下载PDF
明代帝王肖像绘画艺术及传承发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柳菁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8年第12期10-11,共2页
在我国古代,传统人物肖像画作品极其丰富,其中最为经典的就是帝王肖像画,而明代帝王肖像画则是经典中的极品。明代帝王肖像画之所以具有这么高的成就,不仅仅是因为它在视觉、造型和文化方面的艺术价值,还在于其中承载着我国传统文化的... 在我国古代,传统人物肖像画作品极其丰富,其中最为经典的就是帝王肖像画,而明代帝王肖像画则是经典中的极品。明代帝王肖像画之所以具有这么高的成就,不仅仅是因为它在视觉、造型和文化方面的艺术价值,还在于其中承载着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论文通过对明代肖像画不同方面价值的分析,挖掘明代肖像画中的深刻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帝王 帝王肖像画 绘画艺术发展
下载PDF
论唐代水墨之变
11
作者 邹满星 《唐都学刊》 2007年第3期29-32,共4页
色彩是绘画中流动的生命,也是中国传统绘画重要的绘画语言之一。中国古代绘画,多五彩兼施,在六朝时代极为发达,且绚丽之极。中晚唐以后,水墨渐渐取代色彩而占据主导地位。这里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哲学的、绘画观念的,也有社会的原因。
关键词 色彩 士大夫 水墨 功能 审美
下载PDF
天籁阁旧藏钱选《浮玉山居图》题跋研究
12
作者 陈荣军 程嘉瑶 《嘉兴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13-17,共5页
通过对《浮玉山居图》题跋的研究,指出该图是元初绘画复古运动的代表作,钱选与赵孟之间并无师承关系;另外,历代藏家的鉴藏活动,在对书画作品传承与研究的同时,已经与其成为一个整体,成为艺术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天籁阁 钱选 《浮玉山居图》 题跋
下载PDF
开封名士岳璇与《清明上河图》真迹 
13
作者 孔庆赞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8-10,共3页
《清明上河图》的真迹到底是什以样子,明代开封名士岳璇曾有 详细的说明。
关键词 《清明上河图》 真迹 岳璇 题跋 张择端 真伪鉴别
下载PDF
明清之际文人画的笔情墨趣
14
作者 李秋艳 《科教文汇》 2013年第16期149-150,共2页
在明清之际逐渐成熟独立起来的笔墨是历经了漫长的一千余年的理论探索和艺术实践的结果,从顾恺之的线描到吴道子的融书法于画法,加之张彦远的"书画同体"的提倡,使笔墨的表现在明清之际达到了与气韵同等重要的高度,笔墨在明清... 在明清之际逐渐成熟独立起来的笔墨是历经了漫长的一千余年的理论探索和艺术实践的结果,从顾恺之的线描到吴道子的融书法于画法,加之张彦远的"书画同体"的提倡,使笔墨的表现在明清之际达到了与气韵同等重要的高度,笔墨在明清得到了发扬光大,并形成了一股强大的艺术思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笔墨 文人画 独立性 表现
下载PDF
戏墨犹堪绝后尘——关于苏轼《潇湘竹石图》卷的考识 被引量:4
15
作者 苏晓晗 王艺雯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72-80,共9页
《潇湘竹石图》卷构图奇特,意境深远,艺术语言丰富而又和谐统一,为苏轼绘画艺术的集大成者。苏轼赋予了此图深厚的人文精神,为苏轼的生活感受和情谊结晶,其震撼力和感染力超越时代。此图本身有纪年的元人题和拖尾有元、明二十五家的题跋... 《潇湘竹石图》卷构图奇特,意境深远,艺术语言丰富而又和谐统一,为苏轼绘画艺术的集大成者。苏轼赋予了此图深厚的人文精神,为苏轼的生活感受和情谊结晶,其震撼力和感染力超越时代。此图本身有纪年的元人题和拖尾有元、明二十五家的题跋,为阐释苏轼绘画作品提供了例证。从而为《潇湘竹石图》卷这一珍贵的文化艺术遗产提供有力的鉴藏依据,给今天美术史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识 《潇湘竹石图》卷 艺术价值
下载PDF
贯休与“应梦罗汉” 被引量:2
16
作者 肖卫东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144-150,共7页
贯休是晚唐至五代的一位僧人 ,在唐末五代的兵荒马乱年代 ,他颠簸四方 ,先后流离于湖北、贵州等地 ,最后入蜀投奔王建 ,被封为禅月大师 ,而其行踪仅可从其散落的诗句及其弟子叙述中寻其佐证。他的“应梦罗汉”掀起了佛教绘画乃至整个中... 贯休是晚唐至五代的一位僧人 ,在唐末五代的兵荒马乱年代 ,他颠簸四方 ,先后流离于湖北、贵州等地 ,最后入蜀投奔王建 ,被封为禅月大师 ,而其行踪仅可从其散落的诗句及其弟子叙述中寻其佐证。他的“应梦罗汉”掀起了佛教绘画乃至整个中国绘画界的改革 ,从此 ,上千年来中国罗汉就以其为模式创造了富有中国特色的佛教罗汉艺术。他的作品大多流散于日本 ,国内现有少量作品遗存。其主要形式有两种 :水墨罗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贯休 唐朝 僧人 “应梦罗汉” 绘画 佛教罗汉艺术 水墨罗汉 淡彩罗汉
下载PDF
谈《寻亲图》册的审美特征 被引量:2
17
作者 朱良津 《贵州文史丛刊》 2000年第3期75-78,共4页
关键词 张庚 画家 风光 十年 审美特征 清初 清代 山水 描绘 题名
全文增补中
现存最早的一幅山水画作品《游春图》
18
作者 张守涛 《统一论坛》 2004年第2期64-64,共1页
祖国大陆现存最古老的一幅山水画作品,相传是隋代画家展子虔(约公元550-604年)的《游春图》,目前藏于故宫博物院。此画为绢本,青绿设色,高43厘米,宽80.5厘米,画上有宋徽宗(公元1101-1125年)题写的“展子虔游春图”六个字。相传... 祖国大陆现存最古老的一幅山水画作品,相传是隋代画家展子虔(约公元550-604年)的《游春图》,目前藏于故宫博物院。此画为绢本,青绿设色,高43厘米,宽80.5厘米,画上有宋徽宗(公元1101-1125年)题写的“展子虔游春图”六个字。相传这幅画为展子虔所作的唯一真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画作品 《游春图》 中国 主题 隋代 展子虔
下载PDF
旷古才子情——略论唐寅的人物画 被引量:7
19
作者 范银花 《东南文化》 2002年第8期42-45,共4页
人物画可以算是中国画中历史最为悠久的画种,唐代就曾经是人物画成熟的第一次高峰,宋代虽然是山水画的天下,但也有大量人物画精品问世。元代以后,人物画似乎呈现出一种衰退的迹象,直到明初似乎并未有多少改观。在长达两三百年的明... 人物画可以算是中国画中历史最为悠久的画种,唐代就曾经是人物画成熟的第一次高峰,宋代虽然是山水画的天下,但也有大量人物画精品问世。元代以后,人物画似乎呈现出一种衰退的迹象,直到明初似乎并未有多少改观。在长达两三百年的明代,虽然没有象唐宋一样的大家,但也何一些画家在人物画的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先启后的作用,直接构成了后世人物画发展的基础,本文要介绍的画家唐寅就是其中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寅 人物画 中国画 画种 明朝
下载PDF
从《蒙娜丽莎》看达·芬奇肖像画的艺术创造 被引量:7
20
作者 姬爽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08年第4期56-57,共2页
达·芬奇之前,欧洲画家笔下的人物肖像呆板、僵硬,缺乏生气,直到《蒙娜丽莎》问世,技法上有了空前的飞越。本文主要就达·芬奇的创造性表现在哪里及他的创造精神是如何形成的进行分析与阐述。《蒙娜丽莎》是达·芬奇人物肖... 达·芬奇之前,欧洲画家笔下的人物肖像呆板、僵硬,缺乏生气,直到《蒙娜丽莎》问世,技法上有了空前的飞越。本文主要就达·芬奇的创造性表现在哪里及他的创造精神是如何形成的进行分析与阐述。《蒙娜丽莎》是达·芬奇人物肖像画的代表作。作品运用了创造性的绘画技巧来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在绘画艺术领域产生了巨大的、经久的深远影响。达·芬奇的艺术创造精神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数百年来欧洲画坛人物形象僵硬、呆板的突破,注重了人物内心世界的表现;二是对渐隐法的发明与成功运用,创造出含蓄的艺术效果,丰富了形象的意蕴,被视为绘画臻于完美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娜丽莎 达·芬奇 肖像画 艺术创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