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8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建之墓志》与《爨宝子碑》的艺术对比
1
作者 罗思宝 陈章林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16-123,共8页
本文采用对比和列举实证的研究方式,以清代碑学审美理论为依据,对《王建之墓志》与《爨宝子碑》的起源、社会历史背景、刻石工艺、书体风貌以及结体点画等艺术特点展开了综合比较分析,并尝试论述了魏晋碑刻中书法艺术的表现手法,通过对... 本文采用对比和列举实证的研究方式,以清代碑学审美理论为依据,对《王建之墓志》与《爨宝子碑》的起源、社会历史背景、刻石工艺、书体风貌以及结体点画等艺术特点展开了综合比较分析,并尝试论述了魏晋碑刻中书法艺术的表现手法,通过对清代碑学审美理论和书法艺术实践的审美意趣分析,以挖掘魏晋碑刻书法对当代书法创作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建之墓志》 《爨宝子碑》 艺术风格 魏晋碑刻
下载PDF
《恪法师第一抄》草书辩析 被引量:9
2
作者 王继安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2-187,共6页
《恪法师第一抄》自出现以来就被作为敦煌草书的代表作而多次被收录在多种权威书法全集及重要的著述中。其学术研究价值特别是草书研究价值是基本确定的。但是对《恪法师第一抄》草书种类、艺术特点及其传承影响却始终没有深入探析。本... 《恪法师第一抄》自出现以来就被作为敦煌草书的代表作而多次被收录在多种权威书法全集及重要的著述中。其学术研究价值特别是草书研究价值是基本确定的。但是对《恪法师第一抄》草书种类、艺术特点及其传承影响却始终没有深入探析。本文从《恪法师第一抄》书写的实际情况入手,全面、多角度的解析了其草书书体和艺术特点。笔者认为此卷草书为唐代章草的代表作,是在王羲之今草书风盛行的唐代却直接继承了张芝、索靖一类的章草书风而发展出的一种全新的西北草书;是章草发展过程中的另一路径,成为当时在上层僧侣间盛行的地域时风。只是石室封闭以后,对宋元草书特别是元初章草中兴影响不大。今天我们重新辨析此篇草书,希望能对敦煌草书研究,以及中国书法史研究和当代草书创作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恪法师第一抄》 敦煌学 书法艺术 草书 僧人书法
下载PDF
山东嘉祥宋山汉永寿三年石刻题记注释 被引量:6
3
作者 刘道广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3-99,共7页
1978年山东嘉祥宋山出土古墓中发现有汉"永寿三年"石刻题记。石面中间为图案,图案右侧有题记文字10行,图案左侧有题记文字1行。考古者考定此古墓年代为东汉末至西晋之间。是后人把汉人墓中画像石取走,用作自己墓葬建材,所以... 1978年山东嘉祥宋山出土古墓中发现有汉"永寿三年"石刻题记。石面中间为图案,图案右侧有题记文字10行,图案左侧有题记文字1行。考古者考定此古墓年代为东汉末至西晋之间。是后人把汉人墓中画像石取走,用作自己墓葬建材,所以出土时石刻表面涂满石灰,此石刻文字也并非是出土古墓的题记。由于原石是汉代民间碑刻题记,刻工并非优良,单字结构既不规范,书写又多俗书异体,所以解读歧义在所难免。本文分别从撰文人身份、植柏的风俗、题记的主题以及许安国父子逝世时间这四个方面对汉"永寿三年"石刻题记加以分析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石 嘉祥 宋山 汉永寿三年石刻题记 注释 分析
下载PDF
试论魏碑楷书的字体特征 被引量:5
4
作者 杨宏 《中州学刊》 CSSCI 2004年第6期194-196,共3页
北朝碑刻书法具有共同风格,世称“北碑体”、“北体”、“魏碑体”、“魏体”等。魏碑楷书字体风格多样,富于变化,不拘法则;点画形态丰富多变,掺杂有浓厚的隶意;横画起笔时先竖向写,竖画起笔时先横向写,体现出中国书法理论自古崇尚的“... 北朝碑刻书法具有共同风格,世称“北碑体”、“北体”、“魏碑体”、“魏体”等。魏碑楷书字体风格多样,富于变化,不拘法则;点画形态丰富多变,掺杂有浓厚的隶意;横画起笔时先竖向写,竖画起笔时先横向写,体现出中国书法理论自古崇尚的“中和”之美;字形面貌明显受到刊刻工具的影响,呈现出方整峻厉的风格。结体上也处于不定型状态,异体众多,随意增删笔画。章法上字字独立,无明显呼应和连贯,摩崖石刻文字单字、整行往往明显倾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 魏碑 楷书 字体
下载PDF
魏晋时期小楷书法之形成与发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傅如明 常栓怀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93-97,共5页
楷书约形成于东汉,是在隶书草写过程中,笔画不断被简化,逐渐省去隶书的波折,出现了顿势,硬钩等典型的楷书笔形。曹魏时期,锺繇完成了这一转换,他的小楷被后世定性为代表了楷书的萌芽与发展,他的代表作《宣示表》、《贺捷表》等,结构扁方... 楷书约形成于东汉,是在隶书草写过程中,笔画不断被简化,逐渐省去隶书的波折,出现了顿势,硬钩等典型的楷书笔形。曹魏时期,锺繇完成了这一转换,他的小楷被后世定性为代表了楷书的萌芽与发展,他的代表作《宣示表》、《贺捷表》等,结构扁方,严密自然,除笔法上略有一点儿隶书的笔意外,基本上脱离了汉隶形体。东晋小楷多传"锺繇法",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完善了小楷的笔法与结体的审美转换,脱离了隶书笔意和古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 小楷 锺繇 王羲之、王献之 写经
下载PDF
试论“八分书”的形成和发展 被引量:2
6
作者 郑彦卿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3-136,共4页
书法发展史上继隶书之后有遗存的八分书。它的形成、特征、发展过程以及八分书对中国汉字字体楷书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八分书是继承隶书开启楷书的独立书体。
关键词 书法 八分书 形成 特征 作用
下载PDF
北朝关中地区造像碑题记书法的艺术特征 被引量:2
7
作者 岳红记 《艺术探索》 2010年第5期20-22,共3页
北魏是我国书法史上一个极重要的过渡时期,这时形成的"洛阳书体"对后世中国书法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而北朝关中地区的造像碑题记的书体风格与之相比较有着自己的风格。文章通过对北朝关中地区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造像碑题... 北魏是我国书法史上一个极重要的过渡时期,这时形成的"洛阳书体"对后世中国书法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而北朝关中地区的造像碑题记的书体风格与之相比较有着自己的风格。文章通过对北朝关中地区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造像碑题记书法特点进行分析,以说明其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朝 关中地区 造像碑题记书法 艺术特征
下载PDF
简论玄学对魏晋书法审美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夕闻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5期103-104,共2页
魏晋时期的书法无论在审美还是实践中都为中国书法艺术构建了大的框架,从而出现了书法的繁荣。探索个中原因,是魏晋玄学为书法的审美提出了许多启示,最终形成了魏晋“尚意”、“尚韵”的书法审美思想。
关键词 魏晋玄学 老庄 书法审美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时期王氏家族书法兴衰考略——兼论家族书法现象 被引量:2
9
作者 侯忠明 《社科纵横》 2010年第7期98-100,共3页
家庭书法是中国古代书法史的重要构成。其中,王羲之家族是历时最长、书家最多、影响最大的一个书家群体。王氏家族书法的发展经历了滥觞期、鼎盛期、延续期和衰落期四个阶段。研究王氏家族书法,我们发现,书法的历史只会承认创新者。
关键词 家族书法 王羲之家族 继承 创新
下载PDF
魏晋书法视觉形式的审美管窥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嫣格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65-68,共4页
魏晋书法是中国书法的重要转型期,其中楷书、行书、草书等多变与兼容的书法形式可以说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这一时期的书法不再局限于一般的实用性需求,而是进入审美自觉的艺术领域。从魏晋书体视觉形式的嬗变中,阐释和证明魏晋士人在... 魏晋书法是中国书法的重要转型期,其中楷书、行书、草书等多变与兼容的书法形式可以说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这一时期的书法不再局限于一般的实用性需求,而是进入审美自觉的艺术领域。从魏晋书体视觉形式的嬗变中,阐释和证明魏晋士人在书法上审美的觉醒与自觉。通过视觉形式呈现出点画、线条以及空间上墨与色的关系,以此表达审美内涵中的自然韵味和生命精神,从而达到魏晋士人对艺术自觉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书法 视觉形式 审美内涵 艺术自觉
下载PDF
“兰亭论辨”与六朝墓志书法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智武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69-75,共7页
东晋、南朝上承曹魏、西晋,是我国书法发展史上十分重要的时期。而出土墓志无疑是考见彼时书法艺术的一种真实可靠的实物资料。通过择要分析和介绍"兰亭论辨"以来六朝墓志书法研究的颇有影响的成果,明辨六朝墓志书法是如何逐... 东晋、南朝上承曹魏、西晋,是我国书法发展史上十分重要的时期。而出土墓志无疑是考见彼时书法艺术的一种真实可靠的实物资料。通过择要分析和介绍"兰亭论辨"以来六朝墓志书法研究的颇有影响的成果,明辨六朝墓志书法是如何逐步受到学界重视,相关研究的开展又是如何被引发而逐步走向深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亭论辨 六朝 墓志书法
下载PDF
北魏平城砖瓦文字简述 被引量:2
12
作者 殷宪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38-41,共4页
北魏平城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继汉代之后又一个吉语瓦当高峰期。皇家建筑遗址出土的大量瓦文,原汁原味地展示了当时人们的文化水准、书写能力和书体运用情况。近年在大同地区出土的并不算多的北魏砖铭充分证明,在拓跋氏建都平城时期,所有... 北魏平城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继汉代之后又一个吉语瓦当高峰期。皇家建筑遗址出土的大量瓦文,原汁原味地展示了当时人们的文化水准、书写能力和书体运用情况。近年在大同地区出土的并不算多的北魏砖铭充分证明,在拓跋氏建都平城时期,所有墓中瘗文字砖者,无一不是来自于南朝的贵族以及西来东至的秦凉和两燕的"投化客"。拓跋氏帝室和近族胡(纥骨)、周(普)、长孙、奚(达奚)、伊(伊娄)、丘(丘敦)、亥(侯)、叔孙、车(车焜)等九姓以及"太祖已降,勋著当世,位尽王公"的陆(步六孤)、贺(贺赖)、刘(独孤)、楼(贺楼)、于(勿忸于)、嵇(纥奚)、尉(尉迟)八姓连如此简单的砖铭都没有。但是,公元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不仅在洛阳大量出现元姓宗亲和其他代姓贵族的大量墓志,而且在平城也出现了"尉娘"、"苟黑"等代人墓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墓砖 吉语瓦当 瓦刻文字 书法 墓主人
下载PDF
补足文学史研究之缺环——论石刻的文学研究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杜海军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54-62,共9页
石刻的文学意义历来不被研究者重视,叶昌炽说研究文学对于石刻而言等于买椟还珠。在此观念的影响下,对石刻的文学价值至今关注者不多,研究成果也有限。实际上,石刻在文学研究方面隐含有极大的价值:可补文集之缺、文体之缺、文学史料之... 石刻的文学意义历来不被研究者重视,叶昌炽说研究文学对于石刻而言等于买椟还珠。在此观念的影响下,对石刻的文学价值至今关注者不多,研究成果也有限。实际上,石刻在文学研究方面隐含有极大的价值:可补文集之缺、文体之缺、文学史料之缺、作品题材之缺等。对于研究者而言,石刻之文学研究是一个亟待开发的课题,深入研究石刻文学,会为文学史增加新的研究内容与方法,从而使我国的文学史呈现出更加完整、真实的发展面目,展现出文学史的多姿多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刻 文学史 补充价值
下载PDF
王森文及其《石门碑醳》 被引量:2
14
作者 项晓静 吴大康 《安康师专学报》 2002年第4期50-51,85,共3页
王森文 ,山东渚城人 ,清初山东名士王成祉之次子。嘉庆十二年任兴安府安康知县。与郑廉合作 ,纂修了《安康县志》 2 0卷。嘉庆十五年王森文调任汉中府略阳县知县 ,公务之余 ,对石门石刻悉心探究 ,最后写成了《石门碑》一书。此书是保... 王森文 ,山东渚城人 ,清初山东名士王成祉之次子。嘉庆十二年任兴安府安康知县。与郑廉合作 ,纂修了《安康县志》 2 0卷。嘉庆十五年王森文调任汉中府略阳县知县 ,公务之余 ,对石门石刻悉心探究 ,最后写成了《石门碑》一书。此书是保存至今的第一部石门石刻文献 ,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森文 《石门碑Yi》 《安康县志》 石刻文献 价值
下载PDF
王僧虔书论的美学思想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鸿琼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10-114,120,共6页
王僧虔,南朝齐书法家,也是书法理论家。他的成就更重要的是他的书法美学方面的建树。王僧虔的书论很多,现存书论有《论书》、《笔意赞》、《书赋》。文中提出了天然与工夫、笔力与媚好、形质与神采、情与思等赋于独到见解的美学思想。... 王僧虔,南朝齐书法家,也是书法理论家。他的成就更重要的是他的书法美学方面的建树。王僧虔的书论很多,现存书论有《论书》、《笔意赞》、《书赋》。文中提出了天然与工夫、笔力与媚好、形质与神采、情与思等赋于独到见解的美学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僧虔 书论 美学思想
下载PDF
晋书妙在字外与唐书功在字内说论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丛文俊 《中国书画》 2003年第8期35-40,共6页
一、由来唐人评说晋字,或玄言类比,或赏誉技术及风格现象,远不如宋人看得准确,说得明白。蔡襄《论书》云:书法惟风韵难及。虞书多粗糙。晋人书,虽非名家,亦自奕奕有一种风流蕴藉之气。缘当时人物,以清简相尚,虚旷为怀,修容发语,以韵相胜... 一、由来唐人评说晋字,或玄言类比,或赏誉技术及风格现象,远不如宋人看得准确,说得明白。蔡襄《论书》云:书法惟风韵难及。虞书多粗糙。晋人书,虽非名家,亦自奕奕有一种风流蕴藉之气。缘当时人物,以清简相尚,虚旷为怀,修容发语,以韵相胜,落华散藻,自然可观。可以精神解领,不可以言语求觅也。风韵,晋人用指风度韵致,《世说新语·赏誉》载庾亮语孙绰'卫(永)风韵虽不及卿,诸人倾倒处亦不近';《晋书·王凝之妻谢氏传》称'道韫风韵高迈,叙致清雅',并如是。赵宋时,人们喜用'韵'字形容美貌脱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领 论书 清简 唐楷 倪氏杂著笔法 钟王 刻帖 颜鲁公 落华 笔阵图
下载PDF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书法的审美取向 被引量:2
17
作者 阮忠勇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5年第1期58-63,共6页
魏晋书法的率真、简淡、妍美等风格,与《世说新语》所展示当时名士求真、尚简与爱妍的趣尚互为表里。考察《世说新语》,将有助于我们解读魏晋书法。
关键词 魏晋书法 《世说新语》 求真 尚简 爱妍
下载PDF
阮元送杨忠愍公墨迹归焦山的启示
18
作者 赵河清 王英智 《新世纪图书馆》 2006年第2期78-80,共3页
清朝阮元送扬忠愍公墨迹归焦山的义举给我们的启示是:文物之藏,要嘉惠天下,泽及后人; 要运用最新科研成果进行文物保护与利用,以充分发挥文物的作用。
关键词 阮元 启示 文物保护 文物利用
下载PDF
试析唐太宗“崇王”之缘由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艳娣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6年第2期47-50,共4页
唐太宗推崇王羲之书法,从而奠定了王书的独尊地位。唐太宗“崇王”,有下列缘由:统一的大唐帝国呼唤刚健有力并折中南北的书风,这也符合太宗的文治之需;太宗书法受精通王羲之书法的虞世南浸染,太宗爱屋及乌,增加了对王羲之书法的感情;另... 唐太宗推崇王羲之书法,从而奠定了王书的独尊地位。唐太宗“崇王”,有下列缘由:统一的大唐帝国呼唤刚健有力并折中南北的书风,这也符合太宗的文治之需;太宗书法受精通王羲之书法的虞世南浸染,太宗爱屋及乌,增加了对王羲之书法的感情;另外,又凭借道教的影响,王羲之书法终于被唐太宗推上了第一把交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太宗 王羲之 南北朝书风 折衷相济 骨力 道教
下载PDF
东晋门阀政局的变迁与王羲之的仕宦抉择
20
作者 刘占召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0-74,135,共5页
王羲之两次仕隐的抉择都与东晋士族政争密切相关。王羲之担任江州刺史的时间当在咸康八年(342)8月至12月,其背景是庾亮、王导的江州之争,其退隐源自琅琊王氏的失败。王羲之复出是司马昱、殷浩的援引以打击桓温的结果,司马昱因王羲之没... 王羲之两次仕隐的抉择都与东晋士族政争密切相关。王羲之担任江州刺史的时间当在咸康八年(342)8月至12月,其背景是庾亮、王导的江州之争,其退隐源自琅琊王氏的失败。王羲之复出是司马昱、殷浩的援引以打击桓温的结果,司马昱因王羲之没有打击桓温而是调和殷、桓矛盾而对其疏远。王羲之告誓辞官的表层原因是其与王述的矛盾,深层原因是永和政争中司马昱对他的疏远和对王述的倚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羲之 仕隐 门阀政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