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展示空间构造异变设计探解 被引量:3
1
作者 汤洪泉 占必传 薛生辉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71-172,共2页
展会空间的创造实质上是一个人为环境的创造,在空间环境中体现出组织者及展品的形象特征。使观众在参观中全方位感受环境的氛围。个性化异变设计包含国家或企业文化特征,彰显其文化精神,反映会展中外文化交流的特征。
关键词 展示设计 标准化设备 产品 主题文化
下载PDF
从形式——自律论到序列主义——浅析20世纪序列主义音乐形成的“内因”与“外因” 被引量:2
2
作者 侯燕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189-190,共2页
音乐从形式——自律论到序列主义,既承接了19世纪欧洲传统音乐的发展,又是音乐走向20世纪后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前因。因此,本文在这里通过梳理序列主义音乐的形成过程,来说明社会文化思潮更迭与音乐艺术发展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
关键词 形式——自律论音乐 序列主义音乐 社会文化“外因” 音乐结构“内因”
下载PDF
试析中国传统建筑室内环境中“通”的艺术
3
作者 王茹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1-136,共6页
中国传统建筑所采用的柱网框架结构形式,使室内空间环境艺术具有了内外通透和内部通敞,声、光、色、味、意五官与心灵相融通等一系列"通"的艺术特色,这一特色即使在现代建筑结构体系的条件下仍极富生命力和研究意义。
关键词 中国传统建筑 室内环境 相通 通感 意通
下载PDF
论英国戏剧现代性演进的四个美学维度 被引量:2
4
作者 刘秀玉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1-129,191,共10页
现代性是英国戏剧漫长发展史上的恒常议题,也是充满历史纵深感的文学事实,与英国戏剧演进的具体情境有着复杂微妙的联系。从文艺复兴末期开始,英国戏剧开启了漫长而曲折的现代性演进历程,经过启蒙、中止、复苏,最终在坚守民族性与博采... 现代性是英国戏剧漫长发展史上的恒常议题,也是充满历史纵深感的文学事实,与英国戏剧演进的具体情境有着复杂微妙的联系。从文艺复兴末期开始,英国戏剧开启了漫长而曲折的现代性演进历程,经过启蒙、中止、复苏,最终在坚守民族性与博采众长的基础上确立了现代性。英国戏剧现代性演进史是英国戏剧民族化与世界化的进化史,从现代性视角出发对文艺复兴以降的英国戏剧进行美学观照,提炼英国戏剧现代性进程中的美学特征,如现代性生成的复杂性、创作主客体的大众化、戏剧表现形式的多元化及现代性诉求的延续性等,可以为当下英国戏剧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戏剧 现代性 美学维度 莎士比亚 民族性
下载PDF
信息化时代下数字技术对展示设计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王碧凝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75-177,共3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信息的获取更加便捷,逐渐平等化。对于展示设计而言,空间信息传播的技术发生了很多变化。信息化时代下空间信息传播的发展趋势将变得更加多元化,技术手段的发展导致传播的方式趋向虚拟,人类与多媒体间的关系变得更...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信息的获取更加便捷,逐渐平等化。对于展示设计而言,空间信息传播的技术发生了很多变化。信息化时代下空间信息传播的发展趋势将变得更加多元化,技术手段的发展导致传播的方式趋向虚拟,人类与多媒体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但是无论技术手段如何,艺术和技术的完美结合才是信息传播艺术的最终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 数字技术 空间 展示设计
下载PDF
阿尼姆斯原型统摄下看苔丝对阿莱克及安琪儿的感情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向梅 周海霞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100-101,共2页
托马斯.哈代在其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中,塑造了一个迥异于模式化的女性形象——苔丝。本文意在运用荣格的阿尼姆斯原型分析苔丝在对待阿莱克及安琪儿的感情时表现出的截然相反的两种态度。原型的运用深化了作品的内涵,增强了作品的... 托马斯.哈代在其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中,塑造了一个迥异于模式化的女性形象——苔丝。本文意在运用荣格的阿尼姆斯原型分析苔丝在对待阿莱克及安琪儿的感情时表现出的截然相反的两种态度。原型的运用深化了作品的内涵,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尼姆斯”原型
下载PDF
试析乔治·奥威尔的文学创作思想
7
作者 刘文 高洁 赵艺红 《今古文创》 2020年第29期20-21,共2页
乔治·奥威尔是上世纪英国文坛著名作家之一,其作品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与研究。本文将对奥威尔的写作思想进行深入的研究,通过对《动物庄园》《巴黎伦敦落魄记》等作品的分析,探究作品中的人道主义、反资本主义、反独裁主义思想以... 乔治·奥威尔是上世纪英国文坛著名作家之一,其作品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与研究。本文将对奥威尔的写作思想进行深入的研究,通过对《动物庄园》《巴黎伦敦落魄记》等作品的分析,探究作品中的人道主义、反资本主义、反独裁主义思想以及他讽刺手法的运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治·奥威尔 反资本主义 反独裁主义 讽刺手法
下载PDF
可歌可泣的游苔莎
8
作者 乔思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7年第9期94-96,共3页
游苔莎在对待往昔与现实、爱情和感受自我三重关系时所展现出矛盾的态度与方式,揭示了她深刻的性格、复杂的身份,凸现她气质中种种美感与可贵之处。然而在当时社会环境下,这个不拘世俗的"异教女神"即便脱离荒原,也无法逃脱被... 游苔莎在对待往昔与现实、爱情和感受自我三重关系时所展现出矛盾的态度与方式,揭示了她深刻的性格、复杂的身份,凸现她气质中种种美感与可贵之处。然而在当时社会环境下,这个不拘世俗的"异教女神"即便脱离荒原,也无法逃脱被损害与葬送的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苔莎 矛盾 往昔与现实 爱情 自我 人性 异教女神
下载PDF
现代艺术的杀手——希特勒
9
作者 李力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21-128,共8页
"假如当年希特勒顺利考入维也纳美术学院,今天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呢?"旅居奥地利的美术史学者李力徜徉在维也纳美术学院街头时常会想到这个有意思但又有些沉重的问题。然而历史毕竟是无法假设的,以希特勒为首的德国纳粹给欧... "假如当年希特勒顺利考入维也纳美术学院,今天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呢?"旅居奥地利的美术史学者李力徜徉在维也纳美术学院街头时常会想到这个有意思但又有些沉重的问题。然而历史毕竟是无法假设的,以希特勒为首的德国纳粹给欧洲及世界很多国家和民族带来过深重的灾难,是人类历史上无法抹去的创痛记忆,今年适逢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李力撰写长文对希特勒早年学习艺术的经历,他的艺术史观,特别是他成为纳粹领袖后利用古典艺术形式为纳粹粉饰太平,歌功颂德,对德国人民进行蒙蔽宣传,压迫扼杀崇尚个人精神自由的现代艺术等等摧残文化艺术的行径做了全面的陈述,文章分为两期发表,读来发人深省,敬请读者关注。荷兰17世纪画家维米尔的作品数量很少,但作品意蕴深邃隽永,颇具神秘吸引力。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深受观众、收藏家和艺术史家们的追捧,本期郭亮的论文,从文化史研究的角度分析了维米尔主要绘画作品中的音乐主题,指出维米尔艺术的经久魅力在于他是一位走在时代前列通晓科学、文学并具有很高音乐修养的高级知识分子,远远高于一个艺匠的身份,他的绘画作品是他个人精神世界的透露和写照,因而有着不同他人的独特内涵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艺术 希特勒 杀手 反法西斯战争 美术学院 人类历史 学习艺术 艺术史观
原文传递
假如音乐是爱情的食粮──评莎士比亚的喜剧《第十二夜》(又名《各遂所愿》)及其歌 被引量:2
10
作者 罗义蕴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48-51,共4页
《第十二夜》又名《各遂所愿》,与《无事生非》、《皆大欢喜》组成莎士比亚早期三大欢乐喜剧,主题均为友谊与爱情。在莎剧中,这是唯一含两个标题的一出戏,观众可以任选其一。它首场公演于1601年二月二日,演出地点是伦敦中间教... 《第十二夜》又名《各遂所愿》,与《无事生非》、《皆大欢喜》组成莎士比亚早期三大欢乐喜剧,主题均为友谊与爱情。在莎剧中,这是唯一含两个标题的一出戏,观众可以任选其一。它首场公演于1601年二月二日,演出地点是伦敦中间教堂的古老大厅。年老的伊丽莎白女皇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爱情喜剧 通俗音乐 《皆大欢喜》 公爵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小丑 伊丽莎白时代 中国古典诗词 歌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