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9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挚朴的情感 诗意的浪漫-组曲《培尔·金特》赏析
1
作者 葛春先 《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1期31-33,共3页
爱德华·格里格(1843~1907)是挪威杰出的作曲家、钢琴家,民族乐派的奠基人.作为一名挪威作曲家,他把自己的全部爱国热忱与挪威民族音乐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他的作品充满了挪威民族民间音乐特有的泥土芳香.他一生创作出了许多既绮... 爱德华·格里格(1843~1907)是挪威杰出的作曲家、钢琴家,民族乐派的奠基人.作为一名挪威作曲家,他把自己的全部爱国热忱与挪威民族音乐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他的作品充满了挪威民族民间音乐特有的泥土芳香.他一生创作出了许多既绮丽清新,又粗犷纯朴、具有北欧特征和个人柔和抒情的诗人气质相融合的优秀作品.<培尔·金特>组曲便是其中的代表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德华·格里格 挪威民族音乐 音乐赏析 管弦乐 组曲 《培尔·金特》
下载PDF
幻觉中的欲望——管弦乐《牧神午后》前奏曲的神话基因
2
作者 宋永莉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6年第8期64-66,共3页
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古希腊神话是西方音乐创作的源泉。本文通过对古希腊神话中牧神性格的解读,对法国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的管弦乐《牧神午后》前奏曲的神话基因进行了充分的阐述。
关键词 牧神午后 德彪西 音乐创作 古希腊神话 全音音阶 法国印象派 古希腊文明 神话故事 里拉琴 和声色彩
下载PDF
鲁托斯拉夫斯基《第三交响曲》乐队音响的类型及形态 被引量:3
3
作者 黄汛舫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35-41,共7页
鲁托斯拉夫斯基《第三交响曲》乐队音响的一个主要特征是不协和,从音响类型分析看,包括纯净、混合、化合与合成音响;从音响形态分析看,则包括点状、柱状以及线状、带状、块状形态,基于此构成的音响以及这些音响的逻辑化组织是这部... 鲁托斯拉夫斯基《第三交响曲》乐队音响的一个主要特征是不协和,从音响类型分析看,包括纯净、混合、化合与合成音响;从音响形态分析看,则包括点状、柱状以及线状、带状、块状形态,基于此构成的音响以及这些音响的逻辑化组织是这部作品的独特魅力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托斯拉夫斯基 《第三交响曲》 音响类型 音乐艺术 纯净音响 混合音响 化合音响 合成音响 波兰
下载PDF
贝多芬第八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主体性艺术特征浅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段海燕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144-150,共7页
贝多芬第八钢琴奏鸣曲("悲怆")第一乐章的主体性艺术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奋发向上且不乏活泼气息的主题构思;充满推动力的调式、调性设计;乐曲中扣人心弦的和声织体、效果音乐创作;独特新颖的音乐结构布局设计。贝多芬... 贝多芬第八钢琴奏鸣曲("悲怆")第一乐章的主体性艺术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奋发向上且不乏活泼气息的主题构思;充满推动力的调式、调性设计;乐曲中扣人心弦的和声织体、效果音乐创作;独特新颖的音乐结构布局设计。贝多芬作为一个为自由而战的精神化身,他的每一个音符、每一个乐句都令人感受到伟大、雄浑和抗争的精神力量,并将人从美的境界带入崇高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多芬 “悲怆” 奏呜曲 第一乐章 主体性艺术特征
下载PDF
肖斯塔科维奇第九交响曲指挥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周进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70-76,共7页
本文是作者的硕士学位论文(导师黄晓同教授)。从肖斯塔科维奇第九交响曲的创作背景入手,分析了五个乐章的主要特征;从曲式结构、音调材料配器手法等方面勾勒出指挥这部交响曲的基本线索;同时插入与第七、第八交响曲以及肖斯塔科维... 本文是作者的硕士学位论文(导师黄晓同教授)。从肖斯塔科维奇第九交响曲的创作背景入手,分析了五个乐章的主要特征;从曲式结构、音调材料配器手法等方面勾勒出指挥这部交响曲的基本线索;同时插入与第七、第八交响曲以及肖斯塔科维奇其他作品与第九交响曲的联系、对比,从而使指挥能从一个更深、更广的层次中发掘这部作品的内涵,为整部作品得到正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肖斯塔科维奇 第九交响曲 指挥研究 战争三联画 新古典主义
下载PDF
肖斯塔科维奇《第十五交响曲》的音乐语言与潜在标题性 被引量:1
6
作者 钱仁平 《音乐探索》 2000年第1期10-17,共8页
作为肖斯塔科维奇交响曲创作领域的“天鹅之声” ,《第十五交响曲》的音乐语言不仅延续、巩固并发扬光大了他一生创作的总体特征 ,而且有力地促成了这部“纯音乐”的交响曲潜在的标题性内容。本文通过音乐分析并与肖斯塔科维奇先前的交... 作为肖斯塔科维奇交响曲创作领域的“天鹅之声” ,《第十五交响曲》的音乐语言不仅延续、巩固并发扬光大了他一生创作的总体特征 ,而且有力地促成了这部“纯音乐”的交响曲潜在的标题性内容。本文通过音乐分析并与肖斯塔科维奇先前的交响曲创作进行观照 ,揭示了《第十五交响曲》在音乐语言尤其是在整体结构方面的“总结性”特点 ,以及作曲家通过对前人和自己音乐作品主题的摘引与融合 ,来表达的相应的潜在标题性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肖斯塔科维奇 交响曲作品 音乐语言 潜在标题性
下载PDF
拉威尔《波莱罗》作曲技法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孔繁昕 《北方音乐》 2016年第3期49-49,共1页
《波莱罗》是拉威尔事业的巅峰,同时也是其包含心血的作品,本文通过对《波莱罗》作曲技法进行分析,了解其能够传承至今的奥秘,以及背后所蕴藏的拉威尔的性格特点及创作技巧。
关键词 拉威尔 《波莱罗》 双主题变奏
下载PDF
解构 建构——郭祖荣《第八交响曲》结构思维研究
8
作者 檀革胜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3年第1期34-42,共9页
郭祖荣《第八交响曲》创作于1991年,当年由邱孝胥、陈建勋指挥福建歌舞剧团首演于福州;1992年,著名指挥家卞祖善来福州再次指挥福建歌舞剧团演出该曲;1993年,陈澄雄指挥台湾省立交响乐团在台北演出;2012年,俞峰指挥福建歌舞剧团... 郭祖荣《第八交响曲》创作于1991年,当年由邱孝胥、陈建勋指挥福建歌舞剧团首演于福州;1992年,著名指挥家卞祖善来福州再次指挥福建歌舞剧团演出该曲;1993年,陈澄雄指挥台湾省立交响乐团在台北演出;2012年,俞峰指挥福建歌舞剧团在国家大剧院演出。不管是1991年的首演还是22年之后的最近的一次演出,《第八交响曲》都给听众和指挥留下了较为深刻印象,俞峰认为《第八交响曲》是马勒式的作品,深刻、独到;卞祖善在其专著《乐海管蠡》中甚至专门撰文:这部作品在把握乐章结构和可听性方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八交响曲》 郭祖荣 思维研究 结构 解构 指挥家 国家大剧院 交响乐团
下载PDF
论郭祖荣单乐章交响曲的“大容量”
9
作者 涂致洁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6-72,共7页
在郭祖荣已经创作的二十四部交响曲中,有六部是单乐章之作。这六部作品虽均以单乐章作为外部形式,但在曲式结构上则以短见长,表现内容上以少谋多,主题材料上以点涉面,技术手段上以合显繁,处处体现大容量追求,力求获得更为广阔、丰富的... 在郭祖荣已经创作的二十四部交响曲中,有六部是单乐章之作。这六部作品虽均以单乐章作为外部形式,但在曲式结构上则以短见长,表现内容上以少谋多,主题材料上以点涉面,技术手段上以合显繁,处处体现大容量追求,力求获得更为广阔、丰富的表现力,彰显个性化、民族化的交响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祖荣 单乐章交响曲 作曲技法
下载PDF
科普兰“法国—爵士音乐”时期的经历与创作(下·续)
10
作者 何平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1998年第4期62-66,共5页
这时期的作品,科普兰在音乐的曲式结构方面,总有一些与古典传统不同的地方。他曾有过这样的论述:“正确的理解应当是,曲式只能是一种活的有机体的逐渐成长,不论作曲家从什么前提出发,也就是说,‘每一首真正的乐曲的曲式都是独特的’,决... 这时期的作品,科普兰在音乐的曲式结构方面,总有一些与古典传统不同的地方。他曾有过这样的论述:“正确的理解应当是,曲式只能是一种活的有机体的逐渐成长,不论作曲家从什么前提出发,也就是说,‘每一首真正的乐曲的曲式都是独特的’,决定曲式的正是音乐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普兰 爵士音乐 音乐风格 钢琴协奏曲 交响曲 作品 再现原则 音乐发展 乐章 华彩段
下载PDF
怒放的生命——浅析肖斯塔克维奇的《第五交响曲》
11
作者 王进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150-152,共3页
"用音乐见证生活、见证时代",这是20世纪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俄罗斯乐坛巨匠肖斯塔克维奇的座右铭。他的作品在音乐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和研究者的重视。那独特风格的旋律、律动鲜明的节奏极具艺术感染力... "用音乐见证生活、见证时代",这是20世纪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俄罗斯乐坛巨匠肖斯塔克维奇的座右铭。他的作品在音乐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和研究者的重视。那独特风格的旋律、律动鲜明的节奏极具艺术感染力,牢牢地捕获了听众的心灵。他和他的《第五交响曲》及其他优秀作品被载入人类光辉的历史史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肖斯塔克维奇 交响乐 《第五交响曲》 音乐思想
下载PDF
用音乐言说——马勒《第二交响曲》的叙事布局与结构寓意
12
作者 张晨 《音乐文化研究》 2023年第2期103-114,共12页
文章以叙事和话题理论为出发点,以马勒《第二交响曲》为分析对象,试图在音乐文本、结构分析中揭示马勒隐含其中的叙事内容和手段,解开马勒使用音乐语言隐匿的谜题。马勒的复兴与时代审美改变息息相关,他的作品于20世纪60年代起持续火热... 文章以叙事和话题理论为出发点,以马勒《第二交响曲》为分析对象,试图在音乐文本、结构分析中揭示马勒隐含其中的叙事内容和手段,解开马勒使用音乐语言隐匿的谜题。马勒的复兴与时代审美改变息息相关,他的作品于20世纪60年代起持续火热,与其说这是1902年预言的实现,不如说是历史剧变及文本理论兴盛所带来的效应。伴随着接受者对马勒音乐审美判断的改变,之前被视为音乐和文化融合的弱点,如今成为它真正的力量,作品具有历史上“不可衡量”的意义,能够嘲弄所有以前的解说和绝对音乐的风格类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勒《第二交响曲》 死亡叙事 话题引喻
下载PDF
从歌德的《浮士德》看李斯特的《浮士德交响曲》
13
作者 柯云燕 《北方音乐》 2012年第6期62-62,共1页
浮土德是西方民间传说和文学中影响力最大最持久的形象之一。歌德的《浮士德》就取材于16世纪德国的这个民间传说。有关江湖术士浮士德,可能为魔法师,传说他与魔鬼订了出卖灵魂三十四年的契约,生前尽情享受,死后入地狱的民间传说。
关键词 《浮士德》 歌德 交响曲 李斯特 民间传说 16世纪 影响力 魔法师
下载PDF
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新古典主义特征
14
作者 孙中华 《北方音乐》 2011年第5期49-49,共1页
《第七交响曲》采用古典时期的奏鸣套曲结构,根据音乐内容需要在古典时期奏鸣曲式的基础上加以创新,规模庞大实际上是扩充了古典时期奏鸣套曲结构。调式调性、和声方面的手法是非常清楚的:调性十分明确,稳定的功能和声进行,在传统的和... 《第七交响曲》采用古典时期的奏鸣套曲结构,根据音乐内容需要在古典时期奏鸣曲式的基础上加以创新,规模庞大实际上是扩充了古典时期奏鸣套曲结构。调式调性、和声方面的手法是非常清楚的:调性十分明确,稳定的功能和声进行,在传统的和声语汇上添加20世纪的技法特点,例如附加音和弦、多调性叠置、复合调性等。整部交响曲是以传统调性调式、和声为主,同时综合地、适时地运用民族调式与同主音大小调式,这样的和声、调式语言成为《第七交响曲》特色。《第七交响曲》的旋律尽显肖斯塔科维奇旋律创作风格,长气息、绵绵不断的乐句,打破了小节线的限制,把20世纪音乐语言与俄罗斯民族风格有机结合,既有民族韵味,又富有现代气质。全曲的配器完全是新古典主义风格,清新、透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七交响曲》 肖斯塔科维奇 新古典主义 民族调式 和声进行 古典时期 20世纪 创作风格
下载PDF
浅谈交响曲艺术的欣赏
15
作者 帖玲 《北方音乐》 2014年第4期95-96,共2页
对于交响曲的专业概念的认知和欣赏知识与能力的缺失,给欣赏者带来不同程度的困扰。文章拟对交响曲艺术做概念解析并从乐器的运用以及色彩的调配、和声的构造、结构的设计与安排、交响曲艺术的思想性等角度作欣赏“看点”的分析。
关键词 交响曲 欣赏方法 结构分析
下载PDF
多时空交织的命运交响曲——评话剧《张謇》的悲剧精神
16
作者 向阳 《剧影月报》 2018年第6期21-22,共2页
近年来传记体戏剧活跃于中国舞台上,在传记体戏剧中,人物的性格和生活是其唯一的内容,如何掂量传记人物的生命厚度,用怎么样的方式触摸传记人物的灵魂深度,则需要剧作家在得历史三昧之后,在其戏剧观关照下,将琐碎素材加以裁剪,重新组合... 近年来传记体戏剧活跃于中国舞台上,在传记体戏剧中,人物的性格和生活是其唯一的内容,如何掂量传记人物的生命厚度,用怎么样的方式触摸传记人物的灵魂深度,则需要剧作家在得历史三昧之后,在其戏剧观关照下,将琐碎素材加以裁剪,重新组合元素,谱写属于传记人物的命运交响曲,而后由有才华的导演将之演奏于舞台上。而话剧《张謇》(李明华导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响曲 悲剧精神 张謇 话剧 时空 传记体 戏剧观 人物
下载PDF
试析朱践耳《第十(江雪)交响曲》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波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27-32,共6页
朱践耳于1998年创作的《第十(江雪)交响曲》使用了磁带录音与交响乐队现场演奏相结合的形式。本文试图从这部作品的主题材料、形式、内涵与风格等方面的剖析入手,对这部在中国当代音乐创作中占有重要位置的作品进行音乐分析。
关键词 《第十》 古诗 古琴 古曲 五声性十二音序列 交响曲 朱践耳 江雪 试析 音乐创作 1998年 现场演奏 交响乐队 音乐分析
下载PDF
“流浪者”构建的理想国度——析舒伯特《“流浪者”幻想曲》的创作特色
18
作者 朱宁宁 《音乐文化研究》 2019年第2期80-101,M0003,共23页
《“流浪者”幻想曲》是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晚期代表作之一,是情感表达的感性需要和古典体裁的理性精神形成冲突和矛盾之后的产物。该作品充分表达了追求自由、光明未来的理想和渴望,创作构思独特,结合运用了多种写作原则,主题多样而... 《“流浪者”幻想曲》是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晚期代表作之一,是情感表达的感性需要和古典体裁的理性精神形成冲突和矛盾之后的产物。该作品充分表达了追求自由、光明未来的理想和渴望,创作构思独特,结合运用了多种写作原则,主题多样而统一,从而以一种新的结构形态,塑造出“流浪者”心中丰富、绚丽、多维的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伯特 《“流浪者”幻想曲》 循环曲式
下载PDF
钢琴协奏曲《黄河》的时代风格特征 被引量:2
19
作者 姜英实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年第2期194-194,共1页
钢琴协奏曲《黄河》在颂黄河、爱黄河、述黄河、护黄河这一过程中,处处体现着它所表现的民族性与时代性。无论在当时的社会历史环境下听这首曲子的原作,还是在改编成协奏曲后的《黄河》,都给人以强烈的民族意识,给人以坚强的斗争意志。
关键词 《黄河》 风格:演奏
下载PDF
舒曼《第一交响曲“春天”》管弦乐技法探微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世超 《北方音乐》 2012年第11期29-30,共2页
舒曼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音乐家,一生创作了四部交响曲,其中第一首《春天》交响曲作于舒曼的创作盛期1841年,带有鲜明的配器个性,本文试图从各个乐器组的使用特征和配器手法的特色使用两方面进行分析,力图能够为认识和学习舒曼音乐... 舒曼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音乐家,一生创作了四部交响曲,其中第一首《春天》交响曲作于舒曼的创作盛期1841年,带有鲜明的配器个性,本文试图从各个乐器组的使用特征和配器手法的特色使用两方面进行分析,力图能够为认识和学习舒曼音乐提供一些线索,同时希望给现今的创作者一些启发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曼 第一交响曲 管弦乐 配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