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4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舞蹈艺术的审美文化观——内外部相融的舞蹈研究方法论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慕羽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6-161,I0005,共17页
舞蹈创作和批评研究既包括“生命体”身体意识和时空关系的内部规律探讨,也要阐释舞蹈与人类其他社会实践的外部规律联系,内外部结合的方法论很有意义。舞蹈分析与动作分析并非相同概念。舞蹈创作和研究从业者除了提升动作分析理论,还... 舞蹈创作和批评研究既包括“生命体”身体意识和时空关系的内部规律探讨,也要阐释舞蹈与人类其他社会实践的外部规律联系,内外部结合的方法论很有意义。舞蹈分析与动作分析并非相同概念。舞蹈创作和研究从业者除了提升动作分析理论,还应密切关注新的编舞走向和跨学科的舞蹈研究趋势。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西方舞蹈学者的舞蹈分析框架,融入了文化研究,揭示出仅作动作分析或内部研究的局限性;中国舞蹈学者的元素分析、形态分析也与舞蹈文化密切相关。在全球在地化和全媒体时代,作为一种方法论,舞蹈艺术的“审美文化观”将舞蹈创作到批评视为审美文化活动,承袭了古今中西文化汇通的中国美学、文学、理论界和舞蹈学的相关研究,自律论、他律论与通律论相辅相成,重视具体的真实的人本体,一方面强调侧重内部研究的“跨媒介性”视角,另一方面也倡导将内外部打通的“跨文化”观,尝试既在审美中看舞蹈文化,也在文化中看舞蹈审美,是一种具有“中国式现代化”路径的文艺观和方法论。“点线面体”充分融合的审美文化四面体图式,基于艾布拉姆斯“四要素”三角和格里斯沃尔德“文化菱形”理论基础,融入拉班动作分析四面体思路,并与中国人文社科学术界倡导多年的“审美文化”研究相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舞蹈创作 中国舞蹈批评 方法论 审美文化 四要素 四面体
下载PDF
民族国家想象与当代舞剧的地方性书写
2
作者 仝妍 向楠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9-105,138,共8页
综观近年来的舞剧创作,地域性民俗事象和具有地域文化属性的传统舞蹈语汇成为审美再造与情感浇铸的符号,实现舞剧作品的主题叙事与情感表达。这种创作手法与表现风格,凸显了当代舞剧创作在题材类型、舞蹈语汇等方面对民族风格、地域文... 综观近年来的舞剧创作,地域性民俗事象和具有地域文化属性的传统舞蹈语汇成为审美再造与情感浇铸的符号,实现舞剧作品的主题叙事与情感表达。这种创作手法与表现风格,凸显了当代舞剧创作在题材类型、舞蹈语汇等方面对民族风格、地域文化与当代价值的追求。当代舞剧创作中的地方叙事,以复现性、现时性、互文性让“中国舞剧”更具表现力:一方面呈现出各地区、各民族风格的独特样貌,另一方面营造了多民族统一的国家文化想象,呈现出中国当代舞剧创作既丰富多样又浓墨重彩的景象。由此,舞剧创作对区域、族群文化的再现与想象,进一步促进了“地方”意义的开放性,为文化共生观照下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构提供了更多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舞剧 地方叙事 文化记忆 文本互文 当代性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下载PDF
蛙形舞姿:从内蒙古阴山到广西左江的文化跋涉——兼谈藏彝走廊的舞蹈文化播布
3
作者 于平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2-183,共12页
蛙形舞姿,是一种“像人戴冠伸臂、曲胫而舞之形”的舞姿。这一舞姿篆文作“■”,隶变为“无”。从内蒙古阴山(狼山地区)岩画来看,这一舞姿与游牧劳动相关联,应该是“赶牧”方式促成的身体运动“动力定型”。而广西左江(宁明花山)岩画中... 蛙形舞姿,是一种“像人戴冠伸臂、曲胫而舞之形”的舞姿。这一舞姿篆文作“■”,隶变为“无”。从内蒙古阴山(狼山地区)岩画来看,这一舞姿与游牧劳动相关联,应该是“赶牧”方式促成的身体运动“动力定型”。而广西左江(宁明花山)岩画中大量的“蛙型舞姿”,被认为与从事稻作劳动的骆越先民相关联。从古代氐羌族群的文化跋涉,马家窑彩陶纹饰、“三江流域”盛行的藏族“卓舞”,以及云南文山富宁的彝族“铜鼓舞”及其相应的文化关联推测,广西左江岩画的“蛙型舞姿”亦应是游牧劳动及其稍后的农牧生产方式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蛙形舞姿 阴山岩画 马家窑彩陶 萬舞 藏族卓舞 彝族铜鼓舞 花山岩画
下载PDF
从《丹顶鹤》到《10909》——近10年江苏无锡市歌舞剧院舞剧创作的文化触角
4
作者 于平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3-174,共12页
自2013年党的十八大召开迄今为止的十余年,是我国舞剧创作井喷式登场的十余年。作为一个地市级演艺团体,无锡市歌舞剧院曾以舞剧《阿炳》《红河谷》先后荣获第九届、第十二届“文华大奖”,在这十余年创演的大型舞剧居然达8部之多。这在... 自2013年党的十八大召开迄今为止的十余年,是我国舞剧创作井喷式登场的十余年。作为一个地市级演艺团体,无锡市歌舞剧院曾以舞剧《阿炳》《红河谷》先后荣获第九届、第十二届“文华大奖”,在这十余年创演的大型舞剧居然达8部之多。这在我国演艺团体中是极为罕见的。这些舞剧创作的文化触角虽立足于区域,但追随区域“走出去”的步伐和胸襟,表现出高蹈的时代视点和滚烫的民族情怀。这是我国当代舞剧创作中值得关注的文化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剧 无锡市歌舞剧院 《丹顶鹤》 《金陵十三钗》 《英雄玛纳斯》 《10909》
下载PDF
从“两汉析舞”到“甲骨寻舞”——彭松中国古代舞蹈史研究取向述评
5
作者 于平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7-173,共17页
彭松(1916—2016)是我国著名古代舞蹈史研究家。在新中国首部《中国古代舞蹈史》编著中,彭松执笔“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部。也就是说,在中国古代舞蹈的通史研究中,“两汉舞蹈”是他的研究主场。为此,他在汉赋、乐府诗与汉画像的... 彭松(1916—2016)是我国著名古代舞蹈史研究家。在新中国首部《中国古代舞蹈史》编著中,彭松执笔“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部。也就是说,在中国古代舞蹈的通史研究中,“两汉舞蹈”是他的研究主场。为此,他在汉赋、乐府诗与汉画像的融通研究中取得了骄人的成就。接着,他借“敦煌舞”之题拓展出“隋唐舞蹈”研究的新想象——不仅揭示出《西凉伎》与“敦煌舞”的文脉关联,而且从日本“唐舞图”和朝鲜“李朝宴乐”探寻唐、宋舞蹈在流变中的内质。再接着,他聚焦周代《大武》舞去探讨中国古代史诗性歌舞剧的叙事策略和诗、乐、舞结构。最后,他以“古稀”之龄倾力“甲骨寻舞”,留下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和有启迪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松 中国古代舞蹈史 敦煌舞 《大武》舞 甲骨卜辞舞蹈
下载PDF
创作的意识与中国民间舞的作品形态(下)
6
作者 于平 谢雯雯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174,共13页
20世纪90年代,舞蹈学界开展了“全国民族舞蹈创作研讨”,对于“民族舞蹈”的创作研讨,迄今为止,它是“空前绝后”的。在这次“研讨会”之后,作为“作品形态”的少数民族的民间舞“晚会”创作开始发力了。其中,门文元创作的土家族的《土... 20世纪90年代,舞蹈学界开展了“全国民族舞蹈创作研讨”,对于“民族舞蹈”的创作研讨,迄今为止,它是“空前绝后”的。在这次“研讨会”之后,作为“作品形态”的少数民族的民间舞“晚会”创作开始发力了。其中,门文元创作的土家族的《土里巴人》以“编织一种文化,推出一个民族”的理念,将“作品形态”的中国民间舞创作、特别是少数民族舞蹈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进入21世纪,杨丽萍再爆“华彩”,她创作的《云南映象》《藏谜》《云南的响声》“三部曲”,成为21世纪头十年中国民间舞“作品形态”高耸的丰碑。在《云南的响声》的创作过程中,杨丽萍“鼓励演员们在保持地方、民族特色的同时不必拘泥于固有的原生态”,这正是原生态民间舞得以自然传承、发展的精义所在,是对舞蹈学者傅兆先所谓“创又保”式民间舞发展理念的实践性呈现,也是中国民间舞作品形态之“创作的意识”的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文元 《月牙五更》 杨丽萍 《云南映象》 民族舞蹈创作讨论
下载PDF
媒介时代交互性舞蹈叙事的“赋权”与“重构”
7
作者 夏静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5-180,I0003,共7页
交互性舞蹈叙事通过以技术介入为依托、交互行为为主体的舞蹈表演,力图打破传统封闭的叙事系统,创造更广泛开放的审美认知空间,在多重文本、多种结构的交互中寻求意义的多元阐释。从本质上看,它依然是剧场互动方式的延伸表现。从文本结... 交互性舞蹈叙事通过以技术介入为依托、交互行为为主体的舞蹈表演,力图打破传统封闭的叙事系统,创造更广泛开放的审美认知空间,在多重文本、多种结构的交互中寻求意义的多元阐释。从本质上看,它依然是剧场互动方式的延伸表现。从文本结构、观演空间和意义生产三个维度深入分析交互式舞蹈的叙事新形态,可在解读全新话语结构与话语方式的同时,思考跨媒介转向下舞蹈艺术的时代光晕和本真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叙事 交互性叙事 非线性结构 沉浸式 多模态隐喻
下载PDF
“物”之“情”的“自喻”语义符号诠释——论街舞类型片《热烈》影像语言的语法
8
作者 刘丽珺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49-155,共7页
本文旨在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和情感社会学视角,分析以B-boy人物的形象塑造所投射出来社会群像的情感文化。影片在情感文化的设点主要聚焦于两代三种不同风格的B-boy人物身上,通过解构影像语言中具有情感结构的句法,诠释整体中各部分构... 本文旨在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和情感社会学视角,分析以B-boy人物的形象塑造所投射出来社会群像的情感文化。影片在情感文化的设点主要聚焦于两代三种不同风格的B-boy人物身上,通过解构影像语言中具有情感结构的句法,诠释整体中各部分构成要素的语义符号,构建起体育舞蹈题材影片的一种“自喻”影像修辞,并以此探讨街舞类型片的情感价值、创作方法和创意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社会学 B-boy人物形象 语义符号 情感结构
下载PDF
“岗课赛证”背景下学前舞蹈实训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9
作者 李玉琴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2期160-162,共3页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岗课赛证”开启了职业教育创新综合育人模式,被设定为职业教育的总要求,也成为了为国家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新标准,“岗课赛证”教育模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中,通过“岗”“赛...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岗课赛证”开启了职业教育创新综合育人模式,被设定为职业教育的总要求,也成为了为国家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新标准,“岗课赛证”教育模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中,通过“岗”“赛”“证”融于“课”,对课程的内容、目标;课程的体系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以及课程的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结合高职院校自身特点需更新课程理念,厘清“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基本内涵。基于高职教育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根本任务,高校学前教育舞蹈专业课程针对“岗课赛证”的综合育人模式,将岗位实训技能、资格证书的获取、专业技术能力赛等,融入学前教育舞蹈课程的实训模式、内容和方法中,“岗课赛证”四位一体,成为了职业教育教学发展方向航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岗课赛证 学前舞蹈 实训课 改革
下载PDF
岭南舞蹈及其舞台创演的多维阐析
10
作者 刘卫宇 尚冉 《肇庆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05-109,共5页
岭南舞蹈是一个区域性的多元舞蹈文化共同体,其舞台创演为岭南文化经济建模提供重要驱力。通过语言学、符号学、生态学的多维分析,阐释岭南舞蹈所蕴含的“文化—情景—形态”三个语境层次和“身体、物质”两类舞蹈符号,以及对“人”是... 岭南舞蹈是一个区域性的多元舞蹈文化共同体,其舞台创演为岭南文化经济建模提供重要驱力。通过语言学、符号学、生态学的多维分析,阐释岭南舞蹈所蕴含的“文化—情景—形态”三个语境层次和“身体、物质”两类舞蹈符号,以及对“人”是文化生态可持续发展关键因素的强调。其创演逻辑应基于语境以建立田野与舞台的文化联系,创演实践应善用符号以准确标识区域文化特性。观照现实,探索美美与共、根植传统、互文共生的创演进路,从而使岭南舞蹈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守正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舞蹈 舞台创演 语境 符号 生态
下载PDF
新力量的接续与勃发——“第七届上海舞蹈新人新作展演”述评
11
作者 张麟 《上海艺术评论》 2024年第2期26-27,共2页
舞蹈原创一直是推动舞蹈艺术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上海舞蹈文艺院团和院校多年来始终坚持的举措。此次展演数量众多,足见原创力量的勃发,势头良好。2024年“第七届上海舞蹈新人新作展演”于4月3日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举行,两场展演,43个作... 舞蹈原创一直是推动舞蹈艺术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上海舞蹈文艺院团和院校多年来始终坚持的举措。此次展演数量众多,足见原创力量的勃发,势头良好。2024年“第七届上海舞蹈新人新作展演”于4月3日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举行,两场展演,43个作品,汇集了上海芭蕾舞团、上海歌舞团有限公司、上海歌剧院、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上海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学校、上海师范大学、上海电影学院等单位。新人多,新作多,潜力舞者和潜力作品多是此次展演的一大亮点,新力量接续,孕育着勃勃生机,也充分体现了设立这一展演平台的初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戏剧学院 新人新作展 上海芭蕾舞团 上海歌剧院 上海歌舞团 舞蹈学校 文艺院团 舞蹈学院
下载PDF
人工智能与舞蹈:“AI+”的身体美学构建 被引量:2
12
作者 仝妍 胡一蝶 《艺术学研究》 2024年第1期72-77,共6页
后人类时代,人工智能技术为艺术发展提供新的条件和可能性,使舞蹈艺术的“身体—科技”审美意象在舞者、场景与观众的“具身”或“离身”交互、虚实相生中得以构建。AI的参与增强了舞蹈艺术的体验性,并为舞蹈艺术带来超越性,使得“身体... 后人类时代,人工智能技术为艺术发展提供新的条件和可能性,使舞蹈艺术的“身体—科技”审美意象在舞者、场景与观众的“具身”或“离身”交互、虚实相生中得以构建。AI的参与增强了舞蹈艺术的体验性,并为舞蹈艺术带来超越性,使得“身体—未来”的意义在由元宇宙所创建的身体“E托邦”世界里生成。当代舞剧的“后人类叙事”讲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爱情、亲情故事,蕴含着中国式的浪漫,使“身体—叙事”的想象在中国式的“后人类叙事”中重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AI+ 后人类 身体美学 舞蹈艺术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秩序知觉理论下的当代舞剧视觉焦点探论
13
作者 莫嘉琦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0-194,I0003,共6页
艺术创作与审美活动离不开艺术家对规则与秩序建立的探求。预先匹配机制是舞蹈艺术创作建立秩序的重要手段,它揭示了主体在舞蹈审美活动中对视觉焦点选择的内在规律,帮助创作者透过秩序知觉原则筑造符合观者审美心理规律的舞蹈图像。从... 艺术创作与审美活动离不开艺术家对规则与秩序建立的探求。预先匹配机制是舞蹈艺术创作建立秩序的重要手段,它揭示了主体在舞蹈审美活动中对视觉焦点选择的内在规律,帮助创作者透过秩序知觉原则筑造符合观者审美心理规律的舞蹈图像。从时空力的拆解与重构、情境配景的虚化与概括、舞台视觉的中断与反差效应等现象剖析舞蹈视觉式样,有助于为当代舞剧视觉焦点的建构提供更丰富的艺术表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秩序感 当代舞剧 预先匹配 视觉焦点
下载PDF
《伟大征程》的“人民性”底蕴及其政治美学表达
14
作者 王玉 刘炼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5-91,共7页
《伟大征程》是继《东方红》《中国革命之歌》《复兴之路》《奋斗吧中华儿女》之后的又一部大型情景史诗,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复兴的辉煌进程。《伟大征程》不但继承与发扬了中国共产党“人民性文艺”... 《伟大征程》是继《东方红》《中国革命之歌》《复兴之路》《奋斗吧中华儿女》之后的又一部大型情景史诗,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复兴的辉煌进程。《伟大征程》不但继承与发扬了中国共产党“人民性文艺”的创作宗旨,还特别突出“人民史观”的政治审美叙事,强调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价值追求,折射出其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美学表达。《伟大征程》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不但扩充了“人民性”的内涵,更是将其政治审美的境界提升到“人类终极关怀”的高度,推动人类和平共赢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大征程》 政治美学 人民性
下载PDF
“孕育心象,外化形象”——论民族舞蹈作品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被引量:1
15
作者 曾阳洋 张小春 《戏剧之家》 2024年第7期110-112,共3页
在民族舞蹈作品中,舞蹈形象的优劣直接决定着舞蹈作品的成败和审美价值的高低。基于此,本文对民族舞蹈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特征进行分析,从“孕育心象,外化形象”的过程中“传递情感,营造意境”来论证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过程。进而,围绕... 在民族舞蹈作品中,舞蹈形象的优劣直接决定着舞蹈作品的成败和审美价值的高低。基于此,本文对民族舞蹈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特征进行分析,从“孕育心象,外化形象”的过程中“传递情感,营造意境”来论证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过程。进而,围绕舞蹈演员舞蹈功底、想象和情感表现力对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性进行探讨,提高舞蹈表演效果,完成美的表达,带来美的享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表演 人物形象塑造 民族舞蹈
下载PDF
高师小学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云秋 《民族音乐》 2024年第3期94-96,共3页
高等师范院校肩负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建设者和未来教师的特殊使命,道德培育对师范生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高校课堂教学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舞蹈教育具有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观、理想信念、意志品质、集体主义精神、道德情... 高等师范院校肩负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建设者和未来教师的特殊使命,道德培育对师范生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高校课堂教学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舞蹈教育具有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观、理想信念、意志品质、集体主义精神、道德情操等德育功能。小学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应坚持“育人”为核心目标,在舞蹈教学实践中贯通“思政教育”,既可以丰富舞蹈课程的思想内涵,又可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价值引领,最终提升育人质量。本文分析高师小学教育专业舞蹈课程中思政教育的价值,结合小学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思政教学的困境,从四个方面提出立德树人视域下小学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小学教育 舞蹈课程 思政教育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舞蹈创作的创新与融合——评《新媒体舞蹈概论》
17
作者 马婧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I0006-I0007,共2页
新媒体技术发展迅速,在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可以看到新媒体技术的身影。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新的艺术创新浪潮的出现,舞蹈是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媒体时代,可以将舞蹈的创作创新与新媒体技术相融合,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来推... 新媒体技术发展迅速,在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可以看到新媒体技术的身影。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新的艺术创新浪潮的出现,舞蹈是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媒体时代,可以将舞蹈的创作创新与新媒体技术相融合,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来推动舞蹈创作的现代化发展,进一步彰显舞蹈之美。新媒体技术的引入使得舞蹈艺术创作的题材进一步拓宽,也给予了创作人更多的创作空间以及创新路径,在舞蹈创作过程当中,创作者的想象力得以充分发挥,舞蹈的呈现也更具个性。 舞蹈不在局限于舞者的动作表演,创作者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 新媒体技术融入到舞蹈创作当中,将舞蹈无法呈现的内容运用新媒体技术呈现出来,进一步展现舞蹈的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创作 新媒体技术 创作创新 新媒体时代 新媒体舞蹈 创新浪潮 创作空间 创新路径
下载PDF
信息技术融合视域下高校美育培养体系的建设与思考 被引量:1
18
作者 揭敏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4年第4期24-27,共4页
美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出现,给高等教育领域带来深刻变革,如何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美育有效融合,仍值得探索。在深入分析美育内涵和作... 美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出现,给高等教育领域带来深刻变革,如何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美育有效融合,仍值得探索。在深入分析美育内涵和作用的基础上,从构建分层化课程体系、建设多融合美育实践体系、探索智能化培养模式、加强优质资源共享、打造智慧教育新环境等方面进行了细致探讨,为高校美育培养体系建设提供了一些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融合 高校美育 培养体系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舞蹈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究——评《高校舞蹈教育与人才培养研究》
19
作者 姚琳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2024年第3期I0037-I0037,共1页
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舞蹈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因此,探究新时代高校舞蹈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推进舞蹈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培养优秀的舞蹈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开展四川... 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舞蹈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因此,探究新时代高校舞蹈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推进舞蹈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培养优秀的舞蹈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开展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23年度立项课题“新课标下高师舞蹈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项目编号:CJF23025)过程中,深度学习了《高校舞蹈教育与人才培养研究》一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发展研究 立项课题 深度学习 新课标下 综合性艺术 高校舞蹈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身体素质
下载PDF
汉赋中的舞蹈及汉舞的审美意蕴
20
作者 尹德锦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0-130,214,215,共13页
汉赋作为汉代最具代表性的文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其中有关乐舞的赋文历来被视为研究美术史和艺术现象的重要资料。汉代乐舞赋以及其他诸多同时期的文论中所见对舞蹈场景丰富而细腻的描写,侧面展现出中国历史上第... 汉赋作为汉代最具代表性的文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其中有关乐舞的赋文历来被视为研究美术史和艺术现象的重要资料。汉代乐舞赋以及其他诸多同时期的文论中所见对舞蹈场景丰富而细腻的描写,侧面展现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舞蹈艺术高峰期的盛况。汉代乐舞百戏的兴盛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大量生动的视听资源和丰富立体的审美视角,而文人们对舞蹈活动的参与也推动了舞蹈艺术在理论上的提升。汉代文人在赋体写作中巧妙地融入了身体动作的意象元素,以罗列、白描、夸饰、比喻等修辞手法诠释了舞蹈艺术形式的审美意蕴,抒发了舞蹈“气”与“体”的生命律动,这让处于汉代文学艺术高峰的汉赋扮演了汉代乐舞艺术传承媒介的角色。因而,我们可以从汉赋中挖掘出汉代舞蹈的审美意蕴,加深对这一传统艺术形式所表达的思想内涵的理解,进一步丰富中华传统文化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赋 舞蹈元素 文人活动 审美意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