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8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遗”舞蹈文化进校园的教学路径探析——以西和乞巧舞蹈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晓静 张倬 《戏剧之家》 2024年第10期96-98,共3页
2006年以来,地方高校逐渐重视并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西和乞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地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结晶,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应该得到更多人的关注。作为年轻一代,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保护它?如何让非物质文化遗... 2006年以来,地方高校逐渐重视并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西和乞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地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结晶,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应该得到更多人的关注。作为年轻一代,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保护它?如何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中发展创新?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需要考虑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将本土舞蹈文化渗透到民族民间舞课程中,使西和乞巧舞蹈围绕“保护”“传承”和“创新”不断探索和整合资源,以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促进非遗舞蹈的“健康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和乞巧” 非遗舞蹈 传承 保护 创新
下载PDF
符号隐喻建构下的音声叙事——客家“埔寨火龙”仪式音声的隐喻性与文化认同
2
作者 罗钢芹 董晓梅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5-91,共7页
“埔寨火龙”是中原舞龙习俗与客家本土文化互动、交融下所形成的一种具有客家地域特色的舞龙文化,其仪式中的各类“非语言性”和“语言性”音声符号,背后隐喻了客家社会的族群历史、文化认知观念和社会结构关系。从本质上来看,“埔寨... “埔寨火龙”是中原舞龙习俗与客家本土文化互动、交融下所形成的一种具有客家地域特色的舞龙文化,其仪式中的各类“非语言性”和“语言性”音声符号,背后隐喻了客家社会的族群历史、文化认知观念和社会结构关系。从本质上来看,“埔寨火龙”仪式音声是客家人的一种“族性符号”,它隐喻了客家人的“中原文化情结”和“中原汉民身份”。但从音声符号的文本建构来看,“埔寨火龙”又是一种多重文化认同建构下的文化再造,其仪式音声的符号隐喻,折射了客家社会对族群、区域、国家的三重文化认同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埔寨火龙” 客家 仪式音声 符号隐喻 “族性符号” 文化认同
下载PDF
文化产业浪潮中佤族歌舞艺人生存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探究
3
作者 陈燕 任京民 《艺术科技》 2024年第7期69-72,共4页
目的:艺人不仅在文化产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是最活跃和富有创造力的元素之一。文章揭示佤族歌舞艺人在文化产业浪潮中的真实生存状态,剖析他们在现代社会文化产业化背景下的日常生活世界异化现象以及相应问题,提出改善艺人生存状况的... 目的:艺人不仅在文化产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是最活跃和富有创造力的元素之一。文章揭示佤族歌舞艺人在文化产业浪潮中的真实生存状态,剖析他们在现代社会文化产业化背景下的日常生活世界异化现象以及相应问题,提出改善艺人生存状况的对策,进而促进佤族歌舞艺术产业深入发展。方法:根据法国学者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将佤族歌舞艺人的职业生涯划分为入场、在场、退场三个阶段,从场域、资本和生存心态三个维度倾听佤族歌舞艺人的日常生活和心路历程,经由田野调查揭示、还原他们在文化产业浪潮中的真实生存状态。结果:入场阶段,佤族歌舞艺人已经拥有了一定的资本和禀赋,表征为较为显著的个体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成长与发展。在场阶段,他们的艺术技能不断趋向成熟,同时经济、社会和文化资本也在不断积累与丰裕。然而,在产业化大背景下,艺人的生存心态开始呈现出资本化的倾向。退场阶段,出于各种原因,怀着对佤族歌舞文化深厚的热爱、担忧和不安,佤族歌舞艺人逐渐退出了艺术场域。结论:为了推动佤族歌舞艺术产业的长远、深入发展,佤族歌舞艺人需要在产业发展与文化传承中实现自我超越,使佤族歌舞在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中找到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 佤族歌舞艺人 生存 发展
下载PDF
壮族民间舞蹈作为文化旅游推广的传播媒介研究
4
作者 陈俊玉 李玉翠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5期163-165,共3页
壮族民间舞蹈是壮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舞蹈传承并展示壮族的传统价值观、习俗和生活方式。这有助于维护文化传统,使其在当代社会得以保留和传承。本次研究中,相关工作人员立足于壮族舞蹈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深入分析壮族舞蹈在文... 壮族民间舞蹈是壮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舞蹈传承并展示壮族的传统价值观、习俗和生活方式。这有助于维护文化传统,使其在当代社会得以保留和传承。本次研究中,相关工作人员立足于壮族舞蹈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深入分析壮族舞蹈在文化旅游推广中所面对的挑战,从数字营销、国际化推广、跨界合作等维度,详细说明文化旅游推广过程中,壮族民间舞蹈传播具体方式,令壮族地区能够在文化旅游市场中脱颖而出,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民间舞蹈 文化旅游 虚拟现实
下载PDF
在地情境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成——以我国朝鲜族舞蹈为例
5
作者 祁进玉 陈姗姗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3-40,共8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由“中华民族共同体”和“意识”两个核心概念组合而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一种客观存在,而“意识”属于主观认知层面,是对客观物质生活的反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过程中形成的中...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由“中华民族共同体”和“意识”两个核心概念组合而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一种客观存在,而“意识”属于主观认知层面,是对客观物质生活的反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过程中形成的中华民族共同心理意识,对应着具体的物质文化。民族舞蹈艺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我国朝鲜族舞蹈文化的形成体现了朝鲜族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其形成路径彰显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生动图景,不仅有助于文化多样性的发展,而且有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在文化互动中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往交流交融 民族舞蹈艺术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传统民族舞蹈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重构和逻辑依循——以广西都安布努瑶铜鼓舞为例
6
作者 黄森曼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04-112,共9页
布努瑶是瑶族的一个支系,主要分布于广西的都安、巴马、东兰、大化等地。布努瑶铜鼓舞是瑶族民众表现生产生活、情感意愿的艺术展演,蕴含着复杂多样的民族交往关系,凸显平等双向的民族交流地位,呈现增进共同性的民族交融效果,是民族交... 布努瑶是瑶族的一个支系,主要分布于广西的都安、巴马、东兰、大化等地。布努瑶铜鼓舞是瑶族民众表现生产生活、情感意愿的艺术展演,蕴含着复杂多样的民族交往关系,凸显平等双向的民族交流地位,呈现增进共同性的民族交融效果,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整体表达。布努瑶铜鼓舞存在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这一有机整体“相继延传”的链条上,可以连接族际互动整体中的内外逻辑。就内在逻辑而言,民族交往是源头,民族交流是连接,民族交融是效果,共同表现为“动能—势能—效能”的相互作用关系;就外延逻辑来看,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物质空间中的统一和在精神空间中的深入。新时代,应充分发掘布努瑶铜鼓舞的文化价值,发挥其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努瑶铜鼓舞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传统文化 瑶族
下载PDF
“好女不看灯”:皖北花鼓灯观赏与文化狂欢
7
作者 陈业新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42-50,共9页
作为民间艺术表演形式,花鼓灯具有突出的自娱性、表演性、技艺性特征。由于其喜闻乐见,以及剧情、唱词贴近生活,花鼓灯演出深受皖北人民的喜爱,花鼓灯观赏因此成为其民间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衡诸巴赫金文化诗学关于狂欢化的阐述,... 作为民间艺术表演形式,花鼓灯具有突出的自娱性、表演性、技艺性特征。由于其喜闻乐见,以及剧情、唱词贴近生活,花鼓灯演出深受皖北人民的喜爱,花鼓灯观赏因此成为其民间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衡诸巴赫金文化诗学关于狂欢化的阐述,皖北花鼓灯观赏具有典型的全民性、娱乐性、对现实日常生活的颠覆性等狂欢文化特征,是区域民间文化的狂欢。但由于中西方社会经济条件、文化背景,以及由此决定的人们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根本差异,使得花鼓灯狂欢式的生活具有非理性、对传统的妥协性和实用性等东方特征,是东方式农民的狂欢生活,衡之以西方狂欢节的狂欢生活,中国社日表演之狂欢功能绝不可夸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狂欢 民间歌舞 花鼓灯 皖北地区
下载PDF
彝族“都火舞”的身体表述与文化内涵
8
作者 李晓鸥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2-67,共6页
“都火舞”是四川凉山彝族地区的一种节庆性舞蹈,它始发于原始社会时期,体现了彝族人民“尚火”的观念。“都火舞”以“逆时行走”为主要动作特征,展现了彝族女性庄重、矜持的气质。这一动作特征和气质是彝族发展史中女性形象、地位转... “都火舞”是四川凉山彝族地区的一种节庆性舞蹈,它始发于原始社会时期,体现了彝族人民“尚火”的观念。“都火舞”以“逆时行走”为主要动作特征,展现了彝族女性庄重、矜持的气质。这一动作特征和气质是彝族发展史中女性形象、地位转变的文化内涵在身体表述中的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 “都火舞” 身体实践 文化内涵
下载PDF
论中国古典舞创作中的“精”“气”“神”——以舞蹈《骏马图》为例
9
作者 王宇 《戏剧之家》 2024年第10期93-95,共3页
“精”“气”“神”三个字在舞蹈当中经常被用于古典舞的训练和表演当中,其渊源也来源于戏曲和武术,是中国文化中独有的哲学概念。那么在中国古典舞的创作中如何运用这一概念,使古典舞的作品更具有古典气质与神韵?笔者以第十三届中国舞... “精”“气”“神”三个字在舞蹈当中经常被用于古典舞的训练和表演当中,其渊源也来源于戏曲和武术,是中国文化中独有的哲学概念。那么在中国古典舞的创作中如何运用这一概念,使古典舞的作品更具有古典气质与神韵?笔者以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终评中,由田露、夏维家、王盛峰合作编创的男子群舞《骏马图》为例,从精:精神支柱;气:气韵悠长;神:意蕴传神三个方面分析该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舞 骏马图
下载PDF
闽南民间舞蹈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传播与融合
10
作者 李晓燕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5期145-147,共3页
民间舞蹈没有语言障碍,人们在舞蹈艺术的沟通与交流中能够将自我的情感尽情的宣泄出来,并且在交流的过程中还能够获得情感方面的互通,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由民族民间舞蹈而得到有效传播与弘扬。基于此,本文主要以闽南民间舞蹈在海上... 民间舞蹈没有语言障碍,人们在舞蹈艺术的沟通与交流中能够将自我的情感尽情的宣泄出来,并且在交流的过程中还能够获得情感方面的互通,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由民族民间舞蹈而得到有效传播与弘扬。基于此,本文主要以闽南民间舞蹈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传播与融合为例,阐述了闽南民间舞蹈的概况以及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传播与融合的价值体现、必要性,分析了传播与融合的困境与原则,并提出了有效的传播与融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南民间舞蹈 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 文化传播 文化融合
下载PDF
当代乡土语境下江苏传统龙舞的身份建构与话语表达
11
作者 刘忆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24年第3期144-148,共5页
江苏传统龙舞历史悠久、形式丰富,包含自古以来人们对“龙脉”传说的记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自喻为龙的认同和期望。本文围绕江苏传统龙舞的兴起、舞者身份建构和舞蹈身体语言的分析,总结出在当代乡土语境下,江苏传统龙舞的身份强调宗族... 江苏传统龙舞历史悠久、形式丰富,包含自古以来人们对“龙脉”传说的记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自喻为龙的认同和期望。本文围绕江苏传统龙舞的兴起、舞者身份建构和舞蹈身体语言的分析,总结出在当代乡土语境下,江苏传统龙舞的身份强调宗族性,具有转化与多重合一的特点。在历史文化的变迁中,龙舞的身体语形、语义虽发生相应的变化,但其多重语用价值和功能依旧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民间舞 传统龙舞 身份建构 话语表达
下载PDF
舞蹈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研究——以湘西土家族摆手舞为例
12
作者 李瑶钿 《艺术科技》 2024年第3期88-90,共3页
目的:传承、发展、创新民族舞蹈文化资源,提升专业课程的多样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舞蹈教育机会,同时完善现有的民族舞蹈教学系统,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土家族摆手舞,培养更多热爱湖湘文化的青年才俊,为民族舞蹈文化的繁荣作出贡献。方法:为... 目的:传承、发展、创新民族舞蹈文化资源,提升专业课程的多样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舞蹈教育机会,同时完善现有的民族舞蹈教学系统,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土家族摆手舞,培养更多热爱湖湘文化的青年才俊,为民族舞蹈文化的繁荣作出贡献。方法:为实现上述目标,需要编制专门的教材,在舞蹈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设置专门的土家族文化课程,并纳入土家族摆手舞。在师资方面,招聘具有土家族文化背景和舞蹈专业知识的教师,或对现有教师开展培训。另外,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提高他们的理解和表演技能。鼓励师生研究和创新也至关重要,要不断丰富土家族舞蹈的表现形式,从而推动该文化的发展。结果:通过不断努力,学生将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土家族摆手舞,成为传承湖湘文化的主要力量,同时吸引更多学生,激发、提高他们对湖湘文化的热爱和认同度。学生将具备更丰富的舞蹈教育和实践经验,提高舞台表现能力。结论:将湘西土家族文化融入舞蹈专业的教学系统中,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土家族摆手舞,还可以为湖湘文化的传承和繁荣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促进多元文化传播,为学生提供更多在舞台上展示才华的机会,使他们为相关文化发展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土家族摆手舞 舞蹈教育 传承 创新
下载PDF
“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中国民间舞课程教学策略分析
13
作者 曹景 《戏剧之家》 2024年第25期132-134,共3页
在当今教育改革的大潮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尤其在艺术教育领域,这一理念的重要性更为凸显。中国民间舞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民族艺术瑰宝,如何在高校的教学过程中有效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在当今教育改革的大潮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尤其在艺术教育领域,这一理念的重要性更为凸显。中国民间舞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民族艺术瑰宝,如何在高校的教学过程中有效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实践创新能力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与传承,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旨在深入分析“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中国民间舞课程教学策略,探讨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与效果。阐述这一策略如何提升学生的舞蹈技能、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为高校民间舞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中心 高校 中国民间舞课程 教学
下载PDF
20世纪80年代胡嘉禄舞蹈创作的现代意识探析
14
作者 姜磊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24年第3期135-137,共3页
胡嘉禄作为“现代舞的开拓者之一”,在20世纪80年代其舞蹈创作无论是在手法运用还是在艺术理念上都具有突破传统,表达哲理,反映都市生活,表现社会心理,摹画时代气象的特点,显现出强烈的现代意识,在当代舞蹈创作领域依然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胡嘉禄 现代意识 现实主义
下载PDF
短视频下安徽花鼓灯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15
作者 高菲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9-114,共6页
移动传播产生新的社会情景,形成新的文化传播范式。移动短视频以娱乐性、场景性、互动性,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生产、意义分享和价值重构等方面新的媒介表达形式。安徽花鼓灯舞蹈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在数字化信息背景下,... 移动传播产生新的社会情景,形成新的文化传播范式。移动短视频以娱乐性、场景性、互动性,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生产、意义分享和价值重构等方面新的媒介表达形式。安徽花鼓灯舞蹈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在数字化信息背景下,实现传统艺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是现阶段重点关注的内容。本文以安徽花鼓灯舞蹈文化为对象,探究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短视频背景下的传承与创新,从应用模式以及传播手段等维度为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提供路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视频 花鼓灯 舞蹈文化 传承与创新
下载PDF
传统与文化——那坡黑衣壮舞蹈的人类学阐释
16
作者 赵洁 《黄河之声》 2024年第7期36-39,共4页
广西那坡县的黑衣壮族,因其偏远封闭的山区环境和贫瘠的石漠化自然条件,形成了黑衣壮族群舞蹈独有的民族特质。而有别于其他少数民族舞蹈类型的表征是它从题材、内容到表现形式上无不显现双层存在的文化融合,即受到外部大传统的影响和改... 广西那坡县的黑衣壮族,因其偏远封闭的山区环境和贫瘠的石漠化自然条件,形成了黑衣壮族群舞蹈独有的民族特质。而有别于其他少数民族舞蹈类型的表征是它从题材、内容到表现形式上无不显现双层存在的文化融合,即受到外部大传统的影响和改造,同时也将自身“小传统”的独特生命力和魅力,编织进大传统的文化书写和文化构型之中。在这一过程中族群舞蹈原本的审美价值逐渐被消解和同化。这一交互性是如何在舞蹈中体现出来的?这一现象背后有什么值得反思的问题?本文将要从以圆为美的审美偏好、三界之内的道公舞、从政治到仪式的黑枪舞三个方面来展开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衣壮舞蹈 传统与文化 融合
下载PDF
民族心·民族情·民族风·民族魂:龙狮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 被引量:2
17
作者 胡昌领 马学智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29,共8页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龙狮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困境,并提出路径。价值:展现民族图腾的象征,促进民族交流互鉴的桥梁,构筑民族团结思想意识的支柱,引起民族文化集体的窗口。困境:西方文化冲击,削弱正确认知...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龙狮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困境,并提出路径。价值:展现民族图腾的象征,促进民族交流互鉴的桥梁,构筑民族团结思想意识的支柱,引起民族文化集体的窗口。困境:西方文化冲击,削弱正确认知;传统文化失语,导致话语式微;割裂文化现象,弱化内涵表达;商业娱乐倾向,消解传播内容。路径:提升文化认知,凝聚民族心;增强文化话语,谱写民族情;强化文化认同,共享民族风;优化文化内容,弘扬民族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龙狮文化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与现代舞元素的融合路径探究
18
作者 蒋思嘉 《艺术科技》 2024年第9期20-22,共3页
目的:文章旨在探索中国民族民间舞与现代舞融合的新路径,构建联通传统与现代的桥梁。民族民间舞蹈作为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深深植根于原始信仰之中,展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现代舞作为当代文化的产物,通过其对现实生活的真实镜像... 目的:文章旨在探索中国民族民间舞与现代舞融合的新路径,构建联通传统与现代的桥梁。民族民间舞蹈作为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深深植根于原始信仰之中,展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现代舞作为当代文化的产物,通过其对现实生活的真实镜像、动态活力及符合人体美学的设计,体现时代精神。音乐的跨界融合、服装设计的创新变革,以及舞蹈语汇的互鉴与创新,均为这一融合过程的关键要素。方法:文章探讨民族民间舞蹈和现代舞的独到之处,在此基础上探究二者有机融合的可能性,以推动舞蹈艺术多元发展,促进传统民族民间舞蹈得以传承。结果:文章综合民族民间舞蹈特性与现代舞要素,探索二者融合之道,旨在创造一种舞蹈形式,既能传承传统文化精髓,又具有现代表演美学,并最终推动舞蹈艺术的创新发展,为舞蹈多样性的拓展开辟了新视角。结论: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与现代舞蹈融合的艺术实践极富挑战性和前瞻性,既可为传统舞蹈灌注新活力,拓展其表现维度与受众边界,又能赋予现代舞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灵感矿藏,促成交叉时空的对话与共荣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民间舞蹈 现代舞 元素 融合创新
下载PDF
现代舞对民族民间舞蹈发展产生的影响分析
19
作者 高畅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10期141-143,共3页
在舞蹈艺术的历史长河中,民族民间舞蹈和现代舞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舞蹈风格。民族民间舞蹈,深深根植于各种文化和传统,代表了不同地域和民族的精神风貌和审美情趣;而现代舞则是一种更为自由、开放、多元化的舞蹈形式,它不受传统束缚,注重... 在舞蹈艺术的历史长河中,民族民间舞蹈和现代舞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舞蹈风格。民族民间舞蹈,深深根植于各种文化和传统,代表了不同地域和民族的精神风貌和审美情趣;而现代舞则是一种更为自由、开放、多元化的舞蹈形式,它不受传统束缚,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现代社会现象。然而,这两种舞蹈风格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在相互影响中共同发展,形成了当今舞蹈艺术世界的多元景象。基于此,本文将探讨现代舞对民族民间舞蹈发展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舞 民族民间舞蹈 影响
下载PDF
中国古典舞在当代社会中的发展方向与创新路径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焱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24年第1期113-115,共3页
中国古典舞是在中国传统舞蹈文化基础上衍生出来的舞蹈,其形成和发展均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中国古典舞也在不断地变化,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以新的视角展现古典舞艺术之美,是现实所需。本文分析中... 中国古典舞是在中国传统舞蹈文化基础上衍生出来的舞蹈,其形成和发展均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中国古典舞也在不断地变化,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以新的视角展现古典舞艺术之美,是现实所需。本文分析中国古典舞在当代社会中的发展现状,阐述中国古典舞在当代社会中的发展方向和创新手法,希望可以为中国古典舞今后的发展提供有效建议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舞 当代社会 创新手法 艺术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