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45篇文章
< 1 2 1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当代区域性舞剧创编的文化想象
1
作者 于平 黄丹 《艺术学研究》 2024年第3期21-36,共16页
中国当代舞剧创编具有鲜明的区域性文化特征。新中国成立以来,舞剧创编的区域性文化想象以“弘扬革命精神”“复活历史图像”“呼唤生命意识”“铸造中华脊梁”为主题,在区域性题材选择和叙述语言建构上,再现历史真实,实现其“当代性在... 中国当代舞剧创编具有鲜明的区域性文化特征。新中国成立以来,舞剧创编的区域性文化想象以“弘扬革命精神”“复活历史图像”“呼唤生命意识”“铸造中华脊梁”为主题,在区域性题材选择和叙述语言建构上,再现历史真实,实现其“当代性在场”;同时聚焦现实题材,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舞剧艺术主题提升,焕发区域性舞剧创编的精神伟力。梳理中国当代区域性舞剧创编文化想象的历史脉络和发展趋势可以看出,创编者的全域性视野和前瞻性思维至关重要,他们将地域文化符号融汇于文化想象,创编出弘扬时代精神、凝聚民族意志的当代舞剧,体现出当代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舞剧 区域性舞剧 题材选择 语言建构 民族舞剧创编
下载PDF
文化润疆视域下红色舞剧在新疆高校的思政教育价值分析
2
作者 杨静 《昌吉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7-92,共6页
在文化润疆工程下,新疆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爱国之情、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结合文化润疆工程,依托舞蹈专业特色,将思政内容与舞蹈专业特点结合,通过必要性、作用以及应用策略三个方面,探讨红色... 在文化润疆工程下,新疆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爱国之情、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结合文化润疆工程,依托舞蹈专业特色,将思政内容与舞蹈专业特点结合,通过必要性、作用以及应用策略三个方面,探讨红色舞剧进入新疆高校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起到的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润疆 红色舞剧 思政教育
下载PDF
革命芭蕾《红色娘子军》解读的“视差之见”——兼评《革命的身体:重新认识现当代中国舞蹈文化》的现代性逻辑
3
作者 刘柳 《现代中文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9-100,共12页
受知识考古学与新史学模式的影响,美国东亚舞蹈史专家魏美玲用《后殖民盲点:第三世界主义时代的中国舞蹈,1949—1965》(2018)一文,挑战了英语学术界长期将舞剧《红色娘子军》刻板化为“中国形象”背后的冷战意识,以《革命的身体:中国舞... 受知识考古学与新史学模式的影响,美国东亚舞蹈史专家魏美玲用《后殖民盲点:第三世界主义时代的中国舞蹈,1949—1965》(2018)一文,挑战了英语学术界长期将舞剧《红色娘子军》刻板化为“中国形象”背后的冷战意识,以《革命的身体:中国舞与社会主义遗产》这部历史民族志专著,彰显出区别于中国芭蕾的“中国舞”实践在中国社会主义文化遗产中的长期贡献、革命意义、重大分量与持续影响。值得肯定的是,透过“中国舞”对中国社会主义舞蹈语言之“民族形式”的重要贡献,纠正了西方学术界对中国社会主义舞蹈文化的刻板想象,逆写出一种既区别于西方舞蹈现代性逻辑,又有别于东方学逻辑的中国舞蹈实践。但一味诉诸“中国舞”在社会主义现代性进程中的优势位置,也将促使那些以反抗西方文化霸权为其标靶的研究者,落入另一套仍旧以同一化逻辑为其机制的中心之域。对此,国内学者张晴滟的《足尖上的“亮相”——样板戏与女性身体的解放》一文,在“实践论”与“矛盾论”的方法论启示下,透过“亮相”对该剧舞台形象“破旧立新”的创造性意义,确认了舞剧《红色娘子军》在身体形式与表达方式中那不应被低估的革命礼乐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娘子军》 文化视差 《革命的身体》 《足尖上的“亮相”》 魏美玲
下载PDF
舞剧《花界人间》的多维生态审美意蕴探析
4
作者 陈方诣 申扶民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7-102,共6页
舞剧《花界人间》以壮美广西的民俗风情表演为基础,通过表达生命意识、演绎自然互动、复归精神家园,从而彰显多维生态审美意蕴:一为主客一体的生态审美认知,即以壮族神话中的生命哲思为依凭,呈现人与自然的统一关系;二为和谐共生的生态... 舞剧《花界人间》以壮美广西的民俗风情表演为基础,通过表达生命意识、演绎自然互动、复归精神家园,从而彰显多维生态审美意蕴:一为主客一体的生态审美认知,即以壮族神话中的生命哲思为依凭,呈现人与自然的统一关系;二为和谐共生的生态审美道德,即以地方性的舞蹈表演,倡导共生共荣的自然关怀;三为无我之境的生态审美境界,即以充满张力的故事情节,追求在生命共同体中诗意栖居的生态审美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界人间》 生态审美意蕴 主客一体 和谐共生 无我之境
下载PDF
浅析红色题材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的艺术表现特征
5
作者 王雨 《艺术家》 2024年第3期126-128,共3页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是由上海歌舞团排演的中国首部红色革命谍战舞剧,该舞剧诠释了李侠与兰芬的潜伏故事。本文之所以选择该舞剧进行研究,是因为这种谍战舞剧题材作为中国当代舞剧创新的先行者,在年代上与现代人有一定的距离感,创作...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是由上海歌舞团排演的中国首部红色革命谍战舞剧,该舞剧诠释了李侠与兰芬的潜伏故事。本文之所以选择该舞剧进行研究,是因为这种谍战舞剧题材作为中国当代舞剧创新的先行者,在年代上与现代人有一定的距离感,创作者想要把过去那个年代所经历的故事和所处的环境呈现给观众。因此,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中运用独特新颖的舞蹈创作手法,运用情感与观众形成契合,是该舞剧所呈现的最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歌舞团 《永不消逝的电波》 艺术表现特征 中国当代舞 谍战 距离感 独特新颖 舞剧
下载PDF
从心性的艺术表达到作品的社会生命创造:基于《莲花》的舞剧创作实践反思
6
作者 钟佳岐 《西部文艺研究》 2024年第3期200-205,共6页
《莲花》作为近年来受到业界众多好评的舞剧之一,其成功背后有着自身独到的创作实践思路,对其进行研究能够为舞剧创作提供新的思路。本文立足于对《莲花》演创人员的田野调查,采用舞蹈人类学文化生产的思路对其进行了分析。传统舞剧创作... 《莲花》作为近年来受到业界众多好评的舞剧之一,其成功背后有着自身独到的创作实践思路,对其进行研究能够为舞剧创作提供新的思路。本文立足于对《莲花》演创人员的田野调查,采用舞蹈人类学文化生产的思路对其进行了分析。传统舞剧创作中,采取封闭式叙事的方式容易造成观众与舞剧的二元割裂。由此导致缺少思想性的交流,而开放性叙事能够使观众与舞剧产生互动,形成观众自身的具身体验,推动舞剧思想性的传播,消解二元对立的叙事方式。《莲花》的开放性叙事方式能够使舞剧的客观资本转化为观众的个体资本,延长舞剧的社会生命。这样的创作方式在开拓与传统不同的舞剧创作实践,降低成本的同时推动了小型舞剧的生产,出现了更多优秀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花》 舞剧创作 舞剧社会生命 文化资本
下载PDF
新时期民间文艺学“天鹅处女型故事”的舞剧改编研究——以傣族舞剧《召树屯与婻木诺娜》为例
7
作者 唐白晶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9-184,共6页
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第一部傣族舞剧《召树屯与婻木诺娜》取材于傣族叙事长诗《召树屯》。这部叙事长诗在民间文艺学中属于“天鹅处女型故事”的母题,从民族叙事长诗到少数民族舞剧的改编,需要依据舞剧艺术规律创作舞剧结构,建构民族... 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第一部傣族舞剧《召树屯与婻木诺娜》取材于傣族叙事长诗《召树屯》。这部叙事长诗在民间文艺学中属于“天鹅处女型故事”的母题,从民族叙事长诗到少数民族舞剧的改编,需要依据舞剧艺术规律创作舞剧结构,建构民族舞剧语言塑造舞剧形象。这一时期,大量以“天鹅处女型故事”的传说题材进行舞剧改编的作品,都用一种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反映了当代中国人对清明政治、美好生活的向往,可以说是一种新时期“伤痕文学”的文化隐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民间文艺学 舞剧改编 文化隐喻 《召树屯与婻木诺娜》 天鹅处女型故事
下载PDF
陕西理工大学优秀艺术作品推介:原创大型舞剧《关中儿女》
8
作者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陕西理工大学与汉中三秦剧社共同创作的原创大型舞剧《关中儿女》为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陕西省财政厅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成果,该项目资助经费80万元,于2023年12月2日在汉中市红星剧院进行首演,顺利通过省级专家审核。该剧由... 陕西理工大学与汉中三秦剧社共同创作的原创大型舞剧《关中儿女》为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陕西省财政厅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成果,该项目资助经费80万元,于2023年12月2日在汉中市红星剧院进行首演,顺利通过省级专家审核。该剧由陕西省艺术研究院原院长丁科民担任编剧,陕西理工大学艺术学院赵容芳副教授执导,校级科研团队“地域舞蹈文化与舞台艺术研创中心”共同创作完成。该剧音乐创作王立森,舞美设计刘海永,舞蹈编导赵容芳、周里、张璐、尹雪松、刘一庆、陈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台艺术 舞蹈编导 大型舞剧 音乐创作 地域舞蹈文化 资助经费 舞美设计 陕西省财政厅
下载PDF
舞剧《热血当歌》:以舞之名,翻开文艺的红色记忆
9
作者 谢雨 《艺海》 2024年第2期40-42,共3页
在刚刚揭晓的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比赛中,以文华大奖舞剧《边城》闻名遐迩的湖南省歌舞剧院再次亮剑,原创民族舞剧《热血当歌》,凭借编、导、演、音、舞美强大的综合实力拿下舞剧“荷花奖”,填补湖南舞剧“荷花奖”空白。惊喜,... 在刚刚揭晓的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比赛中,以文华大奖舞剧《边城》闻名遐迩的湖南省歌舞剧院再次亮剑,原创民族舞剧《热血当歌》,凭借编、导、演、音、舞美强大的综合实力拿下舞剧“荷花奖”,填补湖南舞剧“荷花奖”空白。惊喜,却也不意外,因为早在临行的彩排之夜,燃爆的掌声就已证明了家乡观众对这场夺冠之旅的信心。是什么让大家如此热血沸腾、激情澎湃?我们且来看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华大奖 荷花奖 民族舞剧 舞剧《边城》 湖南省歌舞剧院 红色记忆 激情澎湃 彩排
下载PDF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的传统元素与现代表达探析
10
作者 代雨晴 《艺术科技》 2024年第3期19-21,共3页
目的:文章通过探索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中传统元素与现代表达的关系,验证其在拆解传统与重构创新方面的成功,并为舞蹈艺术领域的创新与传承提供启示。方法:首先,利用舞蹈分析法,详细观察、记录和分析《只此青绿》的演出材料,包括舞蹈... 目的:文章通过探索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中传统元素与现代表达的关系,验证其在拆解传统与重构创新方面的成功,并为舞蹈艺术领域的创新与传承提供启示。方法:首先,利用舞蹈分析法,详细观察、记录和分析《只此青绿》的演出材料,包括舞蹈动作、编排结构和舞台呈现等。其次,深入研究与《只此青绿》相关的文献,包括舞蹈史、文化研究等方面的著作和论文,了解该舞蹈作品的文化背景、内涵和演变。基于此展开艺术批评,分析其创造性、表现力、技巧运用等内容,评价该舞蹈作品的艺术效果和成功程度。最后,展开综合分析,验证《只此青绿》在传统与现代结合方面取得的成功,分析其传统元素和现代表达手法之间的互动和融合。结果:研究发现,《只此青绿》舞蹈诗剧成功实现了传统元素与现代表达手法的巧妙融合,创造出了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审美体验。舞剧中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辩证关系得到了有效展示,这为现代舞蹈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造力。结论:《只此青绿》舞剧成功展示了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辩证关系,为舞蹈艺术领域的创新与传承提供了范例。其成功融合传统与现代的艺术实践不仅丰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还拓展了现代舞蹈的表现形式,对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及推动舞蹈艺术领域的创新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里江山图》 舞蹈诗剧 《只此青绿》 传统元素 现代表达
下载PDF
“借古喻今,唯爱永恒”——评广州芭蕾舞团《白蛇传》之新
11
作者 张文彦 《戏剧之家》 2024年第11期40-42,共3页
广州芭蕾舞团的《白蛇传》是一部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的现代芭蕾舞剧,该剧以白蛇与许仙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创新性地加入了崭新的人物角色以及现代化的道具与布景,为芭蕾舞剧增添了一丝现代气息,虽然其将受众群体定位于年轻人,但同时也... 广州芭蕾舞团的《白蛇传》是一部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的现代芭蕾舞剧,该剧以白蛇与许仙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创新性地加入了崭新的人物角色以及现代化的道具与布景,为芭蕾舞剧增添了一丝现代气息,虽然其将受众群体定位于年轻人,但同时也呼应了中年人的情怀,通过舞蹈、音乐和舞台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现了爱情的力量。该剧在舞台布景和服装设计上注重细节,将观众带到梦幻的江南水乡。舞台背景的建筑物、树木和水景等元素与舞者的动作相呼应,使整个舞台充满生机和活力。服装设计融入中国传统服饰元素,既展现了中国古典美的韵味,又与舞者的动作相协调,使舞蹈的表达更加完整。舞蹈编排上,《白蛇传》融合了西方芭蕾舞和中国传统舞蹈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该剧音乐在古典音乐的基础上融入了中国传统乐器的声音,如古筝和二胡等,使观众能够更深刻地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白蛇传》通过一个古老的传说讲述了一个永恒的爱情故事,体现了对人性、命运和信仰的思考。该剧通过芭蕾舞这一艺术形式将观众带入一个梦幻且真实的世界,让人们重新思考爱情和人生的意义。总之,广州芭蕾舞团的《白蛇传》以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深刻的主题内涵为观众呈现了中国文化与西方芭蕾的碰撞。通过这部剧,我们看到了怎样更好地向世界展现中国传统民间文化,也能够感受到爱情的力量和永恒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台装置 中国芭蕾 “国潮”背景下的芭蕾舞剧创作 素描喜剧的创新应用
下载PDF
“一带一路”背景下“丝绸之路”题材舞剧的价值体现
12
作者 郭丁玮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6期80-82,共3页
本文以“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为背景,以“丝绸之路”题材舞剧为主要对象,以其内涵、范畴、发展、作品实例等切入点,梳理归纳此类题材舞剧所具有的历史真实性、文化多样性、内涵哲理性特点,分析此类舞剧作品在响应国家号召,践行丝... 本文以“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为背景,以“丝绸之路”题材舞剧为主要对象,以其内涵、范畴、发展、作品实例等切入点,梳理归纳此类题材舞剧所具有的历史真实性、文化多样性、内涵哲理性特点,分析此类舞剧作品在响应国家号召,践行丝路精神等方面所产生的价值,由此引发出文艺工作者对新时代舞蹈作品创作的启发,以推动舞蹈创作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丝绸之路 舞剧
下载PDF
古典舞剧《梁祝》的艺术特色解读
13
作者 王宣懿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5期133-135,共3页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以下简称为《梁祝》)是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历经千年流传妇孺皆知,被誉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该故事主要讲述了中国南方祝家小姐祝英台女扮男装求学,与同窗梁山伯相识相遇相知共读三载,二人在日益相处中...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以下简称为《梁祝》)是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历经千年流传妇孺皆知,被誉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该故事主要讲述了中国南方祝家小姐祝英台女扮男装求学,与同窗梁山伯相识相遇相知共读三载,二人在日益相处中互生爱意,却因为种种阻挠无法结下美好姻缘最终愤而化蝶的故事。中央戏剧学院编创的古典舞剧《梁祝》,既围绕故事核心场景展开艺术想象又集中呈现了中国式审美,为观众带来妙不可言的感受。本文旨在探讨古典舞剧《梁祝》的艺术特色,具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舞剧 《梁祝》 艺术特色
下载PDF
浅析舞剧《醒·狮》的创作特色
14
作者 曹馨月 张婷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24年第2期69-71,共3页
舞蹈作为一种给人带来视觉感官享受的艺术,是以人体为媒介、动作为语汇,在时间和空间的变化中表达出舞者的思想和情感,通过肢体来完成各种不同姿态和造型的组合与变化所形成的舞蹈语汇。如此便可塑造出更加生动、鲜明的舞蹈形象,营造出... 舞蹈作为一种给人带来视觉感官享受的艺术,是以人体为媒介、动作为语汇,在时间和空间的变化中表达出舞者的思想和情感,通过肢体来完成各种不同姿态和造型的组合与变化所形成的舞蹈语汇。如此便可塑造出更加生动、鲜明的舞蹈形象,营造出新颖别致的舞台效果,让观者获得更多视觉上的美感享受。舞剧《醒·狮》以“醒”为神、以“狮”为形,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醒狮”为创作题材,选取百年前的鸦片战争时期作为故事背景,以现代舞狮人的姿态、三元里的抗英起义为线索回顾百年历史,用岭南醒狮精神唤起了人们与生俱来的民族情怀,并以其清晰的故事脉络、鲜明的人物情感、极具独特意义的道具设计等创作手法,来探究如何能够在舞剧的创作中展现出根植于岭南地区的那份民族精神、怎样更好地让岭南文化走进大众视野,进一步促进舞剧对于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本文将通过舞蹈语汇、创作角度以及叙事表达等几个方面对舞剧作品进行综合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剧《醒·狮》 创作角度 叙事表达
下载PDF
青绿千载 舞绘江山——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艺术赏析
15
作者 李青青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5期157-159,共3页
舞蹈诗剧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其将舞蹈、音乐、诗歌和戏剧等多种艺术元素融合在一起,通过舞蹈的表演方式来讲述故事和传递情感。本文以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作品的分析和解读,探讨了其在流转千年的历史背景下所展... 舞蹈诗剧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其将舞蹈、音乐、诗歌和戏剧等多种艺术元素融合在一起,通过舞蹈的表演方式来讲述故事和传递情感。本文以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作品的分析和解读,探讨了其在流转千年的历史背景下所展现出的独特魅力。本文从画舞互通、结构复化、微宏叙事、舞绘山河、现代审美等角度进行了深入研究,旨在揭示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在艺术表达和文化传承方面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诗剧 文化传承 只此青绿
下载PDF
《大河之舞》:舞剧民族性与世界性的交融探析
16
作者 张茜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第4期52-54,共3页
在全球化背景下,舞剧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艺术形式,既承载着特定民族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基因,又具备跨越国界、触动人心的世界性力量。《大河之舞》作为典型的成功案例,通过深度挖掘并创新演绎爱尔兰民族特色,实现了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和谐... 在全球化背景下,舞剧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艺术形式,既承载着特定民族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基因,又具备跨越国界、触动人心的世界性力量。《大河之舞》作为典型的成功案例,通过深度挖掘并创新演绎爱尔兰民族特色,实现了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和谐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艺术形式 《大河之舞》 民族性与世界性 和谐共生 爱尔兰民族 历史记忆 舞剧 深度挖掘
下载PDF
中国舞剧发展格局的新想象
17
作者 于平 《福建艺术》 2024年第1期7-11,共5页
相对于中国戏曲、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而言,中国舞剧的繁荣和发展是自然而然的。所谓“自然而然”,是无需刻意地扶持或精心地照料,我们的舞剧创作就如“雨后春笋节节高”,就如“风中秋桂阵阵香”。既往的舞剧批评,多见的不是它生存如何... 相对于中国戏曲、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而言,中国舞剧的繁荣和发展是自然而然的。所谓“自然而然”,是无需刻意地扶持或精心地照料,我们的舞剧创作就如“雨后春笋节节高”,就如“风中秋桂阵阵香”。既往的舞剧批评,多见的不是它生存如何困窘、知音如何难觅,而是说它“产量太高”“立意太飘”以及“品相太糙”,是说它“产量世界第一”,但能让人看时“余音绕梁”、观后“三月不知肉味”的十分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舞剧 中国民族歌剧 舞剧创作 三月不知肉味 中国戏曲 节节高 余音绕梁 繁荣和发展
下载PDF
《只此青绿》:发扬中华文化舞绘数字中国
18
作者 李艳娜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6-70,共5页
数字中国背景下,文化产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实现了文产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升级,一大批运用数字技术参与创作的艺术作品应运而生。《只此青绿》成功的背后蕴含着艺术创作思维模式在数字技术背景下的创新,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打破了传统... 数字中国背景下,文化产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实现了文产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升级,一大批运用数字技术参与创作的艺术作品应运而生。《只此青绿》成功的背后蕴含着艺术创作思维模式在数字技术背景下的创新,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打破了传统与现代的界限,采用“舞蹈诗剧”这一特别呈现形式,以“静待入画”的展卷人和“出画入人”的画中青绿为主角;其二,通过数字技术手段给予艺术家更多艺术创造可能性、给予传统艺术形式以震撼的视觉盛宴,将虚拟布景与现实舞台结合,营造虚幻与现实交织的氛围,使舞台呈现更加富有层次感、立体感;其三,中华传统文化资源在数字中国背景下给予文化产业全新赋能,推动供给侧与需求侧协调发展,从而实现社会效应和市场效应双丰收盛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中华文化 艺术创新 《只此青绿》
下载PDF
2022舞蹈:创新转化,蓄势待发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延杰 任文惠 《中国文艺评论》 2023年第3期64-77,I0004,共15页
2022年的中国舞蹈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艺术创作、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舞蹈批评方面都出现新的热点、争议和探讨。本文在回顾这一年舞蹈作品演出的基础上,梳理了舞蹈界在新媒体传播以及跨界融合背景下关于舞蹈艺术... 2022年的中国舞蹈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艺术创作、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舞蹈批评方面都出现新的热点、争议和探讨。本文在回顾这一年舞蹈作品演出的基础上,梳理了舞蹈界在新媒体传播以及跨界融合背景下关于舞蹈艺术本体发展和当代性的探讨;提出新版学科专业目录下舞蹈艺术面临的机遇和调整;回顾了舞蹈界在本土与国际的视角下对中国式现代化舞蹈道路的探索,以及在舞蹈评论方面中国传统艺术批评精神的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2舞蹈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新媒体 跨界 学科建设 舞蹈评论
下载PDF
民族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创作构思与演出实践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艺通 《戏剧之家》 2024年第1期30-32,共3页
原创民族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是以20世纪60年代发生在内蒙古达茂旗草原的真实故事为蓝本改编的一部现代舞剧,该舞剧于2016年在内蒙古艺术学院策划开始,历经两年的策划、排演和制作,于2017年成功上演。舞剧突出“致敬英雄”主题,在舞... 原创民族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是以20世纪60年代发生在内蒙古达茂旗草原的真实故事为蓝本改编的一部现代舞剧,该舞剧于2016年在内蒙古艺术学院策划开始,历经两年的策划、排演和制作,于2017年成功上演。舞剧突出“致敬英雄”主题,在舞剧表演结构上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尝试,为我国高等艺术院校精品舞剧的创作提供了借鉴。基于此,本文对剧作的历史语境、创作构思、演出实践探索和启示进行了分析,以期加深人们对民族舞剧的认识,促进民族舞剧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舞剧 《草原英雄小姐妹》 创作构思 演出实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