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布莱希特:误读与被误读 被引量:1
1
作者 邹琰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3-55,共3页
国著名戏剧家贝托尔特·布莱希特.作为“非亚里士多德”戏剧理论的创立者.他的理论体系的建立同中国古代戏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在他对中国古典戏剧的借鉴过程中有意对其进行了选择与误读.但他对于中国的当代戏剧有着不可... 国著名戏剧家贝托尔特·布莱希特.作为“非亚里士多德”戏剧理论的创立者.他的理论体系的建立同中国古代戏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在他对中国古典戏剧的借鉴过程中有意对其进行了选择与误读.但他对于中国的当代戏剧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我国对布莱希特的研究,从1929年赵景深的《最近德国剧坛》开始,历经了两次高潮:一次在1950年代.一次在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而这两次高潮的兴起有着惊人相似的历史背景:充满巨大变革激情与期望的特定历史时期.百废待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莱希特 误读 中国古典戏剧 中国古代戏曲 亚里士多德 戏剧理论 70年代 50年代
下载PDF
德国的情绪化戏剧
2
作者 郑闽江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54-57,共4页
德国的情绪化戏剧,与俄国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一样,认为一切演出都是对剧本形象的体现;但是他们更强调导演是戏剧成功的关键。德国戏剧家摒弃虚伪的人工技巧,直呼艺术灵感,攫取人的天性。强调导演对戏剧的高度兴奋、欲醉欲仙的情... 德国的情绪化戏剧,与俄国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一样,认为一切演出都是对剧本形象的体现;但是他们更强调导演是戏剧成功的关键。德国戏剧家摒弃虚伪的人工技巧,直呼艺术灵感,攫取人的天性。强调导演对戏剧的高度兴奋、欲醉欲仙的情绪,与斯氏体系强调演员重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演 灵感 情绪
下载PDF
来自德国的风——记法兰克福“无为”剧团上戏之行
3
作者 郭宇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6-37,共2页
一群来自欧洲的戏剧艺术家、两台精彩纷呈的戏剧佳作,把整个上戏校园足足地热闹了好几天。这就是德国法兰克福“无为”剧团给我们带来的一股德国戏剧旋风;一股来自戏剧大师布莱希特家乡的旋风。使我们开了眼界,拓展了视野,让我们真正领... 一群来自欧洲的戏剧艺术家、两台精彩纷呈的戏剧佳作,把整个上戏校园足足地热闹了好几天。这就是德国法兰克福“无为”剧团给我们带来的一股德国戏剧旋风;一股来自戏剧大师布莱希特家乡的旋风。使我们开了眼界,拓展了视野,让我们真正领略到了当代德国戏剧之一斑,一种颇具独特风格的话剧、一种实实在在的布莱希特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莱希特 德国法兰克福 四川好人 高加索灰阑记 间离效果 两台 中国古典戏曲 观众群 伽利略传 台上台下
下载PDF
瓦格纳节日剧院
4
作者 姚关荣 《音乐爱好者》 1997年第3期28-29,共2页
出生于莱比锡的R·瓦格纳(1813~1883),他一生辉煌的终点却在拜罗伊特。拜市位于德国东南端,向北离原东西德边境线约50公里,向东离捷克边境线约70公里。 只有几万人口的拜市是座大学城,在街上或是穿越皇宫花园散步,时时能见到三三... 出生于莱比锡的R·瓦格纳(1813~1883),他一生辉煌的终点却在拜罗伊特。拜市位于德国东南端,向北离原东西德边境线约50公里,向东离捷克边境线约70公里。 只有几万人口的拜市是座大学城,在街上或是穿越皇宫花园散步,时时能见到三三两两的大学生,偶尔还能遇上亚裔(说不准是华、日、韩)大学生匆匆而过。在只有几十平方公里的城区中心,有一座漂亮的剧院——皇家歌剧院。瓦格纳本来想在这里办成实现理想的节日剧院。这剧院有五层包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格纳 歌剧院 节日 歌剧艺术 艺术节 交响乐团 边境线 观众 乐剧 莱比锡
下载PDF
德国当代剧场艺术发展略论 被引量:4
5
作者 李亦男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7-37,共11页
本文从对德意志"民族性"的探讨出发,论述了1945年至1990年代末德国剧场艺术在战后几十年的特殊社会、政治背景下的发展趋势,大致勾勒了从战后重建期普遍逃避主义倾向之中卡巴雷这种"例外"的民众性小型艺术、到50年... 本文从对德意志"民族性"的探讨出发,论述了1945年至1990年代末德国剧场艺术在战后几十年的特殊社会、政治背景下的发展趋势,大致勾勒了从战后重建期普遍逃避主义倾向之中卡巴雷这种"例外"的民众性小型艺术、到50年代的喜剧、荒诞趋势、六七十年代的政治剧场直到后现代社会中的"后戏剧剧场"的发展脉络,展示了德国剧场艺术家在新的社会思潮的影响下,重新反思,最终放弃把戏剧作为文化"精英"启蒙民众之工具的理念,而在坚守艺术干预现实的原则下,对戏剧形式进行探索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戏剧 当代剧场艺术 卡巴雷 政治剧场 后戏剧剧场
原文传递
“政治地做戏剧”——以1950年代布莱希特剧院两出古典戏剧改编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赵志勇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44,共13页
布莱希特晚期戏剧实践侧重经典改编。1950年代初布莱希特剧院的两出德国古典戏剧改编《家庭教师》和《浮士德初稿》,从反思德国历史和德意志民族性格出发,将经典剧作植入当代历史语境,以一种美学的而非简单宣传鼓动的方式实现了剧场的... 布莱希特晚期戏剧实践侧重经典改编。1950年代初布莱希特剧院的两出德国古典戏剧改编《家庭教师》和《浮士德初稿》,从反思德国历史和德意志民族性格出发,将经典剧作植入当代历史语境,以一种美学的而非简单宣传鼓动的方式实现了剧场的政治诉求。其中体现出的美学与政治的辩证关系,是当代文艺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布莱希特的实践,有助于拓展我们对这一问题的理解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莱希特剧院 古典戏剧改编 德意志悲苦 美学 政治
原文传递
政治文献剧排演始末
7
作者 艾德温·皮斯卡托 许健(译)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5-20,共6页
关键词 政治文献 排演 戏剧作品 舞台呈现 剧本创作 第一部 话剧院 德意志
原文传递
德国启蒙时代的戏剧改革及对其反思
8
作者 陈燕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2-95,共4页
德国启蒙运动对戏剧的文学化改革标志着戏剧走向精神化道路,但若过于强调文学的精神审美和教育功能,将文学归结于思想性、普遍性和抽象性,则必然忽略戏剧的感官性、具体性和个性的审美原则。德国现代剧作家为了发展全新的现代戏剧,反对... 德国启蒙运动对戏剧的文学化改革标志着戏剧走向精神化道路,但若过于强调文学的精神审美和教育功能,将文学归结于思想性、普遍性和抽象性,则必然忽略戏剧的感官性、具体性和个性的审美原则。德国现代剧作家为了发展全新的现代戏剧,反对抽象化和精神化,力图接近现实,采用了启蒙时代之前的戏剧形式和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运动 具体化 感性化
原文传递
德国当代现实主义戏剧印象记
9
作者 李亦男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4-29,共6页
关键词 现实主义戏剧 德国人 印象 古典主义 自然主义 19世纪 太阳眼镜 剧作家
原文传递
德国戏剧现状考察印象
10
作者 丁扬忠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2期47-50,共4页
德国戏剧现状考察印象丁扬忠应科隆大学校长玛茨教授的邀请,由德国学术交流中心资助,1995年4月14日至7月14日,我对德国进行了一次学术访问。我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为我们承担的国家艺术科研项目《现当代欧洲戏剧》补充搜集... 德国戏剧现状考察印象丁扬忠应科隆大学校长玛茨教授的邀请,由德国学术交流中心资助,1995年4月14日至7月14日,我对德国进行了一次学术访问。我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为我们承担的国家艺术科研项目《现当代欧洲戏剧》补充搜集资料,二是了解德国统一后的戏剧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状考察 布莱希特 戏剧艺术 剧作家 原联邦德国 导演 导表演 观众 形象塑造 德国统一
原文传递
简讯
11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87-87,共1页
关键词 德国 戏剧艺术 艺术实践 艺术形式 戏剧管理学 戏剧产业学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