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析近代早期英国戏剧世俗化的表现及缘由
1
作者 王红印 李新宽 《外国问题研究》 2024年第1期81-92,158,159,共14页
16世纪以来英国处于社会快速发展和转型的关键时期,复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深刻影响了近代早期英国戏剧的发展,戏剧演出呈现出明显的世俗化特征,具体表现在演出内容、演出成员和演出时间等诸多方面。究其原因离不开近代早期戏剧演出自身... 16世纪以来英国处于社会快速发展和转型的关键时期,复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深刻影响了近代早期英国戏剧的发展,戏剧演出呈现出明显的世俗化特征,具体表现在演出内容、演出成员和演出时间等诸多方面。究其原因离不开近代早期戏剧演出自身的发展变化,同时也与国家对戏剧的管理和审查以及广大民众的喜爱和支持密不可分。英国戏剧演出的世俗化倾向反映了近代早期英国社会的发展与变化,可以从中窥见这一时期英国社会转型的总体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早期 英国 戏剧 世俗化
下载PDF
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场的改造
2
作者 萨拉·拉斯敦-里德 钟睿 《演艺科技》 2013年第5期38-43,55,共7页
介绍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场的改造工程。
关键词 莎士比亚剧场 剧场改造 小型灯光吊架 伸出式舞台
下载PDF
元朝与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舞台管理之比较 被引量:2
3
作者 罗志祥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4-127,共4页
元朝和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的舞台都属于露天开放式的。在舞台安排过程和表演方法上有很多类似之处:双方剧院都会用到一些轻便设备比如桌椅;乐手驻扎在舞台上,用于制造音乐效果;都有战争、鬼神之类的场面;演员都穿着精致、华丽的戏服。相... 元朝和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的舞台都属于露天开放式的。在舞台安排过程和表演方法上有很多类似之处:双方剧院都会用到一些轻便设备比如桌椅;乐手驻扎在舞台上,用于制造音乐效果;都有战争、鬼神之类的场面;演员都穿着精致、华丽的戏服。相似之处说明双方都把戏剧的目的当作娱乐观众。而不同之处比如流血场面,大型设备、化妆等,更多的反映出文化差异。从后来的发展看,文艺复兴后英国舞台有了新的变化,比如变换场景,而元杂剧迈向了一种程式化的表演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复兴 元朝 戏剧舞台
原文传递
论英国中世纪教堂仪式剧的形成过程 被引量:1
4
作者 郭晓霞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5-100,共6页
英国教堂仪式剧产生的过程是极其漫长和复杂的,它体现了中世纪基督教对戏剧艺术的复杂态度。早期基督教吸收了具有戏剧色彩的异教祭祀节日,进而使得基督教崇拜活动具有戏剧的成分,一些附加在复活节弥撒仪式之中的"附加段",作... 英国教堂仪式剧产生的过程是极其漫长和复杂的,它体现了中世纪基督教对戏剧艺术的复杂态度。早期基督教吸收了具有戏剧色彩的异教祭祀节日,进而使得基督教崇拜活动具有戏剧的成分,一些附加在复活节弥撒仪式之中的"附加段",作为"准戏剧"成为中世纪戏剧的雏形。在复活节和圣诞节"附加段"的基础上,随着越来越多的对话内容和人物的增加,以及对其中扮演的指令性要求,"附加段"从准戏剧最终成为了戏剧——教堂仪式剧。教堂仪式剧主要服务于教会的崇拜活动,因此它的发展极为有限,但它们提供了将圣经故事进行戏剧表演的范例,成为中世纪各种宗教剧孕育的摇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堂仪式剧 附加段 弥撒仪式
原文传递
论英国中世纪教堂仪式剧的萌发 被引量:1
5
作者 郭晓霞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12-117,共6页
英国教堂仪式剧产生的过程是极其漫长和复杂的,它体现了中世纪基督教对戏剧艺术的复杂态度。早期基督教吸收了具有戏剧色彩的异教祭祀节日,进而使得基督教崇拜活动具有戏剧的成分,一些附加在复活节弥撒仪式之中的"附加段",作... 英国教堂仪式剧产生的过程是极其漫长和复杂的,它体现了中世纪基督教对戏剧艺术的复杂态度。早期基督教吸收了具有戏剧色彩的异教祭祀节日,进而使得基督教崇拜活动具有戏剧的成分,一些附加在复活节弥撒仪式之中的"附加段",作为"准戏剧"成为中世纪戏剧的雏形。在复活节和圣诞节"附加段"的基础上,随着越来越多的对话内容和人物的增加,以及对其中扮演的指令性要求,"附加段"从准戏剧最终成为了戏剧——教堂仪式剧。教堂仪式剧主要服务于教会的崇拜活动,因此它的发展极为有限,但它们提供了将圣经故事进行戏剧表演的范例,成为中世纪各种宗教剧孕育的摇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堂仪式剧 附加段 弥撒仪式
原文传递
经验与记忆的重新编码——伦敦泡泡剧院的社区口述史戏剧实践
6
作者 赵志勇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0-155,共16页
欧美社区戏剧产生于20世纪60—70年代,有着不同于主流或传统戏剧的创作模式、审美机制和文化政治功能。《黑鸟》和《广岛之后》是伦敦泡泡剧院近年制作的两部大型社区戏剧作品,充分体现了社区戏剧的独有特征。它们基于口述史和社区调研... 欧美社区戏剧产生于20世纪60—70年代,有着不同于主流或传统戏剧的创作模式、审美机制和文化政治功能。《黑鸟》和《广岛之后》是伦敦泡泡剧院近年制作的两部大型社区戏剧作品,充分体现了社区戏剧的独有特征。它们基于口述史和社区调研,其创作过程则赋予参与民众高度的自主性。这两部作品从社区民众的生活经验出发探究历史,不仅活化了在地民众的历史记忆,而且穿越各种意识形态和宏大叙事的迷雾,拓展了全新的另类历史叙事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敦泡泡剧院 社区口述史戏剧 《黑鸟》 《广岛之后》
原文传递
亦喜亦忧的英国戏剧界
7
作者 区听涛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64-64,共1页
亦喜亦忧的英国戏剧界区听涛编译英国戏剧界的现状概括起来说就是"自相矛盾"。主要的剧团如国家剧团和皇家莎士比亚剧团代表着戏剧界的高水平,其剧作家哈罗德·品特、阿兰·阿克布恩、汤姆·斯托帕得等人的作品在世界范... 亦喜亦忧的英国戏剧界区听涛编译英国戏剧界的现状概括起来说就是"自相矛盾"。主要的剧团如国家剧团和皇家莎士比亚剧团代表着戏剧界的高水平,其剧作家哈罗德·品特、阿兰·阿克布恩、汤姆·斯托帕得等人的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均有上演。许多演员如安东尼·霍普金斯、丹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戏剧 剧团 莎士比亚戏剧 巡回演出 戏剧界 《李尔王》 《大雷雨》 世界范围内 百老汇 民族心理
原文传递
进化论与英国中世纪戏剧研究
8
作者 马衡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2-116,共5页
英国中世纪戏剧研究兴起于20世纪初期,恰逢进化论繁荣的时期。研究者们以进化论为方法阐释中世纪戏剧现象,认为中世纪戏剧经历了由简到繁、从教堂内的演出向城市的街道和市场演出的过程:戏剧的作者从神职人员变成市民以及信徒;世俗化是... 英国中世纪戏剧研究兴起于20世纪初期,恰逢进化论繁荣的时期。研究者们以进化论为方法阐释中世纪戏剧现象,认为中世纪戏剧经历了由简到繁、从教堂内的演出向城市的街道和市场演出的过程:戏剧的作者从神职人员变成市民以及信徒;世俗化是戏剧发展进步的体现。进化论的研究方法对中世纪戏剧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然而随着中世纪戏剧资料的不断发掘,进化论的研究结果不乏偏颇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化论 中世纪戏剧 世俗化
原文传递
坎坷而不衰竭的生命历程——18世纪英国戏剧评论回顾
9
作者 傅景川 《戏剧文学》 1997年第7期26-29,69,共5页
英国戏剧曾有过自己的辉煌时期,站在这一时期艺术峰巅上的莎士比亚,已经成为世界戏剧史上最卓越的代表之一,显示了人的艺术创造才能所能达到的至高点。然而,莎翁之后半个多世纪,英国戏剧发展受挫,与同一时期的法国戏剧相比黯然失色。164... 英国戏剧曾有过自己的辉煌时期,站在这一时期艺术峰巅上的莎士比亚,已经成为世界戏剧史上最卓越的代表之一,显示了人的艺术创造才能所能达到的至高点。然而,莎翁之后半个多世纪,英国戏剧发展受挫,与同一时期的法国戏剧相比黯然失色。1642年,清教徒正式封闭剧院,理由是“旧题材的泛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评论 英国戏剧 艺术创造 戏剧语言 评论家 戏剧发展 法国戏剧 戏剧史 戏剧文学 戏剧艺术
原文传递
英国当代严肃戏剧(1990-2013)
10
作者 胡开奇 《剧本》 2015年第5期84-87,共4页
西蒙·斯蒂芬斯(Simon Stephens),是英国当代最具影响并多产的剧作家之一。他1971年2月出生于英国曼彻斯特,是英国90年代直面戏剧剧作家们的同代人;他与马丁·麦克多纳同龄,比马克·雷文希尔和安东尼·尼尔逊小四五岁,... 西蒙·斯蒂芬斯(Simon Stephens),是英国当代最具影响并多产的剧作家之一。他1971年2月出生于英国曼彻斯特,是英国90年代直面戏剧剧作家们的同代人;他与马丁·麦克多纳同龄,比马克·雷文希尔和安东尼·尼尔逊小四五岁,但他创作生涯的起点晚于他们,其首部重要剧作《蓝鸟》于1998年首演于皇家宫廷剧院青年作家戏剧节,之前的《给我阳光》一剧1997年首演于爱丁堡实验戏剧节。2000后他担任皇家宫廷剧院驻院剧作家,并在皇家宫廷剧院青年作家中心任教多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曼彻斯特 斯蒂芬斯 青年作家 尼尔逊 月出 同代人 希尔 乡村音乐 雷文 现代物质文明
原文传递
英国当代严肃戏剧(1990-2013)
11
作者 胡开奇 《剧本》 2015年第2期91-94,共4页
安东尼·尼尔逊(AnthonyNeilson)与萨拉·凯恩和马克·雷文希尔一样,被公认为英国当代直面戏剧的代表人物。这位苏格兰剧作家兼导演1967年出生于爱丁堡一个戏剧之家,母亲是演员,父亲是导演。尼尔逊笑谑自己:"我是个排... 安东尼·尼尔逊(AnthonyNeilson)与萨拉·凯恩和马克·雷文希尔一样,被公认为英国当代直面戏剧的代表人物。这位苏格兰剧作家兼导演1967年出生于爱丁堡一个戏剧之家,母亲是演员,父亲是导演。尼尔逊笑谑自己:"我是个排演厅婴儿。"他最初的表演经历是英国铁路广告画上的宝宝。在爱丁堡长大的尼尔逊,自小继承了父母的戏剧天赋。"那是段快乐时光,我父母投身于《7:84》和《野猫》等风靡一时的70年代的苏格兰戏剧;而我总想重新抓住那个年代的力量和紧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尔逊 英国铁路 希尔 孩提时代 审查者 雷文 萨拉 魏纳 麦克斯 早期作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