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8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融”与“变”——从《白毛女》的艺术表现机制看延安时期戏剧创作的历史经验
1
作者 谢延秀 惠雁冰 《人文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4-140,共7页
从艺术表现的内在机制而言,新歌剧《白毛女》的经典性主要体现在音乐表现机制的创新性,即西方歌剧体式中中国传统戏剧音乐元素的“融入”和经创造性转化后产生的“新变”两个方面。这种内在于艺术本体的生成路径,不但促成了新的音乐艺... 从艺术表现的内在机制而言,新歌剧《白毛女》的经典性主要体现在音乐表现机制的创新性,即西方歌剧体式中中国传统戏剧音乐元素的“融入”和经创造性转化后产生的“新变”两个方面。这种内在于艺术本体的生成路径,不但促成了新的音乐艺术元素在整体艺术架构内的和谐共存,且较为圆满地坚持了歌剧的基本艺术特征,从而形成了延安时期戏剧创作的重要历史经验。这一历史经验在当时的新秧歌剧和平剧改革中已有一定的呈现,并对当代戏剧的民族化路向与现代化探索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新歌剧《白毛女》 艺术表现 历史经验
下载PDF
为新时代放歌,为黄河人塑像——《我家门前有条河》观后
2
作者 周爱华 《影剧新作》 2024年第2期53-59,共7页
音乐剧《我家门前有条河》以黄河滩区迁建后的新社区经济文化建设为主题,聚焦新时代黄河人自信自强、招商引资、多渠道提升乡村新面貌的奋斗历程,以新颖别致的轻喜剧风格为现实主义题材赋予了浪漫主义色彩,以审美的方式参与新时代乡村... 音乐剧《我家门前有条河》以黄河滩区迁建后的新社区经济文化建设为主题,聚焦新时代黄河人自信自强、招商引资、多渠道提升乡村新面貌的奋斗历程,以新颖别致的轻喜剧风格为现实主义题材赋予了浪漫主义色彩,以审美的方式参与新时代乡村建设的观察与叙事,艺术地呈现了新乡土环境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歌颂了传承有序、百折不回、生生不息的黄河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剧 《我家门前有条河》 黄河精神 新乡土叙事 轻喜剧
下载PDF
中国音乐剧的“内需”和“创新”驱动转机——兼论原创音乐剧全产业链建构路径
3
作者 慕羽 《艺术广角》 2024年第4期84-94,共11页
2023年底至2024年初,首届“北京·天桥音乐剧年度盛典”榜单和首届上海“演艺大世界音乐剧风云榜”相继揭晓,展示了近年音乐剧市场化、产业化的探索与成果。就外部因素看,音乐剧近年的人气飙升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一档综艺节目的意外走... 2023年底至2024年初,首届“北京·天桥音乐剧年度盛典”榜单和首届上海“演艺大世界音乐剧风云榜”相继揭晓,展示了近年音乐剧市场化、产业化的探索与成果。就外部因素看,音乐剧近年的人气飙升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一档综艺节目的意外走红;海外剧的空白给本土音乐剧的发展留下了窗口期;2019年中国成为“万元美金社会”,这是重要指标。更为关键的还是音乐剧行业因素,即音乐剧“创作—制作—运作—鉴赏—衍生”的审美文化活动链迎来“内需”和“创新”的双驱动。正是因为有了诸多不拘一格的作品,以及主动走进剧场的观众,才促进了中国音乐剧生态链各个环节的激活。音乐剧全产业链是一个涵盖从产业链源头到最终消费者整个过程的完整系统,各环节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以期推动音乐剧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创音乐剧 内需 创新 全产业链
下载PDF
歌剧《伤逝》子君唱段《欣喜的等待》演唱分析
4
作者 贾睿佳 王佳乐 《戏剧之家》 2024年第15期13-15,共3页
歌剧《伤逝》是“人民作曲家”施光南先生于1981年所创作,也是施光南所创作的第一部歌剧作品。作曲家根据鲁迅的同名小说《伤逝》有感而发,音乐不仅延续了原著中体现的精神内核,还在施光南创作风格的基础上着重了音乐的情绪的表现与音... 歌剧《伤逝》是“人民作曲家”施光南先生于1981年所创作,也是施光南所创作的第一部歌剧作品。作曲家根据鲁迅的同名小说《伤逝》有感而发,音乐不仅延续了原著中体现的精神内核,还在施光南创作风格的基础上着重了音乐的情绪的表现与音乐形象的刻画,歌剧作品中大量经典动听的咏叹调至今广为传唱。本文拟对歌剧中女主人公子君的唱段《欣喜的等待》进行分析,并根据演唱实践总结演唱技巧,以期对歌剧《伤逝》演唱技术的提升与音乐形象的塑造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剧 精神内核 咏叹调 演唱技巧
下载PDF
歌剧《伤逝》子君唱段《风萧瑟》演唱分析
5
作者 贾睿佳 王佳乐 《戏剧之家》 2024年第13期21-23,共3页
歌剧唱段《风萧瑟》是作品《伤逝》中女主人公子君演唱的一首咏叹调,曲式结构自由开放,音乐旋律真挚动人,唱词富含诗意,充分表现了主人公内心激烈的情感变化。分析探讨该唱段艺术特色,把握演唱的技巧,对声乐演唱者和研究者而言,具有积... 歌剧唱段《风萧瑟》是作品《伤逝》中女主人公子君演唱的一首咏叹调,曲式结构自由开放,音乐旋律真挚动人,唱词富含诗意,充分表现了主人公内心激烈的情感变化。分析探讨该唱段艺术特色,把握演唱的技巧,对声乐演唱者和研究者而言,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歌剧唱段《风萧瑟》进行简要介绍,然后从曲式结构、音乐旋律、唱词内容等不同方面,分析该唱段的风格特色,最后有针对性地探索演唱该唱段时采用的技巧,希望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合理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剧表演 《伤逝》 演唱要点
下载PDF
中国民族歌剧中的国家形象塑造及传播——以中国红色民族歌剧为例
6
作者 李宇星 胡碧瑜 《戏剧之家》 2024年第17期10-12,共3页
中国民族歌剧以其鲜明的红色文化特质享誉全球。这些作品不仅仅是艺术的表达,更是对红色基因的传承与弘扬。同时,通过红色歌剧的表演和传播,在国外形成了一个积极向上、奋发向前的国家形象。因此,中国民族歌剧作为一种源自实践但高于实... 中国民族歌剧以其鲜明的红色文化特质享誉全球。这些作品不仅仅是艺术的表达,更是对红色基因的传承与弘扬。同时,通过红色歌剧的表演和传播,在国外形成了一个积极向上、奋发向前的国家形象。因此,中国民族歌剧作为一种源自实践但高于实践的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创新性文化特色,深植于人们的心灵深处,在国家形象构建工程中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为塑造国家形象、传播文化、增强国家软实力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民族歌剧 国家形象建构 文化传承 创新性发展
下载PDF
文艺学背景下诗歌与音乐的完美融合——评《歌剧:音乐和诗歌的对话》
7
作者 赵一鸣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I0008-I0008,共1页
诗歌与音乐作为两种古老而富有魅力的艺术形式,它们之间的融合与对话,不仅为艺术表现形式的创新提供了无限可能,也为我们深入理解文艺作品的本质提供了新的视角。左芝兰著的《歌剧:音乐和诗歌的对话》一书,正是对这一主题的深入探讨和... 诗歌与音乐作为两种古老而富有魅力的艺术形式,它们之间的融合与对话,不仅为艺术表现形式的创新提供了无限可能,也为我们深入理解文艺作品的本质提供了新的视角。左芝兰著的《歌剧:音乐和诗歌的对话》一书,正是对这一主题的深入探讨和精彩阐述。书中通过对歌剧这一特殊艺术形式的深入分析,揭示了诗歌与音乐在文艺学背景下的对话关系,不仅展示了理论与实践的深度碰撞,更创造了跨越时空的文化探索。该书的核心在于对歌剧这一独特艺术体裁的深刻解读。作者通过对歌剧这一复杂而迷人的艺术形式进行深度剖析,为其赋予了全新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歌剧作为戏剧性叙事、抒情诗歌与旋律音乐的综合艺术,其核心魅力在于这三要素的无缝融合与相互促进。作者进一步通过精细的文本解读与音乐分析,揭示了歌剧如何在保留传统叙事精髓的同时,借由现代音乐语言丰富和发展古代文学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叙事 古代文学 文艺学 理论与实践 对话关系 音乐语言 文艺作品 无缝融合
下载PDF
跨媒介叙事的创新:民族歌剧《江姐》复排与重排的艺术价值与意义阐释
8
作者 徐宁聆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1-96,共6页
对于经典歌剧进行不断复排、重排是当前歌剧艺术创作与表演的普遍现象。梳理民族歌剧《江姐》复排、重排的演出历史,对比复排、重排剧目的演绎,可以看到歌剧《江姐》复排与重排的艺术价值在于:跨媒介叙事下音乐在塑造剧作角色时突出了... 对于经典歌剧进行不断复排、重排是当前歌剧艺术创作与表演的普遍现象。梳理民族歌剧《江姐》复排、重排的演出历史,对比复排、重排剧目的演绎,可以看到歌剧《江姐》复排与重排的艺术价值在于:跨媒介叙事下音乐在塑造剧作角色时突出了独特的中国风格;围绕经典重排具有时代性的新亮点体现了其跨媒介互文性的创新尝试;互文性视域下复排、重排对经典剧作的传播既具有传承性又平衡了创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歌剧 歌剧《江姐》 跨媒介叙事 互文性 复排 重排
下载PDF
我与理想周旋久:中国Z世代音乐剧粉丝的表演分析
9
作者 韩乐乐 《文化艺术研究》 2024年第4期65-76,114,共13页
中国Z世代音乐剧粉丝的歌舞表演介于社会表演和艺术表演之间。对于身处青春期阈限状态的青少年群体,音乐剧成为大众化的自我探索工具,帮助他们突破专业表演训练和创作能力的限制,通过歌舞实现内心世界的转变,甚至过渡至新的身份状态和... 中国Z世代音乐剧粉丝的歌舞表演介于社会表演和艺术表演之间。对于身处青春期阈限状态的青少年群体,音乐剧成为大众化的自我探索工具,帮助他们突破专业表演训练和创作能力的限制,通过歌舞实现内心世界的转变,甚至过渡至新的身份状态和社会现实。在个体独白和剧班合作的表演框架中,粉丝以爱欲为动力,上演理想主义、革命友谊主题的音乐剧片段,从而在扮演社会期待的规范角色之余,追求并形塑个人期待的理想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剧 粉丝 Z世代 表演性
下载PDF
歌剧《山茶花开》的剧情结构与创作特征
10
作者 徐恩煊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3-167,共5页
本文从剧情结构与创作特征这两个维度对歌剧《山茶花开》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其在民族歌剧创作中的成功经验,为今后的歌剧创作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歌剧《山茶花开》 剧情结构 创作特征
下载PDF
让革命历史中的人物活起来——谈民族歌剧《八一起义》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11
作者 宋来源 《影剧新作》 2024年第2期1-5,共5页
民族歌剧《八一起义》以八一南昌起义为创作背景,艺术化再现了南昌起义的壮丽画卷,生动讲述了起义背后的故事。从紧张的筹划、激烈的战斗到最终的胜利,剧作将革命先驱们在江西这片红色热土上发生的革命故事讲得绘声绘色,值得玩味。该剧... 民族歌剧《八一起义》以八一南昌起义为创作背景,艺术化再现了南昌起义的壮丽画卷,生动讲述了起义背后的故事。从紧张的筹划、激烈的战斗到最终的胜利,剧作将革命先驱们在江西这片红色热土上发生的革命故事讲得绘声绘色,值得玩味。该剧作为革命历史题材作品,在宏大历史叙事中将全景式描写和特写式描写相结合,对特定历史中的人物进行细致化处理,将大家熟知的革命英雄再次真实而丰满地呈现在艺术舞台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英雄 历史叙事 革命历史题材 民族歌剧 革命先驱 人物形象的塑造 艺术舞台 细致化
下载PDF
关于原创音乐剧《一湾月》导演视角下校园创作价值探讨
12
作者 区洁 《戏剧之家》 2024年第4期80-83,共4页
高校校园开展跨学科音乐剧创作不仅可以积累校园团队音乐剧创作经验,丰富校园内的艺术活动形式,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培育中国音乐剧的创作基础及观众市场,还能助力打造高校文化品牌形象,通过艺术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具有... 高校校园开展跨学科音乐剧创作不仅可以积累校园团队音乐剧创作经验,丰富校园内的艺术活动形式,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培育中国音乐剧的创作基础及观众市场,还能助力打造高校文化品牌形象,通过艺术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具有时代特色的社会思想的建设,进而助力高校音乐教育价值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创音乐剧 剧本 音乐创作 校园 文化品牌 价值
下载PDF
从传统到当代:音乐剧《将进酒》中李白形象的现代表达与中国艺术元素的结合
13
作者 张傲生 《戏剧之家》 2024年第26期34-36,共3页
本文围绕音乐剧《将进酒》中李白形象的现代表达与中国艺术元素的结合展开讨论。通过对该剧的剧本、音乐、舞美等要素进行分析,揭示了李白形象在传统与当代之间的转变。该剧以李白这一历史人物为基础,通过深入挖掘他的情感、思想以及艺... 本文围绕音乐剧《将进酒》中李白形象的现代表达与中国艺术元素的结合展开讨论。通过对该剧的剧本、音乐、舞美等要素进行分析,揭示了李白形象在传统与当代之间的转变。该剧以李白这一历史人物为基础,通过深入挖掘他的情感、思想以及艺术才华,重塑了一个具有现代气息的李白形象。其舞台设计以中国传统美学为基础,通过现代舞美手法创造出富有空间感和视觉冲击力的舞台效果。《将进酒》的成功之处在于创造了一种跨越时空的艺术表达形式,将李白这一文化符号与当代社会相结合,既保留了传统元素的魅力,又展示了中国艺术的创新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剧 《将进酒》 李白 形象 现代表达 传统艺术
下载PDF
中国民族歌剧《沂蒙山》选段《爱永在》的艺术特征和演唱分析
14
作者 战春林 《戏剧之家》 2024年第24期49-51,共3页
“水乳交融、生死与共”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沂蒙精神特质的高度概括。《爱永在》是我国民族歌剧《沂蒙山》中的选段,是本剧主人公林生在英勇就义前演唱的咏叹调,包含了思乡之情、爱国之情以及无法照顾妻儿的愧疚之情。这一唱段蕴含着复杂... “水乳交融、生死与共”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沂蒙精神特质的高度概括。《爱永在》是我国民族歌剧《沂蒙山》中的选段,是本剧主人公林生在英勇就义前演唱的咏叹调,包含了思乡之情、爱国之情以及无法照顾妻儿的愧疚之情。这一唱段蕴含着复杂的情感,无论是曲调还是歌词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演唱者在演唱时要把握好作品的细节处理。基于此,笔者以下就以歌剧《沂蒙山》选段《爱永在》为例,着重分析这一唱段的艺术特征和演唱要点,希望能为相关领域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族歌剧 《沂蒙山》 《爱永在》 艺术特征 演唱
下载PDF
歌剧选段《你在哪里啊,红莲》的演唱探究
15
作者 效森森 李素鹏 《戏剧之家》 2024年第16期50-52,共3页
歌剧选段《你在哪里啊,红莲》选自民族歌剧《运河谣》,这部歌剧自首演推出以来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其中男主角秦啸生及女主角水红莲的音乐形象深入人心,他们的代表性唱段更是被广大声乐学习者广为传唱。此歌剧剧情跌宕起伏,音乐旋律优... 歌剧选段《你在哪里啊,红莲》选自民族歌剧《运河谣》,这部歌剧自首演推出以来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其中男主角秦啸生及女主角水红莲的音乐形象深入人心,他们的代表性唱段更是被广大声乐学习者广为传唱。此歌剧剧情跌宕起伏,音乐旋律优美动听,人物形象真实生动,通过描述在运河上谋生的小人物的命运反映出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大爱与真情,歌颂了人性美和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呈现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民族歌剧的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剧《运河谣》 歌剧选段 《你在哪里啊 红莲》 演唱探究
下载PDF
跨文化歌剧的影视改编研究——以《图兰朵》和《蝴蝶夫人》为例
16
作者 甄盼 《艺术科技》 2024年第9期135-137,141,共4页
目的: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阐述普契尼创作的经典跨文化歌剧《图兰朵》和《蝴蝶夫人》影视改编后的差异。除了研究歌剧与电影的故事情节差异,还进一步分析电影对人物形象的重塑、视觉修辞的叙事呈现,同时对两部电影进行综合分析和比... 目的: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阐述普契尼创作的经典跨文化歌剧《图兰朵》和《蝴蝶夫人》影视改编后的差异。除了研究歌剧与电影的故事情节差异,还进一步分析电影对人物形象的重塑、视觉修辞的叙事呈现,同时对两部电影进行综合分析和比较研究。笔者研究发现,很多研究人员着眼于普契尼及歌剧本身,甚少提及跨文化歌剧影视改编的内容,这是笔者想要深入研究这一议题的原因,以期给跨文化歌剧的影视改编带来启示。方法:第一,文献研究法。利用检索数据库等方式,查阅并收集国内外有关文献,归纳普契尼的两部歌剧及改编作品的相关研究资料。文献来源主要为各类声乐学术核心期刊和有关学术专著。第二,个案分析法:以两部歌剧及改编电影为特定研究对象,加以调查分析,总结经典歌剧影视改编的特点及一般性规律。第三,比较法:对根据经典歌剧作品改编的电影作品进行深入、细致的横纵向比较,总结影视改编的创作趋向。结果:普契尼的《图兰朵》与《蝴蝶夫人》作为凸显东方美学的歌剧,在中国导演郑晓龙和西方导演柯南伯格的改编下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无论是情节还是人物的改编,都存在较大的差异。结论:对两部经典跨文化歌剧的影视改编进行研究可知,应重新认识并理解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尊重文化差异,形成多元的文化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兰朵》 《蝴蝶夫人》 跨文化 歌剧 影视改编
下载PDF
从艺术的“真实”看“虚拟”的未来——中国科幻歌剧《七日》首演版的戏剧表达探究
17
作者 陈莉 《艺术广角》 2024年第4期95-102,共8页
近年来,中国歌剧的多样化创新发展,不仅为观众打开了广阔的视野,增添了多彩的体验,而且丰富了歌剧的创演经验。中国首部科幻歌剧《七日》是由作曲家郝维亚和编剧王爰飞再度携手创作的第二部“中国新歌剧”,在体裁样式上则属于“‘正歌... 近年来,中国歌剧的多样化创新发展,不仅为观众打开了广阔的视野,增添了多彩的体验,而且丰富了歌剧的创演经验。中国首部科幻歌剧《七日》是由作曲家郝维亚和编剧王爰飞再度携手创作的第二部“中国新歌剧”,在体裁样式上则属于“‘正歌剧’风格歌剧”。科幻歌剧《七日》的创新实践与大胆尝试,填补了中国歌剧创演题材上的空白,引发对中国歌剧创新发展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日》 科幻歌剧 戏剧表达 科幻审美 人工智能
下载PDF
新四军红色资源的艺术转化路径研究——以民族音乐剧《华中鲁艺记》为例
18
作者 韩啸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12期31-33,共3页
本文以民族音乐剧《华中鲁艺记》为例,探讨了新四军红色资源艺术转化的路径。对新四军红色资源的内涵进行了深入剖析,并阐述了艺术转化的内涵与原则,以及其与教育资源间的关联性。结合《华中鲁艺记》的创作背景与实践成果,突显了红色文... 本文以民族音乐剧《华中鲁艺记》为例,探讨了新四军红色资源艺术转化的路径。对新四军红色资源的内涵进行了深入剖析,并阐述了艺术转化的内涵与原则,以及其与教育资源间的关联性。结合《华中鲁艺记》的创作背景与实践成果,突显了红色文化在艺术表达中的生动呈现与教育价值的深刻体现。此外,通过剖析该校史剧在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中的应用,以及其与地方文化的紧密结合,阐释了红色资源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与广泛影响。旨在为新四军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借鉴,促进新四军红色资源的有效利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与弘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四军 红色资源 艺术转化 华中鲁艺记
下载PDF
民族歌剧《沂蒙山》经典唱段《爱永在》的艺术创作特征与演唱分析
19
作者 陈好建 《戏剧之家》 2024年第20期88-90,共3页
《沂蒙山》是我国经典的红色民族歌剧,蕴涵着深刻的民族精神,其中咏叹调《爱永在》被广为流传。这一唱段采用多种创作方式,实现了文化与艺术的深度融合,塑造了一位奋勇杀敌的男主人公形象,将深邃、真挚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歌唱出了林... 《沂蒙山》是我国经典的红色民族歌剧,蕴涵着深刻的民族精神,其中咏叹调《爱永在》被广为流传。这一唱段采用多种创作方式,实现了文化与艺术的深度融合,塑造了一位奋勇杀敌的男主人公形象,将深邃、真挚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歌唱出了林生对家乡和爱人的依依不舍,他领悟到生命的价值与真谛,革命信念坚如磐石,抒发了浓浓的革命浪漫主义情怀,集抒情性和戏剧性于一体,艺术创作辞微旨远。本文以《沂蒙山》的创作背景为原点,深入探究主人公鲜明的人物形象特点,阐述了《爱永在》的艺术创作特征,重点分析了这一唱段的演唱技巧。从而传承和发扬沂蒙精神,让充满红色文化的民族歌剧进入更大的舞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沂蒙山》 《爱永在》 歌剧演唱分析
下载PDF
探析中国歌剧对美声教学的重要作用
20
作者 张蓉 《戏剧之家》 2024年第4期22-24,共3页
歌剧发展历史悠久,是一种综合性艺术,中国歌剧中融合了西方歌剧的精华,受众群体逐渐扩大,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本文将基于中国歌剧的特点,分析歌剧与美声的内在联系,识别两种艺术形式在唱法上的不同,研究中国歌剧在美声教学中... 歌剧发展历史悠久,是一种综合性艺术,中国歌剧中融合了西方歌剧的精华,受众群体逐渐扩大,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本文将基于中国歌剧的特点,分析歌剧与美声的内在联系,识别两种艺术形式在唱法上的不同,研究中国歌剧在美声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推动美声教学模式创新,提高教学质量,为美声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歌剧 美声教学 作用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