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昆曲表演的虚实处理艺术小议 |
刘志宏
|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
2009 |
3
|
|
2
|
昆曲净角演唱的用嗓特点 |
田韶东
|
《南昌高专学报》
|
2009 |
1
|
|
3
|
地方戏曲上党梆子“走出去”的路径思考 |
尚喜梅
郭佳
|
《哈尔滨学院学报》
|
2020 |
5
|
|
4
|
《啼笑因缘》的道德叙事 |
徐仲佳
|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
2008 |
3
|
|
5
|
评剧音乐DNA探密(之五)——过门基因解读 |
王学仲
|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
2011 |
1
|
|
6
|
评剧音乐DNA探密(之二)——主体腔乐句基因解读 |
王学仲
|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
2010 |
1
|
|
7
|
人文关怀、历史真实和艺术表现的完美统一——晋剧《傅山进京》的文化意义与艺术价值 |
吴彬
|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
2016 |
2
|
|
8
|
越剧女小生新论——对女子越剧的一种社会性解释 |
蓝凡
|
《文化艺术研究》
|
2022 |
3
|
|
9
|
民族弹拨乐在京剧音乐伴奏中的演奏特点与规律 |
马孝武
|
《当代戏剧》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10
|
柳腔发展流变刍议 |
王东涛
|
《戏剧丛刊》
|
2008 |
0 |
|
11
|
传统文化精粹宝岛受热捧——陕西省戏曲研究院6台秦腔剧目唱响台湾 |
小舟
|
《当代戏剧》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12
|
成兆才评剧创作在天津国营剧团的传承与改革——以天津评剧院为例 |
魏野
杨曦
|
《北方音乐》
|
2016 |
1
|
|
13
|
“上党梆子”的名实之辨与戏曲文化生态 |
李春沐
|
《晋阳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8
|
|
14
|
东路二人台唱腔、唱法之我见 |
王凤云
|
《内蒙古艺术》
|
2001 |
3
|
|
15
|
对1970年以来山西运城蒲剧发展的思考 |
陈奇
|
《神州》
|
2013 |
1
|
|
16
|
寻找家园——评剧《凤阳情》创作杂谈 |
张曼君
|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
2004 |
1
|
|
17
|
试谈山西“非遗”戏剧文献采访 |
韩晓敏
|
《晋图学刊》
|
2012 |
0 |
|
18
|
山西蒲剧——1978年改革开放后的发展 |
罗兰莎
|
《北方音乐》
|
2016 |
2
|
|
19
|
浅谈新版评剧《拜月记》的艺术特点 |
李国江
|
《戏剧之家》
|
2011 |
1
|
|
20
|
笑看旌旗红似花——兼论大型评剧《半江清澈半江红》的人性魅力 |
朱蕊
|
《戏剧之家》
|
2012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