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昆曲表演的虚实处理艺术小议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志宏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77-79,共3页
"写意性"是昆曲表演艺术的一个重要原则,主要指采用虚拟的道具和背景、程式化的表演以及演员演唱填充舞台时间和空间的空白,进行形象塑造和生活再现。昆曲的改革和创新不应该违背昆曲表演的美学基本特征,否则对昆曲遗产保护... "写意性"是昆曲表演艺术的一个重要原则,主要指采用虚拟的道具和背景、程式化的表演以及演员演唱填充舞台时间和空间的空白,进行形象塑造和生活再现。昆曲的改革和创新不应该违背昆曲表演的美学基本特征,否则对昆曲遗产保护将产生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曲表演 写意性 虚拟和空白 虚实相生
下载PDF
昆曲净角演唱的用嗓特点 被引量:1
2
作者 田韶东 《南昌高专学报》 2009年第1期51-54,共4页
昆曲净角的特殊用嗓方法有脑后音、炸音等,基本用嗓类型分为高亢宏亮型、粗犷雄浑型。近些年来,昆曲净角用嗓特征有这样的变化趋势:音量增大、速度加快、音域变窄。
关键词 昆曲 净角 演唱用嗓
下载PDF
地方戏曲上党梆子“走出去”的路径思考 被引量:5
3
作者 尚喜梅 郭佳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114-116,共3页
文章对上党梆子的对外传播现状、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借鉴已有戏曲对外传播的经验,提出将元素化传播作为地方戏曲上党梆子“走出去”的引导和过渡阶段,以期引起学术界对上党梆子等地方戏曲“走出去”的关注和重视。
关键词 上党梆子 “走出去” 元素化传播
下载PDF
《啼笑因缘》的道德叙事 被引量:3
4
作者 徐仲佳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47-52,共6页
《啼笑因缘》是张恨水的代表作。自出世以来不仅印数无算,而且据张伍统计,七十多年间,“仅搬上银幕和荧幕的,就有14次之多”,“差不多5年一次。这可能是百年来中国现代小说创下的最高纪录了。”另外,它还被改编成“话剧、京剧、... 《啼笑因缘》是张恨水的代表作。自出世以来不仅印数无算,而且据张伍统计,七十多年间,“仅搬上银幕和荧幕的,就有14次之多”,“差不多5年一次。这可能是百年来中国现代小说创下的最高纪录了。”另外,它还被改编成“话剧、京剧、河北梆子、评剧、北京曲剧、沪剧、越剧、粤剧、滑稽戏、黄梅戏、木偶戏、评弹、宝卷、大鼓、评书以及连环画等等”艺术形式得以传播。因此,《啼笑因缘》所引起的轰动以“传奇”名之并不为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啼笑因缘》 道德叙事 中国现代小说 河北梆子 艺术形式 “传奇” 代表作 张恨水
下载PDF
评剧音乐DNA探密(之五)——过门基因解读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学仲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75-80,共6页
过门是附着于唱腔之前、之间、之后的前奏、间奏和尾奏乐句,是评剧器乐的典型形式。评剧器乐,就其本质而言是过门——唱腔伴奏。其它如曲牌、锣鼓经等皆与他剧种所共用,唯过门可彰显剧种音乐之特色。评剧过门,曲调非常丰富,句幅有长有短... 过门是附着于唱腔之前、之间、之后的前奏、间奏和尾奏乐句,是评剧器乐的典型形式。评剧器乐,就其本质而言是过门——唱腔伴奏。其它如曲牌、锣鼓经等皆与他剧种所共用,唯过门可彰显剧种音乐之特色。评剧过门,曲调非常丰富,句幅有长有短,长则十几小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剧 音乐 DNA 解读 基因 典型形式 锣鼓经 唱腔
下载PDF
评剧音乐DNA探密(之二)——主体腔乐句基因解读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学仲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99-112,共14页
评剧唱段由起板句(引子腔或过门)、主体腔和落板句三部分构成。主体腔是指唱段"躯体"部分的乐句,由"上下句"构成。上下句是指具有特定曲调程式的乐句,而不是泛指上下句唱词所配用的所有曲调,即不包括起板和落板乐句。传统理论认... 评剧唱段由起板句(引子腔或过门)、主体腔和落板句三部分构成。主体腔是指唱段"躯体"部分的乐句,由"上下句"构成。上下句是指具有特定曲调程式的乐句,而不是泛指上下句唱词所配用的所有曲调,即不包括起板和落板乐句。传统理论认为:上下句只有两句曲调,以"落音"为标志,上句落re、下句落do,主体腔就是上下句循环反复(变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句 评剧 DNA 解读 基因 音乐 传统理论 曲调
下载PDF
人文关怀、历史真实和艺术表现的完美统一——晋剧《傅山进京》的文化意义与艺术价值 被引量:2
7
作者 吴彬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90-96,共7页
晋剧《傅山进京》是当代戏曲舞台上难得出现的一部佳作。作为原创历史剧,该剧达到了人文关怀、历史真实和艺术表现的完美统一。其一,对知识分子人格的探讨,主要是通过"征召进京"、"依发辨症"、"谈书论艺"... 晋剧《傅山进京》是当代戏曲舞台上难得出现的一部佳作。作为原创历史剧,该剧达到了人文关怀、历史真实和艺术表现的完美统一。其一,对知识分子人格的探讨,主要是通过"征召进京"、"依发辨症"、"谈书论艺"、"金殿谢恩"等场次来展现的。其二,遵循历史真实,对历史人物既不拔高,也不厚诬。其三,在艺术表现方面,唱词本色当行,表演活用程式,唱腔别具风格。《傅山进京》为戏曲历史剧创作和晋剧传承发展开拓了一片新的天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山进京 人文关怀 历史真实 艺术表现
下载PDF
越剧女小生新论——对女子越剧的一种社会性解释 被引量:3
8
作者 蓝凡 《文化艺术研究》 2022年第5期34-60,113,共28页
女子越剧及越剧女小生行当的产生,是中国戏曲为因应时代与社会的巨大变革而发生的一项应变。在中国戏曲的许多剧种中,以女小生为台柱的舞台演剧体系,将“女小生”作为一个行当来处理;以女性观众为主的观演群体,创造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新... 女子越剧及越剧女小生行当的产生,是中国戏曲为因应时代与社会的巨大变革而发生的一项应变。在中国戏曲的许多剧种中,以女小生为台柱的舞台演剧体系,将“女小生”作为一个行当来处理;以女性观众为主的观演群体,创造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新娱乐空间,并由此而奠定女子越剧剧种风格的基础,仅为越剧。女子越剧的新古典主义剧种风格的两大特征是女性与通俗。在这里,通俗的本质就是城市的大众性,是城市新女性的平权思想、祛魅诉求和生活愿景的平民化。越剧的剧种风格属性,框定了其在舞台演唱中的自身特点,即用新城市、新市民、新女性的通俗性取代了昆曲的传统文人性,并且在其本性上,仍然保持了其原有的民间艺术的属性。作为行当的越剧女小生,其行当逻辑是站在女性立场上的舞台表演,这种行当逻辑,而非行当的“反串”表演,决定了越剧女小生的舞台表演基础的特殊性——一种以女性“替代”男性的舞台表演逻辑。女子越剧的本质矛盾,也就是女小生的行当性矛盾。这种本质性矛盾“超越”了人的生理性别的矛盾统一,而进入到一个社会性层面,即作为剧种的女小生,其行当的特征是艺术性与政治性高度契合的结果。它开创了中国戏曲剧种历史上的一个特殊的先例:政治对艺术的影响,在这里成为了政治对艺术的主导性作用,进而成为一种规导戏曲行当的艺术形态与方法的主要因素。所以,矛盾的本质既是艺术性的,更是社会性的。面对女子越剧的性别性与社会性的矛盾,社会性矛盾是主要的、刚性的矛盾,当然剧种风格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将随着社会的变革而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子越剧 女小生 行当 新古典主义 剧种风格 女权思想
下载PDF
民族弹拨乐在京剧音乐伴奏中的演奏特点与规律 被引量:1
9
作者 马孝武 《当代戏剧》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1-42,共2页
京剧是中国戏曲中一个比较古老的剧种,迄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经过数代京剧艺术家的不断研究与实践,京剧已逐渐形成了较完整的、具有鲜明性格特点的唱腔音乐,也逐渐形成了京剧音乐伴奏的基本乐队配置与演奏特点。
关键词 京剧艺术家 演奏特点 音乐伴奏 民族 中国戏曲 唱腔音乐 性格特点 历史
下载PDF
柳腔发展流变刍议
10
作者 王东涛 《戏剧丛刊》 2008年第2期9-9,共1页
柳腔是山东戏曲肘鼓子腔系“本肘鼓”的一个分支,主要流传在胶东半岛的即墨、平度、掖县、莱阳一带,早期的伴奏乐器、演唱曲目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肘鼓子腔系特征。清光绪年间(1875-1908),河北梆子艺人流入山东,柳腔受到流行在胶... 柳腔是山东戏曲肘鼓子腔系“本肘鼓”的一个分支,主要流传在胶东半岛的即墨、平度、掖县、莱阳一带,早期的伴奏乐器、演唱曲目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肘鼓子腔系特征。清光绪年间(1875-1908),河北梆子艺人流入山东,柳腔受到流行在胶东的河北梆子的影响,吸收了它的个别唱腔及表演形式,所以,当地群众也曾称它为“梆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东半岛 河北梆子 伴奏乐器 演唱曲目 光绪年间 表演形式 山东 柳腔
下载PDF
传统文化精粹宝岛受热捧——陕西省戏曲研究院6台秦腔剧目唱响台湾
11
作者 小舟 《当代戏剧》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38,共2页
青春版《杨门女将》赢得满堂彩 应台中县文化局的邀请,在陕西省文化厅厅长余华青高度关注以及省文化厅外事处等部门的积极协调、组织下,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小梅花秦腔团青春版历史剧《杨门女将》剧组登上宝岛台湾,参加以“百福骈臻... 青春版《杨门女将》赢得满堂彩 应台中县文化局的邀请,在陕西省文化厅厅长余华青高度关注以及省文化厅外事处等部门的积极协调、组织下,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小梅花秦腔团青春版历史剧《杨门女将》剧组登上宝岛台湾,参加以“百福骈臻迎妈祖”为主题的“2010大甲妈祖观光文化节”系列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省 研究院 传统文化 台湾 秦腔 戏曲 《杨门女将》 剧目
下载PDF
成兆才评剧创作在天津国营剧团的传承与改革——以天津评剧院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魏野 杨曦 《北方音乐》 2016年第8期212-213,共2页
成兆才(1874—1929)为评剧剧作家、创始人之一。从1895年起到1929年,成兆才曾为评戏的形成和发展创作、改编、移植、整理了121出不同题材、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剧本。《花为媒》、《杨三姐告状》、《杜十娘》、《花魁》等不仅丰富了... 成兆才(1874—1929)为评剧剧作家、创始人之一。从1895年起到1929年,成兆才曾为评戏的形成和发展创作、改编、移植、整理了121出不同题材、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剧本。《花为媒》、《杨三姐告状》、《杜十娘》、《花魁》等不仅丰富了评剧剧种的上演剧目,而且成兆才以其鲜明的编剧特色,为我们对于自身的艺术建设和革新,积累了许多值得继承和借鉴的宝贵经验。本文从天津评剧院目前所演出的成兆才创作(改编)的评剧代表剧目《卖油郎独占花魁》和《杜十娘》入手,希望以此为点发散研究评剧现状,希望能够为评剧的发展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兆才 评剧创作
下载PDF
“上党梆子”的名实之辨与戏曲文化生态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春沐 《晋阳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0-121,共2页
作为一个兼容了昆、梆、罗、卷、簧五种声腔的多声腔剧种,上党梆子在山西四大梆子中独具特色。但是,“上党梆子”一词,在近百年发展的历史上,其内涵却随着时间的流变在不断地变化着,“上党梆子”的名与实,存在很大差异。
关键词 上党梆子 文化生态 戏曲 名实 百年发展 声腔 剧种
下载PDF
东路二人台唱腔、唱法之我见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凤云 《内蒙古艺术》 2001年第2期40-41,共2页
东、西路“二人台”以呼和浩特为界,东为东路,西为西路,发展于原察哈尔省,(现乌盟和张家口以北地区)有着百余年的历史,百余个大中型传统剧目,三百余首脍炙人口的曲目。它是祖国戏曲园中的一朵艳丽山花。它独有的艺术表现形式。
关键词 东路二人台 唱腔 说唱音乐 唱法 男腔
下载PDF
对1970年以来山西运城蒲剧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奇 《神州》 2013年第6期30-31,共2页
山西运城有悠久丰厚的戏曲艺术传统,又是蒲剧最重要的发源地,1970年运城专署的设立,使得蒲剧在运城的发展体现了丰富的区域性和独特性。国营蒲剧团体发展体制的梳理,蒲剧演出评价机制的回归,蒲剧之所以为蒲剧的特色彰显,电子时代传统演... 山西运城有悠久丰厚的戏曲艺术传统,又是蒲剧最重要的发源地,1970年运城专署的设立,使得蒲剧在运城的发展体现了丰富的区域性和独特性。国营蒲剧团体发展体制的梳理,蒲剧演出评价机制的回归,蒲剧之所以为蒲剧的特色彰显,电子时代传统演出方式的坚守等等对于运城蒲剧的健康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剧 剧场 发展体制 评价机制
下载PDF
寻找家园——评剧《凤阳情》创作杂谈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曼君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22-24,1,共3页
20余年过去了,那些撞开我们视野的新文化信息逐渐在积累中沉 淀下来,我们有必要静下心来,回归到戏曲本质的源头进行思考,即 戏曲最擅长表现的是什么?
关键词 评剧 《凤阳情》 戏剧创作 创意 主题思想 唱腔 表演艺术
下载PDF
试谈山西“非遗”戏剧文献采访
17
作者 韩晓敏 《晋图学刊》 2012年第5期63-66,共4页
从山西"非遗"戏剧文献采访切入,将戏剧传承文献分为物质和非物质两类。实物戏剧文献指服装、道具、乐器、剧场等,可用编制目录、摄制光碟、印刷图书、陈列展览等文献采访对策。非物质戏剧文献是记录剧目演出、表演"四功&... 从山西"非遗"戏剧文献采访切入,将戏剧传承文献分为物质和非物质两类。实物戏剧文献指服装、道具、乐器、剧场等,可用编制目录、摄制光碟、印刷图书、陈列展览等文献采访对策。非物质戏剧文献是记录剧目演出、表演"四功""五法"、乐师伴奏、音乐唱腔设计等技艺传承的载体。提出以人为本、全方位立体及时记录、同步采访等见解和采访范围。期望戏剧界和图书馆界联手共建山西"非遗"戏剧文献数字网络信息资源服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戏剧 文献采访 实物戏剧文献 非物质戏剧文献
下载PDF
山西蒲剧——1978年改革开放后的发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罗兰莎 《北方音乐》 2016年第10期76-76,共1页
山西省戏剧在中国的戏剧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晋南地区,是山西省戏剧、也是中国戏剧的发源地之一。
关键词 蒲剧 改革开发 发展
下载PDF
浅谈新版评剧《拜月记》的艺术特点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国江 《戏剧之家》 2011年第2期7-7,共1页
评剧是流传于我国北方的一个戏曲剧种。产生于河北省东部,系由流行于滦县、迁安、玉田、三河及宝坻(今属天津)一带农村的曲艺莲花落发展而成。早期评剧只有男、女角色之分,后发展为生、旦、丑的"三小戏"。
关键词 艺术特点 评剧 戏曲剧种 河北 莲花落 后发展 曲艺 小戏
下载PDF
笑看旌旗红似花——兼论大型评剧《半江清澈半江红》的人性魅力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蕊 《戏剧之家》 2012年第8期22-22,共1页
"告诉后人齐奋起,要奋发、要努力、要图强、要心齐,铮铮铁骨挺立起,横扫一切来犯之敌,待到中华强盛日,为我歌一曲。"这优美动人、令人震撼的评剧旋律来自于黑龙江省评剧院创排的大型现代评剧《半江清澈半江红》。该剧是著名剧作家费... "告诉后人齐奋起,要奋发、要努力、要图强、要心齐,铮铮铁骨挺立起,横扫一切来犯之敌,待到中华强盛日,为我歌一曲。"这优美动人、令人震撼的评剧旋律来自于黑龙江省评剧院创排的大型现代评剧《半江清澈半江红》。该剧是著名剧作家费守疆根据东北抗联"八女投江"的史实创作而成,由我国著名导演王晓鹰执导。"八女投江"这个题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魅力 评剧 黑龙江省 东北抗联 剧作家 旋律 导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