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观众的审美需求看豫剧观众的审美教育 |
陈国华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4
|
|
2
|
从真人真事到艺术创造之间——关于豫剧现代戏《重渡沟》的讨论 |
李伟
黄静枫
宋敏(整理)
|
《上海艺术评论》
|
2019 |
3
|
|
3
|
大调曲的雅派与俗派 |
仲立斌
|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
2004 |
1
|
|
4
|
民俗仪礼中的民间怀梆剧团个案考察——以河南修武崔庄剧团为例 |
李海安
|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10 |
3
|
|
5
|
多维文化视野下的河南豫剧现状调查研究 |
王碧瑶
|
《戏剧之家》
|
2012 |
3
|
|
6
|
河南大调曲子的源流与艺术特征 |
冯彬彬
|
《美与时代(美学)(下)》
|
2006 |
4
|
|
7
|
论豫剧《程婴救孤》的文化价值 |
张伟芳
|
《北方音乐》
|
2012 |
2
|
|
8
|
家国情怀和女性意识的交响迭奏——京剧《穆桂英挂帅》礼赞 |
周传家
|
《戏剧丛刊》
|
2014 |
2
|
|
9
|
河南豫剧文化的艺术产业化发展研究 |
邓慧群
|
《北方音乐》
|
2015 |
1
|
|
10
|
从豫剧《春秋配》中赏析陈素真唱腔特色 |
许琳
|
《魅力中国》
|
2014 |
1
|
|
11
|
河南濒灭剧种的民俗文化属性 |
冯建志
|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
2004 |
0 |
|
12
|
走近“小剧场”——排演《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教学综述 |
崔亚卓
|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
2010 |
0 |
|
13
|
一部反映农村主旋律的扛鼎力作——大型现代豫剧《村官李天成》成功演出800场座谈会举行 |
杨佩
|
《协商论坛》
|
2012 |
0 |
|
14
|
从现代剧目《儿行千里》看莱芜梆子的传承与发展 |
叶艳宁
|
《戏剧丛刊》
|
2014 |
0 |
|
15
|
跨越时空的追忆——艺术档案折射常香玉艺术教育成就 |
郭季
|
《戏剧丛刊》
|
2010 |
0 |
|
16
|
浅谈豫剧唱腔的语言艺术 |
陆蓓
|
《俪人(教师)》
|
2016 |
0 |
|
17
|
从歌剧《女人心》中“黛丝碧娜”的舞台形象看莫扎特歌剧性格 |
王冬梅
邱金玉
|
《歌剧》
|
2012 |
3
|
|
18
|
论《梨园春》在地方戏曲文化的交流和传播中的优势及贡献 |
贾丽君
|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7 |
3
|
|
19
|
浅谈服装表演中模特舞台形象的设计原则 |
王媛
张原
|
《神州》
|
2012 |
2
|
|
20
|
论豫剧服饰的传承与发展 |
王姝画
|
《山东纺织经济》
|
2011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