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6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观众的审美需求看豫剧观众的审美教育 被引量:4
1
作者 陈国华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52-254,共3页
豫剧对于新的表现手法的探索应该以观众的审美心理、审美需求作为革新的依据。因为,失去了观众就意味着豫剧生命力的枯竭。观众的审美需求包括审美期待、审美联想、审美接受等方面。为振兴豫剧艺术,一方面需要豫剧艺术本身努力缩短与观... 豫剧对于新的表现手法的探索应该以观众的审美心理、审美需求作为革新的依据。因为,失去了观众就意味着豫剧生命力的枯竭。观众的审美需求包括审美期待、审美联想、审美接受等方面。为振兴豫剧艺术,一方面需要豫剧艺术本身努力缩短与观众审美需求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又需要对豫剧观众进行必要的审美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剧 观众 审美需求 审美教育
下载PDF
从真人真事到艺术创造之间——关于豫剧现代戏《重渡沟》的讨论 被引量:3
2
作者 李伟 黄静枫 宋敏(整理) 《上海艺术评论》 2019年第3期14-17,共4页
李伟(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戏剧艺术》副主编):这次来参加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的演出剧目、豫剧现代戏《重渡沟》真可谓阵容强大:主演贾文龙,编剧何中兴、姚金成,导演张平,舞台美术章抗美,灯光设计周正平,作曲汤其河……均... 李伟(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戏剧艺术》副主编):这次来参加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的演出剧目、豫剧现代戏《重渡沟》真可谓阵容强大:主演贾文龙,编剧何中兴、姚金成,导演张平,舞台美术章抗美,灯光设计周正平,作曲汤其河……均是一时之选。演出单位是以现代戏著称的河南豫剧院三团,曾经出品过《朝阳沟》《村官李天成》《焦裕禄》等著名的现代戏作品。这个戏还是根据洛阳市栾川县潭头镇副镇长马海明的真实事迹创作而成。所以我们观众的期望值也是很高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戏 艺术创造 豫剧 《村官李天成》 真人 上海戏剧学院 《戏剧艺术》 博士生导师
下载PDF
大调曲的雅派与俗派 被引量:1
3
作者 仲立斌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11期82-84,共3页
大调曲是一种较古老的说唱音乐,有雅、俗两个流派,雅派追求典雅庄重,而俗派则力求贴近百姓生活、平易近人。清代中后期,大调曲以雅派为主;清代末年,随着大调曲逐渐流入民间,俗派产生。新中国成立后至"文革"前,是雅、俗两派大... 大调曲是一种较古老的说唱音乐,有雅、俗两个流派,雅派追求典雅庄重,而俗派则力求贴近百姓生活、平易近人。清代中后期,大调曲以雅派为主;清代末年,随着大调曲逐渐流入民间,俗派产生。新中国成立后至"文革"前,是雅、俗两派大调曲协同发展的时期,20世纪80年代后,大调曲逐渐衰落。挽救衰落中的大调曲,走一条以发展俗派、改良俗派为主的道路是非常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调曲 说唱音乐 雅派 俗派
下载PDF
民俗仪礼中的民间怀梆剧团个案考察——以河南修武崔庄剧团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海安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2期14-18,共5页
民间剧团是戏曲文化传承的载体,承载着延续民间戏脉与发展民间文化的重任,对其进行研究尤显重要。基于田野调查资料,以修武县方庄镇崔庄民间怀梆剧团为个案,借用文化变迁理论对该剧团历史、组团缘起、剧团成员来源与关系、剧团演出、剧... 民间剧团是戏曲文化传承的载体,承载着延续民间戏脉与发展民间文化的重任,对其进行研究尤显重要。基于田野调查资料,以修武县方庄镇崔庄民间怀梆剧团为个案,借用文化变迁理论对该剧团历史、组团缘起、剧团成员来源与关系、剧团演出、剧目搬演及与其共生的文化生态等方面作一考察和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梆剧团 民间戏曲 文化生态 个体考察
下载PDF
多维文化视野下的河南豫剧现状调查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碧瑶 《戏剧之家》 2012年第3期5-6,50,共3页
豫剧是一种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豫剧唱腔好听,剧情通俗易懂,亦俗亦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但是在经济迅速增长、意识形态飞速变化的当今时代,豫剧的发展举步维艰。本文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分析了河南省豫剧的生存现状,并为其今后的发... 豫剧是一种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豫剧唱腔好听,剧情通俗易懂,亦俗亦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但是在经济迅速增长、意识形态飞速变化的当今时代,豫剧的发展举步维艰。本文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分析了河南省豫剧的生存现状,并为其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剧现状 传统 市场 政府引导
下载PDF
河南大调曲子的源流与艺术特征 被引量:4
6
作者 冯彬彬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6年第7期74-75,共2页
大调曲子原称“鼓子曲”,是以明中期以后至清乾隆年间流行在原汴梁(今开封)的小曲为基础,吸收了雍正、乾隆年间在北方盛行的岔曲,而形成的一种曲牌连缀体为其演唱特点的艺术形式。
关键词 大调曲子 岔曲 演唱特点 打枣 戏曲声腔 艺术形式 哭皇天 码头调 伴奏形式 站唱
下载PDF
论豫剧《程婴救孤》的文化价值 被引量:2
7
作者 张伟芳 《北方音乐》 2012年第4期136-136,共1页
豫剧《《程婴救孤》站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合点上,充分发挥传统戏剧的表现性和故事性的特长,着重于对我国目前人文精神现状的关注。该剧剖析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展示了仁信节义的丰富内涵,向世人传达出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不... 豫剧《《程婴救孤》站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合点上,充分发挥传统戏剧的表现性和故事性的特长,着重于对我国目前人文精神现状的关注。该剧剖析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展示了仁信节义的丰富内涵,向世人传达出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不可缺失性,重构了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婴救孤 文化价值
下载PDF
家国情怀和女性意识的交响迭奏——京剧《穆桂英挂帅》礼赞 被引量:2
8
作者 周传家 《戏剧丛刊》 2014年第5期9-13,共5页
一、梅派艺术的珍品 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在被视为人生投影的戏曲舞台上,展示出华夏民族源远流长、五彩缤纷的历史画卷,记录下先人前贤筚路蓝缕、艰苦卓绝的跋涉足迹,张扬了博大精深、积极进取的中华文化精神,并为民族脊梁和民族... 一、梅派艺术的珍品 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在被视为人生投影的戏曲舞台上,展示出华夏民族源远流长、五彩缤纷的历史画卷,记录下先人前贤筚路蓝缕、艰苦卓绝的跋涉足迹,张扬了博大精深、积极进取的中华文化精神,并为民族脊梁和民族英雄树起一座座丰碑。曲艺界有“金薛家银呼家”、“千年不倒的杨家将”的流行说法,戏曲舞台上的薛家将戏1、呼家将戏2、杨家将戏也是林林总总,常演不衰。特别是“杨家将”故事戏,出现最早,数量最大,流播最广,艺术成就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桂英挂帅》 女性意识 家国情怀 戏曲舞台 京剧 杨家将 梅派艺术 历史画卷
下载PDF
河南豫剧文化的艺术产业化发展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邓慧群 《北方音乐》 2015年第18期71-72,共2页
豫剧是我国中原地区河南省的一个主要的剧种,也是中国第一大地方戏曲,流传于全国各地,享誉海内外。豫剧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是中原人民基于深厚的生活基础的文化创新产物。通过对豫剧文化的产业化发展进行探索研究可以对河南其他艺术文... 豫剧是我国中原地区河南省的一个主要的剧种,也是中国第一大地方戏曲,流传于全国各地,享誉海内外。豫剧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是中原人民基于深厚的生活基础的文化创新产物。通过对豫剧文化的产业化发展进行探索研究可以对河南其他艺术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引领和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剧文化 艺术产业化 发展
下载PDF
从豫剧《春秋配》中赏析陈素真唱腔特色 被引量:1
10
作者 许琳 《魅力中国》 2014年第17期94-94,共1页
陈素真是豫剧五大名旦表演流派之一,她的豫剧艺术风格丰富多彩。不但文、武、生、旦不挡,而且注重对豫剧事业的创新与改革。本文从豫剧《春秋配》中“羞答答出门来将头低下”和“你问他因何事荒郊走马”的唱段中赏析陈素真对豫剧艺术... 陈素真是豫剧五大名旦表演流派之一,她的豫剧艺术风格丰富多彩。不但文、武、生、旦不挡,而且注重对豫剧事业的创新与改革。本文从豫剧《春秋配》中“羞答答出门来将头低下”和“你问他因何事荒郊走马”的唱段中赏析陈素真对豫剧艺术的大胆改革与创新,赏析陈素真唱段中节奏伸展有序,曲调委婉缠绵的唱腔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配》 陈素真 豫剧 唱腔特色
下载PDF
河南濒灭剧种的民俗文化属性
11
作者 冯建志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91-94,共4页
以“锣戏”、“宛梆”、“大弦戏”为代表的河南濒灭剧种,在历史上都曾有过兴盛的历史,在当地有过较大影响。对河南的民俗文化、戏曲文化的形成作出过较大贡献,是研究中原文化、戏曲、音乐、美学、民俗的珍贵资料。
关键词 河南 “锣戏” “宛梆” “大弦戏” 濒灭剧种 民俗文化
下载PDF
走近“小剧场”——排演《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教学综述
12
作者 崔亚卓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61-63,共3页
七月,闷热难耐,吉林艺术学院戏剧八楼小剧场里,正在上演达里奥·福的名剧《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密不透风的黑匣子布满了渔网,涂鸦,梯子和达里奥·福巨大的头像,舞台的一侧是两个小丑在娓娓弹唱剧作者的经历和... 七月,闷热难耐,吉林艺术学院戏剧八楼小剧场里,正在上演达里奥·福的名剧《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密不透风的黑匣子布满了渔网,涂鸦,梯子和达里奥·福巨大的头像,舞台的一侧是两个小丑在娓娓弹唱剧作者的经历和剧情;而另一侧是几个演员卖力地“创作”上演着一出荒诞的喜剧,可是它并不可笑!这就是07表演本科班在大三自选剧目教学阶段带来的一出自改编自导自演的小剧场话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 小剧场话剧 教学阶段 综述 排演 艺术学院 黑匣子 剧作者
下载PDF
一部反映农村主旋律的扛鼎力作——大型现代豫剧《村官李天成》成功演出800场座谈会举行
13
作者 杨佩 《协商论坛》 2012年第5期5-8,共4页
4月26日上午,大型现代豫剧《村官李天成》成功演m800场座谈会在省政协礼堂举行。座谈会由中国戏剧家协会、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中华豫剧文化促进会等联合举办。
关键词 《村官李天成》 座谈会 豫剧 成功 现代 主旋律 中国戏剧家协会 演出
下载PDF
从现代剧目《儿行千里》看莱芜梆子的传承与发展
14
作者 叶艳宁 《戏剧丛刊》 2014年第6期19-21,共3页
地方戏既是一个地域内风土民情的艺术展现,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结构的重要组成.它的衍变和发展伴随着国人的审美形成高低起伏的历史轨迹,展示出地方戏曲发展的高潮与低迷.莱芜梆子作为山东省内极具地方特色的民间小戏,曾经在很长的一段时... 地方戏既是一个地域内风土民情的艺术展现,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结构的重要组成.它的衍变和发展伴随着国人的审美形成高低起伏的历史轨迹,展示出地方戏曲发展的高潮与低迷.莱芜梆子作为山东省内极具地方特色的民间小戏,曾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代表了山东的民间艺术.50年代莱芜县民艺剧团的成立,使菜芜梆子走上了蓬勃发展的道路,之后的60、70年代,伴随着国民对文化和文艺建设的不断推崇,莱芜梆子这一时期涌现出的《三定桩》、《红柳绿柳》等作品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并多次晋京演出,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梆子 传承 剧目 现代 文化结构 风土民情 历史轨迹 民间小戏
下载PDF
跨越时空的追忆——艺术档案折射常香玉艺术教育成就
15
作者 郭季 《戏剧丛刊》 2010年第3期27-28,共2页
“人民艺术家”常香玉是广大戏剧爱好者熟悉和喜爱的著名豫剧大师。她将毕生的精力献给了她所热爱的豫剧事业,为地方戏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她博采众长、兼容并蓄,集豫剧之大成,创建了常派表演艺术,使豫剧从一个地方小戏... “人民艺术家”常香玉是广大戏剧爱好者熟悉和喜爱的著名豫剧大师。她将毕生的精力献给了她所热爱的豫剧事业,为地方戏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她博采众长、兼容并蓄,集豫剧之大成,创建了常派表演艺术,使豫剧从一个地方小戏变成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不仅如此,翻开学校的艺术档案,那里记载了常香玉先生1977至1983年担任河南省戏曲学校校长期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档案 常香玉 教育成就 折射 追忆 时空 学校校长 戏剧爱好者
下载PDF
浅谈豫剧唱腔的语言艺术
16
作者 陆蓓 《俪人(教师)》 2016年第2期148-149,共2页
在我国几乎每个传统区域都有自己区域的代表剧种,因为各个地方的语言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就造就了地方剧种之间的差异性,也就是说不同剧种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实际上也就是语言表达上存在不同性.豫剧作为传统的四大剧种之一,以其独有的语言... 在我国几乎每个传统区域都有自己区域的代表剧种,因为各个地方的语言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就造就了地方剧种之间的差异性,也就是说不同剧种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实际上也就是语言表达上存在不同性.豫剧作为传统的四大剧种之一,以其独有的语言艺术,形成我国河南地区的代表剧种.本文通过分析豫剧的源流和流派,探讨语言和豫剧唱腔的关系,分析豫剧语言的演唱艺术和豫剧语言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剧 唱腔与语言 语言运用特征
下载PDF
从歌剧《女人心》中“黛丝碧娜”的舞台形象看莫扎特歌剧性格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冬梅 邱金玉 《歌剧》 2012年第4期76-77,共2页
歌剧《女人心》是莫扎特后期创作的意大利喜歌剧的典范。歌剧始终渗透着一种追求平等、民主与自由,反抗封建势力的进步精神。剧中人物"黛丝碧娜"的舞台形象、人物特点及情感定位,通过音乐与舞台表演的结合,完美地再现了18世... 歌剧《女人心》是莫扎特后期创作的意大利喜歌剧的典范。歌剧始终渗透着一种追求平等、民主与自由,反抗封建势力的进步精神。剧中人物"黛丝碧娜"的舞台形象、人物特点及情感定位,通过音乐与舞台表演的结合,完美地再现了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时期人们的思想情感,充分体现了莫扎特善于运用音乐描述人物,善使剧情人物富有活力的创作天赋。人声与音乐声线条层次分明、互不干扰等特点,在表现剧情发展时起非常奇妙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台形象 时代情感 音乐描述 人物活力
下载PDF
论《梨园春》在地方戏曲文化的交流和传播中的优势及贡献 被引量:3
18
作者 贾丽君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54-57,共4页
我国戏曲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历史悠久,《梨园春》作为河南电视台的一档电视戏曲栏目,依托现代传媒的优势,把传播优秀的河南地方戏曲艺术作为自己栏目的宗旨,在继承中国历史上戏曲文化交流传统的同时,弘扬了中原文化,宣传了河南形象,成为... 我国戏曲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历史悠久,《梨园春》作为河南电视台的一档电视戏曲栏目,依托现代传媒的优势,把传播优秀的河南地方戏曲艺术作为自己栏目的宗旨,在继承中国历史上戏曲文化交流传统的同时,弘扬了中原文化,宣传了河南形象,成为河南省一张独特的文化名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园春 地方戏 文化交流和传播
下载PDF
浅谈服装表演中模特舞台形象的设计原则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媛 张原 《神州》 2012年第26期214-214,共1页
服装表演是综合性比较强的一门艺术,一场完整的服装表演主要有舞台美术、服装、模特表演等因素构成,而模特的表演直接影响着整场服装秀的好坏,那么模特的舞台形象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直接影响着舞台艺术的美感,而且也影响着服... 服装表演是综合性比较强的一门艺术,一场完整的服装表演主要有舞台美术、服装、模特表演等因素构成,而模特的表演直接影响着整场服装秀的好坏,那么模特的舞台形象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直接影响着舞台艺术的美感,而且也影响着服装表演主题意蕴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装表演 模特舞台形象 符号化特征 设计原则 艺术欣赏
下载PDF
论豫剧服饰的传承与发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姝画 《山东纺织经济》 2011年第12期75-76,78,共3页
以豫剧为载体的豫剧服饰,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在物质文明已经饱满的今天,人们对精神文明的要求日趋渐高,豫剧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已经成为河南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豫剧服饰作为豫剧表演的载体,在其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豫剧服饰在发展过程... 以豫剧为载体的豫剧服饰,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在物质文明已经饱满的今天,人们对精神文明的要求日趋渐高,豫剧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已经成为河南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豫剧服饰作为豫剧表演的载体,在其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豫剧服饰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原始社会歌舞装扮的雏形,宋杂剧时期的基垫,近现代其它戏剧服饰的影响后,而形成了现代豫剧服饰。本文阐述了豫剧服饰的发展;分析研究了豫剧服饰的色彩、款式、材质特点;指出豫剧服饰必须适应社会发展、适应河南地域文化特色,依据河南本土文化进行发展,使其在传承与创新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剧服饰 传承 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