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坠子的流派及形成 被引量:1
1
作者 项葵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111-112,共2页
河南坠子是最具地方特色的曲艺形式之一。最初形成并主要流行于河南、安徽西北与山东西南的部分地区。由于地区不同,流传年代、师承关系不同,受当地民俗、方言的影响,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许多流派。这些流派的形成和发展,... 河南坠子是最具地方特色的曲艺形式之一。最初形成并主要流行于河南、安徽西北与山东西南的部分地区。由于地区不同,流传年代、师承关系不同,受当地民俗、方言的影响,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许多流派。这些流派的形成和发展,为河南坠子这个古老的艺术赋予新的生命力,使这朵艺术的奇葩开得更加艳丽多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坠子 艺术 流派
下载PDF
论坠子戏的艺术特色
2
作者 顾晓晖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215-216,共2页
本文从音乐唱腔、语言道白,行当表演,乐器伴奏四个方面分别对阴险坠子戏的艺术特色进行阐述。对音乐唱腔的主体唱腔,辅助唱腔,其它唱腔的具体分析;对行当表演朴实自然生动活泼的描绘;语言道白,乡土化,口语化的介绍;乐器伴奏自创和借鉴... 本文从音乐唱腔、语言道白,行当表演,乐器伴奏四个方面分别对阴险坠子戏的艺术特色进行阐述。对音乐唱腔的主体唱腔,辅助唱腔,其它唱腔的具体分析;对行当表演朴实自然生动活泼的描绘;语言道白,乡土化,口语化的介绍;乐器伴奏自创和借鉴的组合等都分别进行详细论述。旨在使大家对乡土气息浓郁的坠子戏,进一步了解关注和喜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坠子戏 艺术特色 乡土化
下载PDF
“南阳坠子书”的艺术特征刍议
3
作者 陈楠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6年第7期76-77,共2页
说唱艺术是以讲唱故事来表情达意的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口承文学。“南阳坠子书”作为“坠子书”的一支,其传承过程经历了一番波折。就其表演形态特征而言,它既有曲艺表演上的一般表现风格,又有着自身特殊的演唱与伴奏特点... 说唱艺术是以讲唱故事来表情达意的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口承文学。“南阳坠子书”作为“坠子书”的一支,其传承过程经历了一番波折。就其表演形态特征而言,它既有曲艺表演上的一般表现风格,又有着自身特殊的演唱与伴奏特点,还有着鲜明的地方色彩与浓郁的生活气息;而其演出形式则经历了由简单化逐步向复杂化过渡的一个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坠子书 河南坠子 曲艺表演 南阳市 艺人 说唱形式 艺术特征
下载PDF
表演特定意境的诠释——《大千神韵》舞美创作谈
4
作者 孔瑞春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0-21,共2页
关键词 文艺晚会 <<大千神韵>> 舞美创作 四川 表演意境
下载PDF
河南坠子在女性化冲击中繁衍发展
5
作者 张凌怡 《曲艺》 2006年第8期38-40,共3页
河南坠子自清道光初期(约1827年)在河南开封诞生至清末的1911年,历经84个寒暑。在此期间,从艺者全为男性,他们"吃"道情、三弦(书)、鹦哥柳等曲种,使河南坠子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地在河南境内和皖北地区(即颍、亳州二州)蔓延发展... 河南坠子自清道光初期(约1827年)在河南开封诞生至清末的1911年,历经84个寒暑。在此期间,从艺者全为男性,他们"吃"道情、三弦(书)、鹦哥柳等曲种,使河南坠子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地在河南境内和皖北地区(即颍、亳州二州)蔓延发展,确实作出了不小的成绩。就整体来看,其发展仍是缓慢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坠子 相国寺 梨花大鼓 山东大鼓 女性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