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英国黑人剧作家作品演出与文化政策的互动
1
作者 乔西汀 《戏剧之家》 2023年第14期3-5,共3页
英国黑人剧作家作品的演出不是历时演变的、随全球空间逐步拓展的过程,而涉及多场域内的文化互动。其中,文化政策与作品演出、剧场决策、写作策略保持着持续协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剧场的公共属性受到艺术资助政策关注,黑人剧作... 英国黑人剧作家作品的演出不是历时演变的、随全球空间逐步拓展的过程,而涉及多场域内的文化互动。其中,文化政策与作品演出、剧场决策、写作策略保持着持续协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剧场的公共属性受到艺术资助政策关注,黑人剧作家在戏剧追求上与外西区剧场的议程相契合,作品获得了最初的可见度。撒切尔执政时期,国家、戏剧、戏剧家的文化角色发生转变,非主流剧场和外西区剧场保持了与英国黑人剧作家的创作互动。新工党带来的“第三条道路”和“创意英国”政策转型,有利于英国黑人剧作家在主流剧场的发展,同时,二者不乏新场域内的协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黑人剧作家 英国戏剧 英国剧场 文化政策
下载PDF
奥古斯特·威尔逊《匹兹堡系列剧》中多元戏剧空间阐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吕春媚 刘风光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7-91,共5页
非裔美国戏剧家奥古斯特·威尔逊的作品在反映现实的同时,也蕴含了对城市空间的认识与反思。从多元空间的视角解读其作品中的社会空间、心理空间、政治空间和文化空间,有益于深刻理解戏剧作品的开放性特点,加深对非裔美国人生活的思... 非裔美国戏剧家奥古斯特·威尔逊的作品在反映现实的同时,也蕴含了对城市空间的认识与反思。从多元空间的视角解读其作品中的社会空间、心理空间、政治空间和文化空间,有益于深刻理解戏剧作品的开放性特点,加深对非裔美国人生活的思考,以及探寻受空间压制的主体自我空间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古斯特·威尔逊 多元戏剧空间 《匹兹堡系列剧》
下载PDF
《罗斯莫庄》:奔腾的白马与夜半的太阳——兼析该剧对戏剧艺术本质与潜能的探掘 被引量:6
3
作者 汪余礼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62-168,共7页
本文结合《罗斯莫庄》中出现的重要意象,从易卜生"自我探索-重铸心魂"的角度,切入这部悲剧的核心与底蕴,认为:该剧的主旨不在于揭示人物的俄底浦斯情结,甚至也不在于探讨新旧两种观念的冲突以及自由主义的破坏性,而是通过把... 本文结合《罗斯莫庄》中出现的重要意象,从易卜生"自我探索-重铸心魂"的角度,切入这部悲剧的核心与底蕴,认为:该剧的主旨不在于揭示人物的俄底浦斯情结,甚至也不在于探讨新旧两种观念的冲突以及自由主义的破坏性,而是通过把笔触探入人物灵魂的深渊,在思想冲突的底层发掘更具审美普遍性的人性冲突———在个人内心中意识与潜意识混合的地带中精神与欲望、他救与自救、自欺与自省、负罪前进与自我惩罚之间的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斯莫庄》 自我探索 人格重建
下载PDF
叶芝的戏剧理念:去殖民化的诗学 被引量:2
4
作者 孙柏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162-166,共5页
本文通过对《爱尔兰戏剧运动》的文本细读来分析叶芝的戏剧理念及其历史内涵。叶芝希望通过剧场艺术来呼唤和建构爱尔兰民族精神,并以此对抗英国帝国主义的戏剧文化;他把当时风行的现实主义客厅剧视为欧洲中产阶级堕落的文化表现,提倡... 本文通过对《爱尔兰戏剧运动》的文本细读来分析叶芝的戏剧理念及其历史内涵。叶芝希望通过剧场艺术来呼唤和建构爱尔兰民族精神,并以此对抗英国帝国主义的戏剧文化;他把当时风行的现实主义客厅剧视为欧洲中产阶级堕落的文化表现,提倡回到民族主义的浪漫主义艺术。在语言上,他也坚持爱尔兰西部乡村农民所说英语具有的音乐性,而否定现代社会受教育阶层的新闻语体。这样一系列的对峙,使叶芝的戏剧理念呈现为“去殖民化的诗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芝 去殖民化 诗学 戏剧理念 爱尔兰民族戏剧运动
下载PDF
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俄侨戏剧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亚民 《文化艺术研究》 CSSCI 2020年第2期51-58,共8页
俄侨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独特存在。他们为中国哈尔滨、天津、上海等地带来了品种多样、瑰丽夺目的舞台戏剧,不仅使哈尔滨拥有“音乐之都”的美誉,也使他们成为“上海国际艺坛的半壁江山”。俄侨在中国的舞台表演极大地推动... 俄侨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独特存在。他们为中国哈尔滨、天津、上海等地带来了品种多样、瑰丽夺目的舞台戏剧,不仅使哈尔滨拥有“音乐之都”的美誉,也使他们成为“上海国际艺坛的半壁江山”。俄侨在中国的舞台表演极大地推动了西洋戏剧在中国的发展,催生了一批艺术学校和演出场馆。他们曾在中国西洋戏剧的传播、教育和城市音乐文化生活中做出过突出贡献,是现有中国戏剧史、中西音乐交流史、中国音乐教育史相关著作中缺失的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侨 中国戏剧史 贡献 补缺 20世纪上半叶
下载PDF
论上海戏剧协社诞生的必然性 被引量:1
6
作者 黄世智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9年第4期80-83,共4页
在新文化运动中,以《新青年》派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发动了戏剧改良运动,对中国古典戏曲和文明戏进行批判和否定,呼唤着中国现代戏剧的诞生。民众戏剧社在戏剧改良理论的基础上,具体地探讨了创建中国现代话剧的剧本、舞台艺术和剧团体制方... 在新文化运动中,以《新青年》派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发动了戏剧改良运动,对中国古典戏曲和文明戏进行批判和否定,呼唤着中国现代戏剧的诞生。民众戏剧社在戏剧改良理论的基础上,具体地探讨了创建中国现代话剧的剧本、舞台艺术和剧团体制方面的问题,主张学习西方的小剧场运动开展创建中国现代戏剧的演剧实践,并由此引发了爱美剧运动。在爱美剧运动中,只有上海戏剧协社实现了创建中国现代话剧的理论主张,使话剧开始立足于中国舞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戏剧协社 新文化运动 小剧场 爱美剧
下载PDF
20世纪越南“改良剧”创作与相关文艺政策的变迁 被引量:2
7
作者 欧阳宜文 《戏剧之家》 2017年第17期4-7,共4页
越南,作为与中国南方一衣带水的邻邦,历史上受到中华文明的深刻影响,亦发展了既有中国文化影子,又有自身生活印迹和文化特征的民族音乐。20世纪的越南经历了多重时代变迁和政治浪潮,而每个时代因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又产生了相应的文化艺... 越南,作为与中国南方一衣带水的邻邦,历史上受到中华文明的深刻影响,亦发展了既有中国文化影子,又有自身生活印迹和文化特征的民族音乐。20世纪的越南经历了多重时代变迁和政治浪潮,而每个时代因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又产生了相应的文化艺术政策,推动着民族音乐因势而变。本文以越南传统戏曲"改良剧"(Ca?i l??ng)为例,在解读其创作变迁的同时,梳理上述文化政策流变之脉络。由于越中两国在20世纪所共同经历的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等历史背景,越南改良剧背后的文化艺术政策与中国有不少相近之处。同时,由于两国在文化土壤、历史道路与社会现实上存在的客观差异,越南改良剧背后的文化政策也走过了一些在中国从未出现,或与中国截然相反的道路。最后,读者还应注意到横亘在越南与中国文艺政策之间的一点重要差异,即越南一直是一个处于"文化夹缝"之中的国家,先后受到中国、法国、美国等大国文化的多重冲击与影响,因而其自身传统文化和相关身份认同的觉醒,以及将文艺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意识,都显得较晚和被动,其中的深层原因仍需在进一步研究中进行确认与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 改良剧 文艺政策
下载PDF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与梅耶荷德的分歧与论争(三)——十月革命后梅耶荷德对“莫艺”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攻击 被引量:1
8
作者 陈世雄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19年第3期91-100,106,共11页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与梅耶荷德无疑是20世纪俄罗斯贡献最大、影响最广的戏剧导演,他们各自创办了自己的剧院和表导演艺术体系。然而,对于两位大师之间分歧、对立、论争的持久性、严重性和影响的深远,我们至今缺乏了解;另一方面,对上述两...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与梅耶荷德无疑是20世纪俄罗斯贡献最大、影响最广的戏剧导演,他们各自创办了自己的剧院和表导演艺术体系。然而,对于两位大师之间分歧、对立、论争的持久性、严重性和影响的深远,我们至今缺乏了解;另一方面,对上述两位大师之间的共同之处,对他们最终携手合作的必然性同样认识不足。本文介绍十月革命后两位大师关系的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梅耶荷德 分歧与论争 体验艺术 表现艺术 假定性 自然主义 现实主义 形式主义
下载PDF
北曲杂剧《关张双赴西蜀梦》与能剧《关羽》主旨臆说 被引量:1
9
作者 麻国钧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20年第1期28-33,共6页
往日研究关汉卿杂剧《关张双赴西蜀梦》之著述,全部集中在"鬼魂戏"范畴之内。然而,该剧不能简单地以"鬼魂"二字给予判断,而是一出"镇魂"意义的典型作品,是中国古典戏曲乃至中国古典文学、诗歌以及信仰风... 往日研究关汉卿杂剧《关张双赴西蜀梦》之著述,全部集中在"鬼魂戏"范畴之内。然而,该剧不能简单地以"鬼魂"二字给予判断,而是一出"镇魂"意义的典型作品,是中国古典戏曲乃至中国古典文学、诗歌以及信仰风俗中源远流长的"镇魂"文化思维在元人北曲杂剧的体现,是古典戏曲海量作品中历史较早而具有典型意义的作品。与之相颉颃却晚出的日本能剧《关羽》也以镇魂为主旨,二者异曲而同工。本文在指出与探索该剧"镇魂"母题的同时,比较该剧与能《关羽》的异同,进而指出以"镇魂"为母题的剧作在中日古典戏剧中的普遍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魂戏 元杂剧 关汉卿 《关张双赴西蜀梦》 《关羽》 能剧 谣曲
下载PDF
主体的眼睛:美国戏剧的中国形象谱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云龙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66-72,共7页
自18世纪中期以来就出现在美国舞台上的中国形象是多面、驳杂的,但从总体上看,一直徘徊在低劣和美好的两极之间。美国戏剧中的中国形象都在不同的尺度上强调其"真实",但它们与现实的中国没有直接的必然联系,只是美国文化对于... 自18世纪中期以来就出现在美国舞台上的中国形象是多面、驳杂的,但从总体上看,一直徘徊在低劣和美好的两极之间。美国戏剧中的中国形象都在不同的尺度上强调其"真实",但它们与现实的中国没有直接的必然联系,只是美国文化对于他者的想象和表述。美国戏剧通过表述、展示有关中国形象的种种"奇观"并凸显与美国的差异,履行了对美国文化主体的自身认同功能,也暗示了西方对于中国的焦虑和欲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戏剧 中国形象 比较戏剧学
下载PDF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与梅耶荷德的分歧与论争(一)——从莫斯科艺术剧院初创到十月革命
11
作者 陈世雄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18年第6期44-54,共11页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与梅耶荷德无疑是20世纪俄罗斯贡献最大、影响最广的戏剧导演,他们各自创办了自己的剧院和表导演艺术体系。然而,对于两位大师之间分歧、对立、论争的持久性、严重性和影响的深远,我们至今缺乏了解;另一方面,对上述两...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与梅耶荷德无疑是20世纪俄罗斯贡献最大、影响最广的戏剧导演,他们各自创办了自己的剧院和表导演艺术体系。然而,对于两位大师之间分歧、对立、论争的持久性、严重性和影响的深远,我们至今缺乏了解;另一方面,对上述两位大师之间的共同之处,对他们最终携手合作的必然性同样认识不足。鉴于刊物篇幅的限制,本文首先介绍从莫斯科艺术创办到十月革命期间两位大师分歧的形成与发展,并以连载的方式加以评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梅耶荷德 分歧与论争 体验艺术 表现艺术 假定性 自然主义 现实主义 形式主义
下载PDF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与梅耶荷德的分歧与论争(二)——从莫斯科艺术剧院初创到十月革命
12
作者 陈世雄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19年第1期95-106,共12页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与梅耶荷德无疑是20世纪俄罗斯贡献最大、影响最广的戏剧导演,他们各自创办了自己的剧院和表导演艺术体系。然而,对于两位大师之间分歧、对立、论争的持久性、严重性和影响的深远,我们至今缺乏了解;另一方面,对上述两...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与梅耶荷德无疑是20世纪俄罗斯贡献最大、影响最广的戏剧导演,他们各自创办了自己的剧院和表导演艺术体系。然而,对于两位大师之间分歧、对立、论争的持久性、严重性和影响的深远,我们至今缺乏了解;另一方面,对上述两位大师之间的共同之处,对他们最终携手合作的必然性同样认识不足。鉴于刊物篇幅的限制,本文首先介绍从莫斯科艺术创办到十月革命期间两位大师分歧的形成与发展,并以连载的方式加以评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梅耶荷德 分歧与论争 体验艺术 表现艺术 假定性 自然主义 现实主义 形式主义
下载PDF
当代戏剧舞台上的一种伟大尝试——略论布莱希特的“史诗剧”理论
13
作者 赵志勇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07年第5期76-79,共4页
布莱希特的“史诗剧”理论对当代戏剧有着深远影响。他把一种叙述性、评论性的因素引入戏剧舞台,以促使观众能够对舞台上的演出产生清醒的判断和冷静的思考。为此他在剧本创作、导表演和舞台设计等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革新。本文... 布莱希特的“史诗剧”理论对当代戏剧有着深远影响。他把一种叙述性、评论性的因素引入戏剧舞台,以促使观众能够对舞台上的演出产生清醒的判断和冷静的思考。为此他在剧本创作、导表演和舞台设计等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革新。本文对“史诗剧”的理论观点和舞台实践中的革新成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莱希特 史诗剧 间离式表演 四川好人 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
下载PDF
关于俄国象征主义戏剧的几个问题
14
作者 刘颖 《戏剧之家》 2020年第7期27-27,共1页
俄国象征主义戏剧主要以抒情诗为基础,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象征主义戏剧的创新发展,但是现在我们对这方面的认识还比较浅薄。本文主要从综合艺术倾向、抒情化和戏剧假定性等几个层面来分析俄国早期象征主义戏剧的美学特点。
关键词 俄国象征主义戏剧 勃留索夫 伊万诺夫
下载PDF
俄苏莎学理论在中国的传播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伟民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19-24,共6页
俄苏莎学理论在中国的传播李伟民作为世界莎士比亚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莎学的发生、发展与外来莎学思潮的影响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不仅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时也让我们了解到俄苏杰出文学家、莎学... 俄苏莎学理论在中国的传播李伟民作为世界莎士比亚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莎学的发生、发展与外来莎学思潮的影响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不仅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时也让我们了解到俄苏杰出文学家、莎学学者对世界性学问——莎学的研究与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屠格涅夫 苏联莎学 莎士比亚戏剧 莎士比亚研究 哈姆莱特 《罗密欧与朱丽叶》 普希金 托尔斯泰 郁达夫
下载PDF
二战后美国女性生存境遇的自我书写——贝思·亨利创作范式分析
16
作者 郑凌 郭志艳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年第2期56-58,共3页
美国当代南方女戏剧家贝思·亨利是第一位获得普利策奖的女性作家。她深受美国南方哥特文化传统影响,同时在其戏剧创作中,读者和观众也很自然地会感受到契诃夫大师以及荒诞派的艺术风格。其一系列成功的戏剧作品表明其创作已经从地... 美国当代南方女戏剧家贝思·亨利是第一位获得普利策奖的女性作家。她深受美国南方哥特文化传统影响,同时在其戏剧创作中,读者和观众也很自然地会感受到契诃夫大师以及荒诞派的艺术风格。其一系列成功的戏剧作品表明其创作已经从地域文学走向主流文学,为美国女性戏剧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境遇 自我书写 贝思·亨利 创作范式
下载PDF
阿瑟·密勒《推销员之死》中天使与魔鬼的妇女形象
17
作者 高俊利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365-367,共3页
妇女形象批评家指出,传统文学作品中男性作家笔下的妇女形象往往呈两种极端形式:不是"天使"就是"魔鬼"。他们是以男性的臆造来认识和再现女性的形象,而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妇女形象均反映了男性对女性的偏见、惧怕、... 妇女形象批评家指出,传统文学作品中男性作家笔下的妇女形象往往呈两种极端形式:不是"天使"就是"魔鬼"。他们是以男性的臆造来认识和再现女性的形象,而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妇女形象均反映了男性对女性的偏见、惧怕、压迫和不公。阿瑟·密勒在他的名剧《推销员之死》中所塑造的女性人物形象正落入这一窠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女形象批评 推销员之死 阿瑟·密勒 天使 魔鬼
下载PDF
谈亨德尔的清唱剧创作
18
作者 李园园 《沈阳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73-74,共2页
介绍了亨德尔清唱剧创作的背景,阐述了亨德尔清唱剧的唱调和题材、宏伟的风格、合唱与重唱及主调音乐倾向,使人们了解其在音乐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关键词 亨德尔 清唱剧 创作 主调音乐
下载PDF
日本艺能假面的“缩小”现象
19
作者 冯淼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21年第2期74-79,135,共7页
在日本假面运用于传统戏剧和民间艺能演出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缩小”现象———最早的伎乐假面多是大型面具;舞乐和行道仪式、追傩仪式中使用的假面,尺寸开始缩减;至平安时代盛行的神乐演出中,假面的尺寸随着实际使用需求... 在日本假面运用于传统戏剧和民间艺能演出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缩小”现象———最早的伎乐假面多是大型面具;舞乐和行道仪式、追傩仪式中使用的假面,尺寸开始缩减;至平安时代盛行的神乐演出中,假面的尺寸随着实际使用需求而不断变化;到镰仓、室町时代大放异彩的能乐演出中,假面雕刻从立体夸张转为平滑清淡,尺寸也定型为平板式小型假面。本文试图从民俗信仰的影响和审美情趣的转变出发,去探讨这种文化现象的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艺能 假面艺术 缩小现象 民俗信仰 审美情趣
下载PDF
戏曲的流传生成和故事内容的变化
20
作者 李莉薇(译)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21年第2期52-61,共10页
本文通过对同一故事主题的各类民间文艺题材进行深度的挖掘、解读,指出戏曲作品的流传、生成,是以多种多样的民间说唱形式在口头传承中流传的,并呈现扩散性扇形分布的特点。
关键词 戏曲 流传生成 民间说唱 口头传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