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崛起与发展:近年来国产电影的新女性塑造
1
作者 么之凡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3年第5期58-62,共5页
近年来的国产女性电影对于女性角色的表达更加丰富,从女性角度,深刻挖掘,崛起与发展成为近年来电影作品对新时代女性的全新塑造趋势。这些女性电影将镜头对准女性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从女性的视角讲述故事,展现出新时代女性的自主意... 近年来的国产女性电影对于女性角色的表达更加丰富,从女性角度,深刻挖掘,崛起与发展成为近年来电影作品对新时代女性的全新塑造趋势。这些女性电影将镜头对准女性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从女性的视角讲述故事,展现出新时代女性的自主意识和独立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女性形象 崛起与发展
下载PDF
云南少数民族女性形象的电视表达 被引量:4
2
作者 单晓红 曾真 《民族艺术研究》 2004年第4期30-34,共5页
云南少数民族女性形象的电视表达大致呈现纪实性表达、娱乐性表达和商业性表达三种形态。在传媒语境中 ,来源于强势文化、男性立场和商业目的的异化 ,使少数民族女性的形象在电视表达中经历了多重的变形 ,而媒介通过对话语权的控制 ,以... 云南少数民族女性形象的电视表达大致呈现纪实性表达、娱乐性表达和商业性表达三种形态。在传媒语境中 ,来源于强势文化、男性立场和商业目的的异化 ,使少数民族女性的形象在电视表达中经历了多重的变形 ,而媒介通过对话语权的控制 ,以虚拟的媒介形象形成社会的刻板印象 ,为社会认知提供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女性形象 电视表达 话语 共识
下载PDF
从《孔雀》《青红》看第六代电影人的女性情结 被引量:2
3
作者 郭泽青 《龙岩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03-104,共2页
2005年,顾长卫的《孔雀》、王小帅的《青红》带着国际电影节获奖的光环相继在国内上映。两位导演力图透过历史文化层面表现现代女性独特的生命体验,揭示女性生命意识的觉醒和抗争,探询女性命运、女性的生存与文化困境。但是,在父权文化... 2005年,顾长卫的《孔雀》、王小帅的《青红》带着国际电影节获奖的光环相继在国内上映。两位导演力图透过历史文化层面表现现代女性独特的生命体验,揭示女性生命意识的觉醒和抗争,探询女性命运、女性的生存与文化困境。但是,在父权文化难以消弭的永恒夹缝里,女性精神家园的构筑永远是个难圆的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父权 命运
下载PDF
“小妞化”背后的身份认同——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的女性主体性建构
4
作者 刘晓萍 王小军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131-133,共3页
受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影响,女性电影经历了对两性问题从对抗到思考的转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女性电影工作者们不断地尝试为女性作重新定位。这个重新定位的过程,其实就是女性主体性的建构过程。《北京爱上西雅图》是一部典型的女性电影... 受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影响,女性电影经历了对两性问题从对抗到思考的转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女性电影工作者们不断地尝试为女性作重新定位。这个重新定位的过程,其实就是女性主体性的建构过程。《北京爱上西雅图》是一部典型的女性电影,影片为女性主体性的建构提供了一个多样化的开放系统,为观众对影片中女性主体性建构的理解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妞电影 女性电影 女性意识 主体性
下载PDF
革命·爱情·成长——陪都电影女性叙事的三种模式
5
作者 董广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79-82,共4页
叙事模式是社会政治、文化特征在文学艺术界的反映,是文学艺术家们在创作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一种套路。陪都电影在叙事模式上呈现出"木兰从军"(女性革命叙事)、"革命的罗曼蒂克"(女性爱情叙事)和"娜... 叙事模式是社会政治、文化特征在文学艺术界的反映,是文学艺术家们在创作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一种套路。陪都电影在叙事模式上呈现出"木兰从军"(女性革命叙事)、"革命的罗曼蒂克"(女性爱情叙事)和"娜拉出走"(女性成长叙事)三种明显的模式化倾向。这几种模式彰显了陪都电影的价值诉求,在本质上仍是革命叙事的"同质异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陪都电影 女性叙事 意识形态
下载PDF
寻找被逐者的精神家园──试论新时期中国女性电影的文化意蕴 被引量:11
6
作者 范志忠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46-52,共7页
寻找被逐者的精神家园──试论新时期中国女性电影的文化意蕴范志忠西方女性电影及其理论,产生于西方的后现代文化语境。1971年发行放映的四部纪录片《成长中的女性》、《珍妮之珍妮》、《三生命》和《女性的电影》,标志着女性电... 寻找被逐者的精神家园──试论新时期中国女性电影的文化意蕴范志忠西方女性电影及其理论,产生于西方的后现代文化语境。1971年发行放映的四部纪录片《成长中的女性》、《珍妮之珍妮》、《三生命》和《女性的电影》,标志着女性电影实践的开始;其后,诸如劳拉·穆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电影 精神家园 新时期 女性创作 父权制度 父权社会 女性形象 母亲神话 父权文化 弗洛伊德
下载PDF
从《无穷动》看中国女性电影的发展 被引量:1
7
作者 田甜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94-98,共5页
作为一种边缘文化,女性电影一直在文学评论的夹缝之中生存发展。以电影《无穷动》为例,运用女性主义理论和批评方法,重点将我国女性电影与传统电影相比较,探讨了女性电影这一特殊文学及传媒现象发展的状况。从多个角度分析中国女性电影... 作为一种边缘文化,女性电影一直在文学评论的夹缝之中生存发展。以电影《无穷动》为例,运用女性主义理论和批评方法,重点将我国女性电影与传统电影相比较,探讨了女性电影这一特殊文学及传媒现象发展的状况。从多个角度分析中国女性电影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发展过程中的艰难,并从"对抗还是对话"讨论《无穷动》为中国女性电影的存在与发展带来的可能性,探索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女性主义 女性意识 《无穷动》 “看与被看” “平等与差异”
下载PDF
消费社会下电视媒体的女性话语建构的得与失
8
作者 李冰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76-77,29,共3页
文章通过分析明确了时尚类女性节目负担着重新建构新女性形象的重任。同时,提出了媒体应该改进时尚类节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应该内外兼修,构建女性气质。
关键词 女性气质 大众文化 消费社会 时尚节目
下载PDF
岩井俊二电影中的女性主义特征分析
9
作者 肖琳 《求知导刊》 2017年第18期160-160,共1页
岩井俊二作为日本青年电影和女性电影的代表人物,以其特有的视角和叙事风格展现了独特的女性主义特征。本文首先介绍了女性主义的观点及背景,接着简单阐述了女性电影与岩井俊二电影的基本观点,最后着重分析了岩井俊二电影中的隐藏的... 岩井俊二作为日本青年电影和女性电影的代表人物,以其特有的视角和叙事风格展现了独特的女性主义特征。本文首先介绍了女性主义的观点及背景,接着简单阐述了女性电影与岩井俊二电影的基本观点,最后着重分析了岩井俊二电影中的隐藏的女性主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井俊二 电影艺术 女性主义特征
下载PDF
电影《萧红》意境叙事下的女性意识
10
作者 丁媛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43-47,共5页
电影《萧红》多运用色彩语言来实现情境氛围的渲染和思想情绪的表达,用色彩的转换折射出女作家情感选择背后对传统夫权限制下的女性尊严的维护和争取。电影对"脚步"的特写在意指萧红永不停歇的人生旅程和始终不能安稳下来的... 电影《萧红》多运用色彩语言来实现情境氛围的渲染和思想情绪的表达,用色彩的转换折射出女作家情感选择背后对传统夫权限制下的女性尊严的维护和争取。电影对"脚步"的特写在意指萧红永不停歇的人生旅程和始终不能安稳下来的情感经历的同时,也在以此暗示女作家为突破那个时代下以男性利益为中心的两性关系对女性本身的束缚所作出的反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 意境 色彩 脚步 女性意识
下载PDF
影像视域中的作家萧红
11
作者 郑薇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48-51,共4页
两部以东北作家萧红的人生经历为蓝本拍摄的电影《萧红》和《黄金时代》,让萧红进入大众视野,人们通过屏幕阅读她的作品,感受她的人生,体会她对爱与自由的执着追寻。萧红自觉意识的觉醒与抗争,在那个时代,也终因没有获得经济地位而成为... 两部以东北作家萧红的人生经历为蓝本拍摄的电影《萧红》和《黄金时代》,让萧红进入大众视野,人们通过屏幕阅读她的作品,感受她的人生,体会她对爱与自由的执着追寻。萧红自觉意识的觉醒与抗争,在那个时代,也终因没有获得经济地位而成为男权社会的附属品,是大时代下的小女子。两部电影都对历史进行了个人化的解读,以他者视角对地域文化和人物形象进行了想象与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视域 萧红 想象与建构
下载PDF
新时代国产“小妞”电影的艺术价值及发展走向
12
作者 祝如晶 《戏剧之家》 2021年第23期149-151,共3页
20世纪30年代以来,大量女性电影风靡全球,女性从男性的视角中抽离出来,形成了与周边人或事产生联系并相对独立的个体。女权主义者劳拉·穆尔维的《视觉快感与叙事电影》中提到“女性在电影中扮演的角色存在问题,女性被作为强烈的视... 20世纪30年代以来,大量女性电影风靡全球,女性从男性的视角中抽离出来,形成了与周边人或事产生联系并相对独立的个体。女权主义者劳拉·穆尔维的《视觉快感与叙事电影》中提到“女性在电影中扮演的角色存在问题,女性被作为强烈的视觉符号和一种对性的欲望,一种看与被看的关系在两性中形成了主客二分的关系”。①女性话题在全球化背景下带有多视角和多义性。现阶段,我国关于社会文化和女性群体生活状态的论文相对缺乏。本文从中国“小妞”电影的发展概况、国产“小妞”电影的审美艺术、国产“小妞”电影的不足之处以及国产电影如何进行本土化等方面探究当代女性民主可能性以及“小妞”电影的发展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妞”电影 新女性主义 艺术价值 本土化改造
下载PDF
从“致病”到“救人”的女性解放叙事:人类学视野中的《摩雅傣》
13
作者 王瑞静 《妇女研究论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2-113,128,共13页
本文梳理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摩雅傣》的创作过程及叙事主题,聚焦故事主线中所呈现的两大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结合相关历史资料和人类学研究成果,在对比分析中探究影片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取舍、调整和重构等艺术加工方式,以此讨论电... 本文梳理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摩雅傣》的创作过程及叙事主题,聚焦故事主线中所呈现的两大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结合相关历史资料和人类学研究成果,在对比分析中探究影片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取舍、调整和重构等艺术加工方式,以此讨论电影的叙事重点和表达内涵。傣族“琵琶鬼”习俗和僾尼族“鬼胎”习俗串联起女主人公依莱汗的苦难和新生,破除这些习俗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革除有害风俗习惯的民族政策,也体现了对进步、科学和文明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雅傣》 “琵琶鬼” “鬼胎” 女性解放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
原文传递
“老规矩”抢了“新道理”:《景颇姑娘》解放叙事研究
14
作者 阮芸妍 《妇女研究论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4-128,共15页
电影《景颇姑娘》是一部反映新中国成立初期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历史变化过程的影片。影片将景颇妇女的解放与民族解放交织在一起,构造出关于景颇姑娘黛诺与景颇族人如何在发展生产、组织起来的过程中克服景颇人“老规矩”的阻碍、取... 电影《景颇姑娘》是一部反映新中国成立初期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历史变化过程的影片。影片将景颇妇女的解放与民族解放交织在一起,构造出关于景颇姑娘黛诺与景颇族人如何在发展生产、组织起来的过程中克服景颇人“老规矩”的阻碍、取消山官制度而翻身的解放叙事。电影以“新人形象”“发展生产”“组织起来”等社会主义文艺常见的主题内容成功塑造了景颇式“新人”黛诺的形象,也折射出景颇人在“直接过渡”政策下的变化。影片虽受当时政策影响有刻意突出阶级斗争的偏向,但也正因为将矛盾聚焦于山官和山官制度上,反而使之成为一个辐射点,同时牵动剧中许多不能简单被回收到阶级斗争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颇姑娘》 妇女解放 “直接过渡”政策 社会主义文艺 杨苏
原文传递
社会主义新浪潮:张暖忻电影的实验美学、历史纪实和社会参与
15
作者 王玲珍 《妇女研究论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6-72,共27页
张暖忻是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实验电影的先驱,在理论上率先提倡法国新浪潮和纪实长镜头,在实践中开创了主观纪实风格电影,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新时期电影走向世界和多元化作出了杰出贡献。可是,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女性电影人,张暖忻同以绝... 张暖忻是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实验电影的先驱,在理论上率先提倡法国新浪潮和纪实长镜头,在实践中开创了主观纪实风格电影,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新时期电影走向世界和多元化作出了杰出贡献。可是,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女性电影人,张暖忻同以绝对男性为创作主体、提倡自由主义的法国新浪潮电影批评和实践之间到底是怎样一种关系?作为中国新浪潮电影的前卫,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入、新兴的现代性主流话语的形成、性别差异的自然化以及中国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第五代男性导演的崛起,她的立场和电影实践有着怎样的变化?在商业大潮席卷中国电影制作的20世纪90年代,她的挣扎和反思又是通过什么样的语言和电影风格表现出来?本文通过重新梳理法国电影新浪潮的历史、政治和艺术生成,通过分析中国新时期独特的社会文化多元异质场景,深入探讨张暖忻怎样批判借鉴世界电影艺术,坚持唯物历史观念和性别平等,将法国新浪潮美学社会主义化,在新的历史转折和世界化时期深刻反思并创新社会主义大众电影的不朽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时期多元异质历史场景 社会主义性别平等和思想解放 法国电影新浪潮 中国电影新浪潮 中国20世纪80-90年代女性电影 张暖忻
原文传递
翻身戏、城市电影与解放区文艺——从电影《姊姊妹妹站起来》看新中国成立初期文艺生产机制 被引量:1
16
作者 查苏娜 《妇女研究论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0-101,共12页
《姊姊妹妹站起来》是由陈西禾担任编导、上海文华影片公司于1951年2月出品的故事片,具有独特的电影史与文学史意义。不同于其他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私营电影厂出品的电影,《姊姊妹妹站起来》的主人公塑造与叙事结构表现出了对解放区“... 《姊姊妹妹站起来》是由陈西禾担任编导、上海文华影片公司于1951年2月出品的故事片,具有独特的电影史与文学史意义。不同于其他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私营电影厂出品的电影,《姊姊妹妹站起来》的主人公塑造与叙事结构表现出了对解放区“翻身戏”的吸收与转化。而《姊姊妹妹站起来》的剧本生产过程提示我们,在“北京市妇女生产教养院”这一特殊城市空间之中,上海私营电影厂导演陈西禾从其女性关怀与20世纪40年代上海城市电影的“纪实美学”追求出发,通向了解放区翻身戏的“真人真事”创作。在以往的文学史叙述中,解放区文艺与旧有城市文艺资源之间产生的对立与冲突往往得到强调;而城市电影《姊姊妹妹站起来》对解放区“翻身戏”的吸收与转化表明,解放区文艺与旧有城市文艺或许也存在产生“化合作用”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姊姊妹妹站起来 陈西禾 文华影片公司 翻身戏 解放区文艺 城市电影
原文传递
掌声响起 戏中戏
17
作者 瑜梦 李广田 《大众电影》 2008年第8期13-13,共1页
话剧演员林雪贞傲踞舞台多年,一场大戏《大雷雨》从媳妇的角色演到婆婆转眼就是三十几年,作为台柱的她,在剧院德高望重。萧莫,一个勤奋而有灵气的青年演员,是林雪贞亲自选进剧院的徒弟,她常常在这个年轻人身上看到自己曾经的青春。台前... 话剧演员林雪贞傲踞舞台多年,一场大戏《大雷雨》从媳妇的角色演到婆婆转眼就是三十几年,作为台柱的她,在剧院德高望重。萧莫,一个勤奋而有灵气的青年演员,是林雪贞亲自选进剧院的徒弟,她常常在这个年轻人身上看到自己曾经的青春。台前,林雪贞正在观众雷鸣般的掌声中谢幕;幕后,她心爱的儿子和徒弟正在酝酿着他们共同的未来。随着儿子陈也一声婚讯的宣布,林学贞和萧莫的关系发生了瞬间逆转。十年前,挚爱林雪贞的丈夫老陈病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中戏 演员 舞台 雷雨 观众 角色 徒弟 青年 大戏 话剧
原文传递
向女人学习,全心全意——《女人本色》
18
作者 王国平 《大众电影》 2007年第17期30-30,共1页
尽管"靠山山倒、靠人人跑",男人不可靠,但男人不可或缺。《女人本色》是一部让男人感到惭愧的电影,就像这些年来每一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开表彰大会时,全中国的老少爷们都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一样。
关键词 男人 本色 不可靠 学习 奥运会 中国代表团 电影 杜林 自信 角色
原文传递
祸水
19
《东方电影》 2006年第3期134-134,共1页
导演:蒂帕·梅塔编剧:蒂帕·梅塔演员:丽莎·雷约翰·亚伯拉罕希玛·比斯瓦曼诺拉马莎拉拉2005年多伦多国际电影节开幕片印度裔导演蒂帕·梅塔"土、火、水"元素三部曲之完结篇。年仅8岁的秋雅不仅结... 导演:蒂帕·梅塔编剧:蒂帕·梅塔演员:丽莎·雷约翰·亚伯拉罕希玛·比斯瓦曼诺拉马莎拉拉2005年多伦多国际电影节开幕片印度裔导演蒂帕·梅塔"土、火、水"元素三部曲之完结篇。年仅8岁的秋雅不仅结过婚,而且正要荒谬地开始守寡。30年代的印度女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电影节 梅塔 印度裔 莎拉 丽莎 亚伯拉罕 纳拉扬 守贞 安妮 圣雄甘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