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酚AF暴露对胚胎期和幼鱼期斑马鱼的毒性效应 被引量:16
1
作者 杨洋 陈亚文 +1 位作者 唐天乐 唐文浩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219-1226,共8页
为明确不同发育阶段的斑马鱼对BPAF(双酚AF)暴露的易感性,采用暴露试验法初步研究了BPAF对胚胎期和幼鱼期斑马鱼的发育毒性.结果表明:1BPAF暴露可延缓胚胎期斑马鱼的发育和孵化,使其出现心包水肿、卵黄囊异常、心率下降、心脏搏动停止... 为明确不同发育阶段的斑马鱼对BPAF(双酚AF)暴露的易感性,采用暴露试验法初步研究了BPAF对胚胎期和幼鱼期斑马鱼的发育毒性.结果表明:1BPAF暴露可延缓胚胎期斑马鱼的发育和孵化,使其出现心包水肿、卵黄囊异常、心率下降、心脏搏动停止等症状.2暴露96 h后,ρ(BPAF)为2.0、2.5、3.0 mg/L暴露组胚胎期斑马鱼的畸形率高达100%,暴露24 h致畸的EC50(半数效应浓度)为2.00 mg/L,暴露96 h的LC50(半数致死浓度)为1.84 mg/L.3暴露72 h后,对照组幼鱼期斑马鱼鱼鳔发育缺陷率为0;除ρ(BPAF)为1.0 mg/L暴露组外,其余BPAF暴露组幼鱼期斑马鱼鱼鳔发育缺陷率为100%.4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以及中毒程度的加深,幼鱼期斑马鱼出现的中毒症状依次表现为心包水肿、卵黄囊水肿、背脊弯曲、心跳停止,暴露48和72 h时其心包水肿的EC50分别为1.76、1.56 mg/L,暴露96 h的LC50为1.77 mg/L.胚胎期和幼鱼期斑马鱼对BPAF暴露响应的差异分析显示,幼鱼期斑马鱼对BPAF暴露的反应更为敏感,幼鱼期斑马鱼的心包水肿症状可作为BPAF毒性响应的最佳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AF 斑马鱼 胚胎 幼鱼 毒性效应
下载PDF
无锡地区新生儿G6PD缺乏症筛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杜丹红 蔡炜 赵丽 《华南预防医学》 2021年第11期1464-1466,共3页
目的了解无锡地区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筛查情况,为指导当地新生儿疾病筛查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无锡地区的新生儿进行G6PD缺乏症筛查,初次筛查采用荧光斑点法对新生儿足底血样本进行G6PD... 目的了解无锡地区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筛查情况,为指导当地新生儿疾病筛查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无锡地区的新生儿进行G6PD缺乏症筛查,初次筛查采用荧光斑点法对新生儿足底血样本进行G6PD活性检测,对初筛阳性的病例进行复查后,抽取静脉血以G6PD/6PGD比值法进一步确诊。并利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30 890名纳入初筛的新生儿G6PD酶活性为(3.42±0.51)IU/gHb,新生儿初筛阳性率为1.08%,复查率为81.19%,确诊率为0.76%。不同性别、户籍和G6PD家族史的新生儿G6PD缺乏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男性(OR=1.702)、外地户籍(OR=1.644)以及有G6PD缺乏症家族史(OR=6.994)的新生儿G6PD缺乏的可能性更高。结论无锡地区新生儿G6PD缺乏症筛查阳性率不高,但复查率有待进一步提升,筛查应重点关注男性、外地户籍以及有G6PD缺乏症家族史的新生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新生儿 筛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