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花釉里红制作体会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建夫 《陶瓷研究》 2004年第4期36-36,共1页
本文根据作者对青花釉里红创作时所得出的实践总结出来的体会。
关键词 陶瓷 青花釉星红 制作 体会
下载PDF
采用接触式培养皿和显色培养基进行采血人员手部消毒效果监测 被引量:4
2
作者 朱立苇 杨雪梅 +1 位作者 徐霄勤 孟忠华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972-973,共2页
目的评价接触式培养皿和显色培养基在采血人员手部消毒效果检测中的作用。方法采血人员手部消毒前后,左右手分别采用接触式培养皿法和棉签擦拭法进行取样培养、菌落计数,并将菌落转种到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鉴别培养基上进行鉴别... 目的评价接触式培养皿和显色培养基在采血人员手部消毒效果检测中的作用。方法采血人员手部消毒前后,左右手分别采用接触式培养皿法和棉签擦拭法进行取样培养、菌落计数,并将菌落转种到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鉴别培养基上进行鉴别。结果32名采血人员手部消毒前,接触式培养皿法和棉签擦拭法检出的细菌总数分别为27 CFU/30 cm2和15 CFU/30 cm2,消毒后分别为5 CFU/30 cm2和3 CFU/30 cm2。结论接触式培养皿法操作简单,结合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鉴别培养基可以快速、准确地进行采血人员手部消毒效果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式培养皿 手卫生 检测
原文传递
压力蒸汽灭菌参数监测与PCD监测结果比较 被引量:8
3
作者 王世英 马俊俐 +2 位作者 张宝胜 邢迪 彭飞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2020年第8期573-575,共3页
目的比较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参数监测与PCD监测结果,以探讨灭菌参数监测的意义。方法用采样仪器法和灭菌过程挑战装置(PCD)监测法,对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效果进行监测结果比较,分析参数监测的意义。依据GB 8599,在134℃,分别运... 目的比较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参数监测与PCD监测结果,以探讨灭菌参数监测的意义。方法用采样仪器法和灭菌过程挑战装置(PCD)监测法,对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效果进行监测结果比较,分析参数监测的意义。依据GB 8599,在134℃,分别运行不同灭菌时间,使用温度压力检测仪配合7 kg标准测试包,同时放入化学PCD和管腔PCD,对比定量的灭菌参数和定性的灭菌效果监测。结果温度压力检测仪记录的灭菌周期参数和灭菌温度值与灭菌周期设定值完全一致。在紧凑型PCD内放置的六类化学指示物和管腔型PCD内放置的五类化学指示物,常规灭菌周期监测结果全部合格,设定失败周期监测结果六类指示物全部不合格,五类指示物部分不合格。结论日常的灭菌监测使用具有合适抗力的内置六类化学指示卡的化学PCD监测,减少灭菌失败的风险;压力蒸汽灭菌参数监测能准确反映灭菌周期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蒸汽灭菌 灭菌参数监测 化学PCD 灭菌效果
原文传递
不同浓度乙醇溶液杀菌效果观察 被引量:10
4
作者 雷毅 蒋丽娟 +3 位作者 陈宝宝 张志成 寇静远 张晓玲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2020年第9期656-658,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乙醇溶液的杀菌效果。方法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法,对不同浓度乙醇水溶液的杀菌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浓度为45%~90%范围的乙醇溶液作用1 m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灭对数值均>5.0;浓度≤40%或≥95%的乙醇溶液作用3 min,...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乙醇溶液的杀菌效果。方法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法,对不同浓度乙醇水溶液的杀菌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浓度为45%~90%范围的乙醇溶液作用1 m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灭对数值均>5.0;浓度≤40%或≥95%的乙醇溶液作用3 m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灭对数值均≤5.0。浓度为40%~98%范围的乙醇溶液作用2 min,对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杀灭对数值均>5.0;浓度为35%的乙醇溶液作用3 min,对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杀灭对数值均<3.0。结论浓度为95%及以上或40%及以下浓度的乙醇溶液定量杀菌效果不符合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 不同浓度 杀菌效果 检测
原文传递
一种双链季铵盐消毒湿巾对手术室物体表面消毒效果评价 被引量:7
5
作者 梅娜 张琳娟 +2 位作者 李俊杰 韩春光 吴越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183-185,共3页
目的评价双链季铵盐消毒湿巾应用于手术室物体表面的消毒效果。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现场采样定量细菌检验方法,对该季铵盐消毒湿巾实用性及其对物体表面的消毒效果进行检测评价。结果手术室内清洁前98%物体表面细菌总数超标。使用季铵盐... 目的评价双链季铵盐消毒湿巾应用于手术室物体表面的消毒效果。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现场采样定量细菌检验方法,对该季铵盐消毒湿巾实用性及其对物体表面的消毒效果进行检测评价。结果手术室内清洁前98%物体表面细菌总数超标。使用季铵盐湿巾和含氯消毒剂湿巾擦拭物体表面,作用30 min均可使细菌数降低至规范要求,而仅用清水湿巾擦拭无效。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使用者对季铵盐消毒湿巾可接受性更好。结论双链季铵盐消毒湿巾对手术室物体表面消毒效果良好,且使用者可接受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链季铵盐 消毒湿巾 手术室 物体表面 消毒效果
原文传递
三种消毒剂对胶囊内镜外壳消毒效果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谈智 孙巍 +5 位作者 张伟 唐晨晨 席文 王海涛 宋予新 杨德仁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研究3种消毒剂对胶囊内镜的消毒效果,为胶囊内镜复用消毒方法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载体定量杀菌试验和模拟现场消毒试验方法,对3种消毒剂的消毒效果进行观察,评估对胶囊内镜的消毒效果。结果菌液有胰蛋白胨大豆肉汤的状态下... 目的研究3种消毒剂对胶囊内镜的消毒效果,为胶囊内镜复用消毒方法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载体定量杀菌试验和模拟现场消毒试验方法,对3种消毒剂的消毒效果进行观察,评估对胶囊内镜的消毒效果。结果菌液有胰蛋白胨大豆肉汤的状态下,浓度为20 g/L戊二醛消毒液作用2 h,5000 mg/L邻苯二甲醛作用3 h,对金属片上污染的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杀灭对数值分别为5.89和4.13。在含有机物3%牛血清白蛋白的条件下,用1500~1800 mg/L过氧乙酸作用5 min,20 g/L戊二醛消毒液作用3 h,对胶囊内镜外壳上的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杀灭对数值均>3.00,而邻苯二甲醛作用7 h仍无法达到消毒合格。3种消毒剂的杀菌效果均会受到有机干扰物的影响。结论在菌悬液含牛血清白蛋白的条件下,过氧乙酸与戊二醛均对模拟胶囊内镜达到消毒合格,但邻苯二甲醛消毒效果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囊内镜 戊二醛 邻苯二甲醛 过氧乙酸 消毒效果
原文传递
福建省2019年部分地区白纹伊蚊抗药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斌 黄婧雯 +3 位作者 周游 黄志余 章灿明 李玉伟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33-36,共4页
目的了解白纹伊蚊成蚊对常用卫生杀虫剂的抗药性现况,并从代谢抗性角度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2019年6~12月采集福州市台江区、泉州市晋江市和漳州市龙文区白纹伊蚊,用生物测定法对成蚊抗药性进行测定,对其非特异性酯酶(NSE)、谷胱甘肽S-... 目的了解白纹伊蚊成蚊对常用卫生杀虫剂的抗药性现况,并从代谢抗性角度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2019年6~12月采集福州市台江区、泉州市晋江市和漳州市龙文区白纹伊蚊,用生物测定法对成蚊抗药性进行测定,对其非特异性酯酶(NS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多功能氧化酶(MFO)活性进行测定,并与实验室敏感品系对比。结果台江区、晋江市和龙文区种群对5种常用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均表现为抗性/可能抗性,对有机磷类的马拉硫磷分别表现为抗性、可能抗性和敏感,对氨基甲酸酯类的残杀威分别表现为抗性、可能抗性和可能抗性。福州市台江区α-NSE和泉州市晋江市MFO酶活性与敏感品系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α-NSE的3个种群RR=1.03、1.30、1.35,β-NSE分别为0.74、1.19、1.17,GST分别为1.15、1.75、1.38,MFO分别为1.54、0.96、1.25。结论福建省部分地区白纹伊蚊对常用卫生杀虫剂已产生了一定抗性,且部分代谢酶活性高于敏感品系,提示代谢抗性可能是杀虫剂抗性产生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纹伊蚊 卫生杀虫剂 抗药性 代谢酶 灭蚊
原文传递
病房环境物体表面消毒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叶子青 谢卫国 +4 位作者 陈晓婷 龚翔 阮琼芳 赵超莉 吴红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221-223,共3页
医院感染是医疗保健机构所面临最严重的问题之一。被污染的物体表面在病原体传播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基本要素,然而在实践中许多病房需要清洁的物体表面仅有40%-50%被进行过擦拭[1],且执行消毒的效... 医院感染是医疗保健机构所面临最严重的问题之一。被污染的物体表面在病原体传播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基本要素,然而在实践中许多病房需要清洁的物体表面仅有40%-50%被进行过擦拭[1],且执行消毒的效果有差异[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病房环境 物体表面 消毒 病房管理
原文传递
纳米二氧化钛抗菌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韩杰 斯康 郭子威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2021年第9期705-708,共4页
日常生活环境中,病原微生物无处不在,在接触的物体表面、周围的空气、脚下的土壤中,都有可能存在。尤其在人员密集的医院、火车站、学校等密闭性的公共场所,极易引起传染病的暴发。化学消毒剂对病原微生物具有杀灭作用,但效果是一次性的... 日常生活环境中,病原微生物无处不在,在接触的物体表面、周围的空气、脚下的土壤中,都有可能存在。尤其在人员密集的医院、火车站、学校等密闭性的公共场所,极易引起传染病的暴发。化学消毒剂对病原微生物具有杀灭作用,但效果是一次性的,许多对人体有刺激,且长期使用易引发耐药菌的产生。此外,化学消毒剂对生态环境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针对这些问题,寻找新的持续性抗菌产品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钛 抗菌 光催化技术 机制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