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州文化读本》:一本生动好看的苏州文化必读课本 被引量:1
1
作者 范培松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4-5,共2页
苏州市职业大学吴文化研究院徐静主编的《苏州文化读本》是一本比较权威的全面介绍苏州文化的读物。读本完全面向市民大众,编写体例灵活,追本溯源,脉络清楚,图文并茂,语言通俗易懂,是一本乡土文化的普及教材。其出版,无疑将对苏州文化... 苏州市职业大学吴文化研究院徐静主编的《苏州文化读本》是一本比较权威的全面介绍苏州文化的读物。读本完全面向市民大众,编写体例灵活,追本溯源,脉络清楚,图文并茂,语言通俗易懂,是一本乡土文化的普及教材。其出版,无疑将对苏州文化的建设作出有益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文化读本》 体例 乡土文化 吴文化
下载PDF
革命者和学者的心声——重读尹达先生《中华民族及其文化之起源》感言
2
作者 陈其泰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152-154,共3页
尹达先生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他撰写的《中华民族及其文化之起源》一文,驳斥了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谰言,用确凿的事实证明,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自远古以来一脉相承,现代中国是几千年历史和文明连续发展的结果,中华民族... 尹达先生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他撰写的《中华民族及其文化之起源》一文,驳斥了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谰言,用确凿的事实证明,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自远古以来一脉相承,现代中国是几千年历史和文明连续发展的结果,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有强大的生命力。尹达先生在国难关头,自觉地将忠诚的革命者与正直的学者的责任统一起来,写出鼓舞爱国民众、增强民族自信心的犀利文章,在抗战文化史上留下了具有时代意义的一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尹达 历史学家 革命者 中华民族文化起源
下载PDF
为“家在苏州”的人们讲述精彩的“苏州故事”——写在《苏州文化读本》出版之际
3
作者 徐静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6-8,共3页
《苏州文化读本》是2014年度苏州市社会科学应用研究课题的成果,全书十余万字,包括十五篇内容,百余幅图片。读本在统揽全貌的基础上,抓住苏州文化中特色鲜明的重点和亮点,以板块门类为单元,精心选择典型人物、经典名作、重大事件作为主... 《苏州文化读本》是2014年度苏州市社会科学应用研究课题的成果,全书十余万字,包括十五篇内容,百余幅图片。读本在统揽全貌的基础上,抓住苏州文化中特色鲜明的重点和亮点,以板块门类为单元,精心选择典型人物、经典名作、重大事件作为主线进行描写,深入浅出,图文互动,为"家在苏州"的人们讲述精彩的"苏州故事",发出苏州特色的"好声音",传递苏州精神的正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文化读本》 吴文化 地域文化 苏州精神 乡土文化教材
下载PDF
书写文化精神,浩然与天地同流——读司马云杰的《中国精神通史》
4
作者 王怡红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6年第7期127-128,共2页
《中国精神通史》是司马云杰继他的《大道哲学通书》之后,又一部研究中国最高精神的著作,旨在揭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精神特性与精神史的巨大潜能与力量,解决我国国民精神生活的问题,为中国社会进步与治理奠定思想基础。在这本书中,作... 《中国精神通史》是司马云杰继他的《大道哲学通书》之后,又一部研究中国最高精神的著作,旨在揭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精神特性与精神史的巨大潜能与力量,解决我国国民精神生活的问题,为中国社会进步与治理奠定思想基础。在这本书中,作者书写了中国古代圣贤明哲所发展出了横贯中华民族五千年到七千年的生命精神历程,融通了精神层面的大道本体,揭示了中华民族生命精神运动及其变化的过程。更为重要的是,作者还以其文化精神上的高度自觉,力图唤起中国人对维护国家民族文化生命精神的赓续绵延的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云杰 《中国精神通史》 大道本体 文化精神 自觉
下载PDF
儒家文化对我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影响研究——评《中国古代文化概论》 被引量:1
5
作者 程辉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I0005-I0005,共1页
当今时代,文化已逐渐成为民族创造力与凝聚力的核心。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高等教育愈加倾向于对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也更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中... 当今时代,文化已逐渐成为民族创造力与凝聚力的核心。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高等教育愈加倾向于对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也更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中指出:“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是先进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动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强化、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概论 文学发展 儒家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校园文化建设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古代 中国
下载PDF
章学诚笔下的戴震形象 被引量:1
6
作者 王萌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4-77,共4页
戴震是清代朴学的领军人物,他不但精通考据之学,且对义理之学也多有建树,但在当时却少有解人。在崇经好古、贵博贱约的学风之下,有一个人自诩是戴震知音,那就是提出"六经皆史",以"得其所以然"为学问的思想家章学诚... 戴震是清代朴学的领军人物,他不但精通考据之学,且对义理之学也多有建树,但在当时却少有解人。在崇经好古、贵博贱约的学风之下,有一个人自诩是戴震知音,那就是提出"六经皆史",以"得其所以然"为学问的思想家章学诚。近年已有不少关于章、戴二人交往的研究,这些研究多集中于考订二人交往的过程或思想的差异,但若换一个角度,通过观察章学诚对戴震形象的建构过程,或许更可透视出学风嬗变之际,不同学风相互排斥、相互竞争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学诚 戴震形象 清代学术 学风转变
下载PDF
具有开创性意义的中国视觉文明通史——简评大型丛书《中华图像文化史》
7
作者 王灿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8-68,共1页
近三四十年,人们愈来愈多地关注起了图像这一媒介,并开始对其复杂性和多样性进行讨论与研究,这些研究的范围包括了图像的概念、作用和强大威力等多个方面。近日,南京大学教授韩丛耀主编的通史类巨著——百卷本《中华图像文化史》(中国... 近三四十年,人们愈来愈多地关注起了图像这一媒介,并开始对其复杂性和多样性进行讨论与研究,这些研究的范围包括了图像的概念、作用和强大威力等多个方面。近日,南京大学教授韩丛耀主编的通史类巨著——百卷本《中华图像文化史》(中国摄影出版社,2016年6月第一期出版40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多卷本《中国新闻传播技术史》”(14ZDB129))与读者见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文化 中国摄影出版社 中国新闻传播 大型丛书 南京大学教授 技术史 有开 图像学 多卷本 科基
下载PDF
晚清出游西方者的惑与达
8
作者 何晓坚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82-87,共6页
晚清出洋者行游西方,获得了对西方社会的直观认识。于器物层面,他们惊诧近代科技的进步,对其进步动因感到困惑,但他们将西方科技源头纳入东方,为西学在中国思想体系内找到了安身立命之所;于社会习俗,他们惊诧西方"尊女"之风,... 晚清出洋者行游西方,获得了对西方社会的直观认识。于器物层面,他们惊诧近代科技的进步,对其进步动因感到困惑,但他们将西方科技源头纳入东方,为西学在中国思想体系内找到了安身立命之所;于社会习俗,他们惊诧西方"尊女"之风,但他们以"从其国风"保留那份对传统的尊重。无论是困惑还是达观,不违背传统,"西学中源"和"从其国风"有异曲同工之妙,都为吸收西方文化提供了便利。通达看待西方报业则显示了晚清思想界发生的某些积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出洋者 惑与达
下载PDF
观澜索源,鉴往知来——冯天瑜先生《中国文化生成史》读后
9
作者 谢远笋 《人文论丛》 CSSCI 2015年第1期299-304,共6页
冯天瑜先生是现代学术意义上的文化学与中国文化史学科的创建者之一。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他就中国文化生态、中国文化特质、中外文化互动等论题进行考究,致力于发掘中国文化近代转换的自身资源和内在动力,注重探讨中西文化互动在中... 冯天瑜先生是现代学术意义上的文化学与中国文化史学科的创建者之一。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他就中国文化生态、中国文化特质、中外文化互动等论题进行考究,致力于发掘中国文化近代转换的自身资源和内在动力,注重探讨中西文化互动在中国文化近代转型中的关键作用,并注目于从概念的古今转换、中外对接中考察文化近代转型,著有《明清文化史散论》《中国文化史断想》《中华文化史》(合著)《中华元典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成 冯天瑜 现代文化
下载PDF
《苏州文化读本》序
10
作者 鲍寅初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1-3,共3页
又到金秋十月收获时节。苏州市职业大学吴文化研究院徐静院长主编的《苏州文化读本》出版发行了。这是我校重视地域文化研究与传承,积极参与苏州市委宣传部创建的“家在苏州”文化品牌建设的又一成果,值得庆贺!2014年2月25日,中共中... 又到金秋十月收获时节。苏州市职业大学吴文化研究院徐静院长主编的《苏州文化读本》出版发行了。这是我校重视地域文化研究与传承,积极参与苏州市委宣传部创建的“家在苏州”文化品牌建设的又一成果,值得庆贺!2014年2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市考察工作时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传承历史文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市 吴文化 历史文化遗产 出版发行 职业大学 地域文化 品牌建设 历史文脉
下载PDF
值得广大干部一读的书
11
《新湘评论》 2014年第17期62-63,共2页
《中华文明史》(1-4卷)袁行霈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出版 内容简介:本书是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组织撰写的一部多学科融合的学术著作。本书将中华文明分为四个时期,以中华文明史上重大的转型作为分期的依据,细致地描绘了各... 《中华文明史》(1-4卷)袁行霈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出版 内容简介:本书是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组织撰写的一部多学科融合的学术著作。本书将中华文明分为四个时期,以中华文明史上重大的转型作为分期的依据,细致地描绘了各个时期文明的特点、亮点,及其承上启下的关系,彰显那些对文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探讨对文明发展起关键作用的各种因素,从而全面论述了中华文明发展的历程,揭示了若干发展规律和历史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 干部 文明发展 国学研究院 学术著作 学科融合 内容简介
下载PDF
《敦煌與絲綢之路研究叢書》九種簡介
12
作者 李柯瑩 石元剛 《敦煌学国际联络委员会通讯》 2021年第1期128-138,共11页
絲綢之路是東西方文明碰撞、交融、接納的通道,絲綢之路沿綫産生了大大小小很多文明,絲綢之路文明是這些文明的總匯。敦煌是絲綢之路上的一顆明珠,它的出現是絲綢之路開通的結果,而絲路文明的結晶又在敦煌得到充分的體現。敦煌藏經洞出... 絲綢之路是東西方文明碰撞、交融、接納的通道,絲綢之路沿綫産生了大大小小很多文明,絲綢之路文明是這些文明的總匯。敦煌是絲綢之路上的一顆明珠,它的出現是絲綢之路開通的結果,而絲路文明的結晶又在敦煌得到充分的體現。敦煌藏經洞出土的大量文獻文物,爲我們認識古代絲綢之路文明提供了豐富且珍貴的原始材料。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所鄭炳林教授主編的《敦煌與絲綢之路研究叢書》,正在由甘肅文化出版社陸續出版,2020年共出版九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碰撞 文化出版社 敦煌 原始材料 林教授 文獻 出版
下载PDF
《汉代丝绸之路文化史》出版
13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0-180,共1页
王子今教授的《汉代丝绸之路文化史》2023年4月已由甘肃教育出版社出版。本书为刘进宝主编“中亚与丝绸之路文明研究”丛书之一种,主要研究了汉代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和文化意义,收录文章29篇,共46.2万字。作者从“汉代丝绸之路民族文化... 王子今教授的《汉代丝绸之路文化史》2023年4月已由甘肃教育出版社出版。本书为刘进宝主编“中亚与丝绸之路文明研究”丛书之一种,主要研究了汉代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和文化意义,收录文章29篇,共46.2万字。作者从“汉代丝绸之路民族文化交往”“汉代丝绸之路物质文化交往”“汉代丝绸之路精神文化交融”“汉代丝绸之路文化史料丛考”四个方面讨论了不同文化系统之间、不同文化实体之间通过丝绸之路的接触、碰撞与竞争,以及丝绸之路在交往、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进宝 丝绸之路 收录文章 文化交往 文化交融 文化史 文化实体 汉代
原文传递
中華文明史
14
《传统文化研究》 2023年第1期161-161,共1页
第三十届印度新德里世界書展於2023年2月25日至3月5日順利舉辦,北京大學出版社輸出版圖書《中華文明史》印地文版亮相書展。《中華文明史》由北京大學國學研究院組織撰寫,是一部多學科交叉融合、注重原創性的高水準學術著作。全套共四卷... 第三十届印度新德里世界書展於2023年2月25日至3月5日順利舉辦,北京大學出版社輸出版圖書《中華文明史》印地文版亮相書展。《中華文明史》由北京大學國學研究院組織撰寫,是一部多學科交叉融合、注重原創性的高水準學術著作。全套共四卷,總計1840頁,約172萬字。《中華文明史》將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新德里 交叉融合 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 文明史
原文传递
寻根索源,鉴往知来——冯天瑜新著《中国文化生成史》的学理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何晓明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2-129,共8页
2013年年底,冯天瑜先生推出80万言新著《中国文化生成史》。新著将中国文化生成的基因奥秘一一解码,佳惠学林。在文化生成史基础理论的建构方面,新著明确了文化史学科定位,进一步完善了文化生态理论,将文化生态三层次说(即自然环境、社... 2013年年底,冯天瑜先生推出80万言新著《中国文化生成史》。新著将中国文化生成的基因奥秘一一解码,佳惠学林。在文化生成史基础理论的建构方面,新著明确了文化史学科定位,进一步完善了文化生态理论,将文化生态三层次说(即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社会制度环境)修订为文化生态四因素说(即地理环境、经济基础、社会结构、政治制度)。在中国文化生成史重要问题的探析方面,新著对中国文化的结构性特征、科举制度的评价以及"李约瑟悖论"问题,均有所辨正,有所发明。秉承中国史学"述往事,思来者"的优良传统,新著前瞻了中国文化的未来走向,认为中国文化的复兴,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过程,是对中国文化原创动力的复归与超越。新著认为,21世纪是"中国世纪"的说法,应该缓议。当下中国尤须关注的是,如何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新著相信,中华民族将与人类文明更加深入地全面对话,"驾驭巨舟,升起云帆,在无垠的文明沧海破浪远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天瑜 《中国文化生成史》 文化生态理论 中国文化结构 文化走向
原文传递
内藤湖南《中国中古的文化》承袭赵翼著作略考 被引量:1
16
作者 单磊 《国际汉学》 CSSCI 2017年第1期121-126,共6页
内藤湖南的名著《中国中古的文化》承袭清代乾嘉历史考证学派主将之一赵翼的《廿二史札记》和《陔余丛考》之处甚多。二者在两汉勋贵文化素养、两汉气节、南北朝尊崇士族、南朝庶族掌理机要、南北朝婚姻习俗、汉唐间谱学发展等问题上的... 内藤湖南的名著《中国中古的文化》承袭清代乾嘉历史考证学派主将之一赵翼的《廿二史札记》和《陔余丛考》之处甚多。二者在两汉勋贵文化素养、两汉气节、南北朝尊崇士族、南朝庶族掌理机要、南北朝婚姻习俗、汉唐间谱学发展等问题上的论点、论据、论证思路及文字表述都表现出显著的承袭关系。通过文献对照,可以清晰地看出内藤湖南受赵翼影响之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翼 内藤湖南 《中国中古的文化》 承袭
原文传递
评刘中树等著《辜鸿铭与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
17
作者 张丛皞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04-209,共6页
辜鸿铭及其思想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受到知识界关注,九十年代以来相关研究逐渐起步。应该说,辜鸿铭的价值和意义是在除旧布新的新视野与文化适应性中,特别是对“五四”激进主义的历史反思和文化保守主义的重评中,
关键词 辜鸿铭 中国近现代 思想文化 刘中 文化保守主义 文化适应性 八十年代 九十年代
原文传递
湖湘文化研究如何进一步深入开拓与创新——以田中阳先生的新著《承先启后的历史坐标》为样本
18
作者 彭大成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8-142,共5页
在湖湘文化研究已经取得丰硕成果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深入开拓与创新?通过以田中阳的新著《承先启后的历史坐标》为样本进行分析后,得出这样的结论:必须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必须以科学分析的精神扬弃湖湘文化,提出具有现实启迪意义的新创... 在湖湘文化研究已经取得丰硕成果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深入开拓与创新?通过以田中阳的新著《承先启后的历史坐标》为样本进行分析后,得出这样的结论:必须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必须以科学分析的精神扬弃湖湘文化,提出具有现实启迪意义的新创见;必须具有"诚实和谦逊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湘文化 样本 开拓 创新
下载PDF
《客家文化史》评介
19
作者 李小华 《中国史研究动态》 CSSCI 2014年第4期95-96,共2页
由谭元亨教授编著的《客家文化史》(上、下卷,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出版,下简称《客家》)一书系“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图书。该书总计128万字,全面而详实地描述了客家民系从古至今的文化发展脉络,具有重要参考... 由谭元亨教授编著的《客家文化史》(上、下卷,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出版,下简称《客家》)一书系“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图书。该书总计128万字,全面而详实地描述了客家民系从古至今的文化发展脉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2013年荣获第六届全国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民系 文化史 大学出版社 评介 重点图书 2009年 “十一五” 优秀成果奖
原文传递
《中国文化史稿》读后
20
作者 胡振宇 《形象史学》 2012年第1期245-252,共8页
有关中国文化史的著作,在1949年前,已经出版有十余种之多1,其中以柳诒徵著《中国文化史》最为著名,甚至被誉为'文化史的开山之作'。柳书包罗宏富,举凡典章制度、文功武略、各派学说、文艺教育、民俗宗教、工商技巧、货币服饰、... 有关中国文化史的著作,在1949年前,已经出版有十余种之多1,其中以柳诒徵著《中国文化史》最为著名,甚至被誉为'文化史的开山之作'。柳书包罗宏富,举凡典章制度、文功武略、各派学说、文艺教育、民俗宗教、工商技巧、货币服饰、风土民情、特产建筑、图画雕刻等,无不追本求源,究其发展。是书采夹叙夹议之法,引一段原始资料即一段评论,讲明当代典章文物,以达经世致用之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产 文化史 雕刻 中国 风土民情 评论 武略 典章文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