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历史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以中国史学史课程为例
1
作者 王雷 《辽宁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93-97,共5页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相比,混合式教学在提高网络教学资源利用率、节约教学时间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历史学专业(师范类)为沈阳师范大学2020年新增专业。传统的课堂教学面临空间、时间...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相比,混合式教学在提高网络教学资源利用率、节约教学时间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历史学专业(师范类)为沈阳师范大学2020年新增专业。传统的课堂教学面临空间、时间上的困境,难以满足师生教与学的需求。以中国史学史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为例,结合教学目标完成情况,认真分析平台数据,突出混合式教学在中国史学史课程中的可操作性,以期增强教学效果,为历史学科其他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历史学 混合式教学
下载PDF
晋出公以下世系纪年考
2
作者 谢耀亭 《晋阳学刊》 2023年第1期138-145,共8页
晋国自出公以下,文献所见国君世系、纪年混乱不一,分歧巨大。■羌钟铭、清华简《系年》等新材料的出土提供了探讨此问题的新契机。司马迁在《晋世家》与《六国年表》中当利用了不同来源的史料。晋出公二十二年出奔,知伯强立所善哀公为晋... 晋国自出公以下,文献所见国君世系、纪年混乱不一,分歧巨大。■羌钟铭、清华简《系年》等新材料的出土提供了探讨此问题的新契机。司马迁在《晋世家》与《六国年表》中当利用了不同来源的史料。晋出公二十二年出奔,知伯强立所善哀公为晋君,是年为哀公元年。哀公二年,知氏被灭,三家更立昭公曾孙骄为晋君,是年晋出公去世。魏史《纪年》、赵人所作《世本》皆不记哀公,直书继出公者为敬公,即不承认知伯强立晋君之合法性。如此,《史记》、古本《竹书纪年》所见众多分歧,可迎刃而解。晋出公至晋幽公之纪年,可由■羌钟铭考订,依上述考订国君世系,诸君纪年正与古本《竹书纪年》相吻合。幽公之后,孝(桓)公继立,孝公二十年被韩、赵迁于屯留,孝公三十年更迁于端氏,在位共32年。继孝公而立者为静(悼)公。静公八年,赵夺端氏,静公寄居韩之屯留,为韩不容被弑,是年为公元前349年,晋绝不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君 世系 纪年 ■羌钟铭 清华简《系年》
下载PDF
漫议赵翼的《廿二史札记》
3
作者 赵映林 《唯实》 2023年第12期93-96,共4页
赵翼(1727—1814),清代中期阳湖(今常州市武进区)人,和唐代中期的刘知幾、明代后期的王世贞并称为晚清以前“江苏史学三大家”。赵翼最突出的史学成就是《廿二史札记》,与钱大昕的《廿二史考异》、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并称清代三大... 赵翼(1727—1814),清代中期阳湖(今常州市武进区)人,和唐代中期的刘知幾、明代后期的王世贞并称为晚清以前“江苏史学三大家”。赵翼最突出的史学成就是《廿二史札记》,与钱大昕的《廿二史考异》、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并称清代三大史学名著。《廿二史札记》既有考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知幾 赵翼 史学成就 王鸣盛 唐代中期 王世贞 明代后期 钱大昕
下载PDF
《晋书》、《十六国春秋》对勘札记 被引量:2
4
作者 李之亮 许华伟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3期55-59,共5页
《晋书》为传统正史之一,但其间亦多有可以商榷之处,尤其是某些历史事件的年代、人物、时间等细微之处,与现存其他要籍多有异同。本文主要以后魏崔鸿所撰《十六国春秋》与《晋书》的栽记部分相互勘证,并参以《资治通鉴》及北齐魏收... 《晋书》为传统正史之一,但其间亦多有可以商榷之处,尤其是某些历史事件的年代、人物、时间等细微之处,与现存其他要籍多有异同。本文主要以后魏崔鸿所撰《十六国春秋》与《晋书》的栽记部分相互勘证,并参以《资治通鉴》及北齐魏收《魏书》等。以上几部书互异之处甚多,兹择其要者二十余条,冀对《晋书》某些问题有所区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书》 《十六国春秋》 《资治通鉴》 校勘
下载PDF
加强对二十四史的研究 提高对二十四史的认识 被引量:3
5
作者 陈高华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7-38,共2页
对二十四史的价值,我们不仅不能低估,而且应当有充分的估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对二十四史的价值恐怕认识得还不够。学术界这些年大讲“国学”,讲来讲去主要是讲儒家的东西,实际上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国学”如果只被理解为儒... 对二十四史的价值,我们不仅不能低估,而且应当有充分的估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对二十四史的价值恐怕认识得还不够。学术界这些年大讲“国学”,讲来讲去主要是讲儒家的东西,实际上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国学”如果只被理解为儒家的经典,把儒家同中国的传统文化、传统思想等同起来,这是一种极大的片面性。如果真的要讲“国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四史 传统文化 传统思想 片面性 国学 学术界 儒家 价值
下载PDF
二十四史现存版本述略(一) 被引量:3
6
作者 黄晓斧 陈林 《中华文化论坛》 2002年第2期83-86,共4页
关键词 二十四史 版本
下载PDF
“二十四史”《循吏》、《酷吏》列传与中国古代监察官的选任 被引量:3
7
作者 程遂营 《北方论丛》 2001年第1期124-128,共5页
传统的“二十四史”中有19史载有《循吏列传》,有10史给酷吏列传。循吏和酷吏(特别是循吏)具有十分明显的群体个性特点,即刚正不阿、直言敢谏,博学多识、明于礼法,具有地方(或基层)任职的经历等,而这几个方面正是中国古代监察官选任的... 传统的“二十四史”中有19史载有《循吏列传》,有10史给酷吏列传。循吏和酷吏(特别是循吏)具有十分明显的群体个性特点,即刚正不阿、直言敢谏,博学多识、明于礼法,具有地方(或基层)任职的经历等,而这几个方面正是中国古代监察官选任的基本条件。因而,循吏、酷吏与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发生了密切的关系。“二十四史”中《循吏》、《酷吏》两列传涉及人物约350人,其中大约有三分之一通过君主亲授、吏部铨选、台府辟署,或官员荐举等形式位至台谏,对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运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循吏、酷吏,特别是循吏参与台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皇权的稳固、吏治的清明,促进了封建社会的进一步延续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四史 循吏 酷吏 监察官 选任
下载PDF
说“风” 被引量:3
8
作者 郑慧生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4期73-76,129,共5页
甲骨文中有个‘“风”字,它的形象是孔雀。孔雀是一种性冲动之鸟,经常开屏。因此,人们把“风”视作性冲动、性爱。中国古代的媒神伏羲女蜗,就以“风”为姓。《诗经》中的爱情诗就是“风”。后人所说的风疾,有一种就指性病。
关键词 风马牛 国风 风疾
下载PDF
《左传》在古代史学上的地位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其泰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70-74,共5页
《左传》在古代史学上的地位陈其泰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左传》是我国先秦时代一部极宝贵的文化典籍。以在学者较多地从训估、考证、成书年代及史料来源等项研究,而关于它在古代史学上的地位似尚有必要进一步讨论。《左传》是我国... 《左传》在古代史学上的地位陈其泰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左传》是我国先秦时代一部极宝贵的文化典籍。以在学者较多地从训估、考证、成书年代及史料来源等项研究,而关于它在古代史学上的地位似尚有必要进一步讨论。《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初具规模、体例颇为精严的史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古代史学 《春秋》 中国范围 春秋时期 司马迁著《史记》 成书年代 诸侯国 中国文化传统 楚国
下载PDF
一部成功的史书翻译作品──评维文译注本《〈三国志〉〈晋书〉〈宋书〉》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世明 《语言与翻译》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7-78,共2页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二十四史中亚(广义)资料维译注释本《〈三国志〉〈晋书〉〈宋书〉》的内容,简述了这部译著的特点。
关键词 二十四史 中亚 资料
下载PDF
从“数字卦”看《易经》的形成过程 被引量:1
11
作者 于成宝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7年第4期23-26,共4页
《易经》的产生,本源于筮法;筮法的发展,至商周之际发展基本成熟,其标志之一就是卦变的出现。考古发现中的"数字卦"的卦变现象,尽管仍呈现出一定的随意性,远没有后来的"大衍筮法"那样有着严整的规律性和哲学意义,... 《易经》的产生,本源于筮法;筮法的发展,至商周之际发展基本成熟,其标志之一就是卦变的出现。考古发现中的"数字卦"的卦变现象,尽管仍呈现出一定的随意性,远没有后来的"大衍筮法"那样有着严整的规律性和哲学意义,但它毕竟以一种直接的方式催生了"爻"的概念,引起了人们对爻变的注意。周人对《易》卦增益六爻的过程,既是一个熔铸新思想于易卦的过程,更是《易》卦筮法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经 数字卦 爻变 筮法
下载PDF
史传成因之多维探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武传阳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42-144,28,共4页
史传,是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它具有历史和文学的双重性质:它既可归属史学范畴,同时又被视为文学领域的一支“劲流”。这样一种双重品格的获得,有着多重历史成因,而这些历史成因在史传的发展过程中始终与史传构成一种互动互惠的关系,即... 史传,是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它具有历史和文学的双重性质:它既可归属史学范畴,同时又被视为文学领域的一支“劲流”。这样一种双重品格的获得,有着多重历史成因,而这些历史成因在史传的发展过程中始终与史传构成一种互动互惠的关系,即它们既推动、促进史传的产生、发展,又在此过程中使自身获得更长久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传 产生与发展 历史成因
下载PDF
《二十四史月日考》与汪日桢 被引量:1
13
作者 沈雨梧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94-95,共2页
汪日桢 (1812~ 1881) ,浙江乌程 (今湖州 )人 ,以三十年的功力完成了《二十四史月日考》及附录 ,总计5 3卷。这部著作可说是集史日推算之大成。
关键词 汪日桢 《二十四史月日考》 史日推算
下载PDF
思路及其历史视界:《史记》学术史传和《春秋》谱系学
14
作者 党艺峰 党大恩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04年第5期96-99,共4页
司马迁用《春秋》学谱系概括了先秦至汉代中叶的学术思想史,细致地描述出功利主义观念对 思想家的影响。我们从司马迁提供的资料出发,分析了《春秋》经传关系的内涵,清理了战国诸子与公羊 学的关联,最后归纳出汉代公羊学的基本主题以及... 司马迁用《春秋》学谱系概括了先秦至汉代中叶的学术思想史,细致地描述出功利主义观念对 思想家的影响。我们从司马迁提供的资料出发,分析了《春秋》经传关系的内涵,清理了战国诸子与公羊 学的关联,最后归纳出汉代公羊学的基本主题以及司马迁的思想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春秋》 学术史
下载PDF
春秋诸侯媵妾婚有关问题考述 被引量:2
15
作者 高兵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127-128,共2页
《公羊传》关于“诸侯一聘九女”的记述一直被当作春秋时期媵妾婚的定制、常态。但除了《春秋》所载鲁伯姬嫁宋,卫人、晋人来媵的事例外,难以找到其它例证。《左传》所载多为诸侯娶一国,由嫁女陪嫁蛭或娣。目前著录的媵器中,以一器铭一... 《公羊传》关于“诸侯一聘九女”的记述一直被当作春秋时期媵妾婚的定制、常态。但除了《春秋》所载鲁伯姬嫁宋,卫人、晋人来媵的事例外,难以找到其它例证。《左传》所载多为诸侯娶一国,由嫁女陪嫁蛭或娣。目前著录的媵器中,以一器铭一女,两国通婚为常态。这与文献记载相合。以一器兼铭两女,共嫁一夫的三国通婚为辅。尚未见一器兼铭三女,四国通婚的媵器,这说明“诸侯一聘九女”不是媵妾婚的定制。一般来说,几国通婚就构成几国婚姻政治联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侯 春秋 媵妾婚
下载PDF
从接受史的视阈解读20世纪二十四史研究的意义
16
作者 向燕南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1-43,共3页
陈寅恪先生曾称,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之学术;白寿彝先生则率先倡导进行史学史之史的研究,这些先贤们所要表述的旨趣,正是在于要揭示后人评述学术的演进轨迹。而这一思路与旨趣,则恰与现代西方解释哲学,以及受解释哲学影响而兴起之... 陈寅恪先生曾称,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之学术;白寿彝先生则率先倡导进行史学史之史的研究,这些先贤们所要表述的旨趣,正是在于要揭示后人评述学术的演进轨迹。而这一思路与旨趣,则恰与现代西方解释哲学,以及受解释哲学影响而兴起之接受美学存在某些暗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四史 接受史 解读 视阈 哲学影响 演进轨迹 现代西方 接受美学
下载PDF
对《河西巡抚使判集》(P2942)相关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燕云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306-307,336,共3页
敦煌文书P.2942号,即《河西巡抚使判集》,是一份极为珍贵的历史资料。本文以此篇文书为中心,对文书的年代下限和文书中提及的唐代健儿衣装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敦煌文书P.2942号 年代下限 健儿 衣装
下载PDF
《旧唐书·太宗本纪(上)》疑义考辨
18
作者 潘晶安 尤炜祥 《嘉兴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94-98,共5页
对《旧唐书·太宗本纪》上卷中存在的疑点,包括夺字、形误、音误、漏句、衍文等方面进行了考辨,提出了20条疑义以及修正意见。
关键词 《旧唐书》 《太宗本纪》 疑义 考辨
下载PDF
《南齊書·百官志》“以下”之句讀問題
19
作者 何德章 《文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77-279,共3页
《南齐书》卷一六《百官志》,行文简省,句断不易。中华书局点校本已作了比较好的处理,但也存在不妥之处,影响制度理解。兹就点校本此卷中与“以下”语例相关的标点问题作一梳理,庶几可供修订者采撷。
关键词 《南齐书》 “以下” 百官 中华书局点校本 句读
下载PDF
从毛泽东二十四史批注中受到的启示
20
作者 吕美泉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6期20-23,共4页
毛泽东二十四史批注中体现了学习与研究历史须认真钻研原著;对古人的评价务须公正、全面;必须古为今用等学术精神,于今人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 毛泽东 二十四史 古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