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周代神权崇拜的演变与天人合一观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晖 吴海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83-91,174,共10页
周人革命与受命的思想,是以《周易》变易革新的哲学观作为理论依据的。周人所言受天命在文王后期,与《周易》成书年代相近。周人认为上有天神,下有民众,其心灵是息息相通的;民众是“神之主”,民众的愿望想法,上帝鬼神也一定是要... 周人革命与受命的思想,是以《周易》变易革新的哲学观作为理论依据的。周人所言受天命在文王后期,与《周易》成书年代相近。周人认为上有天神,下有民众,其心灵是息息相通的;民众是“神之主”,民众的愿望想法,上帝鬼神也一定是要遵从的。这就是天人思想相互感应、相互交流的“天人合一”观。周代神权崇拜的特点是与政治统治的方式相配套,祭祀天地、鬼神、祖先神的权力像金字塔式按不同的等级阶层分配到上至王公下至士手中。西周晚期以来天地鬼神的威信下降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权崇拜 天人合一 周代 《周易》 祭祀制度
下载PDF
三监人物及其疆地再考察 被引量:5
2
作者 周书灿 《北方论丛》 CSSCI 1998年第5期93-97,共5页
本文就历来有关周初三监问题中的疑难,提出再加考辨。指出三监应指武庚、管叔及蔡叔。旧说或以霍叔代武庚,乃误说。又指出管叔封管,在今郑州一带;蔡叔封祭,在今郑州东北;武庚封邶,在今河南淇县东北。周初置三监,使其据守京畿要... 本文就历来有关周初三监问题中的疑难,提出再加考辨。指出三监应指武庚、管叔及蔡叔。旧说或以霍叔代武庚,乃误说。又指出管叔封管,在今郑州一带;蔡叔封祭,在今郑州东北;武庚封邶,在今河南淇县东北。周初置三监,使其据守京畿要地,分而治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监 人物 疆地
下载PDF
周代天神形象与黄帝部落图腾考 被引量:7
3
作者 王晖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1期40-44,111-112,共7页
周代天神崇拜的主神是中央之帝黄帝。周人及黄帝部落后人盖以黄赤色的盛血革囊作为祭祀时的神主,这就是“黄宗”天神,也就是无面目特征的“浑沌”。而东方平原文化的殷人及其后人表示敌忾时用箭射盛血的革囊以示“射天”,并咒骂为混... 周代天神崇拜的主神是中央之帝黄帝。周人及黄帝部落后人盖以黄赤色的盛血革囊作为祭祀时的神主,这就是“黄宗”天神,也就是无面目特征的“浑沌”。而东方平原文化的殷人及其后人表示敌忾时用箭射盛血的革囊以示“射天”,并咒骂为混沌、浑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神 黄帝 图腾 周代
下载PDF
周初封建先圣王之后史事续论
4
作者 周书灿 李国伟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4期142-145,共4页
周初封建传说中的神农、黄帝、帝尧之后的故事是在西周以来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经过战国、秦汉时代的学者不断加以附会和增饰后讹变衍生而成的。
关键词 周初封建传说 先圣王之后 史事
下载PDF
从周公摄政的争论说到历史考证
5
作者 常金仓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02-111,共10页
关于周公在周初政治上的角色问题,战国后期曾有冢宰摄政之说,20世纪学者疑古思潮影响下又提出形形色色的标新立异之说,或以为周公并非摄政,竟是称王了;或以为莫说称王,连摄政也是后世伪造;甚或以为周公实为篡窃。仔细分析这些论... 关于周公在周初政治上的角色问题,战国后期曾有冢宰摄政之说,20世纪学者疑古思潮影响下又提出形形色色的标新立异之说,或以为周公并非摄政,竟是称王了;或以为莫说称王,连摄政也是后世伪造;甚或以为周公实为篡窃。仔细分析这些论说,其中误读古书者有之,推理失简者有之,于文献考古间心存偏见者有之。在周公摄政讨论中暴露出的问题普遍存在于几乎所有历史事件的考证之中,为此有必要规范考证,勿使历史研究堕落为随心所欲的自由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公摄政 历史考证 考证规范 周期
全文增补中
论周平王时期的政治变迁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保国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2期74-77,共4页
周平王是春秋第一位周王,在位51年间,王室衰微,权力下移,礼坏乐崩,中国奴隶制度发生了急剧变化。本文试图对这一时期变化的原因、情状作一系统的评述。
关键词 周平王 王室 礼坏乐崩
下载PDF
春秋时期邾、鲁关系考辨 被引量:3
7
作者 马媛媛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108-111,共4页
邾鲁两国之矛盾斗争贯穿春秋之始终,邾国历史中又存在着许多学术界争论的难点问题。通过对文献、金文及考古资料的综合运用及分析,对邾国的爵姓、国名、世系及灭国等问题做一重新阐述。同时对春秋时期邾鲁两国关系进行分阶段研究,并从... 邾鲁两国之矛盾斗争贯穿春秋之始终,邾国历史中又存在着许多学术界争论的难点问题。通过对文献、金文及考古资料的综合运用及分析,对邾国的爵姓、国名、世系及灭国等问题做一重新阐述。同时对春秋时期邾鲁两国关系进行分阶段研究,并从两国的会盟、争斗中分析诸侯大国在鲁西南地区势力的消长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邾国 鲁国 春秋
下载PDF
论西周春秋时期的灭族刑 被引量:6
8
作者 康德文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1期51-54,共4页
过去学术界认为,我国历史上的灭族刑始于秦。其实,从历史文献和法理学的角度来看,灭族刑在西周已产生,春秋时期已经盛行。灭族刑主要适用于国家惩处危及社稷安危的国事罪;同时,统治集团在政治斗争中也常施用这种刑罚。
关键词 西周 春秋 罪刑连带主义 灭族刑
下载PDF
周礼与《诗经》婚恋悲剧——《诗经》婚恋悲剧探源 被引量:5
9
作者 袁定坤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9年第1期116-119,共4页
探讨《诗经》婚恋悲剧产生的根源,固然不能忽视周礼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是十分有限的。《诗经》时代的周礼与后世封建专制时期吃人的礼教至少有三点不同:一、周礼不下庶人,它的作用范围十分有限;二、周礼重自律、不重强制,它的实际... 探讨《诗经》婚恋悲剧产生的根源,固然不能忽视周礼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是十分有限的。《诗经》时代的周礼与后世封建专制时期吃人的礼教至少有三点不同:一、周礼不下庶人,它的作用范围十分有限;二、周礼重自律、不重强制,它的实际制约力是有限的;三、周礼在西周末年开始走向废弛,其实际有效性也是有限的。因此,不能因袭“礼教吃人”的思维程式把《诗经》婚恋悲剧的根源简单地归之于礼教,除了礼教的因素之外,更多的追求专一的婚恋悲剧应当从这一时期礼崩乐坏的社会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礼 诗经 婚恋悲剧
下载PDF
《周易》卦辞“元亨利贞”读解研究
10
作者 辛介夫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92-93,共2页
《周易》卦辞“元亨利贞”有四字分读与两两合读的注疏与理解。两两合读以朱熹的发难为代表,是一种符合《周易》卦。
关键词 《周易》 元亨利贞 先秦典籍
下载PDF
周代等级制度述微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为星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1998年第4期30-36,共7页
我国周代社会,在贵族、平民、奴隶中划分了许多等级,形成了一个严密的等级社会。在贵族中,基本是按血缘的亲疏远近划分等级的高低贵贱,在平民和奴隶中,则基本按职业职责的不同来划分。周人为此还建立一套完备的“礼制”,以确定各... 我国周代社会,在贵族、平民、奴隶中划分了许多等级,形成了一个严密的等级社会。在贵族中,基本是按血缘的亲疏远近划分等级的高低贵贱,在平民和奴隶中,则基本按职业职责的不同来划分。周人为此还建立一套完备的“礼制”,以确定各等级的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这套制度虽在战国时已崩溃,但由此形成的等级名份观念不仅影响了后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代社会 等级与阶级 等级与血缘 等级名份
下载PDF
近年来鲁国史研究概观
12
作者 周新芳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2期18-21,共4页
一、鲁国史研究概况本世纪80年代以来,鲁国史研究进入了真正科学、系统的研究阶段,鲁国史研究已全面展开,研究范围迅速扩大。(一)对鲁国史的整体梳理。杨朝明的《从〈诗经·宫〉看鲁国前期历史》(《齐鲁学刊》1989年第... 一、鲁国史研究概况本世纪80年代以来,鲁国史研究进入了真正科学、系统的研究阶段,鲁国史研究已全面展开,研究范围迅速扩大。(一)对鲁国史的整体梳理。杨朝明的《从〈诗经·宫〉看鲁国前期历史》(《齐鲁学刊》1989年第1期)认为《宫》是研究鲁国前期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鲁文化 国史研究 鲁国 “三年之丧” 宗法制度 一继一及 比较研究 春秋时期 继承制度 长勺之战
下载PDF
汴河——华夏历史上最早的“江”水
13
作者 韩鹏 《开封大学学报》 2012年第4期25-32,共8页
中国历来有江、河、淮、济"四渎"之说,一般人都将"四渎"之一的"江"认做"长江"。可是,当我们结合开封人文历史对"江"进行研究时发现:"江"在上古时期并非指"长江"... 中国历来有江、河、淮、济"四渎"之说,一般人都将"四渎"之一的"江"认做"长江"。可是,当我们结合开封人文历史对"江"进行研究时发现:"江"在上古时期并非指"长江"。它被先人排在"四渎"之首绝不是偶然的,原因就在于它在养育、繁衍、传承华夏民族及其人文历史方面,有着河、淮、济"三渎"无法比拟的巨大优势和历史贡献。"江水"的主要流域,不仅是炎黄二帝生长、称帝、建都的地方,还是商代之前的统治者称帝称王、建都城的地方,即昆仑山"中央之国"的核心地区。"江水"流域比"黄河"流域的人文历史更早,地理上更接近华夏民族和华夏文化的发源地,承载着深厚、独特的华夏历史文化资源。"鸿沟"、"汴河"文化比"江"文化晚了数千年之久,它们是"江"文化的直系传承者。当我们大力发掘"鸿沟"、"汴河"文化并申报这一大运河物质文化遗产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江"文化是"鸿沟"、"汴河"文化的鼻祖这一华夏人文历史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鸿沟 汴河 黄帝 昆仑山 华夏历史
下载PDF
西周穆天子是东巡开封而非西游昆仑
14
作者 韩鹏 《开封大学学报》 2011年第4期21-27,共7页
自西晋时期《穆天子传》出土以来,人们对周穆王西游的历史一直存在着疑惑。人们无法用历史典籍解释发生在周穆王东征期间的许多事情,只好用神话方式演绎这一历史事件,无形中给人们的客观研究和准确判断带来了障碍,导致周穆王东征中原开... 自西晋时期《穆天子传》出土以来,人们对周穆王西游的历史一直存在着疑惑。人们无法用历史典籍解释发生在周穆王东征期间的许多事情,只好用神话方式演绎这一历史事件,无形中给人们的客观研究和准确判断带来了障碍,导致周穆王东征中原开封的历史被修改或误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天子 东巡 开封 西游 昆仑
下载PDF
雅典与西周国家形态的差异
15
作者 张庆服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61-68,共8页
一、二者国家形态形式的差异1.“国家”概念不同国家,作为社会矛盾的中心和社会不平等的表征,其概念、内容在近现代国家理论中,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中得到充分的阐述。然而在古代东西方,尤其是希腊和中国都存在国家概念,但... 一、二者国家形态形式的差异1.“国家”概念不同国家,作为社会矛盾的中心和社会不平等的表征,其概念、内容在近现代国家理论中,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中得到充分的阐述。然而在古代东西方,尤其是希腊和中国都存在国家概念,但二者有差异,对此经典作家论述鲜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典城邦 国家形态 血缘关系 国家政权 国家结构 城邦政治 地域化 财产关系 社会结构 部落联盟
下载PDF
楚鱼
16
作者 郑昌琳 《中华文化论坛》 1998年第3期89-91,共3页
①②③④《史记·货殖列传》,《汉书·地理志》。《说苑·贵德》,《孔子家语·致思》。此语出于楚昭王,《说苑·君道》、《韩诗外传》卷三,以及《孔子家语·正论》均载有“楚之望”。《墨子·非攻下》... ①②③④《史记·货殖列传》,《汉书·地理志》。《说苑·贵德》,《孔子家语·致思》。此语出于楚昭王,《说苑·君道》、《韩诗外传》卷三,以及《孔子家语·正论》均载有“楚之望”。《墨子·非攻下》原文为:“昔楚熊丽讨(封)此睢山之间”毕沅注云:“讨字当为封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昌鱼 爬行动物 四大家鱼 《史记·货殖列传》 鲈鱼 中华鲟 《本草纲目》 《江上渔者》 孔子家语 《后赤壁赋》
下载PDF
《九刑》、“司寇”考辨 被引量:16
17
作者 李力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21-128,共8页
两周时期中国开始有文献史料传下来,相对于夏商而言,资料比较丰富。但由于自然的和人为的因素,其原本大多已失传,经汉代以后学者的搜集、整理、传释,才流传下来。因此,它们不免带有汉代以后思想的特点,给后人运用这些史料带来较... 两周时期中国开始有文献史料传下来,相对于夏商而言,资料比较丰富。但由于自然的和人为的因素,其原本大多已失传,经汉代以后学者的搜集、整理、传释,才流传下来。因此,它们不免带有汉代以后思想的特点,给后人运用这些史料带来较大的困难。近代以来出土的铜器铭文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寇 《左传》 《周礼》 沈家本 《中国法制史》 西周金文 《逸周书》 李学勤 《春秋左传注》 杨伯峻
原文传递
周公东征时间和路线的考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善群 《中国史研究》 1988年第3期99-109,共11页
在西周开国史上,周公东征是继武王伐纣之后一次规模更大的战争.它经历了数年的时间,征伐的足迹遍及今陕西、河南、山东、湖北、安徽、江苏、河北、山西等省,范围极其广阔.可是,历来关于周公东征的史籍记载都十分粗略。成书于汉初... 在西周开国史上,周公东征是继武王伐纣之后一次规模更大的战争.它经历了数年的时间,征伐的足迹遍及今陕西、河南、山东、湖北、安徽、江苏、河北、山西等省,范围极其广阔.可是,历来关于周公东征的史籍记载都十分粗略。成书于汉初的《尚书大传》说:。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只勾勒了一个大致的轮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公摄政 东征 时间 武王伐纣 史籍记载 国史 汉初
原文传递
周公摄政
19
作者 左言东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39-39,共1页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的第四子,武王之弟,成王的叔父。因他初封的采邑在周(今陕西歧山北),又是王室的太师(三公之一),所以称周公。
关键词 周公摄政 周文王 采邑
原文传递
周原遗址的文化内涵
20
作者 孙庆伟 《视界观》 2018年第11期66-69,共4页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周人以“蕞尔小邦”而灭“大邑商”,深感“天命靡常”,“殷鉴不远”.武王、周公兄弟居安思危,夙夜不寐,探求治国之良策.武王早卒,周公摄政,救乱践奄,于戎马倥偬之际不忘“制礼作乐”,以为“经天纬地”之大道,不...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周人以“蕞尔小邦”而灭“大邑商”,深感“天命靡常”,“殷鉴不远”.武王、周公兄弟居安思危,夙夜不寐,探求治国之良策.武王早卒,周公摄政,救乱践奄,于戎马倥偬之际不忘“制礼作乐”,以为“经天纬地”之大道,不仅稳定了西周王朝的统治,更奠定了周文化尚礼乐、重德政的基本底色,并深远地影响了此后三千年中国文化的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内涵 周原遗址 周公摄政 居安思危 制礼作乐 西周王朝 中国文化 周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