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魏晋南北朝时期新疆的水利开发 被引量:5
1
作者 钮仲勋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3-27,共5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新疆的水利开发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魏晋统一北方并经营西域,局势比较稳定,水利相应有所发展。第二阶段是西晋政权崩溃,由凉州地区(辖境相当今甘肃黄河以西)的割据政权控制天山南路,局势虽不及前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新疆的水利开发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魏晋统一北方并经营西域,局势比较稳定,水利相应有所发展。第二阶段是西晋政权崩溃,由凉州地区(辖境相当今甘肃黄河以西)的割据政权控制天山南路,局势虽不及前一阶段稳定,但同中原地区相比,相对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朝时期 水利开发 天山南路 农田水 罗布泊地区 魏晋 吐鲁番出土文书 吐鲁番地区 新疆 天山北路
下载PDF
馒头与诸葛亮 被引量:6
2
作者 吕一飞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31-132,共2页
馒头是当今寻常的主食之一。“馒头”一词,最早出现在晋代文献中。宋代高承《事物纪原》称,馒头的产生与诸葛亮有关。这一说法流传较广,对后世的影响很大。但无论是赞成者,还是反对者,都缺乏认真的考辨。本文经过考辨,认为这一说... 馒头是当今寻常的主食之一。“馒头”一词,最早出现在晋代文献中。宋代高承《事物纪原》称,馒头的产生与诸葛亮有关。这一说法流传较广,对后世的影响很大。但无论是赞成者,还是反对者,都缺乏认真的考辨。本文经过考辨,认为这一说法基本上是可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馒头 诸葛亮 名称起源 习欲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 祭祀
下载PDF
民族融合与文化整合——论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刘振华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6期36-41,共6页
陈寅恪先生是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的开拓者 ,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 ,提出许多精辟见解。其中 ,最值得关注的是关于民族与文化的历史考察。在《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中 ,他反复强调种族与文化问题是研究中古史最重要的... 陈寅恪先生是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的开拓者 ,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 ,提出许多精辟见解。其中 ,最值得关注的是关于民族与文化的历史考察。在《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中 ,他反复强调种族与文化问题是研究中古史最重要的关键。在民族融合与文化整合关系上 ,他提出“北朝胡汉之分 ,在文化而不在种族”的论点。这对研究中华民族融合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整合 民族融合 魏晋南北朝史 陈寅恪 史学研究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妇女的宗教信仰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承宗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91-97,共7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王朝频繁更替,世道混乱,战争不断,百姓生死无常,这就为人们从宗教中寻求精神寄托提供了丰富的土壤。魏晋南北朝妇女的宗教信仰,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佛教信仰、道教信仰与其他民间信仰同时并存,互相影响。民间信仰的女神... 魏晋南北朝时期王朝频繁更替,世道混乱,战争不断,百姓生死无常,这就为人们从宗教中寻求精神寄托提供了丰富的土壤。魏晋南北朝妇女的宗教信仰,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佛教信仰、道教信仰与其他民间信仰同时并存,互相影响。民间信仰的女神很多,主要有西王母、麻姑、紫姑、丁姑、广陵茶姥等。反映妇女信仰的行为方式也很多,主要有巫术、相术、占梦与祭祀等。广大妇女或因战争而失去丈夫子女,或因逃避战乱而失去家园生计,或因婚姻失意而遁入空门,或因被废、被迫、被俘而孤单无助等等。在这个尘世失意而寻求归宿的漫长过程中,妇女的宗教信仰亦汛滥四溢,多姿多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妇女 宗教信仰
下载PDF
尚钺先生与“魏晋封建说”——为纪念尚钺先生诞辰100周年而作 被引量:3
5
作者 牛润珍 《淮北煤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1-7,共7页
从20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中期,中国古史分期论辩中产生八种“封建说”,其中“魏晋说”最为丰富和系统,这是与尚钺的研究和倡导分不开的。他系统提出了古史分期理论,辩驳了“西周封建说”、“战国封建说”和“两汉封建说”,对于“魏晋封... 从20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中期,中国古史分期论辩中产生八种“封建说”,其中“魏晋说”最为丰富和系统,这是与尚钺的研究和倡导分不开的。他系统提出了古史分期理论,辩驳了“西周封建说”、“战国封建说”和“两汉封建说”,对于“魏晋封建说”有开创之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钺 古史分期 魏晋封建说
下载PDF
汉末晋初的才性之辩与嵇康之死
6
作者 张廷银 《求是学刊》 CSSCI 1998年第6期72-76,共5页
在党派纷争十分激烈的汉末晋初时期,关于才性问题的辩论与其时的政治斗争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从而每一个染指其中的人,都会随着其所执才性认识的不同而出现政治命运的差异。竹林名士嵇康虽然并不以析辩才性扬名,可他在事实上又的的... 在党派纷争十分激烈的汉末晋初时期,关于才性问题的辩论与其时的政治斗争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从而每一个染指其中的人,都会随着其所执才性认识的不同而出现政治命运的差异。竹林名士嵇康虽然并不以析辩才性扬名,可他在事实上又的的确确陷入了这场论辩之中,所以他的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才性之辩 嵇康 司马氏 “唯才是举” 才性问题 人生悲剧 世说新语 才性四本 三国志 政治斗争
下载PDF
试论魏晋南北朝寺院地主经济 被引量:3
7
作者 任怀国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5-10,56,共7页
寺院地主经济的产生与佛教传入我国有关却并非同步,寺院财产的私有化和富有僧人的出现是寺院地主经济形成的标志。寺院地主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一个组成部分,寺院地主经济是添加了佛的风韵的封建地主经济。本时期的寺院地主经济呈现出一... 寺院地主经济的产生与佛教传入我国有关却并非同步,寺院财产的私有化和富有僧人的出现是寺院地主经济形成的标志。寺院地主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一个组成部分,寺院地主经济是添加了佛的风韵的封建地主经济。本时期的寺院地主经济呈现出一种渐起大落的发展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寺院地主经济 寺院地主 租佃制
下载PDF
试论汉代地方豪族的宗族组织──以关东豪族为中心 被引量:1
8
作者 尹建东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32-136,共5页
汉代地方豪族宗族组织是在战国以来宗法制度民间化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形成的。其中,“九族”是宗族亲属关系的最大范围,而核心家族则在宗族中处于支配地位。宗族成员通过定期的祭祖、聚会活动来增进相互间的血缘联系和认同意识,从而使... 汉代地方豪族宗族组织是在战国以来宗法制度民间化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形成的。其中,“九族”是宗族亲属关系的最大范围,而核心家族则在宗族中处于支配地位。宗族成员通过定期的祭祖、聚会活动来增进相互间的血缘联系和认同意识,从而使宗族组织的凝聚力得到加强。在宗族内部,经济赈恤和武装自保是宗族社会功能的主要体现形式。它不仅起到了维系宗族生存和发展的作用,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宗族组织对地方社会的控制与支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豪族 宗族组织 汉朝 宗族构成特征 社会功能 发展
下载PDF
魏晋文化的分裂整合与散文的新风貌 被引量:1
9
作者 阮忠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77-81,共5页
东汉末年的社会动荡 ,导致儒学的衰微。经历了建安时期的尚实用之后 ,道学、佛学与儒学的相互渗透 ,整合成了玄学和清谈的社会风气。从建安到东晋 ,不同的名士风度暗示着文人人格在新的文化环境下的变迁。散文也因之产生变化 ,其清峻通... 东汉末年的社会动荡 ,导致儒学的衰微。经历了建安时期的尚实用之后 ,道学、佛学与儒学的相互渗透 ,整合成了玄学和清谈的社会风气。从建安到东晋 ,不同的名士风度暗示着文人人格在新的文化环境下的变迁。散文也因之产生变化 ,其清峻通脱、纵横使气和师心独见、校练名理成为新的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时期 文化 散文 文学研究 作家 名士风度 人格 艺术风格 社会风气
下载PDF
曹操人才观的文化解读 被引量:1
10
作者 蒋苏苓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68-72,共5页
从文化视角解读一代枭雄曹操的人才观。通过剖析曹操的人才观与时代文化特征间的关系,把握曹操人才观与时代观、发展观、功业观的内在统一,探究曹操人才观的独到与人才经营的成功,并依据现代人才管理理念揭示曹操人才观内蕴的历史文化... 从文化视角解读一代枭雄曹操的人才观。通过剖析曹操的人才观与时代文化特征间的关系,把握曹操人才观与时代观、发展观、功业观的内在统一,探究曹操人才观的独到与人才经营的成功,并依据现代人才管理理念揭示曹操人才观内蕴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社会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 人才观 唯才是举 文化 价值
下载PDF
论魏晋南朝地方武职官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兼论武职官被轻视的原因
11
作者 陶新华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15-122,共8页
魏晋南朝的武职官 ,官品较高 ,在朝中的班次较前 ,在获得封爵、赠谥以及配享王朝太庙的机会等方面占有优势 ;地方武职官 ,较之民政官 ,品秩更高 ,职权更大 ,发展前途更佳。所以 ,地方武职官的政治地位较高。由于政治地位占优 ,经济地位... 魏晋南朝的武职官 ,官品较高 ,在朝中的班次较前 ,在获得封爵、赠谥以及配享王朝太庙的机会等方面占有优势 ;地方武职官 ,较之民政官 ,品秩更高 ,职权更大 ,发展前途更佳。所以 ,地方武职官的政治地位较高。由于政治地位占优 ,经济地位也较优 ,地方武职官有俸禄、府田、军资等合法收入 ,也有“送故”等惯例性的收入 ,还有经商和非法经营的收入。魏晋南朝人们对于武职官的轻视与鄙薄 ,不关乎武职官的地位 ,而主要关乎人们的观念 ,这些观念与士族的文化条件有关 ,也与此时期的清浊观念有关 ,还与个人的好尚有关。但是 ,实际上 ,士族离不开事功武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朝时期 地方武职官 政治地位 经济地位 经济收入 士族阶层 文化 清浊观念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时期坞壁的类型及内部机制 被引量:3
12
作者 田梅英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6期59-61,共3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坞壁有流民坞壁、豪强坞壁、家族坞壁等多种形式。坞壁的机制也因坞壁形式不一而存有差异,但大都有坞主来管理内部事务。
关键词 坞壁 南北朝时期 三国志 魏晋南北朝 政治倾向 永嘉之乱 宗族 土地占有 田畴 晋惠帝
下载PDF
《诸葛子》考辨
13
作者 袁敏 《宜宾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46-48,共3页
成书于三国时期的子书《诸葛子》,至迟于宋初亡佚。该书的作者当为东吴诸葛恪,而非诸葛亮。清人周广业、严可均、马国翰、王仁俊四家辑有《诸葛子》,文本各不相同。该书撰人或阙名,或题诸葛恪,王仁俊辑受目录《诸葛武侯集解》的影响而径... 成书于三国时期的子书《诸葛子》,至迟于宋初亡佚。该书的作者当为东吴诸葛恪,而非诸葛亮。清人周广业、严可均、马国翰、王仁俊四家辑有《诸葛子》,文本各不相同。该书撰人或阙名,或题诸葛恪,王仁俊辑受目录《诸葛武侯集解》的影响而径题"汉诸葛亮撰",综合运用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的方法,对佚文进行整理和解读对推进三国诸葛家族研究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葛子》 诸葛恪 辑佚
下载PDF
原24军副军长口述亲历抗美援朝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宏献 施洋 《社会观察》 2013年第7期46-52,共7页
在大多数时候,得益于从抗日战争时期就接受的夜间行军、宿营和灯火管制训练,我们的损失总体上比较小。
关键词 抗美援朝 口述 军长 军副 抗日战争时期
下载PDF
汝颍大族在曹魏时期的政治取向
15
作者 谢亦峰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6期48-52,共5页
汝颍大族是东汉初年开始形成的带有浓厚地域特色的集团,是曹魏政治中一股极其重要的力量。汝颍大族的支持和贡献对曹魏的强盛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到了汝颍大族的第二代,这股政治力量却站在了曹魏政权的对立面,并加速了其政权的灭亡。... 汝颍大族是东汉初年开始形成的带有浓厚地域特色的集团,是曹魏政治中一股极其重要的力量。汝颍大族的支持和贡献对曹魏的强盛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到了汝颍大族的第二代,这股政治力量却站在了曹魏政权的对立面,并加速了其政权的灭亡。两代人之间存在着截然相反的政治取向,这与汝颍大族中的个人利益、宗族利益乃至集团利益都是分不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汝颍大族 曹魏 政治取向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琅邪王氏家族研究(下)——宋齐梁陈时期及北朝
16
作者 王汝涛 王晓红 《临沂师专学报》 1999年第1期40-46,共7页
南朝宋齐梁陈国祚短,王朝更迭频繁,王氏家族能顺应形势,不留恋眷念旧朝,而新朝开国之主又要借重这个家族稳定人心,故王氏家族在宋齐梁三代声势反而更加显赫,以致进入“中兴”时期。但由于世家大族子弟本身的腐败,政治地位和社会... 南朝宋齐梁陈国祚短,王朝更迭频繁,王氏家族能顺应形势,不留恋眷念旧朝,而新朝开国之主又要借重这个家族稳定人心,故王氏家族在宋齐梁三代声势反而更加显赫,以致进入“中兴”时期。但由于世家大族子弟本身的腐败,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的变化,事实上已沦为政治上的点缀品。孙恩起义,王羲之一族受影响最深,失去了世族的地位,唯王导、王、王彬三支仍然保持着丰厚的经济基础,维持着高门地位。梁末侯景之乱,世家大族打击惨烈,在建康和荆州的王氏家族几乎全族覆灭。到陈朝,王氏为朝官的已为数不多。王褒在战乱中由南方入北朝,传衍着琅邪一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刘宋 萧齐 琅邪 王氏 政治社会地位 经济地位 式微
下载PDF
血亲掌军权 士族抓行政 曹操集团:地方豪族的整合之路
17
作者 林屋公子 《国家人文历史》 2019年第16期66-73,共8页
20世纪70年代,安徽亳县(今亳州市谯城区)城南发现曹氏家族墓葬,其中包括曹操祖父曹腾、曹腾兄长曹褒、曹褒儿子曹炽(曹仁和曹纯父亲)和曹胤、曹腾侄子曹鼎(曹洪伯父)等等。这一批墓葬虽然被严重破坏,但仍然可以看出结构宏大、雕刻精美... 20世纪70年代,安徽亳县(今亳州市谯城区)城南发现曹氏家族墓葬,其中包括曹操祖父曹腾、曹腾兄长曹褒、曹褒儿子曹炽(曹仁和曹纯父亲)和曹胤、曹腾侄子曹鼎(曹洪伯父)等等。这一批墓葬虽然被严重破坏,但仍然可以看出结构宏大、雕刻精美、陪葬丰厚。汉人讲究事死如事生,葬俗可以呈现生前生活,可以发现,曹氏大家族正是聚族而居的一方豪族。那么,他们对曹操的发家有何影响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豪族 曹操 20世纪70年代 整合 行政 士族 军权 血亲
下载PDF
赋予历史教学以鲜活的生命
18
作者 王召华 《湖南教育(综合版)》 2008年第9期31-32,共2页
陈寅恪先生在《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言及:“寅恪不自揣谫陋。草以此短篇,籍以唤起今世学者之注意也。”所谓“唤起今世学者之注意”即在于希望中国人能在此危难之中保存中国学术文化,延续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即“国可亡,而史不可... 陈寅恪先生在《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言及:“寅恪不自揣谫陋。草以此短篇,籍以唤起今世学者之注意也。”所谓“唤起今世学者之注意”即在于希望中国人能在此危难之中保存中国学术文化,延续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即“国可亡,而史不可灭”。先生一言道出了历史的重要性,也让我明白了历史学科的重要意义。然而,投身教育工作近十年,我却目睹了学生对历史学科的轻视和厌倦。而这轻视和厌倦则源于历史教学手段的单一。怎样才能赋予历史教学以鲜活的生命,让历史课真正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科目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教学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生命 鲜活 中国学术文化 民族文化精神 历史学科 教育工作
下载PDF
从《唐代政治史述论稿》看陈寅恪先生的史学观点
19
作者 宁可 《江海学刊》 1960年第10期31-33,F0004,共4页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是陈寅恪先生的主要史学著作之一。陈寅恪先生在这部书里并没有把自己的工作局限在史料考证的范围之内,而是以考据作为手段,来表述与论证他的唐代政治史的体系。
关键词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陈寅恪 史学观点 史学著作 史料考证
下载PDF
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礼仪”章补论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学军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9-98,共10页
西晋首次将五礼制度用于实践,奠定了东晋南北朝以及隋唐礼仪制度的基本框架,具有原点意义。南北政权分立时期,东晋、宋、齐、梁、陈礼制一脉相承,继承晋礼较多;十六国及北魏前期礼制建设相对滞后,至北魏孝文帝之时,北朝礼制建设方趋于... 西晋首次将五礼制度用于实践,奠定了东晋南北朝以及隋唐礼仪制度的基本框架,具有原点意义。南北政权分立时期,东晋、宋、齐、梁、陈礼制一脉相承,继承晋礼较多;十六国及北魏前期礼制建设相对滞后,至北魏孝文帝之时,北朝礼制建设方趋于系统化,带有混融南北的特征。北齐礼制在北魏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北魏、北齐、隋三次大规模融合以西晋为源而分化于南北的华夏礼制,促成了西晋礼制始分化于南北,而终殊途同归于杨隋。魏晋南北朝官学兴废不定,较两汉衰微,重要性也随之下降,私学(包括家学、师学、自学)成为这一时期儒士学习礼学的主要途径。据魏晋南北朝正史《儒林传》所见儒士学习礼学途径统计,当时师学最多,其次为家学,其次为自学,其次为官学。就礼学而言,陈寅恪先生将家族之学视为当时主要学术传承途径和"学术之中心",这一判断与史实不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礼仪”章 补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