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塞外蒙汉杂居格局的形成与蒙汉双向文化吸收 被引量:11
1
作者 闫天灵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0-85,共6页
清代及民国时期,随着塞外移民的展开,内蒙古汉族人口大幅上升,形成与蒙古族交错杂居的格局。在长期的近距离交往中,蒙汉两族在语言、生活习俗及宗教信仰领域出现大量的相互采借与彼此融合现象。蒙汉双向文化吸收体现出阶段性、渐次性、... 清代及民国时期,随着塞外移民的展开,内蒙古汉族人口大幅上升,形成与蒙古族交错杂居的格局。在长期的近距离交往中,蒙汉两族在语言、生活习俗及宗教信仰领域出现大量的相互采借与彼此融合现象。蒙汉双向文化吸收体现出阶段性、渐次性、复合性、民族性和适应性五个主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及民国时期 内蒙古 蒙汉杂居 双向文化吸收 特点
下载PDF
内蒙古牧区雪灾的特点与抗灾的思考 被引量:9
2
作者 于永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21-25,共5页
 内蒙古牧区雪灾具有灾情重、救济难度大的特点,致灾直接原因是"冻"与"饿"。根据内蒙古雪灾的特点和致灾的原因,内蒙古抗御牧区雪灾的思路应该是以防灾为主,以救灾为辅,建立雪灾抗御系统。沿着这个思路,内蒙古抗...  内蒙古牧区雪灾具有灾情重、救济难度大的特点,致灾直接原因是"冻"与"饿"。根据内蒙古雪灾的特点和致灾的原因,内蒙古抗御牧区雪灾的思路应该是以防灾为主,以救灾为辅,建立雪灾抗御系统。沿着这个思路,内蒙古抗御牧区雪灾应该采取以下措施:减少牧业人口、增加科技投入、建立完善的保障体制、加大传媒的宣传力度、转变牧业生产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牧区 雪灾 救灾
下载PDF
先秦时期太原地区的民族活动——兼论赵国初都晋阳的民族文化背景 被引量:2
3
作者 康玉庆 《太原大学学报》 2003年第3期5-9,共5页
夏商西周到春秋前叶 ,太原盆地是戎狄族游牧的地区。春秋中期以后 ,晋国卿大夫势力进入盆地 ,建县立邑 ,形成了华夏族与戎狄族融合的局面。赵国氏族原本就是以畜牧为传统生产方式的氏族 ,后与戎狄族相互通婚 ,利用太原盆地民族融合和农... 夏商西周到春秋前叶 ,太原盆地是戎狄族游牧的地区。春秋中期以后 ,晋国卿大夫势力进入盆地 ,建县立邑 ,形成了华夏族与戎狄族融合的局面。赵国氏族原本就是以畜牧为传统生产方式的氏族 ,后与戎狄族相互通婚 ,利用太原盆地民族融合和农牧经济纷呈发展的有利条件 ,迅速强大。春秋末期 ,赵氏在与晋公室以及诸卿斗争中 ,在太原盆地华夏族与戎狄族相交相融背景下 ,构筑晋阳城并以此为都 ,三家分晋 ,建立赵国。先秦时期太原地区的民族活动 ,是魏晋南北朝和隋唐五代该地民族融合的前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时期 太原地区 民族活动 赵国 民族文化 华夏族 戎狄族 民族融合
下载PDF
论自然环境对齐文化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宣兆琦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1期32-35,共4页
论自然环境对齐文化的影响宣兆琦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环境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它为人类提供了生产、生活资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基。在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中,自然环境起着一定的正面或负面的作用。并且自然环境的差异必将对人类文化... 论自然环境对齐文化的影响宣兆琦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环境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它为人类提供了生产、生活资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基。在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中,自然环境起着一定的正面或负面的作用。并且自然环境的差异必将对人类文化留下深深的烙印,进一步影响着以后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文化 自然环境 黄河流域 三角洲冲积扇 文化精神 气候影响 梁启超 《世界文明史》 农耕文化 齐人
下载PDF
论秦汉时期内蒙古地区的民族与文化(下)
5
作者 杨东晨 杨建国 《阴山学刊》 2002年第1期51-54,共4页
秦汉时期内蒙古地区的民族主要有汉族、戎族、匈奴族及东胡系的鲜卑族等。匈奴族等在其发展过程中 ,与秦汉王朝有战争、有和亲、有依附 ,也有文化的相互影响 。
关键词 秦汉时期 内蒙古地区 民族 文化 匈奴
下载PDF
试论抗战胜利后内蒙古东部地区蒙旗复员 被引量:1
6
作者 赛航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9-32,共4页
战后内蒙古东部地区的蒙旗复员活动,是一些持不同政治立场的蒙古族人士为维护蒙旗的权益而进行的一次尝试。国民党出于统治内蒙古的需要,曾加以利用。在内战局势急剧变化的形势下,蒙旗复员活动最终归于失败。
关键词 内蒙古 蒙旗复员 自治权
下载PDF
研究内蒙古东部地区多民族杂居村落社会的史料基础
7
作者 布仁赛音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23-26,共4页
内蒙古自治区三分之二的蒙古族人口分布于位于大兴安岭东南麓的赤峰市、通辽市和兴安盟等地区。而这些蒙古族人口的绝大多数又生活在蒙、汉、满等多民族杂居的村落社会里。研究该地区多民族杂居村落社会形成的历史过程,各民族在村落社... 内蒙古自治区三分之二的蒙古族人口分布于位于大兴安岭东南麓的赤峰市、通辽市和兴安盟等地区。而这些蒙古族人口的绝大多数又生活在蒙、汉、满等多民族杂居的村落社会里。研究该地区多民族杂居村落社会形成的历史过程,各民族在村落社会的狭小空间里长期求得共存的社会机制,是研究多民族国家——中国周边地区社会结构的重要议题。现着重探讨内蒙古东部多民族杂居村落社会研究的史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东部 蒙古人农耕村落 日文调查资料 多民族杂居村落
下载PDF
晋商之衰败探究
8
作者 王莉莉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149-150,153,共3页
晋商盛极而衰,留给世人很多迷思。明清之际,晋商凭借着天时、地利、人和积累了惊天财富,可当最终功成名就之时,却忽视了人和这个关键因素,在局势动乱之际,政治的影响、战火的波及,都有可能导致矛盾加剧,而缺乏了人和,天时所代表的机遇,... 晋商盛极而衰,留给世人很多迷思。明清之际,晋商凭借着天时、地利、人和积累了惊天财富,可当最终功成名就之时,却忽视了人和这个关键因素,在局势动乱之际,政治的影响、战火的波及,都有可能导致矛盾加剧,而缺乏了人和,天时所代表的机遇,地利所蕴含的机会,都将化为泡影、变做空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商 衰败 人和
下载PDF
北魏与高句丽和亲事件辨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常乐 《东北史地》 2014年第6期25-28,共4页
北魏灭亡北燕后,与高句丽的关系一度陷入僵局,然而自北魏献文帝登基始,高句丽遣使北魏的举动又趋于活跃。经过魏燕战争阴霾的北魏与高句丽双边关系,逐步开始探寻新的交往之路,因高句丽的抵触,北魏所谋求的双方和亲一事而变得多变曲折。... 北魏灭亡北燕后,与高句丽的关系一度陷入僵局,然而自北魏献文帝登基始,高句丽遣使北魏的举动又趋于活跃。经过魏燕战争阴霾的北魏与高句丽双边关系,逐步开始探寻新的交往之路,因高句丽的抵触,北魏所谋求的双方和亲一事而变得多变曲折。如果将北燕亡国故事作为高句丽采取消极态度外因的话,那么国内政治原因则可视为高句丽采取"抵婚"态度的一个重要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 高句丽 和亲 消极
原文传递
一部用心血和汗水铸成的春秋之作──《沧州回族》述评
10
作者 马文清 《回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92-94,共3页
关键词 《沧洲回族》 笔报 笔调 写作原则 作品体裁
原文传递
大厂回回的历史贡献
11
作者 杨宝军 《回族研究》 CSSCI 1995年第1期36-41,共6页
大厂回回的历史贡献杨宝军京东大厂回回,始来巳久,迄今巳有600多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大厂回回与华夏大地上的回回弟兄一样,为本民族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自已应有的贡献。在大厂回回中,有在政治军事方面做出贡献... 大厂回回的历史贡献杨宝军京东大厂回回,始来巳久,迄今巳有600多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大厂回回与华夏大地上的回回弟兄一样,为本民族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自已应有的贡献。在大厂回回中,有在政治军事方面做出贡献的将军;有在商业经济方面享誉海内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厂回族 清真寺 三河县 历史贡献 治县 文史资料 伊斯兰教史 文化艺术 医疗卫生事业 公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