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拉波-达尼列夫斯基的历史社会知识理论建构
1
作者 张广翔 邓雨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8-114,共7页
A.C.拉波-达尼列夫斯基是彼得堡历史学派的理论家和社会学家。从19世纪末起,其史学思想从实证主义逐步过渡到新康德主义批判哲学上来,《历史方法论》的出版标志着他的史学思想演进的完成,最终形成实证主义与新康德主义的创造性综合。拉... A.C.拉波-达尼列夫斯基是彼得堡历史学派的理论家和社会学家。从19世纪末起,其史学思想从实证主义逐步过渡到新康德主义批判哲学上来,《历史方法论》的出版标志着他的史学思想演进的完成,最终形成实证主义与新康德主义的创造性综合。拉波-达尼列夫斯基提出历史社会知识理论建构方法并从历史学角度分析社会学。在讨论历史知识理论问题时,他思考一般社会知识认识论问题,进而形成了历史与社会学理论的独特综合,即历史社会知识理论。拉波-达尼列夫斯基认识到该理论的主要任务在于分析知识理论与社会学和历史学的相互关系。在实证主义和新康德主义历史哲学语境下,系统解读他的历史社会知识理论建构,再现他构建人文主义科学体系的愿景,有助于我们了解和研究他的科学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拉波-达尼列夫斯基 实证主义 新康德主义 批判建构方法
下载PDF
20世纪20—30年代苏联的卫生外交
2
作者 吕卉 何文佩 《欧亚人文研究(中俄文)》 2024年第1期57-63,91,92,共9页
十月革命后,苏俄政府充分利用帝俄时期具有丰富国际卫生合作经验的医学人才从事卫生外交,参与创建国际卫生公约,争取国际社会对新生苏俄政权的认可,打破欧洲以邻为壑对苏设立的卫生防疫限制,促进了贸易增长。国内战争时期,苏俄红十字会... 十月革命后,苏俄政府充分利用帝俄时期具有丰富国际卫生合作经验的医学人才从事卫生外交,参与创建国际卫生公约,争取国际社会对新生苏俄政权的认可,打破欧洲以邻为壑对苏设立的卫生防疫限制,促进了贸易增长。国内战争时期,苏俄红十字会和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是新生政权与外界沟通的唯一正式渠道,在战俘交换、购买医疗设备和争取国际社会食品援助方面开展工作,同时积极对外宣传苏俄卫生组织原则,争取卫生领域话语权。苏联医疗卫生社会化模式在国际上塑造了苏维埃国家积极形象,促进了国际社会对苏联政治进程的广泛支持,但苏联政府试图影响西方国家重建医疗卫生体系的目标未能达成。苏联医疗卫生模式宣传重优越形象塑造,轻科研数据支撑,也引发了国际医学界的质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 卫生外交 国际联盟 红十字会
下载PDF
冷战结束以来俄罗斯对国际秩序的认知历程及其演变逻辑
3
作者 阮建平 何诗雨 《欧亚人文研究(中俄文)》 2024年第2期1-14,85,89,共16页
冷战结束以来俄罗斯对国际秩序的认知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20世纪90年代中前期,俄罗斯全盘接受并极力融入美西方主导的自由国际秩序;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到2007年,俄罗斯开始质疑和反思美西方自由国际秩序的制度标准和地缘安排... 冷战结束以来俄罗斯对国际秩序的认知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20世纪90年代中前期,俄罗斯全盘接受并极力融入美西方主导的自由国际秩序;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到2007年,俄罗斯开始质疑和反思美西方自由国际秩序的制度标准和地缘安排,但依然希望被接纳;2008年至今,俄罗斯逐渐放弃对美西方自由国际秩序的幻想,并开始反击其地缘安排。2022年乌克兰危机爆发意味着俄罗斯对美西方秩序的彻底反击,并提出和推进其多极世界秩序构想。俄罗斯对国际秩序的认知历程是其自我认知与对外部世界的认知不断调适的产物,其形成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主要包括俄罗斯的大国梦想和历史文化传统、美西方对俄罗斯的态度,以及世界政治的客观形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 自由国际秩序 多极世界秩序 认知历程 演变逻辑
下载PDF
1793年俄国瓜分波兰的经济动因--以俄波黑海贸易摩擦为例
4
作者 李猛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161-164,共4页
18世纪末,俄国凭借俄土和约获得的黑海北部区位优势,建立起新的黑海国际贸易通道。为满足黑海北岸俄国地主的贸易需求,俄国采取措施推动黑海港口贸易的发展,企图将波兰的商业资源集中到俄国控制的黑海地区。与此同时,由于北方商路的阻塞... 18世纪末,俄国凭借俄土和约获得的黑海北部区位优势,建立起新的黑海国际贸易通道。为满足黑海北岸俄国地主的贸易需求,俄国采取措施推动黑海港口贸易的发展,企图将波兰的商业资源集中到俄国控制的黑海地区。与此同时,由于北方商路的阻塞,以及应波属乌克兰地主的要求,波兰对外贸易通道转向黑海。为摆脱俄国对波兰商业活动的垄断,波兰不断在黑海寻求新的贸易渠道。俄波之间商品的同质性以及双方争夺欧洲市场引起的黑海贸易摩擦,促使俄国占领波属乌克兰地带,以实现对黑海北部贸易通道及原料市场的独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国 波兰 黑海贸易 贸易摩擦
下载PDF
阿尔台克少先队夏令营国际活动考探
5
作者 于子淞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4年第10期71-75,共5页
阿尔台克少先队夏令营自1925年正式落成以来,其国际活动一直与苏联对外态度及外交政策的转变紧密相关。文章基于国际活动视角,将阿尔台克少先队夏令营的发展划分为国际主义、过渡转折与文化外交三个阶段,并着重探讨了体育活动、文化活... 阿尔台克少先队夏令营自1925年正式落成以来,其国际活动一直与苏联对外态度及外交政策的转变紧密相关。文章基于国际活动视角,将阿尔台克少先队夏令营的发展划分为国际主义、过渡转折与文化外交三个阶段,并着重探讨了体育活动、文化活动及国际会议这三种主要活动形式。在高度依赖苏联外交政策的同时,阿尔台克少先队夏令营开创性地挖掘并发挥了儿童在对外关系中的作用,有着深刻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少年先锋队 少先队夏令营 阿尔台克 国际活动 文化外交
下载PDF
俄罗斯“向东转”的动力机制、时代背景和实施方式——基于文化身份与地缘环境互动的视角 被引量:6
6
作者 阮建平 李晓暖 《欧亚人文研究(中俄文)》 2023年第1期21-31,90,共12页
在俄罗斯对外战略演变中,基于文化身份和地缘环境互动形成了“大西洋主义”“斯拉夫主义”“欧亚主义”和“全球主义”四种代表性的战略取向。面对当前美西方的全面制裁,俄罗斯内部“向东转”的声音不断上升。同历史上多次出现的战略转... 在俄罗斯对外战略演变中,基于文化身份和地缘环境互动形成了“大西洋主义”“斯拉夫主义”“欧亚主义”和“全球主义”四种代表性的战略取向。面对当前美西方的全面制裁,俄罗斯内部“向东转”的声音不断上升。同历史上多次出现的战略转向一样,俄罗斯此次对外战略的转向主要受到当前地缘环境的驱使,但其实施也需要从俄罗斯文化身份中获取逻辑、道义和情感支持。基于一个曾经的超级大国的历史经验和对世界格局的洞察,俄罗斯此次战略转向将对美西方的主导地位和国际秩序的未来带来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 “向东转” 文化身份 地缘环境 动力机制
下载PDF
俄罗斯帝国保守主义政治现代化理论 被引量:2
7
作者 许金秋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7-123,共7页
19世纪至20世纪初,俄国各政治派别和意识形态论者寻求对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众多问题的答案,提出社会政治改革方案,用现代术语表达可称为政治现代化理论。目前俄国政治局势的特点使革命前时期的意识形态话语具有了现实意义,保守主义... 19世纪至20世纪初,俄国各政治派别和意识形态论者寻求对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众多问题的答案,提出社会政治改革方案,用现代术语表达可称为政治现代化理论。目前俄国政治局势的特点使革命前时期的意识形态话语具有了现实意义,保守主义现代化理论在这方面首当其冲。俄罗斯帝国保守主义政治思想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出现,到20世纪初完成了自己的理论建构,是对法国大革命、西方资本主义化进程及其对俄罗斯的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反应,也是对国家激进的西化政策及现代化进程在思想和政治上所做出的反思。俄国保守主义政治现代化方案的主要思想是:保留传统的东正教意识,维护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中央集权的帝国制度。保守主义政治现代化方法论的基础是强调历史进程的连续性、社会发展的继承性、改革的渐进性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国 保守主义 政治现代化 传统
下载PDF
俄罗斯新版历史教科书重评“苏联解体” 被引量:2
8
作者 李琳 《理论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5-41,共7页
2016年俄罗斯新版历史教科书是俄罗斯联邦教育部根据普京总统指令,联合文化部、历史学会等官方机构组织几百名历史学者讨论与修改,历时三年才完成的。新版历史教科书重新评价"苏联解体"中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决策和行动,对戈尔... 2016年俄罗斯新版历史教科书是俄罗斯联邦教育部根据普京总统指令,联合文化部、历史学会等官方机构组织几百名历史学者讨论与修改,历时三年才完成的。新版历史教科书重新评价"苏联解体"中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决策和行动,对戈尔巴乔夫及其"重建"、经济领域的"加速化"、精神领域的"公开性"、外交领域的"新思维"、民族领域的"民主化"等作出了比较客观且符合实际的论断。俄罗斯新版历史教科书重评"苏联解体"表明:社会主义改革亟须反击历史虚无主义;应居安思危,以苏为鉴;应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 历史教科书 苏联解体
下载PDF
亚历山大二世时期的书刊审查改革及其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广翔 王目坤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0-108,共9页
19世纪60年代,俄国的报纸、杂志等新闻媒体影响力日益增加,为满足新闻出版业的发展,缓和日益紧张的社会局势,亚历山大二世废除了尼古拉一世时期以来所施行的严苛型书刊审查举措,给予报纸、杂志等出版物一定的言论自由,允许其为国家改革... 19世纪60年代,俄国的报纸、杂志等新闻媒体影响力日益增加,为满足新闻出版业的发展,缓和日益紧张的社会局势,亚历山大二世废除了尼古拉一世时期以来所施行的严苛型书刊审查举措,给予报纸、杂志等出版物一定的言论自由,允许其为国家改革献言献策。在以“文字控制文字”的思想指导下,政府积极创办官方刊物,培养半官方刊物,开始有意引导社会舆论。书刊审查改革给俄国社会带来了活力,书籍、报纸、杂志等出版物数量增加,知识分子和自由主义者开始活跃在社会舞台中。但在俄国保守派和反改革势力一直都非常强大,各出版物经常会受到俄国书刊审查机构的行政和经济制裁,自由主义者也经常受到排挤。受其影响,政府也只是放松,但从未放弃过书刊审查制度。俄国的进步人士和各种刊物借助于自由主义相对浓厚的政治环境,利用一切机会传播自由民主思想,关注社会发展,点评政府改革举措,为民众发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刊审查 改革 暂行章程
下载PDF
为什么20世纪仍然是“俄国史”——从《20世纪俄国史》之名说起 被引量:1
10
作者 梁立俊 《理论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0-82,共3页
有感于安德烈·鲍里索维奇·祖波夫主编的《20世纪俄国史》在国内曾引发的热议,撇开已被重复多次的内容,而从这部著作的名字本身出发,把苏联,或者20世纪的俄国历史放在长时段的背景中去考量,从中梳理出一种可供商榷的理解:从彼... 有感于安德烈·鲍里索维奇·祖波夫主编的《20世纪俄国史》在国内曾引发的热议,撇开已被重复多次的内容,而从这部著作的名字本身出发,把苏联,或者20世纪的俄国历史放在长时段的背景中去考量,从中梳理出一种可供商榷的理解:从彼得大帝直到当下,俄罗斯的历史是一部在不断追求欧洲化、不断遭遇挫折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俄国史 苏联 欧洲化
下载PDF
“纪念史学”视野下的俄国史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建华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335-341,共7页
2017年是中国史学界和国际史学界的重要年份。该年度的学术活动反映了冷战结束近三十年后国内外史学的重要变动乃至转折。以俄罗斯为代表的史学家将1917年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统称为"大革命",从正面给予评价。这一巨大的学术... 2017年是中国史学界和国际史学界的重要年份。该年度的学术活动反映了冷战结束近三十年后国内外史学的重要变动乃至转折。以俄罗斯为代表的史学家将1917年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统称为"大革命",从正面给予评价。这一巨大的学术观点的变动也反映在欧美学界和中国学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念史学 俄国大革命 俄国史 俄国十月革命
下载PDF
20世纪20—30年代在华俄侨法西斯组织及其军事活动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昕沫 《欧亚人文研究(中俄文)》 2023年第1期32-38,46,91,共9页
1922年后,哈尔滨及中东铁路沿线白俄侨民数量激增,各种政治思潮充斥其间。受法西斯主义思想蛊惑,一些俄侨自称“法西斯主义者”,建立了数个法西斯组织和团体,妄图以法西斯主义运动推翻苏俄。为此,这些俄侨法西斯组织几乎都设有军事部门... 1922年后,哈尔滨及中东铁路沿线白俄侨民数量激增,各种政治思潮充斥其间。受法西斯主义思想蛊惑,一些俄侨自称“法西斯主义者”,建立了数个法西斯组织和团体,妄图以法西斯主义运动推翻苏俄。为此,这些俄侨法西斯组织几乎都设有军事部门或武装力量,并进行活跃的军事活动。1931年,原本分散活动的俄侨法西斯分子联合组建了“俄国法西斯党”。俄国法西斯党的组织架构随着一系列反苏活动的进行,在实践中不断完备。但随着与日本军事“合作”的加深,俄国法西斯党的主要活动逐渐变成为日本关东军及其情报部门效命,独立活动十分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华俄侨 法西斯组织 俄国法西斯党
下载PDF
“罗斯”历史称谓考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中海 《欧亚人文研究(中俄文)》 2020年第2期31-38,共8页
一个民族或国家的称谓问题,对内涉及民族和国家的认同,对外事关国家形象。在历史上,俄罗斯有过许多称谓。今天的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波兰及立陶宛等国由于在历史上有过错综复杂的从属关系,其历史称谓的演变极其复杂。在历史上的... 一个民族或国家的称谓问题,对内涉及民族和国家的认同,对外事关国家形象。在历史上,俄罗斯有过许多称谓。今天的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波兰及立陶宛等国由于在历史上有过错综复杂的从属关系,其历史称谓的演变极其复杂。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这一地区曾出现过"大俄罗斯""小俄罗斯""白俄罗斯""黑俄罗斯""赤俄罗斯""新俄罗斯"等多种以不同称谓指称的地域或政治实体。民族和国家称谓是历史演变而来的,应以历史眼光来看待这些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 历史称谓 大俄罗斯 小俄罗斯 白俄罗斯 黑俄罗斯 赤俄罗斯
下载PDF
俄国1861年农民改革时期的保守派贵族与土地问题
14
作者 张广翔 李振文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6-116,共11页
1861年农民改革中的核心问题是土地问题,而土地问题的核心则是对土地所有权的争夺。改革前贵族在法律和事实上都享有土地所有权,而农民只拥有份地使用权。为了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1857年诏令承认农民有权赎买宅院和使用份地,结果遭到保... 1861年农民改革中的核心问题是土地问题,而土地问题的核心则是对土地所有权的争夺。改革前贵族在法律和事实上都享有土地所有权,而农民只拥有份地使用权。为了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1857年诏令承认农民有权赎买宅院和使用份地,结果遭到保守派贵族的普遍反对,他们维护贵族对宅院和份地的完全财产权,只希望不带土地解放农民。1858年末政府确立了带土地解放农民的改革目标,并成立编纂委员会制定法令草案。在编纂委员会中,保守派贵族反对农民赎买份地,只允许农民临时使用和自愿赎买少量份地。1859年末至1860年初各省贵族代表与编纂委员会展开了直接交锋,他们捍卫贵族的土地财产权,反对农民保留现有份地,反对农民通过赎买成为土地所有者。本文梳理了这段历史,意在展示俄国贵族在1861年改革中失去最重要财产时的反应,以及农民土地所有者诞生的内在逻辑和艰难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61年改革 贵族 农民 土地问题 份地
下载PDF
从《远方来信》看列宁对工农民主专政思想的放弃——兼论“两个政权”并存对列宁国家与革命观的影响
15
作者 王鹏 罗嗣炬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29-138,共10页
俄国二月革命后,列宁放弃其在1905年革命期间提出并系统阐明的工农民主专政思想,实质是从主张经由民主共和国走向社会主义转为主张通过工人代表苏维埃走向社会主义。列宁认为,此时俄国正处于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过渡的时期,不需... 俄国二月革命后,列宁放弃其在1905年革命期间提出并系统阐明的工农民主专政思想,实质是从主张经由民主共和国走向社会主义转为主张通过工人代表苏维埃走向社会主义。列宁认为,此时俄国正处于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过渡的时期,不需要民主共和国,需要工人代表苏维埃,它是另一个巴黎公社型国家;俄国革命没有结束,需要进行第二次革命,推动所有政权归苏维埃,实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措施。列宁这一重大思想转折直接影响并决定了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国家建构与之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月革命 民主共和国 苏维埃共和国 社会主义
下载PDF
1906—1917年全俄贵族联合会及其参政议政
16
作者 张广翔 白帆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89-97,共9页
1905年革命爆发后,沙俄政府被迫提出改革政治、经济体制的意向。面临突变,俄国贵族感到空前威胁,要巩固自身在俄统治地位,就须让本等级所有力量团结一致地在政治舞台上有力发声,为此他们于1906年5月成立了全俄省贵族团体联合会。这个全... 1905年革命爆发后,沙俄政府被迫提出改革政治、经济体制的意向。面临突变,俄国贵族感到空前威胁,要巩固自身在俄统治地位,就须让本等级所有力量团结一致地在政治舞台上有力发声,为此他们于1906年5月成立了全俄省贵族团体联合会。这个全俄性贵族政治组织联合了贵族右翼保守派与温和保守派,其宗旨是捍卫专制制度和贵族在俄主导地位。1906—1917年间,该组织积极议政,向沙皇当局表达了自身对国家体制、政治改革、农业问题、民族问题的观点;它还努力参政,利用与国家杜马、国务会议、大臣会议及沙皇本人的密切联系来间接引导沙皇当局支持贵族代表大会的决议。1915年夏,该组织因常委会私借全体贵族之名请求最高当局拒绝进步同盟的要求而走向分裂。1916年末,该组织首次公开反对沙皇,提出建立受信任内阁,沙皇拒绝此要求后,贵族与专制政权的关系破裂。沙皇王朝灭亡后,随着贵族等级被苏联政府取缔,该组织也被解散,它在整个存续期间对国家政策产生了有力影响,但并未抑止专制制度迅速崩溃及贵族等级消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国贵族 保守派 贵族团体 斯托雷平改革
下载PDF
1895—1903年俄国远东政策和实践的演变
17
作者 张玉芬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12年第1期39-44,共6页
19世纪90年代以后,俄国外交政策的重心从巴尔干和中亚转到远东,其目标是争夺远东霸权。俄国利用三国干涉还辽的外交成功,实现了在中国的帝国主义扩张,并随之调整了远东政策,于1895—1898年间对中国以经济渗透为主,推行"和平征服&qu... 19世纪90年代以后,俄国外交政策的重心从巴尔干和中亚转到远东,其目标是争夺远东霸权。俄国利用三国干涉还辽的外交成功,实现了在中国的帝国主义扩张,并随之调整了远东政策,于1895—1898年间对中国以经济渗透为主,推行"和平征服"政策,把在华势力范围由中国东北北部扩展到东北南部。义和团运动期间,俄国武装占领中国东北并企图独霸,俄国远东政策由"和平征服"向"武力压服"过渡,并由此出台了"新方针",逐步走上"强硬"政策的冒险主义道路。这一政策的直接结果是导致日俄战争的爆发。从日俄战争中俄国战败的结果看,1895—1903年俄国远东政策和实践在总体上是失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国 中国 远东政策 三国干涉还辽 和平征服 新方针
下载PDF
1767—1768年俄国立法会议始末论述
18
作者 齐嘉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161-166,共6页
俄国1767-1768年召开的立法会议对于俄国政治制度的历史发展和变迁有着深远的影响。全国代表的选举、代表集合、200多场代表大会,这一切都为俄国当时的主要阶层参政议政开了先河,使得除了农奴阶层之外的人民第一次被赋予了表达政治观点... 俄国1767-1768年召开的立法会议对于俄国政治制度的历史发展和变迁有着深远的影响。全国代表的选举、代表集合、200多场代表大会,这一切都为俄国当时的主要阶层参政议政开了先河,使得除了农奴阶层之外的人民第一次被赋予了表达政治观点的权利。但是,俄国当时根本不具备建立宪政国家的历史条件和土壤,贵族、市民和农民等各阶层之间都存在不可调和的利益矛盾,无法形成统一的价值理念,因此立法活动无果而终。事实上,会议的本质是叶卡捷琳娜二世试图将启蒙思想与君主专制相互结合的一场实验,虽未成功,但也留下了可以参鉴的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67-1768年 俄国 立法会议
下载PDF
俄国工业化的本国起源探究
19
作者 邓沛勇 原辉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64-74,共11页
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工业化正式开启。虽然成就举世瞩目,但因缺少工业发展所需的资金和技术,工业化的外源性和赶超性特征一览无遗。俄国工业化进程中外部因素的作用至关重要,但内部因素才是推动工业革命的根本动力。18世纪,呢绒和... 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工业化正式开启。虽然成就举世瞩目,但因缺少工业发展所需的资金和技术,工业化的外源性和赶超性特征一览无遗。俄国工业化进程中外部因素的作用至关重要,但内部因素才是推动工业革命的根本动力。18世纪,呢绒和冶金工业的崛起分别奠定了俄国轻重工业发展的基础,乌拉尔冶金工业技术积淀以及19世纪上半叶纺织工业的技术革新是俄国技术革命勃发的前提条件,而全俄统一商品市场的逐步形成更为工业产品提供了广阔的销售市场。19世纪上半叶为俄国原工业化阶段,虽然生产力水平不高,但发展大工业的基础已基本奠定,开展技术和交通运输革命的基本条件均已具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国 工业化 乌拉尔冶金工业 呢绒工业
下载PDF
俄罗斯民族问题的历史考察
20
作者 孟君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74-79,共6页
俄罗斯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至今仍有上百个民族生活在俄罗斯联邦的土地上。因此,事关民族关系与民族生存发展的民族问题在俄罗斯尤为突出。俄罗斯的民族问题源于帝国时期的殖民扩张,后经苏联时期的“发展”,为今天俄罗斯的民族问题埋下隐... 俄罗斯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至今仍有上百个民族生活在俄罗斯联邦的土地上。因此,事关民族关系与民族生存发展的民族问题在俄罗斯尤为突出。俄罗斯的民族问题源于帝国时期的殖民扩张,后经苏联时期的“发展”,为今天俄罗斯的民族问题埋下隐患。从历史的视角考察俄罗斯的民族问题有助于我们厘清俄罗斯民族问题的历史由来,总结俄罗斯在民族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可以为我国处理民族问题提供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 苏联 民族 政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