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0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粹德国干预1941年日美谈判始末
1
作者 李朋 罗一焜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49,共9页
1941年5月,在得知日美谈判一事后,为阻止日美妥协,避免德国单独对抗美国的局面,希特勒授意里宾特洛甫干涉日美谈判,以确保日本继续与德国站在同一阵线。因此,德国选择其盟友日本为干涉对象,企图通过日本向美国提出一系列条件来破坏日美... 1941年5月,在得知日美谈判一事后,为阻止日美妥协,避免德国单独对抗美国的局面,希特勒授意里宾特洛甫干涉日美谈判,以确保日本继续与德国站在同一阵线。因此,德国选择其盟友日本为干涉对象,企图通过日本向美国提出一系列条件来破坏日美谈判。德国的这一尝试最终失败,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纳粹德国过高估计了自身对于日本的影响力,德国缺乏向日本施压的有效手段;另一方面也因德日两国在各自对美国的战略上存在重大分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美谈判 《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 里宾特洛甫 松冈洋右
下载PDF
浅析海因里希·希姆莱的纳粹生涯
2
作者 高钰杰 《西部学刊》 2023年第1期91-96,共6页
海因里希·希姆莱是二战时期德国纳粹政权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是党卫军和盖世太保的首领。在希姆莱的成长历程中,家庭给予其坚韧的品格以及严格自我管理的态度;德国弥漫的民族主义排外情绪及军事化教育催生其种族主义及军国主... 海因里希·希姆莱是二战时期德国纳粹政权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是党卫军和盖世太保的首领。在希姆莱的成长历程中,家庭给予其坚韧的品格以及严格自我管理的态度;德国弥漫的民族主义排外情绪及军事化教育催生其种族主义及军国主义思想;个人性格成为影响其政治选择的潜在原因。党卫军是希姆莱纳粹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希姆莱个人的晋升与党卫队的壮大相辅相成,在党卫军建设中他坚持事必躬亲的工作作风、严慈并济的方针,要求士兵遵守普鲁士服从命令的行为准则和效忠君王的古老道德标准。种族主义思想贯穿希姆莱的纳粹生涯,他按照希特勒的指示大肆建立集中营,推行“最后解决”的种族灭绝计划。为发扬所谓的日耳曼上等种族的优越性,推行“生命之源”计划,希姆莱鼓励党卫军军官领养日耳曼民族的孩子,还通过大肆打击同性恋者维护日耳曼血统的纯净性。随着第三帝国走向崩溃,希姆莱的纳粹生涯也随之终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因里希·希姆莱 纳粹 党卫军 种族主义 “生命之源”计划
下载PDF
试评二战中英美对德战略轰炸 被引量:2
3
作者 汪先明 吴强 严萍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8-132,共5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1940年5月至1945年4月,英国和美国空军对德国本土及其占领区进行了战略轰炸。长达5年的战略轰炸,对德国用于侵略战争的炼油厂、企业、交通、军事设施以及一些较大的城市给予了毁灭性打击,使德国的战时经济崩溃,从而...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1940年5月至1945年4月,英国和美国空军对德国本土及其占领区进行了战略轰炸。长达5年的战略轰炸,对德国用于侵略战争的炼油厂、企业、交通、军事设施以及一些较大的城市给予了毁灭性打击,使德国的战时经济崩溃,从而加速了同盟国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同时,由于英美两国空军力量的某些局限和指挥上的分歧,加之德国的顽强对抗,战略轰炸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还造成大量平民死亡,自身空军力量也有大量损失。可以说,单纯的战略轰炸虽然能构成对敌方的沉重打击,但并不能完全左右战略的胜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轰炸 第二次世界大战 英国 美国 德国 战时经济
下载PDF
希特勒反犹政策的原因论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桂莉 孙文沛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1-105,共5页
学术界对希特勒反犹政策的原因众说纷纭。希特勒反犹从根本上是为其政治目的服务的,是他手中的政治武器。他将犹太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等同起来,并将欧洲长久以来的反犹主义发展到极端。希特勒的反犹政策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是在一战德国... 学术界对希特勒反犹政策的原因众说纷纭。希特勒反犹从根本上是为其政治目的服务的,是他手中的政治武器。他将犹太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等同起来,并将欧洲长久以来的反犹主义发展到极端。希特勒的反犹政策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是在一战德国战败、经济危机和"文化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刺激下逐渐发展起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特勒 德国 反犹主义
下载PDF
纳粹党的企业代表会政策与德国经济民主的消亡 被引量:3
5
作者 孟钟捷 邓白桦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48-253,共6页
1920年《企业代表会法》在德国首次确立了经济民主。然而纳粹上台后,以1934年新劳动法取而代之,导致经济民主消亡。纳粹党的企业代表会政策对于经济民主的消亡和纳粹主义的兴起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经济民主 纳粹党 企业代表会政策
下载PDF
希特勒疯狂屠杀犹太人原因透析 被引量:5
6
作者 王昌沛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36-39,共4页
二战期间,有近600万犹太人死于希特勒及其纳粹党之手。希特勒疯狂屠杀犹太人,既有菲希勒、尼采等人的欧洲反犹主义传统思想的影响,也是具有浓厚反犹主义色彩的种族主义理论的实践,同时,还是希特勒反对马克思主义、反对布尔什维主义、转... 二战期间,有近600万犹太人死于希特勒及其纳粹党之手。希特勒疯狂屠杀犹太人,既有菲希勒、尼采等人的欧洲反犹主义传统思想的影响,也是具有浓厚反犹主义色彩的种族主义理论的实践,同时,还是希特勒反对马克思主义、反对布尔什维主义、转移德国人民斗争视线、巩固纳粹独裁统治的政治上的需要以及盘剥犹太人、掠夺犹太人财产、讨好垄断资产阶级、服务扩张政策的经济上的需要。此外,希特勒的反犹理论,也是同其夺取"生存空间"侵略扩张理论一脉相承的。希特勒的反犹理论深深影响了一大批备受纳粹思想蛊惑的德国人,使他们成为希特勒手下的刽子手,导致人类文明史上600万犹太生灵惨遭涂炭的大悲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特勒 纳粹党 种族主义 犹太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 反犹理论 德国
下载PDF
慕尼黑危机与美国对纳粹德国的绥靖 被引量:2
7
作者 程文进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24-29,共6页
1938年 9月慕尼黑危机期间 ,美国对纳粹德国奉行绥靖政策。它支持满足纳粹德国吞并苏台德区的愿望 ,企图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来换取欧洲和平。罗斯福总统在危机期间虽有一些斥责绥靖政策的言行 。
关键词 美国 德国 慕尼黑 绥靖 罗斯福总统
下载PDF
试析纳粹德国种族主义政策 被引量:2
8
作者 苑爽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3-95,共3页
种族主义是纳粹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9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纳粹实施其种族政策提供了“科学”的手段。纳粹掌权后,借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以“法律”保障来推行其种族政策。纳粹种族主义“科学、合法”的欺人之谈,实质上为其... 种族主义是纳粹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9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纳粹实施其种族政策提供了“科学”的手段。纳粹掌权后,借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以“法律”保障来推行其种族政策。纳粹种族主义“科学、合法”的欺人之谈,实质上为其实施对犹太民族进行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寻找借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粹 种族主义 犹太人
下载PDF
纳粹德国的反犹政策与1936年奥运会 被引量:1
9
作者 赵文亮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9-128,共10页
1936年在德国举行的第11届奥运会是与纳粹德国的反犹政策紧密相连的。希特勒试图将这届奥运会变成炫示日尔曼种族优秀论的工具,因而竭力排斥犹太人参加;世界各界尤其是体育界为反对纳粹对犹太人的排斥,对柏林奥运会进行了抵制;国际体育... 1936年在德国举行的第11届奥运会是与纳粹德国的反犹政策紧密相连的。希特勒试图将这届奥运会变成炫示日尔曼种族优秀论的工具,因而竭力排斥犹太人参加;世界各界尤其是体育界为反对纳粹对犹太人的排斥,对柏林奥运会进行了抵制;国际体育界尤其是国际奥委会的压力,使希特勒不得不步步后退,采取措施减缓并暂时停止了对犹太人的迫害;犹太人的运动成就给予纳粹德国反犹政策的谬论以有力的回击。柏林奥运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对纳粹德国反犹政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为纳粹德国更加疯狂地推行反犹政策埋下了伏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36年奥运会 纳粹德国 反犹政策 抵制 影响
下载PDF
尼采、瓦格纳与纳粹文化的非理性主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平民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05年第5期56-64,共9页
纳粹文化最基本的特点是狂热崇尚暴力和强权,煽动极端种族主义和军国主义,盲目崇拜独裁者。纳粹文化根植于德意志文化中的非理性主义,尤其深受尼采的超人哲学和瓦格纳过分渲染激情和雅利安种族主义音乐的影响。尼采和瓦格纳都对当时颓... 纳粹文化最基本的特点是狂热崇尚暴力和强权,煽动极端种族主义和军国主义,盲目崇拜独裁者。纳粹文化根植于德意志文化中的非理性主义,尤其深受尼采的超人哲学和瓦格纳过分渲染激情和雅利安种族主义音乐的影响。尼采和瓦格纳都对当时颓废的自由主义持激烈的批判态度,渴望建立起一个全新的强力的思想文化体系以拯救德意志。由于尼采和瓦格纳的种族主义思想和其他过于极端的非理性思想被纳粹所利用,加之他们某些作品中的思想被纳粹歪曲来美化自己的罪行,以至于二人后来被染上“纳粹思想家”的污名,甚至被某些学者称之为法西斯文化的先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采 权力意志 瓦格纳 种族主义 纳粹文化 非理性主义
下载PDF
略论纳粹党夺取政权的民意因素 被引量:1
11
作者 彭凯 郭达喜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33-37,共5页
纳粹党的夺权道路成为了近代史学界讨论的热门话题。本文通过分析一战后列强强加给德国人民的《凡尔赛和约》和经济危机给德国造成的影响,以及纳粹党同德国广大下层民众、资产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阐明早期作为一个小资产阶级政党的纳粹... 纳粹党的夺权道路成为了近代史学界讨论的热门话题。本文通过分析一战后列强强加给德国人民的《凡尔赛和约》和经济危机给德国造成的影响,以及纳粹党同德国广大下层民众、资产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阐明早期作为一个小资产阶级政党的纳粹党,如何在希特勒的控制下,通过各种欺骗性的宣传,最终骗取了广大中下层民众的支持,在德国夺取了全国的统治大权,确立了法西斯独裁统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粹党 政权 民意
下载PDF
中德两国二战历史教育比较及启示
12
作者 孙文沛 傅安洲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8-180,共3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世界现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中国和德国分别是二战的战胜国和战败国,基于不同的教育体制和指导思想,两国在二战后的历史教育选择了不同的路径。中德两国的二战历史教育在目的、内容和方式上都存在较大差别。中...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世界现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中国和德国分别是二战的战胜国和战败国,基于不同的教育体制和指导思想,两国在二战后的历史教育选择了不同的路径。中德两国的二战历史教育在目的、内容和方式上都存在较大差别。中国的抗战历史教育偏向爱国主义教育、宏观历史教育,仍以教师传递式教学为主。德国的二战历史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政治判断力、体现人文关怀并鼓励学生主动探寻历史。借鉴德国历史教育的优秀经验,有助于我们解决目前抗战历史教育面临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德国 二战 历史教育
下载PDF
纳粹德国时期大学教师的清洗与分化
13
作者 陈玉玲 李涛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120-122,共3页
纳粹统治时期,德国的高等教育牢牢地掌控在当局手中,教育全面的纳粹化、法西斯化。在纳粹政府的高压控制下,大量教师被清洗、改造和利用,大学教师队伍发生了剧烈的分化,由此也造成德国高等教育质量的大幅下降。
关键词 纳粹德国 高等教育 教师清洗 教师队伍纳粹化
下载PDF
20世纪20-30年代德国远东政策亲日倾向刍议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扬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16-122,共7页
一战以后,魏玛政府鉴于战后德国地位下降、远东出现新的国际关系格局,采取“中立”、“平衡”政策,企图恢复和改善与中国和其他远东国家的关系,重返远东市场;同时,承认日本在远东的霸权,百般迎合其对外扩张欲望,企图争取其在战争赔款、... 一战以后,魏玛政府鉴于战后德国地位下降、远东出现新的国际关系格局,采取“中立”、“平衡”政策,企图恢复和改善与中国和其他远东国家的关系,重返远东市场;同时,承认日本在远东的霸权,百般迎合其对外扩张欲望,企图争取其在战争赔款、土地划分、裁军等问题上支持自己,具有明显的亲日倾向。希特勒上台后,德国亲日色彩愈加浓厚,1938年后完全撕去“中立”外衣,与日本结成同盟,将人类拖入二战的深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玛德国 纳粹德国 远东政策 亲日倾向
下载PDF
贸易争端与美国和纳粹德国敌对的起源
15
作者 陈弢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4-34,共11页
1930年代中期,美国政府推行谋求和平、缔造多边自由国际体系的互惠贸易协定(RTA)谈判,主要目的是将其他国家纳入美国领导的国际体系中。纳粹德国是少数几个未与美国签署RTA的大国。1935年至1937年期间,美德双方所进行的RTA谈判不仅未能... 1930年代中期,美国政府推行谋求和平、缔造多边自由国际体系的互惠贸易协定(RTA)谈判,主要目的是将其他国家纳入美国领导的国际体系中。纳粹德国是少数几个未与美国签署RTA的大国。1935年至1937年期间,美德双方所进行的RTA谈判不仅未能获得成功,还使得美国政府将纳粹德国视作制度的根本敌人。纳粹德国在经贸制度上的挑战逐渐被理解为对美国政治制度的威胁,并启发美国产生了新的全球安全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政府 纳粹德国 互惠贸易协定 多边自由国际体系
下载PDF
侵略战争的代价──二次大战期间德及其仆从国家军队兵源损失新探
16
作者 续建宜 《史林》 CSSCI 1996年第2期56-59,共4页
侵略战争的代价──二次大战期间德及其仆从国家军队兵源损失新探续建宜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的损失在人类历史上是空前的,死亡总数达5500多万人,其中直接死于战场的约2700多万人,被卷入战争的国家达62个。①西方军事历史学... 侵略战争的代价──二次大战期间德及其仆从国家军队兵源损失新探续建宜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的损失在人类历史上是空前的,死亡总数达5500多万人,其中直接死于战场的约2700多万人,被卷入战争的国家达62个。①西方军事历史学界普遍认为,苏军为赢得胜利付出了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仆从国 二次大战 侵略战争 军队 军事历史 德军 德国 对比研究 苏联红军 法西斯
下载PDF
“企业共同体取代阶级斗争”——纳粹执政初期政府与企业主集团关系探析
17
作者 邓白桦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9-26,90,共9页
1934年1月20日德国纳粹劳动法出台,废除了工人在魏玛时期争取到的劳资平等的法律地位,在企业中建立起"领袖-追随者"的"企业共同体"式劳资关系。"企业共同体"是纳粹鼓吹的"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态... 1934年1月20日德国纳粹劳动法出台,废除了工人在魏玛时期争取到的劳资平等的法律地位,在企业中建立起"领袖-追随者"的"企业共同体"式劳资关系。"企业共同体"是纳粹鼓吹的"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态在企业的缩影,但这个概念的提出者并不是纳粹运动领导人,而是魏玛时期的经济界。纳粹党上台前对企业劳资关系并没有统一明确的认识,从在野党转为执政党后,纳粹党为尽快恢复经济,扩军备战,放弃了上台前鼓吹的行业自治,剥夺了工人和职员的共决权,确立了企业主在企业中的领袖地位,以赢得企业主集团的支持。这部法律体现了两者利益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共同体 劳资关系 民族劳动秩序法
下载PDF
20世纪初德国纳粹掌权的历史条件——从威廉·夏伊勒的《第三帝国的兴亡》进行分析
18
作者 黄宇蓝 《广西社会科学》 2006年第10期129-131,共3页
1955年出版的《第三帝国的兴亡》是美国作家威廉.夏伊勒撰写的一部关于纳粹德国历史的著作,它记述了被希特勒称为“千秋帝国”而实际上只存在12年零8个月的第三帝国从兴起到覆灭的全部过程。由该书可知,魏玛共和国的失败、凡尔赛和约的... 1955年出版的《第三帝国的兴亡》是美国作家威廉.夏伊勒撰写的一部关于纳粹德国历史的著作,它记述了被希特勒称为“千秋帝国”而实际上只存在12年零8个月的第三帝国从兴起到覆灭的全部过程。由该书可知,魏玛共和国的失败、凡尔赛和约的阴影、错位的国防军为希特勒掌权提供了条件。这也为当前各国的执政者及人们提供了血的历史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 政治 纳粹 条件
下载PDF
希特勒的东方政策及其历史思想渊源
19
作者 张国臣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113-115,共3页
希特勒侵略政策中的首要目标是实现东方政策即在东方夺取生存空间,建立一个包括所有德意志民族在内的大德意志帝国,奠定德意志帝国征服世界的种族基础。希特勒以东方政策为中心做了具体的外交设想并一步步地按照其设想采取了一系列的行... 希特勒侵略政策中的首要目标是实现东方政策即在东方夺取生存空间,建立一个包括所有德意志民族在内的大德意志帝国,奠定德意志帝国征服世界的种族基础。希特勒以东方政策为中心做了具体的外交设想并一步步地按照其设想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德意志第二帝国争夺欧洲霸权和世界霸权的对外政策为希特勒东方政策提供了历史依据,种族主义、生存空间论、反犹主义和反布尔什维克主义成为希特勒东方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和政治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特勒 东方政策 生存空间 种族主义 大德意志帝国
下载PDF
试论纳粹德国的奴隶劳动制度
20
作者 宋敏桥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105-108,共4页
纳粹德国的奴隶劳动制度渊源于纳粹的“种族理论”。在二战爆发之前,这种制度就已初露端倪。至1942年初,随着战争规模的迅速扩大,德国劳动力的状况也日益恶化,奴隶劳动制度最终形成,并在德国本土及其占领区大规模地付诸实施。奴隶劳动... 纳粹德国的奴隶劳动制度渊源于纳粹的“种族理论”。在二战爆发之前,这种制度就已初露端倪。至1942年初,随着战争规模的迅速扩大,德国劳动力的状况也日益恶化,奴隶劳动制度最终形成,并在德国本土及其占领区大规模地付诸实施。奴隶劳动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维持德国战时生产水平和削弱占领区人力资源潜力的双重目的,但同时也为纳粹德国的最终覆灭埋下了仇恨和反抗的“种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粹德国 奴隶劳动制度 出笼 实施 影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