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梅特涅的均势外交及其影响
1
作者 罗圣荣 彭振文 陈竹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62-66,共5页
梅特涅的均势外交随机应变,频频得手,外交界褒贬不一。究其实质,它借建构和维持欧洲"五强均势"格局恢复了奥地利在欧洲的强国地位;从其深远影响看,它不仅使奥地利的国际地位不断恢复和壮大,而且使欧洲长期稳定下来,为欧洲进... 梅特涅的均势外交随机应变,频频得手,外交界褒贬不一。究其实质,它借建构和维持欧洲"五强均势"格局恢复了奥地利在欧洲的强国地位;从其深远影响看,它不仅使奥地利的国际地位不断恢复和壮大,而且使欧洲长期稳定下来,为欧洲进入工业革命的高速发展阶段提供了安全保障,也为各国外交家提供了诸多均势外交思路。同时,他的均势外交也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特涅 均势外交 实质 影响
下载PDF
从“巴德尼事件”浅析奥匈帝国的民族政策
2
作者 钟中 《西部学刊》 2023年第16期141-144,共4页
1897年的“巴德尼事件”是奥匈帝国决定在波西米亚推行新的语言条例,规定公务员必须都会说德语和捷克语所引发的社会大规模斗殴和抗议事件。这一事件表明奥匈帝国境内确实存在着严重的民族问题。为了团结整个帝国,哈布斯堡王朝依靠法令... 1897年的“巴德尼事件”是奥匈帝国决定在波西米亚推行新的语言条例,规定公务员必须都会说德语和捷克语所引发的社会大规模斗殴和抗议事件。这一事件表明奥匈帝国境内确实存在着严重的民族问题。为了团结整个帝国,哈布斯堡王朝依靠法令和军队,重点是构建共同的历史记忆,其中君主成为连接他们与帝国其他地区人们的纽带,并不断强化这一做法,将其变成传统和习俗。然后,改革教育和宗教事务。帝国不断的工业化和现代化也成为了对抗民族主义的利器。但由于制定和主导政策的是些自由主义者,这些民族政策并未能阻止帝国的解体,反而起了催化的作用,加剧了帝国的崩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匈帝国 民族主义 民族政策
下载PDF
19世纪后期奥匈帝国二元体制评析
3
作者 张玉芬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02-105,共4页
为解除1866年战败后奥地利帝国的危机,奥皇弗兰茨·约瑟夫于1867年就民族、宪政等问题进行改革,建立了妥协性的二元制君主国。二元制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威胁王朝延续的主要问题,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奥地利的国家结构和政治结... 为解除1866年战败后奥地利帝国的危机,奥皇弗兰茨·约瑟夫于1867年就民族、宪政等问题进行改革,建立了妥协性的二元制君主国。二元制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威胁王朝延续的主要问题,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奥地利的国家结构和政治结构,推动了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但是,受二元制国家结构和保守型政治特征的影响,奥匈帝国的政治民主化困难重重,致使帝国政局不稳,也限制了经济发展。其结果是二元制虽保证奥匈帝国延续50年,却未能使帝国真正复兴,也未能挽救帝国继续衰落和解体的危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匈帝国 二元制 奥匈协议 十二月宪法
下载PDF
中国皇帝、汉字与缠足:弗洛伊德与中国的隔空对话
4
作者 徐胤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23年第3期113-125,共13页
弗洛伊德晚年对中国艺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刻意将中国元素融入到工作与生活之中,但其著述却鲜少提及中国。本文梳理其中与中国相关的几处论述,总结出以下三个特征:首先,弗氏对中国的了解间接来自19世纪西方汉学家的文字记述。作为服... 弗洛伊德晚年对中国艺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刻意将中国元素融入到工作与生活之中,但其著述却鲜少提及中国。本文梳理其中与中国相关的几处论述,总结出以下三个特征:首先,弗氏对中国的了解间接来自19世纪西方汉学家的文字记述。作为服务于西方政治霸权的东方学体系的一部分,中国在其中被想象成一个有待被征服的异域世界。这种带有殖民主义色彩的失真话语,也间接渗透到弗洛伊德涉及中国的论述之中。因其独特的犹太人身份,弗氏虽对东方思想表现出一定兴趣,但对泛东方道路持保守态度。他刻意与东方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也没有对中国文明作深入研究。其次,弗氏重视语言的心理载荷,推崇文字考古。在前人古文字学研究的影响下,他认为原始的象形文字蕴含内在的心理规律,并试图借助中文避免语义模糊的内在法则说明梦的心理机制,论证模糊的梦境仍然可被阐释,且具有唯一解。但因其对中文了解有限,这番努力并不成功。第三,弗氏关注古老民族的传统风俗,并将其视作具有普遍心理学意义的文化遗迹。在这一背景下,他将中国女子的缠足风俗解读为阉割情结的替代形式;这一说法看似充满矛盾,实则与其对性别、器官和图腾崇拜的认知一脉相承,也是他从个体心理研究转向社会文化研究的必然结果。总之,弗洛伊德取中国文化为己用,但也因其认知的局限而留下遗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洛伊德 中国 精神分析 东方学
下载PDF
奥地利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实行反俄政策的原因探析
5
作者 赵永伦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27-30,共4页
克里米亚战争是19世纪中期欧洲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奥地利是卷入克里米亚战争的西方列强之一,它之所以在战争中实行反俄政策,其根本原因是俄奥两国的东方政策是对立的。从政治角度讲,奥地利主张保持土耳其的独立,反对俄国瓜分... 克里米亚战争是19世纪中期欧洲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奥地利是卷入克里米亚战争的西方列强之一,它之所以在战争中实行反俄政策,其根本原因是俄奥两国的东方政策是对立的。从政治角度讲,奥地利主张保持土耳其的独立,反对俄国瓜分土耳其;从经济角度讲,奥地利在土耳其拥有巨大的商业利益,反对俄国占领土耳其;在苏利纳航道问题上,奥地利与英国利益一致,从而联合英国反对俄国。如此种种,最终使奥地利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走上了反俄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地利 克里米亚战争 反俄政策
下载PDF
英法对德国的绥靖政策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被引量:2
6
作者 黄玉军 《济宁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124-128,共5页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希特勒上台后,在德国建立了法西斯独裁统治,并不断地对外扩张,致使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为避免影响本国经济以及希望祸水东引,英法等国采取了牺牲小国为代价的绥靖政策,这既助长了德国法西斯...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希特勒上台后,在德国建立了法西斯独裁统治,并不断地对外扩张,致使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为避免影响本国经济以及希望祸水东引,英法等国采取了牺牲小国为代价的绥靖政策,这既助长了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又使英法等国自食其果,遭受重大损失,并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造成了严重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法西斯 对外扩张 英法 绥靖政策
下载PDF
奥地利1867年改革原因探析
7
作者 张玉芬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53-55,共3页
奥地利1867年改革是政治、民族等方面原因综合作用的产物。1848年推翻封建专制政体的革命虽然失败,但革命所引起的政治、社会经济后果为1867年和平转变铺平了道路。在多民族帝国内,一方面民族要求特别是匈牙利民族的分立倾向威胁着帝国... 奥地利1867年改革是政治、民族等方面原因综合作用的产物。1848年推翻封建专制政体的革命虽然失败,但革命所引起的政治、社会经济后果为1867年和平转变铺平了道路。在多民族帝国内,一方面民族要求特别是匈牙利民族的分立倾向威胁着帝国的统治;另一方面,各民族对王朝的温和态度,特别是匈牙利民族的妥协愿望,为实施自上而下的改革留下回旋余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地利 1867年 改革原因
下载PDF
试析奥地利1866年战败原因
8
作者 张玉芬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3年第6期33-35,共3页
奥普争霸是影响德意志统一运动进程的关键因素,在争霸斗争中奥地利最终于1866年战败,主要原因是:奥地利独立的大国政策使其更关心王朝利益,加之帝国重心东移,造成其日益偏离德意志的趋向:奥地利政治、经济上的落后状态使其逐渐丧失在德... 奥普争霸是影响德意志统一运动进程的关键因素,在争霸斗争中奥地利最终于1866年战败,主要原因是:奥地利独立的大国政策使其更关心王朝利益,加之帝国重心东移,造成其日益偏离德意志的趋向:奥地利政治、经济上的落后状态使其逐渐丧失在德意志的优势地位;奥地利外交挫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地利 1866年 战败原因 奥普争霸 大国政策 德意志邦联 外交挫折
下载PDF
浅论1809—1848年梅特涅的均势外交思想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永平 《西部学刊》 2018年第12期66-68,共3页
梅特涅是十九世纪欧洲杰出的外交家,他提出了反对一切民主思想和民族独立,以"正统主义"和大国均势为核心的梅特涅思想。他利用深谋远虑的眼光和纵横捭阖的外交手腕,使自己的均势外交思想得到充分实践,并使奥地利的国际地位不... 梅特涅是十九世纪欧洲杰出的外交家,他提出了反对一切民主思想和民族独立,以"正统主义"和大国均势为核心的梅特涅思想。他利用深谋远虑的眼光和纵横捭阖的外交手腕,使自己的均势外交思想得到充分实践,并使奥地利的国际地位不断恢复和提高。他在从政期间使欧洲五大国保持势力均衡、相互牵制的均势局面。梅特涅的外交思想对当时的奥地利乃至欧洲大陆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特涅 正统主义 大国均势
下载PDF
析奥地利文艺复兴后期的文化
10
作者 彭振文 胡海华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321-322,共2页
文艺复兴后期,奥地利在文化上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与当时欧洲其他国家相比,其特征表现为:教育在宗教纷争之下艰难前行,人文科学大家云集,建筑风格、工艺美术、宫廷音乐独领风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关键词 奥地利 文艺复兴后期 文化
下载PDF
奥地利问题与三十年代的意德关系
11
作者 杨和平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5期28-33,共6页
奥地利问题是三十年代意德关系的晴雨表。三十年代早期,意大利的对德政策应该说处在一个比较高的格调上,但1934年陶尔斐斯事件后,意德关系降到了“最低点”。埃塞俄比亚战争后,意大利事实上放弃了奥地利,意德结成“罗马—柏林... 奥地利问题是三十年代意德关系的晴雨表。三十年代早期,意大利的对德政策应该说处在一个比较高的格调上,但1934年陶尔斐斯事件后,意德关系降到了“最低点”。埃塞俄比亚战争后,意大利事实上放弃了奥地利,意德结成“罗马—柏林轴心”。但尽管有此轴心,三十年代后期的意德关系,仍然因为墨索里尼对奥地利问题极不情愿的无可奈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地利 墨索里尼 希特勒 意德关系
下载PDF
希特勒为何屠杀犹太人
12
作者 傅万臣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1996年第11期34-34,共1页
希特勒为何屠杀犹太人傅万臣希特勒是德国法西斯组织纳粹党的头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元凶,大肆屠杀犹太人的罪魁祸首。希特勒上台后,疯狂地进行反犹反共,对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有五百多万犹太人惨遭纳... 希特勒为何屠杀犹太人傅万臣希特勒是德国法西斯组织纳粹党的头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元凶,大肆屠杀犹太人的罪魁祸首。希特勒上台后,疯狂地进行反犹反共,对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有五百多万犹太人惨遭纳粹杀害。希特勒为什么大反犹太人、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特勒 马克思主义 犹太人 犹太民族 雅利安人 德国法西斯 侵略战争 民族沙文主义 种族优越论 共产主义
原文传递
奥地利帝国晚期的官僚体系改革与国家认同塑造——评《多民族国家的锻造:从启蒙到“一战”时期奥地利帝国的国家构建》
13
作者 王子夔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0-214,222,共5页
美国圣母大学约翰·德克新著《多民族国家的锻造:从启蒙到"一战"时期奥地利帝国的国家构建》对传统上认为奥地利帝国被改造为奥匈帝国后,陷入国内矛盾无所作为的观点提出修正。指出奥地利帝国在1780年之后,通过一系列的改... 美国圣母大学约翰·德克新著《多民族国家的锻造:从启蒙到"一战"时期奥地利帝国的国家构建》对传统上认为奥地利帝国被改造为奥匈帝国后,陷入国内矛盾无所作为的观点提出修正。指出奥地利帝国在1780年之后,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尤其是官僚体系的现代化,尝试从多民族帝国转型为现代国家,塑造超越民族主义的国家认同,并取得一定的成效,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在世界范围内民族主义浪潮的冲击下帝国解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地利 国家构建 官僚体系 现代化
原文传递
马雅岭:茜茜公主永远的心痛
14
作者 常晖 《译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6-19,共4页
1889年1月30日,奥匈帝国31岁的皇太子鲁道夫,茜茜公主和弗朗茨·约瑟夫皇帝的独子,在位于维也纳西南郊的马雅岭自杀身亡。同赴黄泉的,还有他年仅17岁的小情人玛丽·维切拉。鲁道夫自杀后,奥匈帝国皇室旋即将所有关键文件销毁,... 1889年1月30日,奥匈帝国31岁的皇太子鲁道夫,茜茜公主和弗朗茨·约瑟夫皇帝的独子,在位于维也纳西南郊的马雅岭自杀身亡。同赴黄泉的,还有他年仅17岁的小情人玛丽·维切拉。鲁道夫自杀后,奥匈帝国皇室旋即将所有关键文件销毁,并勒令所有相关人员一律三缄其口,不得对此事件提供任何信息,作任何表示或评判。此事遂成百年悬案。马雅岭的呼唤125年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麦尔 鲁道夫 玛丽 小情人 弗朗茨 瑟夫 自杀身亡 父子俩 哈布斯堡王朝 不得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