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推拿电针联合自拟腰痹逐瘀止痛汤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8
1
作者 吴以诚 胡吴斌 +1 位作者 陈亚锋 石海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825-828,共4页
目的:研究推拿电针联合自拟腰痹逐瘀止痛汤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7年3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诊治的82例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照随机数表法分成对... 目的:研究推拿电针联合自拟腰痹逐瘀止痛汤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7年3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诊治的82例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照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推拿、电针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推拿、电针联合自拟腰痹逐瘀止痛汤治疗,持续治疗2周。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腰椎功能、生活质量变化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 56%(40/41),高于对照组的82. 93%(3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两组腰椎功能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腰椎功能JO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身体健康、精神健康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推拿、电针联合自拟腰痹逐瘀止痛汤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能有效减轻机体疼痛,改善腰椎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 电针 自拟腰痹逐瘀止痛汤 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生活质量
下载PDF
MIS-TLIF与PLIF治疗单节段低度退行性腰椎滑脱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7
2
作者 郭跃跃 郑潮顺 +2 位作者 何旭辉 林懿辉 陈彬勇 《广东医学》 CAS 2021年第7期858-861,共4页
目的比较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和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单节段Ⅰ~Ⅱ度退变性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 目的比较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和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单节段Ⅰ~Ⅱ度退变性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56例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其中经MIS-TLIF治疗28例(MIS-TLIF组),PLIF治疗28例(PLIF组),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后住院时间、椎体融合率和滑脱回复率。结果MIS-TLIF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1、6个月VAS、ODI优于PLIF组(P<0.05),PLIF组手术时间较短,术后滑脱回复率优于MIS-TLIF组(P<0.05)。两组术后1年VAS、ODI、椎间融合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S-TLIF组发生2例置钉位置不佳,PLIF组1例硬膜囊破裂、1例术后短期感觉障碍,两组均未发生节段错误、手术部位感染、内固定松脱等并发症。结论MIS-TLIF组较对照组围手术期疗效更佳,术后短期疗效优于对照组,中期疗效相仿,对术后患者快速康复有明显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 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 退行性腰椎滑脱 低度滑脱 短中期疗效
下载PDF
中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及成骨分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潘慧欣 崔元璐 《天津中医药》 CAS 2018年第10期794-797,共4页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不仅具有强大的自我更新能力、多向分化潜能,还兼具低免疫原性及归巢能力,是骨及软骨组织工程中理想的种子细胞。目前,诱导BMSCs分化的细胞因子由于价格昂贵和安全性问题而无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研究表明...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不仅具有强大的自我更新能力、多向分化潜能,还兼具低免疫原性及归巢能力,是骨及软骨组织工程中理想的种子细胞。目前,诱导BMSCs分化的细胞因子由于价格昂贵和安全性问题而无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研究表明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可诱导BMSCs分化,具有与细胞因子类似的生理活性。文章旨在对中药诱导BMSCs成软骨及成骨分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骨科疾病的防治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软骨分化 成骨分化
下载PDF
重视高度发育不良性腰椎滑脱的矢状位平衡及重建问题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危石 郭新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76-678,共3页
高度发育不良性腰椎滑脱(high dysplastic developmental spondylolisthesis,HDDS)临床较少见,多发生于青少年及儿童,以明显的腰骶部发育不良及后凸畸形为主要表现,且多为重度滑脱(滑脱程度≥50%)[1]。HDDS患者因腰骶部后凸明显,常导致... 高度发育不良性腰椎滑脱(high dysplastic developmental spondylolisthesis,HDDS)临床较少见,多发生于青少年及儿童,以明显的腰骶部发育不良及后凸畸形为主要表现,且多为重度滑脱(滑脱程度≥50%)[1]。HDDS患者因腰骶部后凸明显,常导致矢状位参数异常甚至脊柱失平衡。以往临床医生对此病的关注点多在于如何通过手术将椎体前滑移进行安全地复位和融合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医生 HDD 发育不良
下载PDF
后凸型低度退变性腰椎滑脱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特点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周庆双 陈曦 +7 位作者 孙旭 徐亮 杜长志 王牧一 杨柏 朱泽章 王斌 邱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31-436,共6页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滑脱节段呈后凸形态对滑移参数和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165例Ⅰ~Ⅱ度L4/5退变性滑脱患者,其中男29例,女136例,年龄42~72岁(平均54.3±11.9岁)...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滑脱节段呈后凸形态对滑移参数和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165例Ⅰ~Ⅱ度L4/5退变性滑脱患者,其中男29例,女136例,年龄42~72岁(平均54.3±11.9岁)。根据站立位全脊柱侧位X线片滑脱节段椎间隙的形态将患者分为后凸型滑脱组和非后凸型滑脱组。测量的滑脱参数包括滑脱率、滑脱角、前/后椎间隙高度及滑脱节段滑脱率、滑脱角活动度;矢状面参数包括骨盆入射角、骨盆倾斜角、骶骨倾斜角、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矢状面垂直距离;同时通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患者生活质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之间影像学和生活质量评估指标的差异。结果:21(12.7%)例为后凸型滑脱,其年龄显著高于非后凸型滑脱组(60.7±13.6vs53.4±11.9,P<0.05)。后凸型滑脱组滑脱角明显低于非后凸型滑脱组(-3.2°±2.4°vs 7.3°±4.3°,P<0.001),而滑脱率明显高于非后凸型滑脱组[(22.4±4.4)%vs (18.9±3.8)%,P<0.001]。后凸型滑脱组前方椎间隙高度显著低于非后凸型滑脱组(P<0.001),而后方椎间隙高度显著高于非后凸型滑脱组(P<0.01)。后凸型滑脱组滑脱节段滑脱率和滑脱角活动度均显著高于非后凸型滑脱组(P<0.001)。后凸型滑脱组骨盆倾斜角和矢状面垂直距离明显高于非后凸型滑脱组(P<0.01),而骶骨倾斜角和腰椎前凸角明显低于非后凸型滑脱组(P<0.05)。两组之间骨盆入射角和胸椎后凸角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后凸型滑脱组骨盆入射角-腰椎前凸角显著高于非后凸型滑脱组(P<0.001)。后凸型滑脱组VAS腰痛、腿痛评分和ODI显著高于非后凸型滑脱组(P<0.05)。结论:L4/5退变性滑脱患者中约12.7%的患者为后凸型滑脱,较非后凸型滑脱患者表现出更为明显的腰椎前凸角丢失、骨盆后旋和躯干前倾,并导致生活质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滑脱 椎间隙高度 滑脱角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周学龙治疗肘外侧软组织痛经验总结 被引量:3
6
作者 任世定 王明杰 +1 位作者 周学龙 孙利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731-1733,共3页
介绍周学龙教授治疗肘外侧软组织痛的临床经验。周周学龙教授结合自身30余年的临床经验归纳肘外侧软组织痛总的病因是“力学平衡”失调,并认为“动力失衡在先,静力失衡在后”,其病理因素是黏连、挛缩、疤痕等。治疗上提出恢复肘关节生... 介绍周学龙教授治疗肘外侧软组织痛的临床经验。周周学龙教授结合自身30余年的临床经验归纳肘外侧软组织痛总的病因是“力学平衡”失调,并认为“动力失衡在先,静力失衡在后”,其病理因素是黏连、挛缩、疤痕等。治疗上提出恢复肘关节生物力学平衡是治疗本病的关键所在,同时强调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并基于中医经筋理论,从整体观念出发,将针刀神经触激术、浮针扫散法及西医“微创松解术”有机结合,创立“一松二扫三触激”法治疗该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外侧软组织痛 针刀疗法 经验总结
下载PDF
高三尖杉酯碱对大鼠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粘连的影响
7
作者 孙斌磊 戴纪杭 +2 位作者 孙钰 颜连启 王静成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54-458,共5页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不同浓度高三尖杉酯碱(homoharringtonine,HHT)对L1椎板切除术后大鼠硬膜外瘢痕粘连的预防效果。方法:将36只成年雄性SD大鼠,2月龄,体重279.42±32.58g(260~320g),随机分成A组(HHT 0.2mg/ml组)、B组(HHT 0.1mg/ml...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不同浓度高三尖杉酯碱(homoharringtonine,HHT)对L1椎板切除术后大鼠硬膜外瘢痕粘连的预防效果。方法:将36只成年雄性SD大鼠,2月龄,体重279.42±32.58g(260~320g),随机分成A组(HHT 0.2mg/ml组)、B组(HHT 0.1mg/ml组)、C组(生理盐水组)。制作L1椎板切除术模型,显露硬脊膜,C组生理盐水冲洗后直接逐层闭合切口,A、B组分别用浸泡有不同浓度HHT的棉垫放入骨缺损区5min,生理盐水冲洗后再逐层闭合切口。术后1个月时,行大体标本及组织病理学(HE染色)观察硬膜外瘢痕粘连情况,并使用Image Pro Plus软件进行成纤维细胞计数以及胶原光密度值分析。结果:A组无明显粘连,B组存在轻度粘连,C组形成紧密的硬膜外瘢痕粘连。A组硬膜外瘢痕中胶原光密度值(0.063±0.014)及成纤维细胞计数(8.43±2.52个)较C组(0.186±0.005和22.47±2.37个)明显降低,且优于B组(0.126±0.017和14.60±1.67个)(P<0.05)。结论:局部应用高三尖杉酯碱对预防硬膜外粘连有效,可减少椎板切除术后瘢痕形成。且局部应用0.2mg/ml的高三尖杉酯碱防粘连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板切除术 大鼠 高三尖杉酯碱 硬膜外粘连 安全性
下载PDF
C型臂X线机引导下腰椎间盘阻滞术的学习曲线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科 吴卉乔 +3 位作者 王建喜 石长贵 刘洋 袁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6-62,共7页
目的:分析C型臂X线机引导下腰椎间盘阻滞术的学习曲线,并比较L2~L5与L5/S1椎间隙学习曲线的不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在2017年10月~2019年12月分别由2名主治医师连续完成的C型臂X线机透视下的单间隙腰椎间盘阻滞术的腰痛患者的手术信息... 目的:分析C型臂X线机引导下腰椎间盘阻滞术的学习曲线,并比较L2~L5与L5/S1椎间隙学习曲线的不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在2017年10月~2019年12月分别由2名主治医师连续完成的C型臂X线机透视下的单间隙腰椎间盘阻滞术的腰痛患者的手术信息,基于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两大评估脊柱微创手术操作的重要指标分别绘制学习曲线,并使用学习曲线累积求和法(learning curve cumulative summation,LCCUSUM)基于预定的手术成功标准进行分析处理。手术成功的标准定为:在L2~L5椎间隙手术时间不超过20min,L5/S1椎间隙不超过25min;透视次数分别在L2~L5椎间隙不超过5次,L5/S1椎间隙不超过7次。同时比较掌握腰椎间盘阻滞术在L2~L5与L5/S1椎间隙及不同学习阶段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后VAS改善率、术中神经根刺激症状发生次数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腰椎间盘阻滞术在L2~L5与L5/S1组相比,其手术时间(17.9±3.7min vs 24.1±3.8min)、术中透视次数(5.0±1.5次vs 6.0±1.6次)及术中神经根刺激症状发生次数(3.2±1.5次vs 4.1±1.6次)均明显减少(P<0.05)。在L2~L5组,通过LC-CUSUM分析的学习提高阶段、学习掌控阶段,其手术时间(19.2±4.2min vs 16.0±1.6min)、术中透视(5.5±1.8次vs 4.4±0.7次)及术中神经根刺激症状发生次数(4.1±1.2次vs 1.9±1.0次)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在L5/S1组,前后两个学习阶段其手术时间(25.3±4.0min vs 21.7±1.8min)、术中透视(6.4±1.7次vs 5.1±0.8次)及术中神经根刺激症状发生次数(4.9±1.3次vs 2.6±1.2次)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但是VAS改善率在L2~L5与L5/S1组[(63.5±9.5)%vs (64.5±8.5)%,P=0.52]及各组相应前后两个学习阶段相比[L2~L5:(63.8±8.9)%vs (62.6±10.5)%,P=0.65;L5/S1:(64.0±9.7)%vs (64.8±5.5)%,P=0.7]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通过基于手术操作时间和术中透视次数的LCCUSUM精确分析,C型臂X线机透视下的腰椎间盘阻滞术在L2~L5椎间隙熟练掌握通常需要33~36例,在L5/S1椎间隙由于其解剖的相对复杂性则需要40~44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痛 腰椎间盘阻滞术 学习曲线
下载PDF
终结或是未来: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再思考 被引量:1
9
作者 袁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60-1061,共2页
2005年1月我们曾发表述评《融合还是置换:对颈椎植骨融合术的再认识》[1],一晃至今已经15年了。这15年是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artificial cervical disc replacement,ACDR)在我国发展至关重要的历史时期,其经历了由逐渐开展、推广普及、... 2005年1月我们曾发表述评《融合还是置换:对颈椎植骨融合术的再认识》[1],一晃至今已经15年了。这15年是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artificial cervical disc replacement,ACDR)在我国发展至关重要的历史时期,其经历了由逐渐开展、推广普及、蓬勃发展再到当前进入临床应用低谷期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低谷期 artificial
下载PDF
左环指末节离断伤后腹腔大量出血死亡1例
10
作者 刘东璞 卢凤美 +2 位作者 姚海涛 盛延良 赵志龙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1年第5期97-97,共1页
1病例资料死者,女,42岁。于2011年1月12日以“左环指末节离断伤”人某市煤炭总医院骨外科住院手术治疗,2011年1月22日夜患者因左下腹疼痛,经会诊后转入普外科,2011年1月23日患者突然出现血压下降,意识不清。经抢救无效于2011年1月... 1病例资料死者,女,42岁。于2011年1月12日以“左环指末节离断伤”人某市煤炭总医院骨外科住院手术治疗,2011年1月22日夜患者因左下腹疼痛,经会诊后转入普外科,2011年1月23日患者突然出现血压下降,意识不清。经抢救无效于2011年1月23El7时死亡(家属否认既往病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环指末节 腹腔大量出血 死亡
下载PDF
CT与MRI检查在腰椎退行性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1
作者 仵志强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0年第2期180-182,共3页
目的对CT与MRI检查在腰椎退行性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50例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患者,均行CT与MRI检查,并对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观察。结果相对于CT而言,在椎间盘突出时硬膜囊分界清晰... 目的对CT与MRI检查在腰椎退行性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50例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患者,均行CT与MRI检查,并对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观察。结果相对于CT而言,在椎间盘突出时硬膜囊分界清晰率、椎间盘狭窄以及椎间盘突出方面MRI具有明显的优势,且在统计学上两者的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但是相对于MRI而言,在纤维环与髓核钙化率以及椎间盘积气率方面CT具有明显的优势,且在统计学上两者的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临床诊断中CT与MRI都有着较好的应用价值,只是这两种诊断方法都有着各自的优势,为了提高临床诊断的正确率,可以将两者进行联合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检查 MRI检查 腰椎间盘 退行性变
下载PDF
片状超声骨刀头在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2
作者 邓哲 吴建明 +2 位作者 邹明 周志化 梁大宝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0年第5期480-482,共3页
目的探讨片状超声骨刀头在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9-06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的58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25例术中使用片状超声骨刀头(观察... 目的探讨片状超声骨刀头在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9-06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的58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25例术中使用片状超声骨刀头(观察组),33例术中未使用超声骨刀(对照组),比较2组术中开槽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48 h引流量以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结果5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3个月。观察组出现5例脑脊液漏,5例轴性症状,对照组出现4例脑脊液漏,7例轴性症状,5例共6个门轴断裂,对症治疗后治愈,未出现切口感染,内置物松动,C5神经根麻痹等并发症。观察组开槽时间较对照组少,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术后48 h引流量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术中应用片状超声骨刀头可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门轴断裂几率,安全性高,手术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单开门微型钛板内固定术 片状超声骨刀头 咬骨钳
原文传递
牛膝多糖对老年骨质疏松大鼠模型骨代谢及生物力学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6
13
作者 郎小琴 高越 +2 位作者 周叶 陈美红 徐楚韵 《中华全科医学》 2019年第4期547-550,589,共5页
目的探讨牛膝多糖对老年骨质疏松大鼠模型骨代谢及生物力学特征的影响。方法将120只10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除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均以双侧卵巢摘除术制备骨质疏松模型。术后饲养3个月,低、中、高剂量组以100、200、400 mg/(kg·... 目的探讨牛膝多糖对老年骨质疏松大鼠模型骨代谢及生物力学特征的影响。方法将120只10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除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均以双侧卵巢摘除术制备骨质疏松模型。术后饲养3个月,低、中、高剂量组以100、200、400 mg/(kg·d)的牛膝多糖灌胃。采用ELISA实验测腹腔静脉血骨钙素(OC)、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PACP5b)、Ⅰ型胶原交联N-末端肽(NTX)与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水平;WB实验测定股骨与胫骨骨髓组织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RANK配体(RANK ligand,RANKL)及骨保护素(OPG)表达;液压伺服材料试验机测定椎体及股骨的最大应力和断裂吸收能量。结果与对照组、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血清OC和BAP含量,骨髓组织OPG和RANK表达降低,血清TPACP5b、NTX、CTX含量,骨髓组织RANKL表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血清OC和BAP含量,骨髓组织OPG和RANK表达依次升高,血清TPACP5b、NTX、CTX含量,骨髓组织RANKL表达依次降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椎体和双侧股骨的最大应力及断裂吸收能量明显降低;与模型组相比,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的最大应力及断裂吸收能量依次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牛膝多糖能够改善老年骨质疏松大鼠的骨代谢,提高骨密度和骨抗压能力,在抗骨质疏松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膝多糖 骨质疏松 骨代谢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阿仑膦酸钠联合替勃龙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段晓杰 王文正 +2 位作者 张会明 张慧明 张志超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0年第3期288-289,共2页
目的探讨阿仑膦酸钠联合替勃龙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5-12诊治的30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150例采用阿仑膦酸钠联合替勃龙治疗(观察组),150采用阿仑膦酸钠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 目的探讨阿仑膦酸钠联合替勃龙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5-12诊治的30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150例采用阿仑膦酸钠联合替勃龙治疗(观察组),150采用阿仑膦酸钠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末次随访时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2个月股骨颈骨密度、骨碱性磷酸酶(BALP)、羟基末端肽(CTX)、钙调节激素25(OH)D3。结果 30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4.34(3~21)个月。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较对照组少,末次随访时观察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6个月、12个月观察组股骨颈骨密度、BALP、CTX、25(OH)D3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阿仑膦酸钠联合替勃龙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可提高骨密度,改善骨代谢,临床疗效满意,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仑膦酸钠 替勃龙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原文传递
退行性脊柱侧凸的Lenke-Silva分型及手术方法的选择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继福 崔文波 +1 位作者 万乾 刘宇涛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1年第9期917-919,共3页
目的探讨退行性脊柱侧凸的Lenke-Silva分型及其指导临床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9-07诊治的35例退行性脊柱侧凸,损伤按Lenke-Silva分型:Ⅰ型2例,Ⅱ型10例,Ⅲ型11例,Ⅳ型7例,Ⅴ型3例,Ⅵ型2例。Ⅰ型只需要进行减压处理;... 目的探讨退行性脊柱侧凸的Lenke-Silva分型及其指导临床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9-07诊治的35例退行性脊柱侧凸,损伤按Lenke-Silva分型:Ⅰ型2例,Ⅱ型10例,Ⅲ型11例,Ⅳ型7例,Ⅴ型3例,Ⅵ型2例。Ⅰ型只需要进行减压处理;Ⅱ~Ⅳ型需要行减压联合短节段固定,矫正冠状面侧凸及腰椎后凸畸形;Ⅴ型与Ⅵ型需要行减压联合长节段固定,矫正矢状面及冠状面的失衡,必要时需截骨矫形。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ODI指数、伤椎Cobb角、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与LL的差值。结果 3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1例出现脑脊液漏,1例出现肺部感染,1例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均经对症治疗后治愈。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ODI指数、伤椎Cobb角、PT、PI与LL差值较术前减小,LL较术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enke-Silva分型指导退行性脊柱侧凸的治疗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此分型可信度高,重复性好,临床实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脊柱侧凸 Lenke-Silva分型 脊柱-骨盆参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