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性炭-微波辐射法去除苯酚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吴慧英 施周 +2 位作者 陈积义 马燕娜 童丽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7-71,共5页
通过微波辐射前后水样的紫外分光扫描分析,以及微波辐射后水样中的苯酚浓度和COD浓度之间线性相关性分析表明,活性炭-微波辐射强化除酚效率的主要机理是微波使反应体系温度升高导致的活性炭加速吸附作用,而不是微波诱导催化氧化作用。... 通过微波辐射前后水样的紫外分光扫描分析,以及微波辐射后水样中的苯酚浓度和COD浓度之间线性相关性分析表明,活性炭-微波辐射强化除酚效率的主要机理是微波使反应体系温度升高导致的活性炭加速吸附作用,而不是微波诱导催化氧化作用。通过对微波辐射前后活性炭的SEM扫描电镜分析说明,活性炭在微波场中由于"微域爆炸"导致其表面及内部孔隙结构的变化,吸附性能得到改善,是强化苯酚去除的另一原因。研究还表明,在较短的作用时间内,活性炭-微波辐射法的除酚效率高于常温吸附,但低于沸腾条件下的高温吸附。活性炭-微波辐射去除苯酚的规律遵循其吸附特性,温度越高,吸附反应速度越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微波辐射 苯酚 加速吸附 微域爆炸
下载PDF
水解酸化-接触氧化-混凝沉淀法处理漂染废水 被引量:4
2
作者 吴根义 刘桂初 杨仁斌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7-89,共3页
针对漂染废水色度高、可生化性差的特点,工程上采用水解酸化—接触氧化—混凝沉淀的处理工艺。运行结果表明,经上述工艺处理后的出水CODCr、BOD5、色度、SS、pH等指标均能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
关键词 漂洗废水 水解酸化 接触氧化 混凝沉淀
下载PDF
污泥肥料施用量对大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包双翔 刘颖慧 +1 位作者 杨明蕾 姜娜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93-93,共1页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污水处理量明显增加,导致大量剩余污泥需要处理。传统的污泥处理方法包括焚烧、填埋、堆肥等。焚烧投资规模大;填埋占地面积大,对渗滤液处理较为困难,处理不当还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堆肥是目前很有前...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污水处理量明显增加,导致大量剩余污泥需要处理。传统的污泥处理方法包括焚烧、填埋、堆肥等。焚烧投资规模大;填埋占地面积大,对渗滤液处理较为困难,处理不当还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堆肥是目前很有前景的方法,但存在产品成本高、销路不畅等缺点。因此,亟需寻求一种对污泥处理效果好,且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的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污泥 肥料施用量 大豆生长 产量 城市污水处理 污泥处理 二次污染 渗滤液处理
下载PDF
水环境监测结果的审核重点与审核方法 被引量:2
4
作者 王锐刚 《电力科技与环保》 2012年第1期58-59,共2页
环境水质监测分析过程中水质指标多,监测数据多,数据的审核工作比较复杂。数据审核是水质分析工作质量保证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整个质量保证体系中有效的控制手段。主要从理论上分析环境监测中水质指标之间的关系,为水质监测人员监测和数... 环境水质监测分析过程中水质指标多,监测数据多,数据的审核工作比较复杂。数据审核是水质分析工作质量保证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整个质量保证体系中有效的控制手段。主要从理论上分析环境监测中水质指标之间的关系,为水质监测人员监测和数据审核提供参考,从而提高数据质量,为环境水质管理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监测 数据审核 水质指标
下载PDF
大孔树脂对柠檬黄吸附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崔巍 孙越 +2 位作者 魏改霞 尚秀芳 康晓鹍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08年第9期75-78,共4页
用三种大孔树脂NDA-7、NDA-99和ND-900作为吸附剂,对水溶液中柠檬黄进行吸附,探讨了温度、盐含量和pH值对不同类型树脂吸附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三种树脂对柠檬黄的吸附均符合Freun-dlich公式,在相同温度下,三种树脂对柠檬黄的吸... 用三种大孔树脂NDA-7、NDA-99和ND-900作为吸附剂,对水溶液中柠檬黄进行吸附,探讨了温度、盐含量和pH值对不同类型树脂吸附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三种树脂对柠檬黄的吸附均符合Freun-dlich公式,在相同温度下,三种树脂对柠檬黄的吸附量大小顺序为ND-900>NDA-99>NDA-7;降温和减小溶液初始pH值均有利于三种树脂对柠檬黄的吸附;盐分对三种树脂的吸附效果均有严重的负效应,但是随着盐含量的增加,三种树脂对柠檬黄的吸附曲线又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黄 吸附 大孔树脂
下载PDF
城市污水处理厂含铝污泥回流除磷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宋冬 刘珊 +1 位作者 何义亮 刘宪武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301-2304,共4页
以含铝污泥为例,分析了含铝污泥除磷的机理和影响因素,在含铝污泥除磷可能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污水处理厂含铝污泥回流除磷的建议,并分析了污泥回流的可行性,通过对含铝污泥的再利用来解决化学除磷药剂和化学污泥处理的高费用问题。
关键词 含铝污泥 回流
下载PDF
磁核制备条件对TiO_2/Al_2O_3-Fe_3O_4光催化磁流体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顾庆芳 任学昌 +1 位作者 肖举强 魏雪芬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6-50,共5页
采用低温水热法制备了TiO_2/Al_2O_3-Fe_3O_4光催化磁流体(TAF),考察了制备载体Al_2O_3-Fe_3O_4条件对所制备的TAF理化性质和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表征分析;以初始质量浓度为25 mg/L的苯酚溶液为模拟污染物,对其进行光催化降解以... 采用低温水热法制备了TiO_2/Al_2O_3-Fe_3O_4光催化磁流体(TAF),考察了制备载体Al_2O_3-Fe_3O_4条件对所制备的TAF理化性质和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表征分析;以初始质量浓度为25 mg/L的苯酚溶液为模拟污染物,对其进行光催化降解以考察其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当Al_2O_3-Fe_3O_4载体的制备条件,原料Al_2O_3、Fe_3O_4的摩尔比4:1,p H为7,焙烧温度400℃,保温时间60 min,同时添加20 m L 0.1 mol/L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时,所得TAF具有最佳的光催化效率。当光催化反应时间为120 min时,TAF以Ti O_2计的质量浓度为1 g/L时,苯酚的降解率达到81.2%;并具有良好的磁回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Al2O3-Fe3O4光催化磁流体 TIO2 AL2O3 FE3O4 磁核制备条件
下载PDF
微波技术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马清花 柴涛 《山东化工》 CAS 2005年第3期26-28,共3页
对当前微波辐射技术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和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着重介绍了微波加热原理与特点及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讨论了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展望了微波技术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微波 水处理 活性炭吸附法 微波消解
下载PDF
煤粉锅炉污泥掺烧技术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魏林清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08年第8期9-12,共4页
为有效处理处置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减少污泥堆放贮存对环境的二次污染,将经过干化的城市污泥作为低热值燃料和原煤进行掺配,通过火力发电厂煤粉锅炉进行高温燃烧的实际掺烧试验,总结出不同热值的原煤和干化后不同含水率的城市污泥... 为有效处理处置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减少污泥堆放贮存对环境的二次污染,将经过干化的城市污泥作为低热值燃料和原煤进行掺配,通过火力发电厂煤粉锅炉进行高温燃烧的实际掺烧试验,总结出不同热值的原煤和干化后不同含水率的城市污泥进行燃烧的合理掺配比例以及掺烧技术对发电设备不同系统的影响。为城市污泥资源化处理探索出一条可行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掺烧 技术 试验 资源化应用
下载PDF
五氯酚的γ射线辐照分解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薛军 王建龙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483-1486,共4页
为研究水溶液中五氯酚的γ辐照降解效果,该文测定了辐照前后的五氯酚、氯离子浓度以及生物毒性的变化情况,考察了五氯酚初始浓度对其辐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γ辐照可有效降解水溶液中的五氯酚,降解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五氯酚... 为研究水溶液中五氯酚的γ辐照降解效果,该文测定了辐照前后的五氯酚、氯离子浓度以及生物毒性的变化情况,考察了五氯酚初始浓度对其辐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γ辐照可有效降解水溶液中的五氯酚,降解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五氯酚初始浓度为25、50mg.L-1,辐照剂量在4、6kGy时,其去除率可达100%。辐照可明显降低五氯酚溶液的生物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照分解 五氯酚 脱氯 动力学
原文传递
聚离子液体修饰荷电超滤复合膜的构建及其抗污染性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孙凯祥 杜春慧 +2 位作者 李静 吴春金 朱娇红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34-841,共8页
以氯化-1-烯丙基-3-乙烯基咪唑离子液体为反应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通过自由基聚合先合成聚离子液体预聚物,并将其与聚偏氟乙烯(PVDF)、聚乙二醇(PEG)进一步共混反应,以制备聚离子液体/PVDF共混铸膜液.然后将该铸膜液在聚丙... 以氯化-1-烯丙基-3-乙烯基咪唑离子液体为反应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通过自由基聚合先合成聚离子液体预聚物,并将其与聚偏氟乙烯(PVDF)、聚乙二醇(PEG)进一步共混反应,以制备聚离子液体/PVDF共混铸膜液.然后将该铸膜液在聚丙烯(PP)微孔膜表面进行涂覆成膜,以制备具有互穿网络结构的聚离子液体/PVDF荷电复合膜.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Zeta电位计等对复合膜表面的化学结构、形貌及荷电性能等进行分析,并采用水通量测定仪对复合膜的纯水通量及蛋白质和染料的分离性能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复合膜表面具有较好的荷电性能,且随聚离子液体的加入可以有效提高膜的亲水性和抗污染性,复合膜M2的纯水通量可达到101.7 L·m-2·h-1,该膜对溶菌酶和染料罗丹明6G的截留率分别为88.0%和94.1%,该分离膜经清水反冲洗后通量恢复率分别达到72.5%和9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离子液体 聚偏氟乙烯 荷电复合膜 亲水性 抗污染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