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2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布什政府对韩国反美主义的认识与应对——基于美国解密档案的解读
1
作者 詹德斌 梁志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8-117,共10页
上世纪80年代的韩国是全球最反美的国家之一。美国解密档案显示,里根政府总体上对韩国的反美主义采取置若罔闻的态度,但继任的布什政府则不一样。由于布什一上台就计划访问韩国,所以如何应对反美主义一开始就进入了决策视野。美国在详... 上世纪80年代的韩国是全球最反美的国家之一。美国解密档案显示,里根政府总体上对韩国的反美主义采取置若罔闻的态度,但继任的布什政府则不一样。由于布什一上台就计划访问韩国,所以如何应对反美主义一开始就进入了决策视野。美国在详细分析韩国反美主义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趋势后,采取了一些针对性措施,包括公开阐明美国与光州事件无关,降低美国在韩国公众视野中的存在感,修改《驻韩美军地位协定》,移交韩军平时作战控制权,满足韩国虚荣心等。美国的举措在一段时间内和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韩国人的反美情绪,但显然未能从根本上化解这一问题。因为美国对韩国反美主义产生根源的认识并不深刻,也不愿公开承认反美主义主要是美国造成的,所以采取的政策措施不够彻底。这导致潜伏的反美情绪遇到适合的气候和土壤时又会重新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 反美主义 美韩同盟 布什政府 光州事件
下载PDF
人道主义援助与冷战——1980年代美国应对埃塞俄比亚饥荒的历史考察
2
作者 姬庆红 王延庆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101,共11页
冷战期间,人道主义援助是美国对外政策的重要工具之一。由于连年旱灾、落后的农业生产力、社会体制现代化程度不足和长期内战等原因,埃塞俄比亚在1980年代前期发生了大范围的饥荒。最初,里根政府拒绝提供人道主义救助,以促使门格斯图政... 冷战期间,人道主义援助是美国对外政策的重要工具之一。由于连年旱灾、落后的农业生产力、社会体制现代化程度不足和长期内战等原因,埃塞俄比亚在1980年代前期发生了大范围的饥荒。最初,里根政府拒绝提供人道主义救助,以促使门格斯图政权倒台,后因国内政治和社会压力而成为最大的粮食捐助国,但其反共产主义的本质贯彻始终。苏联因经济低迷和粮食增产停顿,对埃塞俄比亚的人道主义援助则较少;以交通工具和医护人员为主,却被广为宣传。里根政府高估了其大规模救助对门格斯图政府消解西方意识形态抗拒力的作用,而门格斯图则在获得国际人道主义援助的同时,维持了政权稳定及其与苏联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道主义 冷战 美国 埃塞俄比亚 饥荒
下载PDF
从“后种族社会”论的由来看美国社会的分裂
3
作者 王心扬 《史学集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59,共11页
种族歧视是美国历史上一个不可抹去的污点。然而,随着奥巴马在2008年当选总统,美国社会上出现了一股“后种族社会”论的思潮。“后种族社会”论的源头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联邦政府推出了《平权法案》,旨在改善少数族裔在就业和... 种族歧视是美国历史上一个不可抹去的污点。然而,随着奥巴马在2008年当选总统,美国社会上出现了一股“后种族社会”论的思潮。“后种族社会”论的源头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联邦政府推出了《平权法案》,旨在改善少数族裔在就业和教育方面处于劣势的状况。而白人群体则宣称,针对少数族裔整体的歧视已经被铲除,升学和就业需靠自身努力,而不应该依赖政府的政策。虽然否定美国依然存在种族歧视的观点有明显缺陷,但诸多白人仍坚持这一看法,因为其有助于推翻《平权法案》。同时,强调种族歧视依然存在并以此来支持《平权法案》的阵营,也不会从自己的立场后退。上述现象反映了美国社会在种族问题上难以弥合的分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族歧视 平权法案 招生配额制 后种族社会
下载PDF
冷战语境中的1961年美国黑人自由乘车运动及其影响
4
作者 谢国荣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1-145,215,216,共17页
1960年,肯尼迪在总统大选中的一系列民权改革承诺、大量非洲国家的独立以及入座运动的成功,刺激了美国民权运动直接行动的发展。1961年春,争取种族平等大会的领导人詹姆斯·法默发起自由乘车运动。与之前的民权斗争不同,自由乘车运... 1960年,肯尼迪在总统大选中的一系列民权改革承诺、大量非洲国家的独立以及入座运动的成功,刺激了美国民权运动直接行动的发展。1961年春,争取种族平等大会的领导人詹姆斯·法默发起自由乘车运动。与之前的民权斗争不同,自由乘车运动招募富有牺牲精神的志愿者,深入美国南部腹地州,挑战州际交通中的种族隔离。该运动利用冷战的国际语境,在美国种族隔离最严重的地区造成一种危机四伏的局面,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自由乘车运动的开展,恰逢肯尼迪总统第一次出国访问,将与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会谈之际,这迫使极为重视冷战外交的肯尼迪政府不得不回应美国黑人的民权诉求,废除州际交通中的种族隔离。自由乘车运动表明,在冷战中制造民权危机,不仅能在种族隔离严重的南部腹地州获胜,还可以迫使美国政府把民权改革放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这对民权运动的参与者来说是一种巨大的鼓舞,并推动民权斗争进一步激进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战 自由乘车运动 争取种族平等大会 直接行动 危机局面
下载PDF
后冷战时期美国全球化话语的建构
5
作者 伊丹丹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41-49,共9页
全球化话语是指在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参与主体根据自身利益诉求、目的、价值理念等制定的一系列有关全球化的话语理念。处于现代世界体系中心的美国作为后冷战时期全球化实践的优先参与者及主要受益者,其全球化话语极易成为强势话语,... 全球化话语是指在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参与主体根据自身利益诉求、目的、价值理念等制定的一系列有关全球化的话语理念。处于现代世界体系中心的美国作为后冷战时期全球化实践的优先参与者及主要受益者,其全球化话语极易成为强势话语,影响全球化的形式和方向。克林顿、小布什、奥巴马、特朗普和拜登政府任期内,国际、国内局势的变化使美国全球化话语经历了建构、发展、解构、重构等几个历史时期,新自由主义、市场全球主义等意识形态贯穿其中。从话语角度对冷战后的全球化实践展开研究,有助对其形成更科学、理性的判断,进而对当前美国采取的逆全球化政策形成更清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话语 美国 全球化
下载PDF
“意识形态”虚名下的利益考量——美国对阿拉伯民族主义政策的缘起
6
作者 哈冠群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50-61,共12页
20世纪50年代,阿拉伯民族主义浪潮席卷整个中东地区。为维护自身在中东地区的核心利益,美国艾森豪威尔政府的中东政策经历重要转变。执政初期,艾森豪威尔将阿拉伯民族主义划分为“良善”与“激进”两股势力,企图改变阿拉伯民族主义内部... 20世纪50年代,阿拉伯民族主义浪潮席卷整个中东地区。为维护自身在中东地区的核心利益,美国艾森豪威尔政府的中东政策经历重要转变。执政初期,艾森豪威尔将阿拉伯民族主义划分为“良善”与“激进”两股势力,企图改变阿拉伯民族主义内部的力量对比,削弱“激进”阿拉伯民族主义的政治倾向,然而这种“蓄意引导”的策略并未实现艾森豪威尔政府的预期目标,反而在阿拉伯世界引发大规模的民族主义浪潮。考虑到苏联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逐渐加强,美国改变对“激进”民族主义的敌对态度,并试图联合纳赛尔共同对抗活跃于中东地区的共产主义者。主导艾森豪威尔时期美国对阿拉伯民族主义政策的原因与美国对中东战略之根源类似,与意识形态即宗教、共产主义或民族主义价值观无关,其确立与调整的根基在于美国称霸世界的国家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中东政策 阿拉伯民族主义 艾森豪威尔
下载PDF
冷战视野下1960年美国黑人入座运动及其影响
7
作者 谢国荣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55,179,共17页
1960年,非洲掀起民族独立浪潮,17个国家摆脱了白人的殖民统治,而自诩为“自由世界领袖”的美国,在废除种族隔离上却步履蹒跚。这种强烈的反差刺激美国黑人创新斗争方式。1960年,4名黑人大学生在北卡罗来纳州格林斯博罗市发起入座运动,... 1960年,非洲掀起民族独立浪潮,17个国家摆脱了白人的殖民统治,而自诩为“自由世界领袖”的美国,在废除种族隔离上却步履蹒跚。这种强烈的反差刺激美国黑人创新斗争方式。1960年,4名黑人大学生在北卡罗来纳州格林斯博罗市发起入座运动,抵制午餐柜台的种族隔离。该运动迅速发展到其他南部州,把斗争目标扩大到所有的公共场所。其发展规模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席卷城市之多、涉及领域之广,远超之前的民权斗争。入座运动吸引了广大黑人和白人大学生,他们取代职业民权活动家,成为民权运动的主要参与者,并把被捕入狱的斗争经历看作是一种荣誉。入座运动推动民权运动从法庭斗争转向大规模非暴力直接行动。它重塑了民权运动,标志着民权运动高潮的到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座抗议 冷战 非洲民族独立浪潮 直接行动 民权运动
下载PDF
冷战时期科学家组织如何影响美国核政策——以宜居世界委员会为中心的讨论
8
作者 史宏飞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6-167,共12页
冷战时期,科学家组织曾对美国核政策形成产生多方面的影响。由著名科学家利奥·西拉德创建的宜居世界委员会,通过募集捐款,支持与宜居世界委员会观点一致的人参与议员席位竞选,从而影响美国国会有关核政策议题的走向。在美国朝野关... 冷战时期,科学家组织曾对美国核政策形成产生多方面的影响。由著名科学家利奥·西拉德创建的宜居世界委员会,通过募集捐款,支持与宜居世界委员会观点一致的人参与议员席位竞选,从而影响美国国会有关核政策议题的走向。在美国朝野关于“多边核力量”的讨论中,宜居世界委员会的观点很有代表性,也成为美国终止“多边核力量”的因素之一。虽然该组织在成立初期受到美国冷战政治气氛的制约,但仍然发展为对美国核政策相关议题具有影响力的特殊政治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奥·西拉德 宜居世界委员会 多边核力量 冷战政治
下载PDF
1963年伯明翰运动与肯尼迪政府民权法案的出台
9
作者 谢国荣 《史学集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6-144,共19页
自1960年入座运动开展以来,美国民权运动在直接行动阶段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但这种非暴力斗争在奥尔巴尼运动中却遭到重大挫败。为避免重蹈覆辙并防止民权运动进入“冷却期”,马丁·路德·金和南方基督教领导大会周密筹划,特... 自1960年入座运动开展以来,美国民权运动在直接行动阶段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但这种非暴力斗争在奥尔巴尼运动中却遭到重大挫败。为避免重蹈覆辙并防止民权运动进入“冷却期”,马丁·路德·金和南方基督教领导大会周密筹划,特意选择在种族隔离十分严重且容易激起种族暴力的伯明翰市开展民权运动。金不仅公开发表《伯明翰狱中来信》,而且把黑人学童带到民权运动的现场。伯明翰运动促使美国民权运动走向激进化。伯明翰警察局长康纳下令用高压水龙头和警犬对付非暴力的示威民众,甚至连黑人学童亦不例外。这一幕给美国的国家形象、声誉和外交造成巨大伤害,威胁到美国在冷战中对20世纪60年代大量新兴的非洲独立国家的争夺。伯明翰运动唤起了美国社会具有同情心和正义感的白人民众的支持,而且迫使肯尼迪政府从冷战成败的高度出台了民权法案。美国民权运动由此进入民权立法的黄金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暴力斗争 伯明翰运动 《伯明翰狱中来信》 冷战 民权法案
下载PDF
美国的南亚“流亡藏人”政策及其行动研究(1959—1963)
10
作者 高大为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9-118,共10页
1959年3月,以十四世达赖为首的西藏封建上层发动叛乱并逃往印度。随后,美国政府对随十四世达赖流亡南亚的藏人群体展开行动,“美国西藏难民紧急委员会”等一批美国民间组织充当美国政府的“马前卒”,对“流亡藏人”实施含有政治目的的... 1959年3月,以十四世达赖为首的西藏封建上层发动叛乱并逃往印度。随后,美国政府对随十四世达赖流亡南亚的藏人群体展开行动,“美国西藏难民紧急委员会”等一批美国民间组织充当美国政府的“马前卒”,对“流亡藏人”实施含有政治目的的“援助”。与此同时,美国开动宣传机器,利用“流亡藏人”特殊身份在国际上制造反华舆论。为扩大“流亡藏人”在西方的影响,美国还支持欧洲国家接纳“流亡藏人”学生,试图以此吸引西方国家对“西藏问题”的关注,并以所谓“人权”问题攻击中国西藏政策。总体而言,美国的南亚“流亡藏人”政策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是冷战时期美国对华遏制政策的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流亡藏人” 印度 尼泊尔
下载PDF
假日市场:美国中心城市复兴的可行路径
11
作者 周淼淼 《世界历史评论》 2024年第3期259-273,M0008,共16页
20世纪70年代,假日市场的兴起成为美国城市发展和复兴的重要趋势。通过重塑中心城市的历史建筑,创造吸引人的城市景观,这些市场吸引了游客和居民,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和社会活力的恢复。波士顿法尼尔市场的开发及兴衰,反映了假日市场成功... 20世纪70年代,假日市场的兴起成为美国城市发展和复兴的重要趋势。通过重塑中心城市的历史建筑,创造吸引人的城市景观,这些市场吸引了游客和居民,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和社会活力的恢复。波士顿法尼尔市场的开发及兴衰,反映了假日市场成功的原因及其对城市复兴的意义。随着经济结构去工业化和空间结构大都市化的双重转型,中心城市的功能也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拆除—重建”的城市更新方式已无法满足后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生成于工业时代的市中心,其成功复兴的主要路径在于与后工业经济步调保持一致。这意味着城市需要关注创新和创意产业的发展、保护历史建筑、创造吸引人的城市景观,并引入多样化的商业和文化活动,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日市场 中心城市复兴 法尼尔市场 波士顿
下载PDF
跨学科视域下的情报学与冷战史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白建才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5-55,共11页
情报学是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情报活动是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一项重要活动。二战后持续40多年的东西方冷战事实上也是一场情报大战,斗争双方美、英、苏等国纷纷增设、完善情报机构,提升情报活动手段,竭力开展隐蔽行动等情报活动,对冷战的... 情报学是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情报活动是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一项重要活动。二战后持续40多年的东西方冷战事实上也是一场情报大战,斗争双方美、英、苏等国纷纷增设、完善情报机构,提升情报活动手段,竭力开展隐蔽行动等情报活动,对冷战的进程和结局产生深刻影响。当今世界局势更为复杂,情报活动依然是各国维护国家利益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将情报学与冷战史相结合,开展跨学科研究,必将会产生1+1>2的效果,产出更多有价值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报学 情报活动 隐蔽行动 冷战史研究 跨学科研究
下载PDF
农复会早期土地改革经验与美国冷战土改政策关系研究——兼论对1950年代中国台湾土地改革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程朝云 《台湾历史研究》 2023年第4期29-51,共23页
根据1948年援华法案成立的特殊美援机构农复会,在其成立之初,由于自身的“技术路线”属性,加上同期美援政策的影响,并未在土改方面有任何实际行动。1949年初,受美国对华政策调整和中外舆论影响,农复会开始将土改的重要性提到所有工作之... 根据1948年援华法案成立的特殊美援机构农复会,在其成立之初,由于自身的“技术路线”属性,加上同期美援政策的影响,并未在土改方面有任何实际行动。1949年初,受美国对华政策调整和中外舆论影响,农复会开始将土改的重要性提到所有工作之首。南京解放后,农复会为配合美国新出台的“第四点计划”,有意将自己打造为美国农业援外的“典范”,于是选择从易于推行的减租入手,在尚处于国民党控制下的四川等地推行大规模的减租计划。中国内地工作结束后,农复会一方面通过对早期工作经验和援外模式的总结,成为美国在东南亚实施“第四点计划”的重要参考模式。另一方面,通过美国土改问题专家雷正琪,农复会的早期土改经验与美国针对第三世界的土改政策联系起来。特别是还在继续进行的中国台湾土改,不仅为政策形成提供了经验价值,更成为政策出台后最有希望成功推进的案例。美国、农复会以及国民党当局都有意将中国台湾土改打造成亚洲土改的“模范生”。通过考察农复会早期与美国外交政策、特别是“第四点计划”的互动,以及迁台后中国台湾土改与美国土改政策的互动,可以发现中国台湾土改与美国的外交政策之间存在非常复杂的互动关系,既有对中国台湾土改的研究或许低估了美国因素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复会 土地改革 美国土改政策 美援 冷战
下载PDF
美国撤离部分驻韩美军决策研究(1969—1971)
14
作者 邓峰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2-92,193,194,共13页
尼克松政府撤离部分驻韩美军,是其全球缓和大战略的需要。为此,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出台NSSM 27文件,研究从韩国撤军的可行性。由于需要和盟友韩国磋商,加之美国军方的反对以及需要说服国会批准对韩援助,美国迟迟未就撤军问题做出决策。... 尼克松政府撤离部分驻韩美军,是其全球缓和大战略的需要。为此,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出台NSSM 27文件,研究从韩国撤军的可行性。由于需要和盟友韩国磋商,加之美国军方的反对以及需要说服国会批准对韩援助,美国迟迟未就撤军问题做出决策。但随着美韩各自国内情况的变化,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加快了决策步伐,其下属项目分析智囊部为尼克松政府的最终决策提供了建设性的意见,并拟订了具有决策性质的NSDM 48文件。尽管韩国强烈反对,但它根本无法改变尼克松政府调整对朝鲜半岛政策的决心。部分驻韩美军的撤走,对1970年代初朝鲜半岛局势大幅度缓和产生了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克松政府 驻韩美军 撤军 NSSM 27 NSDM 48
下载PDF
二战后美国对法德萨尔问题的政策考察(1945—1954)
15
作者 梁军 王卫杰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3-131,共9页
从二战结束到冷战早期,美国的萨尔政策几度嬗变,从起初有保留地支持法国扩大对萨尔的控制权,到试图在成立联邦德国政府问题上与法国做交易,同时兼顾解决萨尔与联邦德国加入欧洲委员会问题,再到反对将萨尔自治与批准建立欧洲防务集团挂... 从二战结束到冷战早期,美国的萨尔政策几度嬗变,从起初有保留地支持法国扩大对萨尔的控制权,到试图在成立联邦德国政府问题上与法国做交易,同时兼顾解决萨尔与联邦德国加入欧洲委员会问题,再到反对将萨尔自治与批准建立欧洲防务集团挂钩。最终,美国通过改造西方阵营安全结构,对西欧承担更多军事义务,促成法德以建设性方式处理萨尔问题。此举化解了法国战后初期的安全困境,为重新武装德国扫清重大障碍,并对战后欧洲国际关系发展产生了错综复杂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萨尔问题 法国 联邦德国
下载PDF
凭海制陆:美国印度洋战略的起源(1963—1966)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欣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4-133,共10页
从美国印度洋战略的起源来看,国际格局和亚太地缘形势的演变在其中发挥着深刻的作用。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军方提出“战略岛屿概念”并试图循着这一思路在印度洋构建起可靠的战略支点,但美国高层未能形成共识。中印边境战争及其结果... 从美国印度洋战略的起源来看,国际格局和亚太地缘形势的演变在其中发挥着深刻的作用。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军方提出“战略岛屿概念”并试图循着这一思路在印度洋构建起可靠的战略支点,但美国高层未能形成共识。中印边境战争及其结果强化了美国的“中国威胁”认知,其间美国又因在印度洋缺乏可靠军事存在而在对印度提供军事援助时颇感压力。在原有的南亚政策难以为继后,为遏制社会主义国家对南亚的渗透和保障自身地缘战略地位,美国决定在印度洋建立起实质性且具威慑力的军事存在。在1963年至1966年,美国筹划并实施印度洋航母特遣队计划,于1964年4月派遣“协和中队”首次巡航印度洋;同时启动印度洋战略岛屿开发计划,于1965年、1966年相继取得关键进展。总之,1963年至1966年是美国印度洋战略的奠基时期,印度洋航母特遣队计划和印度洋战略岛屿开发计划是其核心内容,一体两面。美国自此逐步进入全面战略布局印度洋的新阶段,印度洋渐从美国全球战略的边缘移向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印度洋战略 印度洋航母特遣队 印度洋战略岛屿开发计划
下载PDF
控制权之争:中程弹道导弹部署与美法关系(1957—1959)
17
作者 窦云婷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8-55,共8页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美国考虑在欧亚盟国部署中程弹道导弹。“大规模报复”战略的局限性,美国在洲际弹道导弹上的落后以及法国等西欧盟国对美国“核保护伞”的质疑,是美国在海外部署中程弹道导弹的主要原因。美法围绕中程弹道导弹部署...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美国考虑在欧亚盟国部署中程弹道导弹。“大规模报复”战略的局限性,美国在洲际弹道导弹上的落后以及法国等西欧盟国对美国“核保护伞”的质疑,是美国在海外部署中程弹道导弹的主要原因。美法围绕中程弹道导弹部署的讨论历时两年多,法国的国家控制权和美国的北约控制权之争贯穿始终。美法两国基于不同的安全认知与战略目标,在核武器的使用、控制以及北约改组等方面的矛盾不可调和,美国在法国部署中程弹道导弹的行动最终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法关系 核武器 中程弹道导弹 艾森豪威尔 戴高乐
下载PDF
尼克松政府对印度开发核武器的认知与应对
18
作者 柏友春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1-38,共8页
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面临的严峻形势,以及“尼克松主义”的出台,使得尼克松政府对印度核问题的重视程度相当有限。除对印度的核能力与意图不断进行情报评估之外,尼克松政府在该问题上所采取的重要实质性行动仅是于1970年11... 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面临的严峻形势,以及“尼克松主义”的出台,使得尼克松政府对印度核问题的重视程度相当有限。除对印度的核能力与意图不断进行情报评估之外,尼克松政府在该问题上所采取的重要实质性行动仅是于1970年11月向印度政府提出书面警告,而缺乏后续措施。而且,由于尼克松政府给与印度核问题的情报优先级别不足,因此美国始终未能发现印度决定实施核试验的确凿证据。第156号国家安全研究备忘录的制定与搁置则显著表明,尼克松政府仍认为维持良好的美印关系的重要性远大于阻止印度发展核武器,因此不愿采取措施影响两国关系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克松政府 印度 核武器 美印关系
下载PDF
美国学界的环境正义运动研究:缘起、发展及特点
19
作者 刘鹏娇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96-103,共8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环境正义运动的兴起发展和环境史研究范式的文化转向,美国学界开始从种族、阶级等角度重新思考环境问题,考察少数族裔和低收入群体主导的环境正义运动,研究范围涉及运动起源、环保理念变化、环境影响以及底层白人...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环境正义运动的兴起发展和环境史研究范式的文化转向,美国学界开始从种族、阶级等角度重新思考环境问题,考察少数族裔和低收入群体主导的环境正义运动,研究范围涉及运动起源、环保理念变化、环境影响以及底层白人、黑人、印第安人、拉美裔等主导的标志性环境正义事件等。环境种族歧视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但将环境问题完全种族化失之偏颇,学界开始呼吁更具包容性的环境正义解决之道。与传统的环境史相比,美国学界的环境正义运动研究起步较晚、发展迅速,种族色彩突出、跨学科特点鲜明,注重与社会史融合,为全球环境正义问题提供了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学界 环境正义运动 环境种族歧视 文化转向
下载PDF
20世纪60年代美国同性恋运动兴起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12
20
作者 赵庆寺 王启华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9-44,共6页
美国社会对待游离于文化主流之外的同性恋亚文化 ,经历了从迫害、漠视到宽容的漫长历程。同性恋运动也经历了从沉默、妥协到现身、抗议的发展轨迹。美国同性恋运动的文化特征和历史经历根植于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之中 ,在客观条件和主观... 美国社会对待游离于文化主流之外的同性恋亚文化 ,经历了从迫害、漠视到宽容的漫长历程。同性恋运动也经历了从沉默、妥协到现身、抗议的发展轨迹。美国同性恋运动的文化特征和历史经历根植于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之中 ,在客观条件和主观选择的双重影响下表现出妥协与反抗的双重性和矛盾性。美国同性恋运动的发展是 2 0世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性恋 亚文化 身份认同 20世纪60年代 美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