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离散单元法的石峁遗址东门城墙稳定性及加固方法研究
1
作者 秦立科 韦坤 +5 位作者 王磊 庞磊 王霁竹 毛迪 李婉茹 陈立杰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2,共12页
石峁遗址外城东门城墙出现了严重的外倾变形,面临倒塌风险,为对其进行科学保护,进行了城墙稳定性及加固方法的研究。提出风化折减系数表征灰缝的风化程度,利用离散单元法建立城墙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通过强度折减法研究在风化作用下城... 石峁遗址外城东门城墙出现了严重的外倾变形,面临倒塌风险,为对其进行科学保护,进行了城墙稳定性及加固方法的研究。提出风化折减系数表征灰缝的风化程度,利用离散单元法建立城墙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通过强度折减法研究在风化作用下城墙的变形及稳定性,通过反演分析法确定城墙的风化程度和灰缝的力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灰缝强度降低是城墙变形失稳的主要原因;在土压力作用下,城墙破坏呈滑移-倾覆模式;城墙目前处于欠稳定状态,风化系数为0.45~0.48,灰缝强度粘聚力和内摩擦角分别为21 kPa和14°。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灰缝灌浆和外侧支撑两种加固方法并进行了比选,最终加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研究结果可为石峁城墙的后续的加固保护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峁遗址 城墙 离散元法 强度折减法 稳定性 风化
下载PDF
电磁法在三星堆遗址祭祀区中的探索与应用
2
作者 白铁勇 王占魁 +1 位作者 冉宏林 雷雨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4-88,共5页
自2019年12月,三星堆遗址启动全面的勘探工作,相继在祭祀区新发现6座祭祀坑,为制定科学的考古发掘及文物保护预案,需在考古发掘之前对地下文物有一定的了解。根据一号、二号坑出土物情况,以金属埋藏物为探测对象,使用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自2019年12月,三星堆遗址启动全面的勘探工作,相继在祭祀区新发现6座祭祀坑,为制定科学的考古发掘及文物保护预案,需在考古发掘之前对地下文物有一定的了解。根据一号、二号坑出土物情况,以金属埋藏物为探测对象,使用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中的电磁法先期通过实验获取经验值,然后再对祭祀区进行详细探测,并与实际发掘结果比对,说明电磁法对青铜器探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可为前期考古发掘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星堆遗址 祭祀区 青铜器 电磁法
下载PDF
2023年度福建海坛海峡海域水下考古区域调查发现与研究
3
作者 刘秋城 《福建文博》 2024年第2期5-19,共15页
2023年4月至7月,福建省考古研究院联合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对海坛海峡南部区域及周边线索海域开展水下考古区域调查。通过海岛调查,基本厘清塘屿岛、东甲岛等岛礁之开发和历史人文发展脉络;通过潜水探摸,确认6处水下文化遗存并收获... 2023年4月至7月,福建省考古研究院联合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对海坛海峡南部区域及周边线索海域开展水下考古区域调查。通过海岛调查,基本厘清塘屿岛、东甲岛等岛礁之开发和历史人文发展脉络;通过潜水探摸,确认6处水下文化遗存并收获大量瓷器标本,进一步摸清了海坛海峡南部区域海洋文化遗产资源家底,为研究海外交通史、贸易史、瓷器的贸易与输出提供了新的研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坛海峡 水下考古 沉船 出水瓷器
下载PDF
汉阳陵K21号外藏坑裂隙调查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秦立科 王琦 +3 位作者 段晓彤 郭斌 庞磊 白延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7-146,共10页
汉阳陵博物馆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是我国也是全世界首座全封闭地下博物馆,其外藏坑的裂隙病害发育,严重危及坑壁和坑底文物安全,迫切需要保护和加固。以往对露天和半封闭环境下遗址病害及防治研究居多,而对全封闭环境下的研究鲜有报道。... 汉阳陵博物馆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是我国也是全世界首座全封闭地下博物馆,其外藏坑的裂隙病害发育,严重危及坑壁和坑底文物安全,迫切需要保护和加固。以往对露天和半封闭环境下遗址病害及防治研究居多,而对全封闭环境下的研究鲜有报道。以汉阳陵K21号外藏坑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现场调查确定裂隙数量和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研究裂隙产生的原因并进行分类,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坑壁稳定性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K21号外藏坑共53条裂隙,主要分布于南、北侧地表和坑壁,地表纵向裂隙为卸荷裂隙,地表横向裂隙为干缩裂隙,坑壁裂隙主要为构造裂隙;纵向卸荷裂隙是坑壁稳定性降低的主要原因,无论是地震、人为荷载还是裂隙进一步发育都将导致坑壁发生失稳。建议采用锚杆对坑壁进行加固,通过施加预应力对卸荷裂隙进行复位和预紧。该研究对馆藏遗址裂隙病害调查与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阳陵 外藏坑 卸荷 干缩开裂 稳定性
下载PDF
东方缂丝与西方缂毛的起源时序与成因探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胡霄睿 孙丰鑫 《服装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229-234,共6页
以“通经断纬”为主要特征的缂织技法在纺织文明史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其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发展出风格鲜明的西方缂毛与东方缂丝。从缂织物的考古实物及相关的文献史料出发,分别梳理缂毛与缂丝的起源;通过归纳演绎的论证方式,分... 以“通经断纬”为主要特征的缂织技法在纺织文明史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其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发展出风格鲜明的西方缂毛与东方缂丝。从缂织物的考古实物及相关的文献史料出发,分别梳理缂毛与缂丝的起源;通过归纳演绎的论证方式,分别从羊毛与蚕丝的材料性能及其与缂织工艺的适配性、东西方早期织机类型与织造工艺发展路径的差异、东西方文化中对传统织锦装饰主题与图案选择的不同等理论层面,探讨东方缂丝起源时间晚于西方缂毛的主要原因及影响因素,进一步印证了目前学界对于两者起源时序的认知。分析认为:随着东西方纺织技术的交流,以及桑蚕技术的普及与生产范围的扩大,在中国古西域地区产生了缂毛启发缂丝的源头,继而中国缂丝在千百年来工匠们生产创作的积累中不断精进,无论在技术上还是艺术上都攀至另一座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缂织 缂丝 缂毛 纺织文明 起源
下载PDF
梁思永与中国田野考古学
6
作者 李鹏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270-276,共7页
作为中国第一位接受过考古学专业训练的考古学家,梁思永立足于本国的田野考古实践,探索了本土化的田野考古方法,并取得了以后冈三叠层为代表的开创性学术成果。同时他还在田野考古工作中,改进和创制了若干田野考古工作制度,并为考古资... 作为中国第一位接受过考古学专业训练的考古学家,梁思永立足于本国的田野考古实践,探索了本土化的田野考古方法,并取得了以后冈三叠层为代表的开创性学术成果。同时他还在田野考古工作中,改进和创制了若干田野考古工作制度,并为考古资料的整理与发掘报告的编写工作,贡献了科学方法与经典范例。从史语所考古组到中科院考古所,他的工作始终围绕着田野考古与人才培养而展开。他为中国田野考古学的创立、传承与发展,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思永 田野考古学 后冈三叠层 考古工作制度 考古发掘报告
下载PDF
大型沉船考古资产整理的探索--以“南海Ⅰ号”沉船为例
7
作者 肖达顺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23年第2期18-27,共10页
“南海Ⅰ号”沉船船舱内的船货清理完成后,将面临沉船本体及巨量文物标本的考古整理、发表以及为日后保护和展示工作。然而,从水下考古发现、发掘工作到整体打捞,再到博物馆内全面保护发掘,“南海Ⅰ号”发现、发掘历程之复杂、工作之繁... “南海Ⅰ号”沉船船舱内的船货清理完成后,将面临沉船本体及巨量文物标本的考古整理、发表以及为日后保护和展示工作。然而,从水下考古发现、发掘工作到整体打捞,再到博物馆内全面保护发掘,“南海Ⅰ号”发现、发掘历程之复杂、工作之繁杂、涉及合作单位之多,是国内外其他考古项目不可比拟的。因此,像“南海Ⅰ号”这样大型的沉船考古项目,巨量的文化遗产,在其全面保护发掘工作进入最后阶段之时所面临的全面系统考古资产的整理亟待认真思考和准备。文章引入“考古资产”概念,以“南海Ⅰ号”沉船为例,对这种整体打捞到博物馆内、按陆地田野考古工作方法系统发掘的大型沉船考古资产整理进行粗浅的探索,以期为日后相关文化遗产保护及利用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Ⅰ号” 沉船考古 考古资产 考古整理
下载PDF
周口店第一地点第4-5层脉石英原料产地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锋 王春雪 +3 位作者 刘德成 张晓凌 张双权 高星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00-908,共9页
文章从考古学角度对遗址周围潜在原料产地进行调查,并以遗址出土文化遗物最为丰富的第4~5层为例对其原料采集策略进行初步分析。调查显示,遗址以北、周口河两岸的石炭-二叠系地层和花岗岩侵入体中多有石英脉出露,而遗址以南多为灰岩、... 文章从考古学角度对遗址周围潜在原料产地进行调查,并以遗址出土文化遗物最为丰富的第4~5层为例对其原料采集策略进行初步分析。调查显示,遗址以北、周口河两岸的石炭-二叠系地层和花岗岩侵入体中多有石英脉出露,而遗址以南多为灰岩、白云岩山地,少见石英脉出露。遗址第4~5层石制品的原料分析显示,距今30万年左右的"北京人"既从河流砾石层也从岩脉露头或风化处采集脉石英进行石器生产;古人类可能对不同类型脉石英采取多种开发策略;对石英脉的利用具有一定的技术组织性,表现出一副多样的原料开发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口店第一地点 4~5层 脉石英 原料开发方略 技术组织性
下载PDF
高光谱遥感考古探索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谭克龙 万余庆 +1 位作者 杨一德 段清波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37-440,共4页
高光谱遥感与以往遥感技术相比,具有图谱合一的特征和从可见光到热红外的一系列波段,是一种综合性的遥感技术手段.文物遗存在地面的信息一般比较微弱,高光谱遥感具有识别微弱信息和定量探测的优势,但高光谱遥感目前在考古中却未得到有... 高光谱遥感与以往遥感技术相比,具有图谱合一的特征和从可见光到热红外的一系列波段,是一种综合性的遥感技术手段.文物遗存在地面的信息一般比较微弱,高光谱遥感具有识别微弱信息和定量探测的优势,但高光谱遥感目前在考古中却未得到有效的应用.本文以秦始皇陵区为研究区,较系统地阐述了高光谱遥感在考古中的创新应用研究,以及所取得的考古成果.表明高光谱遥感技术在考古中的应用有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遥感 遥感考古 秦始皇陵考古
下载PDF
考古地层的三维可视化及应用研究——以成都金沙遗址为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朱利东 阚瑷珂 +5 位作者 王绪本 罗丽萍 罗虹 龚建辉 陈中林 王成善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64-568,共5页
基于IDL语言实现了金沙遗址的考古地层三维模型,并在Microsoft.NET平台上建立了完整的三维可视化系统。运用该系统,实现了地层的断面切割等功能,并结合空间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了地层的空间特征,推断地层的沉积变化过程。研究表明,应用三... 基于IDL语言实现了金沙遗址的考古地层三维模型,并在Microsoft.NET平台上建立了完整的三维可视化系统。运用该系统,实现了地层的断面切割等功能,并结合空间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了地层的空间特征,推断地层的沉积变化过程。研究表明,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可以直观地描述考古地层的内部构造,并获取对地层空间特征的微观性理解,实现定量化的记录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地层 三维可视化 金沙遗址 空间特征
下载PDF
佛教石窟断代方法新进展:如何基于贝叶斯模型(OxCal)和考古信息提高碳十四测年精度 被引量:5
11
作者 郭青林 卢春 +8 位作者 刘睿良 赵燕林 王建军 张小刚 凤飞 理查德·斯达夫 马克波·拉德 杨善龙 苏伯民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8-176,共9页
分布于丝绸之路上的大小佛教石窟为研究佛教的传播以及中西文化交流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然而这些石窟的修建时间在学术界还存在一些争议,要更好地发掘这些石窟背后的发展脉络和价值,就必须建立一套高精度的年代序列。本文以敦煌莫高窟为... 分布于丝绸之路上的大小佛教石窟为研究佛教的传播以及中西文化交流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然而这些石窟的修建时间在学术界还存在一些争议,要更好地发掘这些石窟背后的发展脉络和价值,就必须建立一套高精度的年代序列。本文以敦煌莫高窟为例,将石窟纪年铭文、考古相对年代与大量高精度碳十四数据结合,利用贝叶斯算法,不仅将敦煌莫高窟早期三窟(第268/272/275)的始建年代进一步精确,还更加全面地展现单个石窟(敦煌莫高窟第285窟)的开凿营建史(生命历程)。这一研究方法和思路可以进一步拓展至河西走廊或整个丝绸之路上的石窟群,由此建立的年代序列不仅对研究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有重要意义,还可以为探索丝绸之路上其他文化交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十四测年 贝叶斯算法 敦煌石窟 佛教研究 丝绸之路
下载PDF
利用近景摄影测量进行安丙家族墓文物考古测绘 被引量:19
12
作者 丁军 赵明泽 陈祖军 《工程勘察》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4-56,共3页
本文详细描述了利用近景摄影测绘手段进行安丙家族墓的文物考古测绘过程和技术方法 ,并就近景摄影测量方法和制图方法在文物测绘。
关键词 近景摄影测量 文物考古 摄影测量 文物制图
下载PDF
丹江口库区大土包子旧石器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浩 李超荣 雷蕾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49-356,共8页
大土包子遗址位于汉水上游的丹江口库区。遗址发掘出土标本58件,类型包括石核、石片、断块和工具等。原料主要来自附近河滩砾石,以石英为主,附以石英岩、千枚岩和粗面岩。石核多以砾石面或先前剥片片疤为台面进行单向、多向和向心剥片... 大土包子遗址位于汉水上游的丹江口库区。遗址发掘出土标本58件,类型包括石核、石片、断块和工具等。原料主要来自附近河滩砾石,以石英为主,附以石英岩、千枚岩和粗面岩。石核多以砾石面或先前剥片片疤为台面进行单向、多向和向心剥片。工具包含以砍砸器、手斧为代表的大型工具制作体系,以及以刮削器、凹缺器为代表的小型工具制作体系,两者原料选择不同,前者以千枚岩为原料,后者主要采用石英原料。对比分析显示,大土包子遗址与区域内汉水第三级阶地其他遗址均存在出土石制品数量少、分布密度低的现象,可能指示遗址间的同质性以及古人类高频流动性等信息。这一现象在年代较晚的第二级阶地遗址中仍然存在,这一方面暗示了古人类行为的连续性与稳定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技术革新与行为可塑性的缺乏。该遗址年代初步推断属于中更新世早中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江口库区 大土包子遗址 手斧 适应行为 中更新世
下载PDF
Stability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of the modeled test square for prehistoric earthen sites during excavation period 被引量:3
14
作者 谌文武 戴鹏飞 +3 位作者 张景科 陈鹏飞 郭青林 孙满利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16年第4期464-471,共8页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stability of test square during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 for prehistoric earthen sites in Hangzhou, a modeled test square with 2. 3 min depth, inplane dimensions of 5 min width by 5 m in leng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stability of test square during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 for prehistoric earthen sites in Hangzhou, a modeled test square with 2. 3 min depth, inplane dimensions of 5 min width by 5 m in length, and an archaeological column in the middle was excavated by means of a top-down excavation technique. To investigate the stability performance of the modeled test square and the associated effect on the adjacent area, a real-time comprehensive instrumentation program was conducted during the excavation. Field observations included ground settlements, lateral displacement, pore pressure and underground water level. Monitoring data indicates that the ground settlement induced by dewatering and unloading action basically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distance away from the pit edge, and the lateral displacements at four sides showa nonlinear variation along the depth. The maximum value is far below the acceptable value regulated by the related standard,which validates the stability of the modeled test square during excavation. Variations of pore pressure and water level suggest that long-term stability 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 due to the slowconsolidation of soft soil. Meanwhile, it is proved that the step shape of the wall can resist lateral displacement more effectively than the vertical shape of wall. This case study provides insights into the real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 in Hangzhou, in particular Liangzhu prehistoric earthen si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historic earthen sites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 test square stability monitoring
下载PDF
郑州—洛阳地区史前连续文化聚落的K-means聚类挖掘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毕硕本 闾国年 陈济民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8-51,共4页
利用K-means聚类算法和GIS组件SuperMap Objects,开发了基于连续文化序列的空间数据挖掘系统,运用该系统对郑州—洛阳地区史前3个连续文化时期的聚落进行数据挖掘,提取聚落遗址群的聚类规则。通过对聚类规则的分析可知,在仰韶文化后期... 利用K-means聚类算法和GIS组件SuperMap Objects,开发了基于连续文化序列的空间数据挖掘系统,运用该系统对郑州—洛阳地区史前3个连续文化时期的聚落进行数据挖掘,提取聚落遗址群的聚类规则。通过对聚类规则的分析可知,在仰韶文化后期和龙山文化时期,那些靠近聚落群中心且面积较大的高等级聚落,在位置和交通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具备中心聚落的特点,成为中心聚落的潜力大,有发展成为王都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数据挖掘K-means聚类 聚落考古 连续文化
下载PDF
铅同位素示踪方法应用于考古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41
16
作者 金正耀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48-551,共4页
应用Pb同位素示踪方法对中国青铜时代考古遗址出土青铜器进行研究 ,在商代青铜器中发现很多器物含有十分罕见的高放射成因铅 ;将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出土含高放射成因铅青铜器的这些商代遗址串联起来 ,可以得到一条“青铜之路”
关键词 铅同位素示踪 考古 商代青铜器 高放射成因铅 青铜之路
下载PDF
GIS在考古学的应用现状和前景展望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颖岚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4-97,共4页
GIS技术为考古信息的空间认识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在考古学的应用中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GIS技术在考古工作中的应用,首先是构建于GIS信息处理平台之上的考古空间信息处理系统的完善;其次是应用GIS技术开展基于空间关系的考古信息... GIS技术为考古信息的空间认识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在考古学的应用中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GIS技术在考古工作中的应用,首先是构建于GIS信息处理平台之上的考古空间信息处理系统的完善;其次是应用GIS技术开展基于空间关系的考古信息的整合、分析;第三,是考古空间地理信息的可视化展示和多模式输出。GIS与RS、GPS、WEB、VR等其他相关信息技术的紧密结合,将是GIS在未来考古工作中应用的主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考古 应用现状 前景展望
下载PDF
苏秉琦学术体系的形成和尚待研究证实的两个问题——苏秉琦与中国文明起源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朱乃诚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13,共8页
苏秉琦在1992年9月以后,对燕山南北地区文明发展较早而衰败亦较早的原因、传说的五帝时代事迹的地域与中原地区的古国、对"五胡乱华"的历史意义等问题,又作了进一步的探索;并结合对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 苏秉琦在1992年9月以后,对燕山南北地区文明发展较早而衰败亦较早的原因、传说的五帝时代事迹的地域与中原地区的古国、对"五胡乱华"的历史意义等问题,又作了进一步的探索;并结合对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分析的国家起源的三种模式的思考,于1993年11月形成了中国国家发展模式的三种类型(北方原生型、中原次生型、北方草原续生型)的认识,于1994年1月写成《国家起源与民族文化传统(提纲)》一文,标志着苏秉琦学术体系的形成。其中,红山文化后期进入古国阶段、是否确认良渚文化已进入方国这两个问题尚待研究证实。苏秉琦学术体系的形成,以及围绕这些学术弘论的产生而展开的各种探索与研究过程本身,是1986年以来探索中国文明起源所取得的最重大的学术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秉琦 中国国家起源 五帝时代 红山文化 良渚文化
下载PDF
AutoCAD在考古绘图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9
作者 黄文新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6-96,共11页
AutoCAD在考古绘图中的应用目前还比较少,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化的办公设备不断被考古行业所应用。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不是现代化的办公设备不适应考古工作的需要,而是我们考古工作者在观点上不去接受它。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希望考古界... AutoCAD在考古绘图中的应用目前还比较少,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化的办公设备不断被考古行业所应用。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不是现代化的办公设备不适应考古工作的需要,而是我们考古工作者在观点上不去接受它。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希望考古界的专家学者们接受并认可它,让AutoCAD 在考古绘图中得到推广,并得以发扬光大,让考古行业也能适应时代的潮流,利用一些新的技术来推动考古事业的飞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OCAD 考古方法 绘图技巧 办公设备 推广事业
下载PDF
山西省万荣县寿圣寺塔的多视角影像三维重建 被引量:9
20
作者 刘建国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8-51,共4页
为了制定山西省万荣县寿圣寺塔的保护规划方案,需制作具有真实纹理的三维模型,但砖塔等大型不可移动文物的三维重建难度很大,制作成本一直很高。为此,本研究运用无人机拍摄和地面拍摄多视角影像的技术,制作寿圣寺塔的三维模型,生成各个... 为了制定山西省万荣县寿圣寺塔的保护规划方案,需制作具有真实纹理的三维模型,但砖塔等大型不可移动文物的三维重建难度很大,制作成本一直很高。为此,本研究运用无人机拍摄和地面拍摄多视角影像的技术,制作寿圣寺塔的三维模型,生成各个立面的正射影像图,量算砖塔的高度、宽度等尺寸数据,为这类文物的三维重建提供一种新的技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多视角三维重建 砖塔 三维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