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古博物馆的缘起与演进 被引量:15
1
作者 孔利宁 《文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0-105,共6页
考古博物馆是国际博物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类型,目前在国内的发展还较薄弱。加强考古博物馆相关研究,推进考古博物馆建设,对于丰富国内的博物馆类型,促进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考古博物馆早期发展的历... 考古博物馆是国际博物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类型,目前在国内的发展还较薄弱。加强考古博物馆相关研究,推进考古博物馆建设,对于丰富国内的博物馆类型,促进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考古博物馆早期发展的历史考察,讨论了考古博物馆的起源、定义、特点与分类,分析了考古博物馆在不同历史时期功能与形态的变化,并系统地阐述了遗址博物馆概念的产生与演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博物馆 考古遗址博物馆 遗址博物馆
下载PDF
大美亚细亚——亚洲文明展 被引量:1
2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9年第2期127-127,共1页
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首倡召开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于2019年5月15日在北京举行,聚焦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的主题,传承弘扬亚洲和世界各国璀璨辉煌的文明成果,搭建文明互鉴、共同发展的跨国平台。本次展览是配合亚洲文明对话大会... 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首倡召开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于2019年5月15日在北京举行,聚焦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的主题,传承弘扬亚洲和世界各国璀璨辉煌的文明成果,搭建文明互鉴、共同发展的跨国平台。本次展览是配合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举办的“亚洲文明联展”系列文物展之主展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对话 亚洲 亚细亚 大美 国家主席 文明交流 传承弘扬 习近平
下载PDF
考古博物馆内涵解析与发展定位探讨
3
作者 贺存定 陈雨倩 《文物季刊》 2023年第1期120-128,共9页
考古博物馆脱胎于欧洲文艺复兴时兴起的古物陈列室,并随着近代考古学理论的形成和在博物馆中的应用而初具形态。近年来,我国多地纷纷开始大力筹建考古博物馆,走出了一条不同于欧洲考古博物馆的崛起之路,但相关理论与实践还处于起步探索... 考古博物馆脱胎于欧洲文艺复兴时兴起的古物陈列室,并随着近代考古学理论的形成和在博物馆中的应用而初具形态。近年来,我国多地纷纷开始大力筹建考古博物馆,走出了一条不同于欧洲考古博物馆的崛起之路,但相关理论与实践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本文通过概念内涵解析认为,中国现代考古博物馆主要由专业考古发掘研究机构建设和运营,以考古学理论方法为工作指导,收藏展示考古调查、发掘出土文物及考古工作内容,实现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利用,具有鲜明的考古学科属性和价值导向。考古博物馆未来发展可定位为考古成果收藏保护的专题博物馆,考古学科研究教育的专业博物馆,考古工作宣传普及的行业博物馆,与综合性历史博物馆、考古遗址博物馆及考古与艺术博物馆相区别,走错位化和特色化的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博物馆 背景缘起 内涵解析 发展定位
下载PDF
瞬间与永恒——浅析庞贝出土文物
4
作者 靳挺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59-64,共6页
2018年9月21日,由中国博物馆协会展览交流服务平台等机构组织发起的“瞬间与永恒——庞贝出土文物特展”在天津博物馆开幕,此次展览由天津博物馆携手金沙遗址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盘龙城遗址博物院、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共同主办,展... 2018年9月21日,由中国博物馆协会展览交流服务平台等机构组织发起的“瞬间与永恒——庞贝出土文物特展”在天津博物馆开幕,此次展览由天津博物馆携手金沙遗址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盘龙城遗址博物院、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共同主办,展览会持续到12月14日。展览包括来自意大利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的120件(套)文物精品,它们构成了本次展览的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龙城遗址 庞贝 南越王 出土文物 天津博物馆 秦始皇帝陵 文物精品 博物院
下载PDF
“平山郁夫的丝路世界”在敦煌莫高窟开展
5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第13期154-154,共1页
8月1日,"平山郁夫的丝路世界——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文物展"在甘肃敦煌莫高窟开幕。全国政协常委、甘肃省政协副主席郝远,日本驻华大使横井裕及夫人横井英子,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户思社,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敦煌研... 8月1日,"平山郁夫的丝路世界——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文物展"在甘肃敦煌莫高窟开幕。全国政协常委、甘肃省政协副主席郝远,日本驻华大使横井裕及夫人横井英子,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户思社,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理事长平山廉,甘肃省政府外事办副主任马聪,甘肃省文物局局长马玉萍,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副主任白星伟等参加了开幕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莫高窟 平山郁夫 世界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 全国政协常委 敦煌研究院 丝绸之路 甘肃省
下载PDF
西学东渐——赏析江西省博物馆“英国美术300年”油画展
6
作者 曹珺 彭舟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第9期108-109,共2页
"走向现代——英国美术300年"油画展览于2013年3月在江西省博物馆展出,此次共展出英国300年间的80幅油画珍品。作品所折射出的西方油画艺术技巧的成熟和艺术观念的变化与表达,给观众带来了一场艺术视觉盛宴。文章以此次展览... "走向现代——英国美术300年"油画展览于2013年3月在江西省博物馆展出,此次共展出英国300年间的80幅油画珍品。作品所折射出的西方油画艺术技巧的成熟和艺术观念的变化与表达,给观众带来了一场艺术视觉盛宴。文章以此次展览展出的英国代表性油画作品为例,根据当时英国的环境特点和创作者的创作习惯,对英国18—20世纪油画作品的色彩和创作特色进行了赏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油画 博物馆 展览 赏析
下载PDF
当不朽遇上传奇
7
《中华手工》 2016年第10期18-18,共1页
作为南京博物院有史以来规格最高,同时也是博物馆'文物最珍贵''最有故事'的展览,2016南京博物院年度大展'法老·王:古埃及文明和汉代文明的故事',在精心筹备2年之后,展出了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近百件古... 作为南京博物院有史以来规格最高,同时也是博物馆'文物最珍贵''最有故事'的展览,2016南京博物院年度大展'法老·王:古埃及文明和汉代文明的故事',在精心筹备2年之后,展出了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近百件古埃及精品文物,博物院馆藏的汉代诸侯王陵精美艺术品。在展览上,观众可以看到埃及艳后的真身雕像,还可以看到中国汉代制作的金缕玉衣。现场活动和古埃及的神兽、木乃伊面罩等文创产品,将古代工艺与现代科技完美地融于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家安大略博物馆 文明 故事 民间文学 南京博物院 古埃及 埃及艳后 木乃伊 法老 中国汉代 金缕玉衣 王陵 神兽
下载PDF
文物典藏促进大众交流
8
作者 宋婕 《神州》 2015年第34期34-37,共4页
10月29日,"2015北京·中国文物国际博览会"(简称"文博会")如约而至。本届文博会以"文化引领城市发展典藏促进世界交流"为主题,共设三个会场。主会场设于全国农业展览馆新馆,总面积13000平方米,设置8... 10月29日,"2015北京·中国文物国际博览会"(简称"文博会")如约而至。本届文博会以"文化引领城市发展典藏促进世界交流"为主题,共设三个会场。主会场设于全国农业展览馆新馆,总面积13000平方米,设置8大展区,100余家参展方。现场囊括了各种古董、珍玩、艺术品,并开辟论坛讲座区域,让很多之前只在资料和图册中见到的文物变得可观、可感、可触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农业展览馆 城市发展 文博 如约而至 珐琅彩 实寄封 海外展商 瓷胎画珐琅 主展馆 欧洲贵族
下载PDF
“东方吉金”中韩日古代青铜器展
9
《财富生活》 2022年第17期10-10,共1页
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北京2022年7月26日~10月9日本次展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联合举办,共展出约50件(套)文物,以青铜器为载体,呈现中、韩、日三国的古代历史文化、礼仪文明与科技、艺术成就... 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北京2022年7月26日~10月9日本次展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联合举办,共展出约50件(套)文物,以青铜器为载体,呈现中、韩、日三国的古代历史文化、礼仪文明与科技、艺术成就,促进三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本次展出的中国古代青铜器来自安徽寿县蔡侯墓,包括蔡侯鼎、簋、尊、鉴、缶、方壶、编钟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寿县 国家博物馆 古代青铜器 蔡侯 吉金 方壶 东京国立博物馆 文化交流
下载PDF
“不朽之旅——古埃及人的生命观”特展记
10
作者 刘翠霞 刘建波 田艺菲 《旅游世界》 2019年第7期81-81,共1页
由山东博物馆主办,意大利佛罗伦萨国立考古博物馆协办的《不朽之旅——古埃及人的生命观》特展自2019年3月31日在山东博物馆开展以来,受到了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截至6月上旬,此次展览已吸引了数十万观众前来参观。'接地气'的... 由山东博物馆主办,意大利佛罗伦萨国立考古博物馆协办的《不朽之旅——古埃及人的生命观》特展自2019年3月31日在山东博物馆开展以来,受到了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截至6月上旬,此次展览已吸引了数十万观众前来参观。'接地气'的高规格展览古埃及百姓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木乃伊是通过怎么复杂的过程和技术制作出来的?棺柩上的唯美而独具古埃及风情的绘画又该如何欣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埃及 生命观 “接地气”
下载PDF
“白色金子·东西瓷都——从景德镇到梅森瓷器大展”综述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高丽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第15期130-132,共3页
中国是瓷器的发源地,景德镇更是世界瓷都。瓷器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唐宋以来中国瓷器开始外销,并对当地的日常生活、社会习俗等产生了深远影响。瓷器因其外表美观、实用方便以及巨大的经济价值,从而引发欧洲各地探索、研... 中国是瓷器的发源地,景德镇更是世界瓷都。瓷器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唐宋以来中国瓷器开始外销,并对当地的日常生活、社会习俗等产生了深远影响。瓷器因其外表美观、实用方便以及巨大的经济价值,从而引发欧洲各地探索、研制中国瓷器配方的热潮。直到18世纪初,德国的炼金术师伯特格尔才真正破解了制瓷秘方。1710年梅森瓷器厂设立,梅森小镇因此发展成为欧洲的瓷都。中国瓷器直接影响了欧洲瓷器的产生,其本身也因为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而有了更强的生命力。此次展览选取景德镇为代表的中国瓷器和梅森为代表的欧洲瓷器精品87件/套,再现了中国瓷器对欧洲的影响和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互鉴,并以两个瓷都的对话,印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金子 瓷器 展览
下载PDF
从汉阳陵到海德马克:两个遗址博物馆的社会人类学访谈——张廷皓谈汉阳陵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廷皓 《住区》 2017年第1期100-112,共13页
从2009年至2015年,笔者就"遗址博物馆的中国与挪威案例对比研究"这一博士论文选题,以社会人类学田野工作方法为工具,对在挪威和中国所遴选的两个遗址博物馆案例进行了实地考察。本栏目首批系列文章即有关这一田野调查工作的... 从2009年至2015年,笔者就"遗址博物馆的中国与挪威案例对比研究"这一博士论文选题,以社会人类学田野工作方法为工具,对在挪威和中国所遴选的两个遗址博物馆案例进行了实地考察。本栏目首批系列文章即有关这一田野调查工作的人类学访谈笔记。此项调研工作的重点为采访曾以不同角色参与相关遗址博物馆建筑保护工程项目的专业工作者——包括考古专家、博物馆学专家、博物馆管理者、建筑师,结构工程师、施工监理人员和文物保护官员等——分别代表了参与项目实施的不同组织机构。社会人类学的参与观察(Participa nt Observation)与半结构化访谈(Semi-structured Interview)是开展此项田野工作的主要科研工具。这一社会人类学田野调查访谈主要聚焦于挪威和中国的两个遗址博物馆的三则遗址保护与展示建筑案例——即挪威哈马市(Ha mar)海德马克博物馆(Hedmarksmuseet)的考古遗址博物馆建筑"大哈马谷仓"(Sto rhanarlaven)和哈马大教堂遗址保护厅(Vernebygget over Domkrikeruinene pa Hamar),以及中国西安汉阳陵博物馆的汉阳陵帝陵外藏坑地下遗址保护展示厅。阳陵是西汉王朝第四位皇帝、景帝刘启(公元前188年-前141年)与皇后王氏同茔异穴的合葬陵园,坐落于西安以北泾渭两河交汇的咸阳塬上,在五陵原西汉帝陵群中位居最东。对汉阳陵的考古调查始于20世纪70年代,现已探明的阳陵陵园遗址区包括帝陵陵园、后陵陵园、南北区从葬坑、礼制建筑、陪葬墓园、刑徒墓地以及阳陵邑等组成部分共约20km2。1汉阳陵博物馆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前身是1999年建成的汉阳陵考古陈列馆,是中国2010年首批公布的十二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之一。汉阳陵博物馆帝陵外藏坑保护展示厅在2000年至2006年设计并实施完成。建筑位于阳陵帝陵封土东北侧,靠近帝陵封土,是中国首座对考古遗址实现全封闭保护,并采用国际文物保护先进技术的现代化全地下遗址博物馆。鉴于保护遗址及遗址周边环境真实性与完整性的考虑,博物馆的建筑设计"弃宏大而就无形",采用全地下建设方式,淡化了建筑对遗址环境的干扰,并运用先进科技,将遗址环境与参观环境分离,通过封闭模拟文物埋藏环境为文物保护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是中国同类型考古遗址博物馆中的范例~2。笔者就汉阳陵博物馆帝陵外藏坑保护展示厅这一项目共采访了十位不同领域的相关专家,幸蒙受访人慨允,得以将这些访谈信息采集整理作为基础数据以资进一步学术研究之用。这些访谈对于所聚焦的项目案例,堪为一份珍贵的口述历史记录。读者由此不难勾勒出一幅有关具体案例的全景图像。而多位受访人在访谈中不乏于项目之外对文化遗产保护与遗址博物馆设计实践认知之胜义阐发,相信无论于笔者抑或读者,都既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收获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文化 考古遗址 保护方式 口述历史 社区生活 遗址博物馆 建成环境 社会人类学 历史见证 比较视野
下载PDF
感受亚洲文明的魅力风采
13
作者 喻捷(图) 《今日中国》 2019年第6期8-9,共2页
2019年5月13日至8月11日,'大美亚细亚—亚洲文明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作为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重要文化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主办,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共同承办。本次展览汇集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全... 2019年5月13日至8月11日,'大美亚细亚—亚洲文明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作为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重要文化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主办,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共同承办。本次展览汇集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全部47个国家及希腊、埃及两个文明古国,共400余件组文物。这是中国首次举办、亚洲大家庭共同参与、通力合作的集大成亚洲文明专题展览,是一次文物的盛会、文化的盛会、文明的盛会。该展览旨在通过文化遗产讲述各国文明故事,呈现各国文明之美,为亚洲各国相互交流、展示、沟通、了解搭建重要平台,为中外观众提供精彩的文化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国家博物馆
下载PDF
“注视的”逻辑与“可视的”历史——记“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13-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的跨文化交流”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爽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0-32,共3页
2018年1月26日,“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13-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的跨文化交流”展在湖南省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南湖南省博物馆主办,南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李军教授策划,以别样的展示思路与目光,沿着几个世纪前欧亚大陆间的海陆... 2018年1月26日,“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13-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的跨文化交流”展在湖南省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南湖南省博物馆主办,南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李军教授策划,以别样的展示思路与目光,沿着几个世纪前欧亚大陆间的海陆通道,汇聚来自全球48家博物馆的重要文物,同时在“丝绸之路”与“文艺复兴”诞生之初。追踪东方在世界舞台的每一次现身,首次为国内观众呈现出一幅13-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文化交流的壮丽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交流 16世纪 意大利 中国 故乡 湖南省博物馆 历史 逻辑
原文传递
“真理的力量--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主题展览”开幕
15
作者 周子杰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7-157,共1页
2018年5月5日,由中宣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文联共同主办,中央编译局、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国家博物馆承办的”真理的力量——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主题展览”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出席开幕式。
关键词 马克思 展览 诞辰 纪念 力量 真理 中国美术家协会 中国国家博物馆
原文传递
金色的国家名片——世界金币文化特展
16
《中国钱币》 2024年第5期F0002-F0002,共1页
2024年8月,“金色的国家名片——世界金币文化特展”在中国钱币博物馆中央银行楼展厅顺利举办。本次特展旨在通过一系列珍贵的金币藏品,向观众展示世界代表性金币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一同探索这份金色的国家名片,共同见证各个时代的辉... 2024年8月,“金色的国家名片——世界金币文化特展”在中国钱币博物馆中央银行楼展厅顺利举办。本次特展旨在通过一系列珍贵的金币藏品,向观众展示世界代表性金币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一同探索这份金色的国家名片,共同见证各个时代的辉煌与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钱币博物馆 中央银行 特展 名片 金币 藏品 金色 文化底蕴
原文传递
跨文化交流视域下的展览实践——“东西汇融:中欧陶瓷与文化交流特展”策展札记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洁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6-37,共2页
2021年10月29日至2022年1月16日,“东西汇融:中欧陶瓷与文化交流特展”在上海博物馆展出。展览汇聚206件/组精美文物,分别来自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大英博物馆、英国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荷兰国立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 2021年10月29日至2022年1月16日,“东西汇融:中欧陶瓷与文化交流特展”在上海博物馆展出。展览汇聚206件/组精美文物,分别来自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大英博物馆、英国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荷兰国立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葡萄牙古代艺术博物馆等7个国家的十余家世界知名博物馆及收藏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立博物馆 文化交流 上海博物馆 收藏机构 大都会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 艺术博物馆 英国维多利亚
原文传递
从中法建交60周年系列展览看文化的国际传播
18
作者 刘纯懿 《国际传播》 2024年第3期32-38,共7页
文化交流是国际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践行全球文明倡议的重要路径。本文以中法建交60周年一系列展览为案例,串联中法两个文化大国的文化交流史,挖掘以“文物”作为物质媒介,以“展览”作为国际公共空间,以“文化”作为传播核心意涵... 文化交流是国际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践行全球文明倡议的重要路径。本文以中法建交60周年一系列展览为案例,串联中法两个文化大国的文化交流史,挖掘以“文物”作为物质媒介,以“展览”作为国际公共空间,以“文化”作为传播核心意涵的国际传播方法论,从而为促进文化融合、增强文化自觉、塑造中国国家形象、共创文明繁荣等宏大目标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传播 中法建交 跨文化交流 传播仪式观 文化融合
原文传递
《紫禁城与凡尔赛宫——17、18世纪的中法交往》图书介绍
19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 2024年第2期42-42,共1页
17、18世纪的中国和法国,虽然相隔万里之遥,但又相互吸引,以来华耶稣会传教士为主要媒介,在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有着深刻而广泛的交流。这一主题,近些年来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已经取得了相当丰富的学术成果。中法两国的博物馆学者则以... 17、18世纪的中国和法国,虽然相隔万里之遥,但又相互吸引,以来华耶稣会传教士为主要媒介,在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有着深刻而广泛的交流。这一主题,近些年来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已经取得了相当丰富的学术成果。中法两国的博物馆学者则以馆藏实物和档案为依据,推出了一系列相关展览,对这一时期中法宫廷关系的认知大有助益。2024年,恰逢中法建交60周年,“紫禁城与凡尔赛宫——17、18世纪的中法交往”在故宫博物院文华殿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稣会传教士 故宫博物院 中法建交 凡尔赛宫 文华殿 紫禁城 档案 博物馆学者
原文传递
“Site Museum”英文定义发展历史初探
20
作者 张宸 《博物院》 2024年第2期58-67,共10页
“Site Museum”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Site Museum”与中文“遗址博物馆”的定义和范畴是否相对应仍需深入探讨。鉴于当前我国大规模建设遗址博物馆的背景,对“Site Museum”的定义和特征进行重新思考... “Site Museum”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Site Museum”与中文“遗址博物馆”的定义和范畴是否相对应仍需深入探讨。鉴于当前我国大规模建设遗址博物馆的背景,对“Site Museum”的定义和特征进行重新思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现有研究对此类博物馆英文定义的整合与分析不足,亟待提升。在对“Site Museum”英文定义历史细致梳理的基础上,其历史背景、特殊性与价值得以清晰阐述,并通过案例研究得到了印证。基于以上研究,未来该类博物馆研究和建设方面的重要启示将进一步揭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址博物馆” 英文定义 发展历史 启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