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宁夏鸽子山遗址第10地点出土动物骨骼的埋藏学初步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双权 彭菲 +6 位作者 张乐 郭家龙 王惠民 黄超 戴静雯 张钰哲 高星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2-244,共13页
宁夏鸽子山遗址第10地点(QG10)位于青铜峡市西北约20km的贺兰山南麓。2014-2017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与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队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出土大量动物化石、近万件石制品以及装饰品、骨制品、结构性火... 宁夏鸽子山遗址第10地点(QG10)位于青铜峡市西北约20km的贺兰山南麓。2014-2017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与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队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出土大量动物化石、近万件石制品以及装饰品、骨制品、结构性火塘等。本项研究基于遗址第4层出土动物化石的埋藏学初步观察认为:晚更新世末期的古人类是遗址中动物骨骼的富集者和改造者;QG10的狩猎-采集人群采取狩猎而非主动食腐的方式获取了遗址附近的大中型食草类动物,并将其完整搬运至遗址内进行后续的肢解、食肉与敲骨取髓等营养性处理过程。相对于上述动物种类而言,遗址内的小型动物则是在其营养物质之外,古人类还利用了它们的骨骼材料以制作器型规整的骨角类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鸽子山遗址 埋藏学 动物考古学 旧石器时代 古人类行为适应
下载PDF
中石器时代的研究与思考 被引量:4
2
作者 陈淳 《农业考古》 2000年第1期11-22,共12页
关键词 中石器时代 史前考古学 广谱经济 农业起源
下载PDF
跨湖桥文化的命名及年代学的讨论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心喜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64-70,共7页
作为200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跨湖桥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及其与它同一类型的下孙遗址,在器物形态及其组合、制陶技术、彩陶风格等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相对独立性,文化内涵迥异于附近地区发现的同时期的河姆渡文化和马家浜文化,可明... 作为200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跨湖桥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及其与它同一类型的下孙遗址,在器物形态及其组合、制陶技术、彩陶风格等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相对独立性,文化内涵迥异于附近地区发现的同时期的河姆渡文化和马家浜文化,可明确为浙江境内一个新型的、独立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类型,即跨湖桥文化。跨湖桥文化的命名,有助于加深对浙江省境内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类型及其相互间关系问题的认识,有助于认识当时的生态环境,有助于加强对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交流的探讨,有助于进一步开展的田野考古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湖桥 新石器时代 考古学文化 研究
下载PDF
跨湖桥遗址的人们在浙江史前史上的贡献 被引量:3
4
作者 吴汝祚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51-55,共5页
跨湖桥遗址的人们创造了灿烂文化 ,在浙江史前史上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如有榫木构件的出现 ,经河姆渡文化人们的发展 ,其后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个特点。跨湖桥遗址的彩陶 ,与陕西临潼白家村老官台文化的彩陶 ,在风格上截然不同 ,分... 跨湖桥遗址的人们创造了灿烂文化 ,在浙江史前史上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如有榫木构件的出现 ,经河姆渡文化人们的发展 ,其后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个特点。跨湖桥遗址的彩陶 ,与陕西临潼白家村老官台文化的彩陶 ,在风格上截然不同 ,分属南北两大系统。跨湖桥遗址刻划纹的发展 ,为良渚文化时期雕琢精细而优美的玉器纹饰的产生奠立了基础。跨湖桥遗址早期的年代 ,为距今 80 0 0多年 ,把长期停留在晚期的浙江新石器时代考古推进到中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湖桥遗址 木榫 彩陶
下载PDF
小黄山遗址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的考古学观察 被引量:6
5
作者 王心喜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6-10,20,共6页
距今10000———8000年前的绍兴市嵊州甘霖镇小黄山遗址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是目前曹娥江流域发现时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存。它的发现,有助于加深对浙江境内新石器时代文化类型及其相互间关系问题的认识,有助于加强对浙江乃至整个东南... 距今10000———8000年前的绍兴市嵊州甘霖镇小黄山遗址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是目前曹娥江流域发现时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存。它的发现,有助于加深对浙江境内新石器时代文化类型及其相互间关系问题的认识,有助于加强对浙江乃至整个东南沿海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源流及其发展演变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黄山遗址 新石器时代 考古学文化 研究
下载PDF
论贵族的起源及其地位的合法化
6
作者 贾志斌 《运城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38-40,共3页
贵族作为社会特权阶层,是史前社会复杂化的产物。它滥觞于中石器时代,形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从产生之日起,贵族便合法掌控了世俗和宗教特权。其地位合法化的实现主要归因于"习惯性认可"和"制度性规范"两大因素。... 贵族作为社会特权阶层,是史前社会复杂化的产物。它滥觞于中石器时代,形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从产生之日起,贵族便合法掌控了世俗和宗教特权。其地位合法化的实现主要归因于"习惯性认可"和"制度性规范"两大因素。二者相互作用,共同保障了贵族地位合法性的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族 地位合法化 起源 社会复杂化
下载PDF
欧洲的中石器时代 被引量:2
7
作者 道格拉斯·普赖斯(T.Douglas Price) 潘艳(译) 陈淳(校) 《南方文物》 2010年第4期159-164,共6页
中石器时代是旧石器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美洲这一阶段被称为古代期(the Archaic Period)。但是,中石器时代概念在中国仍未被普遍接受,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1)意识形态倾向,选择西方学术概念有时犹如选择党派和信仰。(2)习用的类型学、... 中石器时代是旧石器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美洲这一阶段被称为古代期(the Archaic Period)。但是,中石器时代概念在中国仍未被普遍接受,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1)意识形态倾向,选择西方学术概念有时犹如选择党派和信仰。(2)习用的类型学、地层学、年代学和文化面貌上难以对这一时段做统一界定和比较研究。(3)我国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分属不同的研究机构和领域,使得这一重要的转变时期被忽视。(4)新旧两个石器时代"成就"可观,文化特征鲜明,而中石器文化则乏善可陈。结果,全新世初的所有遗址都被归入"新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是考古学三大战略性课题之一——农业起源研究的关键时段,近来见证了我国学界对这一"过渡期"关注的升温。不管我们对中石器时代这个术语是否认同,但是国际学界研究的进展可以为我们提供诸多启示:(1)过去这一时代以细石器、弓箭和狗的驯养为标志,但目前只是一个时间概念,是指冰后期全新世开始到和农业引入之间的一段渔猎采集适应,表现为一种与新旧石器时代十分不同的广谱革命。(2)柴尔德早就用农业革命来定义新石器时代,并被国际学界一致认同。因此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开始也应采取经济学而非器物学的标准。(3)该时代是冰后期人类对环境巨变的重新适应,各地气候环境差异极大,适应方式也极其多样,文化面貌复杂,发展极不平衡,因此单靠类型学的器物分析已不能胜任这一课题的研究。(4)各地从狩猎采集向农业的过渡差异很大,时间的长短也各不相同。黄河与长江中下游可能是旱地作物和稻作起源的主要区域,过渡期可能较短,而北方寒冷地带(农作物难以生长)和华南热带地区(野生资源丰富)农业可能出现很迟。(5)应该重视文化生态学的生计适应和人地互动研究,探究不同地区是如何从狩猎采集向农业经济转变的。(6)农业起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贯穿着人类在整个中石器时代的适应性调节,我们应该设法了解不同地区的先民是如何根据当地的不同生态环境条件,慢慢驯化或引入动物和农作物,进而完成经济转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石器时代 欧洲 国际会议 波茨坦
下载PDF
中国中石器时代文化初探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明亮 《农业考古》 2000年第1期71-78,共8页
关键词 中国 中石器时代文化 文化内涵 生态环境 地域差
下载PDF
黄河流域从什么时候起成为我国远古文化发展的中心?
9
《山西水利》 2011年第10期23-23,共1页
从中石器时代起,黄河流域就成为了我国远古文化发展的中心。中石器时代的特征是:社会经济生活以渔猎和采集为主,属于自然经济,还没有出现农业。在中石器时代,细石器的普遍使用促进了狩猎和采集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黄河流域 文化发展 中石器时代 社会经济生活 自然经济 文化遗存 细石器 采集
下载PDF
英国最早的中石器时代艺术品
10
作者 闫勇 《大众考古》 2016年第3期94-94,共1页
近期,英国考古学家发布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显示,2015年在英国约克郡starcarr遗址发现的一枚中石器时代页岩垂饰上雕刻有线形图案,其内容可能象征着一棵树、一张地图、一片叶子或者是计数标记,这可能是英国已知最早的中石器时代艺术... 近期,英国考古学家发布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显示,2015年在英国约克郡starcarr遗址发现的一枚中石器时代页岩垂饰上雕刻有线形图案,其内容可能象征着一棵树、一张地图、一片叶子或者是计数标记,这可能是英国已知最早的中石器时代艺术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石器时代 英国 艺术品 研究成果 考古学家 艺术作品 遗址
下载PDF
一万年前的人家
11
《大自然探索》 2013年第4期8-8,共1页
年代被测定在公元前8240年左右(即中石器时代)的一座民居遗迹,最近于英国爱丁堡附近被发现。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一个直径近7米的大坑,坑中有一些柱洞,当初可能插着木柱,用以支撑墙壁和屋顶,屋顶上可能覆盖着草皮。此外,还发... 年代被测定在公元前8240年左右(即中石器时代)的一座民居遗迹,最近于英国爱丁堡附近被发现。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一个直径近7米的大坑,坑中有一些柱洞,当初可能插着木柱,用以支撑墙壁和屋顶,屋顶上可能覆盖着草皮。此外,还发现了多个火炉遗迹。居住在该地区的古人是采集一狩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石器时代 爱丁堡 考古学 遗迹 屋顶
下载PDF
吉林农安县杏树山遗址2017年发掘简报
12
作者 王义学 崔殿尧 +5 位作者 张冰冰 赵欣欣 王迪 周颖超(绘图) 崔殿尧(摄影) 佟有波(摄影)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0-42,F0002,共24页
2017年,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长春博物馆和农安县文物管理所对波罗湖西岸台地开展了考古调查,发现并确认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遗址地点5处,其中,五台山遗址地点和杏树山遗址地点地表遗存较为丰富。同年,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长... 2017年,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长春博物馆和农安县文物管理所对波罗湖西岸台地开展了考古调查,发现并确认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遗址地点5处,其中,五台山遗址地点和杏树山遗址地点地表遗存较为丰富。同年,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长春博物馆等单位对两处地点开展了考古发掘,其中,杏树山遗址共清理新石器时代遗存8处,结合出土遗存及碳14测年,可以确认为左家山下层文化晚期。杏树山遗址的发掘进一步丰富了左家山下层文化内涵,为探讨西流松花江流域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编年序列及与周邻考古学文化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考古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 杏树山遗址 新石器时代 左家山文化 西流松花江流域
原文传递
红山文化亚腰形石锤及相关问题
13
作者 付建丽 崔天兴 杨岐黄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0-65,共6页
辽西地区是中国文明起源的中心区域之一,红山文化出土的铜器小件及制铜陶范遗址一直受到学术界关注,但作为史前采矿标识物的亚腰形石锤很少受到学术界的系统关注。对亚腰形石锤进行梳理和比较研究,认为红山文化出土的亚腰形石锤与采矿... 辽西地区是中国文明起源的中心区域之一,红山文化出土的铜器小件及制铜陶范遗址一直受到学术界关注,但作为史前采矿标识物的亚腰形石锤很少受到学术界的系统关注。对亚腰形石锤进行梳理和比较研究,认为红山文化出土的亚腰形石锤与采矿活动密切相关,为认识红山文化冶铜矿作遗存增加了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腰形石锤 冶铜遗存 红山文化
原文传递
山东细石器文化概论 被引量:4
14
作者 逄振镐 《华夏考古》 CSSCI 2000年第2期65-73,102,共10页
More than 100 microlithic sites or locations in the Yi and Shu River valleys have been found since the remains were firstly discovered at Fenghuangling in Linyi, Shandong province in 1982. Another 44 sites have been l... More than 100 microlithic sites or locations in the Yi and Shu River valleys have been found since the remains were firstly discovered at Fenghuangling in Linyi, Shandong province in 1982. Another 44 sites have been located in the Wen and Si River valleys since 1989. The discoveries prove conclusively the existence of the Mesolithic period between the late Paleolithic and early Neolithic times in Shandong province, thus fill in the gaps in the discoveries of the Mesolithic period in Shandong province and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the microlithic culture of the whole country as we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 细石器 综述
原文传递
重庆玉米洞遗址石器工业的剥片技术与策略选择 被引量:1
15
作者 贺存定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2-80,共9页
通过对玉米洞遗址剥片产品的类型学分析,我们发现该地点剥片产品很少,锤击法、砸击法等常规剥片技术均退居辅助地位而很少使用,一种类似于"扬子技术"的摔碰剥坯技术成为最佳选择而被广泛应用。本文研究认为,玉米洞遗址的摔碰... 通过对玉米洞遗址剥片产品的类型学分析,我们发现该地点剥片产品很少,锤击法、砸击法等常规剥片技术均退居辅助地位而很少使用,一种类似于"扬子技术"的摔碰剥坯技术成为最佳选择而被广泛应用。本文研究认为,玉米洞遗址的摔碰技术是适应特定环境和原料资源的产物。不同的剥片技术各有其局限性和适用性,古人类根据原料的特性来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剥片技术策略,既有被动选择也有主动适应,体现出对剥片技术的充分认知和对资源利用的明智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剥片技术 策略选择 摔碰技术 玉米洞遗址
原文传递
人祖山国际散文诗大赛征稿启事
16
《散文诗世界》 2015年第8期F0003-F0003,共1页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浓厚的寻根问祖、礼祭先人传统的民族,故土难离和薪火相传的宗祧意识团结了代代因袭的中华儿女,并形成了悠远深邃的“九九归一”的民族崇信。山西晋南地区位于黄河中游,是河水自北向南又折向东流的河曲地域,是细...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浓厚的寻根问祖、礼祭先人传统的民族,故土难离和薪火相传的宗祧意识团结了代代因袭的中华儿女,并形成了悠远深邃的“九九归一”的民族崇信。山西晋南地区位于黄河中游,是河水自北向南又折向东流的河曲地域,是细石器文化的起源地,也是黄河文化典型的代表地区之一。在壶口之东,距河岸约20公里处,有一座古老的大山——人祖山。这里有一望无际的千年古树,绿阴蔽日,景色宜人,是神话传说中的女娲、伏羲日寸代的主要活动区域。迄今仍留存的娲皇宫、伏羲殿、人祖庙等大小庙宇庙龛200余座,仿佛仍在讲述远古历史,也让女娲和伏羲从神龛里走出来,由“神”还原成了“人”。众多的考古发现,也在不断佐证:人根之祖在吉州。人祖山是中华文明的第一圣山,是海内外华人祭祖朝拜的首选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征稿启事 祖山 散文诗 中华民族 大赛 国际 细石器文化 黄河中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