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功能定位和发展对策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润楠 《江南论坛》 2021年第12期42-44,共3页
为促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全面阐释运河文化和生动展现美好生活,作为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的重点项目,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下文简称运博)于2019年9月正式开工,2021年6... 为促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全面阐释运河文化和生动展现美好生活,作为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的重点项目,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下文简称运博)于2019年9月正式开工,2021年6月建成并对公众开放。除发挥博物馆一般功能外,运博将立足保护传承、文化教育、对外交流等特色功能,探索新时代下的发展路径,以高定位谋求文旅融合背景下的高质量发展;以自身功能优势引领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升级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旅游服务,提高发展贡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河文化 文化公园 重点项目 文旅融合 发展路径 保护传承 博物馆 对外交流
下载PDF
呈现历史未来 带来美好生活
2
作者 龚良 《群众》 2021年第16期16-18,共3页
中国大运河是活态的文化遗产、流动的历史文脉。江苏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并积极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以下简称中运博)是其中的标志性项目,也是新时代文旅融合在大运河文化展示中的创... 中国大运河是活态的文化遗产、流动的历史文脉。江苏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并积极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以下简称中运博)是其中的标志性项目,也是新时代文旅融合在大运河文化展示中的创新尝试。中运博坐落于扬州三湾古运河畔,占地200亩,总面积7.9万平方米,由展馆、馆前广场和大运塔三部分组成。2018年8月,南京博物院接受任务,负责大运河博物馆的展览运营。我们用两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陈列展览及运转功能总体策划方案》。2019年9月,中运博正式开工建设。2020年3月,完成“大运河博物馆(筹)展览内容设计”专家评审;11月,博物馆建筑主体工程完工,布展方深化展览形式设计,并与建筑施工方等现场对接。2021年1月,布展工作正式开始,6月16日,博物馆建成并对公众开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博物院 文化公园 大运河 文旅融合 总体策划 展览内容 专家评审 历史文脉
下载PDF
从叙事到集体记忆:视觉修辞视域下的公共空间研究——以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朱玉芹 《传媒》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91-93,共3页
公共空间中的符号具有强烈的叙事意义,编码后在象征行为层面承载丰富内涵,在视觉表达层面具有庞大的意义体系。随着空间文本被视觉修辞学所关注,空间叙事和结构符码呈现出全新意涵与认知内容,公共空间被打造为体验式、沉浸式的视觉文化... 公共空间中的符号具有强烈的叙事意义,编码后在象征行为层面承载丰富内涵,在视觉表达层面具有庞大的意义体系。随着空间文本被视觉修辞学所关注,空间叙事和结构符码呈现出全新意涵与认知内容,公共空间被打造为体验式、沉浸式的视觉文化景观。本文以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为例,对空间叙事与结构的视觉符码分析和视觉修辞分析,通过视觉图景打造与认知路径重构、空间生产与视觉修辞实践、语图互文的跨时空叙事与视觉阐释三个维度,对当代公共空间的视觉阐释机制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修辞 空间叙事 集体记忆 视觉景观 意义编码
下载PDF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口头表演类非遗展陈实践研究
4
作者 朱莉莉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2年第2期111-117,共7页
基于大运河沿线省(市)相关非遗保护研究机构的实地调研,选取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非遗展厅口头表演类非遗展陈为实证研究对象,以筹建亲历者的角度和视野,提出大运河口头表演类非遗展陈需满足相关性与适应性观点,通过对“曲艺芳华”“梨... 基于大运河沿线省(市)相关非遗保护研究机构的实地调研,选取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非遗展厅口头表演类非遗展陈为实证研究对象,以筹建亲历者的角度和视野,提出大运河口头表演类非遗展陈需满足相关性与适应性观点,通过对“曲艺芳华”“梨园花雅”“影偶妙肖”内容单元展陈构思的阐述,分析展陈过程中形式设计、展品组织等相关环节呈现的问题及经验,总结口头表演类非遗展陈路径,予非遗展陈同行以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口头表演类非遗 展陈实践
下载PDF
大运河的洛阳故事--从洛阳、扬州两地的大运河文化展谈起
5
作者 张传寿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2-33,共2页
洛阳曾是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始建于隋大业元年(605),在南北漕运、水陆交通的拱卫之下,逐步发展为隋唐两代重要的经济、文化和艺术中心。隋唐时期在洛阳建造出富丽的都市宫阙及坚实的运河工事、漕运粮仓,市井百姓安居里坊、乐业生产,胡商... 洛阳曾是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始建于隋大业元年(605),在南北漕运、水陆交通的拱卫之下,逐步发展为隋唐两代重要的经济、文化和艺术中心。隋唐时期在洛阳建造出富丽的都市宫阙及坚实的运河工事、漕运粮仓,市井百姓安居里坊、乐业生产,胡商的到来亦加强了东西方的商贸互动,而文学艺术家则留下了不少诗篇艺作,为后世流传咏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艺术家 胡商 隋唐大运河 漕运 水陆交通 隋唐时期
原文传递
大运河文化如何开发?--以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为例 被引量:7
6
作者 郑晶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7-28,共2页
坐落于扬州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是大运河文化带、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标志性项目。博物馆以运河文化融入景观设计,创新尝试以文旅融合促进运河遗产开发,以美育课程讲述运河历史,以艺术创作解读运河文化,充分发掘、利用大运河文物和文化资... 坐落于扬州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是大运河文化带、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标志性项目。博物馆以运河文化融入景观设计,创新尝试以文旅融合促进运河遗产开发,以美育课程讲述运河历史,以艺术创作解读运河文化,充分发掘、利用大运河文物和文化资源,通过艺术开发推动运河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期给大运河沿线文化项目的建设与运营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文化开发 大运河文化带 遗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