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90篇文章
< 1 2 1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妙峰法师的建造遗迹
1
作者 邢东风 《五台山研究》 2024年第2期53-58,共6页
妙峰福登(1540-1612)是晚明时期著名的高僧,他不仅精通佛法,而且擅长工巧,在以建筑形式表现华严理念方面,更是无人能及。妙峰生前建造了许多圣像、寺宇、桥梁等,其中有的遗存至今,泽被后人。然而,很少有对他的学术性考察,至于他在佛教... 妙峰福登(1540-1612)是晚明时期著名的高僧,他不仅精通佛法,而且擅长工巧,在以建筑形式表现华严理念方面,更是无人能及。妙峰生前建造了许多圣像、寺宇、桥梁等,其中有的遗存至今,泽被后人。然而,很少有对他的学术性考察,至于他在佛教史上的地位,也没有得到恰当的评价。关于妙峰的史料除了传记资料以外,还有相关山寺志中保存的遗文,以及遗迹实物资料,如建筑、铸件、碑刻等等,依据相关资料,对其建造遗迹进行追踪考察,收集他的作品,从而更清楚地展示妙峰的特质以及他在佛教史上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妙峰福登 憨山德清 华严 明代佛教 建筑
下载PDF
浅析唐渤海都城建筑文化——以唐代渤海上京与唐长安城比较
2
作者 李天骄 汤霆宇 《四川建材》 2024年第2期71-72,87,共3页
唐渤海上京城的建筑文化不仅受到唐长安城的影响,而且保存了渤海上京作为地方政权的特色。为了研究唐渤海都城建筑文化,首先介绍唐渤海上京城的背景及其建筑理念,再从建筑风格与布局、建筑材料与工艺、建筑装饰构件以及建筑实用性四个... 唐渤海上京城的建筑文化不仅受到唐长安城的影响,而且保存了渤海上京作为地方政权的特色。为了研究唐渤海都城建筑文化,首先介绍唐渤海上京城的背景及其建筑理念,再从建筑风格与布局、建筑材料与工艺、建筑装饰构件以及建筑实用性四个方面分别阐述唐渤海上京与唐长安城建筑文化的异同。得出结论:唐上京城与唐长安城在布局上都是由外郭城、内城、宫城三部分组成,且以朱雀大街为中轴线左右对称,但是形制、规模以及宫殿群数、街道数、里坊数都不相同;在建筑材料上,上京城以木材为主,玄武石为辅,且工艺较唐长安城更为简单粗矿;建筑装饰构件风格一致;唐上京城的建筑实用性在防御外敌入侵和御寒保暖方面较唐长安城更占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渤海国 建筑文化 上京城 长安城
下载PDF
共情传播视域下胡同文化的跨文化传播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董世斌 安秋慧 《传播与版权》 2024年第2期84-86,共3页
胡同文化不仅是一种底蕴深厚的建筑文化,而且是中国建筑智慧的结晶。胡同文化的跨文化传播有助于进一步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近年来,诸多学者致力于探究共情传播提升国际传播效力的作用,共情传播成为跨文化传播的纽带... 胡同文化不仅是一种底蕴深厚的建筑文化,而且是中国建筑智慧的结晶。胡同文化的跨文化传播有助于进一步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近年来,诸多学者致力于探究共情传播提升国际传播效力的作用,共情传播成为跨文化传播的纽带与桥梁,以共情传播为视角探索胡同文化的跨文化传播成为学界一个创新且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情传播 跨文化传播 胡同文化
下载PDF
乡村古代建筑保护与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4
作者 石媚山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I0015-I0015,共1页
古代建筑是国家或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乡村古代建筑更是承载着乡土文化的丰富内涵与历史记忆。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和人们对历史文化关注度的逐渐增加,乡村古代建筑的保护和旅游开发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如何在保护乡村古代建... 古代建筑是国家或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乡村古代建筑更是承载着乡土文化的丰富内涵与历史记忆。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和人们对历史文化关注度的逐渐增加,乡村古代建筑的保护和旅游开发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如何在保护乡村古代建筑的同时,使其成为乡村旅游业的重要资源,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乡村古代建筑保护与文化旅游开发展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业 文化旅游开发 亟待解决的问题 乡土文化 文化关注度 历史记忆 保护和旅游开发 丰富内涵
下载PDF
非遗文化与历史建筑保护的协同推进
5
作者 黄自娟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I0007-I0007,共1页
在优秀传统文化范畴内,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分别作为无形和有形的文化遗产,共同构成了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非遗文化通过技艺、传统、仪式等形式代代相传,而历史建筑则以极具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结构风格记录着当地的历史文化。... 在优秀传统文化范畴内,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分别作为无形和有形的文化遗产,共同构成了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非遗文化通过技艺、传统、仪式等形式代代相传,而历史建筑则以极具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结构风格记录着当地的历史文化。随着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的变迁,这些文化遗产的存续与维持变得日益复杂和紧迫。协同推进非遗文化与历史建筑的保护,可实现文化遗产保护的整体提升和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保护 历史建筑保护 整体提升 协同推进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文化 地域特色 优秀传统文化
下载PDF
宜良青龙山遗址出土兵器木构件用材鉴定及特点研究
6
作者 徐栋 王宪 +2 位作者 邱冬妮 李培聪 陈松阳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56,共7页
为深入研究宜良青龙山遗址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对出土的12个兵器木构件样本进行了鉴定和分析。鉴定结果显示,兵器木构件使用了硬木松(Pinus sp.)、红锥(Castanopsis sp.)、石楠(Photina sp.)、八角枫(Alangium sp.)、麻楝(Chukrasia sp.)... 为深入研究宜良青龙山遗址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对出土的12个兵器木构件样本进行了鉴定和分析。鉴定结果显示,兵器木构件使用了硬木松(Pinus sp.)、红锥(Castanopsis sp.)、石楠(Photina sp.)、八角枫(Alangium sp.)、麻楝(Chukrasia sp.)、楠木(Phoebe sp.)以及禾本科竹共计7种木材。古人根据这些木材的特点,选择密度较低、韧性好的木材用于箭杆;硬度大、密度高、耐冲击、稳定性好的木材用于长柄兵器杆。研究首次发现,云南地区竹制兵器柄实物,推测为复合竹材。同时,通过木材共存生态因子分析,初步揭示了遗址周边的古气候环境,年均温约为13.3℃至18.7℃,年均降水量约为868~1363 mm。研究结果,为后期出土兵器的保护修复提供了依据,也为古滇时期兵器木构件用材和气候环境研究等提供了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龙山遗址 木材考古 古滇文化 木材利用
下载PDF
江澳两地世遗建筑的艺术研究与设计实践
7
作者 单贺飞 何杰燊 《美与时代(城市)》 2024年第5期7-9,共3页
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江门须肩负起与港澳地区在文化创意领域的合作与开放任务。此举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及区域民族文化的精髓,加大世界遗产建筑文化的宣传力度,唤起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对故乡的情感共鸣,并强化他们对... 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江门须肩负起与港澳地区在文化创意领域的合作与开放任务。此举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及区域民族文化的精髓,加大世界遗产建筑文化的宣传力度,唤起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对故乡的情感共鸣,并强化他们对世界遗产建筑文化的认同感。在诸多突破口中,围绕江门与中国澳门的世界遗产文化进行艺术创新探索显得尤为重要。研究提炼出江澳两地世遗建筑的核心特色,并通过3D插画这一创新设计手法进行呈现,为世界遗产建筑文化注入新的创新形式,设计出一系列兼具传统文化底蕴和新时代特色的插画。这些创新不仅赋予世界遗产建筑新的生命力,展示其文化价值,还满足了新时代人们的美学需求,重燃了大众对世界遗产文化的热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遗建筑 3D插画设计 江澳两地 开平碉楼 中国澳门历史城区建筑
下载PDF
齐齐哈尔市重点文物保护建筑的水墨表现研究
8
作者 刘传富 赵振宇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4年第6期80-81,共2页
城市建筑作为新兴山水画表现形式,乃社会演进之产物,逐渐风靡于当代艺坛。这一趋势为当下山水画题材拓宽了新的发展途径,赋予其崭新的审美特质。随着中国步入工业时代,传统山水画的艺术灵魂由山水之美转向了高楼大厦中的时代精神,迫使... 城市建筑作为新兴山水画表现形式,乃社会演进之产物,逐渐风靡于当代艺坛。这一趋势为当下山水画题材拓宽了新的发展途径,赋予其崭新的审美特质。随着中国步入工业时代,传统山水画的艺术灵魂由山水之美转向了高楼大厦中的时代精神,迫使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接纳这些具有时代性的艺术观念。水墨绘画,即写意绘画的核心旨趣在于展示精神内涵与深度体验生命。通过水墨的表达方式,我们得以呈现齐齐哈尔市保护建筑所承载的文化价值与其在时代演变中的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齐哈尔市 保护建筑 中国画
下载PDF
古建筑修缮过程中数字化记录的作用和意义——以崇善寺大悲殿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志华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第2期32-35,共4页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古建筑修缮过程中的数字化记录和保护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思路。文章分析研究了数字化记录在大悲殿古建筑修缮中的应用,探讨数字化记录在古建筑修缮中的意义和作用,更好地理解数字化记录在古建筑修缮中的价值,以期为以...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古建筑修缮过程中的数字化记录和保护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思路。文章分析研究了数字化记录在大悲殿古建筑修缮中的应用,探讨数字化记录在古建筑修缮中的意义和作用,更好地理解数字化记录在古建筑修缮中的价值,以期为以后的古建筑修缮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善寺 古建筑修缮 数字化技术
下载PDF
古建筑的保护与发展研究——以山东地区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国坤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第8期37-40,共4页
古建筑是历史的载体,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的缩影。山东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然而由于现代化进程加快等因素影响,山东地区古建筑遭受到了破坏,对古建筑进行保护势在必行。基于此,文章首先阐述了山东地区古建筑保护与发展的价值意蕴,其次分... 古建筑是历史的载体,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的缩影。山东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然而由于现代化进程加快等因素影响,山东地区古建筑遭受到了破坏,对古建筑进行保护势在必行。基于此,文章首先阐述了山东地区古建筑保护与发展的价值意蕴,其次分析了山东地区古建筑保护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山东地区古建筑保护与发展的路径,以期为我国古建筑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 山东 文化遗产
下载PDF
福州古厝文化保护的思考——以三坊七巷为例
11
作者 蓝薇 《福州党校学报》 2024年第1期86-90,共5页
以三坊七巷为代表的福州古厝作为福州的城市名片,是当前福州古厝文化保护工作的典型代表。在被现代性不断裹挟着的今天,唯有重视城市内的古建筑保护工作,保护好城市中的古建筑及其背后的人文内涵,才能留住城市的独特魅力。目前,福州古... 以三坊七巷为代表的福州古厝作为福州的城市名片,是当前福州古厝文化保护工作的典型代表。在被现代性不断裹挟着的今天,唯有重视城市内的古建筑保护工作,保护好城市中的古建筑及其背后的人文内涵,才能留住城市的独特魅力。目前,福州古厝保护取得不错成就,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在古厝保护开发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古厝内部构造与文化的保护,创新古厝文化展示途径,聚焦古厝与非遗文化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州古厝 三坊七巷 保护 文化 开发
下载PDF
试论道教文化对蓬莱阁的影响
12
作者 董韶军 石莹 步利云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37-42,共6页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一种宗教,有着悠久的历史,深深扎根于中华沃土之中。道教文化已渗透到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上可影响封建君主治国,下可制约引导百姓生活,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蓬莱阁古建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其选址布局、建筑结构...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一种宗教,有着悠久的历史,深深扎根于中华沃土之中。道教文化已渗透到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上可影响封建君主治国,下可制约引导百姓生活,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蓬莱阁古建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其选址布局、建筑结构形制和彩绘雕刻方面,无不受到道教文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文化 古建筑 蓬莱阁 影响
下载PDF
将乐县林氏贞节坊历史价值探析
13
作者 罗薏 《福建文博》 2024年第2期79-83,共5页
将乐县古镛镇林氏贞节坊是清朝廷为旌表杨时第二十代裔孙杨绳祖之妻林氏而建的,是闽西北地区为数不多的融旌表式牌楼门与家祠、祖屋为一体的古代建筑;是杨氏宗亲祭祀宋代著名理学家杨时的地方;土地革命时期,红军驻扎此地并成立了西门区... 将乐县古镛镇林氏贞节坊是清朝廷为旌表杨时第二十代裔孙杨绳祖之妻林氏而建的,是闽西北地区为数不多的融旌表式牌楼门与家祠、祖屋为一体的古代建筑;是杨氏宗亲祭祀宋代著名理学家杨时的地方;土地革命时期,红军驻扎此地并成立了西门区苏维埃政府;同时该处也是全国安全卫士和革命烈士廖国华为捍卫国家文物而壮烈牺牲的地方;还是将乐县一处重要的涉台文保单位。本文对该建筑的概况、历史、保护利用和历史价值等作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氏贞节坊 牌坊建筑 杨时 红色遗址
下载PDF
镇江大西路传统建筑风貌保护及文化再现要素特征探究
14
作者 王钦钦 赵心怡 周昊璟 《艺术科技》 2024年第4期228-230,243,共4页
目的:文章基于“城市双修”的政策背景,坚持实践导向,以镇江大西路传统建筑风貌保护设计为例,在考虑民国风貌再现、历史文化传承、地域文脉延续的基础上,试图以大西路为载体,以历史信息为媒介,以民国建筑风貌为立足点,探寻保护与更新、... 目的:文章基于“城市双修”的政策背景,坚持实践导向,以镇江大西路传统建筑风貌保护设计为例,在考虑民国风貌再现、历史文化传承、地域文脉延续的基础上,试图以大西路为载体,以历史信息为媒介,以民国建筑风貌为立足点,探寻保护与更新、文化传承与现实需要的契合点。深入挖掘能够平衡民国风情与规划格局、宜人风貌与特色场景、镇江文脉与建筑符号的策略,实现大西路民国文化的延续、历史建筑的保护和集约化发展。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策略具有实用性和参考价值,以期为国内其他历史建筑风貌的保护提供指导和借鉴。方法:文章从历史环境外因、自主改造导向下的传统建筑、营造需要下的景观环境三个层面进行相关研究,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地域文脉与建筑风貌间的联系,建立建筑风貌保护体系,掌握城市风貌提升规律,以促进建筑风貌可持续发展。结果:为同类街区的建筑风貌保护提供解决方案。结论:系统剖析镇江大西路建筑风格表现要素,并提出基于人文重建的建筑风貌保护与传承策略,提倡尊重历史、保护历史文脉的重要性,以合理的秩序结构和呈现方式来打造一个质朴生动、形象饱满的艺术街区,真正实现文化传承和永续利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江大西路 传统建筑风貌 文化再现
下载PDF
晋城地区元代民居营造特征研究--以高平西窑头姬氏民居正房为例
15
作者 马艳芳 刘明哲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9期92-94,共3页
晋城市姬氏老宅作为具有明确题记的元代民居,全国唯一,为元代民居的断定提供了实物资料,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本文以近年新发现的高平西窑头姬氏民居正房为例,通过对晋城地区三处元代民居分别从平面布局、梁架结构、铺作用材、门窗装修... 晋城市姬氏老宅作为具有明确题记的元代民居,全国唯一,为元代民居的断定提供了实物资料,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本文以近年新发现的高平西窑头姬氏民居正房为例,通过对晋城地区三处元代民居分别从平面布局、梁架结构、铺作用材、门窗装修等方面进行数据对比,进而得出这一时期晋城地区民居建筑基本营造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民居 营造特征
下载PDF
永安文庙价值考略
16
作者 李勇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第3期10-13,共4页
永安文庙位于福建省永安市大同路123号,始建于明景泰六年(1455),先后经历过8次重修,是由大成殿、拜庭、泮池、儒学坪、两门(大成门、戟门)、两庑(东、西庑)构成的一体建筑。文章对该建筑的建筑布局、建筑风格及价值进行了初步探讨,对于... 永安文庙位于福建省永安市大同路123号,始建于明景泰六年(1455),先后经历过8次重修,是由大成殿、拜庭、泮池、儒学坪、两门(大成门、戟门)、两庑(东、西庑)构成的一体建筑。文章对该建筑的建筑布局、建筑风格及价值进行了初步探讨,对于县级文庙研究、文化研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安文庙 价值研究
下载PDF
广州市“名城守护官”:践行文化遗产阐释教育新路径
17
作者 黄慧明 《城乡建设》 2024年第10期92-93,共2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广泛宣传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研究成果,教育引导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在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组织下,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广泛宣传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研究成果,教育引导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在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组织下,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统筹运维“名城守护官”志愿者组织,是广州将志愿者队伍建设融入名城保护具体工作的一种创新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愿者组织 创新探索 城市规划设计 名城保护 中华文明 自然资源 新路径 研究成果
下载PDF
福建土楼博物馆馆藏“会魁”匾考释
18
作者 范才英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第9期18-21,共4页
福建土楼博物馆馆藏“会魁”匾,常被认为是五经魁匾,内容丰富,记录了阙永华县试正案第一名、府试正案第一名、院试正学第一名、乡试中式第三名举人、会试中式第十二名武进士、殿试一等第三名。查找相关材料,发现“会魁”匾是阙永华在会... 福建土楼博物馆馆藏“会魁”匾,常被认为是五经魁匾,内容丰富,记录了阙永华县试正案第一名、府试正案第一名、院试正学第一名、乡试中式第三名举人、会试中式第十二名武进士、殿试一等第三名。查找相关材料,发现“会魁”匾是阙永华在会试中获得第十二名武进士、殿试一等第三名,做了御前侍卫,并授直隶龙泉都司官职后,奉朝廷之命,于光绪七年(1881)农历十一月初一为自己所立的荣誉牌匾。可以说,“会魁”匾是阙永华参加清朝科举六次考试全过程的完整档案,也是他光宗耀祖、勉励后辈的最好物证。历经140多年,这块“会魁”匾保存完好,记载的信息很多,人物、时间准确无误,被评为国家三级文物,具有极高的文物和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魁 县试 府试 院试 乡试 会试 殿试
下载PDF
浅析山西古建筑的发展历程和时代特点
19
作者 李竟贤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第12期128-131,共4页
在现代社会中,古建筑的意义不仅仅是历史的延续,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古建筑是一种文化遗产,它们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文化和艺术水平。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作为中国文明的重要载体,记录... 在现代社会中,古建筑的意义不仅仅是历史的延续,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古建筑是一种文化遗产,它们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文化和艺术水平。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作为中国文明的重要载体,记录着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它们代表了不同时期的建筑技术和建筑风格,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遗产。在历史长河中,古建筑的古砖青瓦在岁月的洗礼下,显得格外沉静,仿佛能听见历史的低语:雕梁画栋,飞沙走石,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记录着文明的足迹;钩心斗角,挑檐翘起,每一处细节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现着中国古代匠人们的智慧与勇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古建筑 大木作 小木作 保护发展研究
下载PDF
传统建筑与现代工艺结合的近现代建筑典范——万字会济南母院旧址
20
作者 别晓燕 韩晓蕾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第12期161-165,共5页
万字会旧址是国务院2006年公布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万字会济南母院和万字会济南母院青岛分院旧址。万字会济南母院,简称济南道院,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上新街51号,始建于1934年,1942年启用。该建筑坐北朝南,四进院落,... 万字会旧址是国务院2006年公布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万字会济南母院和万字会济南母院青岛分院旧址。万字会济南母院,简称济南道院,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上新街51号,始建于1934年,1942年启用。该建筑坐北朝南,四进院落,建筑规整,布局考究,中轴线依次为照壁、山门、母殿、辰光阁,两侧有厢房、回廊、后配厢房及东西侧门。母殿为主体建筑,供奉五教神主,辰光阁为藏经、办公议事之所。此旧址是传统建筑造型与现代工艺技术相结合的精美建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字会旧址 传统建筑 现代工艺 文物价值 保护利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