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龙门石窟北朝的龙纹图像
1
作者 袁星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9-112,共4页
龙纹是我国传统的装饰纹样之一,也是最具中华民族特色的纹饰,龙门石窟的龙纹大体可以分为四类,主要装饰于龛楣和窟楣、造像碑碑首等位置,并且比起表现佛传故事中的龙,更多偏向对传统龙纹的继承。龙门石窟龙纹图像发展经历了借鉴、学习... 龙纹是我国传统的装饰纹样之一,也是最具中华民族特色的纹饰,龙门石窟的龙纹大体可以分为四类,主要装饰于龛楣和窟楣、造像碑碑首等位置,并且比起表现佛传故事中的龙,更多偏向对传统龙纹的继承。龙门石窟龙纹图像发展经历了借鉴、学习、创造几个阶段,与北魏时期执行汉化改革的历史背景密切相关。可以说,龙门石窟北朝时期的龙纹图像是在继承云冈石窟龙纹风格的基础上,借鉴中华传统的龙纹图像,并结合佛教中的其他装饰,创造出的独具自身风格的龙纹样式,是中国龙纹发展史上重要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纹 龙门石窟 北朝
下载PDF
龙门石窟卢舍那大像龛营造缘由考——兼论唐高宗盛世明君形象的塑造
2
作者 尹潇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5,共5页
龙门卢舍那大像龛的修建是《华严经》佛王信仰与李唐皇室文殊信仰共同作用的产物,唐高宗以此来塑造自身的佛王形象。在大像龛及大奉先寺的修建过程中唐高宗表现出对孝道的特别重视,因为奉先思孝是有为之君的必要基础。乾封元年前后,唐... 龙门卢舍那大像龛的修建是《华严经》佛王信仰与李唐皇室文殊信仰共同作用的产物,唐高宗以此来塑造自身的佛王形象。在大像龛及大奉先寺的修建过程中唐高宗表现出对孝道的特别重视,因为奉先思孝是有为之君的必要基础。乾封元年前后,唐高宗着手进行封禅泰山、奉俘昭陵、创制明堂等向天下万民表功的活动,以塑造盛世明君的形象,而龙门卢舍那大像龛的修建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石窟 卢舍那大像龛 唐高宗 明君形象
下载PDF
北朝时期龙门石窟莲花纹研究
3
作者 袁星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6-8,共3页
莲花纹装饰广泛应用于佛教建筑、雕塑、壁画、法器等。北朝时期洛阳龙门石窟中的莲花纹大体有3种类型,即运用于窟顶、地面、项光、龛柱、台座等位置的莲花瓣纹,以化生童子、化生伎乐、化生菩萨等形象出现的化生莲花纹,以瓶插花卉纹样形... 莲花纹装饰广泛应用于佛教建筑、雕塑、壁画、法器等。北朝时期洛阳龙门石窟中的莲花纹大体有3种类型,即运用于窟顶、地面、项光、龛柱、台座等位置的莲花瓣纹,以化生童子、化生伎乐、化生菩萨等形象出现的化生莲花纹,以瓶插花卉纹样形式出现的瓶插莲花纹。龙门石窟莲花纹为研究北朝社会历史文化变迁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石窟 北朝 莲花纹
下载PDF
石窟寺+流散文物的策展探索——基于“复位合璧华光再现——龙门石窟流散文物数据聚合成果专题展”的实践与思考
4
作者 高俊苹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5,共8页
石窟寺类及流散文物类展览不同于一般的文物类展览,在展品选择及空间展现上有其局限性与特殊性。龙门石窟研究院举办的“复位合璧华光再现——龙门石窟流散文物数据聚合成果专题展”,从数字化技术的利用、挖掘展品故事、学术成果的转化... 石窟寺类及流散文物类展览不同于一般的文物类展览,在展品选择及空间展现上有其局限性与特殊性。龙门石窟研究院举办的“复位合璧华光再现——龙门石窟流散文物数据聚合成果专题展”,从数字化技术的利用、挖掘展品故事、学术成果的转化、创新传播途径和传播模式等方面,将展览集学术、技术与艺术为一体,通过讲故事的形式予以呈现,对探索如何做好石窟寺类及流散文物类原创性临展策划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石窟 石窟寺展览 流散文物 “复位合璧华光再现”展
下载PDF
龙门石窟与自然观意境诞生之关系
5
作者 王炎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24年第6期54-56,共3页
从南朝以宗炳、王微为代表的第一个自然观美术理论高峰到五代北宋自然观美术实践的第二个高峰,存在一段长达六百余年的时间。这一时段宗教艺术作为主流,蕴涵着北魏“汉化”和唐代“世俗化”以及北宋意境方向转变的重要线索。这些重要线... 从南朝以宗炳、王微为代表的第一个自然观美术理论高峰到五代北宋自然观美术实践的第二个高峰,存在一段长达六百余年的时间。这一时段宗教艺术作为主流,蕴涵着北魏“汉化”和唐代“世俗化”以及北宋意境方向转变的重要线索。这些重要线索最为重要的物化形式在龙门石窟同时汇集,其背后的美学思想变化直接影响着唐宋自然意境方向书画艺术的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石窟 自然意境 汉化 世俗化
下载PDF
龙门石窟敬善寺区域水害治理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心坚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4,共4页
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作用下,龙门石窟发育有围岩崩塌、雕刻品风化、洞窟渗漏及衍生病害等病害。通过调查与分析,敬善寺区域水害主要水源为大气降水,破坏方式为洞窟渗漏和坡面径流。截断大气降水入渗洞窟路径,采用裂隙灌浆和地表防渗... 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作用下,龙门石窟发育有围岩崩塌、雕刻品风化、洞窟渗漏及衍生病害等病害。通过调查与分析,敬善寺区域水害主要水源为大气降水,破坏方式为洞窟渗漏和坡面径流。截断大气降水入渗洞窟路径,采用裂隙灌浆和地表防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洞窟渗漏治理。要修建合理的地表排水系统,将大部分的坡面径流通过系统快速排出区域,从而达到保护文物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石窟 敬善寺 水害治理
下载PDF
龙门石窟北魏后期洞窟小考——以520-530年期间开凿的石窟为中心 被引量:4
7
作者 八木春生 丁淑君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26,120-124,共18页
龙门石窟520-530年期间的石窟与宾阳中洞和巩县石窟第1-4窟之间有许多共通点,但从没有中心塔柱和造像配置规则的差异来看,巩县第1-4窟显然不是作为惟一的规范来营建的。龙门石窟这段时期的石窟显然是受了云冈石窟第二期以及第三期石窟... 龙门石窟520-530年期间的石窟与宾阳中洞和巩县石窟第1-4窟之间有许多共通点,但从没有中心塔柱和造像配置规则的差异来看,巩县第1-4窟显然不是作为惟一的规范来营建的。龙门石窟这段时期的石窟显然是受了云冈石窟第二期以及第三期石窟的影响。龙门520-530年期间的各石窟中,魏字洞、普泰洞、皇甫公窟之间关系比较接近。慈香洞虽然与它们有许多共同点,但在如来像的袈裟穿着上仍有所不同,石窟规模也比较小。由此可知虽然制作它的工匠们受到了宾阳中洞的影响,但与制作魏字洞、普泰洞、皇甫公窟的工匠不属同一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石窟 北魏后期 宾阳中洞
下载PDF
洛阳龙门石窟围岩风化层结构特性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丁梧秀 蔡丽朋 +1 位作者 陈建平 王士民 《洛阳大学学报》 2003年第4期79-82,共4页
以石窟围岩风化层弹性波速资料为基础,对其风化层结构状态进行定量化描述,得出了龙门石窟围岩风化层结构北部白云岩优于南部灰岩,围岩骨架(岩石)部分受风化破坏作用较小,风化层岩体结构性状变异主要由结构面性状变异所致的结论,及时对... 以石窟围岩风化层弹性波速资料为基础,对其风化层结构状态进行定量化描述,得出了龙门石窟围岩风化层结构北部白云岩优于南部灰岩,围岩骨架(岩石)部分受风化破坏作用较小,风化层岩体结构性状变异主要由结构面性状变异所致的结论,及时对风化层结构面进行治理,特别是发育于雕刻品中的结构面的治理,对石窟区文物保护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龙门石窟 围岩 风化层 弹性波速 结构状态 性状变异
下载PDF
龙门石窟擂鼓台中洞之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袁德领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6-30,共5页
龙门石窟中的擂鼓台中洞是武周时期的有关早期禅宗的洞窟,主尊像应是释迦佛,窟内的二十五祖师像及《付法藏因缘传》,是早期禅宗史祖师说的肇始。
关键词 龙门 擂鼓台中洞 禅宗
下载PDF
略论龙门石窟唐代造像的民族化特点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成渝 张乃翥 《敦煌学辑刊》 1999年第2期62-72,共11页
龙门石窟的唐代佛教艺术 ,从窟龛形制方面所具有的厅堂式建筑结构及窟内地毯式雕花的装饰手法看 ,唐代洞窟在构造形式上反映着石窟建筑的世俗化情调。而唐代洞窟中比比皆是的供养人、伎乐人、力士、夜叉等人物形象 ,其时装服饰、面容仪... 龙门石窟的唐代佛教艺术 ,从窟龛形制方面所具有的厅堂式建筑结构及窟内地毯式雕花的装饰手法看 ,唐代洞窟在构造形式上反映着石窟建筑的世俗化情调。而唐代洞窟中比比皆是的供养人、伎乐人、力士、夜叉等人物形象 ,其时装服饰、面容仪表 ,则透露出现实社会各界人士的民俗化时尚。在唐人这种尽情贴近现实生活的创作意识支配下 ,龙门石窟的宗教造像无一不打上取悦时人欣赏习惯的艺术烙印。作者认为 ,所有这一切 ,正是佛教艺术东传我国以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化 卢舍那 审美理想 犍陀罗艺术
下载PDF
关于龙门石窟宾阳中洞飞天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胡皓然 潘仕奇 《美术大观》 2022年第8期10-17,共8页
宾阳中洞是由皇帝下令修建的敕愿窟,其内部整体风格统一,在龙门石窟的北魏众窟中具有中心地位,更被奉为北魏的代表窟之一。笔者注意到中洞里那些鲜被关注和讨论的装饰纹样并非新创,而是由数个地区的艺术表现形式汇聚而成,且尚未达到典... 宾阳中洞是由皇帝下令修建的敕愿窟,其内部整体风格统一,在龙门石窟的北魏众窟中具有中心地位,更被奉为北魏的代表窟之一。笔者注意到中洞里那些鲜被关注和讨论的装饰纹样并非新创,而是由数个地区的艺术表现形式汇聚而成,且尚未达到典型的北魏后半期纹样形式的水平。本文将对宾阳中洞里看似缺乏统一性的装饰纹样展开分析,希望能够明确营建此窟的工匠群体之来历,并且力图探明工匠们雕刻纹样时所参照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石窟 宾阳中洞 古阳洞 云冈石窟 飞天
下载PDF
龙门石窟中武周时期的禅窟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袁德领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1-55,共5页
龙门石窟中的擂鼓台中洞和看经寺窟是武周时期的两座禅窟,其共同之处就是在石窟内刻有25或29祖师像,刻其像的原因与禅宗北宗的争立"法统"之说有关。北宗立法统始于法如及其门下,盛于神秀及其门下;而后来的南宗的祖统说只是沿... 龙门石窟中的擂鼓台中洞和看经寺窟是武周时期的两座禅窟,其共同之处就是在石窟内刻有25或29祖师像,刻其像的原因与禅宗北宗的争立"法统"之说有关。北宗立法统始于法如及其门下,盛于神秀及其门下;而后来的南宗的祖统说只是沿袭北宗之说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祖师像 北宗 南宗
下载PDF
探讨GIS技术在龙门石窟保护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刚亮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8年第3期58-62,共5页
对龙门石窟保护管理工作中运用GIS技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论证,探讨运用GIS技术建立龙门石窟文物保护管理系统的准则和要求,详细分析了该系统的创建过程,并展望了龙门石窟保护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方向和可能的应用领域。
关键词 GIS 龙门石窟 保护管理
下载PDF
浅谈龙门石窟塑像的审美特点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华东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59-61,共3页
龙门石窟雕塑造像,充分体现了佛教的中国化和中国艺术的精神,具有形神兼备,传情达意,神采为上的特点。
关键词 龙门石窟 雕塑 造像 审美特点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龙门石窟金刚经洞修复中的应用
15
作者 马朝龙 卫婉英 刘轶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7-95,共9页
为了缓解龙门石窟金刚经洞因局部坍塌引起的水害、微生物等病害发育问题,利用3D打印技术对坍塌部位进行修复:修复部件以光敏树脂为打印材料,修复部件为空心结构以减轻荷载;对修复部件进行光场、温度场仿真设计,使洞窟内日光辐射强度降... 为了缓解龙门石窟金刚经洞因局部坍塌引起的水害、微生物等病害发育问题,利用3D打印技术对坍塌部位进行修复:修复部件以光敏树脂为打印材料,修复部件为空心结构以减轻荷载;对修复部件进行光场、温度场仿真设计,使洞窟内日光辐射强度降低至日光直射的50%~56%,窟内温度分布差值由6.6℃降低到1.9℃;修复部件采用S8801涂覆内外表面,S8801老化实验后主要性能保持率均大于90%,并采用玄武岩纤维与玻璃纤维增强修复部件内表面。经多次降雨后观察,龙门石窟金刚经洞由缺失导致的雨水倒勾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该工作为3D打印技术与不可移动石质文物修复工作结合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龙门石窟 修复 不可移动文物
下载PDF
龙门石窟宾阳中洞音乐图像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华 《黄河之声》 2017年第1期107-108,共2页
对于龙门石窟岳阳中洞而言,窟顶藻井音乐图像在一定程度上包含着相对来说比较多的乐器,乐器属于中心对称式排列,不仅是打击乐器以及吹奏乐器、弹拨乐器的有效组合,同时也是传统乐器以及外来乐器的结合。本文主要介绍的就是龙门石窟宾阳... 对于龙门石窟岳阳中洞而言,窟顶藻井音乐图像在一定程度上包含着相对来说比较多的乐器,乐器属于中心对称式排列,不仅是打击乐器以及吹奏乐器、弹拨乐器的有效组合,同时也是传统乐器以及外来乐器的结合。本文主要介绍的就是龙门石窟宾阳中洞音乐图像的研究和分析,在这个基础之上进而提出以下内容,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石窟 音乐图像 研究分析
下载PDF
龙门石窟古阳洞北魏广川王国造像与题记考
17
作者 刘连香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0-77,共8页
洛阳龙门石窟古阳洞有北魏广川王国造像龛11个,题记7处。广川王国造像所处窟顶位置反映其社会地位与经济状况。该组造像以大龛为中心、周围小龛围绕的布局结构在北魏王国与家族造像中具有一定代表性。其题记内容反映的现实功利性为当时... 洛阳龙门石窟古阳洞有北魏广川王国造像龛11个,题记7处。广川王国造像所处窟顶位置反映其社会地位与经济状况。该组造像以大龛为中心、周围小龛围绕的布局结构在北魏王国与家族造像中具有一定代表性。其题记内容反映的现实功利性为当时佛教信仰本质。根据造像特征和题记,对于厘清大龛与其旁边造型一致的相邻小龛之间关系以及研究当时造像整体布局、探讨不同窟龛的早晚关系具有重要价值。将出土墓志、传世文献等与造像题记相结合进行综合研究,有利于全面认识石窟造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川王国 家族窟龛 位置与布局 现实功利 墓志
下载PDF
龙门景区桥梁方案比选
18
作者 董晓梅 何怡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年第28期246-246,共1页
从适用、经济、安全及美观方面,综合比较龙门景区桥址方案、桥型方案。重点考虑新建桥与龙门石窟、伊水、石拱桥景观的统一协调,推荐采用中承式钢筋砼系杆拱桥方案。
关键词 桥梁方案 景观 比选
下载PDF
龙门地区出土文物与丝绸之路上的人文交流
19
作者 张成渝 张乃翥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88-95,共8页
作为丝绸之路东方起点城市的洛阳,汉唐时代因为中外人文交流的繁荣,这里曾经积淀了丰厚的域外文明的遗迹。该文捃集洛阳龙门地区出土的粟特人佛塔遗存、中原僧人弘扬天竺教门法脉的纪德石刻、当地优婆夷在家念诵于阗高僧实叉难陀所译《... 作为丝绸之路东方起点城市的洛阳,汉唐时代因为中外人文交流的繁荣,这里曾经积淀了丰厚的域外文明的遗迹。该文捃集洛阳龙门地区出土的粟特人佛塔遗存、中原僧人弘扬天竺教门法脉的纪德石刻、当地优婆夷在家念诵于阗高僧实叉难陀所译《楞伽经》的墓碑叙事以及龙门石窟造像遗迹中出现的“希腊鼻”美术样式、“湿衣”半裸式的佛像特征,装饰浮雕中纷纷沿用南亚流行的莲花、璎珞等诸多艺术资源,通过跨文化研究的方式,从意识形态视域揭示出当年中原一带通过丝绸之路上的人际运载,焕发着域外文明中那些具有普世意义的资源共享的人类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思泰 康法藏 《楞伽经》 “希腊鼻” 湿衣佛像
下载PDF
粟特:雾里看花——评姜伯勤《中国祆教艺术史研究》
20
作者 李明伟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8-111,共4页
2004年4月,由北京三联出版社出版、姜伯勤著《中国祅教艺术史》,是粟特史研究的一部重要著作。本文着重评价了祅教艺术史研究对粟特历史文化及丝绸之路研究的贡献,介绍了姜伯勤先生在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上的继承与创新。同时,高度评价... 2004年4月,由北京三联出版社出版、姜伯勤著《中国祅教艺术史》,是粟特史研究的一部重要著作。本文着重评价了祅教艺术史研究对粟特历史文化及丝绸之路研究的贡献,介绍了姜伯勤先生在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上的继承与创新。同时,高度评价了姜伯勤先生的学术道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袄教艺术史研究 评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