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代海上陶瓷之路的见证——泰国猜耶出土瓷碗和扬州出土背水壶上阿拉伯文图案的鉴定 被引量:4
1
作者 陈达生 《海交史研究》 1992年第2期40-41,55,129,共4页
1990年底至1991年初,我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考察队访问泰国。考察船在泰国的西海岸普吉和东海岸曼谷两次停泊。在普吉停泊期间,在东道主泰国考古部的热情按排下,考察队驱车横贯克拉地峡(隔绝太平洋和印度洋最狭窄的陆... 1990年底至1991年初,我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考察队访问泰国。考察船在泰国的西海岸普吉和东海岸曼谷两次停泊。在普吉停泊期间,在东道主泰国考古部的热情按排下,考察队驱车横贯克拉地峡(隔绝太平洋和印度洋最狭窄的陆地)。沿途我们考察了泰国南部的一些考古遗址,这些遗址中出王了唐代以来的中国陶器,其中出土物最为丰富的有Tungtuk(在Ko KhoKhao岛)和Lacm Pho(在素呖府猜耶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 阿拉伯文 阿拉伯语 长沙窑 图案 扬州 江苏 泰国
下载PDF
穿越时间,品味空间——泰国古城遗址考察的谛思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娜 苏振宇 《建筑与文化》 2020年第2期243-246,共4页
古城遗址是一个国家在区域政治、宗教、经济、文化等重要历史时期中的留存,可从中挖掘出特定时代、特定区域的的城市格局、社会状况和生活面貌等。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的巨大需求、人口急剧攀升等,古城遗... 古城遗址是一个国家在区域政治、宗教、经济、文化等重要历史时期中的留存,可从中挖掘出特定时代、特定区域的的城市格局、社会状况和生活面貌等。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的巨大需求、人口急剧攀升等,古城遗址的外部坏境遭到重创,甚至直接被取缔;由于对古城遗址的保护起步较晚,古城遗址的内部坏境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世界各国对古城遗址保护的起步时期不同,保护方式也不尽相同,如何才能做到科学有效地保护古城遗址,是大家需要共同面对的世界性难题。文章通过对泰国不同时期古城遗址的保护模式进行考察,思考其不同保护模式的优缺点,对比中泰对佛教建筑遗产的保护,以期从中得到有利于我国古城遗址保护的精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城遗址 建筑遗产 保护模式 泰国
下载PDF
泰国“瓷钱”是赌筹
3
作者 姚朔民 《内蒙古金融研究》 2003年第S4期6-7,共2页
《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专刊》发表了一些"泰国瓷钱",这类瓷质小件过去国内很少见。1993年,笔者访问泰国期间,在泰国财库厅陈列室也见到不少这类东西,引起了一些兴趣,现将笔者所了解到的情况作些介绍。准确地讲,这类东西... 《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专刊》发表了一些"泰国瓷钱",这类瓷质小件过去国内很少见。1993年,笔者访问泰国期间,在泰国财库厅陈列室也见到不少这类东西,引起了一些兴趣,现将笔者所了解到的情况作些介绍。准确地讲,这类东西并不是钱币,而是一种筹码。据泰国钱币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国 金融研究 钱币 内蒙古 筹码 赌场 陈列室 货币制度 辅币 瓷质
下载PDF
泰国北部洞穴悬棺葬调查记
4
作者 王恬怡 《大众考古》 2017年第5期63-69,共7页
夜丰颂位于泰国西北部的掸邦高原山区地带(Shan Highland),掸邦山脉(Shan Hills)经过云南、穿过缅甸绵延至泰国西北部,散布着多片断续的山丘,河谷纵横,喀斯特地貌发育。这一地理条件孕育了大量的洞穴遗址与岩厦遗址(Rockshelter)。
关键词 泰国北部 田野调查 洞穴 悬棺葬 师友
下载PDF
文明互鉴:古代泰国黑格尔Ⅰ型铜鼓纹饰探析
5
作者 刘金喜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5-76,共2页
铜鼓是集文化、美术、音乐于一体的青铜器,具有礼器、重器、乐器等重要功能,它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地区和东南亚各国。泰国是黑格尔Ⅰ型铜鼓的重要分布区域之一,探讨其纹饰的艺术特点、风格特色、文化关联等可为中、泰两国文明的交融互... 铜鼓是集文化、美术、音乐于一体的青铜器,具有礼器、重器、乐器等重要功能,它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地区和东南亚各国。泰国是黑格尔Ⅰ型铜鼓的重要分布区域之一,探讨其纹饰的艺术特点、风格特色、文化关联等可为中、泰两国文明的交融互鉴提供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鼓 黑格尔Ⅰ型 纹饰
原文传递
泰国史前考古学史
6
作者 梁婷婷 韦璇 《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8-211,共14页
本文主要梳理泰国史前考古学研究的历程,使用文献分析法,全面搜集与泰国史前考古有关的文献资料。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19世纪中期以来泰国史前考古的研究成果和进展进行系统、全面地叙述和评论。根据泰国考古学在不同阶段呈现出... 本文主要梳理泰国史前考古学研究的历程,使用文献分析法,全面搜集与泰国史前考古有关的文献资料。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19世纪中期以来泰国史前考古的研究成果和进展进行系统、全面地叙述和评论。根据泰国考古学在不同阶段呈现出的特征,将泰国史前考古学史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世纪中期至二战时期的诞生与形成阶段;第二阶段是从二战结束至20世纪60年代初的挫折与向前阶段;第三阶段是从20世纪60年代初至20世纪90年代学术课题导向下的多维合作阶段;第四阶段是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繁荣发展阶段。最后梳理了中国对泰国史前考古学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国 史前 农业起源 青铜起源 环壕遗址
原文传递
泰国帕侬诺石宫遗址和真腊古史补证 被引量:3
7
作者 段立生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6-63,共8页
一、引 言真腊是东南亚地区的一个文明古国,从公元7 世纪起一直存在到14 世纪,历时七八百年,创造了以吴哥为代表的举世瞩目的古代吉蔑文化。真腊国强盛之时,其版图不仅囊括了现今柬埔寨的全部,也包括现今属于越南、老挝和泰国... 一、引 言真腊是东南亚地区的一个文明古国,从公元7 世纪起一直存在到14 世纪,历时七八百年,创造了以吴哥为代表的举世瞩目的古代吉蔑文化。真腊国强盛之时,其版图不仅囊括了现今柬埔寨的全部,也包括现今属于越南、老挝和泰国的一部分领土,俨然是虎踞东南亚的泱泱大国。真腊国名首见于中国隋朝的载籍。《隋书》卷四《炀帝本纪》载:“大业十二年二月己未(公元616 年2 月24 日),真腊国遣使贡方物。”这是两国政府正式交往之始。此后,中国经历了唐、宋、元、明等朝代,这些王朝皆与真腊维持朝贡关系不缀。因此,《隋书》、《旧唐书》、《新唐书》、《明史》都有《真腊传》。特别是元朝成宗元贞元年(公元1295 年)遣使赴真腊,浙江温州人周达观随使前往,将亲身见闻写成《真腊风土记》一书,详实记载了公元13 世纪末叶真腊国各方面的情况。中国史书里的《真腊传》和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成为现在我们研究真腊历史的重要依据。不仅中国和西方的学者使用中文史料,就是柬埔寨的学者在研究本民族的历史时,也离不开这些中文史料。因为柬埔寨本身从古代传下来的史籍不多,且充满了神话传说,难以作为信史。中国古籍有关真腊的记载,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哪怕其中的只言片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婆罗门 柬埔寨 泰国 男性生殖器 遗址 吉蔑人 湿婆 《隋书》 聚居区 《旧唐书》
原文传递
泰国湾附近出水的波斯舶 被引量:1
8
作者 钱江 《国家航海》 2021年第2期133-160,共28页
2013年9月,泰国湾附近出水了一艘名为"帕侬苏琳沉船"的缝合木船。这是东南亚海域水下考古研究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事件。经过多国学者的共同努力,"帕侬苏琳沉船"的具体沉没年代现在可以断定为775年。换言之,这艘沉... 2013年9月,泰国湾附近出水了一艘名为"帕侬苏琳沉船"的缝合木船。这是东南亚海域水下考古研究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事件。经过多国学者的共同努力,"帕侬苏琳沉船"的具体沉没年代现在可以断定为775年。换言之,这艘沉船是目前已知的东南亚海域年代最早的沉船,比印尼勿里洞岛附近海域出水的那艘阿拉伯缝合木船大约要早半个世纪。本文根据泰国《曼谷邮报》(Bangkok Post)、泰国政府文化部艺术局水下考古队发布的相关信息,以及国际考古学界对这艘出水波斯古舶的初步研究成果,对这艘波斯舶的发掘做一番介绍,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本文认为,泰国湾附近出水的这艘古舶是波斯舶,而不是大食舶。此外,本文指出:缝合木船是包括波斯人、印度人、爪哇人、马来人、阿拉伯人、中国人等民族在内的世界上大部分航海民族所共享的物质文明,并不是阿拉伯人独享的专利产品。事实上,早在唐代,中国南方沿海的居民就已经在用桄榔树和橄榄糖泥来制造缝合木船了。此外,必须强调的是,广东地方民窑出产的日用陶瓷早在8世纪下半叶就已加入到了世界海洋贸易的体系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国湾 波斯舶 帕侬苏琳沉船 缝合木船
原文传递
从泰国班考遗址看华南与大陆东南亚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关系 被引量:2
9
作者 赵春光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7-106,共10页
公元前3千纪晚期,泰国他钦河流域至马来半岛出现了以空三足斝为特征的新石器时代遗存,班考遗址最为典型。该遗址的墓葬根据随葬陶器分为甲、乙两类,代表着不同性质的考古学遗存。从陶器组合关系和器物特征来看,甲类墓葬与岭南地区石峡... 公元前3千纪晚期,泰国他钦河流域至马来半岛出现了以空三足斝为特征的新石器时代遗存,班考遗址最为典型。该遗址的墓葬根据随葬陶器分为甲、乙两类,代表着不同性质的考古学遗存。从陶器组合关系和器物特征来看,甲类墓葬与岭南地区石峡文化表现出很强的相关性。此时黄河与长江流域的粟作和稻作农业伴随着新石器时代文化的生活方式和技术体系进入东南亚地区,在此背景下,班考遗址复杂的陶器风格、随葬幼猪、石锛的大量出现以及泰国和大陆东南亚动、植物考古研究等多重证据似乎表明,具有农业特征的新石器文化也进入这一地区。所以班考遗址为探讨泰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多样性,大陆东南亚与中国的交流与互动等问题提供了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国 班考遗址 石峡文化 新石器时代
原文传递
泰国青铜时代的年代问题和青铜技术起源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春光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6-118,共13页
泰国青铜时代遗址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和中部,以农诺塔、班清、班农瓦等遗址最具代表性。泰国青铜制品可分为兵器、工具、装饰品,主要包括斧、镯、矛、箭镞、铃等,同时也出土与青铜铸造相关的坩埚、石范和陶范等遗存。综合泰国诸遗址最新... 泰国青铜时代遗址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和中部,以农诺塔、班清、班农瓦等遗址最具代表性。泰国青铜制品可分为兵器、工具、装饰品,主要包括斧、镯、矛、箭镞、铃等,同时也出土与青铜铸造相关的坩埚、石范和陶范等遗存。综合泰国诸遗址最新年代数据,并与中国云南、广西、广东早期青铜时代遗址出土的青铜制品从器类与组合关系、器形、铸造工艺与金属成分等方面综合考量,泰国青铜技术可能于公元前1100年从中国云南传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国 青铜时代 技术传播 云南
原文传递
东南亚的青铜时代:班农瓦遗址社会变革的新视角
11
作者 宋秋莲(翻译) +1 位作者 谢颖(翻译) 江瑜(校对)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8-84,共17页
欧亚大陆铜基冶金(copper-base metallurgy)的扩展始于近东,止于东南亚。人们对东南亚在冶金领域的认识是在19世纪法国对柬埔寨和老挝的殖民占领之后。因此,大多数研究都始于20世纪60年代,关注的焦点是泰国。可靠的年代序列是识别青铜... 欧亚大陆铜基冶金(copper-base metallurgy)的扩展始于近东,止于东南亚。人们对东南亚在冶金领域的认识是在19世纪法国对柬埔寨和老挝的殖民占领之后。因此,大多数研究都始于20世纪60年代,关注的焦点是泰国。可靠的年代序列是识别青铜时代的起源及判断冶金术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之先决条件。本文介绍了泰国东北部的班农瓦(Ban Non Wat)遗址挖掘的革命性成果,并将之置于东南亚史前时期广阔的文化背景下进行讨论。结论认为,这个地区公元前11世纪开始对铜基冶金术的采用,正是富裕的社会强权者崛起之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亚 青铜时代 班农瓦 年代序列 社会强权者
原文传递
法国吉美博物馆藏泰国佛教造型艺术
12
作者 王敏庆 《世界宗教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F0002-F0002,共1页
关键词 吉美博物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