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土族宗教信仰文化看其文化的多元性 被引量:3
1
作者 徐世栋 苏雪芹 乔秀花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1期34-37,41,共5页
土族有着复杂的历史形成过程,现聚居区又处在藏文化圈与汉文化圈的结合地带,这就使土族文化在构建过程中不断进行整合,形成一种包含多种文化因素的富有特色的文化体系。本文拟从土族的宗教信仰文化来透析这一特点。
关键词 土族 宗教信仰 文化整合
下载PDF
土族纳顿节仪式展演的文化象征与功能 被引量:8
2
作者 胡芳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09年第1期80-84,共5页
纳顿节是土族特有的酬神祈福、庆祝丰收的传统节日,本文对其仪式展演中体现的神圣性与世俗性、娱乐性与功利性、规范性与随意性等二元对立特征,包含的农耕文化、军事文化、汉文化和本民族原生文化等多元文化因素,及其在土族文化系统和... 纳顿节是土族特有的酬神祈福、庆祝丰收的传统节日,本文对其仪式展演中体现的神圣性与世俗性、娱乐性与功利性、规范性与随意性等二元对立特征,包含的农耕文化、军事文化、汉文化和本民族原生文化等多元文化因素,及其在土族文化系统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的加强民族认同、调节社会矛盾、教化等功能进行了较深入的思考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顿节 仪式展演 多元文化 文化功能
下载PDF
村落中的信仰与仪式——土族民间信仰的宗教人类学田野个案调查 被引量:7
3
作者 鄂崇荣 《青海社会科学》 2005年第6期133-137,共5页
文章以青海省互助县东沟乡大庄村为个案,通过对土族民间信仰中主要神祗和相关仪式的初步调查,以求进一步开展对土族民间信仰的研究。
关键词 大庄村 土族 民间信仰 神祗 仪式
下载PDF
江河源头话“於菟”──青海同仁年都乎土族“於菟”舞考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秦永章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1期52-55,共4页
本文在考察巴楚古俗的基础上,对青海省同仁县年都乎土族的祭祀舞蹈“於菟”(虎)舞作了比较深入地分析,指出它与古代巴楚地区的崇虎尚巫之俗一脉相承。明初,江南一带(包括巴楚地区)的一部分汉人,来到青海同仁地区屯边守塞,其中不少汉人... 本文在考察巴楚古俗的基础上,对青海省同仁县年都乎土族的祭祀舞蹈“於菟”(虎)舞作了比较深入地分析,指出它与古代巴楚地区的崇虎尚巫之俗一脉相承。明初,江南一带(包括巴楚地区)的一部分汉人,来到青海同仁地区屯边守塞,其中不少汉人与当地土著居民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土族 民俗 祭礼舞蹈 於菟舞 崇虎尚巫
下载PDF
信仰民俗与区域社会秩序——以青海土族纳顿、醮仪、六月会为例 被引量:5
5
作者 文忠祥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2期15-19,共5页
信仰民俗在土族社会中,既承担着维系社会秩序的作用,也发挥着动员社会、凝聚人心的社会功能。信仰民俗蕴涵着丰富的人文意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使社会生活形成健康的发展机制。
关键词 信仰民俗 社会秩序 土族
下载PDF
土族民间信仰中的洁净观念初探 被引量:6
6
作者 文忠祥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1期49-52,共4页
长期以来,土族民间信仰中存在"不洁"和"洁净"观念。本文在田野调查资料的基础上,论述了洁净观念中人与恶灵的关系、"不洁"和"洁净"的二元对立及相互转化仪式,并对其心理根源和社会功能作了探讨。
关键词 土族 民间信仰 洁净观念 恶灵
下载PDF
土族口头传统中的女性文化探微 被引量:2
7
作者 邢海燕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5期163-168,共6页
土族作为西北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拥有大量鲜活的口头传统,这些非物质的文化遗产保留了土族文化的原生态及特有的思维意识。本文通过关注存活在人们口头上的这些动态的语言民俗,去探析它所蕴含的鲜明的女性文化特色。
关键词 口头传统 土族 女性
下载PDF
从同仁土族“於菟”看民俗仪式的功能 被引量:2
8
作者 唐仲山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3期22-25,共4页
由于仪式具有特有的象征寓意,因而当仪式被理解为某种社会需求的外在手段时,就会将社会群体或个人的心理诉求直接地或间接地表达出来。文章对土族"於菟"系列民俗仪式的社会功能进行分析,认为民俗对个体社会化具有较强的模塑意... 由于仪式具有特有的象征寓意,因而当仪式被理解为某种社会需求的外在手段时,就会将社会群体或个人的心理诉求直接地或间接地表达出来。文章对土族"於菟"系列民俗仪式的社会功能进行分析,认为民俗对个体社会化具有较强的模塑意义,在强化社会整合与文化认同,阐释现实世界与精神世界关系及其协调等方面,彰显出其存在和延续的理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族 民俗秩序 文化认同 於菟 功能
下载PDF
土族葬俗叙事与女性社会心理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翟存明 白晓霞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1期38-41,共4页
丧葬叙事是土族民间叙事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土族女性而言,丧葬叙事在她们人生的特定场合对其社会心理发生着重要的影响,成为制约、疏导、规范女性心理的重要精神资源。
关键词 土族 葬俗叙事 女性心理
下载PDF
村庙在土族村落社会中的文化意义——以民和土族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文忠祥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41-43,共3页
在土族聚居区,每个村落都有村庙,它以一系列无形的形式实现乡村特定范围的整合。
关键词 土族 村庙 组织体系 乡村秩序
下载PDF
民间传闻对土族信仰民俗的文化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白晓霞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1期53-55,共3页
本文以土族民间"传闻"及其背后的信仰民俗事象为研究个案,试图去破解传闻与信仰民俗之间的一种意义联系。在土族的生活中,传闻和信仰民俗在一个既有神秘性却又充满现实感的平台上发生着密切的联系,传闻对信仰民俗有着强化和... 本文以土族民间"传闻"及其背后的信仰民俗事象为研究个案,试图去破解传闻与信仰民俗之间的一种意义联系。在土族的生活中,传闻和信仰民俗在一个既有神秘性却又充满现实感的平台上发生着密切的联系,传闻对信仰民俗有着强化和解释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闻 信仰民俗 文化意义 土族
下载PDF
村域视野下的民间信仰与“祭祀圈”——以西和县冯村春节祭祀家神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向阳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86-90,共5页
村落民间信仰所包含的内容较为丰富,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文化性和民族性。冯村春节围绕家神进行村落家族、宗族的一系列祭祀活动,以凸显不同村落和姓氏构筑的祭祀圈,形成特殊村落社会组织共同体,达到宗族情感认同的目的。运用文化人类学... 村落民间信仰所包含的内容较为丰富,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文化性和民族性。冯村春节围绕家神进行村落家族、宗族的一系列祭祀活动,以凸显不同村落和姓氏构筑的祭祀圈,形成特殊村落社会组织共同体,达到宗族情感认同的目的。运用文化人类学方法阐释家神信仰文化构成的"祭祀圈",分析群体情感认同以及民间群体记忆的合理性,对西和县冯村春节家神祭祀、村落民间信仰的传承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和县 村域 “祭祀圈” 民间信仰 家神祭祀
下载PDF
民族团结彩虹绚丽 共同进步前程似锦——在青海省第十二届土族安召纳顿节上的讲话
13
作者 鲍义志 《中国土族》 2013年第4期5-6,共2页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在这秋高气爽的美好季节,在这喜庆丰收的欢乐日子里,我们齐聚舞蹈纹饰彩陶盆的故乡、河湟文明发祥地之一的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隆重举行青海省第十二届土族安召纳顿节庆祝活动。在此,
关键词 纳顿节 青海省 民族团结 土族 彩虹 庆祝活动 自治县 发祥地
下载PDF
打造土族文化品牌 促进社会和谐繁荣——在第十届土族安召纳顿节上的讲话
14
作者 鲍义志 《中国土族》 2011年第3期6-6,共1页
七月的土乡麦浪翻滚,七月的土乡油菜花飘香。今天,由青海省委统战部、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青海土族研究会主办,互助土族自治县承办的青海省第十届土族安召纳顿节,在山川秀美的“彩虹故乡”隆重举行。在此,
关键词 互助土族自治县 纳顿节 文化品牌 社会和谐 繁荣 民族宗教事务 青海省 油菜花
下载PDF
土族纳顿的文化价值及健身功能 被引量:3
15
作者 夏宏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41-43,共3页
纳顿是土族文化中的一枚璀璨明珠。纳顿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极具民族特色。从严格意义上讲,它虽然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育项目,但是具有一定的健身价值。作者通过实地考察,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纳顿所含的体育文化价值进行了剖析。
关键词 土族 纳顿节 民族体育 健身功能
下载PDF
土族头饰的文化内涵 被引量:1
16
作者 吕霞 《青海民族研究》 2003年第1期44-48,共5页
本文从土族头饰类别、制作技艺、装饰功能等方面具体分析了蕴藏在土族头饰这一文化现象背后的民族历史、文化传统。
关键词 土族 头饰 文化内涵 类别 制作技艺 装饰功能 服饰
下载PDF
土族禁忌文化浅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何吉芳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46-48,共3页
文章从土族禁忌的表现形式、传承因素以及禁忌的规范功能等三个方面,就土族禁忌文化作了初步探讨。认为长期以来,土族丰富的禁忌文化在调整人与自然、社会以及各成员之间的关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公共秩序 人际关系 土族 禁忌文化 行为规范 历史传录 表现形式 自然 社会
下载PDF
土族叙事长诗《福羊之歌》赏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蔡秀清 《中国土族》 2005年第1期54-56,共3页
关键词 叙事长诗 土族 赏析 历史传说 诗歌语言 社会生活 生活方式 生产技能 语言民俗 叙事诗 讲故事 讲述 曲调 韵律
下载PDF
青海土族文化艺术的保护与发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曹娅丽 《青海社会科学》 2004年第2期111-113,共3页
土族文化艺术具有较高的生态文化价值和人文价值。从社会学角度讲 ,土族文化艺术尚处在原生形态 ,依然保存着古朴原始的遗风 ,从中可窥探到土族先民的精神寄托和对文化艺术的审美追求 ,探寻到土族的历史以及与多民族交融的轨迹。从文化... 土族文化艺术具有较高的生态文化价值和人文价值。从社会学角度讲 ,土族文化艺术尚处在原生形态 ,依然保存着古朴原始的遗风 ,从中可窥探到土族先民的精神寄托和对文化艺术的审美追求 ,探寻到土族的历史以及与多民族交融的轨迹。从文化学角度讲 ,土族文化艺术积淀厚重 ,内容丰富、形式独特。这种原生态的文化艺术已成为研究土族历史发展的“活化石”,成为世人瞩目、学者关注的重要研究对象。基于此 ,文中通过对其艺术的全面审视与分析 ,提出建构三个文化生态保护圈和一个研究保护与发展的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土族 文化艺术遗产 文化艺术类型 生态文化价值 人文价值 遗产保护
下载PDF
浅析土族情歌的音乐风格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静 《中国土族》 2009年第2期58-60,共3页
土族是青海的世居民族之一,有着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实践中,土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歌艺术,其民歌依据其民族的习俗和传唱的现状可分为“家曲”和“野曲”两大类。土族人称野曲为“嘎达过道”,意为外... 土族是青海的世居民族之一,有着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实践中,土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歌艺术,其民歌依据其民族的习俗和传唱的现状可分为“家曲”和“野曲”两大类。土族人称野曲为“嘎达过道”,意为外面的歌。青海民和三川地区把唱野曲称为“开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族 音乐风格 情歌 民歌艺术 社会实践 民和三川 民族 青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