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昌族习惯法的传承与社会功能 被引量:4
1
作者 于维敏 文小勇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7-39,42,共4页
根据云南大学跨世纪民族调查——阿昌族社会调查资料 ,探讨了阿昌族习惯法的传承形式 ,分析了阿昌族习惯法的现实社会功能及其存在并产生作用的根源。文章指出 ,正确处理处于现代社会转型期的阿昌族社会秩序问题 ,一是要正确认识和对待... 根据云南大学跨世纪民族调查——阿昌族社会调查资料 ,探讨了阿昌族习惯法的传承形式 ,分析了阿昌族习惯法的现实社会功能及其存在并产生作用的根源。文章指出 ,正确处理处于现代社会转型期的阿昌族社会秩序问题 ,一是要正确认识和对待阿昌族习惯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昌族 习惯法 传承 社会功能 根源
下载PDF
云南西部阿昌族的拐婚习俗与社会变迁 被引量:1
2
作者 朱和双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48-55,共8页
阿昌族男女恋爱自由,但婚姻的缔结必须由父母做主,因此,社会上普遍盛行拐婚的习俗,这是青年男女对父母包办婚姻的大胆叛逆和抗争;另一方面,阿昌族社会高昂的聘礼以及对恋爱男女婚前性行为的严格控制等因素也容易导致拐婚,通过拐婚方式... 阿昌族男女恋爱自由,但婚姻的缔结必须由父母做主,因此,社会上普遍盛行拐婚的习俗,这是青年男女对父母包办婚姻的大胆叛逆和抗争;另一方面,阿昌族社会高昂的聘礼以及对恋爱男女婚前性行为的严格控制等因素也容易导致拐婚,通过拐婚方式缔结的夫妻关系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新中国建立以后,虽然废除了父母包办婚姻,但拐婚习俗在阿昌族地区流行的趋势并没有因此而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西部 阿昌族 拐婚习俗 社会变迁
下载PDF
论阿昌族山歌的艺术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聂建平 《科技信息》 2011年第8期I0011-I0011,共1页
山歌是阿昌族人民最喜爱的一种民间音乐形式,它反映了阿昌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及生活感受,是阿昌族人民生活和劳动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结构形式、旋法及演唱形式具有浓郁的阿昌族特色。
关键词 阿昌族山歌 风格 旋律 艺术特征
下载PDF
论大小阿昌妇女服饰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明榜 张聪兰 《保山师专学报》 2003年第4期50-52,共3页
阿昌族是我国境内最早的世居族之一。阿昌族分为大、小阿昌两支。大小阿昌有许多的共同点 ,但在语言和服饰方面区别较大 。
关键词 阿昌族 妇女服饰 中国 形成原因 语言 少数民族
下载PDF
从阿昌族语言活力看“活袍调”的生命力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丽娟 《商业文化》 2015年第18期150-151,共2页
本文以梁河县阿昌族为调查对象,通过了解该地区阿昌族的语言使用情况,探究阿昌族传统文化中"活袍调"的生命力。
关键词 阿昌族 语言活力 活袍调 生命力
下载PDF
云南省被国家档案局确定为抢救保护少数民族口述历史档案试点地区
6
作者 陈建东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10,共1页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有25个少数民族,其中16个民族跨境而居,阿昌族、布朗族、拉祜族、独龙族等15个民族为云南省所特有。据统计,云南省目前无文字民族的文化传承人仅有500多人,而且其中部分艺人年事已高,口述文化传承...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有25个少数民族,其中16个民族跨境而居,阿昌族、布朗族、拉祜族、独龙族等15个民族为云南省所特有。据统计,云南省目前无文字民族的文化传承人仅有500多人,而且其中部分艺人年事已高,口述文化传承将面临失传,有些甚至会出现“历史性断代”,急需把这些无文字民族的口述历史档案抓紧抢救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历史档案 云南省 国家档案局 试点地区 口述 抢救 文化传承人
下载PDF
梁河县发展生态农业有特色
7
作者 寸守自 《农村实用技术》 2005年第11期17-17,共1页
关键词 生态农业 梁河县 云南 村委会 阿昌族 景颇族 德昂族 傈僳族 总产值
下载PDF
阿昌族第31届阿露窝罗节在昆举办
8
《今日民族》 2017年第3期63-63,共1页
3月11日,云南省民族学会阿昌族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中国·昆明第31届阿露窝罗节存昆明举行。阿露窝罗节已成为阿昌族同胞集欢度节日、庆祝丰收、促进文化交流、推动商贸活动为一体的民族传统节日。
关键词 阿昌族 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 民族传统节日 民族学会 文化交流 商贸活动 云南省 昆明
下载PDF
悉数滇西风士人情走走拍拍
9
作者 赵燕平 韩靖 《商业文化》 2013年第11期82-87,共6页
云南最西边的德宏州是云南独有的少数民族景颇族和阿昌族的祖居地。从瑞丽驱车北行,经过陇川、户撒.盈江、梁河到腾冲,这中间从陇川折路到清平、护国俩乡.
关键词 人情 滇西 少数民族 祖居地 阿昌族 景颇族 德宏州 云南
下载PDF
云南阿昌族—水稻之王与削铁如泥的户撒刀
10
作者 曹先强 阮卫明(图) 李云(图) 《国家人文地理》 2009年第10期92-101,共10页
阿昌族锻打制造的户撒刀,有600多年历史,“柔可缠指、削铁如泥”。种植的“户撒软米”香软可口、营养均衡,被誉为新的“水稻之王”。初春时节,阿昌人快乐地舞狮、舞灯,跳青龙白象舞,举行原始传统的祭祀。
关键词 阿昌族 水稻 云南 营养均衡 软米 初春
下载PDF
阿昌族户撒刀
11
作者 李淳信 李锐 《今日民族》 2006年第6期46-47,共2页
关键词 阿昌族 民族文化遗产 历史进程 物质文化 陇川县 手工业
下载PDF
会街节
12
《风景名胜》 2016年第10期12-12,共1页
农历每年的九月初十为会街节,2016年的会街节为公历10月10日。会街节是云南德宏一带阿昌族的盛大宗教节日,每年农历八九月间举行,一般持续5天左右,是迎接佛祖返回人间的日子,传说佛祖“个打马”为母亲上天念经三日(相当于地上三... 农历每年的九月初十为会街节,2016年的会街节为公历10月10日。会街节是云南德宏一带阿昌族的盛大宗教节日,每年农历八九月间举行,一般持续5天左右,是迎接佛祖返回人间的日子,传说佛祖“个打马”为母亲上天念经三日(相当于地上三月)返回人间时,佛光普照,青龙白象呈祥。阿昌会街必耍青龙白象,即源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节日 阿昌族 农历 佛祖
下载PDF
阿昌族的祖先崇拜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江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4期70-73,共4页
祖先神灵至今仍然是阿昌族最重要的占主导地位的崇拜对象。本文在对阿昌族祖先祭祀的内容、形式、特征进行总结、分类的基础上 。
关键词 阿昌族 祖先崇拜 祭祀 祈福禳灾 社会功能 文化内涵
下载PDF
在昆阿昌族语言使用现状和传承发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谢红梅 《今日民族》 2008年第8期48-50,共3页
阿昌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史称“峨昌”、“罕昌”、“莪昌”,为古浪峨人的后裔之一。阿昌族先民很早就居住在滇西北一带,经多次迁徙,一部分迁至怒江西岸,后来又向南迁徙,经大理云龙一带,大约在13世纪初定居于今保山、腾冲、... 阿昌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史称“峨昌”、“罕昌”、“莪昌”,为古浪峨人的后裔之一。阿昌族先民很早就居住在滇西北一带,经多次迁徙,一部分迁至怒江西岸,后来又向南迁徙,经大理云龙一带,大约在13世纪初定居于今保山、腾冲、梁河、盈江和陇川等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昌族 语言使用 传承 现状 13世纪 滇西北 迁徙 后裔
下载PDF
10月8日 阿昌族会街节
15
《中考金刊》 2008年第10期2-3,共2页
“会街节”流行于云南省德宏州陇川县户撒一带.是阿昌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九月初十开始举行,为期五天。
关键词 阿昌族 农历 传统节日 释迦牟尼 陇川县 德宏州 云南 佛祖
下载PDF
论阿昌族“扎妮思脑俟”在青年男女爱情生活中的作用
16
作者 孙家申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4期27-30,共4页
“扎妮思脑俟”是阿昌族用自己的语言对青年男女自觉开展社会交往活动的一种统称,是从阿公阿祖那里流传下来的民间风俗。就其所唱的山歌内容形式而论,它有固定而优美的曲调,全部都是用汉语进行表达,但歌词内容确有千变万化,十分丰... “扎妮思脑俟”是阿昌族用自己的语言对青年男女自觉开展社会交往活动的一种统称,是从阿公阿祖那里流传下来的民间风俗。就其所唱的山歌内容形式而论,它有固定而优美的曲调,全部都是用汉语进行表达,但歌词内容确有千变万化,十分丰富。阿昌族男女青年的这种优良文化习惯。应该继续加以整理挖掘与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昌族 情歌 青年男女 爱情
下载PDF
Services China ABC
17
《ChinAfrica》 2016年第9期64-64,共1页
Achang 〉Region: Achang people mainly live in Dehong Dai and Jingpo Autonomous Prefecture and gaoshan Prefecture of Yunnan Province. 〉Population: Around 39,000 〉Language: Achang people have their own language wh... Achang 〉Region: Achang people mainly live in Dehong Dai and Jingpo Autonomous Prefecture and gaoshan Prefecture of Yunnan Province. 〉Population: Around 39,000 〉Language: Achang people have their own language which belongs to the Tibetan- Myanmese branch of the Han-Tibetan language family. Most of them also speak Chinese and the language of the Dai ethnic grou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a is home to 56 ethnic groups.ChinAfrica presents a regular introduction to these colorful cultural groups
下载PDF
云南西部阿昌族巫蛊文化视野中的婚姻与家庭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金莲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9-65,共7页
云南西部阿昌族村寨普遍存在着有关"放歹"的民间信仰。对阿昌族来说,"歹"似乎是村寨不可缺少的东西,他们认为"歹"会保佑村寨的平安,哪个村寨没有"歹"的话就不会致富。但另一方面,人们又谈"... 云南西部阿昌族村寨普遍存在着有关"放歹"的民间信仰。对阿昌族来说,"歹"似乎是村寨不可缺少的东西,他们认为"歹"会保佑村寨的平安,哪个村寨没有"歹"的话就不会致富。但另一方面,人们又谈"歹"色变,平日里不敢和会"放歹"的人进行交往,婚配对象的选择更是要排除有"歹"人家的子女。由于受傣族的影响,阿昌族也迷信"披拍鬼"和"扑死鬼",并因此影响了族际通婚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昌族 巫蛊信仰 婚姻家庭 社会影响
原文传递
少数民族音乐——阿昌族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洁君 《琴童》 2017年第4期47-49,共3页
阿昌族,是最早居住在我国云南境内的民族,长期和傣族杂居在一块,算得上是傣族的“邻居”阿昌族人口并不多,才3万多人。虽然他们人少,并且没有本族的文字,但他们有自己的语言,又有丰富的口头文化,不少族人还精通汉语和傣语呢。
关键词 少数民族音乐 傣语 民族生产 户撒刀 艺术瑰宝 遮帕麻 窝罗 正中央 朵朵鲜 吹奏乐器
原文传递
云龙历史上的土司制度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卓如 《大理文化》 2014年第1期97-109,共13页
云龙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有白族、阿昌族、傈僳族、彝族、回族、苗族、傣族、汉族等8个世居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早在先秦两汉时期,这里就是蕉、昆明、焚、比苏、哀牢人等众多古代族群活动的地方,唐代以降,摆夷人(... 云龙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有白族、阿昌族、傈僳族、彝族、回族、苗族、傣族、汉族等8个世居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早在先秦两汉时期,这里就是蕉、昆明、焚、比苏、哀牢人等众多古代族群活动的地方,唐代以降,摆夷人(今傣族)、阿昌族、蒲蛮人(今布朗族)、焚人(白族先民)、傈僳族、彝族罗武人等逐渐成为了云龙境内的主体民族。清代,又有一些苗族人从贵州、文山等地陆续迁入并定居在这块土地上。元、明、清各朝代在少数民族地区推行授予少数民族首领世袭官职。以统治该族人民的土司制度。云龙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存在过土司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司制度 历史 少数民族地区 先秦两汉时期 世居民族 主体民族 阿昌族 傈僳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