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藏族聚居区乡村聚落景观及其基因特征——以隆子县为例
1
作者 杨定 宋金平 +1 位作者 杨振山 陈东军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91-1800,共10页
以西藏隆子县为例识别和解析了藏族聚居区乡村聚落的景观基因,探讨了聚落景观及生态、生活、生产景观基因的内涵。研究表明:①隆子镇和日当乡形成了密度超过0.46个/km2的集聚中心,其他地区呈零散分布;自然村斑块形状扁长而复杂。②聚落... 以西藏隆子县为例识别和解析了藏族聚居区乡村聚落的景观基因,探讨了聚落景观及生态、生活、生产景观基因的内涵。研究表明:①隆子镇和日当乡形成了密度超过0.46个/km2的集聚中心,其他地区呈零散分布;自然村斑块形状扁长而复杂。②聚落区位选择多依赖藏族传统文化中的生态观和自然环境因素,形成了河畔谷底、山腰缓坡、河流交汇口3种聚落选址模式。③散列型聚落围绕农田和山丘不规则布局,形成聚落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景观;团块型聚落在河畔谷底或河流交汇口布局,是追求背山向阳的隈曲墁坡为风水吉地等生态观的结果。④聚落与周边植被形成作物与聚落、山林与聚落组合模式。⑤聚落围绕寺庙建造方便藏族人民日常宗教活动,聚落围绕行政机构或交通线建造方便居民服务和出行。⑥聚落生产景观基因包括林地和耕地独特的用地印迹。本研究为青藏高原的聚落格局优化和人居环境改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聚落景观 三生空间 生态景观基因 生活景观基因 生产景观基因 隆子县
下载PDF
秦献公、孝公时期军事地理探述
2
作者 李兴 张蕾 赵红芳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秦献公即位之初秦国边域四至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军事危机。为摆脱对外发展的困境、重振国势,秦国在变法改革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军事活动,注重攻取或压制河西去往河东、渭水南岸去往豫西的交通战略点,疏通蓝武道构建南向军事路线;同时,通过... 秦献公即位之初秦国边域四至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军事危机。为摆脱对外发展的困境、重振国势,秦国在变法改革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军事活动,注重攻取或压制河西去往河东、渭水南岸去往豫西的交通战略点,疏通蓝武道构建南向军事路线;同时,通过镇抚边境并力挫关中以北的魏军,秦国后方与都城区域的安全得以保障。受军事形势变化的影响,秦最终定都咸阳,开启以关中为根基谋取天下的战略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献公 秦孝公 秦国 军事地理
下载PDF
论我国历史时期疆域沿袭变革和军事关系与学科的形成
3
作者 马小宁 高文霞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8期82-88,共7页
军事沿革地理是沿革地理学研究中的一支暗流传统,长期存在于历代沿革地理学研究之中,但始终未成为研究主流。时至今日,随着历史地理学科发展日益成熟,历史军事地理学作为新兴的分支学科分化出来,但其形成的早期脉络尚不清晰。通过回溯... 军事沿革地理是沿革地理学研究中的一支暗流传统,长期存在于历代沿革地理学研究之中,但始终未成为研究主流。时至今日,随着历史地理学科发展日益成熟,历史军事地理学作为新兴的分支学科分化出来,但其形成的早期脉络尚不清晰。通过回溯作为暗流的军事沿革地理向着历史军事地理学的发展历程与阶段性特征,去窥探其转变的内在动力和外在特征,审视和桥接我国历史军事地理古今研究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沿革地理 历史军事地理学 暗流视角
下载PDF
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的识别与提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186
4
作者 胡最 刘沛林 +1 位作者 邓运员 郑文武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518-1524,共7页
近年来,由中国学者提出的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理论在传统聚落区划、特征识别和旅游规划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该理论还缺乏有效的景观基因识别方法。针对前述问题,结合实践探讨了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的特征解构提取方法和识别模式。首... 近年来,由中国学者提出的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理论在传统聚落区划、特征识别和旅游规划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该理论还缺乏有效的景观基因识别方法。针对前述问题,结合实践探讨了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的特征解构提取方法和识别模式。首先,分析了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的分类方法并结合面向对象的思想提出了面向对象的景观基因分类模式(OOCPLG),这为构建特征解构提取方法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通过分析景观识别的要求,结合现有的元素提取、图案提取、结构提取和含义提取的不足与优点,建立了特征解构的基因提取方法。最后,总结了景观基因的识别模式和基本操作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聚落 景观基因 识别方法 识别模式 流程
下载PDF
中国南海海洋战略资源安全的困境与合作对策 被引量:4
5
作者 陈秀莲 樊兢 《世界地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5-64,共10页
与陆地资源安全相比,海洋战略资源安全具有资源所有和开发收益的二分性、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相互交错、可持续发展性等特点,而且传统安全手段和非传统安全手段作用于海洋战略资源安全的传导路径不同。在当今世界形势下,海洋战略资源... 与陆地资源安全相比,海洋战略资源安全具有资源所有和开发收益的二分性、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相互交错、可持续发展性等特点,而且传统安全手段和非传统安全手段作用于海洋战略资源安全的传导路径不同。在当今世界形势下,海洋战略资源安全属于非传统安全范畴这一特性更为鲜明,因此采取合作等非传统安全对策大有所为。在此上述理论分析基础上,以中国南海为例,研究了中国面临的海洋战略资源所有权和开发、利用、保护的安全困境,提出提高技术水平和开展科技合作、推进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资源合作、加强海洋环境保护的合作等在军事、政治等方式外可以采取的非传统安全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海 海洋战略资源安全 传统安全 非传统安全
下载PDF
三峡地区古代战争的时空分布 被引量:2
6
作者 罗权 杨光华 《三峡论坛》 2012年第1期28-34,147,共7页
三峡地区地跨川、楚,是沟通川、黔、楚、汉中的军事枢纽,在中国版图中占据着重要的军事地位。计清末以前三峡地区发生战事249次,就时代而言,清代最多,宋元时期次之;就空间分布而言,三峡地区的战争以重庆、奉节为最,都在四十次以上,宜昌... 三峡地区地跨川、楚,是沟通川、黔、楚、汉中的军事枢纽,在中国版图中占据着重要的军事地位。计清末以前三峡地区发生战事249次,就时代而言,清代最多,宋元时期次之;就空间分布而言,三峡地区的战争以重庆、奉节为最,都在四十次以上,宜昌、开县次之,有二十余次,涪陵、梁平、忠县、万县、巫溪、巫山、秭归均在十次以上。造成这种分布状况的原因,主要有地理环境、政治、经济、交通、文化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地区 战争分布 军事地理
下载PDF
客家文化形成、传播与地理环境关系刍议 被引量:17
7
作者 梁锦梅 《嘉应大学学报》 2003年第2期110-113,共4页
本文分析了客家文化形成、发展与传播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指出客家文化景观的特征适应于山区环境,具有存在和发展合理性。认为在现代社会下,客家人应该更加开放思想,积极发展区域经济,参与各区域文化交流,通过文化整合,保持传统文化精华,... 本文分析了客家文化形成、发展与传播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指出客家文化景观的特征适应于山区环境,具有存在和发展合理性。认为在现代社会下,客家人应该更加开放思想,积极发展区域经济,参与各区域文化交流,通过文化整合,保持传统文化精华,使客家文化不断发展和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文化 地理环境 文化景观 闽粤赣边区
下载PDF
论洛阳“武库”与“天下冲阨”“天下咽喉”交通形势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子今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1-6,共6页
西汉洛阳占据"天下之中"的地位。在包括帝国全境的"天下"交通格局中,曾有"天下冲阨""天下咽喉"的称誉。体现此形势的条件,有"武库"和"敖仓"设置。考察洛阳"武库&quo... 西汉洛阳占据"天下之中"的地位。在包括帝国全境的"天下"交通格局中,曾有"天下冲阨""天下咽喉"的称誉。体现此形势的条件,有"武库"和"敖仓"设置。考察洛阳"武库",可以与东海郡武库、上郡武库以及姑臧库与武威库的区域空间位置进行比较,理解并说明其战略意义以及洛阳因此而具有的交通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 武库 天下冲阨 天下咽喉 东海郡武库 上郡武库
下载PDF
汉初韩信略定山西河北古战场遗址及进军路线考
9
作者 李爱军 《晋阳学刊》 CSSCI 2012年第6期111-116,共6页
汉初韩信略定山西、河北的战争,其迂回夏阳、井陉背水为阵在战争史上都是经典战例。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通过对古城、古关隘、古村落、古庙宇等遗址,碑刻、古井等遗物,地名的考证、结合文献史料、自然地形,辨析真伪,对多处古战场的地理... 汉初韩信略定山西、河北的战争,其迂回夏阳、井陉背水为阵在战争史上都是经典战例。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通过对古城、古关隘、古村落、古庙宇等遗址,碑刻、古井等遗物,地名的考证、结合文献史料、自然地形,辨析真伪,对多处古战场的地理位置、韩信进军路线进行确定,以求透视这场战争的历史全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信 古战场遗址 进军路线
下载PDF
区域军事文化及其景观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司徒尚纪 李爱军 《热带地理》 2008年第4期388-393,共6页
借鉴区域文化地理的相关研究,对区域军事文化概念进行界定,提出区域空间军事文化景观包括的主要内容、研究的基本原则、框架和方法,试图建立相对完整的区域军事文化景观研究模式。通过对地域遗留的与军事相关的地理景观和空间分布的研究... 借鉴区域文化地理的相关研究,对区域军事文化概念进行界定,提出区域空间军事文化景观包括的主要内容、研究的基本原则、框架和方法,试图建立相对完整的区域军事文化景观研究模式。通过对地域遗留的与军事相关的地理景观和空间分布的研究,探讨军事文化的地域起源、发展、演变规律及其与现代文化的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文化 景观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唐蕃战争后期盐州军事地理述论 被引量:6
11
作者 穆渭生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6年第2期39-43,共5页
唐蕃战争起伏绵延长达200余年,自“安史之乱”后,双方长期对峙于六盘山一线,唐朝以京西北八镇固守京畿和关内道。从唐代宗后期开始,吐蕃军队在继续频繁侵犯关中的同时,又从白干山之外向东进攻关内道北部,企图迂回延州和关中,而... 唐蕃战争起伏绵延长达200余年,自“安史之乱”后,双方长期对峙于六盘山一线,唐朝以京西北八镇固守京畿和关内道。从唐代宗后期开始,吐蕃军队在继续频繁侵犯关中的同时,又从白干山之外向东进攻关内道北部,企图迂回延州和关中,而盐州首当其冲。本文以唐蕃战争后期的时空过程为背景,对盐州的军事地理价值作具体述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州 白于山 盐夏道 庆州道 延州道
下载PDF
陇右与陇上:论汉魏南北朝西北战略中的陇山意象 被引量:1
12
作者 牛敬飞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7-83,共7页
自古以来西北地区的陇山因其重要的政治、军事意义而著称。西汉时陇山的军事作用主要体现为沟通南北以应对匈奴。到了东汉,陇山又成为洛阳朝廷控制西北、抵御羌人的军事屏障,此时“陇右”作为区域地名流行开来。汉末三国之际,因陇山以... 自古以来西北地区的陇山因其重要的政治、军事意义而著称。西汉时陇山的军事作用主要体现为沟通南北以应对匈奴。到了东汉,陇山又成为洛阳朝廷控制西北、抵御羌人的军事屏障,此时“陇右”作为区域地名流行开来。汉末三国之际,因陇山以西分设了南安、广魏二郡,遂有“陇上郡县”之说,陇山西部的区域性日益凸显。至西晋据陇上诸郡设置秦州,陇山的军事意义完成了“以线带面”的转变。魏晋之际陇右内外复杂的军事、民族形势是秦州成立的根本动力。随着西北各民族的大流动,陇右地区地方主义丛生,十六国北朝时陇山周边竟出现了数个陇上政权。如西晋灭亡后成纪豪酋陈安据陇城自称凉王,前秦余部苻登据陇山为苻氏再续国祚,北魏末年莫折念生、万俟丑奴等羌胡首领纷纷称王称帝。如何有效控御陇山,这一历史难题留给了后来的关陇政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山 陇上 秦州 高平 陈安 苻登
下载PDF
论顾祖禹对于淮安府的战略地理认识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夏 丁一(校对)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54-56,共3页
《读史方舆纪要》是清初顾祖禹所著的一部军事地理巨著,因其"经世致用"的写作目的和史地相结合的写作方法,作者对于其书所涉及的地区都有着非常深刻和精辟的军事地理认识,即以《纪要》中淮安府为例,论述、分析和探讨顾祖禹对... 《读史方舆纪要》是清初顾祖禹所著的一部军事地理巨著,因其"经世致用"的写作目的和史地相结合的写作方法,作者对于其书所涉及的地区都有着非常深刻和精辟的军事地理认识,即以《纪要》中淮安府为例,论述、分析和探讨顾祖禹对于该地区战略地理和军事价值的深刻理解和科学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 淮安府 战略地理
下载PDF
评价《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军事地理学分册
14
作者 钮仲勋 《人文地理》 CSSCI 1995年第2期78-78,共1页
评价《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军事地理学分册钮仲勋(中国军事科学院)军事地理学是军事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军事地理的研究,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几年来,随着建设现代化国防的需要,军事理论研究的日趋... 评价《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军事地理学分册钮仲勋(中国军事科学院)军事地理学是军事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军事地理的研究,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几年来,随着建设现代化国防的需要,军事理论研究的日趋发展,军事地理学的著作亦不断问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地理学 百科全书 中国军事 军事地理研究 人文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 军事活动 地理著作 军事科学院 条目释文
下载PDF
南宋“施黔路”军防地理试析——兼析咸丰县大寨坪城寨的修建背景 被引量:1
15
作者 尚平 吴尚谦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1-6,共6页
湖北省咸丰县大寨坪遗址被初步判定为宋元时期军事城寨遗存,因文字性史料缺少,该城寨修建的具体历史背景和作用仍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对大寨坪寨址及其附近区域在宋蒙(元)战争时期的交通路线和军事地理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认为自嘉熙... 湖北省咸丰县大寨坪遗址被初步判定为宋元时期军事城寨遗存,因文字性史料缺少,该城寨修建的具体历史背景和作用仍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对大寨坪寨址及其附近区域在宋蒙(元)战争时期的交通路线和军事地理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认为自嘉熙至开庆年间,川东地区的军防地理发生了三次变动。在此期间,施州的军事地位不断上升,大寨坪城寨的修建极有可能与这一背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黔路 宋蒙(元)战争 大寨坪城址
下载PDF
20世纪初北京地区的社会变迁——从林传甲《大中华京兆地理志》来看
16
作者 杨继伟 《新疆社科论坛》 2018年第1期84-91,共8页
辛亥革命以降,民国伊始,北京地区的社会变迁呈现出新旧交替的特征,但新事物从中心城市到县级城市再到农村总体呈递减趋势,从社会上层到社会中下层呈递减趋势,但总的发展趋势是新事物逐步取代旧事物,且逐步从城市中心和中上层向下扩散,... 辛亥革命以降,民国伊始,北京地区的社会变迁呈现出新旧交替的特征,但新事物从中心城市到县级城市再到农村总体呈递减趋势,从社会上层到社会中下层呈递减趋势,但总的发展趋势是新事物逐步取代旧事物,且逐步从城市中心和中上层向下扩散,当然这一过程是艰辛、漫长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初 北京地区 社会变迁
下载PDF
军事要塞古梧州
17
作者 陈侃言 《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 2006年第1期1-3,共3页
地总百越、唇齿湖湘、地控三江、咽喉粤桂的梧州,成为控制岭南的兵家必争之地是历史的必然。逐鹿岭南,非得梧州无以控百越,于是梧州就历史性地担当了军事要塞和古战场的角色。
关键词 要塞 古战场 水师营 屠城 北伐
下载PDF
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区划及景观基因识别要素研究 被引量:240
18
作者 刘沛林 刘春腊 +3 位作者 邓运员 申秀英 李伯华 胡最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496-1506,共11页
传统聚落景观区划是一项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工作,是文化景观区划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基于中国传统聚落景观本身存在的地域性、系统性、稳定性、发展性、一致性、典型性和协调性等特点,本方案以传统聚落景观"意象"(Image... 传统聚落景观区划是一项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工作,是文化景观区划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基于中国传统聚落景观本身存在的地域性、系统性、稳定性、发展性、一致性、典型性和协调性等特点,本方案以传统聚落景观"意象"(Image)的内部相似性为前提,以相对一致性原则作为景观区域划分的主导性原则,综合考虑其他原则,如环境制约性原则、文化主导性原则、地域完整性原则、相对一致性原则、面的覆盖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和综合性原则等,将全国聚落景观初步划分为3个大尺度的景观大区、14个景观区和76个景观亚区。以往关于文化区的识别,主要从文化特征的角度进行的;关于传统聚落景观区的识别,主要是从景观基因的角度进行的。区域景观基因成为判断传统聚落景观区的核心要素。通常情况下,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的判别,可以重点从心理要素、生态要素、美学要素、环境要素、文化要素、时序要素等6个方面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聚落 文化景观 聚落景观 区划 基因识别 中国
原文传递
井冈山斗争的军事地理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修春亮 钱肖颖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6-121,共6页
国内的军事地理研究大大落后于其他人文地理分支学科。本文结合实地学习考察,对于井冈山军事斗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从现代地理学视角进行比较系统的全新分析。在井冈山斗争期间,根据地经历了从队伍上山、据险驻守,到外线出击、最终撤离... 国内的军事地理研究大大落后于其他人文地理分支学科。本文结合实地学习考察,对于井冈山军事斗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从现代地理学视角进行比较系统的全新分析。在井冈山斗争期间,根据地经历了从队伍上山、据险驻守,到外线出击、最终撤离的军事地理过程,并在根据地内部形成了"两片、两心、一环、五哨"的军事地理格局。从根据地尺度看,这一格局对于斗争初期的立足有一定合理性,但范围狭小、资源支撑和回旋空间不足;从宏观的区域尺度分析显示,井冈山地区远离敌方核心,但立足后则面临两省"会剿",腹背受敌,军事地理上的劣势凸显。分析还显示了新军事力量形成的"核心—边缘"结构对于旧格局的反转。作为井冈山道路的发展,中央苏区、陕甘宁根据地以及东北解放区的建立,是对井冈山斗争开辟的革命道路的发展,同时也是在区域尺度、位置、区际关系等方面军事地理优势不断增强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地理过程 军事地理格局 多尺度分析 “核心—边缘”结构 井冈山斗争
原文传递
辽代边墙考 被引量:2
20
作者 徐俐力 张泰湘 《北方文物》 2003年第1期70-74,共5页
在今日呼伦贝尔草原北部地区有一道边墙 ,起自内蒙额右旗上库力村附近 ,经俄国后贝加尔、内蒙满洲里市、新巴尔虎右旗入蒙古人民共和国 ,全长 70 0余公里。以往学者大多认为为金代所修。作者经过多次踏查 ,结合有关文献记载 ,认为该边... 在今日呼伦贝尔草原北部地区有一道边墙 ,起自内蒙额右旗上库力村附近 ,经俄国后贝加尔、内蒙满洲里市、新巴尔虎右旗入蒙古人民共和国 ,全长 70 0余公里。以往学者大多认为为金代所修。作者经过多次踏查 ,结合有关文献记载 ,认为该边墙系辽代统治阶级为防止乌古、敌烈、黑车子室韦等族的侵扰而修的一道边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边墙 乌古 敌烈 黑车子室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