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71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眼动追踪的历史街区意象要素视觉显著性分析——以广州永庆坊为例
1
作者 周祥 崔栗辰 +1 位作者 陈素青 谭子媚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1-107,共7页
历史街区城市意象要素是城市空间感知的重要内容。在原有的认知地图问卷调查基础上,以永庆坊为例,以照片和视频为媒介,利用眼动追踪技术定量分析其意象要素视觉显著性的构成特征。首先总结永庆坊认知地图之中意象要素的视觉显著物。其... 历史街区城市意象要素是城市空间感知的重要内容。在原有的认知地图问卷调查基础上,以永庆坊为例,以照片和视频为媒介,利用眼动追踪技术定量分析其意象要素视觉显著性的构成特征。首先总结永庆坊认知地图之中意象要素的视觉显著物。其次利用眼动仪展开实验,收集大样本被试的眼动数据,并进行数学统计分析,以静态照片探究单一场景意象要素视觉显著性的构成机制,以动态视频探究不同场景意象要素之间的视觉显著性差异。最终获得历史街区意象要素视觉显著性的构成规律,并为其实践应用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动追踪 历史街区 城市意象 视觉显著性 永庆坊
下载PDF
乾隆二十二年河东盐池水灾述论
2
作者 王明云 姚文永 +2 位作者 吕学良 王白洁 闫怡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6-101,共6页
河东盐池主要有水灾、旱灾、地震等灾害类型,通过对乾隆二十二年(1757)河东盐池水灾相关史料的梳理,进一步分析水灾对盐池的影响,探索人类应对盐池水灾的方式。水灾主要原因为:解州村民聚众盗挖硝地堰工,破坏了部分禁墙;雨水较多;黑河... 河东盐池主要有水灾、旱灾、地震等灾害类型,通过对乾隆二十二年(1757)河东盐池水灾相关史料的梳理,进一步分析水灾对盐池的影响,探索人类应对盐池水灾的方式。水灾主要原因为:解州村民聚众盗挖硝地堰工,破坏了部分禁墙;雨水较多;黑河被淹。政府的应对措施主要有:筑堰垦畦;利用黑河现存的卤气,继续灌畦浇晒,并兴修黑河。此次水灾的影响为:河东盐池东池与西池都深受其害;新盐产量不足,商人日困,招商困难;为了维持盐池供给,掘井浇晒,开发六小池,买蒙古盐。这次水灾直接影响持续了两年有余,导致河东盐产量下降,盐价提高,盐商积极性不高,政府财政收入下降,间接影响持续了三十余年。从此之后,盐商一蹶不振,直到乾隆五十七年(1792),河东盐池不得不进行课归地丁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池 河东 水灾 黑河 堰渠
下载PDF
美国国会图书馆藏《胶莱河辩议图说汇辑》考释——兼谈明万历年间的胶莱河议案
3
作者 杨霄 《历史地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3期124-134,157,共12页
明万历三十年,灵山卫指挥使谈九畴实地勘查胶莱河流域,编绘了胶莱河图说。后经清康雍年间张谦宜摹绘并增补相关奏议、跋语等,形成今本《胶莱河辩议图说汇辑》。该图说是目前所见时代最早、内容最丰富的胶莱河流域水利专门地图,保存了明... 明万历三十年,灵山卫指挥使谈九畴实地勘查胶莱河流域,编绘了胶莱河图说。后经清康雍年间张谦宜摹绘并增补相关奏议、跋语等,形成今本《胶莱河辩议图说汇辑》。该图说是目前所见时代最早、内容最丰富的胶莱河流域水利专门地图,保存了明后期胶莱河流域的地理环境信息。对图中地物及景观进行考证研究,可以复原胶莱河流域在明代晚期的地理环境,也可为研究其历史时期的发展演变过程提供依据。图中对王献与刘应节先后试凿胶莱河史实的记载,亦可补《明史·河渠志》《明实录》等史料的不足,使今人得以重新检视万历初年曾经聚讼纷纭的胶莱河议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莱河 古地图 档案文献 谈九畴 张谦宜
下载PDF
东魏肆州长城新探
4
作者 王兴锋 《历史地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3期13-24,153,共13页
东、西魏对峙,加之柔然再次崛起,形成了三方鼎立的政治格局。东魏出于军事安全考虑,在今山西忻州北部和中部的芦芽山、管涔山、云中山和恒山余脉营建肆州长城。肆州长城东起土隥,西至马陵戍,长城的营建保障了沿线交通特别是恢河谷道的畅... 东、西魏对峙,加之柔然再次崛起,形成了三方鼎立的政治格局。东魏出于军事安全考虑,在今山西忻州北部和中部的芦芽山、管涔山、云中山和恒山余脉营建肆州长城。肆州长城东起土隥,西至马陵戍,长城的营建保障了沿线交通特别是恢河谷道的畅通,对于北朝时期的政治格局、军事局势具有决定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魏 肆州长城 马陵戍 土隥
下载PDF
重谈汉初豫章郡地望及沿革
5
作者 马孟龙 《历史地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2期7-21,160,共16页
传统观点以为,汉初豫章郡属淮南国,在今赣南。仔细梳理西汉文献所记汉初史事,豫章郡应属吴国,在今皖南。豫章郡因治于故鄣县,又名“故鄣郡”。魏晋时期,讹“故鄣郡”为“鄣郡”。汉初豫章郡先后属楚王韩信、荆王刘贾、吴王刘濞。《史记... 传统观点以为,汉初豫章郡属淮南国,在今赣南。仔细梳理西汉文献所记汉初史事,豫章郡应属吴国,在今皖南。豫章郡因治于故鄣县,又名“故鄣郡”。魏晋时期,讹“故鄣郡”为“鄣郡”。汉初豫章郡先后属楚王韩信、荆王刘贾、吴王刘濞。《史记》所记淮南王英布、长沙王吴芮领有豫章郡乃“虚封”。景帝三年,汉廷将豫章郡一分为二,北部并入江都国;南部与庐江郡合并,改称“庐江豫章郡”。传世汉代封泥“庐江豫守”,即“庐江豫章郡守”,而非以往认为的庐江国豫章郡守。景、武之际,江淮之间另立庐江郡,汉廷更庐江豫章郡为豫章郡。元封二年,武帝从豫章郡中分置丹阳郡,豫章郡从此仅辖赣江流域,遂有《汉书·地理志》之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章郡 上淦 吴国铜山 故鄣郡 庐江豫守
下载PDF
唐宋元时期乐温县治考
6
作者 马剑 《历史地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1期32-37,156,共7页
唐代乐温县并不治于今重庆长寿区仁和场,其迁治长江边也并非在明初。唐初设县时,乐温治于龙溪河下游山间的长寿区邻封镇,永安治于河口处的羊角堡。开元末两县合并后,乐温治所迁至废永安县治附近,于长江北岸、桃花溪西岸的河街一带设治,... 唐代乐温县并不治于今重庆长寿区仁和场,其迁治长江边也并非在明初。唐初设县时,乐温治于龙溪河下游山间的长寿区邻封镇,永安治于河口处的羊角堡。开元末两县合并后,乐温治所迁至废永安县治附近,于长江北岸、桃花溪西岸的河街一带设治,并沿用至清嘉庆年间。厘清这一空间发展过程有助于理解唐宋政区和治所调整在功能取向上由堂奥转向门户的历史趋势,并为当下地方文脉延续和地名命名、更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温县 永安县 迁治 空间过程 地名
下载PDF
明至民国沁河流域郭峪村聚落空间变迁
7
作者 郝平 齐慧君 《历史地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3期83-101,155,156,共21页
历史聚落地理研究长期缺乏对聚落空间类型的关注。以聚落空间类型为研究视角,同时观照形态、格局,发现沁河流域郭峪村历经明洪武至万历朝的“居西筹东”开拓期、明天启至清雍正朝的“三寨鼎峙”延展期、清中后期至民国的“聚堡而居”充... 历史聚落地理研究长期缺乏对聚落空间类型的关注。以聚落空间类型为研究视角,同时观照形态、格局,发现沁河流域郭峪村历经明洪武至万历朝的“居西筹东”开拓期、明天启至清雍正朝的“三寨鼎峙”延展期、清中后期至民国的“聚堡而居”充盈期三阶段,空间类型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特征。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稳定性因素及政策、战争等突发性因素在郭峪村聚落空间变迁中起了决定作用。空间类型、形态、格局的综合角度及“平面+立体”空间模式的双重应用,将极大丰富历史聚落空间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落变迁 空间类型 郭峪村
下载PDF
从地质背景看汉魏隋唐时期洛阳盆地的河道变迁
8
作者 尹玲玲 罗丽娟 《历史地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1期1-16,155,共17页
洛阳盆地伊、洛、瀍、涧四水流向与其地质背景密切关联。四水走向均受控于盆地基底的地层断裂线。伊、洛二水的走向主要取决于东西向及北东向的断裂线,洛水的流路主要受麻屯—偃师断裂影响,伊水的流路主要受宜阳—偃师断裂影响。瀍、涧... 洛阳盆地伊、洛、瀍、涧四水流向与其地质背景密切关联。四水走向均受控于盆地基底的地层断裂线。伊、洛二水的走向主要取决于东西向及北东向的断裂线,洛水的流路主要受麻屯—偃师断裂影响,伊水的流路主要受宜阳—偃师断裂影响。瀍、涧二水的走向与北西向的断裂线一致,主要受新安—半坡等断裂影响。洛水在汉魏隋唐时期表现出持续北迁的态势,伊水则持续东延南移。伊、洛二水历史时期以来渐趋南北分离,伊洛交汇点逐步东移。盆地内的南北不等量沉降、沉积中心的向北倾斜导致洛河北迁,中央凸起、“两堑夹一垒”型的复式断陷致使伊河东延南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盆地 伊洛瀍涧 河道变迁 地质背景
下载PDF
治广以狭与人地相宜:晚清南疆二道政区变迁及基层职官的选任
9
作者 吴轶群 王雪花 《历史地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1期50-61,156,157,共14页
清代收复新疆后,南疆地区的喀什噶尔道和阿克苏道于光绪八年建置,是新疆建省的重要准备,也是清朝国家政治制度在边疆地区不断深化的具体表现。其后以“量地置邑”及“治广以狭”为基本理念进行的政区增置和调整,则是政区设置对边防危机... 清代收复新疆后,南疆地区的喀什噶尔道和阿克苏道于光绪八年建置,是新疆建省的重要准备,也是清朝国家政治制度在边疆地区不断深化的具体表现。其后以“量地置邑”及“治广以狭”为基本理念进行的政区增置和调整,则是政区设置对边防危机与治理困境的反应,突出表现了政区设置对巩固边防、完善基层治理的作用,并奠定了现今南疆地区行政区划的基本格局。在政区设置的同时进行政区分等,与之相对应的还有一套较为成熟的职官选任体系。为最大限度地使地方社会治理“人地相宜”,作为新设政区,南疆二道虽有明确的缺分等第,却并未照章办理。政区分等与职官选拔基本背离,成为光绪三十四年五月全国州县“停部选”的先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疆二道 政区调整 边防与地方治理 职官选任
下载PDF
乾隆西极纪功碑址的寻找与定位
10
作者 侯杨方 《历史地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1期137-144,159,160,共10页
根据清代实录、志书,以中外考察报告、照片与地图作为线索,一个世纪以来首次寻找到了远在境外的乾隆西极纪功碑址,精准定位,将这一成果及时呈现在《丝绸之路地理信息系统》中以供学界与社会进行重复性检验,并绘制在《清朝地图集》中。... 根据清代实录、志书,以中外考察报告、照片与地图作为线索,一个世纪以来首次寻找到了远在境外的乾隆西极纪功碑址,精准定位,将这一成果及时呈现在《丝绸之路地理信息系统》中以供学界与社会进行重复性检验,并绘制在《清朝地图集》中。此碑是清朝极盛版图形成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纪功碑 帕米尔 精准复原
下载PDF
明清时期安徽江淮地区旱涝灾害演变初探——以杭埠河流域为例
11
作者 陆发春 靳野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5-21,共7页
文章通过史料对杭埠河流域附近州县的灾害进行逐年的等级量化,以现有学科方法结合该流域特点,计算旱涝平均等级值等数据,重建小流域旱涝时空演变序列,以期对当今流域综合治理提供帮助。研究发现,该流域1428—1905年分为6个阶段:1428—1... 文章通过史料对杭埠河流域附近州县的灾害进行逐年的等级量化,以现有学科方法结合该流域特点,计算旱涝平均等级值等数据,重建小流域旱涝时空演变序列,以期对当今流域综合治理提供帮助。研究发现,该流域1428—1905年分为6个阶段:1428—1477年,气候较为平稳;1478—1559年,旱涝交替,以旱灾为主;1560—1614年,气候较为湿润,极端天气频发;1615—1725年,旱涝交替,极端干旱气候频率增加;1726—1855年,气候持续湿润,涝灾多发;1856—1905年,旱涝交替,但强度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涝等级 杭埠河 时空序列 明清时期
下载PDF
深化地名调查成果的应用探讨
12
作者 刘丽红 韩俊 刘琦 《计算机应用文摘》 2024年第21期97-99,共3页
地名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是历史文化传承的一种形式,也是人类对空间认知的方式之一。因此,采用地名对人们所关注的事件的发生过程进行描述更易为大众理解。在研究地名数据库应用需求的基础上,文章分析了已有地名普查数据库成果,提出了... 地名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是历史文化传承的一种形式,也是人类对空间认知的方式之一。因此,采用地名对人们所关注的事件的发生过程进行描述更易为大众理解。在研究地名数据库应用需求的基础上,文章分析了已有地名普查数据库成果,提出了完善地名数据库的内容和方案,说明了地名数据库服务方案并进行了应用举例,最终探讨了深化地名数据开发利用的相关技术方案与地名数据服务的可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名普查 文化传承 数据库 空间信息 实景三维
下载PDF
古建筑木结构无损检测内容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厚江 李玉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3,共13页
中国拥有大量的木结构古建筑。合理有效地检测评估木结构的存在状况,是古建筑保护和修缮工作的重要需求。古建筑木结构无损检测是以无损检测和评估古建筑木结构安全性,以现场应用和实际需求为导向的木材材性检测评估技术,检测内容主要... 中国拥有大量的木结构古建筑。合理有效地检测评估木结构的存在状况,是古建筑保护和修缮工作的重要需求。古建筑木结构无损检测是以无损检测和评估古建筑木结构安全性,以现场应用和实际需求为导向的木材材性检测评估技术,检测内容主要包括缺陷无损检测和木材物理力学性能无损检测两个方面。木结构、木构件隐藏缺陷的检测以及评估是古建筑木结构无损检测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首先介绍古建筑木结构的组成,总结其无损检测内容和目前常见无损检测方法;然后归纳总结古建筑木构件隐藏缺陷无损检测、古建筑木构件分等、腐朽对古建筑木材力学性能影响等应用和研究进展;最后归纳说明古建筑木材力学性能无损检测和自然老化对古建筑木材性质影响的研究状况。以期对从事木结构文物保护技术应用和科研工作的相关人员,有所启发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木结构 木构件 无损检测 缺陷 力学性能
下载PDF
牛马不同槽——嘉峪关魏晋墓两幅壁画的现实表达与文化意涵 被引量:1
14
作者 魏文斌 黄婷婷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3-64,共12页
嘉峪关魏晋墓葬壁画描绘了“牛马不同槽”的现象。结合礼仪艺术与世俗绘卷中的同类图像,揭示了此类现象的现实原因,并指出其进入文化层面后的意涵。先秦哲学从牛马习性出发,抽象出了其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很多情境中牛马间的对立还可转化... 嘉峪关魏晋墓葬壁画描绘了“牛马不同槽”的现象。结合礼仪艺术与世俗绘卷中的同类图像,揭示了此类现象的现实原因,并指出其进入文化层面后的意涵。先秦哲学从牛马习性出发,抽象出了其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很多情境中牛马间的对立还可转化为对应,例如祭祀中的牛马,图像中的牛马合犋犁耕、牧马牧牛、牛车鞍马,宗教语境下的牛头马面等。“牛马不同槽”从民间俗语到文献与图像的表达,反映了古代艺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马不同槽 嘉峪关墓葬壁画 牛车鞍马 牛头马面
下载PDF
历史文化村镇数字化保护与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立国 宁旺芬 +4 位作者 刘沛林 邓运员 胡最 郑文武 李伯华 《国土资源导刊》 2024年第1期34-42,共9页
数字技术越来越广泛应用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为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新途径。针对历史文化村镇创新性保护和发展的新需求,本文将数字技术赋能于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与开发,阐释了历史文化村镇数字化保护的基本概念,构建历... 数字技术越来越广泛应用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为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新途径。针对历史文化村镇创新性保护和发展的新需求,本文将数字技术赋能于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与开发,阐释了历史文化村镇数字化保护的基本概念,构建历史文化村镇数字化保护的理论体系,全面总结了历史文化村镇的数字化方法和数字化内容在多领域的具体应用。具体而言:景观基因信息、景观基因图谱和地图符号等为历史文化村镇的数字化保护与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通过多样的数字技术可以对历史文化村镇信息进行全方位记录和永久性保存,并对采集和记录的信息进行数字化展示与传播;在历史文化村镇数字化应用上,其数字化内容能够为城乡规划和智慧管理提供有效指导,与多元产业融合实现产业化拓展和延伸。总之,数字技术为历史文化村镇的文化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无限的活力与动力,需要持续推进历史文化村镇的数字化转型,丰富中国乡村地理数字化的理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村镇 数字化保护 数字化应用
下载PDF
伊宁市历史文化街区句法分析——以六星街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卫晴 胡江玲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43-51,共9页
文化历史街区是城市文化遗产真实性和完整性的代表之一,蕴藏城市独有历史文化内涵。文章以伊宁市历史文化街区—六星街为研究对象,对街区分层级构建评价模型并进行空间句法分析,结合实地考察对评价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句法能为六星... 文化历史街区是城市文化遗产真实性和完整性的代表之一,蕴藏城市独有历史文化内涵。文章以伊宁市历史文化街区—六星街为研究对象,对街区分层级构建评价模型并进行空间句法分析,结合实地考察对评价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句法能为六星街历史文化街区研究提供量化分析和参数表达,整合度和选择度的高值主要在工人街、赛依拉木街和黎光街三条主街道,支巷空间不易感知到街区整体空间;可理解度在主街与支巷的节点处呈现高值;庭院全局空间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可达性和可穿越性均较高且东西厢房具有一定私密性。文章揭示六星街历史文化街区空间形态特征及成因,并对街区在街区层、巷道层和庭院层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为今后街区保护和更新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宁市 六星街 历史文化街区 空间句法 空间形态
下载PDF
湖北省红安县地名文化景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17
作者 林琳 王俊樟 +2 位作者 曾娟 李英杰 刘元斌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21,共8页
基于《红安县地名志》《黄州府志》等文献及红安县第二次地名普查数据,对湖北省红安县4380个地名进行分析,发现:红安县地名主要分布于县西南部丘陵岗地地区,地名北稀南密,与红安县南低北高的地势特征相反。自然景观类地名主要分布于县... 基于《红安县地名志》《黄州府志》等文献及红安县第二次地名普查数据,对湖北省红安县4380个地名进行分析,发现:红安县地名主要分布于县西南部丘陵岗地地区,地名北稀南密,与红安县南低北高的地势特征相反。自然景观类地名主要分布于县西南与东南地区,“塆”“湾”“田”等主要地名用字反映红安丘陵岗地的山地环境特征与地方土地利用格局;人文景观类地名主要分布于各乡镇行政驻地中心及其周边地区,战乱、起义、革命等动荡时期外来人口的迁入与和平时期的生产发展塑造了红安的地名文化景观。地方军事革命史凝缩于县、乡镇和村落地名中,地名承载着中国“第一将军县”的革命故事与革命精神,“七里坪镇”“列宁市”等地名潜藏的红色历史文化值得挖掘与保护,可以发挥地名在地方实践中对红安县红色血脉的延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名 文化景观 空间格局 红安县
下载PDF
中国农业区划发展的历史回溯与未来展望
18
作者 孙凯 丁晓蕾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3-81,共9页
农业区划作为指导农业因地制宜生产和因势利导合理配置资源的有效手段,对于优化要素利用、提振乡村产业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农业区划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发展根基,按其思想演变、学术研究和实践历程可以划分为... 农业区划作为指导农业因地制宜生产和因势利导合理配置资源的有效手段,对于优化要素利用、提振乡村产业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农业区划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发展根基,按其思想演变、学术研究和实践历程可以划分为古代早期农业分区思想萌芽与涉农土地利用实践、近代农业区划科学发轫与起步探索和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工作实务及体系化建设三个发展阶段。针对目前农业生产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出现的新变化,未来中国农业区划需要与时俱进,围绕全球气候变暖、城乡地理空间格局变化、农业新生产要素发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业生产组织方式转变等内容,为国家宏观农业发展计划的实施提供前瞻性战略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区划 发展历程 历史回溯 未来展望
下载PDF
《三国志·张辽传》地名误字辨析
19
作者 姚乐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1-61,共1页
中华书局点校本《三国志》地名误字的失校,多属前人已指谬正讹而点校者未能留心所致,如《梁习传》误“章长”为“漳长”(《三国志》卷一五,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469页)、《于禁传》误“广戚”为“广威”(卷一七,第522页)之类,清人皆已辨... 中华书局点校本《三国志》地名误字的失校,多属前人已指谬正讹而点校者未能留心所致,如《梁习传》误“章长”为“漳长”(《三国志》卷一五,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469页)、《于禁传》误“广戚”为“广威”(卷一七,第522页)之类,清人皆已辨明(卢弼集解,钱剑夫整理:《三国志集解》,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1366、1475页),点校本却未据以改订。前人已指出的谬误,今天原无继续讨论的必要,但前人考证不透彻,仍然贻惑后学之处也是有的,点校本未改相关误字,或是出于谨慎。今笔者不揣浅陋,特就所见一例略加辨析,以就教于方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三国志》 中华书局点校本 点校 《三国志集解》 误字 不揣浅陋 三国志
下载PDF
山东方言中表示地貌特征和地名通名的几个字
20
作者 徐复岭 王永超 《现代语文》 2024年第2期4-9,共6页
在山东等地方言中,“埠”“垓”“湖”“泊”等字,除了其本义或常用义之外,还可以表示不同的地理地貌特征,并用于地名通名。在鲁东、鲁南方言中,“埠”字主要表示高岗或土丘,并用于当地的村镇名。在鲁西南、鲁西方言中,“垓”可以表示... 在山东等地方言中,“埠”“垓”“湖”“泊”等字,除了其本义或常用义之外,还可以表示不同的地理地貌特征,并用于地名通名。在鲁东、鲁南方言中,“埠”字主要表示高岗或土丘,并用于当地的村镇名。在鲁西南、鲁西方言中,“垓”可以表示村寨堤围或寨墙,并广泛用于村寨名。在鲁南和鲁东南地区,“湖”可以用来表示平原、田野或田地,亦用于地名。在胶东地区方言中,“泊”同样表示平原、田地的意思,也用于当地的村镇名。在这类常见字中,表示地貌特征、用于地名通名的意义及用法,是大中型语文辞书编写工作中的一个盲点,应引起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方言 地名通名用字 “埠” “垓” “湖” “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