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清宁宫——满族民居式的皇帝寝宫
被引量:9
- 1
-
-
作者
朴玉顺
陈伯超
-
机构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沈阳建筑大学建筑研究所
-
出处
《满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5-89,共5页
-
文摘
沈阳故宫中的清宁宫是皇太极大内宫阙中轴线上的第四进院落中一正四厢五个寝宫中的中宫,位于高台院落的最北端,坐北朝南,是皇太极和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住所。沈阳故宫的清宁宫无论在院落形式,平面布局,室内空间的分隔与联系,还是外观形态、装饰特点,均体现了满族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习俗。但它同普通的满族民居相比尺度更大,用料更讲究,装饰更华丽,施工更精细,更具有皇家建筑的特点。
-
关键词
清宁宫
满族
民居
-
分类号
K928.74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
-
题名秦汉萯阳宫地望考
被引量:2
- 2
-
-
作者
程义
王亚涛
-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出处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6-8,共3页
-
文摘
萯阳宫是秦汉时期著名的离宫之一,但只知其在户县,具体地望说法不一。通过走访和踏查,并结合地方志和碑石资料,初步认为应在今户县曹村堡、富村窑一带,北延及南丈八寺村。
-
关键词
萯阳宫
曹村堡
富村窑
南丈八寺村
-
Keywords
Palace Beiyang
Caocunbao
Fujiayao
Village Nanbazhangci
-
分类号
K928.74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
-
题名凤凰台兴废考
被引量:2
- 3
-
-
作者
邱敏
-
机构
南京晓庄学院人文学院
-
出处
《东南文化》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7-59,共3页
-
文摘
考辨凤凰台的典故源自刘宋元嘉年间,所谓晋升平之说不足取信。南朝时这里曾起台建楼,但未引起关注,且渐至湮废。唐李白以来却一跃而成为文人热衷题咏的六朝古迹之一。分析凤凰台在不同时期被人们关注的程度,有助于对这一历史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
-
关键词
凤凰台
兴废
祥瑞
李白
-
Keywords
Fenghuang Tai Blossom and Decadence Xiangri Li bai
-
分类号
K928.74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
-
题名嘉庆时期《皇清职贡图》的再次增补
被引量:15
- 4
-
-
作者
畏冬
-
机构
故宫博物院
-
出处
《紫禁城》
1993年第1期44-46,21,共4页
-
文摘
《皇清职贡图》的绘本和刊本在嘉庆年间(1796-1820年)同时做过一次较大的增补。绘本是仿照乾隆时的绘本命画工重新绘制的,(石渠宝岌三编》和《国朝院画录》均有记载。全图四卷,形制和内容与乾隆绘本大致相同。每卷幅末有作者款印:第一卷,“
-
关键词
皇清职贡图
巴勒布
院画
本命
十全武功
小金川
石渠
福康安
尚履
耐圃
-
分类号
K928.74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
-
题名《皇清職貢圖》創製始末
被引量:14
- 5
-
-
作者
畏冬
-
机构
故宫博物院
-
出处
《紫禁城》
1992年第5期8-12,43,共6页
-
文摘
清代乾隆朝是中国古代疆域辽阔的时期,因而表现其与外国或毗鄰部族间交往的“职贡图”也颇为壮观。乾隆帝亲自过问了《皇清职贡图》的创制。
-
关键词
乾隆朝
職貢
皇清职贡图
西布鲁特
南掌
于敏中
内大臣
清代乾隆
小西洋
清史稿
-
分类号
K928.74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
-
题名乾隆時期《皇清職贡图》的增補
被引量:11
- 6
-
-
作者
畏冬
-
机构
故宫博物院陳列部
-
出处
《紫禁城》
1992年第6期23-23,22+38,共3页
-
文摘
《皇清職貢图》於乾隆二十六年(一七六一年)完成之后,随着清廷版图的不断扩大和边疆少数民族的陸续归附,丁觀鹏所绘的第一卷,在乾隆时期又先进行了四次增補。第一次是乾隆二十八年(一七六三年)初,西北地区的爱乌罕、哈蕯克諸回部前来入貢,表示願归附清廷,乾隆帝命丁觀鹏於原图卷尾接纸補绘其像。乾隆二十八年《各作成做活计清檔》(如意馆)(以下简称《清檔》)載:
-
关键词
乾隆时期
爱乌罕
回部
如意馆
八年
边疆少数民族
職貢
回人
霍罕
西北地区
-
分类号
K928.74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
-
题名清代皇帝与如意
被引量:2
- 7
-
-
作者
张荣
张健
-
机构
故宫博物院保管部
国家文物局
-
出处
《紫禁城》
1991年第2期15-17,44,共4页
-
文摘
如意之童生,由来久矣。清代弘历皇帝有诗云:“一柄曲拳代谈者,色错金银。雄知子氏洒尚育,已有欣于如意人(《乾隆御制诗》卷九十二)。诗的题目是《脉商铜如意》
-
关键词
清代皇帝
弘历
错金银
诗云
清仁宗
魏晋人
清高宗
女官
清代宫廷
乾清宫
-
分类号
K928.74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
-
题名元大内与紫禁城中轴的东移
被引量:8
- 8
-
-
作者
王子林
-
机构
故宫博物院宫廷部
-
出处
《紫禁城》
2017年第5期138-160,共23页
-
文摘
古人在长期的观察和测天实践中,找到了天的中心,都城中轴线就是起源于天轴概念。天的中心是北极星,北极星永远不动,其他星均绕着北极星旋转。
-
关键词
紫禁城
北极星
中轴线
都城
-
分类号
K928.74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
-
题名明清外销瓷中的“纹章瓷”
被引量:5
- 9
-
-
作者
冯小琦
-
机构
故宫博物院
-
出处
《紫禁城》
1991年第1期13+10-12,46,共5页
-
文摘
一九八九年日本出光美术馆与故宫博物院联合举办了《陶瓷之路展》。来自日本的瓷器中有中国、日本、民主德国、联邦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波兰、荷兰、埃及、伊朗、越南等国制造的,这些精美的瓷器再现了中国与日本。
-
关键词
纹章瓷
出光美术馆
陶瓷之路
青花五彩
克拉克瓷
金彩
此器
一九
加金
锦地
-
分类号
K928.74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
-
题名罗布林卡特色散论
被引量:1
- 10
-
-
作者
邓传力
-
机构
西藏大学工学院
-
出处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53-55,共3页
-
文摘
西藏民主改革以前,罗布林卡是历代达赖喇嘛夏天居住的离宫别墅,它包括东、西两大景区。建筑以藏式为主,注重绿化,体现了浓郁的藏民族园林艺术特色。在建筑立面及装饰方面,具有震撼的艺术效果。
-
关键词
罗布林卡
藏式园林
建筑
-
Keywords
Norbulingka
Tibetan style of garden
construction
-
分类号
K928.74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
-
题名清帝谒陵
被引量:4
- 11
-
-
作者
杨珍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
-
出处
《紫禁城》
1992年第2期13-13,共1页
-
文摘
谒陵是一向标榜「以孝治天下」的清朝最高统治者重要政治活动之一。清朝定都北京,统一全国后,先后共历十帝,除末帝溥仪外,其余九帝陵寝分别建于东陵和西陵。葬于东陵的为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五帝;葬于西陵的为雍正、嘉庆、道光、光绪四帝。东陵在河北省遵化县马兰峪昌瑞山,即燕山山脉中段南麓,左瞻盛京,右顾北京。俯临冀东大地,遥观浩茫沧海,形势佳胜。
-
关键词
昌瑞山
马兰峪
遵化县
佳胜
政治活动
最高统治者
以孝
清史稿
舒元
裕陵
-
分类号
K928.74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
-
题名清皇室美食与美器
被引量:1
- 12
-
-
作者
林永匡
王熹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
出处
《紫禁城》
1989年第3期10-13,共4页
-
文摘
清代,皇室、王公与青族,在平日、年节、外出巡幸和出游时,进行饮膳、筵宴等活动时,不仅精于美食、美餚,而且精于美器、美具,力求使美食与美器二者和谐与统一。应当指出的是,美食与美器主要是通过精美的食品和精巧的食器,体现出政治上的至尊、至崇、至荣地位,以及“擧世无雙”的顯赫权势。因此,美食与美器的制作必然追求艺术上的精湛、典雅和庄重,表现装饰性、华贵性和誇耀性等诸多特点。例如,清代皇室所用食器,多为金跟、玉石、象牙器皿,且有专门的工匠精工制作;
-
关键词
美器
食器
青白玉
至荣
御膳房
雨三
金碗
件重
三口
松石
-
分类号
K928.74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
-
题名也谈“金砖”
被引量:4
- 13
-
-
作者
唐益年
-
机构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
出处
《紫禁城》
1990年第5期42-43,40,共3页
-
文摘
蒋博光先生在《紫禁城》上撰文《“金砖”墁地》,介绍了铺设在紫禁城三大殿内金砖的来历及其制作方法,使人读来饶有兴趣。笔者在工作过程中有幸接触一批有关金砖的清宫档案,今介绍出来,做一些补充。
-
关键词
三大殿
蒋博
工作过程
奏摺
使人
保和殿
窑户
公项
中和殿
澄泥
-
分类号
K928.74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
-
题名宁寿宫花园与江南园林
被引量:1
- 14
-
-
作者
顾凯
刘辉瑜
-
机构
东南大学
-
出处
《紫禁城》
2014年第6期60-67,共8页
-
文摘
位于北京紫禁城中的宁寿官花园,是乾隆皇帝最后一个造园作品。乾隆帝在位期间,在其亲自指导下,进行了包括大内御苑、西苑三海、北京西北郊三山五园、承德避暑山庄、
-
关键词
江南园林
花园
承德避暑山庄
乾隆皇帝
紫禁城
乾隆帝
北京
-
分类号
K928.74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
-
题名精巧秀美话瓷盒
被引量:3
- 15
-
-
作者
吕成龙
-
机构
故宫博物院陈列部陶瓷组
-
出处
《紫禁城》
1989年第6期43-45,38,共4页
-
文摘
假如对墓葬、窑址的发掘稍加留意的话,将很容易地发现,在唐宋时期的出土物中,各式各样的瓷盒不仅精巧秀美,而且数量相当多。推其根由,当与国外香料的大量输入以至引发生活习惯的变化有直接的和密切的关系。据考证。
-
关键词
瓷盒
出土物
景德镇青白瓷
越窑
磁州窑
菊瓣
耀州窑
白地黑花瓷
吉州窑
黑釉
-
分类号
K928.74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
-
题名古代皇宫的迎春活动及春牛芒神
被引量:3
- 16
-
-
作者
王道瑞
-
机构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
出处
《紫禁城》
1991年第6期18-20,42,共4页
-
文摘
立春,在中国的夏历中,象征着春天的到来,预示着一年农事活动将要开始。“一年之计在於春”,中国人对春天的到来从来都寄予美好的愿望。古代不仅民间风俗非常重视立春,而且,历代帝王届期也举行隆重的迎春活动和祭祀典礼。《礼记·月令》载:在春秋战国时期,“先立春三日,太史谒天子曰:某日立春,盛德在木。天子乃斋。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於东郊。还返,赏公卿大夫於朝。命相布德和令,行庆施惠,下及兆民。庆赐遂行,毋有不当。(朱熹注:谒告也,春为生,天地生育之盛德在於木位也。迎春东郊,祭太皥勾芒也。)”据此,可以看出,在春秋战国时,不仅自天子至黎民百姓都要参加盛大的迎春活动,而且那时供祀的神只即是勾芒神。到了南宋的时候,皇帝不再亲自到东郊迎春。
-
关键词
芒神
勾芒
春秋战国时期
庆赐
《礼记·月令》
历代帝王
三公九卿
农事活动
鞭春牛
太史
-
分类号
K928.74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
-
题名雍正帝重视宫中防火措施
被引量:3
- 17
-
-
作者
毛宪民
-
机构
故宫博物院研究室
-
出处
《紫禁城》
1990年第6期40-42,46,共4页
-
文摘
紫禁城宫殿在清朝二百余年风雨中得以保存,舆雍正皇帝重视火患,建立周密的灭大组织,制订安全防火制度是分不开的。雍正帝刃防火对策紫禁城力;清朝二百余年周、燕事忆保九扛下老九乙七法、雍正帝力;火炎仁氛奋付汁、消防粗撇会,勺。
-
关键词
雍正朝
紫禁城宫殿
火班
防火对策
防火措施
七法
内管领
安全防火
风雨中
内大臣
-
分类号
K928.74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
-
题名康熙朝西洋国贡狮
被引量:3
- 18
-
-
作者
张必忠
-
机构
人民日报社检查组
-
出处
《紫禁城》
1992年第2期38-38,共1页
-
文摘
康熙十七年八月初二清早,康熙皇帝御乾清门,听部院各衙门官员面奏政事。辰时,康熙又御弘德殿,听讲官喇沙里、陈廷敬、叶方蔼、张玉书讲《尚书》中「今王嗣厥德」节和「鸣呼先王肇修纪」一节。讲官讲毕,康熙皇帝也讲了他自己对这两节的理解。也正在这一天,西洋国主阿丰素派遣的使臣本多白勒拉(又作本多白垒拉)向清廷进表、贡狮子。其表文曰:「谨奏请大清皇帝万安。前次所遣使臣玛讷撒尔达聂,叨蒙皇帝德意鸿恩,同去之员,具沾柔远之恩,闻之不胜欢忭,时时感激隆眷,仰瞻巍巍大清国宠光,因谕凡在东洋所属。
-
关键词
康熙朝
乾清门
康熙十七年
叶方蔼
张玉书
大清国
陈廷敬
仰瞻
这一天
厥德
-
分类号
K928.74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
-
题名吴熊光蒙谕劝阻嘉庆南巡
被引量:2
- 19
-
-
作者
周轩
-
机构
新疆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
-
出处
《紫禁城》
1992年第2期33-35,共3页
-
文摘
吴熊光曾身居军机要职,深受乾隆帝赏识。此人身怀整顿“吏治民生”、重振“世道人心”之志,并敢于直言劝阻嘉庆帝南巡,最后竟被革职,发配伊犁。
-
关键词
吴熊
世道人心
鹿鸣宴
阿桂
侍御
虎丘
率情
清史稿
地方官吏
十三行
-
分类号
K928.74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
-
题名紫砂名品 大彬壶
被引量:2
- 20
-
-
作者
吕成龙
-
机构
故宫博物院
-
出处
《紫禁城》
1990年第6期35-35,46,共2页
-
文摘
不少精于饮茶的人,同时亦多是茶壶的收藏家。有时为了一把好壶,不惜破费万金购买。古人云:“较茶必用宜壶。”。这句话道出了江苏宜兴紫砂壶的珍贵,如果能购得一件名匠所制的紫砂壶,则更视其为珍品。宜兴紫砂陶壶早在北宋中期就独具一格,成为人们的饮茶用具。北宋诗人梅尧臣的寄茶诗中有“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
-
关键词
大彬壶
紫砂泥
宜兴紫砂壶
紫泥
紫砂陶
陶壶
北宋诗
供春
茶诗
北宋中期
-
分类号
K928.74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