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依附理论下对《模仿者》的新殖民主义解读
1
作者 吕秀梅 彭自平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2期162-163,共2页
在《模仿者》中,维·苏·奈保尔向读者阐释了后殖民时代的加勒比虚拟岛国伊莎贝拉在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后,遭遇到的一系列困难,如:民族经济发展受阻、政治局势动荡以及文化身份含混。伊莎贝拉独立后,宗主国采取了经济控制、政... 在《模仿者》中,维·苏·奈保尔向读者阐释了后殖民时代的加勒比虚拟岛国伊莎贝拉在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后,遭遇到的一系列困难,如:民族经济发展受阻、政治局势动荡以及文化身份含混。伊莎贝拉独立后,宗主国采取了经济控制、政治干预及文化意识形态渗透等手段迫使其依附于宗主国。本文从新殖民视角出发,探讨后殖民时代宗主国和前殖民地控制与依附的关系,从而找出殖民地国家独立后贫困落后的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附理论 控制 《模仿者》 新殖民主义
下载PDF
试析《远大前程》的浪漫主义手法
2
作者 王文婧 王娟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2期167-168,共2页
文学艺术反应社会存在。作为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家,狄更斯的创作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社会环境和自身思想的影响。但在吸收批判现实主义手法的同时,狄更斯还把浪漫主义手法融入到写作中,形成了极具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本文拟从分析狄更斯... 文学艺术反应社会存在。作为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家,狄更斯的创作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社会环境和自身思想的影响。但在吸收批判现实主义手法的同时,狄更斯还把浪漫主义手法融入到写作中,形成了极具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本文拟从分析狄更斯少年经历入手,探讨作者在作品中融入浪漫主义情怀的根源,并从作者在小说中的超现实人物塑造、浪漫爱情情节和荒诞怪异的艺术风格来展现《远大前程》小说的浪漫主义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狄更斯 《远大前程》 浪漫主义 艺术手法
下载PDF
《哈利·波特》与《亚瑟王之死》之比较
3
作者 李诗盈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2期160-161,共2页
《哈利波特》系列丛书与骑士文学的代表作《亚瑟王之死》无论在主题创作、人物形象、思想内容、艺术手法上都有相似之处。但由于罗琳和马洛礼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决定了其作品在主题、艺术手法上存在一些差异。
关键词 《哈利波特》 《亚瑟王之死》 比较研究
下载PDF
性别倒错的埃里卡——解读《钢琴教师》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春霞 金艳霞 《怀化学院学报》 2010年第10期77-78,共2页
耶利内克的《钢琴教师》描写了极端权力衍生下异化的人际关系。从母亲与女儿、老师与学生、女性与女性、女性与男性等多重对抗语境,立体地展示作者对男权社会中女性人格和个性的表现。
关键词 《钢琴教师》 性别倒错 男权异化
下载PDF
《南方的海》——侦探情节与现实主义的双重回归
5
作者 李玲君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2期154-155,共2页
《南方的海》是西班牙当代作家巴斯克斯·蒙塔尔万私家侦探卡瓦略系列中的一部作品,该作品自出版即引起广大读者及文学评论家的兴趣。蒙塔尔万可谓开创了西班牙后现代主义侦探小说创作之先河,透过对传统侦探小说的戏仿及后现代拼贴... 《南方的海》是西班牙当代作家巴斯克斯·蒙塔尔万私家侦探卡瓦略系列中的一部作品,该作品自出版即引起广大读者及文学评论家的兴趣。蒙塔尔万可谓开创了西班牙后现代主义侦探小说创作之先河,透过对传统侦探小说的戏仿及后现代拼贴技巧的使用来刻画民主转型时期的西班牙社会。本文将通过侦探小说三大要素,即侦探人物、探案过程、疑案破解三个方面来分析作者是如何巧妙地将侦探情节和现实主义相结合、在深度和广度上突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的海》 侦探小说 蒙塔尔万 现实主义 民主转型
下载PDF
论《哈利·波特》中狂欢化手法的运用
6
作者 唐澜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272-273,共2页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运用了狂欢化文学的创作手法。从小说中的世界构架来说,书中的魔法世界就是狂欢化文学中第二世界,小说的形象多具狂欢化文学形象的双重性和动物化特征,权威反专制的态度取向也比较明显,因此,该小说与狂...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运用了狂欢化文学的创作手法。从小说中的世界构架来说,书中的魔法世界就是狂欢化文学中第二世界,小说的形象多具狂欢化文学形象的双重性和动物化特征,权威反专制的态度取向也比较明显,因此,该小说与狂欢文学具有内在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利·波特》 狂欢化 反权威 第二广场
下载PDF
从高潮安排看《救风尘》戏剧结构的创新 被引量:2
7
作者 李瑞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106-107,共2页
《救风尘》是关汉卿杂剧作品中的经典之作,被人们视为喜剧作品的奇葩。剧作采用开放式的戏剧结构类型,将高潮部分放在第四折,更是匠心独运。此外,剧作在艺术形象的塑造、矛盾冲突的表现上都非常完美。
关键词 救风尘 喜剧 高潮 戏剧结构 人物塑造
下载PDF
契诃夫笔下的小人物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春红 《科教文汇》 2011年第2期55-55,共1页
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小人物在真实、客观地反映了现实的同时,把契诃夫推上了"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宝座。本文主要从人物刻画角度来分析、解读小说《在钉子上》和《变色龙》,借以领略契诃夫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 契诃夫 小人物形象 人物刻画
下载PDF
丘特切夫与李贺诗歌的艺术感觉
9
作者 余国良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16年第2期57-61,共5页
丘特切夫与李贺虽然所处的国家、时代和环境不同,但都爱选择艺术感觉作为吐纳诗歌内容的主要方式与载体,尤其擅长在诗歌中表现自己的抽象感觉、变异感觉与对立感觉。因此,他们不仅把诗歌写得荒诞而虚幻,为读者提供了一种瑰丽而朦胧的审... 丘特切夫与李贺虽然所处的国家、时代和环境不同,但都爱选择艺术感觉作为吐纳诗歌内容的主要方式与载体,尤其擅长在诗歌中表现自己的抽象感觉、变异感觉与对立感觉。因此,他们不仅把诗歌写得荒诞而虚幻,为读者提供了一种瑰丽而朦胧的审美体验,还为诗歌的繁荣发展开辟出了一片无限广阔的艺术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特切夫 李贺 诗歌 艺术感觉
下载PDF
形式美学的道德旨归:麦克尤恩《家庭制造》的文学伦理学解读 被引量:6
10
作者 尚必武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4-88,共5页
麦克尤恩的处女作《家庭制造》是一则自我成长的道德警示。人物叙述者"我"以自豪夸张的语调,讲述了自己进入成人世界的惊恐故事。本文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为研究视角,紧扣人物叙述者"我"为试图进入成人世界、实现从&qu... 麦克尤恩的处女作《家庭制造》是一则自我成长的道德警示。人物叙述者"我"以自豪夸张的语调,讲述了自己进入成人世界的惊恐故事。本文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为研究视角,紧扣人物叙述者"我"为试图进入成人世界、实现从"天真"到"经验"的转变这一伦理主线,通过解构伦理身份、伦理判断和伦理意识等若干伦理结,着力剖析麦克尤恩潜藏在作品深处的伦理图旨:"我"所失去的不仅是个人的"童贞"与"童真",而且在更大层面上投射了整个青少年群体在青春期的困惑、烦恼与迷惘以及他们可能潜在的道德滑坡和伦理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克尤恩 《家庭制造》 文学伦理学
原文传递
论巴赫金的“形式观”
11
作者 杨雷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40-142,共3页
巴赫金对俄国形式主义的理论是持批判态度的。然而,他却又同时成功地将俄国形式主义文学理念付诸文艺研究实践中,更深刻地揭示作品的"文学性"。巴赫金超越俄国形式主义者对"文学性"的狭隘理解,将其引向一个更高的层... 巴赫金对俄国形式主义的理论是持批判态度的。然而,他却又同时成功地将俄国形式主义文学理念付诸文艺研究实践中,更深刻地揭示作品的"文学性"。巴赫金超越俄国形式主义者对"文学性"的狭隘理解,将其引向一个更高的层次,即艺术作品整体的艺术世界。按巴赫金一贯坚持的"对话"与"交往"理论,这个整体艺术世界包含读者、作者和作品三个方面的价值交往和碰撞。他所追寻的,是作者有意识地灌注于作品中的,通过作品形式结构因素充分而独特地艺术化了的,并与作品的阅读者的审美感知发生强烈共鸣的一种内在的东西。这就是巴赫金所理解的艺术整体的意义。它立足于研究作品形式,却不囤于形式。因此,巴赫金对作家作品的艺术形式研究包含着一种深刻的意识形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赫金 形式 审美客体 意识形态
原文传递
卡里尔·菲利普斯《北方的灯光》中的主人公形象分析
12
作者 胡月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89-92,共4页
在小说《北方的灯光》中,英国当代黑人作家卡里尔·菲利普斯文学化再现了发生在1969年英国社会中的"戴维·奥利瓦里谋杀案"真相。主人公奥利瓦里一系列人生形象的背后映射的不仅是当时英国社会中狭隘的种族部落意识,... 在小说《北方的灯光》中,英国当代黑人作家卡里尔·菲利普斯文学化再现了发生在1969年英国社会中的"戴维·奥利瓦里谋杀案"真相。主人公奥利瓦里一系列人生形象的背后映射的不仅是当时英国社会中狭隘的种族部落意识,更是作者对当前英国社会有色移民生存困境的关注与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里尔·菲利普斯 北方的灯光 形象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