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5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离子加速器中的原子核碰撞虚拟仿真实验的建设与应用
1
作者 孙宇梁 刘艳鑫 +2 位作者 王永佳 李庆峰 沈彩万 《物理实验》 2024年第2期46-51,共6页
利用虚拟仿真技术,结合教学团队的科研成果,设计开发了重离子加速器中的原子核碰撞等一系列实验教学项目.这些实验项目能够在电脑上再现真实的实验场景,解除了实验场地、费用、防护等方面的限制,为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设计能力、开拓学... 利用虚拟仿真技术,结合教学团队的科研成果,设计开发了重离子加速器中的原子核碰撞等一系列实验教学项目.这些实验项目能够在电脑上再现真实的实验场景,解除了实验场地、费用、防护等方面的限制,为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设计能力、开拓学生视野提供了重要支撑.结合虚拟仿真技术的特点,教师团队采用适应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建立了完善的评价体系.经过3年的课程建设,该课程在学生培养、教师教学质量、推广应用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实验 近代物理实验 原子核碰撞 课程建设
下载PDF
深度学习图像重建算法对能谱CT单能量图像质量影响的体模研究
2
作者 赵艳红 马保龙 +5 位作者 町田治彦 沈云 张晓文 石骁萌 苏治祥 张涛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 探讨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重建算法(DLIR)对能谱CT单能量图像及能谱曲线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9支装有不同管径及不同浓度碘造影剂及水和钙溶液的聚丙烯试管放置在1个直径为20 cm的圆柱形聚丙烯体模(QSP)内,采用Revolution APEX C... 目的 探讨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重建算法(DLIR)对能谱CT单能量图像及能谱曲线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9支装有不同管径及不同浓度碘造影剂及水和钙溶液的聚丙烯试管放置在1个直径为20 cm的圆柱形聚丙烯体模(QSP)内,采用Revolution APEX CT对体模进行能谱CT成像,利用能谱分析软件重建出40~140 keV单能量图像及能谱曲线,选取碘造影剂浓度为3.75 mgI/mL(可模拟延迟期或实质脏器增强等)、15 mgI/mL(可模拟动脉期的腹主动脉)及Water(可模拟平扫期及囊肿、肌肉等用于图像背景的非增强物质)3支试管进行数据测量,分别在FBP、40%ASIR-V(常规临床检查参数)及True FidelityTM(DLIR-L、DLIR-M、DLIR-H)5组图像测量单能量图像(40 keV、70 keV、100 keV)的CT值,计算图像的信噪比(SNR),对比5组图像质量的差异。结果 低浓度碘造影剂(3.75 mgI/mL)、高浓度碘造影剂(15.00 mgI/mL)及水试管内FBP、40%ASIR-V及True FidelityTM(DLIR-L、DLIR-M、DLIR-H)5组图像40 keV、70 keV、100 keV的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 keV、70 keV、100 keV图像噪声及图像信噪比5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rue FidelityTM下的噪声值均较FBP及40%ASIR-V降低,图像信噪比提高(P<0.05),True FidelityTM-DLIR-H噪声最小,信噪比最高。结论 在能谱CT成像中,True FidelityTM较FBP及40%ASIR-V在单能量图像噪声降低,信噪比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模 能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深度学习 图像质量
下载PDF
130 nm 7T SOI SRAM总剂量与单粒子协和效应研究
3
作者 肖舒颜 郭刚 +7 位作者 王林飞 张峥 陈启明 高林春 王春林 张付强 赵树勇 刘建成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6-512,共7页
为进一步阐明SOI器件中总剂量效应(TID)与单粒子效应(SEE)间的协和效应,本文基于SOI工艺特征尺寸为130 nm的国产7T结构SRAM进行了相关研究。通过对4组SOI SRAM开展了不同TID辐照后的SEE实验,得到器件单粒子翻转(SEU)截面随TID的变化规律... 为进一步阐明SOI器件中总剂量效应(TID)与单粒子效应(SEE)间的协和效应,本文基于SOI工艺特征尺寸为130 nm的国产7T结构SRAM进行了相关研究。通过对4组SOI SRAM开展了不同TID辐照后的SEE实验,得到器件单粒子翻转(SEU)截面随TID的变化规律。SOI SRAM的SEU截面在TID辐照后呈现明显的降低,最大在750 krad(Si)剂量辐照后下降80.5%。器件的饱和截面呈现随剂量增加而下降的趋势,最大下降19.5%,研究中未发现SEU阈值的明显变化。分析认为,延迟晶体管N5的等效关态电阻因为TID辐照而增加,该现象会造成N5的延迟作用增强,是该款器件SEU截面下降的主要原因。采用这种7T结构的SOI SRAM的抗SEE性能会随其在轨累积剂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强,这为今后电子器件的抗辐射加固提供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剂量效应 单粒子效应 协和效应 单粒子翻转 静态随机存储器
下载PDF
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靶站关键部件辐照损伤模拟计算
4
作者 曹嵩 殷雯 +5 位作者 周斌 胡志良 沈飞 易天成 王松林 梁天骄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6-57,共12页
中国散裂中子源一期工程于2018年通过国家验收,当前束流功率已经达到140 kW.为进一步提高靶站慢化器输出中子强度,已经提出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500 kW功率升级计划.靶站关键部件长期受到高通量、高能量的粒子辐照,会产生较强的辐照损伤,... 中国散裂中子源一期工程于2018年通过国家验收,当前束流功率已经达到140 kW.为进一步提高靶站慢化器输出中子强度,已经提出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500 kW功率升级计划.靶站关键部件长期受到高通量、高能量的粒子辐照,会产生较强的辐照损伤,影响着这些部件的使用寿命.本文首先使用PHITS3.33程序计算了钨、SS316不锈钢、6061铝合金3种材料的质子和中子原子离位截面以及氢、氦的产生截面,并分析了NRT(Norgett-Robinson-Torrens)模型和热平衡前原子复位修正(athermal recombination corrected,ARC)模型对材料离位损伤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靶站基线模型计算了靶站关键部件在500 kW的束流功率下运行5000 h产生的原子离位次数(displacement per atom,DPA)以及氢、氦的产额.计算结果表明,钨靶受辐照后产生的NRT-dpa,ARC-dpa,H和He产额最大值分别为8.01 dpa/y(1 y=2500 MW·h),2.39 dpa/y,5110 appm/y(atom parts per million,appm,每百万原子中产生该原子的个数)和884 appm/y.同样也计算了靶容器、慢化器反射体容器和质子束窗的辐照损伤值,根据这些部件的辐照损伤值预估了各自的使用寿命.这些结果对分析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靶站关键部件的辐照损伤情况,构建合理的维护方案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靶站 辐照损伤 ARC-dpa PHITS模拟
下载PDF
基于白光中子源的^(197)Au中子辐射俘获截面测量及共振参数分析
5
作者 罗淏天 张奇玮 +90 位作者 栾广源 王晓宇 邹翀 任杰 阮锡超 贺国珠 鲍杰 孙琪 黄翰雄 王朝辉 吴鸿毅 顾旻皓 余滔 解立坤 陈永浩 安琪 白怀勇 鲍煜 曹平 陈昊磊 陈琪萍 陈裕凯 陈朕 崔增琪 樊瑞睿 封常青 高可庆 韩长材 韩子杰 何泳成 洪杨 黄蔚玲 黄锡汝 季筱璐 吉旭阳 蒋伟 江浩雨 姜智杰 敬罕涛 康玲 康明涛 李波 李超 李嘉雯 李论 李强 李晓 李样 刘荣 刘树彬 刘星言 穆奇丽 宁常军 齐斌斌 任智洲 宋英鹏 宋朝晖 孙虹 孙康 孙晓阳 孙志嘉 谭志新 唐洪庆 唐靖宇 唐新懿 田斌斌 王丽娇 王鹏程 王琦 王涛峰 文杰 温中伟 吴青彪 吴晓光 吴煊 羊奕伟 易晗 于莉 于永积 张国辉 张林浩 张显鹏 张玉亮 张志永 赵豫斌 周路平 周祖英 朱丹阳 朱科军 朱鹏 朱兴华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4-113,共10页
中子辐射俘获反应在反应堆运行、核装置设计及核天体物理研究中起重要的作用.4πBaF_(2)探测装置有着高时间分辨能力、低中子灵敏度、高探测效率等优点,适合开展中子辐射俘获反应截面数据的测量.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数据重点实验室... 中子辐射俘获反应在反应堆运行、核装置设计及核天体物理研究中起重要的作用.4πBaF_(2)探测装置有着高时间分辨能力、低中子灵敏度、高探测效率等优点,适合开展中子辐射俘获反应截面数据的测量.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数据重点实验室建立了伽马全吸收装置(Gamma total absorption facility,GTAF),该装置用28块六棱BaF_(2)晶体和12块五棱BaF_(2)晶体构成了外径25 cm,内径10 cm的球壳,覆盖了95.2%的立体角.利用GTAF在中国散裂中子源Back-n束线上,测量了197Au(n,γ)的反应截面数据.测量数据通过能量筛选、PSD方法、晶体多重性筛选进行了初步本底扣除,随后结合对^(nat)C及空样品的测量数据对本底进行了分析及扣除,获得了197Au俘获反应的产额,利用SAMMY程序拟合得到了^(197)Au在1—100 e V的共振能量、中子共振宽度和伽马共振宽度参数.实验测量结果与ENDF/B-VIII.0数据库符合良好,其共振参数存在一定差异,分析原因可能与GTAF能量分辨率、Back-n的中子能谱测量精度、以及实验本底扣除方法相关,这也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子辐射俘获截面 共振参数 白光中子源 伽马全吸收装置
下载PDF
舰船舱室的早期伽马辐射屏蔽特性
6
作者 柴辰睿 郝建红 +4 位作者 张芳 赵强 范杰清 董志伟 薛碧曦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7-214,共8页
利用蒙特卡罗方法对早期核辐射场景下的舰船舱室屏蔽特性进行研究。使用早期伽马辐射作为辐射源,测定了舰船主体常用的HSLA-80、5456Al及FDCL-3B三种材料的质量衰减系数,并根据舰船的几何结构建立了模拟舱室模型,采用高斯展宽方法对探... 利用蒙特卡罗方法对早期核辐射场景下的舰船舱室屏蔽特性进行研究。使用早期伽马辐射作为辐射源,测定了舰船主体常用的HSLA-80、5456Al及FDCL-3B三种材料的质量衰减系数,并根据舰船的几何结构建立了模拟舱室模型,采用高斯展宽方法对探测器的能谱拟合处理,得到了伽马辐射下舱室内部NaI探测器的吸收能谱,并与文献中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计算模型和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以伽马防护系数为评价指标,考虑放射性同位素(单能点源)和早期伽马辐射(具有能量分布的面源)两种场景,计算分析了模拟舱室伽马辐射屏蔽的空间分布特性,结果表明:模拟舱室对不同放射性同位素的防护系数是不同的,最多可相差6.74倍(Cd-109与Cs-137);舱室不同位置的防护系数不同。舱室前端的伽马辐射剂量较大,而角落的伽马辐射剂量较小,相差35%;防护系数与伽马辐照的入射角度有关。与正入射相比,模拟舱室对斜45°入射的伽马辐射防护系数更高,可提升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衰减系数 船舶舱室 伽马辐射 伽马防护系数
下载PDF
空间混合辐射环境器件单粒子在轨错误率预估及不确定度分析方法
7
作者 张付强 张峥 +5 位作者 肖舒颜 龚毅豪 韩金华 陈启明 曾传滨 郭刚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45-951,共7页
针对空间混合辐射对器件单粒子在轨错误率的影响,基于典型静态随机存储器利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HI-13串列加速器以及钴源总剂量模拟辐照试验装置开展协合效应研究,发展了一种器件在混合辐射环境下的单粒子在轨错误率计算方法。并利... 针对空间混合辐射对器件单粒子在轨错误率的影响,基于典型静态随机存储器利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HI-13串列加速器以及钴源总剂量模拟辐照试验装置开展协合效应研究,发展了一种器件在混合辐射环境下的单粒子在轨错误率计算方法。并利用该方法计算了协合效应影响下的航天器典型任务周期器件的在轨错误率,同时分析了器件在轨错误率计算中的不确定度来源并计算了在轨错误率不确定度。结果表明,对于该类型器件,空间混合辐射场导致的协合效应将降低器件单粒子在轨错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粒子在轨错误率 协合效应 不确定度分析 混合辐射
下载PDF
α+^(209)Bi反应激发函数及厚靶产额计算
8
作者 刘洋阳 黄小龙 +4 位作者 王记民 刘丽乐 金永利 王香涵 汪文烨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82-989,共8页
^(211)At是理想的靶向α治疗核素,^(209)Bi(α,2n)^(211)At是产生该放射性核素的重要核反应,精确可靠的核反应数据对于^(211)At核素生产具有重要意义。^(209)Bi(α,3n)^(210)At反应产物^(210)At核素会衰变为剧毒的^(210)Po核素,掌握该... ^(211)At是理想的靶向α治疗核素,^(209)Bi(α,2n)^(211)At是产生该放射性核素的重要核反应,精确可靠的核反应数据对于^(211)At核素生产具有重要意义。^(209)Bi(α,3n)^(210)At反应产物^(210)At核素会衰变为剧毒的^(210)Po核素,掌握该反应信息也有助于安全有效提取^(211)At产物。为获得上述反应相关信息,对国际核反应实验数据库(EXFOR)中相关实验测量数据进行了收集分析,使用EMPIRE程序,基于选取的合理光学模型势与能级密度参数对上述反应的激发函数进行了计算。通过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的比对,得到了^(209)Bi(α,2n)^(211)At、^(209)Bi(α,3n)^(210)At反应激发函数。在此基础上,计算了^(211)At核素和^(210)At核素的厚靶产额。最后得到了入射能量小于50 MeV能区范围内^(209)Bi(α,2n)^(211)At、^(209)Bi(α,3n)^(210)At反应激发函数推荐值及^(211)At(医用放射性同位素)和^(210)At(衰变子体为长寿命极毒性核素^(210)Po)的厚靶产额推荐评价结果。^(210)At核素厚靶产额计算结果表明,生产^(211)At核素过程中,入射α粒子能量需低于29 MeV。此条件下^(210)At与^(211)At厚靶产额比小于10^(-5),满足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规定的职业摄入量,符合^(211)At后续标记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电粒子核反应 数据评价 激发函数 厚靶产额
下载PDF
点探测器敏感性关联抽样计算方法
9
作者 李瑞 付元光 +1 位作者 邓力 许海波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38-644,共7页
为避免点探测器敏感性计算中随机统计涨落的影响,研究了在蒙特卡罗关联抽样算法框架下,点探测器敏感性的计算方法。在算法中考虑了输运过程偏倚以及存在次级粒子的情况,给出了输运扰动权乘子与计数扰动权乘子的更新方案。针对点探测器... 为避免点探测器敏感性计算中随机统计涨落的影响,研究了在蒙特卡罗关联抽样算法框架下,点探测器敏感性的计算方法。在算法中考虑了输运过程偏倚以及存在次级粒子的情况,给出了输运扰动权乘子与计数扰动权乘子的更新方案。针对点探测器敏感性中次级粒子的模拟特点,引入了单因素扰动系统,并基于粒子扩展属性实现了对单因素扰动系统微扰的模拟,从而避免了对次级粒子历史进行回溯。利用脉冲球形实验装置,测试了散射截面扰动下点探测器的敏感性计算功能,并与微分算符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以验证其计算精度。利用NUREG/CR-6115屏蔽基准题测试了权重技巧下算法的适用性。测试表明,算法与微分算符方法计算精度相当,并适用于屏蔽问题点探测器敏感性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探测器敏感性 关联抽样 蒙特卡罗
下载PDF
基于空间分辨中子衍射方法的锂离子电池电化学反应均匀性研究
10
作者 童文欣 黄中垣 +3 位作者 王睿 邓司浩 何伦华 肖荫果 《储能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81,共10页
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具有复杂组成的电化学器件,其电化学反应的均匀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正负极材料成分、电池结构和制备工艺等。电池的局部电化学反应不均匀性将导致局部失效加剧,进而影响其电化学性能、循环稳定性和安全性。鉴于电... 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具有复杂组成的电化学器件,其电化学反应的均匀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正负极材料成分、电池结构和制备工艺等。电池的局部电化学反应不均匀性将导致局部失效加剧,进而影响其电化学性能、循环稳定性和安全性。鉴于电池拆解分析不但会破坏其电芯结构,改变电极材料的化学性质,进而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本工作介绍并应用无损的空间分辨飞行时间中子衍射方法,对大尺寸软包锂离子电池电化学反应分布的均匀性展开研究。通过采集和分析毫米尺度测试区域的中子衍射数据,获得了全电池在初始状态和失效状态下锂离子嵌入石墨负极过程中的相变信息,并构建了全电池不同位置处的石墨负极多相含量分布和归一化后负极中的锂浓度分布图。此外,结合高精度三维X射线断层扫描方法,从电池厚度、电流密度和电解质浓度等多个角度,分析和探讨了这些因素对锂离子电池电化学反应均匀性的影响。空间分辨中子粉末衍射方法可以对不同类型和不同形状的金属离子电池中的电化学反应均匀性进行快速直接的检测,为电池结构性能优化和技术改进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分辨中子衍射方法 锂离子电池材料 锂浓度分布 电化学反应均匀性
下载PDF
强激光场对原子核α衰变的影响
11
作者 张凯林 韩胜贤 +2 位作者 岳生俊 刘作业 胡碧涛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9-165,共7页
为了探究强激光对原子核α衰变的影响,根据Gamow模型、双折叠模型、团簇模型理论,给出了一套求解原子核α衰变寿命的方法.计算了部分原子核α衰变的半衰期,与实验测量值符合较好,并进一步获取强激光作用下原子核α衰变半衰期的改变量.... 为了探究强激光对原子核α衰变的影响,根据Gamow模型、双折叠模型、团簇模型理论,给出了一套求解原子核α衰变寿命的方法.计算了部分原子核α衰变的半衰期,与实验测量值符合较好,并进一步获取强激光作用下原子核α衰变半衰期的改变量.结果表明,当强激光的功率密度达到10^(26)W/cm^(2)时,超强激光可以减少部分原子核的半衰期约0.1%,有效地影响原子核的α衰变过程.同时,还理论计算了α衰变半衰期随着原子核自身参数与激光功率密度的变化关系,讨论相关参数对于原子核α衰变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强激光 Α衰变 半衰期
下载PDF
^(96)Y衰变能谱的精确计算
12
作者 王香涵 黄小龙 杨东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87-1296,共10页
精确计算衰变能谱对探索不稳定原子核结构、获取中微子能谱及验证衰变理论等均有重要科学价值与意义。衰变能谱的精确计算依赖于衰变分支比和单条能级衰变能谱,前者通常利用γ-γ符合测量或全吸收谱仪对β衰变产物进行直接测量而获得,... 精确计算衰变能谱对探索不稳定原子核结构、获取中微子能谱及验证衰变理论等均有重要科学价值与意义。衰变能谱的精确计算依赖于衰变分支比和单条能级衰变能谱,前者通常利用γ-γ符合测量或全吸收谱仪对β衰变产物进行直接测量而获得,后者通常由费米衰变理论计算获得。本文以^(96)Y衰变为例,对^(96)Y衰变的实验衰变分支比数据进行评价,然后结合费米衰变理论进行理论分析,为提高能谱的精度,对能谱加入了形状因子修正,最终获得了高精度的^(96)Y衰变能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变能谱 衰变分支比 ^(96)Y
下载PDF
微纳卫星总剂量评估优化
13
作者 佘璇 楼海君 +2 位作者 宋仁庭 李琪聪 金仲和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85-993,共9页
针对微纳卫星在空间环境中遇到的总剂量(TID)效应,为更加准确地评估卫星内敏感点的剂量值,基于正二十面体的几何划分方法改进了传统的空间网格划分,宏观计算并验证了粒子透过材料的衰减,实现扇形角等效评估优化。围绕计算准确度和效率,... 针对微纳卫星在空间环境中遇到的总剂量(TID)效应,为更加准确地评估卫星内敏感点的剂量值,基于正二十面体的几何划分方法改进了传统的空间网格划分,宏观计算并验证了粒子透过材料的衰减,实现扇形角等效评估优化。围绕计算准确度和效率,构建形状模型进行比较验证,通过与优化等立体角划分法、正八面体划分法的比较,表明该方法更加稳定高效,计算速度可提高6.4%,更适合评估复杂形状模型。基于改进的三维总剂量评估方法,对形状模型进行针对性总剂量防护,防护效果相较于无差别防护可提高255.1%。研究成果可有效提高微纳卫星总剂量评估效率,保障星内敏感器件在任务周期内的可靠运行,为微纳卫星总剂量防护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卫星 空间辐射 辐射防护 总剂量 网格划分法
下载PDF
基于GPU加速的投影后变分壳模型计算
14
作者 陆晓 连占江 高早春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2-278,共7页
为进一步拓展投影后变分(VAP)壳模型计算应用核区范围,需提升VAP的计算效率。为此,利用OpenACC并行编程指令,首次将VAP程序从传统的CPU平台移植到了高性能GPU计算平台上。在角动量投影的每个积分格点上实现了数目庞大的各独立转动矩阵元... 为进一步拓展投影后变分(VAP)壳模型计算应用核区范围,需提升VAP的计算效率。为此,利用OpenACC并行编程指令,首次将VAP程序从传统的CPU平台移植到了高性能GPU计算平台上。在角动量投影的每个积分格点上实现了数目庞大的各独立转动矩阵元的GPU并行化计算。经验证,采用GPU加速后的VAP程序计算得到的结果与原来的OpenMP并行化程序计算得到的结果完全相同,而计算效率得到了数倍的提升。借助于GPU加速技术,首次计算了变形重核^(178)Hf的基带能谱,打开了VAP壳模型方法应用于变形稀土重核之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模型 投影后变分 GPU OpenACC
下载PDF
卢瑟福散射虚拟仿真实验设计与教学实践
15
作者 田立朝 张湘 +3 位作者 姜静 杨晓虎 吕中良 赵子甲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24年第1期68-75,共8页
卢瑟福散射实验是核物理学发展史中的经典实验之一。基于实验放射源使用安全的考虑,国内外高校多以理论讲授为主,少有实验教学,限制了学生对原子核微观结构及射线与物质的微观相互作用的深入理解。针对以上问题,开发了基于Unity3D的卢... 卢瑟福散射实验是核物理学发展史中的经典实验之一。基于实验放射源使用安全的考虑,国内外高校多以理论讲授为主,少有实验教学,限制了学生对原子核微观结构及射线与物质的微观相互作用的深入理解。针对以上问题,开发了基于Unity3D的卢瑟福散射虚拟仿真实验,真实再现实验场景,通过蒙特卡罗模拟保证了实验数据的真实可靠性。实验内容涵盖半导体α谱仪的使用、卢瑟福微分散射截面公式的验证、卢瑟福背散射在材料分析中的应用等内容。该虚拟仿真实验的开发为高校近代物理实验、核物理实验、材料表征等专业实验教学提供了参考,丰富了核物理实验教学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瑟福散射 卢瑟福背散射 虚拟仿真实验 实验教学
下载PDF
αDecay in extreme laser fields within a deformed Gamow-like model
16
作者 Qiong Xiao Jun-Hao Cheng +3 位作者 Yang-Yang Xu You-Tian Zou Jun-Gang Deng Tong-Pu Yu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31-144,共14页
In this study, the effect of extreme laser fields on the α decay process of ground-state even–even nuclei was investigated.Using the deformed Gamow-like model, we found that state-of-the-art lasers can cause a sligh... In this study, the effect of extreme laser fields on the α decay process of ground-state even–even nuclei was investigated.Using the deformed Gamow-like model, we found that state-of-the-art lasers can cause a slight change in the α decay penetration probability of most nuclei. In addition, we studi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rate of change of the α decay penetration probability and angle between the directions of the laser electric field and α particle emission for different nuclei. Based on this correlation, the average effect of extreme laser fields on the half-life of many nuclei with arbitrary α particle emission angles was calculated. The calculations show that the laser suppression and promotion effects on the α decay penetration probability of the nuclei population with completely random α particle-emission directions are not completely canceled.The remainder led to a change in the average penetration probability of the nuclei. Furthermore, the possibility of achieving a higher average rate of change by altering the spatial shape of the laser is explored. We conclude that circularly polarized lasers may be helpful in future experiments to achieve a more significant average rate of change of the α decay half-life of the nuclei pop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Decay Deformed Gamow-like model HALF-LIVES Extreme laser field Penetration probability
下载PDF
Properties of collective flow and pion production in intermediate-energy heavy-ion collisions with a relativistic quantum molecular dynamics model
17
作者 Si-Na Wei Zhao-Qing Feng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55-169,共15页
The relativistic mean-field approach was implemented in the Lanzhou quantum molecular dynamics transport model(LQMD.RMF). Using the LQMD.RMF, the properties of collective flow and pion production were investigated sys... The relativistic mean-field approach was implemented in the Lanzhou quantum molecular dynamics transport model(LQMD.RMF). Using the LQMD.RMF, the properties of collective flow and pion production were investigated systematically for nuclear reactions with various isospin asymmetries. The directed and elliptic flows of the LQMD.RMF are able to describe the experimental data of STAR Collaboration. The directed flow difference between free neutrons and protons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stiffness of the symmetry energy, that is, a softer symmetry energy led to a larger flow difference. For various collision energies, the ratio between the π^(-) and π^(+) yields increased with a decrease in the slope parameter of the symmetry energy. When the collision energy was 270 MeV/nucleon, the single ratio of the pion transverse momentum spectra also increased with decreasing slope parameter of the symmetry energy in both nearly symmetric and neutron-rich systems.However, it is difficult to constrain the stiffness of the symmetry energy with the double ratio because of the lack of threshold energy correction on the pion 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vy-ion collision Collective flow Pion production Symmetry energy Relativistic mean field
下载PDF
The study of intelligent algorithm in particle identification of heavy-ion collisions at low and intermediate energies
18
作者 Gao-Yi Cheng Qian-Min Su +1 位作者 Xi-Guang Cao Guo-Qiang Zhang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70-182,共13页
Traditional particle identification methods face timeconsuming,experience-dependent,and poor repeatability challenges in heavy-ion collisions at low and intermediate energies.Researchers urgently need solutions to the... Traditional particle identification methods face timeconsuming,experience-dependent,and poor repeatability challenges in heavy-ion collisions at low and intermediate energies.Researchers urgently need solutions to the dilemma of traditional particle identification methods.This study explores the possibility of applying intelligent learning algorithms to the particle identification of heavy-ion collisions at low and intermediate energies.Multiple intelligent algorithms,including XgBoost and TabNet,were selected to test datasets from the neutron ion multi-detector for reaction-oriented dynamics(NIMROD-ISiS)and Geant4 simulation.Tree-based 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ms and deep learning algorithms e.g.TabNet show excellent performance and generalization ability.Adding additional data features besides energy deposition can improve the algorithm’s performance when the data distribution is nonuniform.Intelligent learning algorithms can be applied to solve the particle identification problem in heavy-ion collisions at low and intermediate energ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vy-ion collisions at low and intermediate energies Machine learning Ensemble learning algorithm Particle identification Data imbalance
下载PDF
Nondestructive technique for identifying nuclides using neutron resonance transmission analysis at CSNS Back-n
19
作者 Sheng-Da Tang Yong-Hao Chen +72 位作者 Jing-Yu Tang Rui-Rui Fan Qiang Li Gong Li Dong Liu Zheng-Yao Jin Xing-Zhu Cui Tian-Xiang Chen Yi-Wei Yang Rong Liu Han Yi Yang Li Zhen Yang Qi An Hao-Fan Bai Jiang-Bo Bai Jie Bao Ping Cao Qi-Ping Chen Zhen Chen Zeng-Qi Cui An-Chuan Fan Chang-Qing Feng Fan-Zhen Feng Ke-Qing Gao Min-Hao Gu Chang-Cai Han Zi-Jie Han Guo-Zhu He Yong-Cheng He Yang Hong Yi-Wei Hu Han-Xiong Huang Wei-Hua Jia Hao-yu Jiang Wei Jiang Zhi-jie Jiang Ling Kang Bo Li Chao Li Jia-Wen Li Xiao Li Jie Liu Shu-Bin Liu Guang-Yuan Luan Chang-Jun Ning Bin-Bin Qi Jie Ren Zhi-Zhou Ren Xi-Chao Ruan Zhao-Hui Song Kang Sun Zhi-Xin Tan Li-Jiao Wang Peng-Cheng Wang Zhao-Hui Wang Zhong-Wei Wen Xiao-Guang Wu Xuan Wu Li-Kun Xie Yong-Ji Yu Guo-Hui Zhang Lin-Hao Zhang Mo-Han Zhang Qi-Wei Zhang Xian-Peng Zhang Yu-Liang Zhang Yue Zhang Zhi-Yong Zhang Mao-Yuan Zhao Lu-Ping Zhou Zhi-Hao Zhou Ke-Jun Zhu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78-187,共10页
Nondestructive and noninvasive neutron assays are essential applications of neutron techniques.Neutron resonance transmission analysis(NRTA)is a powerful nondestructive method for investigating the elemental compositi... Nondestructive and noninvasive neutron assays are essential applications of neutron techniques.Neutron resonance transmission analysis(NRTA)is a powerful nondestructive method for investigating the elemental composition of an object.The back-streaming neutron line(Back-n)is a newly built time-of-flight facility at the China Spallation Neutron Source(CSNS)that provides neutrons in the eV to 300 MeV range.A feasibility study of the NRTA method for nuclide identification was conducted at the CSNS Back-n via two test experiments.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it is feasible to identify different elements and isotopes in samples using the NRTA method at Back-n.This study reveals its potential future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NS White neutron beam NRTA Nuclide identification Nondestructive method
下载PDF
Measurement of the neutron-induced total cross sections of ^(nat)Pb from 0.3 eV to 20 MeV on the Back-n at CSNS
20
作者 Jie-Ming Xue Song Feng +14 位作者 Yong-Hao Chen Han Yi Min Xiao Pin-Jing Cheng Xin-Xiang Li Rong Liu Yi-Wei Yang Zi-Jie Han Da-Jun Zhao Hao-Qiang Wang Bao-Qian Li Ji-Rong Zhao Lei-Xun Tang Wen Luo Bo Zheng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85-93,共9页
The neutron-induced total cross sections of natural lead have been measured in a wide energy range(0.3 eV-20 MeV)on the back-streaming white neutron beamline(Back-n)at the China Spallation Neutron Source.Neutron energ... The neutron-induced total cross sections of natural lead have been measured in a wide energy range(0.3 eV-20 MeV)on the back-streaming white neutron beamline(Back-n)at the China Spallation Neutron Source.Neutron energy was determined by the neutron total cross-section spectrometer using the time-of-flight technique.A fast multi-cell fission chamber was used as the neutron detector,and a 10-mm-thick high-purity natural lead sample was employed for the neutron transmission measurements.The on-beam background was determined using Co,In,Ag,and Cd filters.The excitation function of ^(nat)Pb(n,tot)reaction below 20 MeV was calculated using the TALYS-1.96 nuclear-reaction modeling program.The present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previous results,the evaluated data available in the five major evaluated nuclear data libraries(i.e.,ENDF/B-VIII.0,JEFF-3.3,JENDL-5,CENDL-3.2,and BROND-3.1),and the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curve.Good agreement was found between the new results and those of previous experiments and with the theoretical curves in the corresponding region.This measurement obtained the neutron total cross section of natural lead with good accuracy over a wide energy range and added experimental data in the resonance energy range.This provides more reliable experimental data for nuclear engineering design and nuclear data evaluation of le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tron-induced total cross section Natural lead TIME-OF-FLIGHT TALYS-1.96 CSNS Back-n white neutron beamlin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