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新型羧甲基甲壳素/聚砜复合纳滤膜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娟 陈国华 +3 位作者 王祥红 陈容 王丽莎 高从堦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69-574,共6页
羧甲基甲壳素(CMCH)溶液浇铸在聚砜超滤膜上,并与戊二醛(GA)交联制得一种新型荷负电复合纳滤膜。制备该膜的最佳条件为:CMCH浓度为2.0%,GA浓度为1.5%,50℃下交联2.0h,然后50℃下热处理15min。复合膜对中性分子的截留分子量为7.425&... 羧甲基甲壳素(CMCH)溶液浇铸在聚砜超滤膜上,并与戊二醛(GA)交联制得一种新型荷负电复合纳滤膜。制备该膜的最佳条件为:CMCH浓度为2.0%,GA浓度为1.5%,50℃下交联2.0h,然后50℃下热处理15min。复合膜对中性分子的截留分子量为7.425×10^-22g(450Da),膜孔径在(6.6-7.6)×10^-10m,静电位为·0.15mV,电压渗系数为-0.85,离子交换容量为2.2mmol·cm^-2,在18℃,1.3MPa压力和流量为38L·h^-1时,对浓度为2000mg·L^-1的Na3PO4,K2SO4,Na2SO4,MgSO4,KCl,NaCl和MgCl2溶液的截盐率分别为92.10%,90.93%,91.83%,62.51%,30.29%,29.46%和10.96%,通量分别为3.96L·h^-1·m^-2,4.81L·h^-1·m^-2,4.81L·h^-1·m^-2,4.29L·h^-1·m^-2,4.81L·h^-1·m^-2,4.71L·h^-1·m^-2和4.37L·h^-1·m^-2,复合膜对不同盐的截留行为与其它荷负电纳滤膜类似,主要决定于荷电膜与电解质离子之间静电作用力的大小。随着进料液浓度的增加,复合膜的截盐率减小,通量增加;随着操作压力的升高,通量增加,截盐率先增加后保持不变。另外,发现该膜具有较好的抗藻类附着性。该膜可望用于脱除水中NO3^-,PO43^-,SO42^-及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等负电荷离子,在中水、工业水、饮用水处理及加工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甲壳素 聚砜 复合纳滤膜 截盐率
下载PDF
亚稳平衡吸附态与亚稳平衡系数关系的热力学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马子川 潘纲 +1 位作者 魏雨 陈灏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76-479,共4页
在相同温度、压力、p H值和离子强度等条件下 ,同一种金属离子在无机矿物表面上发生的吸附反应可以形成能量不同的吸附状态 (如 Zn可以边 -边和角 -角两种方式吸附在水锰矿表面上 ) ,因而反应终了时吸附质可处于不同的亚稳平衡吸附态 (M... 在相同温度、压力、p H值和离子强度等条件下 ,同一种金属离子在无机矿物表面上发生的吸附反应可以形成能量不同的吸附状态 (如 Zn可以边 -边和角 -角两种方式吸附在水锰矿表面上 ) ,因而反应终了时吸附质可处于不同的亚稳平衡吸附态 (MEA) .应用 MEA理论 ,针对吸附反应 A+H2 O =x A1 +y A2 +H2 O,推导出实际吸附反应“平衡常数”(Kreal)与亚稳平衡系数 (Km e)的热力学关系式 ,从理论上分析了吸附反应 MEA状态的变化对实际吸附反应平衡性质的影响 .分析结果表明 ,Kme值与两种 MEA状态之间的能量差呈指数关系 ,通过影响吸附反应的 MEA状态 (包括能量和组成 )的反应动力学因素可影响吸附平衡常数和吸附等温式 (线 )等吸附热力学性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逆吸附 MEA理论 热力学 吸附平衡性质 亚稳平衡态吸附
下载PDF
Al-Zr二元合金的第一原理计算 被引量:2
3
作者 欧阳义芳 曾凡江 +1 位作者 王陆阳 陶小马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7年第1期35-38,共4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原理方法,计算了Al-Zr二元合金系金属间化合物的晶格常数、体弹性模量和形成焓,计算结果与已有的实验值和其他理论结果符合得很好.
关键词 Al-Zr合金 第一原理 形成焓
下载PDF
辛基酚聚氧乙烯醚/正庚烷/醇/盐酸微乳液体系的热力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周文杰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67-70,共4页
研究了OP -1 0 /正庚烷 /醇 /HCl体系形成W/O型微乳状液过程中的热力学函数的变化规律 ,探讨了不同碳链长度的醇在不同温度下对微乳状液的形成和稳定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 。
关键词 辛基酚聚氧乙烯醚 表面活性剂 微乳状液 热力学性质
下载PDF
超细均分散胶体Y(OH)Co_3的热力学稳定性
5
作者 邓红梅 徐燕 顾翼东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16-118,共3页
测定和计算了一系列超细均分散胶体Y(OH)Co_3形成过程中的热力学参数,并运用唯象模型研究了其形成过程中的热力学稳定性。结果表明,Y(OH)CO_3超细均分散胶粒只在较狭窄的过饱和度范围(1<x<1.08)内稳定。
关键词 均分散胶体 热力学稳定性 尿素分解法 碳酸钇
下载PDF
基团贡献法估算液体内聚能的研究
6
作者 翁景峥 林月丽 +1 位作者 陈少平 吴宗华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40-42,共3页
使用改进对应态基团贡献法(CSGC)和改进MXXC法得到内聚能理论估算公式中的参数,并计算了63种液体的内聚能数据,计算结果与文献值比较平均相对误差为0.67%,并采用统计方法确定计算结果同文献值不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本法可以作为内聚能的... 使用改进对应态基团贡献法(CSGC)和改进MXXC法得到内聚能理论估算公式中的参数,并计算了63种液体的内聚能数据,计算结果与文献值比较平均相对误差为0.67%,并采用统计方法确定计算结果同文献值不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本法可以作为内聚能的估算方法应用与一般化工理论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聚能 基团贡献法 溶解度参数
下载PDF
微量量热法研究皂化盐Y(PMBP)_3·HA在有机相形成反向胶束的过程
7
作者 王高升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68-71,共4页
研究了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吡唑酮-5皂化盐Y(PMBP)3.HA在不同有机溶剂中形成反向胶束过程,获得了Y(PMBP)3.HA在有机相中的临界胶束浓度、聚集数,胶束生成常数和热力学函数。所得热力学函数为ΔrGmθ负值,并且随着溶剂碳原子数的... 研究了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吡唑酮-5皂化盐Y(PMBP)3.HA在不同有机溶剂中形成反向胶束过程,获得了Y(PMBP)3.HA在有机相中的临界胶束浓度、聚集数,胶束生成常数和热力学函数。所得热力学函数为ΔrGmθ负值,并且随着溶剂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减少。ΔrHmθ为正值,并且随溶剂碳链的增长而增大,说明形成反向胶束的过程为吸热过程,ΔrSmθ值表明,形成胶束的过程为熵增加过程,且溶剂碳原子数越多熵增大的越大,由此可以断定,形成胶束的这一过程主要为熵控制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PMBP)3.HA 滴定微量量热法 反向胶束 临界胶束浓度 热力学函数
下载PDF
TiO_2超细粉热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荣 李文怀 王琴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89-293,共5页
本实验以TiCl4为原料,采用超临界流体干燥法制备出TiO2气凝胶超细粉,在623~923K温度范围内考察了其织构和结构的热稳定性。实验发现,随着焙烧温度的提高,样品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减小,表观堆积密度增大,同时伴随... 本实验以TiCl4为原料,采用超临界流体干燥法制备出TiO2气凝胶超细粉,在623~923K温度范围内考察了其织构和结构的热稳定性。实验发现,随着焙烧温度的提高,样品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减小,表观堆积密度增大,同时伴随着颗粒烧结长大并连成链状。对TiO2气凝胶超细粉的烧结机理研究表明,其烧结为表面扩散控制过程,烧结活化能为222.6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凝胶 热稳定性 动力学 二氧化钛
下载PDF
CTAB形成胶束的热力学性质的微量量热法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华姬 于丽 张洪林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1期66-68,共3页
用滴定量热计研究了离子型表面活性剂CTAB在水溶液中形成胶束的过程 ,测出了胶束形成过程的热功率—时间曲线 。
关键词 微量量热计 CTAB 胶束 热力学性质 离子表面活性剂 临界胶束浓度
下载PDF
有机化合物热力学性质的预测(Ⅱ)——人工神经网络法预测烷烃的吉布斯自由能
10
作者 徐宏 王成立 +1 位作者 刘剑洪 田德余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2000年第2期41-45,共5页
采用分子子图编码法将烷烃的分子子图码作为人工神经网络的输入参数 ,对烷烃的吉布斯自由能进行预测 .将预测值与文献值进行线性拟和 ,其回归系数达到 0 9812 .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分子子图 烷烃 热力学性质 有机化合物 吉布斯自由能
下载PDF
高分散体系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薛永强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8期13-17,共5页
一、前言对于分散度不高的反应体系,表面效应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当体系的分散度较高时,表面效应就比较明显;对于这样的体系,如果用非分散体系的化学平衡理论处理的话,结果就会产生偏差,分散度越高,则偏差越大。关于高分散体系的化学平... 一、前言对于分散度不高的反应体系,表面效应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当体系的分散度较高时,表面效应就比较明显;对于这样的体系,如果用非分散体系的化学平衡理论处理的话,结果就会产生偏差,分散度越高,则偏差越大。关于高分散体系的化学平衡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体系 分散度 化学平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