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1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effect of topographic density variations on the geoid and orthometric heights in Hong Kong
1
作者 Albertini Nsiah Ababio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EI CSCD 2024年第5期495-503,共9页
Utilizing the adopted average topographic density of 2670 kg/m^(3)in the reduction of gravity anomalies introduces errors attributed to topographic density variations,which consequently affect geoid modeling accuracy.... Utilizing the adopted average topographic density of 2670 kg/m^(3)in the reduction of gravity anomalies introduces errors attributed to topographic density variations,which consequently affect geoid modeling accuracy.Furthermore,the mean gravity along the plumbline within the topography in the definition of Helmert orthometric heights is computed approximately by applying the Poincar e-Prey gravity reduction where the topographic density variations are disregarded.The Helmert orthometric heights of benchmarks are then affected by errors.These errors could be random or systematic depending on the specific geological setting of the region where the leveling network is physically established and/or the geoid model is determined.An example of systematic errors in orthometric heights can be given for large regions characterized by sediment or volcanic deposits,the density of which is substantially lower than the adopted topographic density used in Helmert's definition of heights.The same applies to geoid modeling errors.In this study,we investigate these errors in the Hong Kong territory,where topographic density is about 20%lower than the density of 2670 kg/m^(3).We use the digital rock density model to estimate the effect of topographic density variations on the geoid and orthometric heights.Our results show that this effect on the geoid and Helmert orthometric heights reach maxima of about 2.1 and 0.5 cm,respectively.Both results provide clear evidence that rock density models are essential in physical geodesy applications involving gravimetric geoid modeling and orthometric height determination despite some criticism that could be raised regarding the reliability of these density models.However,in regions dominated by sedimentary and igneous rocks,the geological information is essential in these applications because topographic densities are substantially lower than the average density of 2670 kg/m^(3),thus introducing large systematic errors in geoid and orthometric heigh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ck density GEOID TOPOGRAPHY HEIGHTS Leveling network
下载PDF
广东省高程异常坡度坡向分析
2
作者 邓思胜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7-456,共10页
为了确定高程异常的空间变化情况,更好地指导全球导航卫星系统高程测量、数字高程基准维持等生产实践,提出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理论研究似大地水准面的坡度、坡向等形态特征方法,建立高程异常与水平距离和方... 为了确定高程异常的空间变化情况,更好地指导全球导航卫星系统高程测量、数字高程基准维持等生产实践,提出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理论研究似大地水准面的坡度、坡向等形态特征方法,建立高程异常与水平距离和方位之间的联系。对广东省DEM,以及不同精度、分辨率的似大地水准面提取坡度、坡向后进行了重分类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广东省似大地水准面坡度、坡向上都存在一个主要数值,不同于普通DEM特征;整体上以坡度0.0020°,沿坡向297°逐渐下降;该方向上高程异常值变化率约3.49 cm/km;似大地水准面的坡度、坡向与其分辨率和精度都密切相关;坡度值受分辨率的影响更大,受精度的影响较小;分辨率的粗略化会降低其坡度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程异常 坡度 坡向 似大地水准面
下载PDF
全国及部分省市地区高精度高分辨率似大地水准面的研究和实施 被引量:38
3
作者 陈俊勇 李建成 +12 位作者 宁津生 晁定波 张燕平 郭春喜 张骥 罗志才 杨沾吉 章磊 黄建东 麦照秋 王贵明 周卫 丁万庆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5,共5页
结合我国重力和地形资料及国内外较优的重力场模型,研制适合我国重力场特征的360阶重力场模型WDM94;建立中国新一代分米级似大地水准面CQG2000,包括建立新的以GPS/水准为基础的高程异常控制网、利用海洋卫星测高数据计算海洋大地水准面... 结合我国重力和地形资料及国内外较优的重力场模型,研制适合我国重力场特征的360阶重力场模型WDM94;建立中国新一代分米级似大地水准面CQG2000,包括建立新的以GPS/水准为基础的高程异常控制网、利用海洋卫星测高数据计算海洋大地水准面、陆地重力似大地水准面的研制及陆海似大地水准面的拼接等;研制江苏省、海南省、深圳市、大连市、南京市及"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具有厘米级精度的局域似大地水准面模型;结合GPS技术和高精度似大地水准面模型,研制GPS测图软硬件一体化系统。本研究项目获得200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似大地水准面 高精度 高分辨率 大地水准面模型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海洋大地水准面 重力场模型 GPS/水准 海洋卫星测高 2004年度 重力场特征 GPS技术 一体化系统 地形资料 高程异常 数据计算 西线工程 南水北调 研究项目
下载PDF
广州市亚厘米级高精度似大地水准面的确定 被引量:43
4
作者 杨光 林鸿 +2 位作者 欧海平 方锋 李建成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4-25,32,共3页
广州市似大地水准面精化项目历时一年时间最终得以高质量地完成,覆盖面积达8 000 km2内的水准面成果精度达到了优于±1 cm的水平。针对项目中的关键性技术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
关键词 似大地水准面 大地水准面 水准面 GPS 精化
下载PDF
全国及部分省市地区高精度、高分辨率大地水准面的研究及其实施 被引量:33
5
作者 陈俊勇 李建成 +1 位作者 宁津生 晁定波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83-288,共6页
结合我国重力和地形资料及国内外较优的重力场模型,研制了适合我国重力场特征的360阶重力场模型WDM94,建立了中国新一代包括全部陆海国土的dm级(似)大地水准面CQG2000,建立了中国以GPS/水准为基础的高程异常控制网,利用海洋卫星测高数... 结合我国重力和地形资料及国内外较优的重力场模型,研制了适合我国重力场特征的360阶重力场模型WDM94,建立了中国新一代包括全部陆海国土的dm级(似)大地水准面CQG2000,建立了中国以GPS/水准为基础的高程异常控制网,利用海洋卫星测高数据进行我国海洋大地水准面的计算、我国陆地重力(似)大地水准面的研制及我国陆海(似)大地水准面的拼接;研制了江苏省、海南省、深圳市、大连市、南京市及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具有cm级精度的省市地区(似)大地水准面模型;结合GPS技术和高精度(似)大地水准面模型,研制了GPS测图软硬件一体化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似)大地水准面 重力场模型 GPS/水准 CQG2000
下载PDF
地形对确定高精度局部大地水准面的影响 被引量:49
6
作者 罗志才 陈永奇 宁津生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40-344,共5页
以计算香港大地水准面为例 ,着重研究了以下几点 :①DTM的分辨率对地形改正的影响 ;②质量柱体地形模型与质量线地形模型对计算地形改正的差异 ;③采用Helmert凝聚改正法 ,计算地形对大地水准面的间接影响 ;④比较经典Stokes
关键词 地形模型 地形改正 直接影响 间接影响 大地水准面
下载PDF
基于GNSS水准的钱营孜矿区似大地水准面精化研究
7
作者 房龙岩 郭杰 +1 位作者 刘佳佳 薛鹏 《现代矿业》 CAS 2024年第6期16-19,共4页
矿区高精度似大地水准面模型可以取代传统水准测量方法测定正常高,实现利用GNSS技术快速获取地物三维坐标,在矿区地形图更新、实景三维模型建立、矿山数字高程模型构建方面应用较为广泛。利用GNSS静态测量和二等水准测量求得矿区范围内1... 矿区高精度似大地水准面模型可以取代传统水准测量方法测定正常高,实现利用GNSS技术快速获取地物三维坐标,在矿区地形图更新、实景三维模型建立、矿山数字高程模型构建方面应用较为广泛。利用GNSS静态测量和二等水准测量求得矿区范围内19个参考点的高程异常,分别采用多项式平面拟合、四参数曲面拟合和二次曲面拟合3种方法进行了钱营孜矿区似大地水准面拟合。计算结果表明,二次曲面拟合效果最好,各拟合点的最大残差为3.4 cm,与检查点的最大差值为4.6 cm,能够满足矿区地形图更新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SS 似大地水准面 曲面拟合 矿区地形图更新
下载PDF
中国大陆重力场变化及其引起的地球动力学特征 被引量:42
8
作者 祝意青 梁伟锋 +1 位作者 李辉 孙和平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46-250,共5页
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1998-2000年间绝对重力和相对重力观测资料获得中国大陆重力场空间动态变化结果,分析研究了1998-2000年中国大陆重力场变化及其特征。
关键词 绝对重力 相对重力 中国大陆 重力场 地震
下载PDF
超高阶地球位模型的计算与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黄谟涛 翟国君 +3 位作者 欧阳永忠 陆秀平 徐广袖 王克平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08-213,共6页
全球重力场模型是当今物理大地测量学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本文基于目前国内外最新的重力场模型理论研究成果 ,提出了利用中国地区细部数据和全球卫星测高 2′× 2′网格重力异常扩展超高阶位模型的计算方法 ,详细讨论了数值解... 全球重力场模型是当今物理大地测量学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本文基于目前国内外最新的重力场模型理论研究成果 ,提出了利用中国地区细部数据和全球卫星测高 2′× 2′网格重力异常扩展超高阶位模型的计算方法 ,详细讨论了数值解算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问题。以 EGM96和 GPM98CR模型作为参考模型 ,在全球意义上分别解算得到 MOD99a( 360阶 )、MOD99b( 72 0阶 )和 MOD99c/d( 1 80 0阶 ) ,将系列模型 MOD99a/b/c/d同中国地区 72个 GPS水准大地水准面和全球海洋 1 2个地区的卫星测高大地水准面进行了比较 ,并通过功率谱分析方法检验了 4组模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模型 重力异常 大地水准面 卫星测高 全球重力场模型
下载PDF
论大地水准面 被引量:10
10
作者 申文斌 宁津生 +1 位作者 李建成 晁定波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83-687,共5页
经典大地水准面被定义为等重力位水准面 ,它在海洋中重合于假想的静止海水面 ,而后者通常又由平均海水面来代替。然而 ,平均海水面并非重力等位面 ,如果精度要求高于 1m ,则上述经典定义不再适用。近代大地水准面被定义为最接近于平均... 经典大地水准面被定义为等重力位水准面 ,它在海洋中重合于假想的静止海水面 ,而后者通常又由平均海水面来代替。然而 ,平均海水面并非重力等位面 ,如果精度要求高于 1m ,则上述经典定义不再适用。近代大地水准面被定义为最接近于平均海水面的重力等位面 ,但关键问题是如何确定这种大地水准面。为实现这一目标 ,不仅需要确定大地水准面的形状 ,而且需要确定大地位常数W0 。探讨了几种主要的大地水准面的定义及其相关的确定大地水准面的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水准面 大地位常数 重力等位面 重力位常数
下载PDF
ASTER GDEM垂直精度评价及其在重力地形改正中的适用性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品 申重阳 +2 位作者 杨光亮 张晓彤 陈钊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18-321,330,共5页
利用重力剖面的GPS数据对ASTER GDEM模型进行垂直精度评估,并对其在重力地形改正中的适用性进行讨论。结果表明,ASTER GDEM模型在贵阳-维西和金川-犍为两个重力剖面中,与实测GPS高程相比标准差分别为14.93m和18.02m,模型起伏与实测数据... 利用重力剖面的GPS数据对ASTER GDEM模型进行垂直精度评估,并对其在重力地形改正中的适用性进行讨论。结果表明,ASTER GDEM模型在贵阳-维西和金川-犍为两个重力剖面中,与实测GPS高程相比标准差分别为14.93m和18.02m,模型起伏与实测数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在小比例尺中、远区及大比例尺远区重力地形改正中,ASTER GDEM模型数据的适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剖面 GPS数据 ASTER GDEM 垂直精度 地形改正
下载PDF
利用参考重力场模型基于能量法确定GRACE加速度计校准参数 被引量:8
12
作者 徐新禹 李建成 +1 位作者 王正涛 邹贤才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2-75,共4页
利用多个参考重力场模型分别对GRACE一个月的实测加速度计观测数据进行检校。数值计算结果的比较分析表明了利用参考重力场模型确定加速度计校准参数是有效的。
关键词 能量法 加速度计 重力场 GRACE
下载PDF
大区域似大地水准面模型的建立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赵建虎 王真祥 +1 位作者 王胜平 董江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8-71,共4页
在充分研究现有几何方法确定局域似大地水准面的基础上,根据独立网内点间高程异常差的不变性和独立网间大地高起算基准面与WGS84椭球面的平行性,提出通过两步处理,获得大区域连续似大地水准面的思想和方法,即首先统一相邻两个独立GPS网... 在充分研究现有几何方法确定局域似大地水准面的基础上,根据独立网内点间高程异常差的不变性和独立网间大地高起算基准面与WGS84椭球面的平行性,提出通过两步处理,获得大区域连续似大地水准面的思想和方法,即首先统一相邻两个独立GPS网大地高起算基准面,然后再利用几何方法确定大区域似大地水准面。该方法在长江口北岸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并取得了比较理想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程异常 似大地水准面 大地高 正常高
下载PDF
区域厘米级大地水准面的确定 被引量:35
14
作者 郭春喜 伍寿兵 +2 位作者 王惠民 冯根生 王斌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3-4,共2页
计算了 2 .5′× 2 .5′分辨率的重力大地水准面 ,并结合测区地势布测了 GPS水准点 ,以这些点作控制完成了系统改正 ,最终提供了 WGS-84椭球的区域大地水准面。经外部高程值检验最大差值为 6.1cm,中误差为± 3 .19cm,并已应用... 计算了 2 .5′× 2 .5′分辨率的重力大地水准面 ,并结合测区地势布测了 GPS水准点 ,以这些点作控制完成了系统改正 ,最终提供了 WGS-84椭球的区域大地水准面。经外部高程值检验最大差值为 6.1cm,中误差为± 3 .19cm,并已应用于咸阳市 1∶ 10 0 0比例尺的测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水准面 GPS 精度
下载PDF
高精度惯性导航系统对重力场模型的要求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斐 束蝉方 陈武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08-511,共4页
分析了采用现有重力场模型EGM96进行重力补偿和INS所能达到的定位精度,分析了实施GOCE任务和改进的重力场模型对INS的定位精度的影响,并给出了未来高精度纯惯导系统对重力场精度的要求。
关键词 重力场模型 EGM96 GOCE INS
下载PDF
用变密度模型反演青藏高原的莫霍面深度 被引量:9
16
作者 柯小平 王勇 许厚泽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89-292,共4页
采用密度随深度呈指数变化的变密度模型来反演莫霍面深度,给出了利用指数密度模型在波数域中计算重力异常的正演公式及界面深度的反演公式。结果表明,青藏高原莫霍面呈现出边缘浅、中部深,边缘变化快、梯度大,中间变化梯度趋缓的特点。... 采用密度随深度呈指数变化的变密度模型来反演莫霍面深度,给出了利用指数密度模型在波数域中计算重力异常的正演公式及界面深度的反演公式。结果表明,青藏高原莫霍面呈现出边缘浅、中部深,边缘变化快、梯度大,中间变化梯度趋缓的特点。通过对常密度模型、变密度模型及地震反演得到的莫霍面的比较,证实变密度模型更适合于莫霍面结构的反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霍面 变密度 重力反演 青藏高原
下载PDF
星载加速度计的动力法校准 被引量:7
17
作者 邹贤才 李建成 +1 位作者 罗佳 徐新禹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152-1155,共4页
通过模拟轨道,利用动力法对星载加速度计校准进行了研究。用不同参考重力场模型获得的校准参数分别重新积分卫星轨道,与模拟轨道的差异最大可达m级。结果表明,参考重力场模型误差对加速度计校准的影响不可忽略,在校准加速度计的同时应... 通过模拟轨道,利用动力法对星载加速度计校准进行了研究。用不同参考重力场模型获得的校准参数分别重新积分卫星轨道,与模拟轨道的差异最大可达m级。结果表明,参考重力场模型误差对加速度计校准的影响不可忽略,在校准加速度计的同时应解算重力场模型,以削弱模型误差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法 加速度计校准 卫星重力
下载PDF
重力场的局部虚拟向下延拓以及利用EGM96模型的模拟实验检验 被引量:7
18
作者 申文斌 鄢建国 晁定波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589-593,共5页
阐述了基于虚拟压缩恢复法导出的虚拟向下延拓法,该法从理论上解决了重力场的向下延拓问题。为了检验理论的正确性,选取EGM96模型进行了模拟实验检验,实验结果支持局部虚拟向下延拓法。同时,对观测值加进随机误差的情形也进行了模拟实... 阐述了基于虚拟压缩恢复法导出的虚拟向下延拓法,该法从理论上解决了重力场的向下延拓问题。为了检验理论的正确性,选取EGM96模型进行了模拟实验检验,实验结果支持局部虚拟向下延拓法。同时,对观测值加进随机误差的情形也进行了模拟实验检验,结果表明,局部虚拟向下延拓几乎不损失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场的虚拟向下延拓 局部虚拟向下延拓 EGM96模型 模拟实验检验 随机误差模拟实验
下载PDF
重力数据分辨率对GPS/重力边值问题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利明 李斐 陈武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23-526,共4页
以GPS/重力边值问题为基本数学模型,利用不同分辨率扰动重力数据分别模拟了对GPS/重力边值问题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数据分辨率与结果精度有密切联系,在丘陵地区,当数据分辨率在2 km时,可以满足cm级似大地水准面的要求,同时提出了... 以GPS/重力边值问题为基本数学模型,利用不同分辨率扰动重力数据分别模拟了对GPS/重力边值问题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数据分辨率与结果精度有密切联系,在丘陵地区,当数据分辨率在2 km时,可以满足cm级似大地水准面的要求,同时提出了一些现实可行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扰动重力 GPS/重力边值问题 似大地水准面 精度分析
下载PDF
利用卫星重力数据确定地球外部重力场的一种方法及模拟实验检验 被引量:7
20
作者 申文斌 王正涛 晁定波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89-193,共5页
假定给定了海量的卫星重力观测数据,基于球谐展开法并应用最小二乘原理可以确定地球重力场模型EGM,由此确定的重力场模型在地球表面附近的空间区域未必有效。设想有一个包含了地球的大球KS,假定EGM在大球的外部成立,则可根据虚拟压缩恢... 假定给定了海量的卫星重力观测数据,基于球谐展开法并应用最小二乘原理可以确定地球重力场模型EGM,由此确定的重力场模型在地球表面附近的空间区域未必有效。设想有一个包含了地球的大球KS,假定EGM在大球的外部成立,则可根据虚拟压缩恢复法求出一种新的重力场模型NEGM,它是对原有重力场模型的进一步精化,适合于整个地球外部空间,从理论上可以解决重力场的“向下延拓”问题。初步的模拟实验检验支持虚拟压缩恢复法以及由此而引申出的“向下延拓”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界面数据 虚拟压缩恢复 向下延拓法 模拟实验检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