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875年广西与贵州之间强震与地震密集关系分析
1
作者 王健 和泰名 +1 位作者 周贝贝 林国良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8-595,共8页
1875年在广西与贵州之间发生了一次强烈地震,《中国历史强震目录(公元前23世纪—公元1911年)》和《中国历史地震图集》所给出的震中位置差异较大。针对相关史料进行梳理,通过计算研究区的中小地震密集区之后发现,广西乐业和贵州望谟分... 1875年在广西与贵州之间发生了一次强烈地震,《中国历史强震目录(公元前23世纪—公元1911年)》和《中国历史地震图集》所给出的震中位置差异较大。针对相关史料进行梳理,通过计算研究区的中小地震密集区之后发现,广西乐业和贵州望谟分别存在地震密集区与上述两个震中对应。依据地震密集与历史强震的关系,分析了上述两种震中位置的合理性和可能结果,认为广西乐业和贵州望谟存在着两次6级左右的强震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地震 地震烈度 地震活动性 地震危险性 广西 贵州
下载PDF
明清时期关中地区地震灾害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2
作者 魏本勇 李晓宇 +1 位作者 文彦君 张腾飞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6-608,共13页
通过《陕西省志·地震志》《中国地震目录》等汇编性史料提取明清时期(1368—1912年)关中地区地震发生频次、位置、震级和地震灾害影响等信息,应用指标统计、滑动平均及语义差异分析等方法,建立关中地区地震灾害时空变化图并分析特... 通过《陕西省志·地震志》《中国地震目录》等汇编性史料提取明清时期(1368—1912年)关中地区地震发生频次、位置、震级和地震灾害影响等信息,应用指标统计、滑动平均及语义差异分析等方法,建立关中地区地震灾害时空变化图并分析特征。结果表明:①明清时期关中地区地震有显著的阶段性、年代际和季节变化特征。1474—1676年是当地地震相对活跃期,其中1500年代和1480年代地震发生频次最高,且多发于夏季。②地震震中主要分布于关中地区中东部,且随时间变化震中逐渐分散,地震频次及强度也随之减弱。③关中地区历史地震高发期处于汾渭地震带第二活动期中,且区域空间分布特征为东强西弱。受多灾叠加、社会动荡及经济发展等因素影响,“小震大灾”情景时有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害 明清时期 关中地区
下载PDF
1609年甘肃红崖堡7(1/4)级地震考证 被引量:18
3
作者 刘兴旺 雷中生 +1 位作者 袁道阳 曹娜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3-148,共6页
通过对1609年红崖堡地震历史资料的考证和对红崖堡、清水堡和肃州等城堡、边墙等的实地调查,认为极震区大致位于今红崖子、金佛寺一带,震中烈度为Ⅹ度,震级可达7级,等震线长轴方向为NWW向。同时修订了前人对本次地震记载三处不实之处。
关键词 1609年红崖堡地震 历史地震 史料考证
下载PDF
1556年华县81/4地震历史记载的地震科学价值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郭增建 郭安宁 +2 位作者 张炜超 任栋 赵乘程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81-285,共5页
1556年华县地震历史记载是中国历史记载最为丰富的地震之一,本文从这些历史地震记载中提取研究了对地震科学的价值,包括:(1)从"地旋运"记载启迪在大震前人感地旋可作为临震预警的指标;(2)从历史地震记载中综合得出大震前地震... 1556年华县地震历史记载是中国历史记载最为丰富的地震之一,本文从这些历史地震记载中提取研究了对地震科学的价值,包括:(1)从"地旋运"记载启迪在大震前人感地旋可作为临震预警的指标;(2)从历史地震记载中综合得出大震前地震动由小到大的时间;(3)大震前旱震关系的中期前兆;(4)大震前汾河地堑中的中强地震活跃;(5)渭河盆地地震发生时间的600年周期;(6)历史地震发生时间的"三性法"分布指征;(7)华县大地震指征的烈度区划观点的验证,华县大地震揭示的烈度不对称性等。以及对秦可大《地震记》的科学意义及历史地位做了肯定性的研究与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县81 4地震 历史记载 地旋运 渭河地震周期预报 灾害链 秦可大《地震记》
下载PDF
1477年银川地震考证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张炜超 郭安宁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74-681,共8页
1477年5月13日银川一带发生强烈地震,地震处于沙漠边缘,故史料记载不够详细。此次地震有限的地震史料,结合前人研究的历史地震震级估计和烈度衰减经验公式及相关的地震资料,通过估算和对比方法重新分析研究1477年地震的震级和震中。建... 1477年5月13日银川一带发生强烈地震,地震处于沙漠边缘,故史料记载不够详细。此次地震有限的地震史料,结合前人研究的历史地震震级估计和烈度衰减经验公式及相关的地震资料,通过估算和对比方法重新分析研究1477年地震的震级和震中。建议此次地震震级应为M7,震中位置为民勤东130 km处,而银川和张掖的地震烈度分别取值为Ⅶ和Ⅵ度。结合新建议的震中位置,简单讨论这次地震发生的构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77 年地震史料 经验公式 震级和震中 发震构造
下载PDF
1879年武都南8级地震新资料的发现与应用 被引量:8
6
作者 蔡副全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11-320,共10页
公元1879年7月1日(清光绪五年五月十二日)凌晨,在陇南武都、文县之间发生了8级强震。因震区地质构造复杂、交通不便,缺少历史资料的系统收集和整理,至今仍存在对本次大震认识的模糊之处。笔者近年来利用地缘之便收集了20余条与该次地震... 公元1879年7月1日(清光绪五年五月十二日)凌晨,在陇南武都、文县之间发生了8级强震。因震区地质构造复杂、交通不便,缺少历史资料的系统收集和整理,至今仍存在对本次大震认识的模糊之处。笔者近年来利用地缘之便收集了20余条与该次地震相关的碑刻、题记史料。通过比较分析,认为该次地震的宏观震中大约在洋汤河流域的桥头、屯寨(今天池乡),极震区则要延展到四川九寨沟县郭元乡、武都两水镇及石门乡等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79年武都-文县8级地震 碑刻 题记 历史资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