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30篇文章
< 1 2 1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长英质侵入体揭示火山喷发过程与岩浆通道系统
1
作者 马昌前 刘彬 +6 位作者 薛振华 邹博文 黄贵治 连泉程 高珂 孙洋 王连训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97-2018,共22页
汇聚板块边缘的大型长英质火山喷发是地球上最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之一。然而,与这些火山相关的岩浆通道系统的结构及其对火山活动的控制方式迄今仍知之甚少。基于在青藏高原北部东昆仑造山带三叠纪火山岩与侵入体关系的观察以及全球岩... 汇聚板块边缘的大型长英质火山喷发是地球上最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之一。然而,与这些火山相关的岩浆通道系统的结构及其对火山活动的控制方式迄今仍知之甚少。基于在青藏高原北部东昆仑造山带三叠纪火山岩与侵入体关系的观察以及全球岩浆通道系统的研究进展,本文提出要将火山机构与侵入体结合起来开展研究,通过重建岩浆通道系统来揭示侵入体(古岩浆储库)与火山活动的潜在联系。本文指出,地球上只有少部分侵入岩与火山活动存在密切关系,这些侵入岩可能是抽取火山喷发物质后留下的岩浆储库残余物质。有些岩浆储库不仅为火山喷发提供物质,还在提供火山喷发动力、控制火山喷发方式在溢流式与爆炸式之间的转换以及影响火山机构定位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富挥发分的流体大量溢出地表会减少大型伟晶岩型和斑岩型矿床的形成机会,特别是在爆炸式的长英质火山喷发过程中。本文将岩浆通道系统划分为5个区域,即部分熔融区、岩浆聚集区、岩浆迁移区、岩浆侵位区和火山喷口区,这些区域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纵向递进、横向连接的岩浆网络系统,是构造环境(构造阶段)、地壳状态和岩浆动力学属性的耦合产物。为了深入理解长英质岩浆通道系统结构和动力学演化及其对火山活动机制的控制,本文建议要将火山机构、侵入体和围岩系统作为岩浆通道系统的组成部分,开展构造地质学、岩石学、矿物学、岩浆动力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等多学科的综合研究,以精细解剖典型岩浆通道系统的组成和结构,重建其岩浆动力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 长英质岩浆 岩浆通道系统 火山喷发方式 侵入体 岩浆动力学
下载PDF
几种特殊火山碎屑岩的形成机制及研究意义
2
作者 魏海泉 陈正全 +1 位作者 刘永顺 白志达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7-311,共15页
火山碎屑岩是火山物理学研究的最直接对象,也是鉴别碎屑化过程最重要的研究对象。一些特殊类型的火山碎屑岩及相关岩石往往可以反映出某些特征的火山岩浆作用过程,这正是甄别不同类型火山灾害发生概率的基本依据。火山灾害是与火山和火... 火山碎屑岩是火山物理学研究的最直接对象,也是鉴别碎屑化过程最重要的研究对象。一些特殊类型的火山碎屑岩及相关岩石往往可以反映出某些特征的火山岩浆作用过程,这正是甄别不同类型火山灾害发生概率的基本依据。火山灾害是与火山和火山喷发有关的灾害,它是人类在自然界面临的最重要的灾害类型之一。火山灾害与火山喷发类型直接相关,其中的爆破性火山喷发则可以形成最为致命的强烈火山灾害。爆破性火山喷发的直接产物是形成各式各样的火山碎屑岩,它们代表了喷发过程所带来的不同类型与强度的火山灾害。原生火山碎屑与次生碎屑反映了火山喷发期与喷发间歇期火山表面过程的差异,而岩浆喷发、射汽岩浆喷发和射汽喷发堆积物的鉴定则标志了现代火山学研究的系统性深化,它们是从事火山灾害研究的先导性工作。细粒空降火山灰在水盆地里保存的火山灰纹层因其良好的等时面与环境指示意义而受到人们的重视,与其伴生的岩石则可能需要区分层凝灰岩、沉凝灰岩、凝灰质泥岩等各种不同火山沉积作用类型。熔岩流动碎屑化产生的自碎角砾岩和熔岩流水下淬火形成的碎玻熔岩代表了与熔岩流直接相关的碎屑化,而不是与爆破性火山作用相关的碎屑化。通常把它们划归为原生火山作用碎屑,但其灾害意义却完全不同。不同类型的火山碎屑岩形成于不同的碎屑化机理与成岩方式,其中一些特定的火山碎屑岩更是代表了极为特殊的火山灾害类型与规模。对于隐爆角砾岩,尽管它是一种火山碎屑岩的岩石名称,但其实我们更关心它的资源经济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类型火山碎屑岩 碎屑化过程 成因分类命名 灾害性分析
下载PDF
全球火山活动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强震活动趋势的指示
3
作者 石富强 王芃 +5 位作者 杨晨艺 王光明 刘洁 邵志刚 王庆林 贾若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3-291,共19页
基于史密森学会火山目录分析了全球火山活动的时空特征,并结合中国地震台网目录讨论了火山活动对全球和中国大陆强震活动趋势的指示意义。结果显示:①全球火山活动表现出较为显著的百年周期特征,且百年周期内火山活动和M≥8.0大震之间... 基于史密森学会火山目录分析了全球火山活动的时空特征,并结合中国地震台网目录讨论了火山活动对全球和中国大陆强震活动趋势的指示意义。结果显示:①全球火山活动表现出较为显著的百年周期特征,且百年周期内火山活动和M≥8.0大震之间存在着频次准同步和能量互补现象;②中国大陆1955年前后强震活动状态的变化可能与同期全球火山活动状态变化密切相关,且二者可能受控于百年周期内地球内部能量积累与释放的状态变化;③2022年汤加火山的剧烈喷发意味着地球内部能量仍在持续释放。结合全球M8地震和中国大陆M7浅源地震的活动特征,认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全球及中国大陆的大震活动状态可能与二十世纪上半叶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 地震 时空分布特征 地震趋势 全球和中国大陆
下载PDF
五大连池老黑山熔岩溢出过程和传输系统
4
作者 陈正全 赵勇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56-2074,共19页
五大连池老黑山火山曾在公元1720-1721年喷发,熔岩出露面积60.2km^(2)。老黑山具有我国境内最新喷溢的熔岩流区,使其成为研究单成因火山熔岩表壳类型、熔岩传输系统和熔岩流灾害的理想对象。老黑山火山喷发兼具爆炸性与溢流性,以溢流性... 五大连池老黑山火山曾在公元1720-1721年喷发,熔岩出露面积60.2km^(2)。老黑山具有我国境内最新喷溢的熔岩流区,使其成为研究单成因火山熔岩表壳类型、熔岩传输系统和熔岩流灾害的理想对象。老黑山火山喷发兼具爆炸性与溢流性,以溢流性为主。本文使用0.05~0.92m/pix无人机航拍数据和12.5m/pix卫星数据,在实地验证的基础上,制作了11000比例尺熔岩流分布过程图。我们将老黑山的6个熔岩流区界定为相应熔岩溢出口的产物,并区分出每个熔岩流区内部的亚区和岩流组。本文归纳出不同尺度熔岩流边界界定的2个标准:(1)熔岩流区的边界界定,需要以大尺度的地形凹陷和沟谷为线索,以熔岩趾分布和压盖关系辅助确定;(2)熔岩流区内部岩流组的界定,更多地依赖于熔岩表壳相组合分析,并辅以地形特征确定。通过对岩流表壳相的分析,本文总结出老黑山熔岩流主要由渣状岩流传输模式主导,同时具有结壳岩流传输和膨胀传输类型。根据老黑山不同岩流的分布和传输特征,我们提出了使用逐层、逐组估算岩流体积的方法。老黑山火山爆炸性碎屑物体积为70×10^(6)m^( 3),爆炸性喷发指数VEI=1~2;熔岩流体积为290×10^(6)m^( 3),溢流式喷发的等级(magnitude)为4.9。根据与Puu Oo 1983-84岩流特征进行对比,推测老黑山喷发烈度为弱-中等(intensity=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大连池 老黑山 岩流 表壳类型 熔岩传输 体积估算
下载PDF
新疆“木吉火山群”的属性与特征
5
作者 刘嘉麒 吴成桥 +6 位作者 张斌 孙智浩 朱泽阳 许立青 张蕾 叶张煌 郭正府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37-1648,共12页
本文是首次对新疆“木吉火山群”综合地质调查研究结果的展示。在对该“火山群”进行全面深入野外调查和系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热火山”和“冷火山”的新概念,将泥火山和“木吉火山群”纳入“冷火山”。“木吉火山群”沿木... 本文是首次对新疆“木吉火山群”综合地质调查研究结果的展示。在对该“火山群”进行全面深入野外调查和系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热火山”和“冷火山”的新概念,将泥火山和“木吉火山群”纳入“冷火山”。“木吉火山群”沿木吉河谷分布,至少有63个大小不等的“火山锥”,其中锥底直径>50m,锥高>5m的有13个。锥顶多具“火山口”,口中多有积水。锥体主要由灰岩组成,“火山口”水化学分析显示Ca 2+、HCO-3含量高,这都与周缘山地出露岩层中富含碳酸盐岩石相呼应。这些“火山锥”主要由木吉河谷地下水、泉水和流水溶蚀碳酸盐,喷出地表,再沉积而成。它们似火山,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火山,也不同于一般的泥火山,应属于钙质泉华型“冷火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吉 “热火山” “冷火山” 泉华型“冷火山”
下载PDF
琼北玛珥火山的结构特征及其对喷发历史和火山灾害的启示
6
作者 何衍鑫 田伟 +4 位作者 刘平平 刘建平 崔亚圣 张朝鲲 许鑫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03-2121,共19页
作为陆地和海岛上第二常见的火山类型,玛珥火山相关区域内生活着大约10%的世界人口,因此玛珥火山灾害研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琼北地区发育的第四纪玛珥火山,是天然的研究对象。根据琼北地区卫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和实地测量结果,确定... 作为陆地和海岛上第二常见的火山类型,玛珥火山相关区域内生活着大约10%的世界人口,因此玛珥火山灾害研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琼北地区发育的第四纪玛珥火山,是天然的研究对象。根据琼北地区卫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和实地测量结果,确定了11座玛珥火山的形态学特征。结果表明,琼北地区玛珥火山具圆形、椭圆形和三联点形三类平面形态,其面积0.01~3.42km2,周长0.43~6.64km,平均直径128~2128m,深度8~50m,喷出物体积(致密岩石当量,DRE)共计2.2km^(3),初始岩浆碎屑体积(DRE)共计1.7km^(3),爆炸能量1.2×10^(13)~6.4×10^(16)J,能量转换率则在1%~2%之间。玛珥火山活动可分成三期,第一期杨花岭、儒黄岭和那有岭的火山活动持续了6.35~0.11kyr;第二期陈永岭、石岭、罗经盘、玉墩岭和同类岭的火山活动持续了1.06~0.02kyr;第三期好秀岭、双池岭东岭和西岭的火山活动持续了仅16~0.3yr。石山-永兴一带的区域应力场控制着玛珥火山的拉伸方向。根据最新一期火山爆炸点的侧向迁移轨迹预测下一次爆炸点位于双池岭西岭向西约100~200m处。玛珥火山灾害类型多样,有地震、火山灰云、火山灰空落沉积、基浪涌流、火山弹和火山块喷射、火山泥流、火山气体和身体心理创伤等。喷发情景建模表明琼北火山喷发所产生的火山灰影响区域包括我国海南北部、广东和广西南部、台湾南部,以及越南东部,具体影响范围取决于喷发特征和实时气候。综上所述,我们制定了琼北火山灾害的危险性区划图,并建议对全国火山进行详细形态学调查,建立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作为预测未来火山爆发、预防火山灾害的参考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珥火山 形态学 喷发历史 火山灾害 爆炸点迁移 琼北地区
下载PDF
洋中脊弯折带的构造-岩浆耦合作用:西北印度洋中脊火山锥及断层分布的约束
7
作者 党牛 余星 +4 位作者 韩喜球 吴招才 邱中炎 王叶剑 李洪林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15-2224,共10页
洋中脊作为全球火山活动最活跃的区域之一,岩浆以裂隙式喷发为主,同时也存在中心式喷发火山锥。本文基于西北印度洋中脊大洋24航次的船载多波束地形数据,选择具有特殊空间位置和构造属性的北部弯折带作为研究靶区,应用定量地貌学方法分... 洋中脊作为全球火山活动最活跃的区域之一,岩浆以裂隙式喷发为主,同时也存在中心式喷发火山锥。本文基于西北印度洋中脊大洋24航次的船载多波束地形数据,选择具有特殊空间位置和构造属性的北部弯折带作为研究靶区,应用定量地貌学方法分析火山锥形态特征与空间分布,探索区域火山作用与构造活动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火山锥沿洋脊纵向上的分布主要受控于岩浆供应量,但段内其横向上的分布不仅与岩浆供应量有关,还决定于火山锥岩浆通道的形成。火山锥的分布与断层分布密切相关,断层分布密集,易于火山锥通道的形成。弯折带的洋脊段除了受扩张力外,还受到北东方向的应力作用,使弯折带南翼发育有更密集的断层,更高的火山锥密度。该应力效应的产生与非洲板块的北东向推移、印度板块的逆时针旋转以及弯折带效应本身有关。火山锥形态特征与空间分布,对于理解洋中脊区域构造演化以及火山活动过程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锥 分布特征 构造-岩浆背景 定量地貌学 西北印度洋中脊
下载PDF
中国活火山喷发物对航空安全的影响评估
8
作者 马琳 郭正府 +1 位作者 宋文佳 赵文斌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67-2286,共20页
火山活动对航空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爆炸性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可通过物理磨蚀和化学腐蚀的方式破坏飞机发动机的热障涂层,从而降低其服役寿命,影响飞行安全。我国分布有多座活火山,尤其是长白山、五大连池和腾冲火山区,地球物理和水... 火山活动对航空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爆炸性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可通过物理磨蚀和化学腐蚀的方式破坏飞机发动机的热障涂层,从而降低其服役寿命,影响飞行安全。我国分布有多座活火山,尤其是长白山、五大连池和腾冲火山区,地球物理和水热活动资料都显示其具有再次喷发的潜力。随着航空运输业在我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些火山一旦喷发将对我国空域范围内的飞行安全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评估这些火山对航空安全可能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收集和测试的共2275组地球化学数据,借助硅酸盐熔体黏度模型计算了发动机燃烧室最低运行温度1200℃下不同火山区不同时期的火山喷发物的黏度,评估了长白山、五大连池、镜泊湖、龙岗、双辽、腾冲和环太平洋火山区不同阶段的火山活动对飞行安全可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微量元素Co、V、Ni和Cr的含量与体系黏度呈负相关关系,而Rb含量则与体系黏度呈正相关关系。东北地区火山区(包括长白山、五大连池、镜泊湖、龙岗和双辽)和西南地区腾冲火山区黏度分别自0.52Ma和1.05Ma开始具有明显下降的趋势,环太平洋火山区黏度在10^(0.70)~10^(5.90)Pa·s范围内周期性波动,自18Ma以来,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黏度的下降意味着喷发物被发动机摄取之后更容易铺展,从而增大与热障涂层间的接触面积,加大破坏涂层的可能性,这表明位于我国密集航线上的东北地区、西南地区以及环太平洋火山区的火山活动对航空安全的威胁都呈上升趋势。本文为不同区域、不同年龄的火山喷发物对航空安全影响的评估提供了定性比较的参数,同时也为国际航空安全决策提供了来自中国火山区数据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安全 活火山 硅酸盐 黏度 动力熔融
下载PDF
拉萨地块西部碰撞后富钾火山作用CO_(2)释放规模初探
9
作者 谢显刚 赵文斌 +4 位作者 李晓光 李菊景 郭正府 张茂亮 徐胜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25-2237,共13页
估算地质历史时期火山活动的CO_(2)释放量对于理解地球深部碳释放及其气候环境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聚焦青藏高原拉萨地块西部的碰撞后富钾火山作用,以雄巴、赛利普、布嘎寺和麦嘎4个地区的富钾火山岩为例,开展了橄榄石、辉石等斑晶... 估算地质历史时期火山活动的CO_(2)释放量对于理解地球深部碳释放及其气候环境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聚焦青藏高原拉萨地块西部的碰撞后富钾火山作用,以雄巴、赛利普、布嘎寺和麦嘎4个地区的富钾火山岩为例,开展了橄榄石、辉石等斑晶矿物中熔体包裹体的CO_(2)含量与脱气特征研究,结合火山岩体积和年龄等参数,估算了拉萨地块碰撞后富钾火山活动的CO_(2)释放量。结果表明,研究区火山岩熔体包裹体气泡中的CO_(2)含量约为0.61%~5.38%,雄巴、赛利普、布嘎寺和麦嘎火山岩的CO_(2)年释放量分别为(5.1±0.9)×10^(-5)Pg/yr、(1.3±0.6)×10^(-5)Pg/yr、(2.5±0.5)×10^(-4)Pg/yr和(1.5±0.2)×10^(-7)Pg/yr,共计约(3.2±0.6)×10^(-4)Pg/yr。粗略推算结果表明,拉萨地块碰撞后富钾火山作用的CO_(2)总释放规模约为0.006±0.001Pg/yr,与大陆碰撞带深部碳释放通量模型的计算结果相一致。本文的研究结果为地质历史时期印度-亚洲大陆碰撞导致的深部碳释放模拟提供了初步的实测数据参考。未来仍需在获取更多数据的基础上优化研究结果,以减小碰撞后火山作用的岩浆成分、规模、时空分布不均等导致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后富钾火山作用 熔体包裹体 CO_(2)释放量 拉萨地块
下载PDF
云南腾冲黑空山火山喷发物地貌DEM遥感研究
10
作者 王新茹 马晨语 潘懋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6-546,共11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卫星能力和数据技术的不断提高,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在火山学研究领域,尤其是在人类活动难以涉及的无人区的火山研究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中以云南腾冲火山区黑空山火山为例,进行了DEM数字高程试验性研究,利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卫星能力和数据技术的不断提高,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在火山学研究领域,尤其是在人类活动难以涉及的无人区的火山研究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中以云南腾冲火山区黑空山火山为例,进行了DEM数字高程试验性研究,利用DEM模型可视化技术获得了黑空山火山区渲染地形图和光学影像,解译并分析了研究区内的火山地貌,总结了不同类型火山锥、熔岩台地的地貌特征,以及熔岩流流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殊流动构造的地貌特点。以前人完成的黑空山火山区熔岩流单元分布为基础,分析了不同期次喷发物在地形高度上的变化特征,发现喷发年代越早,分布距火口越远,且坡度越缓,高程越低。晚期喷发物往往堆积在早期喷发物之上,不同时期的熔岩分布范围有明显的层次性。在上述分析研究基础上,首次利用高分辨率DEM数字技术完成了黑空山火山区熔岩流动单元区划图,为理解黑空山火山新期喷发历史和喷发序列的恢复提供了很好的火山地貌证据。此外,不同时期熔岩流的覆盖范围也客观反映出历史火山灾害的类型和影响范围,为未来的火山灾害评估、火山灾害区划图的编制提供了基础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腾冲黑空山火山 DEM模型可视化 火山地貌 熔岩流单元
下载PDF
火山SO_(2)排放速率反演
11
作者 郭建军 李发泉 +4 位作者 张子豪 张会亮 李娟 武魁军 何微微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1期98-110,共13页
SO_(2)紫外相机因在时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探测灵敏度以及探测精度等诸多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而成功应用于火山活动监测及其动力学研究。为解决紫外相机反演SO_(2)排放速率容易受烟羽湍流及图像低对比度影响等问题,提出了融入神经网... SO_(2)紫外相机因在时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探测灵敏度以及探测精度等诸多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而成功应用于火山活动监测及其动力学研究。为解决紫外相机反演SO_(2)排放速率容易受烟羽湍流及图像低对比度影响等问题,提出了融入神经网络的光流算法。首先,基于大气紫外辐射传输特性,阐述了SO_(2)紫外相机的工作机理及SO_(2)浓度图像的反演方法;其次,将神经网络融入光流算法,实现了火山烟羽图像中SO_(2)排放速率的精确反演;最后,与传统光流法进行对比,论证了神经网络光流算法的科学性及优越性与精确性。实验结果表明:在图像低对比度及烟羽湍流效应的双重影响下,神经网络光流法可以把边缘反演的误差从94%降低至5%,显著提高了SO_(2)排放速率反演的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_(2)相机 光流法 神经网络 排放速率 湍流 火山排放
下载PDF
长白山天池火山晚更新世以来岩浆房系统的压力探讨
12
作者 周秉锐潘波颜丽丽徐丹 武成智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75-2086,共12页
长白山天池火山是一座大型的复合式活火山,由于其曾剧烈的喷发活动(946~947AD)和2002-2006年的扰动事件而备受瞩目。自晚更新世以来,天池火山有过多次剧烈的爆炸式喷发活动,其岩浆主要为高分异的碱流质与粗面质岩浆,SiO_(2)>65%。地... 长白山天池火山是一座大型的复合式活火山,由于其曾剧烈的喷发活动(946~947AD)和2002-2006年的扰动事件而备受瞩目。自晚更新世以来,天池火山有过多次剧烈的爆炸式喷发活动,其岩浆主要为高分异的碱流质与粗面质岩浆,SiO_(2)>65%。地球物理探测表明天池火山地下在浅部地壳存在岩浆房,但却未能对历史喷发活动的岩浆系统进行约束。本文利用晚更新世以来喷发物的电子探针数据,运用Qz-Ab-Or系统投图、单斜辉石机器学习压力计以及rhyolite-MELTS压力计对各期喷发的岩浆驻存压力条件进行计算,认为天文峰期(TWF)碱流岩压力约246~444MPa、气象站期(QXZ)碱流岩压力约184~344MPa、千年大喷发(ME-I)碱流岩压力约162~314MPa,千年大喷发(ME-II)粗面岩压力约438~540MPa。通过压力与深度换算后发现上述喷发岩浆贮存位置均对应中上地壳深度的岩浆房,并且三期碱流岩压力随喷发时间逐渐降低,暗示天池碱流质岩浆房在万年尺度内逐渐向浅部地壳演化的趋势;而粗面质岩浆可能来自另一个更深的岩浆房。该发现将有助于提高对天池火山岩浆房系统演化的认识,并为火山监测数据解释和灾害预警等工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天池火山 地质压力计 高分异岩浆 岩浆贮存压力 岩浆演化 岩浆房系统
下载PDF
A geochemical perspective on the genesis of Cenozoic basic volcanism in northeastern Turkey:an overview of metasomatism and heterogeneity of the sub-continental lithospheric mantle in a post-collisional setting
13
作者 Mehmet Arslan Irfan Temizel 《Acta Geochimica》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489-506,共18页
The post-collisional Cenozoic basic volcanic rocks in NE Turkey show temporal variations in whole-rock lithophile element and highly siderophile element(HSE)systematics that are mainly associated with the nature of su... The post-collisional Cenozoic basic volcanic rocks in NE Turkey show temporal variations in whole-rock lithophile element and highly siderophile element(HSE)systematics that are mainly associated with the nature of sub-continental lithospheric mantle(SCLM)sources and parental melt generation.So far,the traditional whole-rock lithophile geochemical data of these basic volcanic rocks have provided important constraints on the nature of SCLM sources.Integrated lithophile element and HSE geochemical data of these basic volcanic rocks also reveal the heterogeneity of the SCLM source,which is principally related to variable metasomatism resulting from previous subduction(s)and post-collisional mantle-crust interactions in an extensional setting.Lithophile element geochemical features suggest that the parental magmas have derived from metasomatized spinel-to garnet-bearing SCLM sources for Eocene and Miocene basic volcanic rocks with subduction signatures whereas originated from spinel-to garnet-bearing SCLM sources for Mio-Pliocene and Plio-Quaternary basaltic volcanic rocks without the subduction signature.Lithophile element and HSE geo-chemistry also reveal that Eocene and Miocene basic vol-canic rocks were affected by more pronounced crustal contamination than the basaltic volcanic rocks of Mio-Pliocene and Quaternary.Furthermore,the integrated lithophile element and HSE compositions of these basic volcanic rocks,together with the regional asymmetric lithospheric delamination model,reveal that the compositional variation(especially due to metasomatism)was significant temporally in the heterogeneity of the SCLM sources from which parental magmas formed during the Cenozoic e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SALT Lithospheric mantle METASOMATISM Mantle heterogeneity Cenozoic volcanics NE Turkey
下载PDF
Morphology of crater and caldera lakes in the Far Eastern region of Russia and the features of their development
14
作者 Dmitrii N.KOZLOV Ekaterina V.LEBEDEVA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4年第4期1246-1258,共13页
Volcanic lakes in the Kuril-Kamchatka region are difficult to access,and for this reason,they remain poorly studied,with only scattered and brief data available.The authors have conducted a study of 10 lake basins usi... Volcanic lakes in the Kuril-Kamchatka region are difficult to access,and for this reason,they remain poorly studied,with only scattered and brief data available.The authors have conducted a study of 10 lake basins using modern digital echolocation survey techniques and have also compiled and summarized published data for 15 lakes in the region,calculating their main morphometric characteristics.It has been established that many caldera lake basins are modified by young explosive funnels,extrusive or effusive domes,and exhibit traces of hydrothermal activity.While lakes of the same genetic type in the Kuril-Kamchatka region are similar in depth and depression forms,the group of caldera lakes shows less homogeneity across all morphometric indicators.It was found that the absolute heights of the reservoirs on Kamchatka Peninsula are generally greater than those on the Kuril Islands,as is often the case with the size of their basins.The volcanic lakes under study can rapidly change their volume and shap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endogenous processes.For the first time for this region,on the base of repeated observations,underwater extrusive dome rate growth and the approximate rates of 2 lake level changes were calculated.Repeated observations of lakes in the Ksudach calderas(Kamchatka)and on Simushir Island indicate approximate rates of level changes:a decrease ranging within 0.5-0.6 m per year(over a 27-year observation interval)and an increase reaching up to 0.26 m per year(over a 48-year interval).The growth rate of the underwater extrusive dome in Lake Shtyubel has averaged 1-1.6 m per year over the past 25 years.This analysis has facilitated the first generalization regarding the morphology and developmental features of crater and caldera lakes in the Kuril-Kamchatka region of Russia,representing an important step in their study.The results obtained will provide a solid foundation for subsequent research in this region and may be of interest to researchers studying other volcanic lak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lcanic lakes Echolocation survey VOLCANISM Gashydrotherms KAMCHATKA Kuril Islands
下载PDF
Volcanically Driven Terrestrial Environmental Perturbations during the Carnian Pluvial Episode in the Eastern Tethys
15
作者 Naveed Ur RAHMAN XIAN Benzhong +4 位作者 FANG Linhao CHEN Sirui CHEN Peng Zaheen ULLAH WANG Pengyu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3期753-770,共18页
The Carnian Pluvial Episode(CPE)fingerprints global environmental perturbations and biological extinction on land and oceans and is potentially linked to the Wrangellia Large Igneous Province(LIP).However,the correlat... The Carnian Pluvial Episode(CPE)fingerprints global environmental perturbations and biological extinction on land and oceans and is potentially linked to the Wrangellia Large Igneous Province(LIP).However,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errestrial environmental changes and Wrangellia volcanism in the Ordos Basin during the CPE remains poorly understood.Records of negative carbon isotopic excursions(NCIEs),mercury(Hg),Hg/TOC,and Hg enrichment factor(HgEF)from oil shales in a large-scale terrestrial Ordos Basin in the Eastern Tethys were correlated with marine and other terrestrial successions.The three significant NCIEs in the study section were consistently correlated with those in the CPE successions of Europe,the UK,and South and North China.The U-Pb geochronology indicates a Ladinian-Carnian age for the Chang 7 Member.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the geochronology,NCIE correlation,and previous bio-and chronostratigraphic frameworks shows that the Ladinian-Carnian boundary is located in the lower part of Chang 7 in the Yishicun section.HgEF may be a more reliable proxy for tracing volcanic eruptions than the Hg/TOC ratio because the accumulation rates of TOC content largely vary in terrestrial and marine successions.The records of Hg,Hg/TOC,HgEF,and NCIEs in the Ordos Basin aligned with Carnian successions worldwide and were marked by similar anomalies,indicating a global response to the Wrangellia LIP during the CPE.Anoxia,a warm-humid climate,enhancement of detrital input,and NCIEs are synchronous with the CPE interval in the Ordos Basin,which suggests that the CPE combined with the regional Qinling Orogeny should dominate the enhanced rate of terrigenous input and paleoenvironmental evolution in the Ordos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ng 7 Member oil shale Carnian Pluvial Episode VOLCANISM environmental perturbations
下载PDF
基于随机模拟的火山CO_(2)释放通量预测研究:以意大利埃特纳火山为例
16
作者 孙浩然 豆佳乐 +3 位作者 李南 吴鹏 杜聪 段先哲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9-437,共9页
火山活动能够将地球深部的碳输送到大气圈,是地质碳排放和深部碳循环的重要形式。火山区所释放的温室气体(尤其是CO_(2)气体),对全球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全球气候变暖及“碳中和”计划的背景下,估算火山区温室气体释放通量,评估其对... 火山活动能够将地球深部的碳输送到大气圈,是地质碳排放和深部碳循环的重要形式。火山区所释放的温室气体(尤其是CO_(2)气体),对全球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全球气候变暖及“碳中和”计划的背景下,估算火山区温室气体释放通量,评估其对全球碳排放的影响,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火山区温室气体释放的主要特征及调查方法,并以意大利埃特纳火山为例,指出可以使用地统计学原理对火山区CO_(2)气体采样数据进行插值模拟。最后,本文分析了加入协变量进行协克里格插值模拟的可行性,并与普通克里格插值法的模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火山区CO_(2)释放通量与火山区土壤温度之间具有相关性,引入土壤温度进行协克里格插值模拟,可以优化模拟结果的误差指标。本研究将为定量评价火山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预警火山灾害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活动 温室气体 碳排放 随机模拟 克里格插值法
下载PDF
Geochemistry of volcanic glass from Mahanadi offshore region,eastern continental margin of India:Constraints on the contribution of latest Toba super-eruption
17
作者 Muralidhar Kocherla Durbar Ray +3 位作者 Manavalan Satyanarayanan Hilda Joao Virsen Gaikwad PB Ramamurty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11-119,共9页
The tephra layers in multiple sediment cores from the offshore region of the Mahanadi basin in the northern Bay of Bengal were investigated for possible volcanic sources. The glass shards from those tephra layers were... The tephra layers in multiple sediment cores from the offshore region of the Mahanadi basin in the northern Bay of Bengal were investigated for possible volcanic sources. The glass shards from those tephra layers were studied for size distribution, texture, and elemental geochemistry to establish chronostratigraphic markers for regional and global Quaternary correlation. The textural features of fine-grained(silty) volcanic glasses suggest the distal source of these tephra deposits. Major element composition with elevated SiO_(2) contents ranging between75%–76% and dominance of K_(2)O(> 4.5%) over CaO(< 0.9%) suggest ashes have originated from siliceous rhyolitic melts, similar to the petrographic composition of tephra from the Toba volcano. The bulk trace element compositions of the same glass shards were comparable with those reported in the youngest Toba tephra reported elsewhere. Likewise, the LREE-dominated chondrite normalized REE profiles of tephra from the Mahanadi basin closely resemble the characteristic REE patterns in Toba ash from other parts of the Indian Ocean and thus confirmed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youngest Toba super-eruption for this ash lay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hanadi basin Bay of Bengal volcanic glass glass morphology glass-chemistry
下载PDF
Southern Hemisphere Volcanism Triggered Multi-year La Niñas during the Last Millennium
18
作者 Shangrong ZHOU Fei LIU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4期587-592,共6页
To explain the recent three-year La Niña event from 2020 to 2022,which has caused catastrophic weather events worldwide,Fasullo et al.(2023)demonstrated that the increase in biomass aerosol resulting from the 201... To explain the recent three-year La Niña event from 2020 to 2022,which has caused catastrophic weather events worldwide,Fasullo et al.(2023)demonstrated that the increase in biomass aerosol resulting from the 2019-20 Australian wildfire season could have triggered this multi-year La Niña.Here,we present compelling evidence from paleo-proxies,utilizing a substantial sample size of 26 volcanic eruptions in the Southern Hemisphere(SH),to support the hypothesis that ocean cooling in the SH can lead to a multi-year La Niña event.This research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focusing on the Southern Ocean,as current climate models struggle to accurately simulate the Pacific response driven by the Southern Oce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lcanic eruptions multi-year La Niñas Australian wildfire southern ocean cooling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埕岛东部新近纪火山活动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19
作者 张在振 曾溅辉 +5 位作者 张本华 王志伟 刘金华 于世娜 武群虎 王艳珍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2-321,共10页
渤海湾盆地中部埕岛地区火山多期活动,对储层发育、油气运移及成藏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影响。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中生界火山岩储层上,对新近纪火山活动及油气成藏的影响认识不足,制约着埕岛东部油气的进一步勘探。本文综合区内应用测井... 渤海湾盆地中部埕岛地区火山多期活动,对储层发育、油气运移及成藏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影响。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中生界火山岩储层上,对新近纪火山活动及油气成藏的影响认识不足,制约着埕岛东部油气的进一步勘探。本文综合区内应用测井、录井及地震资料,阐释了火山岩岩性、岩相及活动性等特征,并进一步探讨了火山活动对油气成藏过程的影响。研究区火山岩主要为灰黑色玄武岩,地震剖面上火山锥的形态较为清晰,平面上呈现串珠状或链状分布。结合地震相及钻井揭示岩电特征,将新近系底部火山岩岩相划分为火山通道相、爆发相、溢流相、火山沉积相和侵入相5种类型。火山活动始于新近纪早期,持续3~5 Ma即消亡,形成局部发育的角度不整合,并导致沉积环境由湖泊三角洲向辫状河的转变。研究区在火山活动和火山岩体作用下,重塑了油气输导及侧向遮挡条件,形成多种油气藏类型,与火山活动相关的岩性及火山岩体遮挡型油气藏是下一步勘探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埕岛油田 新近纪 火山活动 油气成藏
下载PDF
燕山地区团山子组层凝灰岩SHRIMP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20
作者 马驭舟 苏文博 +3 位作者 祝禧艳 刘书琪 李惠民 宋彪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43-1363,共21页
燕辽地区长城群年代学工作一直是华北克拉通中元古代地质学研究的重点之一。由于团山子组与下伏串岭沟组界限年龄不明确,且此前的年龄都是来自于其中的火山熔岩锆石的年龄,亟待新的测年工作加以验证和完善。本文作者在北京市密云区、平... 燕辽地区长城群年代学工作一直是华北克拉通中元古代地质学研究的重点之一。由于团山子组与下伏串岭沟组界限年龄不明确,且此前的年龄都是来自于其中的火山熔岩锆石的年龄,亟待新的测年工作加以验证和完善。本文作者在北京市密云区、平谷区的团山子组下部发现了层凝灰岩,并对其开展了系统的SHRIMP锆石U-Pb测年,获得两个高精度年龄1634±9Ma和1637±8Ma,进一步精确限定了该组的形成年代。结合前人研究,燕辽地区团山子组的底界、也即下伏串岭沟组顶界年龄,可进一步限定为1638Ma。由此可对燕辽地区长城群地层格架进行更准确的年代学厘定,并进一步确认其整体处于持续拉张的裂谷-被动陆缘背景下的快速沉积特征、以及长城群团山子组-大红峪组与华北克拉通南缘汝阳群洛峪口组等相关沉积更为精确的对比关系。结合其他资料还可推断,在团山子组-大红峪组及洛峪口组等形成时,华北克拉通南北两侧都开始被碳酸盐岩浅海覆盖,且最终还可能在其中部出现了南北联通的碳酸盐岩浅海通道。这显示出华北克拉通与早先所拼合克拉通之间已产生明显的拉张性疏离及新生海洋,应标志着华北克拉通从哥伦比亚超大陆裂解的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RIMP锆石U-PB年龄 层凝灰岩 团山子组 长城群 华北克拉通 哥伦比亚(努纳)超大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