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三角工业区夏季近地层臭氧和颗粒物污染相互关系研究 被引量:68
1
作者 邵平 辛金元 +4 位作者 安俊琳 王俊秀 吴方堃 吉东生 王跃思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18-628,共11页
利用2013年5月15日到8月31日南京江北工业区(长三角典型工业区)同步的观测资料分析了近地层臭氧(O_3)和细颗粒物(PM_(2.5))、气溶胶光学厚度(AOD)的变化特征及相互间的关系,并结合光化学箱模式分析了AOD对近地层O_3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利用2013年5月15日到8月31日南京江北工业区(长三角典型工业区)同步的观测资料分析了近地层臭氧(O_3)和细颗粒物(PM_(2.5))、气溶胶光学厚度(AOD)的变化特征及相互间的关系,并结合光化学箱模式分析了AOD对近地层O_3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观测期间PM_(2.5)平均质量浓度为56.2±20.1μg m^(-3);AOD(500nm)均值为1.4±0.9;波长指数α(440~870 nm)均值为1.0±0.3。PM_(2.5)质量浓度24 h均值超国家二级标准20.2%,超标时AOD均值增加14.7%,α平均值增加23.9%,O_3体积分数均值减少12.3%。O_3超国家二级标准10.1%,超标时段AOD增加34.9%,α变化不显著。高温低湿条件下,O_3日变化峰值(y)和PM2.5质量浓度(x)存在较高的线性相关。相对湿度<60%时,两者拟合曲线为y=0.97x+43.96(拟合度R2=0.60),温度>32°C时,两者拟合方程为y=1.24x+30.61(R^2=0.64)。夏季长三角工业区呈现高浓度O_3与高浓度PM_(2.5)叠加的大气复合污染。O_3日变化峰值和AOD变化呈显著负相关。模拟结果显示,O_3日变化峰值(y)和AOD(x)呈现极高的负相关[y=-34.28x+181.62,R^2=0.93或y=220.62·exp(-x/3.17)-19.50,R^2=0.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工业区 臭氧 PM2.5 气溶胶光学厚度 大气复合污染 臭氧光化学生成
下载PDF
大气臭氧与气溶胶垂直分布的高空气球探测 被引量:32
2
作者 石广玉 许黎 +8 位作者 郭建东 张豹武 孙宝来 龚知本 周军 谭锟 岩坂泰信 林政彦 长谷正博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01-407,共7页
本文给出了1993年9月12日利用高空科学气球在河北省香河地区探测到的大气臭氧和气溶胶的垂直分布。结果发现:(1)大气臭氧的数密度在整个对流层较低(~1012mol/cm3),并从地面到对流层顶略有下降;对流层顶以上... 本文给出了1993年9月12日利用高空科学气球在河北省香河地区探测到的大气臭氧和气溶胶的垂直分布。结果发现:(1)大气臭氧的数密度在整个对流层较低(~1012mol/cm3),并从地面到对流层顶略有下降;对流层顶以上开始快速增加,极值层高度在~24km,其值为4.78×1012mol/cm3;臭氧分压有类似的分布特征,极值146×10-4Pa,位于同一高度;(2)在平流层低层,臭氧分压有一个次极值62×10-4Pa,位于15~16km;(3)0~30km大气气溶胶数密度呈现出三个峰值:143,8和1.1个/cm3,分别位于近地面、5km和21km;(4)气溶胶的数密度谱在对流层为双模态;在平流层,次峰消失。同时,我们还与其他观测结果作了比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气溶胶 高空气球 垂直分布
下载PDF
台湾海峡西部海域大气中金属的特征──Ⅱ.大气颗粒金属的来源和入海通量 被引量:17
3
作者 陈立奇 王志红 +1 位作者 杨绪林 余群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3-31,共9页
通过因子分析和相关回归分析,台湾海峡海域大气中颗粒物中金属的来源特征为:Fe主要来自地壳风化尘土,少量来自污染物.Pb和Cd主要来自污染源,少量Pb来自尘土和海水.Na主要来自海水,但也有少量来自尘土和次生气溶胶.Cu主要来自尘... 通过因子分析和相关回归分析,台湾海峡海域大气中颗粒物中金属的来源特征为:Fe主要来自地壳风化尘土,少量来自污染物.Pb和Cd主要来自污染源,少量Pb来自尘土和海水.Na主要来自海水,但也有少量来自尘土和次生气溶胶.Cu主要来自尘土,部分来自污染物,少量来自海水.比较台湾海峡西部海域来自大气和来自河流的金属通量,大气中的Cu低于河流,Pb高于河流,Cd略高于河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 气溶胶 粒径分布 台湾海峡 大气
下载PDF
欧拉型区域硫沉降模式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高会旺 黄美元 +1 位作者 徐华英 周玲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615-626,共12页
建立了一个三维硫沉降欧拉模式,模式中比较全面地考虑了硫沉降过程中的物理、化学机制。包括平流、扩散、干湿沉降和积云的垂直输送作用等物理过程,气相化学、液相化学和气溶胶表面的非均相化学等化学过程。其中非均相化学和积云的垂... 建立了一个三维硫沉降欧拉模式,模式中比较全面地考虑了硫沉降过程中的物理、化学机制。包括平流、扩散、干湿沉降和积云的垂直输送作用等物理过程,气相化学、液相化学和气溶胶表面的非均相化学等化学过程。其中非均相化学和积云的垂直输送参数化在国内外同类模式中尚不多见。模式结果与实测及其他模式结果的对比表明,该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出SO2的水平和垂直分布及SO2-4在降水中的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拉模式 干湿沉降 沉降模式 气相化学
下载PDF
森林排放非甲烷碳氢化合物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白建辉 王明星 +2 位作者 JohnGraham RonaldGPrinn 黄忠良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47-251,共5页
1995年6月至1996年4月,在广东肇庆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每两周采样一次,利用08L不锈钢采样钢瓶采样和气相色谱法分析、研究森林排放的非甲烷碳氢化合物的浓度。结果表明,森林排放的异戊二烯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其浓度与温... 1995年6月至1996年4月,在广东肇庆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每两周采样一次,利用08L不锈钢采样钢瓶采样和气相色谱法分析、研究森林排放的非甲烷碳氢化合物的浓度。结果表明,森林排放的异戊二烯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其浓度与温度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非甲烷 碳氢化合物 异戊二烯 大气化学
下载PDF
我国氨的排放量和时空分布 被引量:73
6
作者 孙庆瑞 王美蓉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590-598,共9页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讨论了各种氨排放源的排放因子,计算了各种氨源的贡献,以动物的贡献最大,占52%。1993年我国氨的排放量为12Mt,排放量最大的是河南、山东和四川,排放密度最大的是上海。在北京、广西、广东、湖南、江...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讨论了各种氨排放源的排放因子,计算了各种氨源的贡献,以动物的贡献最大,占52%。1993年我国氨的排放量为12Mt,排放量最大的是河南、山东和四川,排放密度最大的是上海。在北京、广西、广东、湖南、江西和山东测定了大气氨的浓度,北京大气氨浓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季平均为16μg/m3,夏季最高为41μg/m3,冬季只有32μg/m3。一般夜间氨的浓度高于白天。测定了氨的垂直分布,并计算了氨浓度的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量 时空分布 大气 酸雨
下载PDF
中国部分清洁地区大气中N_2O的浓度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木林 程红兵 +1 位作者 李兴生 温玉璞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63-370,共8页
1993年4月—1995年8月对中国部分清洁地区大气的N2O浓度进行了现场观测,结果表明:农田(玉米田和麦田)大气的N2O平均浓度高达322.1-343.4ppbv,这是土壤排放N2O的结果;临安、龙风山和瓦里关山大... 1993年4月—1995年8月对中国部分清洁地区大气的N2O浓度进行了现场观测,结果表明:农田(玉米田和麦田)大气的N2O平均浓度高达322.1-343.4ppbv,这是土壤排放N2O的结果;临安、龙风山和瓦里关山大气本底观测站(WMO/GAW)N2O的平均浓度分别为318.8±8.4ppbv,317.4±4.7ppbv和314.0±4.2ppbv。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大气N2O的分布及变化特征。另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 清洁地区 氧化亚氮 浓度 气相色谱法
下载PDF
2005年南京市PM_(10)浓度时间序列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任永建 周锁铨 +1 位作者 石顺吉 拉巴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75-380,共6页
根据南京市2005年的PM10日均浓度和气象观测资料,利用Matlab小波分析工具,对PM10浓度的年时间序列进行分析,得出了该地区PM10日均浓度的变化规律:2—5月较大,6—9月较小,10—12月较大;并且全年共有5个突变点。结合HYSPLIT-4污染扩散模式... 根据南京市2005年的PM10日均浓度和气象观测资料,利用Matlab小波分析工具,对PM10浓度的年时间序列进行分析,得出了该地区PM10日均浓度的变化规律:2—5月较大,6—9月较小,10—12月较大;并且全年共有5个突变点。结合HYSPLIT-4污染扩散模式,对污染源进行追踪,结果表明:造成南京市大气污染主要有局地污染物的排放和外来污染物的输送两种类型;在垂直方向上,污染物的长距离输送一直稳定在低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10 时间序列 小波分析 HYSPLT-4
下载PDF
大气^(14)CO_2观测:2010~2011年广州城市大气中化石源CO_2浓度变化特征 被引量:6
9
作者 丁平 沈承德 +4 位作者 易惟熙 王宁 丁杏芳 付东坡 刘克新 《地球化学》 CAS CSCD 2013年第4期297-306,共10页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GIGCAS)大气CO2观测点的数据显示:2010年10月至2011年11月,该站点大气CO2浓度变化范围为460~550 mL/m3,月平均浓度介于470~530 mL/m3之间,呈现夏、秋季浓度低,春、冬季浓度较高的特点。大气CO2的δ13C...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GIGCAS)大气CO2观测点的数据显示:2010年10月至2011年11月,该站点大气CO2浓度变化范围为460~550 mL/m3,月平均浓度介于470~530 mL/m3之间,呈现夏、秋季浓度低,春、冬季浓度较高的特点。大气CO2的δ13C值变化介于–9.00‰~–13.10‰之间,月平均值介于–9.60‰~–11.80‰之间,与大气CO2浓度之间关系不显著,反映了人类活动对城市大气CO2的影响。GIGCAS站点大气CO2的Δ14C值波动剧烈,介于29.1‰~–85.2‰之间,月平均值波动范围为4.9‰~–41.7‰,年平均大气CO2的Δ14C值为–16.4‰。较高的Δ14C值出现在夏、秋两季(7~9月),均值约为–5.2‰,较低的Δ14C值出现在冬、春两季(12月至次年4月)、均值约为–27.1‰,据此计算得出的化石源CO2浓度变化范围为1~58 mL/m3,年平均值约24 mL/m3,较低的大气化石源CO2浓度出现在夏、秋两季(7~9月),均值为17 mL/m3,较高大气化石源CO2量出现在冬、春两季(12月至次年4月),均值约为29 mL/m3。气象条件和人类活动对城市大气化石源CO2浓度影响巨大,调整人类活动是减少大气化石源CO2污染的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大气CO2浓度 Δ14C 化石源CO2浓度 季节变化 人类活动 广州
下载PDF
CO_2全球循环及其同位素示踪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沈承德 易惟熙 刘东生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1995年第1期53-62,共10页
极地冰盖气泡研究表明,工业革命前大气圈天然CO2浓度约为280×10-6,天然CO2浓度变化反映了冰期-间冰期循环这一长期气候变化固有特征。工业革命后,大量人为CO2进人大气圈,人为CO2收支明显不平衡,一个大于... 极地冰盖气泡研究表明,工业革命前大气圈天然CO2浓度约为280×10-6,天然CO2浓度变化反映了冰期-间冰期循环这一长期气候变化固有特征。工业革命后,大量人为CO2进人大气圈,人为CO2收支明显不平衡,一个大于2.6GTC/a的未知陆地生态汇很可能存在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带。土壤、岩溶作用、河流作用、地球化学作用、干旱-半干旱环境等系统以及海洋内部CO2循环的同位素示踪研究,可为人为CO2未知汇即“MissingSink”的探求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循环 同位素示踪 二氧化碳 大气圈
下载PDF
冷锋天气大气边界层内臭氧及氮氧化物的观测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毅 刘小红 +1 位作者 李家伦 洪钟祥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65-172,共8页
利用北京 32 5m气象塔作为高空平台 ,于 1997年 10月观测到一次冷锋过程大气边界层内O3及NOx 体积分数的变化 ,研究了O3及NOx 体积分数与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 ,着重讨论了冷锋过境前后O3及NOx 的体积分数变化及其与输送过程的关系。研究... 利用北京 32 5m气象塔作为高空平台 ,于 1997年 10月观测到一次冷锋过程大气边界层内O3及NOx 体积分数的变化 ,研究了O3及NOx 体积分数与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 ,着重讨论了冷锋过境前后O3及NOx 的体积分数变化及其与输送过程的关系。研究表明 :北京大气边界层中下层存在明显的O3体积分数垂直梯度 ,O3的垂直输送与风速及温度梯度密切相关。冷锋过程有利于高层O3向低层输送 ,使O3体积分数垂直梯度明显减小 ,并使NOx 体积分数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氮氧化物 大气边界层 冷锋过程
下载PDF
区域性光化学模式与LLA-C机制的模拟性能比较 被引量:4
12
作者 安俊岭 王自发 +3 位作者 高会旺 黄美元 周玲 王喜全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22-426,共5页
以 L L A- C 机制为基准,在[ N M H C]/[ N O# - x] 比率分别为179 、714 、286 条件下测试了区域性光化学模式( R O S) 的模拟性能。结果表明 R O S 模式在上述三种初值条件下均能从... 以 L L A- C 机制为基准,在[ N M H C]/[ N O# - x] 比率分别为179 、714 、286 条件下测试了区域性光化学模式( R O S) 的模拟性能。结果表明 R O S 模式在上述三种初值条件下均能从总体趋势上给出与 L L A - C 机制相似的结果, 但只有当非甲烷烃浓度较高([ N M H C]/[ N Ox] > 12) 时 R O S 模式模拟值与 L L A- C 机制预测值比较接近。在这种条件下, R O S 模型对 O H 的预测值有待改进。我国大气中相当高的[ N M H C]/[ N Ox] 比率说明 R O S 模式用于全国范围内的空气质量趋势模拟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化学机制 非甲烷烃 氮氧化物 大气化学 LLA-C
下载PDF
北京大气甲烷季变化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5
13
作者 王跃思 王明星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57-164,共8页
近年来北京大气中CH4含量仍在上升 ,但平均增长率已从 1985~ 1989年的 1 76 %·a- 1 ,下降到 1990~ 1997年的 0 50 %·a- 1 ;冬季和夏季两次出现峰值 ,表现出明显的双峰模态季节变化。但北京大气CH4变化的最大特点是年际季... 近年来北京大气中CH4含量仍在上升 ,但平均增长率已从 1985~ 1989年的 1 76 %·a- 1 ,下降到 1990~ 1997年的 0 50 %·a- 1 ;冬季和夏季两次出现峰值 ,表现出明显的双峰模态季节变化。但北京大气CH4变化的最大特点是年际季变化不均一 ,12年中 ,北京大气CH4共计增长185× 10 - 9混和体积比 ,其中冬季增长的贡献为 6 9× 10 - 9混和体积比 ,约占总增长的 37% ;而夏季的增长贡献不足 4 0× 10 - 9混和体积比 ,约占总增长的 2 1%。 90年代以后 ,北京大气CH4增长率进一步减慢 ,主要原因是生物源排放不再增加 ,而非生物源排放量的增长是大气CH4继续增长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增长率 季节变化 年际季变化 大气
下载PDF
大尺度山地上空的臭氧低值及地面加热 被引量:19
14
作者 邹捍 郜永祺 周立波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1998年第3期18-26,共9页
首次利用Nimbus-7卫星上搭载的臭氧观测光谱仪(TOMS)资料,分析研究了大尺度山地(青藏高原、洛基山脉和安第斯山脉)上空臭氧总量的分布和季节变化规律,指出了大尺度山地对大气臭氧的减少作用。从全球大气臭氧总量分布... 首次利用Nimbus-7卫星上搭载的臭氧观测光谱仪(TOMS)资料,分析研究了大尺度山地(青藏高原、洛基山脉和安第斯山脉)上空臭氧总量的分布和季节变化规律,指出了大尺度山地对大气臭氧的减少作用。从全球大气臭氧总量分布和纬向偏差分布可以看出:在上述3个大尺度山地上空均存在着明显的臭氧低值扰动,该扰动区夏季强于冬季。在这3个区域中,青藏高原上空的臭氧低值扰动为最强。分析同时指出:上述大尺度山地上空臭氧季节变化的极小值在秋季,极大值在春季。但上述地区臭氧总量与同纬度其它地区臭氧总量的偏差在春季或初夏达到极小值。为分析这种大尺度山地对臭氧减少作用的原因,本文分析了青藏高原地面热源与臭氧总量的关系,指出:大尺度山地表面对大气的加热与该地区臭氧减少之间存在着良好的反相关;在地面对大气的感热加热、潜热加热和有效长波辐射加热中,以感热加热与臭氧减少的关系为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总量 大尺度山地 地面加热
下载PDF
大气中HCO^+与COH^+ 分子体系的分析势能函数 被引量:4
15
作者 谢洪平 陈泽琴 +1 位作者 蒋刚 朱正和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9-32,共4页
在从头算的基础上,对HCO+和COH+的全势能表面用多体项展式方法进行优化,确定了分析势能函数,并且正确地再现了HCO+和COH+的结构与能量。
关键词 甲酰氧离子 势能函数 大气 HCO^+ COH^+
下载PDF
厦门近岸定点降水的化学组成及来源分析——2006年7月14日热带风暴“碧利斯”影响厦门期间 被引量:2
16
作者 杜俊民 陈立奇 +4 位作者 张远辉 林奇 杨绪林 孙霞 李伟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47-154,共8页
关键词 台风“碧利斯” 海洋来源 人为污染来源 厦门海域
下载PDF
西沙群岛大气中海盐粒子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14
17
作者 吴兑 游积平 关越坚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122-129,共8页
分析了在西沙永兴岛观测的Cl-海盐核资料。主要结果有:(1)东北季风期干直径大于2um的Cl-核平均浓度878个/L,平均含盐量105.4ug/m3,其中干直径大于4um的特大核平均为190个/L,最大曾观测到干直径... 分析了在西沙永兴岛观测的Cl-海盐核资料。主要结果有:(1)东北季风期干直径大于2um的Cl-核平均浓度878个/L,平均含盐量105.4ug/m3,其中干直径大于4um的特大核平均为190个/L,最大曾观测到干直径57um的Cl-粒子,均较该地在1987年5月西南季风盛行期的观测值高。谱型呈准单调下降的幂函数递减谱。(2)随距海面高度增加海盐粒子浓度与含盐量均有所减小。(3)Cl-粒子浓度在08时出现极大值,02时出现极小值。日变化规律除与稳定度有关外,与潮位变化亦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沙群岛 大气 海盐粒子 分布特征
下载PDF
遥感大气中汽态水和液态水含量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胡成达 朱元竞 +1 位作者 杜金林 赵柏林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614-620,共7页
根据微波在大气中的辐射传输理论,采用接收1.35cm和8mm波段的大气噪音,推算大气中水汽和液态水含量。研制了双通道微波辐射计,进行遥感实验。文章中对微波辐射计测得的数据如何进行校正,展开了详细的讨论,这将在监测和利... 根据微波在大气中的辐射传输理论,采用接收1.35cm和8mm波段的大气噪音,推算大气中水汽和液态水含量。研制了双通道微波辐射计,进行遥感实验。文章中对微波辐射计测得的数据如何进行校正,展开了详细的讨论,这将在监测和利用空中水资源的科学实验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辐射计 大气 汽态水 液态水 遥感
下载PDF
植物光合作用对大气CO_2浓度升高的反应 被引量:132
19
作者 林伟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529-538,共10页
近年来大气中CO2浓度急剧增加使人们重新对研究CO2浓度升高对植物光合作用影响感兴趣。预计在未来的100a中,大气CO2浓度还将不断增长并达到当今的2倍。CO2排放量的增加不仅加剧了地球上的温室效应,也将改变全球生态... 近年来大气中CO2浓度急剧增加使人们重新对研究CO2浓度升高对植物光合作用影响感兴趣。预计在未来的100a中,大气CO2浓度还将不断增长并达到当今的2倍。CO2排放量的增加不仅加剧了地球上的温室效应,也将改变全球生态系统中碳的平衡。高浓度CO2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表现为短期和长期效应。短时间地供给高浓度CO2促进了植物的光合作用,而长时间生长在高浓度CO2下却使某些植物光合能力下降,出现了光合适应现象。这种现象产生的机理尚无定论,光合产物反馈抑制及库源关系调节下的资源重新分配是比较盛行的两种假说。光合能力的下降多发生在养分尤其是氮素亏缺的条件下,发生光合适应的植物叶片N素含量降低,并有大量碳水化合物积累。高浓度CO2对光合的电子传递影响较小,甚至可以改善某些品种的田间光抑制。CO2浓度升高还将伴随着其他环境因子,如温度、光、土壤养分等对植物及其光合作用产生影响。温室效应带来的气温升高将通过影响某些品种库源关系降低光合能力从而使产量降低。通过一些模型推算得到的模拟产量与实验结果一致。目前大多数的研究都集中在植物个体水平,光合适应机理的分子水平调控及生态系统水平碳的循环研究亟待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作用 大气温度 二氧化碳浓度 适应 温度
下载PDF
大气中甲醛差分吸收光谱测量方法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彭夫敏 谢品华 +4 位作者 张英华 司福祺 李素文 秦敏 刘文清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47-51,共5页
差分吸收光谱技术(DOAS)由于时间分辨率高、高灵敏度和操作费用低等特点非常适合对大气中痕量气体HCHO进行实时追踪。对HCHO的测量方法和数据反演进行了研究,通过增大信噪比,扣除背景杂散光等手段对其进行了准确测量;详细介绍了数据的... 差分吸收光谱技术(DOAS)由于时间分辨率高、高灵敏度和操作费用低等特点非常适合对大气中痕量气体HCHO进行实时追踪。对HCHO的测量方法和数据反演进行了研究,通过增大信噪比,扣除背景杂散光等手段对其进行了准确测量;详细介绍了数据的处理方法,包括反演波段的选择、干扰结构的去除、数据处理流程和谱线的非线性处理。对不同波段反演HCHO的干扰因素、反演浓度结果和反演准确度进行了分析与对比,结果显示,314~332 nm是HCHO浓度反演的最佳波段。对广州市的HCHO进行了实时、连续监测,并取得了有效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光学 数据处理 浓度反演 差分吸收光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