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36篇文章
< 1 2 1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地区紫外辐射长期变化特征分析研究
1
作者 孙彦坤 辛华剑 +5 位作者 徐敏 吴彤 赵舒曼 徐冬鑫 周永吉 胡波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20-1426,共7页
本文利用2005~2020年北京地区观测得到的辐射资料,揭示近十多年来北京地区紫外辐射的变化规律,同时对影响紫外辐射长期变化的主要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紫外辐射呈现出明显的日、季节变化特征。日变化呈现出单峰的变化规律,在正午... 本文利用2005~2020年北京地区观测得到的辐射资料,揭示近十多年来北京地区紫外辐射的变化规律,同时对影响紫外辐射长期变化的主要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紫外辐射呈现出明显的日、季节变化特征。日变化呈现出单峰的变化规律,在正午时出现一天中的极大值,而早晚则是低值时段,极大值和极小值分别出现在中午12时(北京时,下同;16.26 W m^(−2))和上午08时(5.64 W m^(−2))。紫外辐射从春季开始逐渐增强,到夏季出现一年中的极大值,随后开始下降,直到冬季出现一年中的极小值,月均极大值和极小值分别出现在6月(12.17 W m^(−2))和12月(5.4 W m^(−2))。紫外辐射年均值为9.74 W m^(−2)。紫外辐射与晴空指数呈现正相关,与气溶胶光学厚度和大气细颗粒物PM_(2.5)呈现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辐射 气溶胶光学厚度 晴空指数 PM_(2.5)
下载PDF
散射辐射对鄱阳湖平原典型稻田总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博 侯佳佳 +1 位作者 时元智 崔远来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34-343,378,共11页
探明散射辐射变化对稻田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GPP)的影响可为稻田碳汇能力评估和产量估算提供参考。本研究以鄱阳湖平原双季稻田为研究对象,利用涡度相关(Eddy covariance,EC)系统对稻田CO_(2)通量进行了... 探明散射辐射变化对稻田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GPP)的影响可为稻田碳汇能力评估和产量估算提供参考。本研究以鄱阳湖平原双季稻田为研究对象,利用涡度相关(Eddy covariance,EC)系统对稻田CO_(2)通量进行了连续两年(2017—2018年)的定位观测,选取水稻生育中期数据,按照散射辐射比例(Diffuse fraction,DF)进行分段,分析了散射辐射对稻田GPP的影响,探明并量化了不同DF条件下散射辐射与其他气象因素对稻田GPP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辐射对GPP的影响存在差异,GPP随着直接光合有效辐射(Direct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PAR_(dir))的增加先迅速增长,随后达到饱和;在不同DF条件下,早晚稻GPP随着散射光合有效辐射(Diffuse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PAR_(dif))的变化趋势存在差异,当DF为0.1~0.4时,早稻GPP随PAR_(dif)无明显变化趋势,晚稻GPP随PARdif呈上升趋势(决定系数R^(2)为0.23),当DF为0.4~0.7时,早晚稻GPP随PAR_(dif)呈下降趋势(R^(2)为0.38、0.02),当DF为0.7~1.0时,早晚稻GPP随PAR_(dif)呈明显上升趋势(R2为0.32、0.89),可见PAR_(dif)是影响水稻GPP的重要因素。早晚稻GPP与DF呈二次曲线关系(R^(2)为0.45、0.67),早晚稻光能利用效率(Light use efficiency,LUE)则与DF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R^(2)为0.68、0.82),早晚稻最优DF为0.48和0.40。DF变化同时引起气温(Air temperature,T_(a))和饱和水汽压差(Water vapor pressure deficit,VPD)的变化,进而对水稻GPP产生协同影响。气象因素与水稻GPP的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DF条件下,气象因素对水稻GPP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总体而言,T_(a)和VPD升高分别对水稻GPP起促进和抑制作用,当DF为0.1~0.4、0.4~0.7和0.7~1.0时,影响早稻GPP的主要气象因素为T_(a)、PAR_(dir)和PAR_(dif),影响晚稻GPP的主要气象因素则为PAR_(dif)、PAR_(dir)和PAR_(di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射辐射 气溶胶 总初级生产力 稻田 通径分析 鄱阳湖平原
下载PDF
向下短波辐射差异对草甸化草原地表辐射平衡的影响
3
作者 李甫 周秉荣 +2 位作者 王力 马文哲 霍金虎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7-226,共10页
基于向下短波辐射分位数,对中国气象局海北牧业试验站2014年9月至2020年12月四分量辐射观测数据按月进行分组。分析了向下短波辐射差异对草甸化草原辐射平衡的影响,为明晰不同光照条件下辐射平衡变化和成因提供了依据。结果表明:在相同... 基于向下短波辐射分位数,对中国气象局海北牧业试验站2014年9月至2020年12月四分量辐射观测数据按月进行分组。分析了向下短波辐射差异对草甸化草原辐射平衡的影响,为明晰不同光照条件下辐射平衡变化和成因提供了依据。结果表明:在相同月份中,不同光照条件下地表接收的向下短波辐射呈现出极显著的对数变化趋势,组间差异超过了季节之间的差异。不同光照条件下向上短波辐射和大气长波辐射也表现出较大差异,其中大气长波辐射差异主要与空气湿度以及云量差异有关。随光照条件的增加,地表接收的净短波辐射增多,支出净长波辐射也增多。所以不同光照条件下净全辐射与向下短波辐射的比例相差不大。不过,光照条件差异会对向下短波辐射与净全辐射的关系模型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分量辐射 向下短波辐射差异 草甸化草原 辐射平衡
下载PDF
基于可解释性深度学习的太阳辐射强度预测
4
作者 李昂 周雷金 +1 位作者 闫群民 贺海育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2-140,共9页
准确预测太阳辐射强度(SI)对电力调度和光伏选址至关重要。随着高性能计算机和大容量存储设备的发展,基于数据驱动的深度学习模型在SI预测领域获得广泛关注,然而,深度学习模型的“黑箱”特性在物理解释性上的缺失,限制了其在特定场合的... 准确预测太阳辐射强度(SI)对电力调度和光伏选址至关重要。随着高性能计算机和大容量存储设备的发展,基于数据驱动的深度学习模型在SI预测领域获得广泛关注,然而,深度学习模型的“黑箱”特性在物理解释性上的缺失,限制了其在特定场合的应用可信度。为了在保持预测精度和模型结构不变、不增加计算复杂度的前提下,提升模型的可解释性,构建了一个基于长短时记忆(LSTM)神经网络的模型。其性能比传统神经网络提高了8.07%,并展示出更优的离群点处理能力。通过采用分层相关传播(LRP)算法,从时间和空间2个维度对影响模型输出的因素进行了评分,增强了模型的可解释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在确保性能的前提下,具备良好的可解释性,其中历史辐射强度、时间相关特征(如时日周月)、太阳高度角信息(如日出和日落时刻)、云层覆盖度、辐射时长、温度和露点温度等因素是影响太阳辐射强度预测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辐射强度预测 深度学习 可解释性 LRP算法 LSTM
下载PDF
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戈壁下垫面辐射平衡与地表反照率特征
5
作者 邢立文 赵景峰 +3 位作者 何清 李娟 苏华丽 何亚玲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62-772,共11页
戈壁是荒漠地区主要的地表形式之一,这种下垫面特征与沙漠下垫面有较大差异,因此对于沙漠地区戈壁下垫面辐射平衡特征的研究十分有必要。利用中日沙尘暴合作项目(ADEC)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策勒戈壁观测站连续观测数据,分析了策勒戈壁站... 戈壁是荒漠地区主要的地表形式之一,这种下垫面特征与沙漠下垫面有较大差异,因此对于沙漠地区戈壁下垫面辐射平衡特征的研究十分有必要。利用中日沙尘暴合作项目(ADEC)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策勒戈壁观测站连续观测数据,分析了策勒戈壁站地表辐射平衡各分量全年、各季节与特殊天气下的日变化特征,以期为塔克拉玛干沙漠地-气系统能量交换提供更加具体的参数。结果表明:(1)策勒戈壁站各辐射分量最大值除向上短波辐射出现在1月外,其余各分量均出现在7月。(2)季节尺度上,各分量季节日变化最大峰值出现季节不一致,向下短波辐射和向上短波辐射最大峰值出现在春季,向下长波辐射、向上长波辐射和净辐射最大峰值出现在夏季。(3)不同天气下,各季节晴天各辐射分量均呈现平滑的变化趋势,多云、阴天、降雨期间各分量变化不规则,降雨和降雪天气向下长波辐射和向上长波辐射明显高于其余各分量。(4)地表反照率年均值为0.32,其中冬季降雪导致地表反照率远高于其他季节,各季节的次序表现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而反照率的日变化受太阳高度角影响,晴天呈现出平滑的“U”型,其他天气变化不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平衡 净辐射 地表反照率 戈壁下垫面
下载PDF
新疆昌吉绿洲地表辐射收支特征
6
作者 柳英 阿吉古丽·沙依提 +3 位作者 买买提艾力·买买提依明 王豫 刘永强 杨帆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4年第1期66-73,共8页
利用新疆昌吉佃坝绿洲区陆气相互作用观测站2020年3—11月的地表辐射观测数据和同期的天气现象观测记录数据,定量分析昌吉绿洲区不同时间尺度和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地表辐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辐射分量日均值和日峰值时间有季节性差异... 利用新疆昌吉佃坝绿洲区陆气相互作用观测站2020年3—11月的地表辐射观测数据和同期的天气现象观测记录数据,定量分析昌吉绿洲区不同时间尺度和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地表辐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辐射分量日均值和日峰值时间有季节性差异,特殊天气现象对辐射通量有影响。(2)地表辐射月曝辐量随季节变化显著。(3)地表反照率月平均日变化季节性明显,晴天时地表反照率呈平滑的“U形”曲线,非晴天时曲线变化皆不规则、不平滑。(4)不同天气下辐射分量有独特日变化特征,轻雾、雨天、大风、扬沙、多云天等典型天气会给辐射分量带来不同程度的衰减,雨天、大风和多云天气衰减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变化 地表反照率 典型天气 昌吉
下载PDF
近地表水汽密度对多年冻土区地表辐射的影响研究——以北麓河地区为例
7
作者 马安静 张明礼 +2 位作者 周志雄 王永斌 王成福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4-315,共12页
气候暖湿化背景下,青藏高原地区大气水汽含量的增大通过影响地表辐射进而影响多年冻土地表能量分配及其热稳定性。以青藏高原中部北麓河地区的气象数据与活动层水热数据为基础,分析了2 m处空气相对湿度和夏季典型降雨事件对地表反照率... 气候暖湿化背景下,青藏高原地区大气水汽含量的增大通过影响地表辐射进而影响多年冻土地表能量分配及其热稳定性。以青藏高原中部北麓河地区的气象数据与活动层水热数据为基础,分析了2 m处空气相对湿度和夏季典型降雨事件对地表反照率及辐射四分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气水汽通过削弱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增加向下长波辐射,进而降低地表反照率。大气水汽对地表辐射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夏季大气水汽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削弱作用最明显,并且发射的向下长波辐射较多;冬季大气水汽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削弱作用相对较弱,发射向下长波辐射较少。在研究时段内北麓河地区夏季和冬季空气相对湿度每增加10%,太阳短波辐射日均值分别减少54.9和9.8 W/m^(2),向下长波辐射日均值分别增加14.8和3.9 W/m^(2)。秋季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变化对地表反照率的影响最大,秋季空气相对湿度每减小10%,地表反照率增加0.15;春季最小,春季空气相对湿度每增加10%,地表反照率仅降低0.01。夏季不同典型降雨事件导致近地表水汽密度和浅层土壤含水量增大,使地表反照率降低。夏季不同类型降雨事件对地表反照率的影响程度表现为:大雨>中雨>小雨。研究结果为暖湿化气候背景下青藏高原中部多年冻土区地表能量平衡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冻土 青藏高原 空气湿度 反照率 辐射
下载PDF
阿克达拉大气本底站地表辐射收支特征
8
作者 吴彩云 何清 谢翔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42-952,共11页
地表辐射收支变化影响区域乃至全球气候,利用阿克达拉大气本底站基准辐射观测系统的2021年11月1日至2022年10月31日地表辐射四分量数据,分析阿克达拉大气本底站地表辐射与反照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太阳总辐射年曝辐量为5772.74 MJ... 地表辐射收支变化影响区域乃至全球气候,利用阿克达拉大气本底站基准辐射观测系统的2021年11月1日至2022年10月31日地表辐射四分量数据,分析阿克达拉大气本底站地表辐射与反照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太阳总辐射年曝辐量为5772.74 MJ·m^(-2)。太阳总辐射曝辐量的季节变化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不同月份太阳总辐射和反射短波辐射日峰值集中在11:00—12:00,地面长波辐射日峰值集中在12:00—13:00,大气逆辐射日峰值出现时间没有明显规律。(2)净收入辐射最大值主要出现在正午,净支出辐射最大值出现时间主要在日落时。(3)降雨对太阳总辐射、反射短波辐射、地面长波辐射、地表反照率具有削弱作用,降雪过程太阳总辐射受到削弱,降雪后地面积雪导致地表反照率增大,地面反射短波辐射增强,日间地面长波辐射和地面净辐射减弱,由于雪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夜间地面长波辐射较降雪前增强;降雨与降雪均对大气逆辐射具有增强作用。(4)雨天地表反照率最小值为0.16;当积雪深度达到5 cm时,地表反照率可达0.96,新雪地表反照率大于老雪,且稳定积雪的地表反照率日均值在0.72~0.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克达拉大气本底站 地表辐射收支 地表反照率 积雪反照率
下载PDF
用于温室降温的透明辐射薄膜研究
9
作者 王晨曦 邓芳芳 +2 位作者 邹豪 杨荣贵 王如竹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3-69,共7页
为了缓解夏季温室内高温导致的作物减产、绝产问题,本文给出了一种适用于夏季温室降温的辐射制冷薄膜。通过在常规近红外反射材料表面结合透明辐射层,可强化薄膜自身的天空辐射制冷效果。实验测试确定了该薄膜在不同波段的光学属性,其... 为了缓解夏季温室内高温导致的作物减产、绝产问题,本文给出了一种适用于夏季温室降温的辐射制冷薄膜。通过在常规近红外反射材料表面结合透明辐射层,可强化薄膜自身的天空辐射制冷效果。实验测试确定了该薄膜在不同波段的光学属性,其中光合有效辐射波段透射率为65.9%,近红外波段透射率为20.9%,中红外波段反射率为88.1%。利用温室环境模型对比不同材料覆盖下的温室气温与降温能耗。模拟结果表明:该薄膜可使上海地区密闭温室内部温度降低11.4℃,选择反射层与透明辐射层的降温贡献分别为6.8℃与4.6℃。使用该薄膜,可使主动降温温室的热泵能耗降低26.9%,节能增产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制冷 数值模拟 光谱选择性 红外辐射
下载PDF
中南半岛春季气溶胶直接辐射强迫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10
作者 何舒璇 樊雯璇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39-1051,共13页
中南半岛国家春季存在大量的生物质燃烧活动,生成的气溶胶会通过大气环流影响我国西南地区大气辐射收支,探究其对大气加热率的影响可为研究它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提供依据。基于MERRA-2再分析数据中逐时的气溶胶和晴空下的辐射通量等资料... 中南半岛国家春季存在大量的生物质燃烧活动,生成的气溶胶会通过大气环流影响我国西南地区大气辐射收支,探究其对大气加热率的影响可为研究它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提供依据。基于MERRA-2再分析数据中逐时的气溶胶和晴空下的辐射通量等资料,首先分析其时空特征,其次利用EOF、合成分析等统计方法,讨论中南半岛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地表气溶胶直接辐射强迫(ADRF)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与大气短波加热率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3-4月生物质燃烧季节,中南半岛与云南省均存在AOD极大值,它们的时间序列变化趋势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主要表现为老挝和越南北部地区AOD中心值超过1,受其影响云南省的AOD由北向南逐渐增强。(2)3-4月中南半岛生物质燃烧AOD与总AOD的高值中心一致,说明该区域气溶胶主要来源于生物质燃烧,老挝北部存在高达28 kg·m^(-1)·d^(-1)的生物质燃烧气溶胶的水平通量散度,能将气溶胶向东北方向输送至中国。(3)地表ADRF与AOD时空分布存在较高的一致性,3-4月老挝和越南的北部地区同样存在地表ADRF高值中心,其值可达-36 W·m^(-2)。EOF第一模态中,印度东北角与我国西藏东南部交界处、老挝、越南和泰国地区均为正位相区域,主要在3-4月出现极大值,2017-2018年间极值减弱,2019年再次增大。云南省地表ADRF时间变化趋势与中南半岛变化一致。(4)地表负ADRF和大气短波加热率的统计关系为:地表的净辐射通量减少越多,低层大气吸收短波辐射造成的加热越大,表明大气内气溶胶截留的短波辐射通量越多,该现象在700 hPa上最为明显,尤其是3-4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南半岛 生物质燃烧气溶胶 气溶胶直接辐射强迫 大气短波加热率
下载PDF
广西太阳能资源评估指标体系研究与应用
11
作者 何如 罗红磊 +1 位作者 伍丽泉 唐鹤云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24年第1期23-27,共5页
采用太阳能资源丰富程度、稳定度、直射比三个指标对太阳能资源进行等级划分,建立一套适用于广西太阳能资源分布特点的精细化评估指标体系。结合广西太阳总辐射年辐照量实际分布状况,将太阳能资源丰富程度指标进行分级细化,将覆盖广西... 采用太阳能资源丰富程度、稳定度、直射比三个指标对太阳能资源进行等级划分,建立一套适用于广西太阳能资源分布特点的精细化评估指标体系。结合广西太阳总辐射年辐照量实际分布状况,将太阳能资源丰富程度指标进行分级细化,将覆盖广西大范围的C等级细化为C1、C2、C3三个级别。结果表明,广西太阳能资源丰富程度划分为B、C1、C2、C3、D五个等级,其中B级资源很丰富区主要分布在广西沿海东部区域,C1一级丰富区在22.5°N附近以南地区和右江河谷一带,C2二级丰富区在桂中大部分地区,C3三级丰富区集中分布在桂北大部。太阳能资源稳定度划分为B、C两个等级,其中B级较稳定区集中分布在桂西北、桂东南部分地区以及上思县等地。全区各地直射比均为C级(中等级),以散射辐射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资源 评估指标 等级划分
下载PDF
阿克达拉紫外辐射特征
12
作者 吴彩云 何清 +1 位作者 赵竹君 谢翔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4年第5期146-152,共7页
利用阿克达拉基准辐射观测站紫外辐射UV-A和UV-B数据,分析阿克达拉到达地面的UV和UV-B的特征以及不同云量和降水过程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阿克达拉全年紫外辐射年总量为321.04 MJ·m^(-2),年均日曝辐量为0.88 MJ·m^(-2),UV-B... 利用阿克达拉基准辐射观测站紫外辐射UV-A和UV-B数据,分析阿克达拉到达地面的UV和UV-B的特征以及不同云量和降水过程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阿克达拉全年紫外辐射年总量为321.04 MJ·m^(-2),年均日曝辐量为0.88 MJ·m^(-2),UV-B年曝辐量为5.26 MJ·m^(-2),UV年平均值占总辐射年平均值的5.56%。UV和UV-B的辐射强度的季节变化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夏季UV曝辐量是冬季的2.79倍;UV-B夏季平均日曝辐量是冬季的8.10倍。积雪期与非积雪期UV占总辐射比值不同,分别为6.44%和5.81%;且地面积雪的反射导致UV增加25.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克达拉 紫外辐射 UV-B
下载PDF
青海省多年地表感热通量的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宽 孙雪岩 +5 位作者 唐艳 张亚玲 刘富刚 范克胜 杨子琼 屈志强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49,共14页
选取青海省35个气象站观测数据,基于CHEN-WENG感热系数方案,计算了1980—2017年青海省地表感热通量。利用小波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经验正交函数法(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对感热通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选取青海省35个气象站观测数据,基于CHEN-WENG感热系数方案,计算了1980—2017年青海省地表感热通量。利用小波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经验正交函数法(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对感热通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980年以来,青海省全年和各季节感热通量总体上均呈上升趋势,并具有28 a的主周期和约18 a的副周期,冬季的周期变化较为复杂;(2)全年和各季节感热通量与地气温差存在显著相关性,2004—2017年受地气温差增大的影响上升;(3)全年、春季和秋季感热通量与风速存在显著相关性,1980—2004年受风速减小的影响感热通量下降;(4)夏季降水与感热通量呈显著负相关;(5)从空间上看,全年以及春季感热通量呈现出显著的东西分异,秋、冬季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南北分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热通量 EOF分析 M-K检验 小波分析 青海省
下载PDF
Two-Stream Approximation to the Radiative Transfer Equation:A New Improvement and Comparative Accuracy with Existing Methods
14
作者 F.Momo TEMGOUA L.Akana NGUIMDO DNJOMO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78-292,共15页
Mathematical modeling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olar radiation and the Earth's atmosphere is formalized by the radiative transfer equation(RTE), whose resolution calls for two-stream approximations among other m... Mathematical modeling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olar radiation and the Earth's atmosphere is formalized by the radiative transfer equation(RTE), whose resolution calls for two-stream approximations among other methods. 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two-stream approximation of the RT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hase function and the intensity into a third-order series of Legendre polynomials. This new approach, which adds one more term in the expression of the intensity and the phase function, allows in the conditions of a plane parallel atmosphere a new mathematical formulation of γparameters. It is then compared to the Eddington, Hemispheric Constant, Quadrature, Combined Delta Function and Modified Eddington, and second-order approximation methods with reference to the Discrete Ordinate(Disort) method(δ –128 streams), considered as the most precise. This work also determines the conversion function of the proposed New Method using the fundamental definition of two-stream approximation(F-TSA) developed in a previous work. Notably,New Method has generally better precision compared to the second-order approximation and Hemispheric Constant methods. Compared to the Quadrature and Eddington methods, New Method shows very good precision for wide domains of the zenith angle μ 0, but tends to deviate from the Disort method with the zenith angle, especially for high values of optical thickness. In spite of this divergence in reflectance for high values of optical thickness, very strong correlation with the Disort method(R ≈ 1) was obtained for most cases of optical thickness in this study. An analysis of the Legendre polynomial series for simple functions shows that the high precision is due to the fact that the approximated functions ameliorate the accuracy when the order of approximation increases, although it has been proven that there is a limit order depending on the function from which the precision is lost. This observation indicates that increasing the order of approximation of the phase function of the RTE leads to a better precision in flux calculations. However, this approach may be limited to a certain order that has not been studied in this pa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diative Transfer Equation two-stream method Legendre polynomial optical thickness moments of specific intensity conversion function TRANSMITTANCE reflectance
下载PDF
近60年重庆市日照时数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15
作者 姜金戈 李军 黄成 《绿色科技》 2024年第5期214-220,229,共8页
为探究重庆市日照时数的时空变化规律,基于重庆34个气象站点1961-2020年逐日日照时、风速、温度、总云量、相对湿度资料,使用M-K突变检验、小波分析、时空冷热点模式探测等方法对地区日照时数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为探究重庆市日照时数的时空变化规律,基于重庆34个气象站点1961-2020年逐日日照时、风速、温度、总云量、相对湿度资料,使用M-K突变检验、小波分析、时空冷热点模式探测等方法对地区日照时数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重庆日照时数呈现“东北高、东南低”的分布特点。高值集中在巫山、巫溪等地;低值集中在彭水等地。②年均日照时数呈极显著下降趋势,突变年份1979年,振荡主周期为46年。除春季外其他季节均呈现下降趋势。③时空冷热点表明近重庆近60年的日照时数呈现混合聚类、振荡冷点2种模式。④相关系数的季节性差异表明各因素与日照时数的关系并非定值,其中风速、总云量、相对湿度与日照时数相关性四季均显著,降水与温度与日照仅在夏季关系较为紧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照时数 M-K突变检验 小波分析 时空立方体
下载PDF
新疆和周边“一带一路”地区不同云天条件下地表太阳辐射
16
作者 孙琳琳 刘琼 +6 位作者 黄观 陈勇航 魏鑫 郭玉琳 张太西 高天一 许赟红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80-1490,共11页
基于CERES Aqua FM3 Edition4A SSF数据集,对新疆和周边“一带一路”地区2002—2022年无云和有云条件下地表太阳辐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多年平均太阳辐射高值区均出现在新疆南部、青藏高原、巴基斯坦中北部等地区... 基于CERES Aqua FM3 Edition4A SSF数据集,对新疆和周边“一带一路”地区2002—2022年无云和有云条件下地表太阳辐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多年平均太阳辐射高值区均出现在新疆南部、青藏高原、巴基斯坦中北部等地区,无云、有云条件下的最高辐照度分别为1029 W·m^(-2)、789 W·m^(-2);低值区主要出现在天山山脉、巴基斯坦北部、塔吉克斯坦北部,最低辐照度分别为117 W·m^(-2)、314 W·m^(-2),有云条件下太阳辐射的变化幅度更小。(2)2002—2022年研究区无云与有云条件的年均太阳辐射分别以0.36 W·m^(-2)、0.39 W·m^(-2)的速率增长。2003—2022年,无云与有云条件下年均辐照度的最高值分别出现在2005年(759.32 W·m^(-2))、2016年(599.70 W·m^(-2)),最低值分别出现在2016年(740.43 W·m^(-2))、2010年(578.31 W·m^(-2))。(3)无云条件下大部分区域的辐照度比有云时高100~200 W·m^(-2),差值较大的区域主要分布于天山山脉、青藏高原北部、昆仑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塔吉克斯坦、阿富汗东部等地势较高的地区,差值最大为505.76 W·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太阳辐射 时空变化 CERES 新疆和周边“一带一路”地区
下载PDF
青藏高原土壤热通量估算及时空分布特征
17
作者 杨道涵 吴静 +2 位作者 李纯斌 李颖 秦格霞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3-124,共12页
土壤热通量(Soil heat flux,G)是影响青藏高原地表能量平衡的关键因素,对其进行估算以及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可为该区地表能量平衡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本文基于2003~2018年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 土壤热通量(Soil heat flux,G)是影响青藏高原地表能量平衡的关键因素,对其进行估算以及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可为该区地表能量平衡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本文基于2003~2018年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数据、中国区域地面气象要素驱动数据集以及中国西部1 km全天候地表温度数据集,利用土地表面能量平衡算法(Surface Energy Balance Algorithm for Land,SEBAL)模型结合青藏高原原位观测数据G0对模型的适用性和计算精度进行评估,发现该模型对青藏高原的土壤热通量G模拟精度较高。在此基础上利用遥感数据重构了该地区2003~2018年的土壤热通量数据,并分析了G值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多年G均值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最大谷值出现在2011年,最大峰值出现在2016年;各季节中,除冬季外,其余季节G均值呈波动下降趋势,且G均值值域高低依次呈现:夏季>春季>秋季>冬季,G均值波动变化大小顺序与之相一致。(2)G均值分布特征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总体呈现出北部柴达木盆地及其周边地区最高,西南阿里等地区较高,其余大部分地区普遍较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各季节G均值的空间分布特征基本与总体空间分布特征一致。(3)中部及东南地区G均值主要呈增加趋势,北部、西部和西南地区G均值主要呈减少趋势;各季节中,G均值有增加趋势的地区面积占比冬季最多,夏季最少,有减少趋势的地区面积占比夏季最多,冬季最少。本研究结果证明了SEBAL模型对反演青藏高原土壤热通量G的适用性,且丰富了青藏高原地表能量平衡的研究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土壤热通量 SEBAL 模型 时空分布
下载PDF
近43年江西省太阳辐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8
作者 甘瑞杰 李军利 +2 位作者 王刘铭 苏校平 雷星宇 《江西科学》 2024年第3期595-604,653,共11页
基于江西省20个国家站1980—2022年逐日气象数据,利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了太阳辐射的长期变化趋势及其与气溶胶光学厚度、整层大气水汽含量、低云量和总云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近43年来,受气溶胶光学... 基于江西省20个国家站1980—2022年逐日气象数据,利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了太阳辐射的长期变化趋势及其与气溶胶光学厚度、整层大气水汽含量、低云量和总云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近43年来,受气溶胶光学厚度和整层大气水汽含量显著增长的影响,江西省太阳辐射以-5.7×10^(-3) MJ m^(-2) decade^(-1)的速度下降,总云量、低云量的微弱变化对太阳辐射的影响有限;2)夏季、秋季和冬季太阳辐射分别以-24×10^(-3) MJ m^(-2) decade^(-1)、-2.4×10^(-3) MJ m^(-2) decade^(-1)、-2.8×10^(-3) MJ m^(-2) decade^(-1)的速度下降,而春季太阳辐射以11.5×10^(-3) MJ m^(-2) decade^(-1)的速度上升,其中,夏季太阳辐射的下降受气溶胶光学厚度和低云量显著增加的影响,秋、冬季太阳辐射的下降受气溶胶光学厚度显著增加的影响,春季太阳辐射的增长主要取决于总云量的显著下降;3)气溶胶光学厚度和整层大气水汽含量增加导致80%的台站太阳辐射呈下降趋势,总云量和低云量下降导致20%的台站太阳辐射呈上升趋势,而修水、赣州站太阳辐射与4个影响因素的变化趋势相同的原因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省 太阳辐射 气溶胶光学厚度 整层大气水汽含量 总云量 低云量
下载PDF
气候变化下新余市油菜涝渍灾害的时空特征分析
19
作者 廖欣 廖园 +2 位作者 章艳平 汪洋 马尚芹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5期171-173,共3页
涝渍灾害是影响油菜产量与质量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使用《冬小麦、油菜涝渍等级》(QX/T 107—2009)标准,以及新余市2个气象台站1961—2020年10月至翌年5月的降水量和日照资料,对新余市近60年油菜涝渍灾害随时空变化的特征进行了分... 涝渍灾害是影响油菜产量与质量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使用《冬小麦、油菜涝渍等级》(QX/T 107—2009)标准,以及新余市2个气象台站1961—2020年10月至翌年5月的降水量和日照资料,对新余市近60年油菜涝渍灾害随时空变化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论表明:从时间层面来看,新余市油菜涝渍指数在灌浆期达到最大值,在生长发育阶段的抽薹期和开花期油菜涝渍指数低于灌浆期,播种期的油菜涝渍指数最小,约64%涝渍害发生在灌浆期。近60年来,播种期和灌浆期油菜涝渍指数呈明显下降趋势,抽薹期和开花期呈上升趋势。新余市油菜涝渍指数在20世纪70年代和21世纪10年代的周期信号较强,在20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00年代的周期信号较弱,新余市油菜涝渍灾害存在显著的周期为2~4年,即新余市油菜涝渍灾害为1~2年一遇。从空间上看,新余市油菜不同生育期涝渍指数随空间变化幅度小,不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涝渍灾害 油菜 时空变化 小波分析
下载PDF
基于ICEEMDAN-LSTM和残差注意力的短期太阳辐照度预测 被引量:2
20
作者 臧海祥 张越 +3 位作者 程礼临 刘璟璇 卫志农 孙国强 《太阳能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75-181,共7页
为提升短期太阳辐射预测的准确性,提出一种基于ICEEMDAN-LSTM和残差注意力的短期太阳辐照度预测方法。该方法利用改进的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ICEEMDAN)将原始辐射序列分解为多尺度模态分量,同时引入残差注意力机制对原始气... 为提升短期太阳辐射预测的准确性,提出一种基于ICEEMDAN-LSTM和残差注意力的短期太阳辐照度预测方法。该方法利用改进的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ICEEMDAN)将原始辐射序列分解为多尺度模态分量,同时引入残差注意力机制对原始气象特征进行重构,然后利用长短期记忆网络分别提取两部分的时序特征,并融合所得特征输入至多层感知器,进行提前1小时的水平面总辐照度预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捕捉辐射序列的波动和突变,并考虑不同气象特征的重要程度,可有效提高短期太阳辐照度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辐照度 预测 深度学习 ICEEMDAN 长短期记忆网络 残差注意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