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省雷电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84
1
作者 冯民学 焦雪 +2 位作者 韦海容 殷娴 吴震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46-251,共6页
根据江苏省46a来13个地面观测站的雷暴日资料、4a的电力部门闪电定位资料以及2a的气象部门闪电定位资料,分析研究了江苏省雷电活动的时空分布特点。结果表明,江苏省雷电总的地域分布趋势是,南部比北部多,西部比东部多;丘陵低山地区多于... 根据江苏省46a来13个地面观测站的雷暴日资料、4a的电力部门闪电定位资料以及2a的气象部门闪电定位资料,分析研究了江苏省雷电活动的时空分布特点。结果表明,江苏省雷电总的地域分布趋势是,南部比北部多,西部比东部多;丘陵低山地区多于大片的平原地区,陆上大的水体附近也是多雷区,而且江苏省的雷电多发区与经济发达区大体重叠。这些地域应是防雷的重点地区。江苏省的雷暴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3—9月,全省雷电多发时段在16—17时,但地域间因地形地貌及雷暴源地的不同,各地日平均逐时分布的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活动 时空分布 气候特征
下载PDF
闪电定位系统布网方案设计的技术探讨 被引量:18
2
作者 吴翠红 左申正 万玉发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1-15,共5页
以闪电定位系统的定位原理和误差分析方法为基础 ,利用系统布设客观分析软件的自动选站和误差计算功能 ,比较了以不同方式组成的闪电监测网在一定范围内的定位误差。结果显示 ,除了系统本身存在的方位和时间误差外 ,布设子站的数目、几... 以闪电定位系统的定位原理和误差分析方法为基础 ,利用系统布设客观分析软件的自动选站和误差计算功能 ,比较了以不同方式组成的闪电监测网在一定范围内的定位误差。结果显示 ,除了系统本身存在的方位和时间误差外 ,布设子站的数目、几何形状、站距的大小对定位精度的影响均非常明显 ,与系统采取的定位算法也有很大关系。同时 ,提出并采取“一子多主 ,交叉组合”的技术策略 ,以湖北省为例 ,对闪电定位系统布网方案设计进行技术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电定位系统 布网方案 强对流天气 定位精度 灾害性天气
下载PDF
闪电的20 MHz辐射与放电过程 被引量:8
3
作者 郄秀书 刘欣生 王怀斌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93-97,共5页
利用一台窄带高频接收机对20MHZ的闪电辐射场进行了测量,并利用—慢天线电场变化仪配合观测以区分对地放电中的各放电过程,得到了地闪各闪击过程及云闪的辐射强度和辐射时间。我们认为云闪的k变化、地闪中的第一次闪击是20MHZ的最强辐射... 利用一台窄带高频接收机对20MHZ的闪电辐射场进行了测量,并利用—慢天线电场变化仪配合观测以区分对地放电中的各放电过程,得到了地闪各闪击过程及云闪的辐射强度和辐射时间。我们认为云闪的k变化、地闪中的第一次闪击是20MHZ的最强辐射源,以后的闪击次之,并逐步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电 辐射场 电场变化 放电过程 云闪 回击
下载PDF
雷电电磁脉冲模拟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陈亚洲 刘尚合 +1 位作者 魏光辉 魏明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2000年第3期265-268,共4页
根据雷电在远场产生的电磁辐射场具有平面波的性质 ,提出了一种由冲击波发生器和平行板横电磁室 (PPTC)组成的简易远场雷电电磁脉冲 (LEMP)模拟装置 ,实现对远场雷电电磁脉冲辐射场的模拟 ,并依照 IEC标准用试验验证了该装置的可行性。... 根据雷电在远场产生的电磁辐射场具有平面波的性质 ,提出了一种由冲击波发生器和平行板横电磁室 (PPTC)组成的简易远场雷电电磁脉冲 (LEMP)模拟装置 ,实现对远场雷电电磁脉冲辐射场的模拟 ,并依照 IEC标准用试验验证了该装置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 ,利用此装置对典型电火工品 (EED)进行了辐射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 电磁脉冲 模拟 电火工品 敏感度
下载PDF
人工引发雷电对雷暴特性可能影响的观测与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张义军 言穆弘 +3 位作者 郄秀书 张鸿发 董万胜 刘欣生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12-419,共8页
利用地面电场、地面降雨和雷达资料就人工引发雷电对雷暴特性的可能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就分析个例而言,人工引发雷电有可能影响雷暴的电特征,在人工引发雷电后约20min时间内没有闪电发生,地面电场减弱,极性... 利用地面电场、地面降雨和雷达资料就人工引发雷电对雷暴特性的可能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就分析个例而言,人工引发雷电有可能影响雷暴的电特征,在人工引发雷电后约20min时间内没有闪电发生,地面电场减弱,极性发生变化;人工引发雷电后地面降雨有短时间的增强,大约6min地面降雨率达到峰值;雷暴云的微物理结构也发生变化,高ZH值由云中层移向底部,高负ZDR中心区随之下移,范围减小并分成云底和中层两个高负中心。讨论了产生这种可能影响的物理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引发雷电 雷暴 降雨 影响观测
下载PDF
西昌发射场及川西南地区闪电气候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江晓华 赖顺来 +2 位作者 李建云 张东春 王利华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48-362,共15页
通过对西昌发射场及川西南地区 1 994年至 1 998年的交汇云地闪探测资料进行详细分析 ,得出了该地区闪电强度和回击数的气候概率分布 ,闪电的日变化、年变化和空间分布的气候规律 ,并将所得结果与我国京津冀地区的闪电气候特征进行了对... 通过对西昌发射场及川西南地区 1 994年至 1 998年的交汇云地闪探测资料进行详细分析 ,得出了该地区闪电强度和回击数的气候概率分布 ,闪电的日变化、年变化和空间分布的气候规律 ,并将所得结果与我国京津冀地区的闪电气候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闪电的气候特征可以揭示特定地区对流活动时空分布的气候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电 发射场区 气候分析 西昌
下载PDF
传输线模式与地闪回击电流速度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明理 刘欣生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54-63,共10页
本文通过分析闪电通道中电离气体的宏观特性,提出闪电回击通道中电流的传输速度近似地等于光速的观点。认为回击锋面只是电流通过后被加速离子间的碰撞所引起的发光及电子雪崩区域的前沿,用光学方法测量的回击速度是其前沿的推进速度。... 本文通过分析闪电通道中电离气体的宏观特性,提出闪电回击通道中电流的传输速度近似地等于光速的观点。认为回击锋面只是电流通过后被加速离子间的碰撞所引起的发光及电子雪崩区域的前沿,用光学方法测量的回击速度是其前沿的推进速度。由此出发,并考虑到镜像法的局限性,对闪电回击模式进行了某些改进。由新模式所计算的电场波形及峰值更接近于实际测量结果;其高频段的近似公式可以很好说明Fieux(1978),Djebari(1981)在法国及Weidman(1986)在美国所进行的人工触发闪电实验中测到的电场峰值与电流峰值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输线模式 电流速度 回击速度 闪电 电离气体 地闪观测
下载PDF
雷电波波头、波尾时间数值分布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胡正伟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71-72,共2页
计算分析雷电波波头、波尾时间参数,证明其数值服从于某一正态分布。
关键词 雷电波 参数分析 波头 波尾 统计分析
下载PDF
人工触发闪电放电过程分析 Ⅱ.闪击间放电过程 被引量:7
9
作者 言穆弘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03-411,共9页
详细分析了一次人工闪电继后回击之间的放电过程。结果指出:“无连续电流阶段”是激发直窜先导和继后回击的重要条件。闪击间的“M分量”可以分成“正性慢击穿”、“负性慢击穿”和“正性快击穿”三种类型,尤其是“正性快击穿”也可... 详细分析了一次人工闪电继后回击之间的放电过程。结果指出:“无连续电流阶段”是激发直窜先导和继后回击的重要条件。闪击间的“M分量”可以分成“正性慢击穿”、“负性慢击穿”和“正性快击穿”三种类型,尤其是“正性快击穿”也可以触发继后回击而不同于直窜先导。结果又指出:非经典式直窜先导电场变化波形,即“平缓变化波形”与闪电通道的分岔结构有关,即与通道附近云中电荷分布不均匀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触发闪电 继后回击 M分量 放电过程 闪电
下载PDF
人工触发闪电技术 被引量:1
10
作者 肖庆复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51-54,共4页
本文叙述了人工触发闪电的原理、技术及其应用,指出所谓人工触发闪电是指在雷暴电的环境下,利用一定的装置和设施诱发闪电,从而可以方便地对闪电进行研究,并达到防雷、避雷和减轻灾害的目的。文章重点介绍了人工触发闪电的技术,其中包... 本文叙述了人工触发闪电的原理、技术及其应用,指出所谓人工触发闪电是指在雷暴电的环境下,利用一定的装置和设施诱发闪电,从而可以方便地对闪电进行研究,并达到防雷、避雷和减轻灾害的目的。文章重点介绍了人工触发闪电的技术,其中包括引雷使用的拖线火箭、导线、发射点火装置及点火时机的选择等等,并介绍了人工触发闪电的试验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 闪电
下载PDF
现代防雷技术分析与实例探讨
11
作者 李祥超 肖稳安 《气象教育与科技》 2005年第1期15-18,共4页
雷电是自然界中强大的脉冲放电过程。当积雨云高度较低、密度较大、云内对流旺盛时,由于水滴的对流、碰撞产生大量的电荷,正负电荷在云内不同的部位聚集,同时地面或地面上的物体感应出与云下方相反的电荷,形成了云与云、云与大地之... 雷电是自然界中强大的脉冲放电过程。当积雨云高度较低、密度较大、云内对流旺盛时,由于水滴的对流、碰撞产生大量的电荷,正负电荷在云内不同的部位聚集,同时地面或地面上的物体感应出与云下方相反的电荷,形成了云与云、云与大地之间较强的电场,强电场在大气中放电形成雷电。目前,防雷工程在全国各大城市已经全面展开,并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在防雷工程设计过程中,存在着对雷电压、雷电流特性的透彻了解,防雷工程的设计方案不全面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分析 实例 现代 防雷工程 放电过程 设计过程 电流特性 设计方案 自然界 积雨云 负电荷 强电场 大城市 雷电压 对流 地面 水滴 聚集 大地 大气
下载PDF
从空间探测闪电的综述 被引量:14
12
作者 陈洪滨 吕达仁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77-383,共7页
从空间探测闪电 30多年的历史看 ,一些卫星闪电遥感仪器已提供了许多极有价值的资料 ,例如 ,闪电全球范围内发生的频率 ,其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以及日变化 ,超级闪电的发生等等。这些资料在雷电灾害预警预防、强对流天气监测、某些军事... 从空间探测闪电 30多年的历史看 ,一些卫星闪电遥感仪器已提供了许多极有价值的资料 ,例如 ,闪电全球范围内发生的频率 ,其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以及日变化 ,超级闪电的发生等等。这些资料在雷电灾害预警预防、强对流天气监测、某些军事目标的识别等业务和科研工作中得到了应用。本文是关于空间探测闪电的一个综述 ,主要介绍过去 35a一些星载闪电光学探测器 ,并给出由这些仪器观测资料分析所得到的一些重要结果。最后 ,对发展中国星载闪电探测器提出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电 卫星 空间观测 光学探测器 雷电灾害 日变化 地理分布
下载PDF
雷云静电放电与森林火灾
13
作者 徐幼林 《静电》 1997年第3期42-43,共2页
关键词 森林火灾 火灾 雷云静电放电 雷击火 静电放电
下载PDF
球形雷的电磁流体模型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少丰 刘小阳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18-122,共5页
根据球形雷的特征,提出了球形雷的电磁流体模型.并将其分为磁闭合类和磁开放类两大类型,论述了这两种类型电磁流体的稳定性、寿命、自旋、磁矩、带电性,以及球形雷的产生与发光机制.
关键词 球形雷 电磁流体 稳定性 雷电
下载PDF
认识雷暴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洁 贾素贞 《科学之友》 2007年第11B期100-100,102,共2页
文章介绍了雷电的产生和实质,分析了雷电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和雷电对人类的用处。
关键词 雷电 产生 危害 利用
下载PDF
Equivalent Circuit for Cavity Discharges Including Controlled Current Source and Controlled Switch 被引量:1
16
作者 CHEN Weigen CHEN Xi +1 位作者 XIE Bo LIU Jun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837-1844,共8页
Numerous equivalent circuits for cavity discharges have been developed, yet most of these models cannot provide simulated sig- nals that precisely reveal the variability of the discharge’s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 Numerous equivalent circuits for cavity discharges have been developed, yet most of these models cannot provide simulated sig- nals that precisely reveal the variability of the discharge’s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such as repetition rate, magnitude and phase of discharges, which makes them not suitable for intensive studies of discharge process. Therefore, using Simulink code, we theoretically ana- lyzed and studied the classical equivalent circuits of cavity discharges, as well as the influence of circuit components on simulation results, and then proposed a novel equivalent circuit, the key parameters of which wer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physical behavior of cavity discharges. In the novel equivalent circuit, the repetition rate can be changed by discharge resistance, inception and residual voltages; meanwhile the phase of discharge can be controlled by adjusting the parameters of shunt resistance. Furthermore, a controlled current source as a function of space charge is introduced in the equivalent circuit. Compared with the former ones, the simulated signals obtained by this novel model are better approximation of real signals. This work could be referred by latter studie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me- chanisms of cavity discharge in oil-paper ins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电过程 等效电路 控制开关 电流源 SIMULINK 模拟信号 特征参数 电路元件
下载PDF
新书架
17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28-128,共1页
关键词 书架 放电过程 观测资料分析 结构特征 观测事实 时空演变 数值模式 过程耦合
下载PDF
人体防雷安全对策问答 被引量:1
18
作者 北川信一郎 矫春甫 《贵州气象》 1996年第3期46-48,F003,共4页
关键词 人体防雷 安全对策 雷击事故
下载PDF
南瑞成功研制大功率蓄电池组放电仪
19
《陕西电力》 2009年第5期9-9,共1页
2009年4月30日,南京南瑞集团京瑞科电力设备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ZFD220/ZFD110系列蓄电池智能放电仪成功对南京热电V600MW机组220V、2000A·h大容量动力蓄电池组进行了现场放电操作,整个放电过程电流稳定,装置运行正常。用... 2009年4月30日,南京南瑞集团京瑞科电力设备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ZFD220/ZFD110系列蓄电池智能放电仪成功对南京热电V600MW机组220V、2000A·h大容量动力蓄电池组进行了现场放电操作,整个放电过程电流稳定,装置运行正常。用户对放电仪的生产工艺、设备性能给予充分肯定,标志着ZFD220/ZFD110系列蓄电池智能放电仪的研制取得圆满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电过程 蓄电池组 大功率 600MW机组 电力设备 生产工艺 自主研发 电流稳定
下载PDF
闪电中的X射线
20
《物理与工程》 2004年第2期60-60,共1页
关键词 闪电 X射线 空气崩溃 电子辐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